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编写人:覃锦雄 柏 海 白海霞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具学具: 回形针、三角形、小方块若干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发了新书,小朋友们高兴吗?书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你们知道书有多长吗? 2、学生估计数学书的宽度,可以用手比划。二、合作交流,探究发现。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相同的长度。(1)选一选:分小组,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数学书的宽,每人选一样。(2)量一量:分四人小组进行测量。教师指导学生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并注意一端对齐。(3)说一说:你选用什么物品进行测量?量的结果是多少?(4)议一议:都是量的数学书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师:测量同一长度,用不同的物品量,量的结果也不同; 有的人量的结果又相同,这是为什么?(他们用的物品是一样的。)师:看来我们要得到相同的结果就要用相同的物品去量。2、 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长度(1)我们再用手中的物品作标准来量一量文具盒的长度好吗?(学生动手量,师巡视指导)(2)把谁来说一说你们组量的结果(2)将测量结果有小组内进行交流。(3)请观察并比较一下两次测量的结果,你发现了怎么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小组交流讨论,课本的宽有7个小方块那么长,文具盒有7个回形针那么长,它们的长都是7,但它们并不一样长。)(4)为什么它们的长都是7,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因为两次用的物品不一样。文具盒比课本的宽要长,正好7个回形针比5个回形针长。(5)你们真会观察,用同样的物品做单位来测量就能很快比出物体的长短。(板书)刚才我们在量数学书的宽,文具盒的长的时候,正是用了不同的物品,也就是用了不同的长度单位(出示课题:长度单位),才使得我们量出的结果各不相同,还与事实不符。所以,我们在去量物体长度的时候,选择做标准的物品就应该怎样?(相同、同一物品、一样的物品)对,要用统一的物品,要有统一的标准,要把长度单位统一。(补充课题:统一)我们把课题一起来读一遍。(学生读)谁来说一说统一长度单位是什么意思?三、标准的选择(1)我们现在明白了,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同学们认为选择什么物品做统一的长度单位比较合适呢?(三角形、小方块、回形针)(2)量较长的物体,我们就用较长的物品做单位,量较短的物体,我们就用较短的物品做单位。如果要量这张小贺卡的边,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呢?(小方块)(3)我们就用小方块做单位来量贺卡的长边和短边(4)学生操作后汇报(贺卡的长边有14个方块长,贺卡的短边有10个方块长,长边比短边多几个方块长?(4个)四、巩固练习1、教科书P2“做一做”1。看图回答:以谁做标准?(以方格)口头回答:豆角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胡萝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剩下的请同学先看再填。2、教科书P2“做一做”2。提问:看书回答他们是以什么为标准来量桌子的长和高,椅子的高呢?(用没用过的铅笔)指导测量的方法:下面老师请你们用整枝的铅笔去测量。方法是从桌子的一端开始,对 后一次接一次,这样测量结果才比较准确。学生动手测量,并汇报测量的结果。3、教科书P2“做一做”3 估一估。提问:题中都有什么?以谁做标准?“估一估”就是让我们用眼睛观察,看每种物品大约的几个正方体那么长?五、小结略第二课时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内容 教科书P3的内容及P6练习一第3题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建立1厘米的观念和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具学具 尺子、 图钉 、纸条若干 放大厘米尺纸条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2、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出示放大厘米尺纸条,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5、巩固1厘米的表象。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二)、用厘米量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3、 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四、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P6练习一第3题,量一量。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1厘米大约有多长? 第三课时 认识米 用米量教学内容:教科书P4 的内容及P6练习一第4、5、6题。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2、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建立米的空间观念和用尺测量长物体的长度。教具学具:1米的直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教学过程一、复习谈话。提问:1、上节课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3、怎样量物体的长度?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要注意什么?4、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二、认识米,用米量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巩固反馈1、练习一第4题 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量课桌的宽是多少厘米?2、练习一第6题,指导学生完成。四、扩展练习练习一第5题,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第四课时 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教学内容:教科书P5的内容P6练习一第710题。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重、难点:灵活量、画整厘米长的线段。教具学具:学生尺、米尺教学过程:一、复习1、提问: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哪个长度单位大?哪个长度单位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说出合适的长度单位。(1)黄瓜长28( )。(2)一幢楼房高45( )。(3)学校跑道长200( )。(4)爸爸身高170( )。(5)小明的裤子长80( ).二、教学新课。(一)导入环节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曲线。2、再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3、问: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这两根线的形状不同,一桶是直的,另一根是弯曲的)4、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这样的直线。5、分别用一本书厚书、一相长方体的盒子比着,在黑板上各画一条线段。