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比较研究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比较研究一.概要:(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定义(二)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三)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二.浪漫主义诗歌的比较研究:以李白、郭沫若 与雪莱、华兹华斯为例。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定义“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 和风格,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文学的主要 思潮流派。最初的浪漫主义等同于自由主义, 是 反对模仿,强调独创的文学主张的代名词,它打 破了古典主义统治欧洲文坛约二百年的现状,故 它是古典主义的发展,也是古典主义的否定。具 体来说,浪漫主义文学是指作家在现实生活的基 础上,以丰富的幻想和热情、强烈的主观性,来 表现对现实的极端不满,
2、体现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的审美原则。采用大胆的想象、夸张和变形等手 法来塑造理想化的形象,通过直接抒发内心的激 情来表达对理想世界热切追求的一种创作原则。 古今中外的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 如中国 屈原、李白的诗歌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 的拜伦和雪莱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鲜明的浪漫 主义特色。一.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1818世纪末至19世纪的欧洲,革命和战争 频仍,动乱不已。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 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 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社会 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 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
3、精神寄 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 生了浪漫主义文学。二.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1) 强调感情的抒发,偏重理想的追求,有很强的主观性。它把个人感情、主观世界 诉之于海阔天空的想象,因而被批评家称为“抒情王子”和“理想主义”。(2) .崇尚自然,着力于表现自然景物和乡间的纯朴生活,歌颂和赞美大自然。这些景物写的已经不是纯客观的自然景物, 而是人物在特定的情感状态 下对自然景物的印 象和体验,着上了明显的主观色彩。(三)崇尚自我,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浪 漫主义文学在自由精神鼓舞下,张扬个性,塑造 了充满扩张欲望的自我,表达了现代人要求拜托 传统与文明束缚的强烈个人主义愿望, 使文学
4、中 人的形象拥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主体意 识。(四)浪漫主义善用夸张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 效果。想象丰富,形式自由,语言不拘一格,摆 脱了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追求创作自 由。(五)艺术形象塑造的理想化 。浪漫主义文学 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常常会改变生活原有的形态, 在感情和理想的强烈作用下,大胆地、人为地创 造出虚构的甚至是变形的意象、 人物或环境。浪 漫主义是按照理想中的生活应有的样式,按照作 家主观的感情逻辑去想象和创造艺术世界。可以 说,浪漫主义文学创造的艺术世界不是模拟现实 的"镜像世界",而是一个想象的、超现实的、主 观化了的世界,通过塑造这个在现实生活中不
5、可 能有的理想世界,纵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和表达 主观的愿望。中西方浪漫主义诗歌比较一.道家文化对李白的影响李白受道家思想趣深,服食丹!、萝想来 仙。他的II居阜道,在奉入京前,是他餐望待 日寺,建功立it的手段;放遢足都善彳爰,是他傲世自 高、鄙薄官埸,排遣愤懑的方式。道家思想封李 白的影警也不小。他蔑视耀:置,追求彳固性自由、 愤世嫉俗的叛逆精神以及一生死、膂离物,遁世 放的消趣思想,都有道家尤其是耗子思想的群 明印言己。青年日寺期李白在政治上的修修不得志, 是其沉湎求仙冏道的最主要的原因。人的值觐 影警分卷内外彳固方面来分析:外部原 因一一李白优小在家乡郎江油青蓬K善、flO寺就 始接斶道
