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rratology-2012-3讲-不可靠与释义标准(NXPowerLite).ppt_第1页
narratology-2012-3讲-不可靠与释义标准(NXPowerLite).ppt_第2页
narratology-2012-3讲-不可靠与释义标准(NXPowerLite).ppt_第3页
narratology-2012-3讲-不可靠与释义标准(NXPowerLite).ppt_第4页
narratology-2012-3讲-不可靠与释义标准(NXPowerLite).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叙述学第3讲:叙述(者)不可靠 Narratorial Unreliability,解释标准难题 不可靠叙述 “自限”,自限的戏剧化 主体各层次间的亲疏格局,,隐含读者 解释标准难题,解释标准是双刃剑,解释无标准,文本开放,无限衍义。 解释有标准,才能讨论文本结构,讨论表意过程诸特点。 不然无法讨论文本的意义地位; 无法构建隐含作者; 无法讨论叙述者的可靠性。,隐含作者 隐含读者,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也是叙述过程中互相依存的一对。 隐含读者叙述价值观集合的接受者,是假定会对隐含作者的意见产生呼应的对象。 读者完全接受隐含作者传送给隐含读者的那套价值集合,就是把自己放到隐含读者的地位上。 如果他对作品持批评审视态度,他与隐含读者就保持一个距离。,隐含作者隐含读者,叙述者受述者,隐含读者不是受述者,正如隐含作者不是叙述者。 叙述者与受述者直接与叙述行为有关,人物、情节等等叙述文本中的成分是在他们之间的信息传递中产生的。他们在叙述内。 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只与作品的社会文化的、道德的或美学的价值有关。他们在叙述外。,”文本含义”是尚未衍义的第一解释项,能够归纳固定的,只有隐含读者-接受隐含作者全套价值观的假定读者。确定隐含作者,也就确定了隐含读者,“隐含读者是隐含作者的读者”,两人互为镜像。 这样,意义又回到文本之中。 “文本含义”体现为尚未衍义的第一解释项,这个第一解释项虽然因读者而异,但是相对固定,在文本意义的基础上生成。,“读者”难题,作品在读者心中形成意义,他是意义过程的完成者。 没有读者的叙述只是一个潜叙述。 读者又是文学分析中最飘忽不定而且永远无法固定的因素。 “读出来的意义”如果是具体的个别的读者所为,那完全没有概括的可能。 在叙述分析上,需要一个抽象的、有读出意义的能力的读者,作为意义判断标准。,抓不住的读者,别林斯基:“读者群是文学的最高法庭,最高裁判” 瑞恰慈称为“理想读者”Ideal Reader,卡勒,姚斯同意 燕卜荪称为“具有正当能力的读者”,后来他又称为“合适读者”Suitable Reader 罗伊哈维一皮尔斯称为“受过合适训练的读者” Appropriately-Trained Reader 里法台尔称为“超读者”Superreader 费许称为“有知读者”Informed Reader 艾柯称为“模范读者”Model Reader 布鲁克斯-罗丝称为“被编码的读者”Encoded Reader,赫许“意思”说(以个别作者为基点),E.D. HirschValidity of Interpretation1967,提出后世读者解释出来的是“意义” Bedeutung。而有效解释是作者意向的“意思”Sinn。 每个人对含义的体验各异,但是含义可以确定。 1981年芝加哥大学Critical Inquiry 围绕阐释论战,Hirsch的观念受到挑战:作者“意思”不可究诘,但是文本含义应当可以作为标准。