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5特征值与特征向量.ppt_第1页
chapter5特征值与特征向量.ppt_第2页
chapter5特征值与特征向量.ppt_第3页
chapter5特征值与特征向量.ppt_第4页
chapter5特征值与特征向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5章 特征值问题 二次型,矩阵特征值理论在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章本章着重介绍了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性质,给出了矩阵与对角矩阵相似的条件,并对实二次型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讨论.,2,第5章 特征值问题 二次型,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相似矩阵 二次型及其标准形 正定二次型,3,第5.1节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教学目的:掌握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概念及其性质 教学重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求法 教学难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性质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步骤:如下:,返回,4,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概念,(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定义 设A为n阶方阵,若存在数 及非零向量x使 Ax = x 则称数 为A的特征值,x为A的对应于 的特征 向量. 例如,注:对应于同一特征值的特征向量不惟一; 一个特征向量不能对应于不同特征值.,所以1为A的一个特征值,,特征值1的特征向量.,5,(2)相关概念,将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定义式 Ax = x 改写为 x Ax =0 即 ( E A )x = 0 称,6,(3)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求法,依据 ( E A )x = 0 知: 特征向量 x 为该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非零解; 而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是 系数矩阵的行列式EA =0,即A的特征值 为特征方程的根. 步骤如下 (i)求出特征方程EA =0的全部根 1,2, n, 即A的全部特征值; (ii)对每个i ,求方程组( iEA )x = 0 的所有非零 解即为A的对应于特征值i 的特征向量.,分 析,7,例1 求矩阵A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解 (i),(ii),8,例2,解(i),9,(ii),10,例3 求矩阵A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解 (i),(ii),11,例2与例3中, 重特征值所 对应的线性 无关特征向 量的个数是 不相同的.,12,2.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1)特征值的性质 定理1 若1,2, n为方阵A的n个特征值,则 (i) 12n =A; (ii) 1+2+ n= a11+a22+ann=tr(A). 证 (i)根据多项式因式分解与方程根的关系,有 EA = (-1)(-2)(-n) 令=0,得A = (-1)(-2)(-n)=(-1)n 12n ,即 A=12n . (ii)略.,13,定理2 若为方阵A的特征值,则 (i) k为Ak(k为正整数 )的一个特征值; (ii) 若f(x)为x的多项式,则f()为f(A)的一个特征值; (iii)若A可逆,则-1为A-1的一个特征值; -1A为A*的 一个特征值; 定理3 n 阶方阵A与AT 有相同的特征值. 证 由于 (EA)T= (E)TAT= EAT ,所以 EA = (EA)T = EAT 即A与AT 有相同的特征值.,14,定理2的证明,15,例4 已知3阶方阵A的特征值为1,2,-3.