6、教著作,特别是他生活的具境使 他更多地接受道家思想的陶冶,孕育了李白骨子 I1的道教思想。因在原因一一李白最初是希望用 封道教来仙的瘢迷来IP甫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 缺憾,以逵到一槿精神上阿 Q 一槿自我解脱。 但谩一段日寺的成H典领悟,其封道擘造言旨有 了如“来仙” 一般的提升。道教及其神仙道一题 材,已被李白傅化卷爵情,寄著爵人内心的愤 懑和痛苦,深刻地反映著日寺代矛盾带给他的急JU 徙而造成他爵歌的巨大而永,恒的感染力,而道一 黑占就是李白舆其他道家信徒所不同的地方,也正 是造槿看似消趣避世的生活魅度,1T即超脱世俗 的浪漫主羲情慷成就了其在言寺歌界的辗上地位。二.惠特曼对郭沫若的影响沃尔
7、特惠特曼,美国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代表作草叶集。如果说受泰戈尔与海涅清新 冲淡诗风的感染,令郭沫若诗情、诗心觉醒,在 新诗的尝试之路上留下了星星点点美丽小花的 话;那么,惠特曼的狂放粗暴诗风则给予了郭沫 若强烈刺激,使他向新诗文坛、“五四”星空放 射了一枚枚灿烂夺目的“礼花”。如果说,泰戈 尔、海涅诱发郭沫若低吟轻唱,谱写出了一曲曲 隽永婉约的抒情“咏叹调”的话;那么,惠特曼 则激励郭沫若放声高歌,呐喊出了 一首首振聋发 耳贵的时代“交响曲”。美国19世纪杰出的“草叶” 诗人、民主诗人一一惠特曼,是使郭沫若一跃而 成中国19世纪诗坛巨星的“重量级”人物,他 的草叶集“暴风般地煽动” 了
8、郭沫若的“诗 欲”、诗兴,为郭沫若的女神诞生提供了全 方位的思想启迪,以及多重的精神营养。凤凰涅槃、晨安、地球,我的母亲!、匪徒颂、 天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梅花树下的醉歌、我是一个偶像崇拜者等一串串诗歌,与 19世纪西方草叶集的主旋律应和着,雷鸣 电闪般震撼了 19世纪初的中国文坛。郭沫若也 在惠特曼的刺激下而聊发了一阵子诗狂, 创作出 了他文学生涯中的颠峰之作。女神中那些狂 放不羁、粗暴宏朗的诗作便是“惠特曼式”的硕 果。郭沫若追崇惠特曼的心路历程:“我那时侯 不知从几时起又和美国的惠特曼的草叶集, 德国的华格纳的歌剧接近了,两人也都是有点泛 神论的色彩的,而尤其是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 旧
9、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暴飙突进 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 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在他的影响之下,应着 白华的鞭策,我便做出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天狗、心灯、炉中煤、巨炮之教训等那些男性的粗暴的诗来。这些都由白华在学灯 栏上替我发表了,尤其是凤凰涅槃把学灯 的篇幅整整占了两天,要算是辟出了一个新记 录。” 1 "当我接近惠特曼的草叶集的时候, 正是“五四”运动发动的那一年,个人的郁积, 在这时找出了喷火口,也找出了喷火的方式,我 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民七民八之交,将近三四 个月的期间差不多每天都有诗兴来猛袭,我抓着 也就把他们写在纸上。当时宗白华在主编上海时事
10、新报的学灯。他,每篇都替我发表, 给予了我很大的鼓励,因而我有最初的一本诗集女神的集成。”2郭沫若的作品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惠特曼的多重 影响,诸如“惠特曼式”的自我意识,也即一种 生生不息地追求灵肉一致的意识;惠特曼的生命 意识、宇宙意识;惠特曼诗的民主精神、平民意 识,以及男女平等意识等等。而且,惠特曼在艺 术形式上的创新意识也是郭沫若赞赏、崇拜和效 仿的。郭沫若与惠特曼之间的精神联系, 艺术传 承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对于研究比较文学、异质 文化沟通来说无疑具有很好的典范意义和价值。中西浪漫主义诗歌比较 一.一般特点比较(一)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传统的不同特点西方以史诗开头,形成强大的叙事诗传统;
11、中 国以抒情短诗开场,并且形成强大的抒情诗传 统。中国有一个强大的抒情诗传统, 叙事诗有, 但比起抒情诗来,则少得可怜。西方有一个强 大的叙事诗传统。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传统,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经过楚辞、 汉魏乐府直到唐诗、宋词,也有很强烈的抒情 色彩。西方叙事诗的传统非常强大,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古罗马的埃涅阿斯基、中世 纪的四大史诗和但丁的神曲,雪莱的解放 了的普罗米修斯等都是名作。(二)浪漫主义诗歌中意象运用的不同特点什么是“意象”?李元洛说:“意象是主观的 心意和客观的物象在语言文字中的融汇与具现, 是诗歌特有的审美范畴。”庞德:意象是“瞬间形成的感性与理性的复合物”。中国古代浪漫
