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课时15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416页【教材分析】5以内各数在整数集合中是最为简单的几个,学生学前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把几个数集中起来进行学习,目的在于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本节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了适当渗透的方法,通过提供实物图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同时将对数的认识与对数学图形的认识结合起来,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学情分析】学生在入学前就接触了15各数,他们能够熟练地数数,有的甚至能够数到100。从表面上看,他们已经很熟悉这些数了,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缺乏对数的整体意义的理解。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见过这些数,对它们的用处有一些了解,但没有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对生活中离不开数及数的价值缺乏体验,还没有对这些数产生喜爱之情。【教学目标】1会数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字顺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正确。2通过观察图和周围物体,动手摆学具,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工整书写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15各数的含义和写法。难点:15的书写。【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情境导入】老师出示课本情境图的课件,边出示边叙述,引导学生观察:天刚蒙蒙亮,老奶奶就起床到园子里活动筋骨,她还给小鸡准备好了早点呢!1只馋嘴的小狗在旁边紧紧地盯着;2只鹅向老奶奶走来;还有3只小鸟站在房顶上叽叽喳喳地叫着;这时又跑来了4只小鸡【探究新知】1数数。(1)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农家小院”里有哪些人和物,它们各有多少?(2)组内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量少的,再数数量多的。2认、读数字15。(1)1的教学。在组内交流时,当学生说到“1只小狗”时,就将1只小狗图移到主题图下面,并说明:像1只小狗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并在小狗图下面贴上数字“1”。师:这幅图中还有哪些人和物的个数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学生认真观察,集体回答。(2)2、3、4、5的教学过程可仿照1的教学。(3)15各数的形状和认识。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后,移动5张数字卡片,学生认一认,并说说这5个数字各像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先组内说说,再集体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15各数的记忆,并通过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1像铅笔来写字,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315各数的含义。老师指着“1”问:这个数是几?你能用小棒来表示这个数的多少吗?学生拿出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可让一名学生到台前演示。师: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可以拼出你最喜欢的图形。集体交流,展示自己摆的图形,并说说用了几根小棒,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用数表示物体的乐趣。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学生互相讨论,集体交流。4学习数序。(1)逐步感知15的数序。老师在计算器上拨1颗珠子,问,“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来表示?”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先拨1颗珠子,然后老师让学生再拨上1颗,看看现在是几颗?老师动态展示“1颗添上1颗是2颗,即1添上1是2”的过程,并板书“2”。在2的基础上,依次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1颗,然后老师利用课件清楚地演示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的过程。(2)整体感知15的数字顺序。让每个学生将“点子图”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然后老师提问:“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3在谁的前面又在谁的后面?”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说出发现了什么?然后老师再提问。5学习15各数的写法。(1)教学1、2的写法。动画展示1、2的书写笔顺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学生仔细的观察。学生书写,老师强调写字姿势、坐姿并且书写要工整、美观。全班展示。(2)教学3、4、5的写法。教学方法同1、2一样。(3)尝试练习。完成教材第16页15的规范书写表,教师巡视检查、指正。【巩固应用】教材第16页做一做。【课堂小结】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第2课时比大小【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教材分析】在第一单元的学习准备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多少这一内容,学生对同样多、多些和少些等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本节主要是通过创设猴子分水果这一童话情景引出学习内容,让学生再次感知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同时,认识“”“”和“”三个数学符号,会用这几个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触到了“比大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比较”数学知识。在脑海中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只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符号感匮乏。【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3种水果,探索出由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2认识符号“”“”和“”,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3培养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的含义。难点:学会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数字卡片【教学流程】【情境导入】1复习旧知。(1)认读15各数。(2)排序。教师报数,请学生拿2、5、3、1、4。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同桌相互检查、纠正。2看图听故事。(课件展示)老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一分水果吗?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有多少?(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学生交流,代表发言。【探究新知】1教学“”。师:小猴可喜欢吃桃,它们每只能分到1个桃吗?师引导学生将小猴的只数和桃子的个数进行比较。学生回答后在黑板上贴出小猴图片和桃图片。师:有3只小猴和3个桃,一只小猴对一个桃,没有多余的小猴,也没有多余的桃,那么小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生:小猴和桃同样多。师: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这个是等于号,它是两条一样长的线。(板书33,并教读这个式子)读作3等于3。学生跟读。2教学“”。教学方法同“”。老师可使学生操作学具,比较小猴的只数和香蕉的根数,得出小猴比香蕉多,谁比谁多可以用“”连接,这个是大于号,老师板书32,读作3大于2,请学生跟读。3教学“”。教学方法同“”。请学生按上面的方法分析比较小猴的只数和梨的个数。