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结果的临床解读.ppt_第1页
康复评定结果的临床解读.ppt_第2页
康复评定结果的临床解读.ppt_第3页
康复评定结果的临床解读.ppt_第4页
康复评定结果的临床解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康复评定的临床解读,康复评定科 王莉,何谓黑白?,康复评定的 目的与作用,了解残疾所致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 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结局,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客观的依据,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动态观察残疾的发展变化,开发新的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如何解读?,康复评定的方法,仪器评定 评分量表 问卷 调查表 康复评定方法具有可信性、有效性、灵敏性和统一性的特点,康复评定的内容,运动功能评定 日常生活评定 言语功能评定 脑高级功能评定 吞咽功能评定 心理功能评定,康复评定解读,偏瘫运动机能评定: 简化Fugl-Meyer评定 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 MAS) 平衡功能评定 Berg平衡量表 平衡仪 表面肌电图评定 等速肌力评定,偏瘫运动机能评定解读,以偏瘫康复评定为例,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方法及应用选择,运动模式改变为主的评价 功能变化为主的评价 量表 应用电生理的评价 表面肌电信号处理方法,临床常用量表选择,Brunnstr0m 评 定 法 Fugl Mever 评 定法 ( FMA ) 上田敏评定法 运 动 评 估 量 表 ( MAS ) 评 定 法 Bobath评 定 法(确定异常肌张力是否存在及其分布;有无异常运动模式;寻找运动反应障碍点;分析患者完成功能性能力水平),Bmnnstr0m评定法 评定讲课链接报告Brunnstrom评定量表.doc,瑞典物理治疗师Bmnnstmm于20世纪中叶对大量的偏瘫患者进行了长期临床观察,设计制定了偏瘫功能恢复6级评价标准 特点: 内容精简、省时、快速评定 等级评价 敏感度不够(肌力的细微变化,协调的提高) 不适合用于科研,Fug1一Meyer评定法 评定讲课链接报告简化FuglMeyer评测标准 .doc,定量评定Bmnnstr0m评定方法的细化和数量化 较全面评价肢体功能、协调能力和速度 反映异常运动模式的变化、功能预后 反映姿势控制能力的变化 与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密切相关 国际公认、标准评定方法 科研、临床,MAS量化评定法特点 评定讲课链接报告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doc,以身体综合运动能力和肌张力为主要评定内容 (FuglMeyer评定法对躯干运动的评定较差) 定量评定 简单、针对性强 强调功能模式 包括抑制异常运动模式的内容,更接近人的正常运动功能 有指导功能训练作用,偏瘫运动功能评定,1、Fugl-Meyer (上肢,手,下肢运动功能,反射检查,协调功能) 2、MAS(翻身起坐,坐位平衡,站立,步行能力,全身肌张力),患者上肢屈肌伸肌有联带运动,无分离运动,手可以部分屈曲,伸展,下肢部分分离运动出现,无翻身起坐能力,无站立平衡能力。全身肌张力下降,患者上肢功能现在处于分离运动期,手已经可以达到满分,说明手已经可以抓握抗阻力,手指可以对捏,下肢处于分离运动期,在一个人随时准备帮助下步行,可独立完成翻身起坐,全身肌张力恢复正常,平衡功能评定解读,平衡功能评定及意义,分类: 传统的观察法:如Romberg 检查法; 功能性评定即量表评定法: 如Berg 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 定量姿势图即平衡测试仪评定 意义: 确定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判断疗效和预后 