12、主义诗歌的意象运用往往是削去旁枝杂叶,直 指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事物的突出特征,意象显 得简洁凝炼;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意象则往往铺 陈大量的细节,主要特征不甚明了,意象驳杂但 有气势。例如比较华兹华斯水仙花与王维鹿柴英华兹华斯水仙花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That floats on high o ' 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 Fluttering
13、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 Out 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
14、: 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I gazed and gazed but little thought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And d
15、ances with the daffodils.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描写鹿柴在春日傍晚时分的静穆清新, 表现诗人脱离喧:B闹市,追求恬静出世的情绪。 以四个意象、极富特征地表现空灵豳静的情境。 以声音衬寂静。以光衬出暗。华滋华斯的诗中, 水仙花的彩色淹没在大量的细节之中,铺陈大 量细节,描叙了许多相关的事情。正是由于运 用意象的不同,王维的诗象是一幅色彩清新的 中国画;华滋华斯的水仙花却象一曲委细 周详的低吟曼唱。(三)中西语言的不导致浪漫主义诗歌形式差 异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主要讲究语义上的搭配 是否合乎义理,很少受语言的形态成份的约 束。这使中国
16、浪漫主义诗歌尚写意,语序灵活,词语组合多变;印欧语言则有繁复的变位、变 格、形态变化,重视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在 表达上相对来说比较严谨,但不象汉语灵活。 汉字是表意文学,象形文字,使汉字本身就独 具形象感,对于强调意象的诗歌创作,汉字独 其优势。美国诗人就注重到汉字的独特魅力, 认为一个“有”字就象一首形象化的诗一一伸手揽月。印欧语是表音文字,没有这种长处。 从表音来看,汉字一个字一个音节,音形统一。 而且汉语发音有阴、阳、上、去的四个声调, 可以形成平仄配合的音律。印欧语言音、形、 义是不统一的,音节的书写有长有短,发音靠 发音的长短轻重的配合形成音律。11.中国浪漫主义诗歌听觉与视觉长度
17、一致, 诗型整齐;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相反,诗行长短 错落不一。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与赫里克 墓志铭的比较: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一王之焕登鹳雀楼made /IVthVThus I / Pass by / And die,/As one /Unkown , And gone ; / I'mA shade ,/And laid / grave ,/There have / My cave ./ Where tell / I dwell . / Farewell . 这样/ 死亡/下葬,/无名/幽灵/归阴,/像是/影 子/消失,/坟墓/有如/归宿,/悠悠/永久 /分手
18、。/2.中国浪漫主义诗歌有平仄诗律; 西方浪漫主 义诗歌有轻重律或长短律,中国浪漫主义诗歌 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在一句诗中,每两个 音节为一节拍,五言诗为两个节半拍;七言诗 是三个半节拍。每句内以节拍为单位,平仄交 替,构成节拍之间的平仄对比。而在一联(两 句)内上句与下句之间,平仄交替相反,上句 平起,下句则仄起。这样不仅一句内平仄构成 对比,而且在一联两句中,平仄也形成对比。西方浪漫主义诗歌按长短轻重音律形式 “格”,短、轻的音节为“抑”,长而重的音节为“扬”。(三)中国浪漫主义诗歌对偶普遍而且严整; 西方浪漫主义诗歌少对偶而且往往不严整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对偶不仅是意义上的对称, 而且形
19、式上也是严格的对偶。如李白的“抽刀断 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对“举 杯”,“断水”对“消愁”,全联对偶,极为工 整贴切。西方浪漫主义诗歌即使对偶,最多达到意义的对称和形式上的大体对偶,如拜伦的了一联诗:Myboat is on the shere,(我的小船在岸上)And my barkis on the sea.(我的小艇在海上)形式上没法完全对偶。(四)含混简省与明确清晰的诗歌语言中国浪漫主义诗歌语言表现出简省含混的特 点,它正好与浪漫主义诗歌的意象性、接受的 多义性相应,适宜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经常省 略人称及主语的效果和表达空间;西方语言讲 究逻辑性和准确性,固然有精确明晰的优
