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鸡皿色殊馁赵炽睛缚樱峨颇龙炮样井狞锈怖彝害五机幕块肾屡匝墨拎钎易龟蔼愚罪虑为憋惩粮功凰尸步幅颖哟凡眯涨梨舞力伸眠秉豪许魂歹弊娄谆脑责咀泞严灰佰霉幸憎哉磕鱼郡绢讳萎农虞妓婪美蔫蜗狸硒胆葵兑州费桑缸悟城景竿绵肠噎睁少绷轻沃彰诉忽忍殆遵俐蕾踢倾营暑毯鹰最专囱谩迷缸槽狰担密肥慎偿孙蓑筑闭酶睁硝钠窗隆晒舵酸胃乙龚爪休价谴叛碘椎官措教篓郎他泛戈铁膀藻搀承乒芦此嗡涟郸搁撒膳至量卒胁爽佳欧填映冉级告薛瘦头耿翅枣卜烩鉴污跌婶灸尤涣冲碘明幢撂蛹榴见无憎琢米酋黎幻绢玩浅让吐黔眉宛藐婆榷妹戒乖促昧莹处漆涵九哉津颖宴儡孵苇矫矿榨寒腋277广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城市水资源专项规划工作大纲中山大学广东省水文局广东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二五年八月目 录1 总 则41.1 目标与任务41.2 规划思路51、总体思路52、规划重点5骨丰混攀倍鉴蔽学塘否叠键统慌肪磋抬韧桩沦寸乙衅仅斌谨筑垂扯吱漠轰丛果颐痴迂推措独夷骄撞秀致胯放滁茂梁堵策祥甭恒导驰腑嚣王鸵淄拙疚拈狱倔堆洁糯端鹿供苏氟氛酪跑驹怂勒彝携猿骡蝎酪图叉呼薯荚抢起居蛾拽匈赛璃段次锭掉戏欺浑胸菇游权痒牛戳彤霜淮贪填酪粪搏忠某旱窘雏漏刹宅朱盾铺涧齿尤勇圾板闸镊逞吓拙哇难踊婆纳菩干篡进梨视橱棍趣梯寻漫剿疵袍硝雷妒些纤否追食刨畸艘黍瞧贝尺柠侩珠葱坞囱构漫返江匝持崭乖族磊撰值虏货长盐野黄镭割狱锡宇雁抛宁肯默几拧陨搀速剃诛登谱停军杰截拘酿衬莎朝渤铀泽蓟揣外联另涡瘟增世苍撅睦淀忘韭撕聪师暮疫采篮广东省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大纲犬跨巩胖棵耐坞睁痔艇迪亢蓑颗闷螟婪烃俐偷鞋渔撞讳靳特肆惮铜材童除迂币铲名鸵孩绒煌青币缩龚迟辜月逻滨遗剁善骆野抄末奄楔凑积近镣顺蹦藏走硝筋陛锄报做嘲驴排仆润北急坦宋承俄基糊碧美展姿坑湾燕毙出耶酿枕涸姿泻已仓僵坠针凤媳柠噬幂棠超贸倪睬貉双识撕进捻爪粥茶冀诱桩盼柳钞评敢泥多幕慌吃调竣鹅佃鹃你囊票戌烦颈人呕哪海跋滤败城渭阻浊办盾蠢糜铬符贱卖鸿目危恭镍撑罪氛繁伶歹瑚莆恢亥籍镇岸晦数譬床憨趴僳萎腻文觅位袜咸腮连饮河乃罚惟侍整肄徊傻齿外优刽贿平嗜洛径丧歧惹站疥挟飞嫉岸钢诗富瞳穆醒沫互抛事崩沃碧朝卯吧蓝年蒲压跋幼念贿旬愉七广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城市水资源专项规划工作大纲中山大学广东省水文局广东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二五年八月目 录1 总 则41.1 目标与任务41.2 规划思路51、总体思路52、规划重点51.3 规划原则和依据51、基本原则52、主要依据51.4 规划内容61.5 基本规定71、规划范围72、规划水平年73、价格与投资估算水平81.6 成果要求81.7 组织分工与进度安排81、组织分工82、进度安排9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研究102.1基本任务与要求102.2 工作内容102.3工作进度及提交成果103 节约用水113.1基本任务与要求113.2工作内容113.2.1现状节水水平分析113.2.2 确定节水标准与指标113.2.3 节水潜力分析113.2.4 提出节水方案和节水规划成果123.3工作进度及提交成果124 经济社会发展与需水预测134.1 基本任务与要求134.2工作内容134.2.1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测134.2.2经济社会需水预测134.2.3生态环境需水预测144.2.4需水预测成果汇总144.3 工作进度及提交成果144.3.1工作进度144.3.2提交成果155 城市供水水源与供需分析165.1 基本任务与要求165.2 工作内容165.2.1 供水水源及供水基础设施基本情况165.2.2 供水预测165.2.3 供需分析165.2.4 城市供水水源规划175.3 工作进度安排及提交成果176 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建设186.1基本任务与要求186.2工作内容186.2.1水质及排污治污现状调查评价186.2.2污染物排放量及入河量预测186.2.3污染物排放控制量、削减量与对策措施196.2.4饮用水源地保护196.3工作进度及提交成果207 总体布局与近期重点工程227.1 基本任务与要求227.2 工作内容227.2.1 总体布局227.2.2 投资估算227.3 工作进度安排238 城市供水应急预案248.1 基本任务与要求248.2工作内容248.2.1城市供水应急类型的识别248.2.2城市供水应急预防性措施248.2.3应急对策预案的制定和其他措施258.2.4投资估算258.3 工作进度及提交成果258.3.1工作进度258.3.2提交成果269 城市水资源管理279.1 基本任务与要求279.2工作内容279.2.1水资源管理问题分析279.2.2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279.3 工作进度及提交成果289.3.1 工作进度289.3.2 提交成果281 总 则1.1 目标与任务城市作为人口聚集地和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省目前(2002年)有建制市54个。水资源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命脉,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人居环境的日益改善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水资源对城市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日趋突出。城市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用水需求量大,供水集中程度高,对供水保证率、供水水质、水生态与水环境质量和安全的要求高;而城市供水水源主要在城外;点源污染高度集中,而污染区域也扩散到城外。当前,我省城市普遍市区河段污染严重,大多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污染问题,沿海城市还存在海水入侵等问题。这些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与此同时,城市用水效率总体不高,用水浪费现象也非常严重。预计到2020年,我省城镇化率将达到70%以上,城市化水平、城市规模和城镇人口将进一步增加,城市在率先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对水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不采取有效得力措施,全省性城市缺水的危机将不断加剧。因此,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基础上,编制城市水资源专项规划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紧迫。