制定康复方案,平衡功能评定指标,稳定性: 维持身体姿势在最小的摆动范围,摆动范围越小,稳定性越好 对称性(身体质量平均分布): 站立位平均分布在两下肢 坐位下平均分布在两臀 动态稳定性: 维持身体在运动中的稳定性,Berg 平衡量表的临床应用,静态平衡动态平衡评测 活动的稳定性和难易程度评分 脑卒中患者 痉挛型脑瘫儿童 骨关节疾患与损伤 可以预测住院时间及出院去向,Berg平衡量表,项目:14个 每项0-4分 总分: 56分 20分钟内完成 结果: 0-20分: 坐轮椅 21-40分:辅助步行 41-56分:独立行走 40分 有跌倒危险性,由坐到站 独立站立 独立坐 由站到坐 床轮椅转移 闭眼站立 双足并拢站立 站立位上肢前伸 站立位从地上拾物 转身向后看 转身一周 双足交替踏台阶 双足前后站立 单腿站立,Berg平衡量表结果判断, 1分:正常 2分:极轻微异常 3分:轻微异常 4分:中度异常 5分:重度异常 得分为3分或3分以上 则表示有跌倒的危险性,压力角度感受器,测量姿势摆动 评定躯体感觉、视觉、前庭系统 对于平衡及姿势控制的作用与影响,数据与图的形式显示计算机定量姿势图,平衡测试仪评定,由传感器对斜板上多角度运动和施加负荷进行测量并分析的系统,阻力调节,3,平衡板四周有四个活塞, 调节平衡板灵活性与阻力 10 灵活性 阻力 LOCK 静态平衡 操作者通过改变4个活塞的设置,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特点,脑卒中患者的感觉或运动传导通路发生障碍,导致肌张力、肌力与感觉异常,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控制障碍 最终产生平衡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为 : 两侧负重不对称 ,身体重心明显偏向健侧 ; 身体重心摆动系数明显高于正常; 患侧肢体的负重能力 、 稳定性有不同程度地减退 而且本体感觉障碍的偏瘫患者患肢负重能力明显差于无本体感觉障碍的患者。,脑损伤恢复期 偏瘫患者的平衡稳定性,平衡或姿势控制是指在稳定极限范围内将重心控制在支撑基底面之上的能力 姿势控制障碍在脑卒中病人中很常见,其在脑卒中康复的研究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姿势控制障碍是卒中后影响患者功能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对卒中后6月的病人的功能有很大影响 平衡功能受损后会影响到运动系统的功能及日常活动,偏瘫恢复期患者 姿势稳定性及对称性,平衡反馈训练仪测定(静态坐位及站立位下测试30s) 姿势稳定性: COP前后标准差、左右标准差、前后平均运动速度、左右平均运动速度、运动长度、运动椭圆面积 对称性: X轴平均COP(压力中心 ),正常人姿势图,睁眼,闭眼,平衡测试仪评定,定量姿势图,小脑病变姿势图,平衡测试病例,张怀秀 ,男 ,66岁 ,内二科 1327住院号:20120818 诊断:脑梗塞(主要损伤部位小脑) “突发语言含糊伴吞咽障碍23天”入院 平衡报告评定讲课链接报告zhang huai xiu.pdf,偏瘫恢复期患者的 身体姿势摆动性,身体重心摆动更大;脑卒中患者COP各个方向上的摆动幅度更大,水平面上前后、左右向的重心运动速度更大,30s内重心的运动长度和运动面积均大于健康人 精确地量化指标检测,能够发现肉眼观察及临床量表无法发现的问题,有利于临床康复治疗决策的制定和确切反映临床康复治疗的效果,精确地量化指标检测,能够发现肉眼观察及临床量表无法发现的问题 利于临床康复治疗决策的制定 确切反映临床康复治疗的效果,平衡测试病例,王忠法 ,男 ,58岁 内1科 住院号:20120719 诊断:脑出血、左侧偏瘫 因“左侧肢体活动障碍2月余”入院 平衡报告评定讲课链接报告wang zhong fa.pdf,偏瘫恢复期患者 双下肢体重分布的不对称性,X轴平均COP(压力中心在左右方向上偏离中心的距离)这一参数表示受试者双下肢负重不对称性 X轴平均COP数值越大,双下肢负重不对称性越严重,表现出的姿势不稳定越明显,站立位下患者的双下肢体重分布不对称性越严重、健侧负重越多,患者身体重心的摆动越大,姿势稳定性越差,偏瘫恢复期患者 姿势稳定性及对称性,偏瘫患者即使具备步行能力 但其躯干控制能力与站立位下的姿势稳定性较差; 所以对具备步行能力的偏瘫患者仍需进行平衡训练以进一步提高其功能和能力( 生活质量和行走能力),静态站立位下偏瘫患者体重分布不对称,其重心仍偏向健侧,偏瘫病人的体重分布不对称性越严重,姿势稳定性越差,平衡测试病例,王宏波 ,男 ,31岁 内1科 床号:1232住院号:20120612 诊断:脑出血、左侧偏瘫 因“左侧肢体活动障碍2月余”入院 平衡报告评定讲课链接报告wanghongbo1.pdf 评定讲课链接报告wanghongbo2.pdf,平衡训练前后对比,20%负重,40%负重,60%负重,80%负重,100%负重,体位选择 患者的能力(功能障碍程度) 病情需要(伤情及手术情况是否允许),偏瘫恢复期患者的躯干稳定性,坐位下的躯干控制能力评估-坐位平衡能力精确地量化评估 偏瘫病人的躯干控制能力受损严重早期患者的坐位平衡能力较差 48%的病人在入院康复时不能完成独立坐而27%的病人在住院康复后期仍不具备独立坐的能力(由于知觉缺损和运动功能丧失),三个月内的卒中病人坐位下的躯干摆动增大 恢复期,即使具备独立步行的能力但是患者其躯干的控制能力,也没有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身体重心的位移、重心的运动速度还是重心运动轨迹的长度和面积) 重获坐位姿势控制(坐位平衡)的能力是卒中病人康复期的首要目标,脑卒中偏瘫-躯干功能训练,静态平衡过渡到动态平衡,脑卒中偏瘫-躯干功能训练,李某 男 65 左侧脑梗塞 右侧偏瘫,三点支撑坐位平衡训练 重心偏向健侧-左侧,动态平衡训练,训练2周,患者能够完成独立坐,利用躯干传感器进行重心移动训练 增加训练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脑卒中偏瘫-躯干功能训练,脑卒中踝关节训练,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表面肌电图评定解读,章峰冰,表面肌电图 对卒中病人肢肌张力评价,表面肌电图(sEMG)是采用皮肤表面电极放置在目标肌肉表面,通过对单块或一组、多组肌肉集合性肌电活动的同时记录,采集肌肉活动或动作时的肌电信号对神经肌肉功能作定量和定性分析 在电生理层面上评价痉挛 (间接反映肌力大小),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被动牵拉,主动牵拉状态下的表面肌电信号 在静息状态下,比较RMS值是比较可靠的。可以用表面肌电图仪器定量测定痉挛。 主动牵拉状态可受患者的主观性影响(如为避免疼痛,认知功能障碍,装病,关节活动受限等 ),修订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0级 无肌张力增加 级 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曲时,ROM之末出现突然 的卡住,然后释放或出现最小的阻力 + 级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屈曲时,在ROM后50%范围内突然出现卡住,当继续把ROM检查进行到底时,始终有小的阻力 级 肌张力较明显增加,通过ROM的大部分时,阻力均较明显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移动 级 肌张力严重增高,进行PROM检查有困难 级 僵直,受累部分不能屈伸,病例1 潘志刚 ,男 ,42岁 住院号:20120812 临床诊断:脑梗塞 四肢活动障碍2月余,主动收缩时,左肱二头肌RMS值为1.38,与静息状态无差异,初期评定(2012.12.6) A:左肱二头肌 B:右肱二头肌,中期评定(2013.1.10),A:左肱二头肌 B:右肱二头肌,主动收缩时,左肱二头肌RMS值为6.11,肌力较前增强,江富能 ,男 ,61岁 颅脑外伤,右侧偏瘫 初期评定2012.12.10,A:左股四头肌 B:右股四头肌(41%),主动收缩时,双侧对比明显差异(右侧小于左侧),江富能 男 61岁 颅脑外伤,右侧偏瘫 中期评定(2013.1.10),A:左股四头肌 B:右股四头肌(11%),主动收缩时,双侧对比差异不明显,脑瘫病例,徐欣雨 ,女 ,2.8岁,儿科 818住院号:20120764 诊断:痉挛型脑瘫,A:左肱二头肌 B:右肱二头肌,静息、被动、主动状态下肌张力增高,后基线,脑瘫病例,佘文琪 ,女 ,三个月 ,儿科 住院号:20120588 诊断:脑瘫(痉挛型、四肢瘫) 生后至今不能抬头,四肢张力偏高 评定讲课链接报告肌电图报告佘文琪.doc,脑瘫病例,刁叙程 ,男 ,6月 1517床 住院号:20120665 诊断:脑性瘫痪(中枢性协调障碍),检测体位: 仰卧位 A:左肱二头肌 