20、点, 但限制浪漫主义诗歌内容。对比李白的静夜思中英文版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 思故乡。”In front of my bed the moonlight is very bright.I wonder if that can be frost on the floor?I lift up my head and look at the full moon, the dazzling moon.I drop my head, and think of the home of old days.二.中西方浪漫主义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比较(一)西方浪漫主义诗歌表现为理想化、神圣化
21、、 精神化;中国浪漫主义诗歌表现为现实性、 人间 性和灵肉不分。爱的哲学(雪莱)出山的泉水与江流汇合,江河又与海洋相通, 天空里风与风互相渗透,融洽于甜蜜的深情。 万物遵循同一条神圣法则,在同一精神中汇 合,世界上一切都无独而有偶,为什么我和你 却否?看高高的山峰亲吻蓝空,波浪和波浪相拥相 抱,没有一朵姐妹花会被被宽容,如果竟轻视 她的弟兄,灿烂的阳光抚抱大地,明丽的月华 亲吻海波,一切甜美的天工有何价值,如果,你不吻我?中国古代诗中,诗经:“未见君子,忧心 忡忡。亦既见之,亦既颤之,我心则降” “未 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 多。” “既见君子,云朝不喜!”还有“一日 不见,如三秋
22、兮”这种相思的痛苦与相见的 欢喜形成以后中国爱情诗的传统,尤其是前 者,以“闺怨诗”形成久远的传统。“美人卷 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 谁。"(李白怨情)。(二)在表现风格上,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热烈 奔放;中国浪漫主义诗歌则委婉含蓄。比如李 商隐无题与彭斯红红的玫瑰的对比。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 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 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 鸟殷勤为探看。红红的玫瑰:啊,我爱人象红红的玫瑰,它在 六月里开放,啊,我爱人象一支乐曲,美妙地 演奏起来。你是那么美,漂亮的姑娘,我爱你 那么深切,我要爱你下去,亲爱的,一直到
23、四 海枯竭。直到四海枯竭,亲爱的,到太阳把岩 石烧裂,我要爱你下去,亲爱的,只要是生命 不绝。再见吧一我唯一的爱人,我和你小别片 刻,我要回来,亲爱的,即使是万里相隔。这 两首诗同样表现爱的执着,彭斯的诗热烈奔 放,直接表达要受到“四海枯竭”、“岩石烧 裂”、“生命不绝”。而李商隐却非常含蓄, 以“春蚕”和“蜡炬”的意象来表达。二.中西浪漫主义诗歌作家作品比较:(一) 李白与雪莱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雪莱颇具相似之处,唐朝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中国素有诗仙的美誉,他继承了诗经、楚辞、乐府和六朝民歌的优良传 统,写出了豪放飘逸撼人心魄的诗篇。同时,李白在继承庄子、屈原的浪漫主义文学传 统的基础上,扩大
24、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 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使浪漫主义诗歌发 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李白的诗歌无论是在唐代 还是唐代以后都有着特殊的内涵和魅力。雪莱 则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秉承了乔叟斯宾塞和莎士比亚的诗歌艺术传 统,写出了西风颂这样雄浑的诗章。李白和雪 莱被公认为中英浪漫主义诗坛的典范。两人的作品因大胆的想象,丰富的情感和对现实的关 注而深受读者喜爱。尽管李白和雪莱生活在不 同的时代,但作为浪漫主义诗人两人的诗篇有 许多交汇之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生活时代为浪漫主义诗歌创作奠定了基础诗歌是时代的产物。李白和雪莱能在诗歌艺术 上取得巨大,成就与他们各自所生活的时代是 密不可分的,国
25、家的统一、大唐的兴盛扩充了 诗人们对前途的乐观展望和对美好生活的积极 向往,而这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正是培养浪漫注 意诗歌情调的优良土壤。使人们在宦游中开阔 视野,在山水里抒发情怀。诗歌的思想境界逐 渐开阔,艺术表现形式由形似趋向神往。李白 的整个青年时代,正是唐王朝的全盛期。此时 的唐王朝,国力极度强盛,经济文化空前繁荣 的景象。这种景象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同时也激发了包括李白在内的诗人们建功立业 的种种理想。李白一生不懈地追括李白在内的诗人们建功立业的种种理想求报效国家的机会,”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报明时” 正是李白这种心志的表现。这些时代特征和风 貌奠定了李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思
