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 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应用,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二零一五年 十一月,汇 报 提 纲,二、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三、矿场试验进展及效果分析,一、概 况,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已探明地质储量11.6亿吨(动用7.6亿),其中特低渗透油藏3.45亿吨,占40.0%,是下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重要阵地。,特低渗透油藏占比例 %,(一)技术研发背景,弹性开发采收率低(8%左右)、注水难度大(注入压力30MPa)。,面临的困难:特低渗透油藏没有好的能量补充方式,(一)技术研发背景,超临界CO2是优越的驱油剂,可大幅度提高特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压力(兆帕),(一)技术研发背景,(一)技术研发背景,CO2-EOR是我国现阶段规模化CO2利用封存有效途径,二氧化碳驱油利用特点,提高采收率幅度大,同步实现封存,利用潜力大,已开展多项实践,国外:100多项,40年 国内:开展多个先导试验,胜利油区可实施CO2的低渗资源4.19亿吨。,在EOR过程中,40-60CO2封存于地下,CO2驱油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采收率7-20,注入能力好,相同条件下,CO2注入压力远低于注水压力(1/2左右),(二)国内外CO2驱应用情况,1、国外CO2驱应用情况,2、国内CO2驱应用情况,(二)国内外CO2驱应用情况,3、胜利油田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二)国内外CO2驱应用情况,基础研究,建立CO2驱室内系统评价方法 形成了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方案优化设计技术 明晰了影响CO2驱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机理研究,适应性评价标准,注采工艺,先导试验,捕集工艺,大规模应用,CO2与原油相互作用机理(产出气回注对驱油效果影响) CO2与储层相互作用机理,建立了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适应性评价标准,评价了资源潜力,CO2驱免压井安全注气管柱及多功能采油管柱 CO2腐蚀控制技术 CO2驱气窜控制技术,地面工程,齐鲁石化首站高青末站管道及液化提纯 高89地区CO2驱注入及采出液地面处理技术 CO2驱产出气回收工艺,发明了回收低分压CO2的复合胺溶剂 开发了热泵式低能耗CO2捕集工艺,推进高89-1块CO2驱先导试验,编制高89-樊142地区特低渗透油藏CO2驱工业试验方案,一、概 况,汇 报 提 纲,二、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三、矿场试验进展及效果分析,一、概 况,二、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二) 明晰CO2与原油混相机理及与储层相互作用机理,(四) 研制了CO2驱免压井安全注气管柱及多功能采油管柱,(五) 探索了CO2驱气窜控制技术,(一) 建立了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适应性评价标准,(三)形成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技术,(一)驱油与封存选址技术,1、影响驱油与封存效果的主控因素研究,利用室内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CO2驱效果影响因素,其中混相能力与油藏渗透率是主要影响因素。,2、混相能力与驱油效率的关系,(一)建立了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适应性评价标准,通过CO2驱油实验,建立了启动压力与储层渗透率的关系,CO2驱渗透率下限为0.5mD。,3、CO2注入能力评价渗透率下限确定,(一)建立了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适应性评价标准,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适应性评价标准表(Q/SDY 1200-2012),实现了CO2驱油藏适应性的多因素定量评价。,(一)建立了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适应性评价标准,(二)明晰CO2与原油混相机理及与储层相互作用机理,长岩心物理模拟流程,长细管混相仪,油气相态分析仪和有机质沉淀测试系统,建成功能齐全的CO2驱实验室,总资产2000多万元。