求 (1) 2A的特征值;(2) A1的特征值; (3 tr(A),|A|; (4) A*的特征值; (5) A2的特征值; (6) B=A22A+E的特征值及|B|.,解 由特征值的性质 ,得 (1) 2A的特征值为2,4, 6; (2) A1的特征值为1,1/2, 1/3; (3) tr(A)=1+2+( 3)=0, |A|= 12 (-3)= 6; (4) A*的特征值为 6, 3,2; (5) A2的特征值为1,4,9; (6) B=A22A+E的特征值为2 2+1即0,1,16; |B|=0.,16,(2)特征向量的性质,定理4 方阵A的对应于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线 性无关. 证 设1,2, m为方阵A的m个不同特征值, x1,x2, xm为相应的特征向量. 当m=1时,x10(单个的非零向量线性无关),定理 成立. 假设对m1不同的特征值定理成立,现证对m个 不同特征值定理也成立.设 k1x1+k2x2+kmxm=0 (*) 用方阵A左乘上式两端,得 k1Ax1+k2Ax2+ks Axm=0,17,再利用 Axi=i xi ( i=1,2, ,m),得 k11x1+k22x2+kmmxm=0 (*) (*)- m(*),得 k1(1m)x1+k2(2m)x2+km-1(m-1m)xm-1=0 由归纳假设, x1,x2,xm-1线性无关.因而 ki (im)=0 i=1, 2, ,m-1 但(im)0(i=1, 2,m-1),于是ki=0(i=1, 2,m-1). 此时式(*)变成 km xm=0, 而 xm0 ,所以 km=0. 这就证明了x1,x2,xm线性无关. ,18,关于对应于同一个特征值的特征向量间的关系,有,定理5 若0是方阵A的k重特征值,则对应于0的 线性无关特征向量个数不超过k个. 当A为实对称矩阵时,有 定理6 实对称矩阵A的k重特征值恰好有k个对应 于此特征值的线性无关的实特征向量.,思考练习,19,第5.2节 相似矩阵,教学目的:相似矩阵的定义,矩阵与对角矩阵相似的条件,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定理 教学重点:相似矩阵的性质,矩阵与对角矩阵相似的条件,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定理 教学难点:矩阵与对角矩阵相似的条件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定理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步骤:如下:,返回,20,1.相似矩阵,(1)相似矩阵定义: 设A、B为n阶方阵,若存在可逆矩阵P,使 P1AP =B 称矩阵A相似于矩阵B,或称A与B相似.记为AB. 例如,注: AA; 若AB,则B A; 若 AB ,B C 则AC . AB A与B等价.,21,(2)相似矩阵的性质,(i) 若AB,则|A|= |B|; (ii) 若AB,则E A E B,从而| E A|=| E B| , 进而有相同的特征值,有相同的迹; (iii) 若AB,则Am Bm, kA kB; (iv) 若AB, f(x)为多项式,则f(A)f(B); (v) 若AB,且均可逆,则A1 B1; (vi) 若AB,则r(A)=r(B).,22,证 设矩阵A与B相似,即有P1AP=B,则,(i) |B| = | P1AP |= | P1| |A| |P|= |A| ; (ii) E B= E P1AP= P1( E A )P,即 E A E B;再由(i)得 | E A |= | E B|; 进而有相同的特征值,有相同的迹; (iii)Bm=( P1AP ) m=(P1AP )(P1AP ) (P1AP ) =P1AmP, 即Am Bm ; P1 (kA)P =k (P1AP )=kB , 即 kA kB; (iv) 由(iii)及矩阵的运算性质即得f(A)f( B); (v) B1 =(P1AP ) 1 =P1A1(P1)1 =P1A1P ; (vi) AB时,A与B等价,从而r(A)=r(B).,23,例1,解 因相似矩阵有相同的特征值,故A与B有相同的 特征值 2, y, 1. 由特征值的性质,有 2+0+x=2+y +(1) 2= |A|= 2y (1) = 2y 得 y=1,x=0.,24,2.矩阵与对角矩阵相似的条件(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1) A可对角化的定义 若A与对角矩阵相似,称A可对角化. (2) A可对角化的条件 定理,证 (),25,26,(),27,推论 若A有n个互不相同的特征值, 则A可对角化. n阶方阵A可对角化 A的每个特征值的代数 重数与几何重数相等.,线性无关特征向量的个数,特征值的重数,(3)矩阵对角化的实施步骤,(i) 求出A的全部特征值 1, 2, n ; (ii)对每个i ,求方程组( i E A )x = 0 的基础解系 即为A的属于特征值i 的线性无关特征向量; (iii) 若A有n个线性无关特征向量 p1, p2, , pn,则 A与对角矩阵相似.