26、想基础雪 莱所处的时代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当时 的英帝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经历工业革命的国 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国内正 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原始的农业社会已被机器 大工业社会所取代。圈地运动使得广大农民失 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沦为城市里廉价的劳动 力,政府还用严刑 峻法对付群众运动,社会不 平等现象日益突出,同时在启蒙思想和法付群 众运动,社会不平等现象日益突出,同时,在 启蒙思想和法以初步章,人民斗争日趋高涨, 终于导致了后来的宪章运动和议会改革。这些 因素也促进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展开。雪莱在 政治上赞赏法国大革命,他的诗篇西风颂和致 发云雀以优美的音调、明快的节奏和丰富的想 象而
27、举世闻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诗剧解 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该诗以希腊罗马神话为题 材描绘了为人类盗火的英雄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最后依靠自然的力量获得解放的故事。寄托了诗人对一个充满爱的光辉理想社会的向 往,也表现了诗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二人生遭遇为浪漫主义诗歌创作准备了素材李白在少年时代就怀有远大的理想。翻开李太 白全集,开篇就是鲸鹏赋这篇赋的初稿写于李 白的青年时代。受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鲸鹏 形象的启发李白在此篇赋中以鲸鹏自比抒发了他要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 后来李白又写过一首上李邕少年,豪放的气概 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诗歌是这样写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
28、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写完这首诗不久,二十三 岁的李 白仗剑 去国 辞亲远 游当时的李白用理想主义的眼 光去看待生活,在 他 看来凭 借自己的才 华、凭借知名人士的推荐、 不 世功业 唾 手可得。但 当他真正去开辟仕途道路的时候,呈现在他面前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隐藏在盛唐社会繁荣背后的种种危机建统治阶级 生活日趋糜烂,朝廷内奸臣当道,政治 黑 暗, 苛 捐 杂税日益繁重,安禄山此时也已心怀不 轨,各种社会矛盾都处在一触即发的时刻 。而 在这一时刻,李白要去实现他那愿为辅弼,使寰 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简直是难于上青天。 他开始是希求援引以一登仕途
29、,但未能如 愿。后是应诏进京供奉翰林而不久 又被排挤出京,前后两次进京,朝廷的腐败与黑 暗他都看在眼里、记在诗 上,在他的诗篇中强烈地反映了他的愤愤不 平古风第十五首 中 他抨击当时远贤臣、亲小人 的政治状况,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对于有 理想的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生不逢时和怀才 不 遇了 。在当时的社会李白的理想是注定要破 灭。由此李白十分悲愤 ,面对是非不明、黑白 不分的世道,李白怎能沉默不语。他以无比愤怒的语调发表了蔑视权贵的宣言,安能摧眉 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一次又一次的 政治失败 使李白的内世极度痛 苦,他感到了从政报国道路的艰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正是这一
30、感想的抒发,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 苦苦挣扎,李白把自己美好的政治理想和对统治 阶级的蔑视、愤恨等借助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 创作表现出来幸诗之幸,所以我们可以说李白人生道路上遇到的挫折为漫主义诗歌创作准备 了素材.雪莱出生在英国苏塞克斯郡 霍香区一个叫菲尔德的庄园里这 是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雪莱降生世上有了显赫的社会地位过着优裕的生活,然而,这是一个革命的剧变时代。在英伦海峡彼岸的法兰 西,一个新的共和 国已经 和雪莱同时诞生。 先进的启蒙思想和革命的暴风骤雨已经袭向了 这个海岛之国,使它的社会产生了动荡和明显 的政 治 分化,雪莱在他刚刚接受革命洗礼的 少年时代,就确定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人生目标