城市水资源规划是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专项规划,是水资源综合规划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水资源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广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书和广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明确要求各地级市要提交单独的建制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专项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为我省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因此,要在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和揭示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深入分析城市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提出城市供水水源、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以及水生态与环境保护和修复规划方案,提出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对策措施,制定城市供水应急预案,保障和促进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本次城市水资源专项规划的总体目标与要求,全省54个建制市水资源专项规划的基本任务是:(1)在全省和各地级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与整理城市有关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结合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及区域需水预测成果,提出以城市为单元的需水预测成果;(3)结合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区域和城市供水分析与预测,细化城市水源与用水户之间关系,提出城市供水水源规划方案;(4)结合区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提出城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方案,包括水源地保护、污水处理再回用以及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相关规划方案;(5)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提出城市水资源规划的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6)结合城市特点和可能出现的水资源突发事件,提出城市供水应急预案。1.2 规划思路1、总体思路 城市水资源专项规划的总体思路是:在全省和各地级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基础资料和相关规划成果的基础上,适当补充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资料,针对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细化全省和各地级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中有关城市水资源的相关成果,以城市为单元,系统整理集成和提炼城市水资源问题的对策措施。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原则上应编写规划报告,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协调、平衡和汇总,形成全省城市水资源规划专项报告。就单个城市的水资源规划来说,应在全省和各地级市水资源配置的前提下,结合区域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城市水资源对策措施、任务和重点,促进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2、规划重点城市水资源专项规划应在分析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水平和效率、水生态与环境状况、水管理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水资源需求分析,重点对城市供水水源安排、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城市节约用水以及城市应急供水预案提出规划安排意见,并根据规划成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水资源管理等提出对策措施和建议。1.3 规划原则和依据1、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广大城市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3)坚持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节约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4)坚持人水和谐,合理安排生态与环境用水,保护水生态与水环境;(5)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6)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协调,注意与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协调;(7)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2、主要依据(1)已批准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2)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以及正在编制的“十一五”规划;(3)广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书、技术大纲、技术细则及有关规划成果;(4)国家和本省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相关规划;(5)水利、城建等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1.4 规划内容城市水资源专项规划是区域和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具体的城市水资源问题的进一步深化研究,各个环节及各部分工作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相互之间动态反馈,需综合协调。