令 P=(p1, p2, , pn),则,28,例1 矩阵 能否对角化?若能,求可逆 矩阵P, 使P1 AP=为对角阵.,解 (i),(ii),29,30,例2 矩阵 能否对角化?若能, 求可逆 矩阵P, 使P1 AP=为对角阵.,解 (i),(ii),31,由于线性无关特征向量个数为23,因此该矩阵不能对角化.,32,(4)可对角化矩阵的简单应用,(i)由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反求矩阵A: A=P P1 (ii) 求方阵的幂: Ak=Pk P1 例3 3阶方阵A有三个不同的特征值1=1, 2=2, 3 , 对应的特征向量分别为,33,解,(2)令 P=(p1, p2, p3) 则 P1AP=,34,35,思考练习,36,3.实对称阵的对角化,(1)实对称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定理 (i)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都是实数; (ii)实对称矩 阵A的对应于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相互正交;(iii)实 对称矩阵的每个特征值的代数重数与几何重数相等. 证 (ii)设1,2为A的两个不同特征值,1,2为对应的 特征向量,即 Ai= i i ( i=1,2) 因 2TA1= 2T11= 12T1 2TA1= 2TAT1= (A2)T1= (22)T1 =22T1 故 12T1=22T1即 (1- 2 )2T1=(1- 2 )2,1=0, 但1 2,因此 2,1=0,即2与1正交.,37,(2)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定理 若A为n阶实对称矩阵,则存在正交矩阵Q,使 Q1AQ= QTAQ = 为对角阵, 的对角线上的元素为A的n个特征值.(证略) 用正交矩阵化A为对角阵的步骤: (i) 由 | E A |=0求出A的全部特征值 1, 2, n; (ii)对每个i ,求方程组( i E A )x = 0 的基础解系 即为A的属于特征值i 的线性无关特征向量; (iii) 将线性无关特征向量正交化、单位化,令 Q=(q1, q2, , qn) 则Q为正交矩阵,且使 Q1 AQ= QT AQ = 为对角阵.,38,例1,解 (i),(ii),39,40,(iii) 正交化、单位化,41,令 Q=(q1, q2, q3),则Q为正交矩阵,且使 Q1 AQ= QT AQ =,实对称矩阵A的重特征值对应的正交特征向量组的取法不唯一,故Q不唯一; 由于实对称矩阵A的不同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必正交,故只须对属于同一特征值的线性无关的向量正交化即可.,42,第5.3节 二次型及其标准形,教学目的:掌握二次型概念,利用可逆线性变换把一个二次型化成标准形. 教学重点: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惯性定理 教学难点: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惯性定理 教学方法:讲授 讲学步骤:如下:,返回,43,称为n元二次型,简称二次型.,称为二次型的系数.,1.基本概念,(1)二次型定义,44,(2)二次型的标准形,只含有平方项的二次型,即,称为标准形. 例如:,一般二次型,标准型,45,(3)二次型的矩阵表示,二次型f 与实对称矩阵是一一对应的. 称A为二次型f 的矩阵;称A的秩为二次型f 的秩. 二次型f 的标准形与对角矩阵是一一对应的.,二次型的矩阵表示,46,例1 写出二次型的矩阵表示,解,47,问题:如何将一个二次型经过可逆(满秩)的线 性变换化为标准形?即通过怎样的线性变换将一 个带有交叉的二次齐次多项式(一般二次型)化简 为只含有平方项的二次齐式 (标准形).,2.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1)正交变换法 由于二次型的矩阵A都是实对称矩阵,根据上 一节的结果知,存在正交矩阵Q ,使 Q1AQ= QT AQ = 为对角阵. 