得出小猴比梨少,谁比谁少用“”连接,这个是小于号,老师板书34,读作3小于4,请学生跟读。4巩固记忆。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老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巩固应用】1教材第17页做一做。2做游戏。老师出示15各数任意两张数字卡片,问学生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看谁答得又对又快。【课堂小结】说一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板书设计】比大小333234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第3课时第几【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教材分析】“第几”这节内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并理解序数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基数的含义,知道物体数量的多少可以用1、2、3这样的数来表示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大的序数打好基础。【学情分析】第一、第二这样的序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并有了一定的运用基础,但真正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基数与序数的作用总是相混淆,不容易区分,运用时也总是易于出现错误。为此,应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感悟到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加深理解。【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第几”,初步理解数除了可以表示物体有多少,还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顺序。2感知数的序数含义,并会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第几”的含义。难点:能准确区分“几个”和“第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情境导入】播放动画课件:暑假快要结束了,在乡下姥姥家玩的乐乐要读一年级了,妈妈来姥姥家接乐乐,两人一起去车站买票回家。老师接着展示买票排队的情境图:认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图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人?学生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探究新知】师:正在买票的阿姨排第1,说一说谁排在第2?站在乐乐后面的是妈妈,她排第几?妈妈后面的解放军阿姨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各小组说一说,师巡回指导。各小组选出代表汇报交流。师:在这幅情境图中,同学们除了看到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师引导学生明了:在公共场合,要养成遵守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动画展示:第一个买票的阿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师:这时有几个人在买票?乐乐排第几?乐乐后面的妈妈和阿姨分别排第几?那位叔叔排第几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老师公布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巩固应用】1教材第20页做一做。2做游戏。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开火车。选出几名学生跟在老师身后,组成一列“火车”围绕教室内的过道缓慢“行驶”。(1)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老师和每位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并与同桌交流。(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观察并说出这时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3)引导学生明白: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第几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第4课时分与合【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5各数之后学习的。一个表示数字组成的分解式,既可以表示把一个数分成了几和几,也可以表示把几和几合成了一个数。数的组成是学习加减法计算的基础。【学情分析】数的分与合这一知识,一年级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已有感知,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比如:有2个苹果,妈妈和小朋友一人吃1个;有3块糖,姐姐吃1块,弟弟吃2块由于有了这些具体感知,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时并不困难,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要能过实际操作理解分与合的概念,通过有序思考掌握分与合的规律。【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操作、表达和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3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发展数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难点:理解数的分成与组成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珠子【教学流程】【情境导入】播放动画课件:小猴聪聪摘了4个桃,猴妈妈拿出2个盘请聪聪帮忙装盘;小猴明明摘了5个苹果,猴妈妈也拿出2个盘请明明装盘,这可把聪聪、明明难住了。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他们吗?【探究新知】1教学4的组成。出示课件情境图。师:丁丁帮奶奶摘了4个向日葵花,要放到2个筐里,可以怎样分呢?同学们试着分一分,看谁的方法多。小组讨论,交流结果。师:大家说了这么多分法,可是听起来有些乱,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既能让大家记得清楚,又能一个也不落呢?今天我们亲手来分一分。请大家各自拿出4根小棒,摆一摆,看看把4分成两部分有哪几种情况?学生独立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时适时指导。师:谁愿意汇报一下自己的分法?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老师板书。师: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3和1。反过来看,3和1可以组成4,2和2可以组成4,1和3可以组成4。引导学生叙述:4可以分成1和3,1和3可以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可以组成4;4可以分成3和1,3和1可以组成4。2教学5的组成。师:奶奶煮了5个玉米,让丁丁分装在2个盘里,有几种分法?同学们能帮丁丁想一想方法吗?(出示课件情境图)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师:有谁会读5的分法,我们请他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好不好?学生读5的分法。【巩固应用】1教材第2122页做一做。2做游戏。(1)老师取5个或4个或3个或2个珠子,左手拿几个,请学生猜另一只手上有几个,看谁猜得又对又快。(2)同桌之间互相问答。【课堂小结】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板书设计】分与合第5课时加法【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教材分析】本课是学习了5以内数的认识,分与合的知识后来学习的。本教材通过气球、小松鼠等创设了丰富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来加深对加法的理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还要掌握“”和“”的读法和写法。【学情分析】加法对现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也许已经不是初步认识的内容了,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学前班或幼儿园已经学习过1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这其中有些是机械化的,学生不太理解到底什么是加法。