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浙江高考答题情况分析 (古代诗文阅读),瓯海中学 施仲章,第三大题考查学生古代诗文阅读能力,包括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和古诗文默写四个方面,10个小题,共37分,分值与去年相同。其中主观题28分,全省的平均得分为17.97 (去年18.44),难度系数为0.64(去年0.66)。文言文主观题共10分,全省平均得分为5.28(去年6.66), 难度值为0.53(去年0.67); 诗歌经典和文化经典阅读题共12分,平均得分6.54(去年7.22),难度值0.55(去年0.60);默写题共6分,平均得分5.15(去年4.56),难度值0.86(去年0.76)。,第19题 试题与答案,【试题】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答案】 先是 / 郡将欲楼居 / 材既具 / 侯命取以为阁 / 辟其门而重之 / 凡学之所宜有 / 无一不备,第19题 评分细则,应断句的共有六处,此外没有可断可不断之处。先计算断对处给分,后计算断错处扣分,扣完为止。(给分减去扣分就是最终得分。) 先给分:断对一处不得分,断对两处或三处得1分,断对四处得2分,断对五处或六处得3分。 后扣分:断错一处不扣分,断错两处或三处扣1分,断错四处扣2分,断错五处及以上扣3分。,第19题 答题情况,【例1】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3分) 【例2】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3分) 【例3】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2分) 【例4】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1分) 【例5】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1分) 【例6】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0分) 【例7】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0分),第19题 复习备考建议,(1)平时可加强训练,引导学生对练习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力求从中体悟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基本技能。 (2)指导学生掌握断句方法:断句时应初步了解语句大意,然后根据文言虚词和句式特点,先断开容易理解的语句,再依据对上下文的理解破解难点。 (3)对有把握的就大胆地断,对没把握的慎重地断(少断),勇于舍弃,不一定要得满分。少扣分等于多加分。,第20(1)题 试题与答案,【试题】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3分) 【答案】 (1)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先的呢?,第20(1)题 评分细则采分点,“略”,译为“大致”、“大概”、“大体上”、“基本上”、“差不多”、“几乎”或类似意思,得1分。【注意】常见考生将“略”译为“策略”、“略微”、“稍微”,理解错误,均不给分。 “先于此”,译为“比这(件事)(更)优先”、“比这(件事)(更)重要”、“比这(更)重要(的事)” 或类似意思,得1分。 句子通顺,即在译出以上采分点的基础上,整个句子的意思大致正确即可,得1分。对于不是关键的得分点,在评卷中应放低要求,可不予理会。不能死抠每个字眼,尤其不能死抠不是采分点的字词的意思。,第20(1)题 答题情况,【例1】现在太平州内外的事情大概安定了一点,那么又有什么比这兴办州学更为重要的呢?(3分) 【例2】现今我州里外的事大致安定下来,哪件事比兴办太平州学更为紧迫的呢?(3分) 【例3】现在我们州内外的事情刚刚有所安定,还有谁比这更早呢?(2分) 【例4】现在我们州内外的事已经安定,谁能提前这样做呢?(1分) 【例5】现在我们州内外的事都谋略平定,谁先做到这个的?(0分) 【例6】现在我们州内外的事务都定下来,谁是先来这里的人呢?(0分),第20(2)题 试题与答案,【试题】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4分) 【答案】 (2)当初王侯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第20(2)题 评分细则采分点,“始”,译为“当初”、“当时”、“当年”或类似意思,均算对,得1分。【注意】若译为“开始时(的时候)”、“刚开始”、“刚刚时(的时候)”、“自从以来(以后)”,也算对,给1分。 “以为”,直译为“把作为”、“把当作(当做)”或类似意思,得1分。【注意】如果把“以为”意译为“为而”或“因为而”,也给1分,因为在这个语句中,意译比直译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兵”,译为“战争”、“战乱”、“军事”、“军队”、“兵力”、“士兵”、“官兵”(甚至“兵器”)之类,均算对,得1分。【注意】许多考生把“兵”译为“打战”(“打颤”之意,不同于“打仗”之意,其实是错别字),也给1分。如果把“兵”字照抄下来没有翻译,则不得分。 句子通顺,得1分。(“王侯”译成“王秬”、“王侯秬”、“ 王知州”之类,不影响给分。),第20(2)题 答题情况,【例1】王侯刚来的时候,百姓们因为水灾而感到担心,又因为战乱而感到担心。(4分) 【例2】自从王侯来这个州当太守以后,百姓曾经把水灾当作忧患,现在又把战争当作忧患。