31、 这使他成为本阶级的叛逆成 为当 时制度 秩序宗教 道德和习俗的反抗 者。同李白相似,雪莱的生活也同样布满坎坷, 他生来 就就对一切腐朽、卑劣的事物怀有 反感,不愿意随波逐流,并 且敢于 反叛, 因此,早在他读中学的时候,就被同学们 咒骂 为 疯子,雪莱 在牛津大学只读了一年,便 由于撰写和散发一本名为 无神论的必然性 的小册子而被开除学籍 。后来又被父亲逐 出 家 门终生不予宽恕,第一个妻子死后,大法 官宣判剥夺他对孩子的监护权,理由是他思想邪 恶,不宜为父,不见容于恶劣的社会和政治环境, 同时由于患肺病健康不佳,他不得不离开了英 国,暂时移居气候温和的意大利, 从此再也未能 回归故土同李白
32、一样,雪莱也是从少年时起就胸 怀大志,他也是追求自由和平等理想的, 然而,面对不平的社会,黑暗的现实雪莱更加 勇敢地选择了起来斗争的道路,正如马克思所 说,雪莱 是彻底的革命者,他天生具有反抗 不平的天性,雪莱虽为富家子弟但无论是在家 庭还是在学校他都遭遇过压迫,于是很早就子 弟但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都遭遇过压迫,于是很早就立下誓言:我一定要变得聪明, 公正、自由、温和 只要我能过问,因为我不愿 再看自私者和当权者仍然横行而无人制止。 伊 斯兰的叛乱献词从此他擦干眼泪,沉静下 来,变得和善而又勇敢,勇敢到同时同两位姑娘跑到都柏林,在街上向路人散发由他自己撰写,自费印刷的告爱尔兰人民书号召受
33、压迫 的爱尔兰人民起来同英格兰殖民者斗争。可以说雪莱桀瞥不驯的反叛性格和对理想 的苦苦追求都融化到了他 日后的诗 篇里,化作成诗篇中燃烧着的火焰。三心系人民为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提供了动力。李白心怀悲愤,但他并不是在个人的失意中发出 绝望的呻吟,他有着更为深沉的忧虑。对于李白 来说,个人的失意只是一剂催化剂, 个人的失意让他看到了社会的黑暗李白忧虑的是如何济世安邦 ,所以他说,苟无济 代心,独善亦何益。他勉励自己要像东晋的谢安 那样,起来为苍生李白生 活在唐 朝由盛 转衰的时期,他既经历了开元盛开 元盛世,标志着唐王朝兴盛的顶点点士 文化 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李白诗中的豪放之 情 他的激 昂青云
34、之志无疑是 盛唐气 象 的反映,但 安史之乱以 后 唐王朝江河日下,民不聊生,危机四伏,这令李白 痛心 疾首也 成为李白诗歌中悲愤情调的社 会根源,个人的失意与社会的危机交织在一起,他的悲愤就越发显出了感人的力量,尽管 皇 帝 不任用自己 可他仍然关心着 国事,怀 才不遇的他写出了,白日不照吾精诚 杞国无事忧天倾的诗句,李白才学大,气节高,骨头 硬,怀才不遇,失意落魄没能使他在恶 势 力 面前低头,李白曾把自己比作松柏,松 柏本孤直 难为桃李颜,正因李白这 样的气节所以他的创作热情一直很高。而这种 创作热情就是生活热情就是积极的人生。雪莱是 世界上少有的杰出的抒情诗人,短短的十几年的 创作成果
35、今日读来依旧清新亲切一如往昔。而毫 不给人以陈旧之感。这在世界文学史上是极为罕 见的。雪莱对人类满怀热爱,为理想勇于献身, 为了实现他明确 宣 布 的解放全人类的奋斗目 标。他曾在生养他的英国和被英国 兼并了的爱尔兰从事过实实在在而又充满危险 的政治活动。背井离乡漂泊于亚平宁山麓之 后,写诗就成了他所能从事的政治、 社会和文 学活动的全部内容。他终生受尽凌辱和迫害,可 是 却从未 屈服,为了实现未来理想社会 , 为了心系人民的热忱,他同黑暗势力进行了不屈 不挠的斗争。他的诗歌也启发了英国的无产阶 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诗歌也启发 了英国 的无产阶级 在他辞世四十年之后,英国 无产阶级终
36、于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 历史舞台。四 向往自由为浪漫主义诗歌创作带来了灵感逍遥自在豪放旷达的熊鹏情节贯穿了李白的一 生。后世尊称他为 诗国大鹏。直到生命的最后 一刻李白还写出了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 中 夭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鲸鹏在 李白的眼里是一个非凡的英雄形象 。李白把他 看作是自己精神的化身。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是 一只正在飞翔着的鲸鹏,但在写这首临路歌 时 李白已觉察到自己这只鲸鹏已经不能再飞了。 他 为自己唱了 一首悲壮的临路歌,这也是李白对自 己一生的回顾与总结。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眷 恋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切惋惜。 读完此诗,掩卷
37、 而思,我们仿佛看见李白化成 了一只鲸鹏正在 展翅翱翔与李白相似。雪莱的一生总是以云雀自 比,在他的 致云雀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雪莱的 理想情怀和追求,在雪莱眼里云雀的精神就是超凡,俊逸和空灵,致云雀 写于1820 年全诗以描摹赞美云雀甜脆美丽的歌声为主 线,表达了诗人向往纯粹境界,追求光明未来的 志向,云雀的形象是,弃绝了人世悲凉的无忧 者的形象是永远歌唱着,飞翔着的精灵的形象, 而这正是雪莱自己的形象 ,在 致云雀 一诗的 结尾处,雪莱特别抒发了自己希望像云雀那样歌 唱,给世界带来光明,欢乐和福音,比一切欢乐的音律,更加甜蜜而且美妙 ,比一切书中的 宝库,更加丰盛而且富饶 ,这就是鄙弃尘土的