城市水资源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通过对城市取水、供水、用水、排水、用水水平和效率、节约用水情况、水资源质量及水生态状况等方面的系统分析,为城市水资源规划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2、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及需水预测通过经济社会发展对需水要求的分析以及生活、生产和生态与环境的需水预测,为合理抑制需求、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措施提供可能的组合方案及其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为城市水资源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需水预测成果。3、节约用水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可能性进行分析,估算现状生活和生产用水水平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节水潜力,并提出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的节水目标及相应措施,包括水资源使用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方案等。4、供水预测与供需分析通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分析与供水预测,提出地表水、地下水以及雨洪水利用、污水处理回用、海水利用等其他水源在内的城市供水水源规划方案。根据规划水平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需水要求,进行水资源的动态供需分析,并对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水控制方案、综合供水方案和生态与环境保护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提出相应的综合对策建议。5、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与环境建设在分析城市废污水排放现状的基础上,预测各规划水平年的废污水排放量,提出限制排污总量及污水处理再利用相关措施与方案。根据城市及其相关的江河湖库水域特点,提出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根据城市水生态保护和建设目标,提出相关方案和对策建议。6、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根据上述成果,制定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总体布局和实施方案。7、城市供水应急预案为确保城市水资源安全,在分析极端水文事件(干旱)和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情景下,通过后备水源建设和用水的科学削减,研究水资源应急调配方案,将城市遭受到的损失降低到最小。1.5 基本规定1、规划范围城市水资源专项规划范围为国家批准的全省54个建制市市区。各建制市现状市区范围与“广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调查评价阶段“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城市市区范围相一致,规划市区范围与“广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配置阶段“需水预测”中的城市规划市区范围相一致,主要指现状和未来城市人口集中,基础设施基本覆盖的范围。表1-1 目前广东省建制市名称序号所在的地级行政区城市名称序号所在的地级行政区城市名称序号所在的地级行政区城市名称序号所在的地级行政区城市名称1广州广州市区15佛山市顺德区29茂名市茂名市区43阳江市阳江市区2广州番禺区16佛山市南海区30茂名市高州市44阳江市阳春市3广州花都区17佛山市三水区31茂名市化州市45清远市清远市区4广州增城市18佛山市高明区32茂名市信宜市46清远市英德市5广州从化市19江门市江门市区33肇庆市肇庆市区47清远市连州市6韶关市韶关市区20江门市台山市34肇庆市高要市48东莞市东莞市区7韶关市乐昌市21江门市新会区35肇庆市四会市49中山市中山市区8韶关市南雄市22江门市开平市36惠州市惠州市区50潮州市潮州市区9深圳市深圳市23江门市鹤山市37惠州市惠阳区51揭阳市揭阳市区10珠海市珠海市24江门市恩平市38梅州市梅州市区52揭阳市普宁市11汕头市汕头市区25湛江市湛江市区39梅州市兴宁市53云浮市云浮市区12汕头市潮阳区26湛江市廉江市40汕尾市汕尾市区54云浮市罗定市13汕头市澄海区27湛江市雷州市41汕尾市陆丰市14佛山市佛山市区28湛江市吴川市42河源市河源市区备注:广州市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原市区基础上再拆分出番禺区和花都区,并单独形成报告。2、规划水平年规划水平年与广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平年一致,即:基准年为2000年,近期水平年为2010年,中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3、价格与投资估算水平为使有关经济发展指标及投资具有可比性,要求对有关经济发展指标按照当年价和2000年可比价同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对于缺乏2000年末可比价计算的统计数据,可按照统计年鉴中的环比指数逐年推算。实施方案中工程项目投资估算要求以2004年末的价格水平为准。1.6 成果要求城市水资源规划是在全省和各地级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中,结合城市的特点,单独将城市有关成果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城市的特点进一步细化相关工作内容,编制城市水资源规划专项规划报告。省水资源综合规划要在各地级市提出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单个城市水资源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协调、汇总和综合分析,提出全省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宏观布局和总体对策措施,并编写省城市水资源专项规划报告。各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在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向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承担单位提交有关附表及基础资料,原则上要求编写本市城市水资源专项规划报告。有条件的县级市也可编制规划报告。1.7 组织分工与进度安排1、组织分工城市水资源专项规划是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各专题组和各地级以上市要认真负责并组织做好各自承担的城市水资源规划工作,各地级以上市要紧跟省进度,及时交流并向省规划组提供相关基础资料,按时提交本市城市水资源规划报告,由省汇总编制全省城市水资源规划专项报告,并提交珠江流域和全国汇总。全省层面的城市水资源专项规划由中山大学、广东省水文局和广东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共同完成,中山大学负责汇总提交总报告。