6、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图形,这种图形叫做线段。(板书课题:线段)同学们都知道什么上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那么围成这些图形的线,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它们都叫“线段”。(1)设计让学生找一找线段的特点。A、认识线段:下面这些都是线段。画线段。B、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2)让学生找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边有线段?(二)新课探究1、观察讨论:线段有哪些特点?(1)线段是直的;(2)线段的两头有端点;(3)引导学生量出线段的长度,因为有端点,所以就可以量它的长度。2、动手操作量出书中例4上面3条线段的长度,互相交流量的方法和量的结果。3、大家已经认识了线段,会测量线段了,如果让你画一条线段,你会吗?4、讲解画线段的方法: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有两种画法。第一种是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画到3厘米的刻度,就是3厘米长的线段。第二种方法是对准尺子的“0”刻度点一个点,再找到3厘米处点一个点,然后把两点连起来,就是3厘米长的线段。提问:如果你尺子上没有0刻度,你要怎样才能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请你举例说明。小结:学习任何知识都要会灵活应用。5、练习: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我们学习了什么?线段有什么特点? 四、布置作业。做教科书P7练习一第7、8、9、10题。2009年9月2日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学内容:教科书P8-10页例1-2,P13练习二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和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材的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一、口算1、27+12= 45+54= 37+21= 56+23=2、能说出口算的方法吗?二、新课探索(一)教学例1。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参观参加博物馆好吗?2、(出示挂图第8页主题图)瞧,光明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去,他们也可高兴了。3、在画面中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4、那么四个班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又只准乘70人,大家能帮助他们一起安排好吗?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1)我们先来看看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学可不可以合乘一辆车,请列出算式。(板书:36+30)(2)同桌互相商量商,怎样计算?(3)互相交流,说一说怎样计算出结果的。(口算、摆小棒、竖式笔算)(4)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的口算不错,今天老师教会你们笔算好吗?笔算也就是列竖式计算。教师边讲边板书:36+30=66十 个3 6+3 0 6十 个3 6+3 0 6 6十 个3 6+3 0十 个3 6+3 0学生动手手摆一摆,看一看36根小棒加上30根小棒是不是66。(5)观察讨论列式计算应注意什么?(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6)引导学生读几遍。(7)练习P9“做一做”,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做,教师巡视指导。(二)教学例子21、刚才我们通过计算,街道二(1)班和二(2)班共有66人,66小于70,所以可以合乘一辆车。那么二(3)班和二(4)班能不能合乘第二辆大客车呢?你们会把这两个班的人数,用竖式的方法算出来吗?2、学生自己动手写算式,自己计算,教师巡视指导。3、指名说出竖式的计算步骤,教师板书:35+34=十 个3 5+3 4 9十 个3 5+3 4 6 9十 个3 5+3 44、 让学生再说一说,竖式加法应注意什么?5、教师小结;二(3)班和二(4)班共有69人,这样两个班的人数没有超过70人,也可以合乘一辆车。6、学生练习P10“做一做”。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列竖式加法应注意什么?五、布置作业P13练习二第1题在书上做,第2题在作业本上做。第二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法)教学内容 教科书P11例3的内容。练习二第3、4题。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知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的道理。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重、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复习。1、板算。 34+532、口算。 (1)7+6 8+4 9+5 6+87+5 5+8 6+6 4+63、订正板算。提问:做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怎样写竖式?从哪位加起?4、导入新课。提问:如果将34+53这道题中的34改成37。变成37+53,那么在计算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个位相加满十)教师说明:个位上的数相加够十了,我们可以说,个位相加满十,计算时遇到个位相加满十的题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二、新课。1、看教科书P11例3。(1)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提问:看这幅图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吗?为什么?怎样才能回答?看P8回答:二(1)班有多少人?(36人) 二(3)班有多少人?(35人) 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请列式列式:36+35=怎样算36+35,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请同学说说用小木棒是怎样算的。提问:小棒的3捆与5捆合起来是几捆?表示几个什么?小棒的3捆与5捆合起来是几捆?表示几个什么?小棒的6根和5根合起来是几根?表示几个什么?得到6捆 11根提问:11根里有没有10个一,10个一是( )个十,够10个一可以怎样?(捆起来)捆起来是1个什么?(一个十)也就是1捆。这时我们再算算一共有几捆几根?(7捆1根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一?(7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多少?(71)追问:3捆加3捆是6捆,为什么现在成7捆了,多的1捆是哪来的?教师说明:6根加5根是11根,也就是11个一,10个一捆成1捆,变成1个十,1个十放在十位,同学们记住,这就是个位相加满十了,是一个十,要把它放在十位上,叫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追问:个位满十,十是10个什么?(10个一)向十位进1,1是1个什么?(1个十)(2)根据上面用小棒摆的过程,写竖式算一算。提问:怎样写竖式?(相同数位对齐。) 3 6 + 3 5提问:从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好算,还是从十位加起好算?说说你的想法?