将此结论应用于二次型,有如下结论,48,定理 任意n元实二次型 f=xTAx,都可经正交变换 xQy化为标准形,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步骤: 写出二次型 f 的矩阵A; 求正交矩阵Q,使得QT AQ =为对角阵; 正交变换x =Qy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f =yT y .,49,解,(i)二次型 f 的矩阵为,例2 求一个正交变换xQy把二次型,(ii)求出A的全部特征值及线性无关特征向量,化为标准形.,50,得对应的一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当1=0,时解方程组 (0E-A)x=0.,当2 =3=2,时解方程组 (2E-A)x=0.,得对应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为,(iii)将所求特征向量正交化、单位化,因1 分别 与2,3正交,故只需将 2,3 正交化.,51,正交化,单位化,52,则正交变换xQy将二次型化为标准形,(iv)写出正交变换,令,53,(2)配方法,定理 任何实二次型,都可经过可逆线性变换化为 标准形. 例3 用配方化二次型为标准形,并求所用的可逆线性 变换.,解 (1)由于f 中含有x1的平方项,首先把含x1的项归并 起来进行配方,得,54,则可逆线性变换xCy化二次型为标准形:,55,解 (2)由于f 中不含有平方项,首先令,56,所求可逆线性变换为xCz,这里,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小结) 利用和的平方公式逐步消非平方项(交叉项). (1)若二次型含有xi的平方项,则把含有xi的项集中, 再按xi配成平方项,其余类推,直至都配成平方项; (2)若在二次型中没有平方项,但aij0(i j),则首先 作可逆线性变换:,化二次型为(1)的情形,再配方.,57,(3)初等变换法,定理 对任何实对称矩阵A ,一定存在初等矩阵 P1,P2 Ps,使 PsTP2TP1T AP1,P2 Ps= 为对角矩阵. 证 A为实对称矩阵, 故存在可逆线性变换xPy使 f(x1,xn)=xTAx=(Py)TA(Py)= yTPTAP y = yT y 为标准形. 由于P为可逆矩阵,因此可以写成一系列 初等矩阵的乘积,即 P=P1,P2 Ps 从而 PTAP=PsTP2TP1T AP1,P2 Ps=,定理表明:对A的行每作一次初等变换的同时,也对A的列作相同的初等变换,经过若干次这样的双变换就可把A化为对角矩阵.,58,初等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步骤: (1)构造2n n矩阵,(2),59,例3 用初等变换法将二次型化为标准形,并求相应的可逆线性变换.,解 二次型f 的矩阵,于是,60,则可逆线性变换x=Py化二次型为标准形,61,对实二次型 f=xTAx,用不同的可逆线性变换均可将其化为标准形,因此其标准形不惟一.但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标准形不惟一,但标准形中非零平方项的个数唯一确定,它等于二次型的秩r,且含正号的项的个数(称为正惯性指数)和含负号的项的个数(称为负惯性指数)都唯一确定.这就是实二次型的惯性定理.,3.惯性定理 设实二次型f(x1,xn)=xTAx 的秩为r,可逆线性 变换xBy和xCz分别把它化为标准形,则p=q.(证明略),62,第5.4节 正定二次型,教学目的:掌握正定二次型定义及判定定理,负定、半正定、半负定二次型定义及判定定理 教学重点:正定二次型定义及判定定理,负定、半正定、半负定二次型定义及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正定、负定、半正定、半负定二次型判定定理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步骤:如下:,返回,63,1.基本概念,定义:设有实二次型f(x1,xn)=xTAx,如果对任意的 x0,都有 f(x1,xn)=xTAx0 称f 为正定二次型;相应的矩阵A称为正定矩阵,记为 A0; ;若对任意x0都有f0,称f为负定二次型,相应 的矩阵A称为负定矩阵;若对任何 x0 都有f 0,称 f为半正定二次型,若f0,称f 为半负定二次型,相 应的矩阵A分别称为半正定、半负定矩阵.,64,半负定二次型,正定二次型,负定二次型,半正定二次型,考察,2.正定二次型(正定矩阵)的判别,定理1:二次型经过可逆线性变换,其正定性不变.,65,证明,定理2 f(x1,xn) =xTAx正定(或A)的充分必要条 件是标准形的n个系数均为正. 证明 若可逆线性变换x=Cy使 f =xTAx=yT(CTAC)y=yTy =,由于C可逆,所以x0与y0等价.而y0时,,即标准形的n个系数均为正.,66,推论1 f=xTAx正定(或A)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正 惯性指数等于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