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说课稿_第1页
海底世界说课稿_第2页
海底世界说课稿_第3页
海底世界说课稿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课稿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小学语文第5册第23课海底世界。浩瀚无边的大海是令人神往的世界,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澎湃。那深不可测的海底又更是奇妙,吸引着无数好奇的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去一探究竟。 海底世界就是一篇介绍海底的科普知识性课文,它从海底的光线、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行动和迁徙、海底地貌和植物、海底矿藏等几个方面,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地介绍了这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神秘世界。其中对海底动物的介绍,是本文的重点部分。海底我们都没有去过。如果我们只是“照本宣科”,对于中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真是枯燥又乏味,学不好,记不牢。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大量的知识,我设计了海底世界网络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与此同时,通过网络扩展延伸,并让他们自己交流、表演,下载资料制作电子作品,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知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既培养了语言能力,又发展了思维能力。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探究性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探究需求,爱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上互联网查寻、收集制作与海底世界有关的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并通过使用相关教学软件,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从而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能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有一定的口头表述能力,能用回答提问和BBS等形式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下面,我就海底世界第二课时的教学,来具体谈谈我对“发挥网络环境优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点设想。一、 营造气氛,激发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走进教室,看到计算机屏幕上一群群五光十色的深水鱼游来游去,从没见过的海底植物色彩艳丽形态各异,一下子激发了他们对海底世界的好奇和兴趣,他们欢呼雀跃,惊叹不已。看完录象后,请学生复习交流“你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一问一答,一首一尾,抓住“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两个词,把课文的第一和第七自然段贯通在一起,使整篇课文的脉络一目了然。汹涌澎湃的海浪声冲击着学生的耳朵,一下子把他们带到了大海边。通过波涛汹涌的海面与宁静的海底形成的鲜明对比,学生不仅理解了“波涛汹涌”“依然”和“窃窃私语”这三个词的意思,更体会到了海底深处静中有动的奇异之处。二、 紧扣重点,自主探究海底世界一课着重描写了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于是我精心挑选了一些图片和视频,一幅幅活灵活现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他们仿佛亲身来到了海底世界。 我是这样教学的: 聆听了海底奇妙的“窃窃私语”的声音后,我进一步鼓励学生:其实, 海底神奇的东西还多着呢!你想自己去了解一下吗?然后指导学生自由欣赏,探索自己想知道的秘密。这时,学生可以到“海底动物馆”、“海底植物馆”、“海底地形馆”自由地游览。 我们先来参观海底动物馆吧。学生可以随意点击,瞧,多有趣的海底动物呀!呦,这里还能欣赏到乌贼捕食的镜头呢! 我们再来看看海底植物,有学生说这像一张大渔网(图2),也有学生说这像一个鸡毛掸子(图7)。海底的植物真是千奇百怪!咦,这是在森林中穿行吗?不,这是巨藻,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 来到地形馆,我们知道海底并不是平坦的,有山峰也有峡谷。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根据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制作出各种形象、生动、有趣的动态画面,创设出多种和谐的情境,这些情境是课文内容的再现,是教师教学的资料,是训练语言文字的凭借,更是学生获取大量知识的宝库。 三、 运用网络,整合反馈 课前,教师将相关的海底资源链接到海底世界的主题网页中,并设置了一些视频。在教学过程中,以“海底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一句为整合点,先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查找出课文中所描绘的海底动物的有关资料,请学生带上精美的头饰进行“角色扮演”。“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有些深水鱼自身就带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真是个聪明的懒虫!” 通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外显为直观形象,指导学生利用动态画面进行简要复述,学生争着抢着来表演,掀起了教学中的高潮,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又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四、 探究创新,拓展延伸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也是最好的课堂。学习了课文之后,我留给学生一个作业:同学们自己上网查阅、下载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海底资料,做成网页向大家展示。如果有什么问题和想法,就在BBS留言,从而使更多的小朋友获得更多课文外的知识,使课内知识向课外扩展,提高认知能力。既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又培养了学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兴趣,使学生经历了先由网络吸收到再借网络反馈的内外化交互的全过程。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通过课文学到理性的精髓,在网络中获得感性的形象,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学习。”我本着这一思想,通过信息技术,运用网络,以文、声、图、像的形式把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用手又用脑,自主探究运用信息技术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网络教学海底世界教案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篇精美的讲读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并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2、过程与方法方面。()学习作者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方式有趣写具体的方法。3、知识能力方面。()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写得好的句子。()认识本课18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海参”的“参”),学会正确书写其中的10个。()通过上互联网查寻、收集与海底世界有关的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并通过使用相关教学软件,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从而培养他们通过Internet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扩展视野的能力。()能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有一定的口头表述能力,能用回答提问和BBS等形式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二、教学重难点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体会作者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三、教学过程与设计(一) 复习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你可以用词语来概括一下吗?(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二) 研读课文、 读课文2自然段。你听(用电脑播放海涛音效),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再大的风浪,也只能(引说)那么,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呢?(也不是)你从哪儿知道的?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讨论)说说你听到了什么?那真是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我们就这样能听得到吗?(理解“窃窃私语”)指导朗读。2、研读课文3-5自然段(1)、(过渡)多么奇异的海底世界呀,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3-5自然段,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2)、选取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你明白了什么?把你读明白的说给同学听。(3)、你最想先了解什么?(动物)(4)、大家都想了解动物,好,我们就去海底动物馆。打开课本,认真读读第3小节,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有兴趣的动物?让学生通过自主上网到查找与这几种动物有关的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学习,加深对这些动物的认识。你看到的有趣的动物先说给同学听听,它们有趣在哪儿?集体交流:说说你喜爱的海底动物,想想怎么说,也让大家喜爱。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物形态,学生边看画面边有感情地朗读。海底就这几种动物在活动吗?你还发现了什么动物的活动方式?小结:海底有这么多有趣的动物,而且引读第一句。再进行“角色扮演”,以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四种海底动物的身份进行汇报学习;(5)、刚才我们了解了可爱的海底动物,你还想了解什么?出示图:海底植物(这是摄影师在海底拍摄的照片,它们可是来之不易呀,请你仔细观察)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植物色彩多种多样,有- ,有- ,有- ,有-植物形态各不相同,大的 ,小的真是神奇!你喜欢这些海底植物吗?读给你的同桌听听,让同桌也与你一同分享。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奇异的海底植物吧!(6)、了解海底蕴藏的矿产资源。多媒体演示海底的山峰。引读“海底有稀有金属。” 读了这一段你想说什么?你知道什么是“蕴藏”吗?(蕴藏:蓄积而未发掘)海底还蕴藏着很多丰富的、珍贵的物产等待着同学们去发现去开采。等你深入了海底世界,你会发现,这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用你的读来表达你的感情吧。集体朗读。(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