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龙骨PPT课件.ppt_第1页
中药龙骨PPT课件.ppt_第2页
中药龙骨PPT课件.ppt_第3页
中药龙骨PPT课件.ppt_第4页
中药龙骨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茈 葫,乔延恒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 容,柴胡的形状、采集、炮制 柴胡的药性、归经 柴胡的功效、配伍、临床运用 柴胡的现代药理研究,柴胡的形状,1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 2本草图经载:“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紫七月开黄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好。二月八月采根。” 本草图经 简称咽经。宋苏颂(1020年1101年)等编撰。又名图经本草, 共 20卷。,柴胡的采集及炮制,1 采集时间:春秋二季采挖。 2 药用部位:出去茎叶(根),干燥,切断。 3 炮制方法:生用、醋炙、鳖血炙等。,柴胡,本经云:地熏 别录云:芸蒿 吴普云:山菜 茹草 本草汇言:香柴胡 软柴胡 道地药材:银州 (陕西),红柴胡、红软柴胡、软柴胡,柴胡的分类,北柴胡 硬柴胡,根呈圆锥形 ,主根顺直或稍弯曲,下部有分歧,根头膨大,呈疙瘩状,长620厘米,直径0.61.5厘米,外皮灰褐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顶部有细毛或坚硬的残茎。质较坚韧。不易折断,断面木质纤维性,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辛。以根条粗长、皮细、支根少者为佳。主产辽宁、甘肃、河北、河南。此外,陕西、内蒙古、山东等地亦产。,南柴胡 软柴胡,香柴胡,外形与北柴胡相似,惟根较细,分歧少,多弯曲不直,长410厘米,直径610毫米,表面红棕色,有纵皱及须根痕,顶部无疙瘩头,而有地上茎叶枯死后遗留的毛状纤维。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呈淡棕色。气味同北柴胡。以根条粗长、无须根者为佳 。主产湖北、江苏、四川。此外,安徽、黑龙江、吉林等地亦产。,内 容,柴胡的形状、采集、炮制 柴胡的药性、归经 柴胡的功效、配伍、临床运用 柴胡的的现代药理研究,药性及归经,1 神农本草经:苦、平 2 新修本草:苦、平、微寒 3 滇南本草:苦、微寒,归肝、胆 4 本草备要:苦、平、微寒,归肝、胆、心包、三焦 5 医学入门:苦、寒,归三焦、肝、胆 6 别录:微寒,无毒 7 日华子本草:味甘,药性及归经,8 本草纲目:苦平,无毒 9 珍珠囊: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手少阳三焦、手厥阴心包络 10 本草再新:入心、肝、脾三经 11本草新编:味苦,气平,微寒。气味俱轻,升而不降,阳中阴也。无毒。入手足少阳、厥阴之四经 12 吴普本草 :神农、岐伯:苦,无毒 13 中药学:苦、辛、微寒,归肝、胆 吴普本草(简称吴普)是魏时吴普撰,原著早佚,药性及归经,张元素曰:气味俱轻,阳也,生也,少阳经药,引胃气上升,苦寒以发散表热。 李东垣曰:升也,阴中之阳也,手足少阳厥阴四经引经药也。在脏主血,在经主气。欲上升,则用根,以酒浸;欲中及下降,则用稍。 李时珍曰:行手足少阳,以黄芩为佐;行手足厥阴,以黄连为佐。,内 容,柴胡的形状、采集、炮制 柴胡的药性、归经 柴胡的功效、配伍、临床运用 柴胡的的现代药理研究,柴胡的功效及配伍,1 神农本草经: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2 新修本草: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久服轻身明目益精。