请看书上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从个位加起。)教师说明:笔算加法时要从个位加起。提问:个位6加5等于几?(11)个位满十了,要把这个十放在哪位上?放在十位上要写几?为什么写1?教师说明;个位满十,要把这个十放在十位上,十位上只能写1,这就叫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提问:向十位进1的1,写在哪儿?书上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为什么不能写在横线下面?教师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可以在十位上靠近横线的地方写个小1,这个小1,叫做进位1。表示向十位进1,在十位上写1。3 6+31 5 1提问:十位上怎么算呢?互相说说看。你能说说十位上的7是怎样得来的?教师说明:十位上,3个十加3个十是6个十,算到这里还没算完,还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个十,也就是7个十,所以十位应该写7,然后再在横式等号后面写71。 3 6 + 31 5 7 1请同学说说计算过程。提问:通过计算,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2、请同学用刚学到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做复习中老师改过的题 37+53 边做边说计算过程。提示:个位7加3得10,个位满10,怎么办?该怎样写?教师说明:个位7加3得10,满10向十位进1,个位写0。3、学生独立做教科书P11“做一做”中的两题。注意下边的提示,边做边说过程。4、小结。提问:今天咱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提问:与复习板演题比较,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它们有什么不同?复习:个位相加不满十。新课:个位相加满十。师讲:像今天这样个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十位进1的加法,就叫进位加法。板书:进位加法。提问: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我们要注意什么?三、小结:笔算加法要注意: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提问:书上的小朋友还告诉我们也可以从十位加起,如果从十位加起,要注意什么?教师说明:笔算加法还可以从十位算起,算十位,一定要看个位满不满十,个位满十,十位相加的和要多1。四、练习。1、小红和爸爸去海洋馆参观,成人票36元,儿童票18元,小明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列式:写竖式: ( ) ( ) ( ) 答:小明和爸爸一共要花( )元钱。答:小明和爸爸一共要花( )元钱。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列式解答。2、做教科书P13练习二的第3题,在书上做,请同学边摆边算边说过程.3、笔算下面各题,独立在本上做,教师边巡视边检查.25+63= 76+5= 32+28=45+47= 32+18= 9+56=第三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P14-P15练习二第510题。教学目标: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3、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5、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 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四、布置作业笔算36+25= 9+47= 45+38= 38+57= 33+66= 62+28=2、两位数减两位数第一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教学内容:教科书P16、17页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2、能正确书写两位数减法。教学重难点:竖式的书写格式。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你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个城市申办吗?问:北京比其他城市多多少票?(或者:其他城市比北京少多少票?)2、让学生一边问一边列式如: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二、新课1、讨论:56-22怎么算?(1)、口算(2)、列竖式2、请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我们怎样把竖式写在算术本上?指名在黑板上示范3、学生四人小组互相提问,并列竖式解答问题,学生展示。三、练习P19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题。自己独立完成,请学生到黑板上做。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五、课外作业37-30= 56-26= 76+6= 94-63= 69+23= 89-25= 2009年9月4日第二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内容:教科书P18页例2及练习三第1、2、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2、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重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用具:小棒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口算: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竖式计算:52-21 79-37 65-24 出示56根小棒,让学生口述从56根小棒中拿走8根,讨论为什么得数十位上是4而不是5,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写课题:退位减法二、新课师:还记得北京得了多少票吗?巴黎呢?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怎么列式?(56-18=)你会计算吗?请大家试试2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师:都是56-18,现在有两个得数,到底哪个得数对呢?下面我们就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研究解决动手操作,每位学生拿出一张纸,自己画上数位表在数位表上摆出56根小棒提问:从56根中去掉18根该怎么办?师生同共讨论操作:从整捆小棒中打开一捆和6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6根,从16根中去掉8根剩8根,再从剩下的4捆中去掉1捆还剩3捆,所以56-18得38是正确师:通过摆小棒,我们知道了56-18=38,如果用竖式怎样计算呢?看竖式,首先遇到6减8不够减,刚才我们拿小棒时遇到了从6根小棒拿8根不够减,是怎样做的呢?(从6根里拿8根不够拿,我们是从5捆里拿1捆,把它拆开是10根,和个位上的6根合起来再拿的)在笔算时,当个位上的6减8不够减时,也要从十位上拿出1,叫做从十位上退1,这时十位上是几减几?为什么是4减1?引导学生回忆操作过程,从6根里拿8根不够拿,我们是从5捆里拿1捆,把它拆开是10根,和个位上的6根合起来,所以只剩下4捆,十位上是4,可以这样说,从十位退1,十位上的数就少了1,为了不忘记从十位退1,要在竖式中被减数的十位上点一个退位点(用红粉笔)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三第1、2题。四、课堂小结五、课外作业练习三第3题 列竖计算第三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二)教学内容:教科书P19页例3及练习三第4、5、6题。