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气血津液,主讲 王德海,气、血、津液是构成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津液学说:研究机体基本生命物质的生成、输布及其生理功能的学说。,气:是不断运动的、极其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血:是循行于脉内而循环流注全身的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体。,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在机体内,除血液之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液体都属于津液范畴。,第一节 气,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生命的基本物质,除气以外尚有血、津液、精等,但血、津液和精等均是由气所化生的。,一、气的基本概念,1、人是天地之气交感的产物,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一)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素问:“言人者求之气交”,“何谓气交?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2、精气是生命的基础,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精气(精)是天地阴阳五行之气在人体中形成的精微物质,不仅指人的生殖之精,即男女之精,而且泛指人体一切与生俱来的生命物质,是人体生命的基础。,(二)气是维持人体 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色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二、气的生成,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1、先天之精气 这种精气先身而生,来源于父母生殖之精,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因其禀受与于父母,故称之为先天之精气。,(一)气的来源,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2、后天之精气 包括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水谷之精气)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气的生成与肺、脾胃和肾等关系密切。 1、肺为气之主肺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浊气,实现气的交换。肺在气的生成过程中主要是生成宗气。,(二)气的生成与脏腑的关系,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纳一运,生化精气。脾升胃降,化生精气,脾转输散精,上输于肺,肺宣发肃降,营养全身。,2、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肾有贮存先天和后天之精气的作用,乃元气之根。,3、肾为生气之源,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总之,人体气生成的基本条件是:物质来源充足(即先天精气、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供应充足),脏腑功能正常(即肺、脾胃、肾等脏腑生理功能正常)。,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升、降、出、入。,三、气的运动(气机),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1、“气机调畅”是对气的运动平衡协调的生理状态的描述。 2、当气的运动失去了这种平衡时,人的生命活动就要出现异常而成为病理状态,即“气机失调”。,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气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气机失调”的表现形式也是复杂的。,气运动受阻,运动不利时称作“气机不畅”。 气的运动受阻较甚,在某些局部发生淤滞不通时,称作“气滞”。 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气逆”。 下降运动不及,称为“不降”。 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称为“气陷”。 气的外出运动太过,称为“气脱”。 出入的运动不及而结聚于内称为“气结”、“气郁”、甚则称为“气闭”。,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一)推动作用:气具有激发和推动作用,血液循环和水液代谢赖气之推动。,四、气的生理功能,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二)温煦作用:阳气气化生热,温煦人体的作用。,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三)防御作用:气有卫护肌肤,防御邪气的作用。一方面可抵御外邪入侵,另一方面可驱邪外出。,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四)固摄作用:对体内的液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和控制,不使其无故丢失的作用。,1、固摄血液,防止血液溢出脉外,保证血液在脉中的正常循行。 2、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等,控制其分泌量、排泄量。 3、固摄精液,防止妄泄。,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五)气化作用:气化指通过气的运动 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即精、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六)营养作用:主要指由脾胃运化食物而化生的水谷精气的作用。此气与津液结合而成为血液,经脉管运往全身而发挥营养作用,故称之为“营气”。,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五、气的分类 元气 宗气 营气 卫气,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一)元气,1、基本含义 元气又名原气,所谓元气,是人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根源于肾的气,包括元阴、元阳之气。,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2、生成与分布,生成:元气根于肾,统称肾中精气,又名原气。肾中精气,虽以先天之精气为基础,又赖后天水谷之气的培育。所以元气充足,必须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 分布:元气发于肾,通过三焦循行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肌肤腠理,无处不在。,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3、主要功能,元气有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激发和调节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作用,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二)宗气,1、基本含义: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聚于胸中谓之宗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为“上气海”,又名“膻中”。,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2、生成与分布,生成:宗气主要由水谷精微和自然界的清气所组成,与肺、脾胃的关系密切,积聚胸中,以贯心脉。 分布:宗气积聚于胸中,贯注于心肺。其向上出于肺,循喉咙而走息道。向下注于丹田(下气海),并注入足阳明之气街而下行于足。其贯入心者,经心脏入脉,在脉中推动气的运行。,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3、主要功能,走息道而司呼吸:凡言语、声音、呼吸的强弱,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 贯心脉而行气血:“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 与人体的视、听、言、动等机能相关:“宗气者,动气也。