,Iser Implied Reader(以文本结构为基点),Iser根据Ingarden的图式提出的现象学模型。 认为隐含读者是“文本结构期待的读者”,预期的阅读和解释。既不是具体读者,也不是抽象概念。 隐含读者是文本呼唤出来的,因此是邀请结构(inviting structures)形成的“反映网络”(network of response) 意义是隐含读者与隐含作者相互对话的结构。,Wolfgang Iser,皮尔斯试推法(个别的解释过程),皮尔斯解释说:“在围绕一个题目的复杂论断的纠葛中,假定代表了一个概念在假定推断中,一个单独的强度较高的感觉,代替了这种线索无穷的感觉,只有对这个假定的结论进行思考才有这个感觉”。 用试推法进行解释,最后产生的是“思维的感性成分”。 试推法不是一个纯粹理性的方法,因为符号的本质是文化的。 试推法,认定无法最后确定真相,只能渐渐靠拢真相。,意图定点(以发出者意图效果为基点),符号发出者无法控制所有人的解释,却可以设法让大部分接收者的解释落在这一点上,也就是说,让接收者大致上接受发出者的意图意义。 “意图定点”并不是“意图意义”。所有的符号发出者,都给予文本一定的意图意义,但是意图意义并不能代替可实现的意义。 “意图定点”则是符号发出者可以用各种手段达到的一个效果。 广告人的意图是垄断整个市场,但是他做不到这一点,他只能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为满足。,“阐释社群”(以读者文化群体为基点),Stanley Fish提出此概念(Interpretative Community,1976)。 文本不可能脱离“文化假定”而有独立的意义。 阐释社群,是共享某些文化条件的社群。 我们属于某个阐释社群,因为我们具有某种共享的“认识论”,才会用某种方式阅读。 这个看法有点接近“语言能力”社群。,Stanley Fish,阐释社群认可意义,不经过阐释群体的认可,没有任何符号能获得指称。 孔子著春秋绝笔于获麟,可见孔子认为“麟”是有指称的,当时的人(至少鲁国人)都认为麒麟并非虚构。 实在世界的经验,无法验证,只能是阐释社群的认同。 艾柯认为:“说某物存在,是根据我们所共享的世界图景而存在于现实中”。,卡勒“自然化”(Naturalisation),“就是把一个文本引入到一个已经存在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理解的、自然的话语类型”。 与”阐释社群“观点接近。,认知心理学:文类读者(以文类规定为基点),大致按照意图定点理解符号文本的接收者,常被称为“文类读者“, generic reader,也就是多少按文化契约规定的方式理解文本的读者。 同一”文类”的读者共享认知规约,和认知框架。 意义是文化规定性的产物。 不考虑个体读者的背景和立场。,五种解释循环(以理解过程为基点),施莱尔马赫提出的两种循环:部分与整体,文类与作品;(重点在文本) 伽达摩尔提出:历史视界与当下视界(重点在解释过程)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与理解(重点在解释者) 利科提出第五种:信仰与理解(重点在解释者),伽达摩尔“视界融合论”(理解即对话),人不可能摆脱自己的文化背景;人也不可能完全理解原文本的文化态度思想方式; 理解只能是两种“视界”之间的对话。Fusion of Horizons: “阐释反应是对自身生活的解释,召唤有效地历史意识” “理解既非纯主观,又非纯客观,而是传统的运动与解释者的运动之间的互动。对意指的预期决定了对文本的理解,这不是主体性的行为,而是由把我们与传统连接起来的社群决定的”。