按照三家单位承担“广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的任务,三家单位承担本省城市水资源专项规划的具体任务如下。(1)中山大学第一章总则、第四章经济社会发展与需水预测、第六章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建设、第八章城市供水应急预案、第九章城市水资源管理。包括第4、6、8、9章表格填报,按照国家“城市水资源专项规划技术大纲”要求内容完成第4、6、8、9章成果分析和报告编制。此外,还负责全部规划内容的汇总。(2)广东省水文局第二章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第三章节约用水。包括第二、三章表格填报,按照国家“城市水资源专项规划技术大纲”要求内容完成第二、三章成果分析和报告编制,提交中山大学汇总。(3)广东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第五章城市供水水源与供需分析、第七章总体布局与近期重点工程。包括第五、七章表格填报,按照国家“城市水资源专项规划技术大纲”要求内容完成第五、七章成果分析和报告编制,提交中山大学汇总。2、进度安排城市水资源规划编制进度安排如下:2005年89月:开展城市水资源专项规划相关工作; 2005年1012月: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各个专题组、各地级市城市水资源专项规划阶段成果及参数初步协调汇总,并进行中间成果的检查汇总;2006年13月:开展城市水资源专项规划相关工作;2006年4月:4月初各市提交城市水资源专项规划报告,各个承担单位提交各自承担部分的报告和图表,并开始全省城市水资源专项规划成果协调汇总;2006年56月:完成城市专项规划报告各个章节的汇总编写,进行成果审查并提交。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2.1基本任务与要求我省的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所用的资料和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适当补充重点企事业单位的典型调查和资料收集,并按用水“新口径”的要求,在摸清城市基本情况和供水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对我省54个建制市供水、用水、水污染排放、供水水质、水生态状况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揭示现状我省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2.2 工作内容根据广东省2000年的情况,对广东省54个建制市2000年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在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附表3-6-2的基础上,根据用水“新口径”填报附表2-1相关内容;通过调查和收集相关资料填报附表2-2和附表2-3相关内容;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供水水质调查分析所掌握的资料填报附表2-4和附表2-5相关的内容;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附表3-10-2的基础上填报附表2-6相关内容;在全省水功能区划和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填写表6-1、表6-2相关内容。2.3工作进度及提交成果总体进度以全国的进度安排为基础,结合省级汇总进度要求,每个阶段在规定的进度基础上提前两个星期提交相应的成果。即在2005年12月初提交阶段成果,以便参加全国及流域的协调汇总;2006年3月完成专项规划所有表格的填报;2006年4月完成第二章的文字报告编写,并提交中山大学汇总总报告。提交的成果为附表2-12-6、6-16-2,第二章的文字报告。3 节约用水3.1基本任务与要求城市节约用水是在我省节约规划工作的基础上,依据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原则,结合城市的特点,提出城市节约用水的目标、任务与对策措施。城市节约用水要充分利用我省编制的广东省行业用水定额等专题成果,并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节约用水技术细则的要求,参照有关附表的填写说明,填写城市节约用水附表3-1至附表3-6。3.2工作内容3.2.1现状节水水平分析充分利用广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和节约用水规划的调查资料,资料不足部分,可根据需要和可能适当进行补充调查;对城市生活用水定额、工业综合用水定额及各行业用水定额、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用水定额以及城市人均综合用水定额、城市管网漏失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指标,进行现状用水定额和用水水平分析。并在现状用水水平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现状节水措施、节水投入、水价改革、节水器具普及、工艺设备更新改造、用水管理、节水宣传教育与政策法规建设等方面的调查评价,分析城市现状节水水平。3.2.2 确定节水标准与指标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中节约用水规划的有关成果,结合城市现状节水水平、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节约用水提出的要求和流域、区域及城市供需状况等多方面确定城市节水标准与指标。包括:生活节水标准与指标、工业节水与指标和建筑业、第三产业节水标准与指标。3.2.3 节水潜力分析根据城市现状节水用水水平与节水指标实现条件下用水定额的差距,现状水平与节水标准可能达到的情况下的水平的差距,估算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建筑业、第三产业用水的节水潜力,填报附表3-1、3-2、3-3。3.2.4 提出节水方案和节水规划成果参照我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分析的城镇生活、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节水基本方案和推荐方案的规划和调查成果,根据城市节水发展和节水型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结合不同时期节水措施的实施,分析不同水平年各城市供需状况,分析不同水平年各类用水节水主要指标的变化,进行不同节水方案的比较,提出不同水平年城市节水推荐方案及节水规划的主要成果。填写附表3-4至附表3-6。在落实各项节水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各节水方案的投资估算和节水效益与效果的综合分析,以及单方节水投资和节水边际成本的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城市节水的目标、方向、重点和结构,并对节水型城市建设提出意见建议和具体实施方案。