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背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背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背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背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背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背影【教材分析】背影是第四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上大学,父亲在丧母、失业、负债、典当度日、家庭败落的惨淡境遇里,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本文不是一篇简单的写父慈子孝的文章,更是写在生活的苦痛下、在父子的矛盾与隔阂中父子之间情感相融的文章,是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学习本课要通过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这种情感。【教学目标】1.解词语,感家庭境况之惨淡,初步感知父亲形象。2.品语言,叹父亲背影之艰难,体会父爱之含蓄深沉。3.析段落,探作者写作之缘由,感父子相融之大美。【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1)我搜集的资料(作者和写作背景)(2)我积累的字词(音形和释义)2.边读边悟(1)文章以背影为题有哪些好处?(2)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文章语言朴质无华,为什么会有感人至深的魅力?(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3.学贵有疑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一、导入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读不懂,直到他们真正长大,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它时,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今天我们跟随朱自清的背影,去感知这对父子的深情。二、解词语,感家庭境况之惨淡,初步感知父亲形象。(一)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这些词语为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屏显:祸不单行奔丧狼藉变卖典质惨淡赋闲(二) 以上同学们说到的就是背影这个故事的背景,当时朱自清家庭境况之惨淡,父亲压力之重可见一斑。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我们进入一个话题讨论。(活动创意:巧妙设计话题,利用话题讨论,让学生高效深入地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示例,学生思考,学生发言,教师与学生对话,参与学生的发言。)屏显:我从字里行间_ 看到了一位_的父亲。要求:利用课文中词句重新组合来说话。(这个话题取材内容宽广,难度不大,可让全班每个学生都有话说,可让学生从课文的开头说到课文的结尾,可让师生之间展开充分的对话这个环节要求将课文内容说得比较透彻。也许可以说出很多关于“父亲”的句子。例如:迂、踌躇、再三叮嘱、蹒跚、努力等。所以,教师要有流畅的、及时的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的准备。教师就此话题的讨论进行课中小结,要求用最简洁的文字概说“父亲”的形象。)预设1:从“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我看到了一位坚强、乐观的父亲。点拨:其实老师看到的更是一位有担当的父亲,失业、丧母、负债、典当度日、家庭败落,此时岂止是20岁的朱自清落泪,恐怕这一家子都有一种天塌下来的感觉。其实压力最大的应该是那位说句云淡风轻之话的父亲。此时的他正践行着那句“天塌下来,有我撑着”的男人的宣言,也是丈夫、父亲的宣言。除了“担当”二字我找不到更好的形容。预设2:我从“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我看到了一位细心、疼爱儿子的父亲.” 点拨:其实老师此时看到的正是那句“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真实写照。就算爱了无用也要去爱。估计只有做了父母的我们才能真切体会吧!三、品语言,叹父亲背影之艰难,体会父爱之含蓄深沉。(一)回家奔丧陪伴父亲的一段时间里,最让作者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文中写得最详细的一次是浦口送别时望父买橘的背影。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朗读:屏显:我看见他戴着小帽,穿着大马褂,棉袍,走到铁道边,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扶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二)朗读中你一定发现老师给删掉了一些词语,并改动了一些词语。你觉得合适吗?1.同学们充分发言(学生活动):2.师总结:黑、深青表明祖母刚刚去世;布衣父照应了前面的“变卖典质”;由此可见,父亲的背影之沉重主要有下面的原因:小帽、棉袍、马褂可以说是当时男人的正装。可是父亲不顾这些,去为儿子爬月台买橘子,一门心思在儿子身上。“蹒跚地、肥胖的”表明父亲行动不便。 “攀”“缩”“倾”这三个动词,这里写出父亲爬月台很艰难,不容易,甚至是狼狈的,但这都可以说是一种父爱的深沉。其实,这里的“背影”也赋予了它另一种深刻的象征意味,那就是父亲无休止的奔波和说不尽的辛劳。3.这段话该用什么样的语速、语调了来读?(明确语速放慢、语调低沉)生指名朗读,师指导。屏显: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4.师总结“亲爱的孩子们,请听我说,在那个20男孩的眼里,父亲刚才还是忙里忙外、担当一切、扛着灾难,游刃得有点迂;却在这一瞬间“蹒跚地,慢慢地,肥胖的,努力的.”这一瞬间20岁的男孩猛然发现:“父亲老了,他是真的不容易,但他对儿子的爱却从未改变,儿子的眼泪就这么来了(三)作者将如此艰难的背影充满深情的留在记忆里,写在文章里,每一个字都如此的准确。