,Hans-Georg Gadamer,总结:阐释标准(十种?),作者 -文本-读者 (个别人)”意思“ 文本结构 试推法,元语言集合 (集团) 意图定点 文类规定性 阐释社群、自然化 文类读者 (反复过程) 五个阐释循环对话达成妥协,不可靠叙述,不可靠叙述定义,布斯:“如果一个叙述者是不可靠的,那么他关于事件、人、思想、事物或叙事世界里其他事情的讲述就会偏离隐含作者可能提供的讲述。” 普林斯:“叙述者的准则和行为与隐含作者的准则不一致; 他的价值观(品味、判断、道德感)与隐含作者的相异”,叙述“不可靠”,所言非所指 Tongue-in-Cheek,叙述经常是“所言非所指”,古人称“皮里阳秋”、“言不由衷”,今人称“正话反说”。也就是说,叙述者的话与隐指作者的倾向好恶(文本意义)不一致。 红楼梦:“原来宝玉生成来的有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如今稍知些事,又看了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所以早存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 红楼梦的隐含作者对宝玉黛玉的恋爱抱同情的态度,而叙述者情愿说“反话” 。,目送手挥,似谲而正,不可靠评论,更暴露主体各成分之间的分裂。 戚蓼生在石头记序说: “第观其蕴于心而抒于手也,注彼而写此,目送而手挥,似谲而正,似则而淫写闺房则极其雍肃也,而艳冶已满纸矣;状阀阅则极其丰整也,而式微已盈睫矣;写宝玉之淫而痴也,而多情善悟不减历下琅琊;写黛玉之妒而兴也,而笃爱深怜不啻桑娥石女。”,不可靠来自叙述者,优秀的叙述作品,主体各组成部分拒绝合作,不服从一个统一的价值体系。 主体各部分不和谐是叙述艺术的成功秘诀。 分析叙述者是否与隐含作者体现的价值观一致,是叙述分析的关键。 叙述者可以说反话,是因为隐含作者态度可以被读出来,不会导致误会。,叙述者不人物化就会可靠吗?,布斯认为:叙述者与隐含作者完全一致,甚至完全合一,是“叙述者本人没有被戏剧化”的作品,他甚至认为在这类小说中叙述者即作者的“第二自我”。 布斯指的是全隐身式的叙述者,其典范作品是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如杀人者。 即使杀人者,叙述者任何情绪都没有显示。主人公尼克见到人世之无情,受到很大震动,决心离开这地方。 小说的隐含作者同样对世界的冷漠感到苦恼。 叙述者并没有这些情绪。隐含作者,与叙述者不一致。布斯的说法并不正确。,谁是可靠的叙述者?,叙述者与隐含作者基本一致,与叙述者是否显身没有关系。 叙述者显身发表评论,而这些评论与作品的总的价值观一致,就是可靠叙述。 中国传统的讲史小说,如三国演义等,叙述者大量评论干预,是在替隐含作者(即由三国演义的历代改者合成的价值集合)做儒家历史哲学的说明: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立场一致。,不可靠性的确定方法,把隐含作者的价值集合总结出来,我们也就可以看出叙述者是否与其一致。 这听起来是一种循环论证,因为隐含作者的确定是靠叙述文本,叙述者的态度也在其中。 实际上每个读者和批评者的做法,正是在阅读中来回推究思索。 确定各主体层次之间的关系,就是阅读。,我们夫妇之间不可靠,跳过隐含作者,1950年人民文学一卷三期刊登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 起先是广受欢迎;翌年6月,一跃而为文坛头号批判对象。 一对夫妻,丈夫为知识分子出身,妻子原是贫农,参加革命后在军工厂当工人。到北京后,丈夫思想起了微妙变化,嫌妻子“土”,与新环境不协调。于是夫妻有了裂痕。 “我发觉,她自从来北京以后,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边,她的狭隘、保守、固执越来越明显” 最后,事实教育了丈夫,使他认识到妻子是对的,自己则“依然还保留着一部分很浓厚的小资产阶级的东西”。 小说颂扬贫农,所以“我”的叙述是不可靠的。 冯雪峰批判:“作者是一个最坏的小资产阶级分子!”,不可靠的”认知构筑“(叙述者-读者),雅克比将“不可靠性”定义为一种“阅读假设”,。 纽宁认为布思的定义含糊不清:“事实上叙述者的不可靠性是由读者决定的” 。 纽宁进而提出:“与其说不可靠性是叙述者的一种性格特征,还不如说它是读者的一种阐释策略” 。,不可靠标准究竟在哪里?在隐含作者,不可靠到底在文内还是在文外?隐含作者在文内还是在文外?这牵涉到能否比较稳定地客观地确定文本意义(即判定隐含作者)。 试图把判别标准客观化,这问题在理论上困难,但是不得不为之。,特别读法,造成”不可靠的不可靠”,就可能有仁智各见的问题。 金圣叹发现水浒传叙述不可靠:“盖作者只是痛恨宋江奸诈,故处处紧接出一段李逵朴诚来,做个形击。其意思自在显宋江之恶”。 水浒传隐含作者是否认为宋江奸诈?也就是说,叙述是否(至少)有一部分不可靠?这牵涉作品究竟是否认为宋江的价值观虚伪? 金圣叹有权坚持自己对宋江的理解,但他没有根据说水浒传的叙述“皮里阳秋”。 可能正因为价值观确定之难,法国派的叙述学者一般拒绝深谈叙述的可靠性问题。,”无意的不可靠“?不可能,不可靠叙事有无意为之和有意为之之分。 前者是叙事者价值观和判断力存在问题,即所知有限或力所不及造成的,因此是非策略性的; 后者是具有策略性的建构行为。 前者是误导性叙述,给受众造成误识和误读; 后者是不充分叙述、迷宫叙述等策略性叙述,给受众自为的阐释空间。 刘进,曲元春不可靠叙事及其与电影艺术的离合,可靠格局:叙述者与隐含作者重合,完全可靠的叙述,隐含作者与叙述者就几乎重合了。 几乎无虚构意图的新闻报道,或追求类似“现实感”效果的小说。 俗文学,尤其言情小说,往往可靠。 传统白话小说不可能不可靠,因为文化地位过低,对主流价值观叙述者无权质疑。只有到红楼梦才有挑战的机会。,不可靠新闻叙述?,汶川地震延续至今,我更倾向于认为:可靠的震灾报道根本就没有出现过。它们并不存在,而原因在于不可靠的叙述者云集。 我也希望为新闻界辩护,写一篇 论汶川地震的不可报道性,来为我们所有的失望找到出路。 我们从来不缺乏赞美,而且不合时宜的赞美太多。 这一次的大地震并不是我们的“报道对象”,它的历史不由新闻编织、不由记者书写。基于不可靠的叙述,汶川地震史排斥了我们。我们一旦 抛弃历史,也会被历史所蔑视。 上官本寂:“震灾报道:谁是不可靠的叙述者?” 南方传媒研究 2009-01-07,可靠叙述标记,底本无价值观,赵毅衡苦恼的叙述者认为:“不可靠性是在叙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判定叙述是否可靠的“唯一的参照标准是从述本回溯底本,看底本变成述本的过程中加入了多少扭曲”(1994:70)。 赵先生进而提出从“叙述语调、叙述的文体特征”和是否“叙述者与其他主体意识发生冲突”这两个标准来判定叙述是否“可靠”(1998: 44) (陈俊松 “再论不可靠叙述”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 ),可靠标记1:“第三人称”回忆录,凯撒的回忆录式历史著作高卢战记内战记用第三人称写自己:给人叙述客观性的印象。 取得了叙述的几乎绝对的“可靠性”。 实际上是给罗马元老院的报告,后来才集合为历史书。 因此,报告可靠。 撒谎也是可靠的撒谎。“意一说一”(不一定要知一说一),可靠格局2:假性第三人称,鼠疫通篇用第三人称作绝然冷静的客观叙述,其中也有评论,作评论的是主角里厄大夫,非叙述评论。 