凡呼吸言语声音,以及肢体运动,筋力强弱者,宗气之功用也。”,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三)营气,1、基本含义:营气,是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之气。因其富于营养,故称为营气。由于营气行于脉中,化生为血,营气与血可分而不可离,故常称“营血”。营气与卫气相对而言,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在外者属于阳,在内者属于阴,故又称“营阴”。,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2、生成与分布,生成:营气乃脾胃运化之水谷精气。“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分布:营气通过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而循行于全身,贯五脏而络六腑。“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于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不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3、主要功能,化生血液:营气注入脉中,成为血液的组成成分之一。“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 营养全身:营气循经流注全身,为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营运全身上下内外,流乎于中而滋养五脏六腑,布散于外而灌溉皮毛筋骨。,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四)卫气,1、基本含义:卫,有“卫护”,“保卫”之意。卫气是行于脉外之气。卫气与行于脉内的营气相对而言,属于阳,故又称“卫阳”。卫气亦来自脾胃运化而生的水谷精微,因其性票疾滑利,活动力强,流动迅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2、生成与分布,生成:卫气同营气一样,也是由水谷精微所化生的。所以灵枢“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分布:营气与卫气运行路径和分布部位不尽一致。一般而言,其运行路径,即营气行于脉内,卫气运行于脉外。,第三章 第一节,中医学导论,3、主要功能,温养作用:卫气者,热气也,肌肉之所以能温,水谷之所以能化者,卫气之功用也。 调节作用:卫气司汗孔之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能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调和气血,从而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阴阳平衡。 防御作用:“卫气者,为言护卫周身,不使外邪侵犯也。”,第三章 第二节,中医学导论,第二节 血,第三章 第二节,中医学导论,一、血的基本概念,血是运行于脉中而循环流注全身的富于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体,是构构成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脉是血液运行的管道,又称“血府”。,离经之血: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血液不能在脉内循行而溢出脉外。,第三章 第二节,中医学导论,二、血的生成,血液化生的物质基础:水谷精微是血液的最基本的物质。“中焦受气取汁,变化为赤,是谓血。”,血的生成与脏腑的关系 脾胃、心、肾,第三章 第二节,中医学导论,(一)、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 (二)、心:心主血脉 (1) “血乃中焦之汁,流溢于中以为精,奉心化赤而为血。” (2)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第三章 第二节,中医学导论,(三)、肾: (1)肾中精气化生元气,促进脾胃化生水谷精微,进而奉心化赤为血。 (2)肾藏精,精血可互化,即“精血同源”,第三章 第二节,中医学导论,三、血的循行,“食气入胃,散精于肝。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流于四脏,气归于权衡。”,血液循行的途径:营气与津液结合而成血,在脉中周而复始,运行不休,故营气循十四经运行的道路,实乃历代多数医家所公认的血行途径。,第三章 第二节,中医学导论,附:血液正常循环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血液要充盈 脉管系统的完整而通畅 全身各脏腑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特别是与心、肺、肝、脾四脏的关系尤为密切。,血液循行与脏腑的关系 1、心主血脉 2、肺朝百脉 3、脾主统血 4、肝主藏血,第三章 第二节,中医学导论,四、血的生理功能,一是营养,二是滋润。 (一)濡养滋润全身脏腑组织,“故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至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卫,精液得以通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所在,无非血之用也。”,第三章 第二节,中医学导论,(二)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血者,神气也”,“血脉和利,精神乃居”心血虚、肝血虚常有惊悸、失眠、多梦等不安的表现,失血甚者还可出现烦躁、恍惚、昏迷等神志失常的改变。,第三节 津液,第三章 第三节,中医学导论,一、津液的基本概念,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在机体内,除血液之外,其它所有正常的液体都属于津液范畴。,第三章 第三节,中医学导论,(一)、津:性质清稀,流动性大,主要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等部位,并渗入血脉,起滋润作用的水液。,(二)、液:性质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的水液。,第三章 第三节,中医学导论,(三)、津与液的区别,第三章 第三节,中医学导论,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故水液代谢的生理过程,以肺、脾、肾三脏为要。“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惟畏土,故其制在脾。”,第三章 第三节,中医学导论,饮食,脾胃,肺,清中之浊肃降作用,肾,汗,浊中之清气化作用,吸,全身,呼,膀胱,尿,浊中之浊气化作用,清中之清宣发作用,精微上输,肾阳暖脾,第三章 第三节,中医学导论,(一)津液的生成,脾胃运化、小肠主液、大肠主津。 胃、小肠、大肠所吸收的水谷精微一起上输于脾,通过“脾气散精”作用而布散全身。,第三章 第三节,中医学导论,(二)津液的输布,1、脾气散精 2、肾主津液 3、三焦决渎 4、肝主疏泄 5、肺主行水,第三章 第三节,中医学导论,(三)津液的排泄,1、汗、呼气 2、尿 3、粪,第三章 第三节,中医学导论,三、津液的功能,(一)滋润和濡养的作用 津滋润作用明显。液其营养作用明显。 (二)化生血液 灵枢“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齿为血。” (三)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 灵枢“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为气,天热衣厚则为汗。”,第三章 第三节,中医学导论,(四)排泄代谢产物 (五)运载全身之气 津液为气之载体之一,人体之气依附于津液而存在,运动变化于津液之中。所以,当汗、吐、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疆某水库施工组织设计
- 合伙企业利润分配的顺序-记账实操
- 2023年大直径硅单晶及新型半导体材料资金筹措计划书
- 节水爱水国旗下讲话(31篇)
- 高三毕业典礼学生演讲稿
- 重阳节主题活动主持词开场白
- 微笑日主题活动方案
- 项目经理人竞聘演讲稿范文(3篇)
- 综合办公室个人工作总结开头
- 第22章 相似形 综合检测
- 人教版小学1-6年级日积月累(全)
- (高清正版)JJG 342-2014 凝胶色谱仪
- 大型连锁超市商品分类明细表
- 新生儿听力筛查PPT幻灯片课件
- 公对公欠款协议书范文
- 网吧公司章程范本
- 对甲苯磺酸检测标准2
- PVC热稳定剂常见测试方法解析
- DB63∕T 1996-2021 自然保护地 特许经营
- 《热爱生命》汪国真_教案
- Module 4 外研版英语九(上)模块主题写作详解与训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