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8/24,第三节 血管生理 Physiology of Blood Vessel,2019/8/24,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1弹性贮器血管(第二心脏作用) 2分配血管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小动脉 和微动脉)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5. 交换血管 6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微静脉) 7容量血管(可容纳循环血量的60 70%血液储存库) 8短路血管,2019/8/24,2019/8/24,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血流量、血流速度、血流阻力 血流量(blood flow ) 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又称容积速度 (L/min or ml/min )。,血流速度 血液中的一个质点在血管内移动的线速度。,(与血流量成正比;与血管的总截面积成反比。),2019/8/24,血流阻力,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血流量,各段血管的血流阻力: 大动脉19%; 小、微动脉47%; 毛细血管20%; 静脉14%,1、血管口径,影响血流阻力的因素,2019/8/24,2019/8/24,的大小受以下因素影响: 血细胞比容 血流切率 血管口径 温度,2、血液粘滞度(),0.20.3mm,在层流情况下,相邻两层血液流速 之差与液层厚度的比值。,2019/8/24,血压(blood pressure),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血压数值通常用千帕(kPa)来表示(1mmHg等于0.133kPa),2019/8/24,血压形成的条件 1、心血管系统内有血液充盈: 用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mean circulatory filling pressure)来表示。即当心脏停搏,血流停止时,循环系统中各处的压力相等,取得平衡,约7mmHg(0.93kPa)。 意义:反映循环血量和循环系统容量的关系;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 2、心脏射血动力(势能,动能) 3、血流阻力: 各类血管的阻力部位,2019/8/24,三、 动脉血压 1足够的血液充盈 2.心脏射血 射血期:动能+势能(压强能); 心舒期:势能动能 3.外周阻力(peripheral resistance,PR) 主要是口径小的小动脉、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 4.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2019/8/24,搏出量的1/3流向外周动能 搏出量的2/3贮存在大动脉中形成血压势能,2019/8/24,主动脉、大动脉的作用: 变间断的心脏射血为持续的血液流动; 缓冲动脉血压,不致于大起大落。,2019/8/24,动脉血压的测量 直接测压法 间接测压法,2019/8/24,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动脉血压一般指主动脉压,通常用肱动脉压代表。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SP): 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的最高值。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DP): 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2019/8/24,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个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脉压(脉搏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 即:收缩压舒张压,2019/8/24,1999WHO/ISH高血压指南,2019/8/24,(1)每搏出量心缩期射入A血量管壁侧压力 收缩压高低主要反映心室的射血能力。 (2)心率心舒期心舒末期动脉内血量管壁侧压力,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心舒末期动脉内血量增加量减少 DP,SP(明显),血流速度,DP(明显),搏出量SP,回心血量,2019/8/24,(3)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流速心舒期动脉内血量 心缩期血流速 SP 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DP,管壁侧压力,2019/8/24, 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 二者比例失调,BP 。 如果血量减少,而血管系统容量改变不大,或血量不变而血管系统容积增大,都可造成动脉血压下降。,2019/8/24,2019/8/24,在各种不同的生理情况下,上述各种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可同时发生改变。 因此,在某种生理情况下动脉血压的变化,往往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2019/8/24,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一)静脉血压 外周静脉压:各器官的静脉血压。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正常变动范围为0.4-1.2kPa(4-12cmH2O). 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意义:,反映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关系 (心功能) (循环血量),(中心静脉压与临床输液的关系),2019/8/24,2019/8/24,静脉对血流的阻力特点:小,占总阻力的15,易变。 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2)心脏收缩力量 (3)体位改变和重力作用: 体位性低血压,2019/8/24,(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静脉泵”或“肌肉泵” (5)呼吸运动,2019/8/24,五、微循环,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一)微循环的组成 迂回通路、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2019/8/24,2019/8/24,(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通透性,(三)毛细血管的数量和交换面积 总的有效交换面积将近1000m2。,2019/8/24,(四)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 微动脉的阻力对血流量的控制起主要作用。 血管舒缩活动主要与局部组织的代谢有关 交替开放 血管舒缩活动,2019/8/24,六、组织液的生成,滤过和重吸收 液体由毛细血管内向毛细血管外的移动称为滤过,而将液体向相反方向的移动称为重吸收。,2019/8/24,(一)组织液的生成 滤过的力: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渗压 重吸收力:血浆胶渗压、组织液静水压,2019/8/24,2019/8/24,有效滤过压=滤过的力-重吸收力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渗压-血浆胶渗压-组织液静水压 动脉端:=30+15-25-10=10mmHg (1.3kPa) 静脉端=12+15-25-10=-8mmHg(-1.07KPa),2019/8/24,(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1、毛细血管血压 2、血浆胶体渗透压 3、淋巴回流 4、毛细血管通透性,2019/8/24,35,可编辑,2019/8/24,七 、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全身的淋巴液经淋巴管收集,最后由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导入静脉。 (一)淋巴液的生成 (二)淋巴液的回流及影响淋巴液回流的因素,2019/8/24,37,橡皮肿,局部水肿,2019/8/24,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2019/8/24,2019/8/24,一、神经调节,(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心脏的神经支配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起源: 递质: 支配:两侧心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有所差别。 受体:受体,2019/8/24,作用及机制: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 机制: (1)cAMP的浓度升高,使心肌膜上的钙通道激活。 (2)使自律细胞4期If增加,自律性增加(正性变时效应) (3) 慢反应细胞Ca2+内流增加动作电位上升速度和幅度增加传导速度加快(正性变传导效应),2019/8/24,(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起源: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 换元: 递质: 受体:M受体 支配:,2019/8/24,作用及机制: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 机制: 心肌细胞:细胞内cAMP浓度降低,肌浆网释放Ca2+减少。 窦房结细胞:IK-ACH 通道激活,最大复极电位更负,If,心率减慢。 (3)支配心脏的肽能神经元:,2019/8/24,2血管的神经支配 (1)缩血管神经纤维: 递质:NA, 受体及作用:、。 作用: 分布: 紧张性活动:,2019/8/24,(2)舒血管神经纤维; 1)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2)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3)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2019/8/24,(二)心血管中枢 1延髓心血管中枢 (1)缩血管区:延髓头端腹外侧部C1区,交感缩血管紧张和心交感紧张都起源于此区神经元 (2)舒血管区:延髓尾端腹外侧部A1区,兴奋时抑制C1区,引起血管舒张 (3)传入神经接替站:延髓孤束核 (4)心抑制区: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2019/8/24,功能性中枢:心交感中枢、心迷走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 中枢具紧张性活动。 2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 主要表现为整合功能。,2019/8/24,(三)心血管反射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觉反射 (1)动脉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2)传入神经和中枢联系:,2019/8/24,2019/8/24,2019/8/24,2019/8/24,当窦内压在正常平均动脉压水平(大约13.3kPa)的范围内发生变动时,压力感受性反射最为敏感。 (4)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 对动脉血压进行快速调节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使动脉血压不致发生过分的波动。,2019/8/24,自学内容: 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躯体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其它内脏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脑缺血反应,2019/8/24,二、体液调节,(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2019/8/24,血管紧张素I不具有活性 血管紧张素 )可直接使全身微动脉收缩,血压升高;也可使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多。 )刺激醛固酮释放 )引起或增强渴觉。,2019/8/24,血管紧张素的缩血管效应仅为血管紧张素的10%-20%,但刺激肾上腺皮质合成和释放醛固酮的作用较强。,2019/8/24,(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受体: 与受体的亲和力 作用:,2019/8/24,(三)血管升压素 合成、释放部位: 刺激释放的因素: 作用:,2019/8/24,(四)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1血管内皮生成的舒血管物质 2血管内皮生成的缩血管物质 (五)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 (六)心钠素,2019/8/24,第五节 器 官 循 环,(一)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 心肌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 冠脉血管容易在心肌收缩进受到压迫。 心肌的毛细血管网分布极为丰富,冠状动脉之间有侧支互相吻合。,2019/8/24,(二)冠脉血流的特点 左心室:舒张期供血。 右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可供血。 (三)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1.心肌代谢水平对冠脉血流量的影响 2神经调节 在整体条件下,冠脉血流理主要是由心肌本身的代谢水平来调节的。,2019/8/24,本章大纲,了解心肌的结构,心电图各波及意义,心力贮备,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动脉脉搏,局部血流调节,动脉血压的短期和长期调节,肺循环,脑循环。熟悉窦房结和普肯野细胞的生物电活动及其形成机制,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冠脉循环。,2019/8/24,本章大纲,掌握 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电生理特性及影响因素,心脏泵血过程及功能评定,心输出量及影响因素,动脉血压形成和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及意义,组织液生成回流机制和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2019/8/24,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有效不应期 、 相对不应期 、快反应细胞、慢反应细胞、自律性、窦性心律、 房 室延搁 、心电图、 心动周期 、搏出量、心输出量、 心指数 、 射血分数 、 血压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动脉血压 、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 中心静脉压 、 微循环 、组织液生成和回流、 压力感受器反射,2019/8/24,二、问答题 1. 简述心室肌动作电位形成机制。 2. 以左心室为例,叙述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和舒张期的动态发展过程及机制。 3. 阐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4. 简述影响静脉血液回心的因素。 5. 叙述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 6. 叙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7. 阐述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机制。 8. 叙述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 9. 简述心交感神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和心迷走神经的作用及机制。 10. 机体血压突然升高或降低时,通过何种机制恢复正常?,2019/8/24,1. 当人体持久下蹲后突然站立时 , 常会感到头晕、眼花,但很快上述症状会消失,试述其机制。 12. 给 2Kg 家兔注射去甲肾上腺素 0.3ml ,阐述家兔的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及机制。 13. 刺激家兔的减压神经(或牵拉家兔的颈总动脉或夹闭家兔的颈总动脉),阐述家兔的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及机制。 14. 简答冠脉循环的血流和调节特点。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装修公司合同样本
- 临街电梯出租合同样本
- led施工合同样本
- 公司货物销售合同样本
- 二手车汽车收购合同样本
- 人工机械租赁公司合同样本
- 关于车辆审合同样本
- 2025YY企业合同简易劳动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国卷绕头成形板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单螺旋浸渍式混合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001
- 《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 (10)-感冒颗粒的制备(实验)
- 第四章 土壤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价
- 痔疮的微创手术(改)
- 肩肘倒立公开课教案陈勇
- GB/T 1266-2006化学试剂氯化钠
- 海岸动力学全册配套完整课件
- 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
-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岗位培训的讲义课件
- 验电接地环安装规范
- 计算机监控系统安装单元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