直到快临近结尾时,出现了这样一句话:“现在是里厄大夫承认自己就是叙述者的时候了”。 这条声明使人们认识到,自认叙述者的主角里厄的价值观,与全书的隐含作者基本上一致。 这本小说在1947年出版时,轰动的读者界和批评界一致认为里厄医生就加缪自己的化身,是存在主义哲学最积极的表现。,可靠格局3:啼笑因缘感伤格局,感伤小说中,隐含作者不仅与叙述者距离很近,也指望隐含读者分享悲欢喜怒。 主体分化几乎消失,叙述者与人物也过于接近。 所谓“通俗”读物,尤其是言情小说,就是靠此取得效果,我们可以称之为啼笑姻缘格局,五个成分挤到一起,价值观完全一致共享: 布道宣传作品也追求这种价值绝对同一的效果,语言煽情。,伦理复杂,不一定不可靠,托尔斯泰克莱采奏鸣曲一个说辞滔滔但是没有悔意的杀妻犯自白。 此书的道德问题至今争论不休,但是叙述者与IA之间没有距离,争论的是IA与托尔斯泰之间的距离。 契诃夫初读赞不绝口(可能认为是不可靠),后读到托尔斯泰“后记”,才认为小说傲慢愚蠢。,The Kreutzer Sonata,可靠标记:叙述者智力低,与道德“差距”正相反,智力上与“社会认可”水准的差异,反而是叙述可靠的标记。 小说用智力上成问题的人物兼作叙述者,往往就预先埋伏了这样一个判断:被“文明社会”玷污的智力与道德败坏共存,文化不够者反而道德可靠。 半文盲流浪儿(马克吐温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乡镇理发匠(王蒙悠悠寸草心), 妓女(老舍月牙儿), 动物(夏日漱石我是猫) 但是过分的愚蠢,会形成某种程度的不可靠。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马尔克斯巨翅老人,不可靠叙述标记,不可靠标记1:语调风格,按布鲁克斯的定义,反讽是文学作品语言的根本性特点,即“所言非所指” ,即 “言不由衷”、“话中有话”、“阴阳怪气”、“绕圈子说话”。 大部分文学作品多多少少都所言非所指,不然作品就过于直露。 叙述语言的反讽,避开径情直遂,本是文学语言的根本特征,是一篇小说与一篇新闻报道的主要区分点。 新闻报道叙述是有意说清楚。 文学是有意说得不清楚。说得不清楚是为了让叙述更加生动。,王小波黄金时代,黄金时代叙述者称自己为流氓,称陈清扬为破鞋。 但隐指作者的价值是反对文革逻辑值虚伪。 叙述者肯定两人的感情行为,肯定青春和本能的。,王小波与李银河,话剧黄金时代,早期不可靠叙述:多为讽刺,乔叟(Geoffrey Chaucer)的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中, “商人的故事” 那为对自己婚姻不满、满怀厌女偏见的叙述者的叙述绝大部分纯属歪曲; “巴斯妇的故事“那位妇人经常误引原文、记错故事。,The Wife of Bath,戏剧独白体几乎都不可靠,罗伯特布朗宁(Robert Browning)的诗歌我已逝的伯爵夫人(“My Last Duchess”) 自私、贪婪、虚伪的伯爵,在戏剧性独白中也将其叙述的不可靠性表露无遗。 在传统叙述艺术中,不可靠偶然出现, 局部不可靠比较常见。,My Last Duchess,现代-后现(Modernist/Postmodernist)小说几乎全部不可靠,“现代小说”(并非现代的所有小说)以不可靠为常规。只有俗文学才大抵可靠。 现代小说风格: 叙述者讲述方式怪异,评论说反话; 叙述者认知能力低下,有意扣留信息; 叙述者道德观念缺乏,对残酷事件冷漠。,不可靠格局2:克制(低调)叙述,莫泊桑的项链采取另一种办法:“第三人称”叙述极为冷静,即使在故事最伤心处也保持不介入的态度。 而当真相突然揭开,叙述却嘎然而止,不给叙述者或受述者留下发表伤感的余地。 这样的叙述不可靠的,因为叙述者拒绝帮助隐含作者确定价值。