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10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重难点:理解退位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4-9 32-8 14-3 64-8 14-712-3 42-5 63-4 72-9 82-32、计算:47-23 56-41 72-32二、新授1、板书:50-24(1)首先列竖式要注意什么问题?(相同的数位对齐)板书竖式,从哪位算起?个位上0减4不够减。怎么办?(从十位退一)也就是从十位借一,和个位上的0组成10,现在就可以减了,10-4=6,个位上写6(2)十位上的5被借走了一个1,还剩几?4-2=2个位上写2。(2)四人小组讨论: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三、巩固练习1、完成P19页做一做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4题。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还剩多少个?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2-11。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 3、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5 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指名汇报。4、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五、课后作业:74-45= 38-28= 50-22= 53-46= 40-13= 66-39= 第四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P20-P21练习三第7-13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准备:图片和题卡教学过程:一、总结引入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二、巩固练习 1、用竖式计算53-45= 34+17= 90-49= 74+6= (指名板演)2、完成P21页练习三第7题。同桌两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题差的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3、完成P21页练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4、P22页练习三第10题。 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指名汇报,并说明算法。5、P22页练习三第11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三、强化练习1、完成P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P22页练习三第12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3、完成P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四、小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外作业1、笔算33+27= 43-26= 64-46= 56+27= 90-63= 100-56=第五课时: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学内容:教科书P23 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卡片、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卡片出示)18-3 16+2 39-8 58-8 36+1 58-1 20-7 58-492、提问:第一行有几个 圆 ?第二行有几个三角形 ?你能用多和少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圆形比三角形多,三角形比圆形少)提问:出示虚线: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左边和右边和表示什么?(左边是圆形和三角形同样多的部分,右边是圆形比三角形多的2个,也就是三角形比圆形少的2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板书课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二、新授课:1、导语:学校进行卫生评比,但是班级被小树遮住了,你能通过题目中给的信息找出每列红旗是哪个班吗?2、出示图:说出你发现的数学信息。生:我发现了二(1)班得了16面小红旗、二(2)班比二(1)班少3面)3、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二(2)班得了多少面红旗?根据学生说的列式板书:16-3=13(面)师:1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13表示什么?生:16表示二(1)有16面红旗,3表示二(2)班比二(1)班少的3面,13表示二(1)班和二(2)同样多的部分。4、巩固知识:出示:三(1)班比二(1)班少2面,你知道三(1)班得了多少面吗?出示两列小红旗,一列11面,一列14面, 你知道哪列是三(1)班的吗?你是怎么计算的?板书:16-2=14(面)提问:16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4表示什么?生:16表示二(1)有16面红旗,2表示三(1)比二(1)少的2面,14表示二(1)和三(1)同样多的14面。出示三(1)班。4、变换条件:出示:二(1)班比四(1)班多6面。你说说四(1)班多少面?你能直接列出算式吗?板书:16-6=10(面)提问:题上说的是“多”,为什么用减法?生:二(1)班比四(1)班多,也就是四(1)班比二(1)班少,所以用减法。请你观察这一个多,一个少的条件句,有什么不同?5、师总结:(指着条件句)6、二(2)班比二(1)班少,他们俩谁多呀?二(1)多,我们称为较大的数,反过来,二(2)就是较小的数,我们要求较小的数,所以就用较大的数减去比它多的部分。三、巩固练习1、导语: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词语可以表示数学中的多和少,比如:出示:便宜、贵、涨价、降价、优惠等等。你知道它们都表示什么意思吗?学生连线。2、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你能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出示图: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汇报。你知道“优惠”是什么意思吗?(便宜、少)你知道谁比谁少?(现在比原来少)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什么法做?(减法)学生列式:39-8、45-8、59-8 3、完成第23页做一做。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 四、拓展练习:小立上山走了16分钟,下山比上山少走6分钟,他一共走了多少分钟?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生:先求下山的时间,再加上上山的时间。列式:16-6=10(分钟) 10+16=26(分钟)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像这样的题,我们要先找出较大的数,再找出较小的数,最后看问题求哪一个,如果求较小的数就用减法。 2009年9月11日第六课时: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P24、25页练习四教学目的:1、加强对学生看图能力的培养。