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柴胡的功效及配伍,4 名医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 5 甄权曰: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劳乏羸瘦,下气消食,宣畅气血,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之良。 甄权,约生于南朝梁大同七年(541),卒于唐贞观十七年(643),享年102岁。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人,因母病,与弟甄立言,精究医术,专习方书,遂为名医。甄权于针灸术造诣尤深,兼通药治。甄权一生著述颇多,绘有明堂人形图一卷;撰有针经钞三卷、针方、脉诀赋各一卷,药性论四卷 。,柴胡的功效及配伍,6 大明曰: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补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填精髓,健忘。 刘完素曰:除虚劳,散肌热,去早晨潮热,寒热往来,胆瘅,妇人产前产后诸热,心下痞,胸胁痛。 8 李时珍曰: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运,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柴胡的功效及配伍,李东垣曰:能引清气而行阳道,伤寒外,诸有热者则加之,无热则不加也。又能引胃气上行,升腾而行春令者宜加之又凡诸疟以柴胡为君,随所发时所在经分,佐以引经之药。十二经疮疽中,须用柴胡以散诸经血结气聚,功与连翘同也。,柴胡的功效及配伍,好古曰:柴胡能去脏腑内外俱乏,既能引清气上行而顺阳道,又入足少阳。在经主气,在脏主血。证前行则恶热,却退则恶寒。唯气之微寒,味之薄者,故能行经。若佐以三棱、广茂、巴豆之类,则能消坚积,是主血也。妇人经水适来适断,伤寒杂病易老俱用小柴胡汤,加以四物之类,并秦艽、牡丹皮辈,为调经之剂。又言妇人产后血热必用之药也。,王好古(约生于公元1200-1264年)字进之,号海藏,元代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曾经与李杲一起学医于张元素,但其年龄较李杲小二十岁左右,后又从师于李杲,尽传李氏之学。张元素强调脏腑辨证,重视分辨病变所在脏腑的寒热虚实,李杲阐发脾胃学说,尤重脾胃内伤虚证的探讨。在张、李二家的影响下,王好古又着重于伤寒论方面,而独重由于人体本气不足导致阳气不足的三阴阳虚病证,另成一家之说。撰医垒元戎、汤液本草等 。,柴胡的功效及配伍,宗爽曰:柴胡本经并无一字治劳,今人治劳方中鲜有不用者。呜呼!凡次误世甚多。尝原病劳,有一种其脏虚损,复受邪热,因虚而致劳,故曰劳者牢也,当须斟酌用之,如经验方日华子又谓补五劳七伤,药性论亦谓治劳乏羸瘦。若此等病,苟无实热,医者执而用之,不死何待?注释本草,一字亦不可忽。 宋金元时期、伟大的药物学家寇宗爽 本草衍义,柴胡的功效及配伍,时珍曰:劳有五劳,病在五脏。若劳在肝、胆、心及心包络有热,或少阳经寒热者,则柴胡乃手足厥阴少阳必用之药。劳在脾胃有热,或阳气下陷,则柴胡乃引清气、退热必用之药。唯有劳在肺、肾者,不用可尔。寇氏不分脏腑经络有热无热,乃谓柴胡不治劳乏,殊非通论。,本草备要,柴胡宣,发表和里,退热升阳 苦平微寒,味薄气升为阳。主阳气下陷,能引清气上行,而平少阳、厥阴之邪热(肝、胆、心包、三焦相火)。时珍曰行少阳,黄芩为佐;行厥阴,黄连为佐,宣畅气血,散结调经(昂按人第知柴胡能发表,而不知柴胡最能和里。故劳药、血药,往往用之。补中益气汤,逍遥散,皆用柴胡,取其和中,皆非解表)。为足少阳(胆)表药(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其经在半表半里,法当和解,小柴胡汤之属是也。若病在太阳,服之太早,则引贼入门;若病入阴经,复服柴胡,则重虚其表。最宜详慎)。 本草备要汪昂撰,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刊,本书可视为临床药物手册,亦为医学门径书。主要取材于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疏。,滇南本草,柴胡,伤寒发汗解表要药。 