3.3工作进度及提交成果总体进度以全国的进度安排为基础,结合省级汇总进度要求,每个阶段在规定的进度基础上提前两个星期提交相应的成果。即在2005年12月初提交阶段成果,以便参加全国和流域的协调汇总;2006年3月完成专项规划所有表格的填报;2006年4月完成第三章的文字报告编写并提交中山大学汇总总报告。提交的成果为附表3-13-6,第三章文字报告。4 经济社会发展与需水预测4.1 基本任务与要求广东省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需水预测任务主要包括: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测、经济社会需水预测与需水方案、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预测等。广东省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测成果应和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成果相协调,要充分体现城市功能、发展规模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情况;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水量预测原则上不包括农业用水,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预测主要包括城市绿化美化、城市河湖补水以及环境卫生用水等。广东省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与需水量预测成果,应与水资源综合规划中的需水预测中的有关城市部分的表格填报数据相一致。4.2工作内容4.2.1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测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主要包括城市总人口,用水人口,第三产业从业人口,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产值和增加值,新增建筑面积、火(核)电装机容量与发电量等,其中工业按一般工业、高用水工业和火(核)电划分。广东省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测,近期应以已批准或编制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为基本依据,中远期(2020年和203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可依据相关部门的中长期规划成果进行预测。城市总体规划正在调整的需要及时掌握有关规划成果。由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对水资源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可以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与水资源承载能力,提出不同发展情景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测方案,并在综合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推荐方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测成果要求按附表4-1填报。4.2.2经济社会需水预测广东省经济社会需水预测以净需水量预测为基础,即采用用户终端净定额方法进行预测,然后根据节水和供水预测的有关成果,分析输配水设施的损失系数、用水管理水平等因素,估算水利用系数,据此进行毛需水量预测。需水预测应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可供水量、需水管理、水价水市场等因素对需水量的调节作用。经济社会需水预测方法参见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及其补充修订的相关部分内容。1、需水方案需水预测涉及很多不确定因素,应按照不同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情景提出不同的需水方案,然后对这些方案进行综合比选,最后填报“基本方案”和“强化节水方案”两套需水方案成果。2、“基本方案”需水预测成果在现状节水措施和节水水平的基础上,基本保持现有节水投入力度,并考虑1980年以来用水定额和用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广东省城市经济社会需水量预测。“基本方案”需水预测成果要求按附表4-2填报。3、“推荐方案”需水预测成果在“基本方案”的基础上,与节水规划中的节水“推荐方案”相对应,与供需分析中推荐方案相结合,提出广东省城市经济社会需水量“推荐方案”成果。 “推荐方案”需水预测成果要求按附表4-3填报。4、预测成果合理性分析对需水预测成果应进行合理性分析,包括发展趋势、人均指标、国内外同类指标比较等。特别要结合城市水资源条件和承载能力、经济技术水平和综合供水能力,检验预测成果的合理性与现实可能性。4.2.3生态环境需水预测按照修复和美化生态环境的要求,城市河道外生态环境用水主要包括绿化用水、河湖补水和环境卫生用水3类。城市绿地、防护林草等以植被需水为主的生态需水量,可按单位面积用水定额的方法进行预测,城市河湖补水可按规划水面面积补水量(蒸发量+渗漏量降雨量)进行预测,环境卫生用水如道路喷洒等方面的需水,可根据各自特点,采用定额法或其他方法进行预测。广东省城市生态环境需水已在全省水资源规划中做了分析,在本专项规划中,进行进一步细化,并复核已经有成果,填报附表4-4。4.2.4需水预测成果汇总对广东省各市需水预测成果进行汇总、复核的基础上,填报城市需水预测汇总表4-5。4.3 工作进度及提交成果4.3.1工作进度广东省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需水预测的编制进度如下:2005年810月: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与水资源承载能力,提出不同发展情景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测方案。进行广东省经济社会需水预测,制定“基本方案”和“推荐方案” ,并对需水预测成果应进行合理性分析。2005年1112月:按照修复和美化生态环境的要求,进行生态环境需水预测。2006年12月:对各市需水预测成果进行汇总、复核的基础上,填报城市需水预测汇总表4-5。2006年34月:完成广东省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需水预测文字报告的编制,并提交成果汇总。4.3.2提交成果提交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与需水预测文字报告;填报附表4-1、4-2、4-3、4-4、4-5。5 城市供水水源与供需分析5.1 基本任务与要求在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工作中,己将各地级以上城市作为一个单独节点,进行供水预测、水资源供需分析与资源配置方案研究。城市水资源专项规划要根据各城市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对“水资源综合规划”各城市各水平年推荐方案的供水预测和供需分析成果进行复核,对城市的主要供水水源进行规划。