2、加强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口算(卡片出示)9+8= 16+9= 23+7= 65+6=435= 21-9= 36-7= 43-8=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1、第1题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提问:这里有几句话?你觉得哪一句话最重要?怎样列式吗?(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2、出示第2题,二年级同学看电影,买了80张票,后来退了8张,二年级有多少同学看电影?学生读题,并请学生板演。808= (张)3、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4、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5、第8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选题说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汇报、归纳。6、第5题。观察统计表学生分小组交流从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学生汇报发现。思考、提问,和同桌交流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学生汇报提出的问题及解答思路。7、第6题。观察图,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并汇报:怎样做可以知道第二只啄木鸟吃了多少只虫?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学生汇报解题思路。8、第7题。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怎样做可以知道小玉攒了多少钱?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指名汇报解答方法。做了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三、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四、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第一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27页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五第1、2题。教学目的:1、强学生对连加连减应用题的理解。2、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式计算。3、让学生明白互助友爱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应用题的多种解法。2、加连、连减式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例1的图和表格、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卡片出示)36-8 45-6 15+7 9+35 70-4327+13 83-80 9+3+5 16-4-8(后两个小题指名说说是怎样口算的)2、笔算68+24 85-37二、 创设情境、探索新知(一)、连加1夏天,人们都用西瓜降温防暑,光明小学的小伙伴们也组成了互助小组在帮农民伯伯摘西瓜,出示主题图和表格。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及图示的统计表。第一组第二组 第三组2834232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3 反馈:(1) 反馈算式 28+34+23(2) 反馈算法 可能有口算也有笔算,其中笔算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 8 6 2 2 8 2 8 + 3 4 + 2 3 + 3 4 3 4 6 2 8 5 6 2 + 2 3 8 5(3)对比这三种方法,选择最优方法;师:谁来说说,这三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小结:方法一比较费时,也不美观;方法二比较简便,可以少写一个62;方法三虽然更省时间,但计算时比较容易出错,所以在笔算时我们一般采用第二种方法。 4、练习:完成P26“做一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二)、连减1、学生看图,口编应用题。有85个西瓜,李明运走26个,我运走40个,还剩几个?2、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板书:85-40-26=3、 生试算并交流算法方法一:口算85-40=45,然后用竖式计算45-26=19方法二:连减竖式 8 5 4 0 4 5 2 6 1 9 方法三、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40+26=66 85-66=19 师小结:在计算时哪一步如果能口算,就可以口算,口算有困难的进行笔算。4、完成P27页“做一做”第1、2题。 5、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连加、连减)这节课学的连加、连减和以前所学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运算顺序相同,但这节课学会了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时要注意什么?四、巩固练习完成P2练习五第1、3题。第二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教科书P28 例3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学习笔算的书写格式,掌握简便写法。2、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式题。教学重、难点:计算的正确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导入 1、前面我们运用连加、连减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下面还有两个问题,同学们能不能解决呢?(1)车上原来有54人,从前门又上了16人,后门上了10人,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2)车上原来有36人,从前门下了4人,后门下了9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提问:我们已经学过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笔算有几种书写格式?哪两种?哪种是简便写法?在计算过程中有口算的怎么办?2、师:其实啊,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不仅有连加、连减的问题,更多的是既要加又要减的问题,也就是加减混合问题。(出示课题)二、新授1、教学例3(1)引导学生看书本例3图,请学生看图试说图意。车上原来有67人,到站下去25人,又上来28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想一想:现在既有人下车,又有人上车,那现在车上到底有多少人呢?怎样列算式?(列式:67-25+28)(3)比一比,看看这个算式与前面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既有加,又有减)(4)归纳:这个算式是加减混合。那么加减混合的算式又该怎样进行计算呢?(小组讨论)5、汇报。方法一:6 7 4 2 方法二: 6 7- 2 5 +21 8 -2 5 4 2 7 0 4 2 +2 8 7 02、小结:看来,我们在计算加减混合时,也可以像计算连加连减一样,把把个竖式连起来写,这种写法很方便。而且是哪能一步能口算就直接口算,不用写出竖式。三、巩固练习1、完成P28“做一做”两题。2、完成P29第2题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第三课时:综合练习课教学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