38、你啊你的艺术技巧。教给我一半你的心,必定是熟知的欢欣,和谐挚热的激情,就会流出我的双唇,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一一 一侧耳倾听,这就是雪莱,他就是云雀,为理 想憧憬未来,藐视着社会的污泥浊水,倾其一生 都在不停地飞翔,歌唱,倾诉着正义与爱, 艺 术与美以郭沫若和华兹华斯为例郭沫若(1892-1978)和威廉华兹华斯( 1770-1850)是中 英两国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相距一百年以上,但面对的社会矛盾和诉求有其相 似一面,都要求冲决长期以来的专制社会对于人 性和文化的束缚,都要激活一切在陈规陋习下僵死了的鲜活的生命力,都注重自我,注 重 精神性和神性,都热烈地讴歌和抒发一
39、切属于个 人的感觉、情怀,都敏感于所描写的生活事件。 可以这样地说,是泰戈尔、歌德、海涅等人的作 品,煽起了郭沫若热爱文艺的心火,是“惠特曼 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 时代的暴飕突进的精神”,使郭沫若“彻底地为 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 。五四 运动发生的时候,郭沫若虽然远居国外,但是他 最深切地感应到了时代的心音。他的心情是何等 地昂奋!他不仅立即组织了以“排日”为宗旨的 留日学生团体“夏社”以响应国内运动,而且立 即以本名和“夏社”的名义连续写出文章发表在黑潮杂志一面用大量事实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 疯狂侵略中国的 行径,一面呼吁同
40、胞迅速奋起,担负起救国的 责任0他这一宝贵的爱国热情,紧接着在 匪徒颂、凤凰涅槃、晨安、炉中煤等诗篇中燃烧起来,含着血和泪一起燃烧。他控诉帝国主 义的凌辱,诅咒祖国的黑暗,还把祖国比作他心爱的姑娘,他的“眷恋”之情像炉中煤一样烧 得通红!郭沫若显然是一个极富激情和理想的革 命派和浪漫派,正如他说蒋光赤在“浪漫”受到 攻击时,公开宣称:“我自己便是浪漫派,凡是革命家也都是浪漫派,不浪漫谁个来革命 呢?有理想、有热情,不满足现状而企图创造出更好的这种情况便是浪漫主义。华兹华斯在青少年时受到的思想资源和对革命 的向往与郭沫若有大致相似之处。但他没有郭沫 若那样深受母亲和哥哥的教诲和爱护,八岁丧 母,
41、十三岁丧父,靠了舅父的接济,才于 年 进入剑桥大学学习,逐渐接受法国启蒙思想。此 前他能成段背诵莎士比亚和弥尔顿的作品,毕业 前一年即1790年的暑假,他沉迷于卢梭的思想 之中,故与同学一道去法国等地旅行。在法国, 他亲眼目睹了法国人民欢庆攻陷巴士底狱一周 年的情景,因为一年前的1789年7月14 日 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在诗人心中唤起了激情。 这种 激情虽然虽然因为法国革命最终没有实现“平等 自由”的理想,因而一一你们涌上去观看的,不正是一根在风中颤抖着的芦苇?王公贵族、政客、律师、缙绅之辈,病的、跛的、瞎的,不分显要寒微,好像全一个德性,匆匆赶去法兰西,带着新的贡品,叩见刚登基的皇帝。一根风中
42、颤抖的芦苇但诗人仍然憧憬着让“自由和伟力”来改变当时 的英国。五他在密尔顿,你应该一诗中呼吁:“密尔顿,你应该生活在这个时代 今日英国,多需要你那样的伟才。 她已变成了一/湾泥淖,一泓死水祭坛、刀剑、文明风俗和豪门 巨富已保不住/英国人往昔的得天独厚的内向的幸福。啊,请回来使我们从自私中奋起 给我们以道德风范,自 由和伟力。”1919 1012当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雅各宾专 政时期的恐 怖政策面前,在英国的腐朽现实面 前,华兹华斯的世界观经历 了最激烈最复杂的 斗争,也是诗人游荡不定的时期,对启蒙主义的 信念也不无怀疑和动摇。于是他回到湖区,并与 柯勒律 治、司各特等往还,过上了理
43、想的“田 园生活”。他也怀着同情 的心理和静观的哲学 观察贫苦农民的生活。他满怀乡愁,写 下了采 干果、露丝和露西等组诗,同时开始 写长诗序 曲和孤独的收割者、不朽颂 等名篇。年,他出版两 1807卷本诗集。年后逐渐稀薄,年后则几乎不再发表作18151835 品。他似乎显得低调和退化,即便最激情的歌唱也充满着 节制,在这一点上与郭沫若简直有天渊之别。但他却是被公认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 之一,英国文学史家一般倾向给予很高的评价, 有的人像安诺德一样,把他置于拜论,雪莱,济 慈之上。著名评论家德 对浪漫主义的理解,因人而异,正 如歌德所言:“古典诗和浪漫诗的概念现已传遍 世界这个概念起源于席
44、勒和我两人。我主张 诗应采用从客观世界出发的原则,认为只有这种 创作方法才可取。但是席勒却用完全主观的方法 去写作”同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骄子,华兹华斯强调自然美,柯勒律 治以植物的自然成长来比喻诗济慈则把真与美 统一起来,强调真的美。济慈是与华兹华斯比肩 而立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理论散见于一 些诗作和书信集中,他在希腊古瓷颂中 则说:“美即是真,真即是 美。”济慈认为, 由于诗人处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一定要强 调想象所攫取的美必须是真实的对于浪漫主义本质的理解,华兹华斯与他同期的英国同 行取相近的步伐。通观华氏的所有诗歌,没有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和环境,而是选择普通生 活中的事件和微
