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大肠癌普查与随访.ppt_第1页
课件:大肠癌普查与随访.ppt_第2页
课件:大肠癌普查与随访.ppt_第3页
课件:大肠癌普查与随访.ppt_第4页
课件:大肠癌普查与随访.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肠癌普查与随访,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消化科 蒋志凌,女性,68岁。腹泻1月入院。 肠镜:距肛门50厘米降结肠可见一长蒂息肉,蒂粗,息肉呈分叶状,色红,直径约1.5厘米,术后病理:绒毛状管状腺瘤伴腺体中-重度异型增生,局灶腺体癌变,大肠癌普查的意义,人的一生中患大肠癌的危险度估计为5%-6%,50岁以后发病率急剧上升,并且大约75%的病例发生于普通人群。,Cancer Statistics, 2010.CA Cancer J Clin,2010,60:277-300.,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GLOBOCAN 2012 Estimated age-standardised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男性,女性,美国消化系统肿瘤,Cancer Statistics, 2010.CA Cancer J Clin,2010,60:277-300.,在所有消化系统肿瘤新发病例中,大肠癌占52%,死亡人数则占36.8%,均例第一位。,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男性,女性,在中国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等因素,大肠癌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呈急剧上升趋势,我院14年胃肠镜检查约6000例,发现食管、胃、大肠癌共160例,其中食管癌38例、胃癌50例、大肠癌72例。,结直肠癌患者在诊断时,80%为中晚期,早期诊断的比例仅为11.8%。,WHO癌症TNM分期及5年生存率,AJCC cancer staging handbook. 6th ed.New York: Springer, 2002.,有效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治疗可使癌的发生率下降60%,病死率下降80%。,普查可检出更多早期大肠癌,并对癌前病变进行干预治疗,可明显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普查,是通过标准化方法、以人群为基础的筛查。多数由国家相关部门或组织出面,符合筛查条件的全部人群,在某一规定、较短时间内参与筛查。 普查的目的是检出早期癌,以及发现癌前疾病,经适当干预,降低人群发病率,起到预防CRC发生的作用。,我国人口基数大,即便采用费用最低的FOBT、仅筛查6O岁以上的人群,粗略估计每年全国性CRC筛查需要180亿元。根据中国癌症基金会制定的“中国主要癌症的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要求,40岁以上人群须行CRC筛查,其经费需求将是一个天文数字,显然无法为目前的国家财政和医疗保险所承受。,其次,国内自然人群CRC筛查研究是临床医务人员的兼职工作,而全国性人群筛查则需大量专职医务人员和专业医疗设施,目前的国家卫生资源、人力资源状况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伺机性筛查,伺机性筛查是一种基于临床的筛查,即对主动体检的健康个体或因其他疾病就诊但有CRC高危因素的个体,根据个体情况选择筛查方式(直接行结肠镜检查或FOBT初筛,阳性者再行肠镜检查)。 目的在于早期检出结直肠肿瘤(包括部分癌前病变),以提高疗效;缺点是无法判断是否可降低某一人群或地区的CRC发病率。,伺机性筛查作为一种基于临床的结直肠肿瘤筛查模式,简便、实用、可操作性强,不需特殊经费支持和额外的工作人员,且患者依从性较好。 循证医学研究已证实FOBT可作为结直肠肿瘤的初筛方法,全结肠镜检查是精查手段。,筛查策略,结直肠癌发病率高的地区进行结直肠癌人口筛查。5075岁的男女性人群是结直肠癌筛查的目标。 对75岁不常规推荐;75-85岁根据健康情况决定;85岁不做监测。 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策略。,2019/8/5,27,可编辑,危险分层,在初筛的基础上确立一般风险人群和高风险人群,分别给予不同的筛查方案,提高成本收益比值,并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所有精查对象登记建档、根据后述具体条款定期随访。,初筛对象:门诊就医和健康体检者。 初筛方法:FOBT(免疫法);问卷调查 初筛应针对全体目标人群,宜选择经济且简便易行的方法,推荐使用基于高危因素的问卷调查、粪便潜血试验。初筛确立的高风险人群,进一步行全结肠镜检。,粪便隐血试验,血清CEA的检测,CEA对早期结肠癌和腺瘤性息肉敏感性较差,不能用于早期大肠癌检测; CEA作为监测复发和评估治疗效果的指标,CEA升高预后差。,初筛问卷,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 2012年2月.,CRC高危人群,符合下列任一条者,即为CRC高危人群: FOBT阳性 ; 一级亲属有CRC史 ; 本人有肠道腺瘤史 ; 本人有癌症史 ; 符合下列6项中任意2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年3月。,精查对象:FOBT阳性者;问卷调查判定为高危个体者。 精查方法:全结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结肠镜检查,肠镜及其活检是大肠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全结肠镜检查是早期诊断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结直肠癌前病变及早期癌。 推荐有条件地区采用全结肠镜检查行早期结直肠癌的筛查,尤其对于高风险人群。,随访间隔,随访监控间隔时间不仅依据患者最近一次肠镜检查结果,还要包括以前确定肿瘤时的结肠镜检查结果。,对于肠镜无异常的一般风险人群,筛查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10年; 对于CRC一级亲属建议40岁开始筛查,以后每5年1次;,对于以往有肠道低风险腺瘤史者在治疗后5-10年内复查肠镜,高风险腺瘤史者在治疗后3年内复查肠镜。,低风险腺瘤:指1次结肠镜检查发现1-2个管状腺瘤,直径均10mm; 高风险腺瘤:指1次结肠镜检查发现3个及以上腺瘤,或其中有1个腺瘤直径在10mm或以上,或有1/3绒毛结构以上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结肠癌术后,术前未行全结肠镜检,应在术后3-6月进行肠镜随访,以排除同时性肿瘤。 结肠癌术后患者应在术后第1年复查肠镜,以发现异时性肿瘤;以后每2-3年复查肠镜;,Guidelines for Colonoscopy Surveillance after Cancer Resection:A Consensus Update by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nd US Multi-Society Task Force on Colorectal Cancer.CA Cancer J Clin 2006;56:160167.,结肠同时性肿瘤,升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癌术后,对于直肠癌根治后患者前3年内每3-6个月复查一次肠镜,以后每2-3年复查一次肠镜。,直肠癌术后复发,炎症性肠病,对于炎症性肠病的病人在症状出现以后8-10年开始筛查,每1-2年1次全结肠镜。,遗传性息肉病综合征(FAP)家族成员,每年1次结肠镜检查,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ereditary colorectal cancer syndromes: Lynch syndrome as a model.CMAJ,2009,181(5):273-280.,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家族成员,Recommendations for the care of individuals with an inherited p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