,气驱非均质长岩心物理模拟流程:技术指标及功能达世界领先水平,温度:180C; 压力:70MPa; 双岩心夹持器: 3.8(2.5)200cm; 模拟地层倾角:090,技术指标,主要功能,注气参数优化; 注气对储层物性影响; 非均质性对气驱影响; 抑制气窜及流度控制方法优化; 地层倾角对气驱的影响; 采出气组分在线分析。,价格为同类进口产品的1/2,非均质长岩心物理模拟流程,技术指标,主要功能,(二)明晰CO2与原油混相机理及与储层相互作用机理,1、CO2与原油相互作用机理,CO2与地层油相特性实验表明:CO2具有膨胀降粘、降低界面张力、改善流度比和强烈的抽提作用,是一种高效驱油剂。,(二)明晰CO2与原油混相机理及与储层相互作用机理,高89-1块CO2与原油混相压力为28.94MPa。,模型参数,不同压力下细管驱油效率与注入倍数的关系曲线,驱替压力与驱油效率关系曲线,(二)明晰CO2与原油混相机理及与储层相互作用机理,1、CO2与原油相互作用机理,CO2沥青质伤害评价,(二)明晰CO2与原油混相机理及与储层相互作用机理,1、CO2与原油相互作用机理,3、CO2与储层的作用机理,CO2溶于水形成碳酸水,溶解储层的灰质,改善储层渗透率。,储层颗粒的脱落运移,堵塞地层,降低储层渗透率。,(溶解灰质,孔隙度变大,渗透率变大),(脱落颗粒堵塞孔喉,渗透率变小),(二)明晰CO2与原油混相机理及与储层相互作用机理,(二)明晰CO2与原油混相机理及与储层相互作用机理,3、CO2与储层的作用机理,(三)形成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技术,精细三维地质建模,室内试验,地层模型,构造模型,储层模型,油藏模型,流体相态模型,动态模型,历史拟合(Eclipse),CO2驱油藏方案优化设计,井距 优化,最优CO2驱油藏工程方案,长岩心驱替,混相压力测定,相特性实验,井网 优化,压力保 持水平,注气速 度优化,注气量 优化,注入 方式,制定了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方案优化设计流程,1、精细地质研究,(三)形成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技术,形成以“频谱成像预测储层、裂缝识别与表征、CO2驱流动单元精细划分”技术为核心的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三)驱油与封存精细地质研究,1、精细地质研究,按照“主力油层以单砂体为单元,非主力油层以小层为单元”的原则。,精细地质建模流程,21小层1砂体渗透率图,21小层1砂体孔隙度图,模型规模:5613057 步长:30m30m.5m 总节点数:41,4960,(三)形成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技术,1、精细地质研究,2、建立流体相态模型,(三)形成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技术,通过回归计算确定了状态方程的184个参数,(三)形成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技术,2、建立流体相态模型,通过拟合实验结果,回归计算确定了状态方程的参数,3、注采参数优化,(三)形成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技术,高89-1块CO2驱优化设计表,3、注采参数优化,(三)形成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技术,3、注采参数优化,(三)形成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技术,3、注采参数优化,(三)形成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技术,3、注采参数优化,(三)形成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技术,3、注采参数优化,(三)形成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技术,3、注采参数优化,(三)形成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技术,3、注采参数优化,(三)形成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技术,(1)一套层系开发 (2)五点井网,井距:350m (3)地层压力保持水平:30MPa (4)注气速度:20t/d (5)注入CO2量:0.33PV (6)工作量:部署总井数24口(油井14口、注气井10口) (7)采收率:33% (8)换油率:0.38t/tCO2 (9)CO2回采率:48%,高89-1块CO2先导试验井位部署图,高89-1块CO2驱提高采收率方案主要技术指标。,主要技术指标,(三)形成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技术,(三)形成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技术,(四)研制了CO2驱免压井安全注气管柱及多功能采油管柱,1、发明了安全注气管柱(发明专利201210021168.1),安全注气管柱,主要工具及功能: Y445J封隔器:实现油套封隔,阻止气体从油套环空上窜。 