(4分) 【例3】王侯来到这里,百姓曾经为水而担忧,现在又为兵力而担忧。(3分) 【例4】王侯来了以后,百姓曾经忧虑水灾,后来又以军队为忧虑。(2分) 【例5】王侯来到这里后,百姓曾经认为水会变成忧患,也认为兵会成为忧患。(1分) 【例6】王侯的来到,百姓不再以水为忧患,也不再以兵为忧患。(0分),第20题 复习备考建议,(1)以学考复习为抓手,引导学生熟读课本(必修1-5),逐篇梳理、巩固文言文词句知识。 (2)立足高考,平时结合真题和模拟题,加强文言文翻译的训练和指导,切实掌握翻译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3)阅卷时,特别关注采分点。因此,先读懂文章和句子大意,翻译时尽可能以直译为主,关注重点词语、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强调字字落实,力求表达准确、通顺。,第21题 试题与答案,【试题】 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 . 【答案】 浔阳江头夜送客 /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 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第21题 评分细则,其中一句须包含“浔阳”,另一句须包含“月”。若两句都是写“浔阳”(或“月”)的,则只能得1分。 【注意】 对于空格1,答案中所列出的句子穷尽了。 对于空格2,答案中所列出的句子还不完全,如答出“秋月春风等闲度”,也给分;如答出“前月浮梁买茶去”,则不给分,因为此“月”非彼“月”,意思不同。 如果两句次序颠倒,仍可得2分。 有错别字不给分,是指有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不影响另一句的得分。,第21题 答题情况,【例1】浔阳江头夜送客。唯见江心秋月白。(2分) 【例2】浔阳江头夜送客。惟见江心秋月白。(1分) 【例3】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1分) 【例4】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1分) 【注意】常见的错别字有:“谪居”的“谪”写成:“嫡亲”的“嫡”、“蛰居”的“蛰”、单人旁的或其它偏旁的等。“唯见”的“唯”写成“惟”。,第22题 试题与答案,【试题】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答案】 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第21题 评分细则采分点,针对上片,能够指出演奏者方面的描写(或乐曲方面的描写)得1分;能够指出正面描写(或直接描写)得1分。 针对下片,能够指出听者方面的描写(或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任何一方面的描写)得1分;能够指出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得1分。 如果上面四点均答到了,又结合诗句有所分析,可再得1分;如果上面四个采分点有所欠缺,但分析大致有理,也可得1分;即使四个采分点均未答到,但整篇分析有一定道理,也可得1分。 【注意】 上下片分析错位,不给分。若答出“上片比喻”、“上片从听觉角度描写/下片从视觉角度描写”、“虚写(上片、下片)”、“联想想象(上片、下片)”,则酌情给分,关键是看分析上下篇描写角度的差异是否有可比性。若答出“上片借代”、“下片设问”,则不给分。,第21题 答题情况,由于“表现手法”提法也太宽泛,所以题目将赏析范围缩小,定位于“描写角度”。考生答题的主要问题在于对表现手法和描写角度的把握不够准确,表现在两个方面:企图用多个写作手法来“蒙”一个答案,一下子写出许多种手法,如比喻、听觉、视觉、联想想象、烘托、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借代、设问等一锅粥,说明学生未能真正理解;简析时,对上片、下片的差异,未能构成对比点。,第21题 答题情况,【例1】上片直接描写琵琶声如,写出;下片间接听琵琶时所想所感,写出(5分) 【例2】上片以直接描写琵琶声为主,写出;下片间接描写,联想想象,( 5分) 【例3】上片正面描写,下片侧面描写。上片写琵琶声,下片写诗人听乐曲(5分) 【例4】上片正面描写,直接写弹琵琶者及音乐本身,交代弹奏背景,赞叹琵琶曲调婉转,银色优美好听,弹者技艺高超。下片侧面烘托,写听者在暖轻天气中洗耳恭听,在音乐中进入佳境,仿佛见到浔阳月色、关塞风寒,沉醉曲中,曲终才缓缓转向分明初晴的现实。(5分) 【例5】上片正面描写、比喻、衬托,写琵琶声中有弹者幽思,像春天百鸟鸣叫,夜晚寂静只有凤鸣,弦声中有天然动人的乐律,衬托琵琶声动人。下片侧面描写,以听者思想感受,想起关塞送客、轩窗望月、溪边相见等等,抒发怀念友人之情,他乡遇故知,又将离别感伤。侧面描写琵琶声动人。(5分),第21题 答题情况,【例6】上片更偏重于直接描写琵琶演奏的情形,下片侧重于景色与心情的描写,从不同角度描写了琵琶演奏,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4分) 【例7】上片通过直接描写琵琶曲的内容,直接写出琵琶演奏的绝妙。下片间接描写、侧面衬托和联想想象等手法,将听琵琶时产生的联想进行生动描绘,从侧面写出了琵琶演奏带来的美好感受。(4分) 【例8】上片通过琵琶弹奏的声音来描写,通过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直接描写,为实写。下片通过景色、环境来描写,通过视觉、听觉来描写,从侧面写出琵琶声的动听,虚写。(4分) 【例9】上片中对琵琶描写,从耳中所听琵琶音律、眼中所见之景来写,体现了弹奏者的技艺高超;下片由琵琶琵琶声联想到关塞、浔阳之景,描写琵琶声带给人的感受。