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 白杨与礼赞第一部分(第1段):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三部分(第56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第四部分(第78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第五部分(第9段):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小结;先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象,勾勒了一幅雄浑、辽阔、苍茫的画面。既介绍了白杨树不平凡的生长环境,表现了“景美”,又渲染了一种不平凡的气氛,烘托出白杨树那傲然耸立、坚强挺拔的美姿。(1) 作者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2)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直;写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紧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3)文章中用“倔强挺立”总写了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2) 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采用了拟人和对比的手法。(2)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3)第一句由树及人,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为下文作铺垫。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一层深一层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气势充沛,酣畅淋漓,展示了阔大而深远的境界。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第8段进一步表明:“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深化了四个反问句的意思,于是水到渠成,揭示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3) 不平凡 :环境之美 形神之美 象征之美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第二部分:展示背景,突出主体。描写西北高原的景色,从直观感觉写出白杨树出现在这里的不平凡。这部分采用了先扬后抑再扬的写法。写高原景色,先写产生“雄壮”、“伟大”的感觉,后写产生倦怠单调的感觉,再写于“恹恹欲睡”之中猛醒,惊奇于傲然耸立的白杨树的出现,真可谓一波三折。】 【“虽却”、“哪怕却”两个句式,将环境的恶劣与白杨树的顽强的生命力作对照,突出了白杨树的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为下文由树及人,点明象征意义作了很好的铺垫。】【第三部分:深入主体,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及气质,进一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连用四个“难道”,节奏一句比一句强烈,联想一句比一句扩展,内容一句比一句深刻,从而使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由浅入深,由含蓄到明朗逐渐展示出来,使主题逐渐深化。】【第四部分:揭示中心,点明意义。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从礼赞白杨树进而直接点明其象征意义。】【第五部分:照应开头,深化中心。斥责贱视民众的反动派,再次以高度的热情赞美白杨树。】先以比喻勾出西北高原的特有景色,然后分写“黄”与“绿”。不仅讴歌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并且对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深表赞叹。接着,又用彩笔浓抹出西北高原的特色“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就自然令人产生“雄壮”或“伟大”的感觉,但同时也会感到有一点“单调”。 在指出不足之后,笔锋突然一转,由景及树,将白杨树引到读者的眼前。这里,作者为安排白杨树的出现,颇具匠心。白杨树不是生长在南方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沃土中,而是生长在天地开阔、一望无际的西北高原,它以坚强挺拔的英姿傲然耸立着。映入作者眼帘的,是“一排”、“三五株,一株”,由远而近,看得更真切。这不能不使作者“恹恹欲睡的情绪”为之一振,并发出惊奇的赞叹。先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再写白杨树的内在气质,全段呈“总分总”结构。第1句总写,概括全段的中心内容。“笔直”是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力争上游”既是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也是白杨树内在精神的外露。第2-5句从白杨树的干、枝、叶、皮分说,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外在形象,每一细节描绘,都体现了“力争上游”的特征。最后两句是总说,但内容已经深化,着重写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精神),突出了它“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个性特征。在上文细致描写的基础上,再一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上一段的小结,下一段的开端。词句上又与第一、四段呼应。本段分两层。第一层(1-4句):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内涵。1读一读课文,思考并回答,这篇散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全文的中心又怎么概括?全文可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题,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领起全文。第二部分:(第2至4自然段)转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从正反两面写人对高原景色的感觉,衬托出白杨树,用肯定的语气再度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以否定句式,强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先用欲扬先抑,虚抑实扬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五部分:(第9自然段)运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不同于顽固派的观点,又一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与文章开头相呼应。中心大意是: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2看一看文中多处出现的“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说一说它“不平凡”的含义。课文四次提到“不平凡”,三次提到“极普通”,伟大和不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不平凡而又普通,意思相同。“不平凡”就是伟大,极普通就是很平凡。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它当然很平常,但以它外形的美,尤其是内在美来说,它是不平凡的。3提问:全文抒情线索是什么?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4提问:课文第二部分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写白杨树前先写高原,目的有两个。其一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它傲象其二暗写陕甘宁边区这个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象征意义作铺垫。5动手在第三部分文中找一找体现白杨树外形、色彩,风格的词,并把它们标记下来。想一想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词是哪个。它的含义又是什么?外形:“笔直”,干;“绝无旁枝”“丫枝一律向上”“绝不旁逸斜出”枝;“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叶;色彩:“银色”“淡青色”;风格:“倔强”,“直”“不折不挠”“力争上游”。最关键、最重要的词是“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它表现了白杨树不仅外形美,内在的精神更美。6、读一读第四部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动手画出文中排比句,反问句。看一看句法有何变化。句法变化是只觉得不想到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又不更远一点想到。句法中有异。点破象征意义。(2)提问:这四句排比句和反问句连用,意思怎样加强?让人由树联想到什么让人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联想到有相同特点的北方农民。