教学时,应利用主题图的情景,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可以先组织学生交流图意,从而引出加法;在此基础上,要鼓励引导学生提出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能准确读写加法算式,进一进渗透符号化的数学思想。2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能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积极性,培养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师右手拿3个红球)师:“同学们看,老师右手拿了几个红球?可用数字几来表示?(学生回答:3)(师左手拿1个黄球)师:同学们看,老师的左手拿了几个黄球,可用数字几来表示?( 学生回答:1)师:同学们知道老师手中一共是几个球吗?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回答:4)师:同学们,你们知道4是怎么来的呢?老师指导学生用手势理解“合并”的含义。师:几和几合起来就是表示相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板书课题:加法)【探究新知】1探究加法的含义。出示教材第24页主题图。师:图上有一个可爱的小丑,他的两手都拿着漂亮的气球。他的左手拿了几个?(生回答1个)他的右手呢?(生回答:3个)那么这个小丑手上一共有几个气球呢?请大家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组内的小伙伴说一说吧。学生小组内交流体会。师引导学生发现:把3个气球和1个气球放到一起就是合起来,我们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按气球个数写出数字3和1。师:把3和1合起来,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在3和1之间板书“”)师:3和1合起来是多少?(生回答:4)师:3和1合起来是4,我们可以用“”号来表示。(在1后面板书“4”)师:把3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314就是加法算式,读作3加1等于4。老师示范读,学生跟读,再自由读两遍。师:结合这幅图,“31”表示什么意思?“314”表示什么意思?生集体回答。师:你们能看图说说下面算式表示的意思吗?(出示教材第24页做一做图)学生小组交流,代表汇报讨论结果,集体订正。2探究加法的计算方法。出示教材第25页主题图。老师引发思考:“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的问题可能很多,只要学生敢于提问,老师都要给予鼓励。然后在学生所提的问题中抽出与本节课教学相吻合的问题“一共有几只小松鼠?”学生思考:求一共有几只小松鼠,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32为什么用加法算?引导说出,要求一共有几只小松鼠,就是把3只和2只合起来,所以用加法。师:3加2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可能直接数出来,也可能说把3和2合起来,也可能用摆圆片的方法,也可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直接列算式:325。【巩固应用】1教材第25页做一做。2小游戏。老师出示数字卡片,请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结果,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第6课时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教材分析】本节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字,掌握了5以内数字的分与合,学习了5以内数字的加法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有气球、嬉戏的小松鼠等,有利于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学习知识。本节教学是学习20以内减法的直接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学情分析】减法意义的教学是加法意义教学的继续,学生已有的知识“数的分与合”,已有的经验“去掉一部分”,这些都是建立减法意义的基础。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活动,理解减法的意义。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想与算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能正确读写减法算式,进一步渗透符号化的数学思想。2能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能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多种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4面小红旗)今天老师要把其中的1面小红旗奖给昨天写作业最认真的小红同学。请小红上台领取小红旗。师:根据刚才的情境,同学们能提个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老师手上还剩几面小红旗?【探究新知】1减法的认识。老师课件演示“4个气球飞走1个”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先看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两句?生答:老师手上原来有4个气球,飞走了1个。问:“飞走”还可以怎样说?生:“飞走”还可以说“去掉”。问:你们知道还剩多少个气球吗?怎么知道的?全班汇报交流。生:从4个气球里去掉1个,还剩3个。师:从4个气球里去掉1个,求还剩多少个也就是从4里面去掉1。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时候,(教师用手势配合“去掉”)就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减法”计算,板书:减法。减法也有它的运算符号(教师介绍减号),那么这道算式怎样写呢?请学生试着说一说。结合学生的算式教师边板书边说明:一共有4个气球,“4”写在减号的前面,去掉1个,“1”写在减号的后面,还剩3个,3写在等号的后面;即413。问:这个算式怎么读?谁能试一试?读作:4减1等于3。问:根据之前的演示说一说算式中的4、1、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能用413表示呢?2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课件显示:有5只小松鼠在一块儿玩耍,后来跑了3只。老师引导:你能根据课件显示的过程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说,再组织全班交流。问:要求还有几只?用什么计算?为什么?怎么列式?生说师板书:53想一想:5减3等于几呢?你是怎么算的?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老师参与小组活动,倾听学生不同算法。然后集体交流,说说各自不同的想法。【巩固应用】1教材第26页“做一做”。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摆学具,并让学生看着算式,边摆边说过程。2教材第27页“做一做”。第1题:看图计算题。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并提出问题,再算出得数。第2题:是借助操作进行计算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照着例子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画线的。第3题:先让学生弄清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订正。【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大家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第7课时0【教学内容】教材第30页【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掌握了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来认识0,来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主要根据0可以表示“没有”来进行计算。教材选用学生所喜爱的“小猴子吃桃子”“鸟巢中的小鸟”及“荷叶上的青蛙”等教学情境,要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理解题意,结合情境图,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减法意义,会计算5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对于一个物体也没有时则用0表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很多具体的感知,理解起来困难不大。【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0的两种含义,会读写0。2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