正如叶圣陶先生评价的:屏显:这篇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话,也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必须用才用。叶圣陶文章例话1.叶圣陶的评价很高,可是老师却似乎发现了一处与背影没有关系的句子,请看课文第四段的第一句,老师想把它改为:屏显: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到南京的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你觉得这样合适吗?(生讨论回答)2.预设:我们注意到“游逛、勾留”两个词,父爱之重与“我”的不谙世事之轻形成鲜明的对照。除此以外还有哪些与父爱之重形成鲜明对比的句子?请你找找看。(学生活动,勾画、批注,讨论)如:第四小节的“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当时作者感觉自己能行,父亲送有些多余。第五小节“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嫌弃父亲说话不漂亮。第五小节结尾:“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暗笑父亲迂腐。3.预设:正因为我不能真正理解父亲,与父亲的想法不一致,所以,父亲的背影更显沉重,在这样的铺垫与对比之下,买橘子的背影如特写镜头般插入,父爱的含蓄沉重,才撼人心魄。四、探作者写作之缘由,感父子相融之大美。(一)话题讨论:1.朱自清是否读懂了父亲的情义,从文中哪里看出来?2.学生说话,教师评价。3.实际上,朱自清懂得父亲的情意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我们看一个资料。屏显:1915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很生气。 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1921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 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只能怅然离开。1923年,朱自清再次回家,父亲不搭理他。父子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1925年,朱自清父亲写信给儿子: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1945年,朱自清父亲去世。4.背影一文正是在读完了父亲的来信后写的,读完这封信,却觉得内容充满了矛盾,该怎么理解?(明确:父亲的来信,处处矛盾,这是父亲的一种变相的求和,是父亲对父子之间的冷战做出了让步,此刻的朱自清也是经历了一些世事风雨,开始理解父亲的不容易)屏显: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作者读了这里以后,也是泪如泉涌。文中作者怎么写的。一起读读看。(学生齐读“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二)作者读到信泪如泉涌,是一种什么情感?有了对父亲的理解,有了一种愧疚。是一种血浓于水的父子亲情。没有对错,没有道理。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最终父子和解了。屏显:写作缘由,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朱自清朱自清是怀着羞愧、伤悲、感恩、怀念等复杂的情感写作背影的,作者写背影其实用情极深、用力极猛。短短一篇背影里有悠长的朱自清的生活史、情感史、思想史。背影背后的故事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真实的一面。作者的忏悔是很沉重的,沉重到每思及此,就流下眼泪。屏显:1928年秋日的一天,我接到了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文集,我手捧书本,不敢怠慢,一口气奔上二楼父亲卧室,让他老人家先睹为快。父亲已行动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文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朱国华朱自清与)五、微写作,领悟背影里的父爱下列题目任选一题进行微写作:(一)请学生以背影里的父爱为题,选取文中体现父爱的一个物件、一句话语、一个动作,用合适的人称,以诗化的语言抒写文中点点滴滴的父爱。句数不限。 示例:父爱是那句事已至此不必难过,深沉中蕴含着毅力。父爱是那件紫毛大衣温暖又饱含关心。父爱是那蹒跚的步履,笨拙,却步步坚毅,父爱是那朱红的柑橘,清甜却又满含深意。父爱是那句亲切的叮嘱,朴实却又句句真理。父爱是那封问候的信。简短却有句句珠玑。(二)学生构思,写作;交流,展示,教师评说。(三)请学生就“我喜欢背影中的-之美”这个话题对课文进行发现与赏析。例如白描之美、反复之美、照应之美、对比之美、烘托之美、反语之美、详略之美、文白夹杂之美1.如详略之美:在这篇记事类文章中显得很重要。在这篇课文中,作为简叙的段落,介绍家境,突出背景,表现心情,进行铺垫;作为详叙的段落的作用是突显场景,描绘细节,表现人物,抒发情感。如果没有略写,详写的内容就显得不自然;如果没有详写,课文就没有动人的细节,没有故事的味道。详写和略写相互映衬,相得益彰。2.如烘托之美:以背景烘托人物形象作者用简练的笔墨交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并巧妙地通过写作背景反衬人物性格特点。文章开篇就交代了“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作者并未直接写父亲是如何坚强,而是从侧面反衬父亲的坚强,虽然这个背景是存在于作者的回忆中的,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对于那段回忆,作者是记忆犹新的。“祸不单行”四个字就点明了当时家境的惨淡凄苦,凄惨到什么程度,作者用了一个“祸”字,其惨可知矣。3.如白描之美:全文集中描写的,是父亲在特定场合下使作者极为感动的那一个背影。作者写了当时父亲的体态、穿着打扮,更主要地写了买橘子时穿过铁路的情形。并不借助于什么修饰、陪衬之类,只把当时的情景再现于眼前。这种白描的文字,读起来清淡质朴,却情真昧浓,蕴藏着一段深情。所谓于平淡中见神奇。(四)学生进入课文,进行横向联系,进行探寻、赏析,写作交流(五)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