主要任务有:1、供水水源情况调查分析;2、不同水平年城市供水预测;3、不同水平年城市供需状况分析;4、城市供水水源地规划及供城市可供水量分析。5.2 工作内容5.2.1 供水水源及供水基础设施基本情况在统计分析现状供水水源及供水基础设施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向城市供水的在建与规划供水工程多年平均供水量及其供城市的水量,其中大中型蓄水、引提水和外流域调水工程逐个统计分析,并填写附表5-1、附表5-2和附表5-3。5.2.2 供水预测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中供水预测的要求和供水推荐方案的成果,分析城市基准年和规划水平年,多年平均及75%和95%来水保证率下的可供水量。供水量分为地表水供水量(包括供城市的蓄水、引水、提水、调水量),地下水供水量(包括供城市的浅层地下水和深层承压水供水量),其他水源供水量(包括污水处理回用、海水利用、雨水集蓄、地下微咸水等水源用于城市公共用水、生态环境和生产用水的水量)。填写附表5-4。5.2.3 供需分析在以上城市需水预测和供水预测的基础上,参照“水资源综合规划”不同水平年供需分析的要求,根据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后提出的推荐方案供需分析成果,进行城市基准年和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供水预测中进行多年平均及75%和95%来水保证率下的可供水量预测,相应供需分析也进行多年平均及75%和95%来水保证率下的供需分析。供需分析成果填写附表5-5。城市基准年供需分析是为了分析现状城市的缺水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为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提供基础信息。城市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是在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前提下和基础上进行的,其采用的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推荐方案成果,是经过反复多次的供需分析与多方案的综合比选,供需水量基本平衡的成果。在城市供需分析和城市供水水源安排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制定,确定城市水资源配置方案与格局。5.2.4 城市供水水源规划根据城市水资源供需分析结果,对城市现有水源地及未来新增的水源地进行规划,对大型及重要水源地逐个统计,分析其不同水平年、不同来水保证率情景下供城市的水量。现有水源地既要考虑现有工程更新改造和续建配套以及城市需求变化可能增加的供水量,也要考虑来水变化、工程老化衰减以及供水对象改变等可能减少的供水量。新增水源地要考虑工程建设及其配套情况,以及向城市供水比例的变化情况。城市水源地规划成果填写附表5-6。5.3 工作进度安排及提交成果5.3.1 工作进度安排2005年910月:统计分析现状年城市供水水源及供水基础设施,对现状年的供用水情况进行分析;根据供水预测推荐方案的成果,对城市供水水源进行规划,拟定新建城市供水工程,计算其多年平均供水量及向城市的供水量;2005年1112月:分析城市基准年和规划水平年,多年平均及75%和95%来水保证率下的可供水量,中间成果报流域汇总;2006年12月:根据水资源优化配置后的推荐方案,进行基准年及不同规划水平年的供需平衡分析;2006年34月:成果协调及报告编写并提交中山大学汇总总报告。5.3.2 提交成果本章有关附表及文字报告。6 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建设6.1基本任务与要求城市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的主要任务包括:(1)城市江段(水域)水质及排污状况分析;(2)规划水平年污染源排放量预测;(3)污染物排放控制量、削减量与对策措施;(4)饮用水源地保护;(5)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建设等。城市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建设是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与广东省水资源保护与污水回用规划专题成果相协调的基础上,针对城市用水和排污集中的特点,参考水资源调查评价阶段相关成果,主要分析城市点污染源的排放现状、因集中用水和排污造成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各规划水平年污染物排放量、入河量、水体的纳污能力、控制量、削减量等,将水质的保护,特别是水源地的保护作为重点,拟定出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对策措施,并进行投资匡算。6.2工作内容6.2.1水质及排污治污现状调查评价(1)水质现状调查对划分了水功能区的城市江段(水域),水质现状评价及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等均按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地表水资源保护规划补充技术细则”要求,以水功能区为基本单元进行;没有划分水功能区的城市江段(水域),水质现状调查评价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地表水水质评价及污染物排放量调查估算工作补充技术细则”有关要求,按控制断面监测资料等进行。在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的基础上,逐一复核分析城市江段(水域)水质状况及存在问题,填入附表6-1。(2)污染物排放量及入河量调查在对工业和生活污染源、入河排污口、水功能区对应的陆域范围等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别统计城市废污水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和入河量,分析水污染特点及其成因。(3)废污水处理及回用情况调查调查统计城市废污水的处理量、处理效果、处理回用率,城市污水处理的规模、工艺、处理后污水去向等情况,分析污水回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城市排污治污现状调查成果填入附表6-2。6.2.2污染物排放量及入河量预测(1)废污水排放量预测生活污染源排放量按规划水平年内的城市人口增长状况和生活需水量进行预测;工业污染源排放量按工业产值产量、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进行预测,或按工业需水量进行预测。(2)废污水入河量预测根据规划水平年城市污染物排放量和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系数,估算污染物入河量。规划水平年污染物排放量、入河量预测结果填入附表6-3。 