多功能注气阀:封隔器坐封、注气、防止注入气体回吐。 滑套:替套管保护液、洗井压井。,功能特点: 停注时防返吐,注气安全; 可循环压井,保护油层; 后期检管可免压井安全作业; 反替环空保护液,预防腐蚀。,技术参数: 适应井深3500m 适用井径:121-125mm 耐温150 工作压力30MPa,(四)研制了CO2驱免压井安全注气管柱及多功能采油管柱,2、研制了高气油比采油管柱,高气油比采油管柱,技术参数: 适应井深3500m 适用井径:121-125mm 耐温150 工作压力30MPa,功能特点: 高气油比深抽 油层保护与安全作业 腐蚀监测 实时测压,(五) 探索了CO2驱气窜控制技术,注气后日产油变化呈三段式:能量补充产量逐渐增加阶段、增油量稳定阶段、气体突破产量递减阶段。,(五) 探索了CO2驱气窜控制技术,基于CO2产出量的规模和优势流动通道,制定相应的气窜控制技术。,开发了SG凝胶封窜体系、水溶性泡沫封窜体系和油溶性封窜体系,室内封窜实验表明,研发的泡沫封窜体系封堵率80%,SG型凝胶封窜体系封堵率达98%,油溶性封窜体系封堵率80%。,(五) 探索了CO2驱气窜控制技术,汇 报 提 纲,二、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三、矿场试验进展及效果分析,一、概 况,1、矿场实施区块概况,(1)地理位置及区域构造,先导试验区(高89-1块)位于山东省高青县,正理庄油田北部,高89地区的中部,构造位置属于金家正理庄樊家鼻状构造带中部。,1、矿场实施区块概况,地层特征,高89-樊142地区地层层序表,岩性组合为灰色、浅灰色泥岩夹薄层砂岩。,主要含油层系为沙四上纯下亚段,埋深2700-3200m,地层厚度约120-170m。,(2)先导试验区地质特征,1、矿场实施区块概况,储层特征,高89-1块沙四段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高89-1块取芯井油层物性数据表,基于取芯资料,结合生产动态资料,进行了16口测井二次解释。,(2)先导试验区地质特征,2、方案实施情况,原油粘度:1.59mPas;混相压力:28.9MPa;开始注气时地层压力24.5MPa,预计采收率可达到26.1%。,(1)一套层系开发 (2)五点井网,井距:350m (3)地层压力保持水平:30MPa (4)注气速度:20t/d (5)注入CO2量:0.33PV (6)工作量:部署总井数24口(油井14口、注气井10口),高89-1块CO2先导试验井位部署图,方案设计,油藏深度:3000 m 含油面积: 2.6 km2 地质储量: 170104t 空气渗透率:4.7mD,2008年1月开始注CO2,截至2015年5月,共有生产井15口,注入井11口,累注CO2 22.4万吨,试验区采出程度13.3%,中心井区采出程度16%。,高89-1块CO2驱先导试验方案部署图,注入井: 区块日注:77 t 单井日注:25.5 t/d 平均注入压力:10.3 MPa,生产井: 试验区日油:33.8 t/d 单井日油:1-4.4 t/d 试验区平均日油:2.2 t/d 中心区平均日油:2.5 t/d,2、方案实施情况,3、取得的主要认识,高89-17井基本参数表,(1)CO2具有较好注入能力,3、取得的主要认识,(1)CO2具有较好注入能力,启动压力14.5MPa 吸气指数6.6t/d.MPa。,注水启动压力22.71MPa 吸水指数为3.3m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物业项目管理咨询合同
- 重点中学2025年下学期初三化学试题第二次(5月)阶段检测试题考试试卷含解析
- 榆林市清涧县2025年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
- 三亚学院《景观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社会调查理论与研究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传播学理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二中学初三下学期第二次质检生物试题含解析
-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广告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河北省衡水市景县重点名校中考生物试题考前三个月(江苏专版)含解析
- 2025合同与协议的英语表达
- 特种工作作业人员体格检查表
- 清远市城市树木修剪技术指引(试行)
- 广州国际文化中心详细勘察报告正文-171229end
- 警察礼仪(PPT53页)
-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意见》解读
- 《尚艺发型标准剪裁》PPT课件
- 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
- 110kV升压站电气施工工艺及方案培训资料(共107页)
- 年产万吨碳酸饮料厂的工艺设计
- 流砂过滤器设计说明书
- T∕CISA 065-2020 高炉循环冷却水系统节能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