B:右肱二头肌,静息、被动状态下肌张力增高,脑瘫病例3,姓名:施雨择 性别:男 年龄:5个月 床号:1507床 住院号:20120699 诊断:脑性瘫痪(中枢性协调障碍),A:左股四头肌 B:右股四头肌,被动状态下肌张力增高,偏瘫病例,夏宗勋 男 80岁 内二科 1327床 住院号20130037 诊断:脑梗塞、左侧偏瘫,A:左肱二头肌 B:左肱三头肌,左肱二头肌肌张力增高,右侧偏瘫病例 小脑梗塞,A:左股四头肌 B:右股四头肌(27%),运动控制较差,姓名:李明杏 性别:女 年龄 :47岁 科室:外科 床号:1022住院号:20130018 诊断:右肩关节损伤术后 主要症状及体征:右肩关节损伤术后20天,肩关节活动受限。,骨折病例,等长收缩(静力)观察肌电值,检测体位:坐位 A:左肱二头肌 B:右肱二头肌(33%),主动收缩时,右肱二头肌肌电值较左侧减弱,增强双上肢协调性训练,等长收缩(静力)观察肌电值,检测体位:俯卧位 A:左肱三头肌 B:右肱三头肌(63%),主动收缩时,右肱三头肌肌电值较左侧低下,增强右肱三头肌肌力训练,等长收缩(静力)观察肌电值,检测体位:坐位 A:左三角肌 B:右三角肌(41%),主动收缩时,右三角肌肌电值较左侧低下,增强右三角肌肌力训练,等速肌力评定解读,等速,ROM训练,主动肌/拮抗肌,振幅运动,等速测试评定的应用,最核心的应用 对疾病相关肌群的肌肉功能进行量化评定 受测肌群功能参数与正常范围值的对比 与健侧同名肌群功能对比 关节屈肌与伸肌功能参数对比 康复治疗前后对比,等速肌力测试主要指标及意义,反映: 受试肌群的肌力大小 肌肉的爆发力特征 肌肉的耐力,等速肌力测试主要指标,受试肌群的肌力大小 肌肉的爆发力特征、肌肉的耐力 峰力矩(peak torque,PT )代表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肌力 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输出,反映肌肉收缩最大力量的能力,是肌肉的绝对力量(下肢负重肌群) 峰力矩体重比(peak torque to body weight,PTBW) 单位体重的峰力矩值,代表相对肌力 总功(total work,TW) 数次运动所做的功,即力矩曲线下的面积之和 相对总功(total work to bodyweight,TWBW) 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做功量,等速肌力测试主要指标,峰力矩(peak torque,PT ) 代表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肌力 是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输出,反映肌肉收缩最大力量的能力,是肌肉的绝对力量(下肢负重肌群),随年龄增大而呈直线下降趋势,同名肌运动速度相同时男性的峰力矩大于女性; 体重越重,身高越高时峰力矩越大; 可测试任一角度及时间点的峰力矩,峰力矩指标,等速测试中峰力矩指标是肌 肉力量的体现 ,在等速离心 收缩时 ,随速度增加 ,屈、 伸 膝肌 的峰力矩 增加,惯用 肢和非惯用肢 的这 种变 化也 是一致 的 , 相对峰力矩随速度增加值也显 著增加 , 即肌肉产生的离心张力在一定范 围内, 运动速度越快 ,张力越大 。等速向心收缩 的结果正好与其相反。,Komi和 Buskirk 则认为是由于牵张反射参与了离心收缩 的活动,而牵张反射对速度较敏感,较高速度运动时, 牵张反射要比低速度时活跃 所以在离心收缩速度增加时 产生的张力也增加。,等速肌力测试主要指标,峰力矩体重比(peak torque to body weight,PTBW) 单位体重的峰力矩值,代表相对肌力,相对峰力矩,即相对于体重的峰力矩,更好地用来描述功能性活动,可以用来个体间比较。 