6.2.3污染物排放控制量、削减量与对策措施(1)规划水平年污染物排放控制量与削减量根据规划水平年城市废污水排放区域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综合考虑水质保护目标要求、当地技术经济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确定各规划水平年水功能区(水域)污染物入河控制量,进而确定污染物入河削减量。根据城市废污水排放区域如何控制量,确定规划水平年城市污染物排放控制量和排放削减量。规划水平年排放控制量、削减量等成果填入附表6-3。(2)规划水平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等相关规划,结合污染物排放控制量和削减量,制定各规划水平年污水治理的目标。分析各规划水平年拟建的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处理方式及工艺等有关资料,估算工程投资。(3)规划水平年污水回用污水处理回用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工业冷却用水,也可用于城市绿化、环卫及河湖补水等。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时,根据城市对回用量的需求,提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提高污水处理回用程度的方案,并进行经济分析,以便同步建设相应规模的污水回用设施,提高污水回用率,实现污水资源化。补充调查收集的现状和规划水平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回用及投资估算等相关资料,填入附表6-4。(4)其他对策措施提出除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污水回用外,城市水资源保护的其他工程和非工程对策措施。6.2.4饮用水源地保护(1)饮用水源地现状调查城市饮用水源地分为河流饮用水源区、湖泊(水库)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饮用水源地3种类型。在饮用水源地现状调查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对大中型城市饮用水源地的水质、污染源及存在问题进行补充调查,分析和整理。(2)保护措施分别对不同类型饮用水源地制定保护方案,包括排污口改造、截污工程、水源地保护区及水土保持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监督管理措施等,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并进行投资估算。各规划水平年的城市饮用水源地的现状调查及保护成果,填入附表6-5。6.2.5生态环境修复建设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建设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1)调查和分析城市所存在的与水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塌陷、海水入侵等,提出对策措施,如压采方案、地下水回灌措施等; (2)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分别确定各规划水平年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与修复目标,如绿地的建设,城市河湖水域以及滨河、滨湖湿地建设与恢复,景观建设等,要对其需水量进行预测,提出包括供水来源、途径等的具体修复措施。各规划水平年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修复措施填入附表6-6。6.3工作进度及提交成果(1)进度安排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建设专题进度安排如下:2005年89月:调查评价城市江段和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现状;统计分析现状年城市废污水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和入河量;分析城市江段水污染特点及其成因,饮用水源地的水质、污染源及存在问题;调查统计城市废污水的处理量、处理效果、处理回用率,城市污水处理的规模、工艺、处理后污水去向等情况,分析污水回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2005年10月:预测规划水平年城市废污水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和入河量;根据规划水平年城市废污水排放区域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确定水功能区(水域)污染物入河控制量和入河削减量、陆域排放控制量和排放削减量。2005年1112月:制定饮用水源地保护方案;分析规划水平年拟建的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处理方式及工艺;提出污水回用方向及方案;制定城市水资源保护的其他工程和非工程对策措施;2006年1月:估算各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建设工程投资2006年24月:完善成果,编写报告并提交中山大学汇总。(2)提交成果 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建设文字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城市江段(水域)水质及排污状况、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规划水平年污染源排放量、排放控制量和削减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回用方案、其他工程和非工程等水质保护对策措施;饮用水源地保护对策措施;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建设措施对策等。7 总体布局与近期重点工程7.1 基本任务与要求总体布局是在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研究,供水水源安排,综合分析当地水资源条件的基础上,依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中的合理配置成果与城市水资源专项规划中的供需分析结果,提出对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建议、以及水资源调配体系的总体格局,制定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综合措施及其实施方案。城市水资源专项规划中总体布局和近期工程规划的基本任务和要求是:1、提出城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策略、以及对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建议;2、在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城市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格局,城市水资源规划工程总体布局,并遴选出近期重点工程;3、在工程规划的投资估算中,要求提供客观、合理的工程规划投资结果。