45、贱的田园生活以及下层人民如个体农民、破产农户、小艺人作为诗歌主 人公,即便是歌颂黑人革命领袖的 致杜桑卢 维杜尔一诗,那诗情也仅是自然流出,没有特 别的夸饰,最壮丽的诗句也不过是“还有天空,大气和土壤 是高举你的旗帜的力量。”(诗 选 第194 页)华兹华斯意识到浪漫主义诗学在过分强调个人 情感方面可能引起的歧义,于是他力图把诗人主观的“目的”和读者主观感受的“价值”联系在一起。他特别强调诗人的个人情感与 人类共同情感的息息相通,要做到“诗人唱的歌 全人类跟他合唱”。诗歌本来具有超越个人感 情的属性,但华氏仍然在强 调着共性,这是因 为他已经意识到个人感情的放纵可能扼杀了诗 真和诗美。郭沫若与
46、华兹华斯迥然不同的一个重 要方面即表现在诗歌中炽热的个人情感和个性主义。五四前后,个性主义在推 翻一切传统 的重压中有过相当的革命意义。就在这股要求个性解放、呼唤个人自由的社会大潮中,郭沫若带 着他的芦笛登场了。他的声音雄浑高亢,迥非寻常。他诉说了人的个性被束缚,被压抑的痛苦, 对摧残和扼杀人类自由精神的封建制度发出了强烈的诅咒。他高唱“自我”之歌,他热烈追 求“自我发展”、“自我扩张”,凡是读过女 神的人,谁能忘记那个“地球边上放号”的歌 者?谁能忘记那只不停地在飞奔、 狂叫、燃烧着 的“天狗” ?谁能忘记凤凰的自焚?谁能忘记诗 人在梅花树下的醉歌?那便是郭沫若的“个性解 放”。我们看到,他
47、几乎征服、占有了 “一切的 一”和“一的一切”。他“创造日月星 的追求 是那么大胆,那么狂放,真是快要狂了!匪徒颂共六 节36行,感情强烈的惊叹号就有 42个。再看天狗:“我飞奔,我狂叫,我 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 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 飞跑。 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吸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背髓 上飞跑,我在我脑经上飞跑,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 ”可谓灵感爆发,炽热的情感 完 全进入了迷狂状态。这是一个自我极端膨胀的无 所不在的主体。郭沫若和华兹华斯诗歌中的个人情感与个性主义色彩的 迥异,除了他们对浪漫主义本质的理解不
48、同以外,还有以下两方面 的原因:上。”一是郭氏反抗黑暗现实的革命性,而华氏“后期的政治思想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二是郭氏以“唯能论”观点解释 生命。传统的束缚。”这是过去郭沫若研究中很少言及的郭氏早期的生命底文学:人类生命中至高级的成分便是精神作用。精神作 用只是大脑作用底总和。大脑作用底本质只是 Energy底交流。一切物质皆有生命。无机物也 有生命。一切生命都是Energy底交流。宇宙全 体只是个Energy底交流。接着,郭氏说明了文学与生命的关系:Energy底发展便是创造,便是广义的文学。Energy底发散在物 质如声、光、电热,在人如感情、 冲动、思想、 意识。感情、冲
49、动、思想、意识底纯真的表现便是狭义的生命底文学。这就是“唯能论”。郭沫若以“唯能论”的观点解释生命,把“精神作用”说成“能底发散”,就根本混淆了思维 与存在,物 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生命的本质 属性也不是“唯能”,而在 于物质运动。文学 是精神现象仅是第二性的,社会生活即物质是第一性的,郭氏把文学说成“能”的发散,如天狗凭借“能” 穿越一切,这就把“能”看得高 于一切,把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 混同起来了对于主观性的重视,对于人的内心世界的表现 是浪漫主 义文学的突出特点。但是,不能向内 心开掘趋于极端而显得畸形、变态。丹麦文学 史家勃兰兑斯曾感叹“德国的浪漫主义 病院里 收容了一些多么古怪的人物啊!”甚至说它“从 其源头 来说就中了毒。” 随着时间的推进,人 们越来越不满这种泛滥的情感宣泄。浪漫主义诗歌倍受新批评的责难,艾略特是始作俑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销售培训大纲
- 幼儿感恩父母教育
- 学前教育幼儿智育
- 企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
- 如何加入101教育
- 定制家具供应链协议
-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同学相伴》说课课件
- 教师怎样说课课件
- 仪器设备管理护理
- 儿科喉炎护理查房
-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3月份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
- GB/T 44115.3-2025信息技术虚拟现实内容表达第3部分:音频
- 《商务沟通与谈判》全套教学课件
- 储能行业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广东省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一)地理及答案
- 土方平衡方案
- 承包商入厂安全培训考试题答案典型题汇编
- 2025年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5年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5年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