,Guy de Maupassant The Necklace,不可靠标记3:叙述语调对比,福克纳的喧嚣与愤怒的四个部分,分别由四个叙述者叙述: 第一部分是一个性倒错者在自杀前混乱的思想; 第二部分是一个白痴的模糊杂乱的感觉和记忆; 第三部分是个极端自私者激动而愤怒的自述; 第四部分转为第三人称叙述,从一个黑人女仆的视角回忆并观察事情的前前后后。 第四部分平静的语调,使我们明白黑人仆妇的观察无论如何比其他三人可靠程度大得多。 而这种对比正体现了隐含作者的价值观。,三个不可靠叙述者:三个方向,班吉叙述的不可靠主要表现在他的智力上:他33岁,智力才三岁; 昆丁(哈佛大学生)的叙述是乱伦引起的疯狂:自己的妹妹凯蒂的沉沦,他即将走向自杀。 杰生的叙述恰恰是他道德上邪恶与残忍,他的自白毫不隐瞒。,不可靠标记3-A:几个叙述者故事冲突,柯林斯月亮宝石(Wilkie Collins,The Moonstone) 电影The Usual Suspects几个人的自述,一直说不清操纵一切的匪首Keyser Sozo是谁,一个个神秘死亡,结果是这伙人中的一个。,Rashonmon,严歌玲 白蛇叙述分为几个“版本”,1官方版本:S省革委会宣教部/一九七二年三月三十一日/内部参阅。秘字00710016,在这个版本里,叙述者为S省革委会宣教部,起内容为颂扬领导的功绩,贬损舞蹈家孙丽坤,并把她定为精神病。 2民间版本:省歌舞剧院革命领导小组,一九七二年四月十日。民间道听途说的新闻,包括监狱的建筑工人和监守人员。描述孙丽坤如何从不可接近的著名舞蹈家,变成一个普通邋遢的妇女。 3不为人知版本:这一版本采用大量心理描写,描述舞蹈家孙丽坤与来访人徐群珊的邂逅,爱恋以及疏远。,白蛇原拟 海报设计,“叙述改辙”(Denarration),叙述者先说了一个情节,然后说这个情节没有发生过,是“乱编的”,不算。 法国新小说兴起的五十年代大量出现,罗伯-格里耶可能使用这个手法最多: 幽会的房子进行到一半,突然说前面的紧张的情节只是剧院舞台上的演出; 纽约革命计划说到中间,忽然说上半部的情节只是出现在一张海报上。,Alain Robbe-Grillet,更极端的多情节(Paralesis),库佛的后现代小说保姆(Babysitter),其中有14个并列的不同情节(保姆杀了孩子;保姆与主人通奸;保姆自杀等等)。 这些情节在逻辑上不能共存,这是比一个叙述中出现“改辙”更极端的做法。 理查森说“到头来,我们只能肯定:叙述者告诉我们的,与真正发生的事相去甚远”。,Robert Coover,3-B:叙述者与人物价值观对比,另一种叙述不可靠的标记是叙述者与其他主体意识发生冲突,这时叙述者的意识落入对比之中。 上述喧嚣与愤怒中前三个叙述者,尤其是第三个极端自私者的叙述,与道德上和心灵上正常的人物黑人仆妇成对比。 上述莫应丰的小说妻子的梦中,叙述者(妻子)的不可靠在小说的正面主人公,即她的丈夫,一个道德高尚的新干部,对比中出现。 鲁迅一件小事叙述者“我”对人和事的不可靠叙述被小说中的人物,一个车夫,所修正。,4. 愚蠢叙述者,第一人称天真叙述者,例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尼克。 尼克极为同情盖茨比,两个人的头脑都比较简单。他的叙述不可靠。 而受述者没有作为人物出现。受述者应当智力接近平均,由此出现不对称局面。 这与侦探悬疑局面正好相反。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的距离造成不可靠。,Leonardo DiCaprio as Gatsby,4:叙述者自认无叙述能力,鲁迅的伤逝就是范例:故事是感伤的,但我们看到叙述者懦弱无能,人物(包括他自己和妻子子君)也幼稚而不负责任。 叙述者与人物可以依然很近,但叙述已经是不可靠的,隐含作者与叙述者-人物拉开了距离。