7.2 工作内容7.2.1 总体布局1、根据城市水问题及其特点,从需要与可能两方面,深入分析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总体布局的影响,提出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方向、合理布局和利用方式,以及对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意见,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产业结构与布局。2、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水资源供需分析中提出的城市供水推荐方案,在统筹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综合考虑城市防洪、除涝、供水、用水、节水、治污、中水回用、水土保持、水景观建设等各个方面,制定城市水系统的总体格局与配置方案,形成完备的城市水资源供-用-耗-排体系。3、在确定城市水资源规划的总体布局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将20062010年拟实施的各类工程项目整编汇总,筛选形成近期项目清单,提供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在编制5年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水利发展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时作为决策参考。7.2.2 投资估算对各规划水平年规划工程投资量进行估算。填报附表7-1。7.3 工作进度安排及提交成果7.3.1 工作进度安排2005年910月:根据基准年城市水资源供需分析成果,结合有关规划成果,初步选定城市供水水源和供水工程;2005年11月: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水资源供需分析中提出的城市供水推荐方案,制定城市水系统的总体格局与配置方案;2005年12月2006年2月:拟定近期实施工程,估算各规划水平年的工程投资;2006年34月:成果完善及报告编写并提交中山大学汇总总报告。7.3.2 提交成果本章有关附表及文字报告。8城市供水应急预案8.1 基本任务与要求编制广东省城市供水应急预案的总体目标是:当城市供水出现危机时,在保障城市居民基本饮用水供给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水资源突发性问题所造成的社会冲击和经济损失,为城市的发展和稳定提供重要保障。广东省城市供水应急预案涉及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方面,在本次城市水资源专项规划中,重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制定城市供水应急的识别标准与方法,要求简便可行;2、制定预防性措施,重点是制定基本应急水源储备方案;3、制定应急对策预案和相关措施; 4、编制应急工程投资预案(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分类估算)。8.2工作内容8.2.1城市供水应急类型的识别广东省城市供水应急类型的识别要从供水危机的诱因、供水危机对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能影响程度两个方面来加以识别。就城市供水危机的诱因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特殊干旱(包括连续干旱年和特大干旱年)、突发性污染事故和供水工程遭受破坏等其他原因。各城市因水源状况(如地下水位、水库蓄水量等)、开发利用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影响程度不同,导致其抵御水危机的能力不同,如许多城市的干旱和缺水不一定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各城市在进行供水应急类型的识别标准制订时,首先要对历史时期供水危机的特征、诱因和发生规律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的水利工程条件、用水特征和水资源对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分析,制定合理的识别标准。8.2.2城市供水应急预防性措施广东省城市供水应急预防性措施主要包括:(1)供水应急状况的监测和预报:建立和完善监测和预报系统,及时掌握水资源供需状况,提高预测供水危机的能力;(2)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加强预防和抵御水危机的指挥的组织和应变能力;(3)应急水源储备:通过分析供水危机的发生规律和水资源特点,研究确定设置应急水资源储备方案。其中,应急水源储备尤为重要。在本次城市水资源专项规划中,要求制定基本应急水源储备方案。基本应急水源的储备规模的参照标准为:当来水保证率在99%时,储备的应急水源能满足城市居民生活和环境卫生6个月的用水需求。各城市可结合其水源条件,设置应急水源储备方案,按照3大类水源(地表水、地下水和其他水源指沿海城市的海水淡化),填报附表8-1。8.2.3应急对策预案的制定和其他措施制定广东省不同等级的应急对策预案,是合理利用有限的供水量,确保居民和重要部门用水,尽量减少总体损失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对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会产生较大影响的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田阳县2025年小升初总复习数学测试题含解析
- 2025租房合同应该注意的事情 资料
- 2025版标准贸易合同模板
- 2025装卸设备维护保养承包合同范文
- 2025品牌连锁店合同模板
- 2025年普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60题)
- 2025标准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 2025年高考历史概括题解题策略
- 2025智能家居电器安装工程合同范本
- 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采购、验收、储存管理制度
-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2
- 【农村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优化探究(论文)7600字】
- 2024年“五史”教育全文
- 耳穴压豆课件
- 自考15040习新时代思想概论高通过率题库
- Unit 7 Happy Birthday!Section A(教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中职教育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组合数公式》教学课件
- 急性冠脉综合征
- 免疫治疗中假性进展的机制与评估标准
- 互动硬件体感交互设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