由白杨树的坚强不屈联想到傲然挺立、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由白杨树枝枝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的精神,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 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3)提问:第7自然段用拟人和对比给白杨树以高度的评价,这是先抑后扬的写法。具体说说怎么抑又怎么扬?讨论,明确。两个“没有”和“算不得好女子”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是欲扬先抑。“但是伟丈夫”笔锋一转,则是变抑为扬。否定的是“好女子”肯定了“伟丈夫”两词一对比更突出了白杨树与众树的不同。先抑后扬,赞美由树到人。(4)提问:白杨树象征了什么?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7、读读第五部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提问:“楠木”象征了什么?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楠木”象征了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诸如国民党反动派)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为了,以树比树(白杨树和榆木),人比人(北方农民和国民党反动派),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致、谐调和完整。(2)提问:“那也是直挺秀颀的”意思是什么?讨论,明确。这句话形褒实贬,意思是楠术虽也有高高挺立的风姿,却自居高贵,缺乏内在的美,一语双关,指村实指人“贱视民众”(国民党反动派)的人。(3)提问:把白杨树和捕木进行对比用意如何?讨论,明确。这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贱视民众的顽固倒退的国民党反动派,表示愤慨、鄙弃之情深化了散文的主题以高昂的赞美白杨树,形成首尾呼应,结束全文。3提问:课文语言运用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说 特点是语言凝练优美,富于变化。尤其是谴词用字 更注意形象贴切。如用“无边无垠”写高原的“大”;用“坦荡如砥”写高原的“平”;用“黄绿错综”写高原的“色”;用“伟岸”“挺拔”“参天耸立写白杨树的高大等等。好句分析是不平凡的:用肯定的判断句“是的”,加强语气,全句直抒怀,明确指出白杨的不平凡是作者赞美的宗旨。是黄绿大毡子:用比喻句表现高原上黄土和绿麦的色彩。那就是然而实在是用“极普通”和“不平凡”相对比用肯定的判断句加转折词把“极普通”与“不平凡”辩证地统一在白杨树身上,加深了对白杨树赞美之情。对全篇来说起了定下基调,领起全文的作用。2.囚绿记作者简介:陆蠡(19081942),浙江天台人。作家。著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1不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现代作家、革命家、散文家、翻译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34岁时被日本侵略者杀害。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泉,字圣泉。陆蠡是他的笔名,他的笔名还有陆敏、卢蠡等。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一作浙江天台)人。资质聪颖,童年即通时文,有神童之称。1922年跨越初中,考入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初露文学创作的才华。1924年升入之江大学机械系。1927年,转国立劳动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二年后毕业。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曾翻译俄屠格涅夫罗亭,英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法拉芳登的寓言诗和拉马丁的希腊神话(1)选文以作者对长春藤的感情变化线索安排行文:爱绿观绿囚绿 表现了作者对“绿”的酷爱之情。(2)选文第段对于“绿”在我案前生长,“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请结合选文说说你对“生的欢喜”一词的理解,并说说“绿”还可以用来象征什么?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冲突的性格。(4)选文第段说“植物是多么固执啊”,从文中找出表现其“固执”的理由,并分析这样描写表现力长春藤什么精神品质。 “固执”指“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或“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表现了长春藤对光明的向往,执着的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1)“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自私的念头”指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解析:自私的念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要求能看出课文第8段的文字就是将其具体化,但是又不能照抄,必须进行概括。阅读的要求就是能将概括的内容具体化,将具体的内容概括化,这是理解的不断深化。这道题符合这一要求。答案:占有、控制、役使绿。(2)“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好像”二字和“生的欢喜”的引号可不可以省去?为什么?(2)解析;如何理解“生的欢喜”?就必须从“好像”和引号入手。前者表示不肯定,后者表示否定。常春藤不是“生的欢喜”,那又是什么呢?什么才是真正的“生的欢喜”呢?这便激起我们进一步研读课文。答案:不能省,这是作者有意暗示我们,常春藤囚系以后“比在外面长得更快”,这种“生的欢喜”是虚假的,实际上这是它为了挣脱囚系而进行的顽强抗争;真正的生的欢喜是在阳光下面的任由自在本性的自由生长。(3)“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作者为什么称“绿友”?又为什么在“绿友”上加引号?(3)解析:这道题看起来难度大,实际上它只是测试引号的用法。难就在于,一般人只看到这个引号起否定的作用,“我”与“绿”已不是朋友;而没有进一步看出,它同时也可以看作起强调的作用,突出“我”与“绿”也是朋友,是囚友。答案:称绿友,照应前文”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可见我自认为我和“绿”称得上是知交,是“绿友”。作者为什么加上引号呢?是因为“我”把“绿”“囚”了起来,“我”和“绿”已不是平等的朋友关系。但是,“我”把“绿”幽囚起来,又是谁把“我”幽囚了呢?从这一点来说,“我”和“绿”又成了朋友,是“囚友”。(5)“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不屈服”表现在哪里?(5)解析:“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是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一个概括性的词语,理解时必须找到与之照应的文字。答案:表现在上文的描写中:“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着原来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2)“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我”真的了解“绿”吗?“绿”真的了解“我”吗?“我”自以为了解“绿”,那是一种什么意义上的“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中政治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必修3
-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3 分数除法2 分数除法教案设计
- 小学科学青岛版 (五四制2017)二年级上册11 植物和水教案设计
- 企业内部培训课程设计
- 企业文化系统
- 甲沟成形术后护理常规
- 重庆市大学城高中政治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必修3
- 万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服务合同模板
- 仓储配送合同书模板
- 版二手车销售合同模板
- (高清版)JTGT 3365-05-2022 公路装配式混凝土桥梁设计规范
-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 化学-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检测试题和答案
- 幸福心理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新版王者荣耀答题闯关
-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 李丰黄金K线理论详解
- MOOC 家庭与社区教育-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癌症的一病一品
- 初中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人教版)
- 人际交往与沟通课件第五章 人际交往的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