(3分) 【例10】上片从听觉角度入笔,写琵琶弹奏声中寄托幽情,有百鸟争春、老凤孤鸣般的美妙,有旧谱、新声,音律自然。下片由听者而产生联想,借用典故,又视觉之景进行烘托、描绘。(3分) 【例11】上片采用实写,下片采用虚写。上片写出了琵琶声的美妙动人,周边环境的静谧,只有百鸟老凤和琵琶声合奏。下片写听者由琵琶声联想到关塞,表达作者对关塞的向往,对友人的怀念。(3分),第21题 答题情况,【例12】上片:通过听觉、视觉、想象等角度进行描写,并且再加以夸张的手法,以静衬动,都表现了演奏之动人,夺人眼球。下片:通过对浔阳夜色拟人化的描写,并且以静衬动,还加以用弹奏之后的美妙环境来衬托,再加以自己的情感,烘托了琵琶曲回味无穷。(2分) 【例13】上片:“将雅调寄幽情”,虚实结合;“群喧夜寂”,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旧谱新声”,对比衬托;“眼底秦筝”,远近结合。下片:用典,“浔阳月色”用白居易琵琶行典故;颜色描写,视听结合,“落红”;想象,“关塞风寒”。(1分),第21、22题复习备考建议,(1)积累古代诗歌的一些基本知识,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分专题复习和训练,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了解命题思路,掌握解题技巧。 (2)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与练习中,指导学生立足诗歌本身,关注标题,结合注解,了解写作背景,揣摩词句,细用心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今年阅读材料赠弹琵琶者(张伯淳),与课文琵琶行(白居易)相似。这再次给我们以启示:“注重课内外有机结合。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第23题 试题与答案及评分细则,【试题】 23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 ”一句的注释。(2分) 【答案】 浩然之气 【评分细则】 “浩然之气”四字中有错别字,扣1分。 如答“气”、“浩然”、“浩然气”、“之浩然气”、“之浩然之气”、“浩然正气”、“之浩然正气”、“之浩然之气”等,均得1分。,第24题 试题与答案及评分细则,【试题】24. 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3分) 【答案】 知言,能明道义,于事无疑。 养气,能配道义,于事无惧。 【评分细则】 此题答案可从原材料的画线句中直接筛选出来,概括的难度偏低。 “知言”部分实际上有“明道义”和“于事无疑”两个小点,“养气”部分实际上有“配道义”和“于事无惧” 两个小点。 如果所答不全,如果在“知言”部分只答出了“明道义”或“于事无疑”其中一小点,且在“养气”部分也只答出了“配道义”或“于事无惧”其中一小点,则最终得2分。,第24题 答题情况,【例1】知言:明道义,不疑天下事。养气:配道义,不惧天下事。(3分) 【例2】知言功能:明道义,对天下事不存疑惑(解决了疑惑)。养气功能:配道义,使内心勇敢,对处理天下事无所畏惧。(3分) 【例3】知言,知道了自己的言行,对天下事理明白没有疑问。养气,能支配道义,承担责任。(2分) 【例4】知言:明白道义,释疑天下之事。养气:践行道义,不畏天下之事。 (2分)(解析:考生所答,“知言”部分,“明白道义”正确,给1分;但“释疑天下之事”理解有所偏差,不给分。“养气”部分,“践行道义” 理解有所偏差,不给分;“不畏天下之事”正确,给1分。最终得2分。【注意】对于例4,大组长的评定就是如上所述的,其实许多阅卷老师打分速度很快,可能由于没仔细看,就会给满分。),第23、24题复习备考建议,(1)引导学生了解先秦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至于汉代儒学、魏晋佛道、宋明理学、明清思想家等,估计考查的可能性极低。)通过精选语段,适当加强学生对文化经典的阅读。 (2)回归课内文本,温故知新。课本(必修1-5)中7篇课文所涉及的孔子、孟子、荀子、庄子、墨子等五人,应作为复习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店面装修转让合同
- 外国人劳务合同
- 2024年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 体育与健身教学进度表
- 小学体育四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 小产权房购房协议书范本
- 学前教育史教学大纲
- 保税仓合同样本
- ktv设备合同标准文本
- 供油协议-合同样本
- 2023年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面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天星乡养羊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 GB/T 39489-2020全尾砂膏体充填技术规范
- 《民法》全册精讲课件
- 厂内机动车辆课件
- 四川方言词典(教你说一口地道的四川话)
- 企业标准编写模板
- 《新媒体运营》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学校食堂餐厨具操作规程
- DB32T 3916-2020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
- 自动控制原理全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