体重越重,身高越高时峰力矩越大,等速肌力测试主要指标,峰力矩产生的角度 相同速度及相同活动产生峰力矩角度相同 一般出现在中间ROM,最大的长度-张力关系点,等速肌力测试主要指标,到达峰力矩的时间 即肌肉从开始收缩到产生最大力矩所需时间 反映肌肉快速产生力矩的能力,等速肌力测试主要指标,总功(total work,TW) 数次运动所做的功,即力矩曲线下的面积之和 相对总功(total work to bodyweight,TWBW) 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 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做功量,峰力矩与总功,峰力矩与平均功率对正常个体而言,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和正相关方向,评价指标及其意义,双下肢肌力的差值: 正常人存在双下肢肌力 的差异 Child等认为双下肢同名肌力矩相差值一般在10以内,且在不同速度下基本稳定 , 非惯用肢侧容易受伤,吴毅:差值20,两侧肌力不平衡,弱侧肌肉和关节容易受伤,加强弱侧肌肉的训练 运动员伤后重返赛场评价差值 8590,评价指标及其意义,主动肌与拮抗肌力矩比值( F / E) 主动肌与拮抗肌群之间的肌力平衡情况,间接反映关节稳定性 预测潜在的关节损伤 可作为预测运动系统损伤的指标之一,评价指标及其意义,膝关节的平衡功能指标 膝 关节 的屈肌 和伸 肌力量 的比值: 膝关节屈/伸肌力比值(F / E或 H/Q)正常膝关节60/s:H/Q值为6080 维持膝关节 的稳 定性 、 预 防膝关节损伤有重要意义 该值恢复正常也是膝关 节伤病后康 复的一个主要目标,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膝腘绳肌力降低,H/Q值异常。患侧肌 群和韧带所受应力较大 , 容易引起损伤 偏高或偏低使弱肌易受损伤一般康复训练常偏重膝伸肌的练习,而忽视屈肌的训练,致使H/Q偏低,评价指标及其意义,躯干屈/伸肌力比值(FE) 躯干肌等速测试指标中屈伸峰力矩之比反映了躯干肌屈伸肌群间肌力的平衡情况,是评定肌力平衡及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的重要指标,躯干肌FE值:O.790.85 超出范围,可引起腰椎曲度的改变,易诱发下腰痛 下腰痛患者屈肌、伸肌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伸肌力量的下降比屈肌力量的下降更严重,即FE值明显高于正常组。,评价指标及其意义, Work Fatigue () 运动前后程作功的下降程度 耐力比值(指肌肉重复收缩时的耐疲劳能力) 高速测试180。s(协同肌与拮抗肌) 连续最大收缩2530次,最末5次(或10次)与最初5次(或10次)做功量的比值,以百分比表达,耐力测试时, 连续最大收缩直至有 2一5次不 能达到最初 5次运动平均峰力矩的50%为止,计算完成的运动次数。 以协同肌与拮抗肌的总做功量下降达50%为止 或者以健侧的峰值力矩为准,若患侧峰值力矩一开始即低于健侧的50%,则认为患侧肌肉耐力完全丧失。,运动协调性评价指标 力量控制精度测验,观察力矩曲线的匀称性(重复性): 曲线是否平滑,有无顿挫 作为运动协调性的评价指标,乐秀龙 ,男,41岁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术后 临床表现:腰部僵 硬不适,下肢放射性疼痛,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部 屈 、伸肌的力学改变: 绝对肌力、肌肉的收缩效率以及屈伸 的比值 导致脊柱的活动异常 ,产生肌肉痉 挛 、关节韧带僵 硬 ,进一步可能引起椎间盘及 其周围组织结构的细微挫伤 ,形成恶性循环 ,造成迁延难愈和反复发作,腰背等速肌力评定病例,等速报告,正常人腰背屈伸 评定讲课链接报告乐秀龙(躯干)12月.doc 评定讲课链接报告乐秀龙(膝).doc,正常人腰背等速肌力测试,评定讲课链接报告谢伟伟(躯干)1月.doc,陈正海 ,男 ,48岁 ,内1科 1107住院号:20120826 诊断:脑梗塞、右侧偏瘫 “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一月余”入院 等速报告评定讲课链接报告陈正海(膝)1.doc 评定讲课链接报告陈正海(膝)2.doc,病例2,病例3,闫沛程 ,男 ,16岁 ,内1科 1219住院号:20130021 诊断:重度颅脑外伤 “四肢活动障碍5月余”入院 等速报告评定讲课链接报告闫沛程60.doc 评定讲课链接报告闫沛程180.doc,路起更 ,男 ,71岁 内2科 住院号:20120558 诊断:脑梗塞、左侧偏瘫 因“左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伴言语含糊14天”入院 等速报告评定讲课链接报告路起更(膝)1.doc 评定讲课链接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