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劳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伤寒症发汗用柴胡,至四日后方可用,若用在先,阳症引入阴经,当忌用。 云南嵩明人兰茂所著的滇南本草是我国现存古代地方性本草书籍中较为完整的作品,这本有着中医药精华汇编性质的医学,早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40多年。,医学入门,柴胡苦寒泻三焦,在肌行经脏血调,伤寒温疟胎产主,升清且退内伤潮。 柴,木也;胡,系也,以木代系相承也。无毒。升也,阴中之阳也。泻三焦火邪,所以能除手足少阳寒热,泻肝火也。又有一种出银州白色者,治劳蒸用之,以其色白入肺,质稍实不轻散。本草惟言银州者胜,未尝分言也。 由明代李梴(chan)编著,李梴字健斋,南丰(今江西南丰)人。青年时期因病学医,博览群书,勤于临床,医声斐然。晚年因感初学者苦无门径可寻,乃收集医书数十家,“论其要,括其词,发其隐而类编之”,著成本书,并于万历三年(1575)刊行于世。全书分内外集,自谓“医能知此内外门户,而后可以设法治病,不致循蒙执方,夭枉人命”,故题之曰医学入门。,本草新编,泻肝胆之邪,去心下痞闷,解痰结,除烦热,尤治疮疡,散诸经血凝气聚,止偏头风,胸胁刺痛,通达表里邪气,善解潮热。伤寒门中必须之药,不独疟症、郁症之要剂也。妇人胎产前后,亦宜用之。目病用之亦良,但可为佐使,而不可为君臣。盖柴胡入于表里之间,自能通达经络,故可为佐使,而性又轻清微寒,所到之处,春风和气,善于解纷,所以用之,无不宜也。然世人正因其用无不宜,无论可用不可用,动即用之。如阴虚痨瘵之类,亦终日煎服,耗散真元,内热更炽,全然不悟,不重可悲乎。夫柴胡只可解郁热之气,而不可释骨髓之炎也,能入于里以散邪,不能入于里以补正,能提气以升于阳。使参 、归、术,共健脾而开胃,不能生津以降于阴;使麦冬、丹皮,同益肺以滋肾,能入于血室之中以去热,不能入于命门之内以去寒。无奈世人妄用柴胡以杀人也,余所以探辨之耳。,医学启源,柴胡,少阳、厥阴引经药也。妇人产前产后必用之药也。善除本经头痛,非此药不能止。治心下寤、胸膈中痛。引胃气上升,以发散表热。 医学启源据传系金张元素(洁古)为教其门人而作。书分三卷,上卷论脏腑、经脉、病因、主治心法等;中卷述内经主治备要及六气方治等;下卷为用药备旨。,本草经疏,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者,柴胡为风药,风能胜湿故也 。,本草正,邪实者可用,真虚者当酌其宜,虽引清气上升,然升中有散,中虚者不可散,虚热者不可寒,岂容误哉?柴胡之性,善泄善散,所以大能走汗,大能泄气,断非滋补之物,凡病阴虚水亏而孤阳劳热者,不可再损营气,盖未有用散而不泄营气者,未有动汗而不伤营血者。营即阴也,阴既虚矣,尚堪再损其阴否?然则用柴胡以治虚劳之热者,果亦何所取义耶。 本草正 明张介宾撰于1624年。为景岳全书卷4849。,古方 验方,伤寒余热:伤寒之后,邪入经络,体瘦肌热,推陈致新,解利伤寒时气伏暑,仓卒并治,不论长幼。柴胡四两,甘草一两,每用三钱,水一盏煎服。 许学士本事方,古方 验方,虚劳发热:柴胡、人参等分,每服三钱,姜、枣同水煎服。 澹寮方 澹(dan) :恬静、安然的样子,水波纡缓的样字 澹寮方,全称澹寮集验秘方,共十五卷。宋元之间的僧人,法名继洪(号澹寮)编。成书于元代至元二十年(1283)。作者晚年采集 50 多种医书,辑录其中的验方千余首,分中风、中气、中暑、中湿等48门病证加以归纳和叙述。每门之前均简论病候及用药。现存日本蓝川慎抄本。,古方 验方,湿热黄疸:柴胡一两,甘草二钱半,作一剂,以水一碗,白茅根一握,煎至七分,任意时时服,一日尽。 孙尚药秘宝方,古方 验方,眼目昏暗:柴胡六铢,决明子十八铢,制筛,人乳汁和傅目上,久久夜见五色。 千金方 积热下痢:柴胡黄芩等分,半酒半水煎七分,浸冷,空心服之。 济急方,古方 验方,主痰澜、胸胁中痞。 四声本草 苗:主治卒聋,捣汁频滴之。 千金方,内 容,柴胡的形状、采集、炮制 柴胡的药性、归经 柴胡的功效、配伍、临床应用 柴胡的的现代药理研究,柴胡的的现代药理研究,柴胡其成分主要含柴胡皂苷,甾醇,挥发油,脂肪酸和多糖等。 1解热:有效成分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