,坡黑猫Edgar Allen Poe:The Black Cat,“我死到临头了,趁今天把这事说出来好让灵魂安生。也许,后世一些有识之士会把这种无稽之谈看作寻常小事。某些有识之士头脑比我更加冷静,不象我这样遇事慌张”。 “我”从小心地善良温顺出名,爱护小动物,妻子也喜欢养小动物。 突然来了一只黑猫, “我”脾气变坏,变成一个很难捉摸的“非正常人”。然后“我”把猫眼睛剜了,最后又把猫杀了。 “我”还把妻子也杀了,警方来家里搜查,“我”因为幻觉帮助警方找到了妻子的尸体。 我们才明白叙述者是精神有问题的人,我们于是开始对之前的叙述的可靠性作出了质疑。,Poe the Black Cat,不可靠标记5:违反道德常规,叙述者道德水平离一般的社会认可标准相差太远时,叙述变成不可靠。 道德上的差异很容易被认为是不可靠的标记。 莫应丰的短篇小说妻子的梦叙述者兼女主人公一开头就说:“我愿意大胆承认,我是个依附于男人的人。” 这与现代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更准确地说,出版物上公开声称的道德判断)有太明显的差距。 虽然这不足以确证她的叙述肯定不可靠,但至少这个开场使我们立即警惕起来。,发条橙Clockwork Orange,发条橙的开头,叙述者亚历克斯宣称: “弟兄们哪,他们不厌其烦咬着脚趾甲去追究不良行为的“根源”,这实在令我捧腹大笑。他们不去探究“善行”的根源何在,那为什么要追究其对立的门户呢?如果人们善良,那是因为喜欢这样,我是绝不去干涉他们享受快乐的,而其对立面也该享受同等待遇才是。” 主人公理直气壮以犯罪破坏为乐,道德水准与社会认可的标准相差太远。,Anthony Burgess,不可靠标记6:叙述者透露太少(自限),由于这种方法可用于隐身式叙述者,其应用就更为广泛。第三人称,叙述者没有自我戏剧化 卡夫卡的作品,如变形记、审判或城堡,叙述者对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各种事件没有提出任何解释性评论,似乎完全没有能力解释。 事件的因果关系中有过多的,过于重大的缺失,使叙述无法可靠。,Franz Kafka,6-A叙述者拒绝解释,当叙述者几乎完全隐身,拒绝解释情节中的谜团,此时叙述不可靠。 例如卡夫卡城堡审判,完全不解释,似乎无能力解释。 过分扣留信息到最后一刻 杰弗雷布什的短篇小说万壑松风图用第一人称叙述者兼主角人物。这是“特许权”最大的配合,由于扣留信息变成奇怪的叙述。,李唐: 万壑松风图,6-B扣留信息:悬疑侦探小说格局,叙述者对全部叙述有控制权,因此,无论情节如何安排,他必是预先知道悬疑的结局。 受述者无法知道被悬疑手法压下的信息,于是这里出现了不对称:叙述者与隐含作者较近,而受述者蒙在鼓里。 我们可以称此为侦探小说格局。 Agatha Christie 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我”是本地医生,帮助波罗破案,但最后“我”被发现是谋杀犯。,Agatha Christie,鲁彦菊英的出嫁,叙述者扣留了重要的信息,即菊英十年前已经死掉的事实,而描述了菊英整个出嫁的过程。实际上这场婚礼是场“冥婚”,小说最后才交待清楚。 小说的叙述者和隐指作者的价值观相违背,叙述者对这个婚礼充满了情感,隐指作者的价值观则反对“冥婚”。,扣留信息制造悬疑,狄更斯远大前程中,匹普的赞助人到底是谁,构成了小说最大的悬念。 对叙述者来说不存在这问题,他一直闭而不说,似乎有违言语行为理论中的所谓合作原则。 然而读者不仅不会感到气愤(在实际交流中不然),在知道真相后,感受到情感冲击。 读者在阅读虚构叙事(即使是可靠叙 事)时采用了与日常交流不同的策略。,总结:不可靠的途径(识别方法),1.语调风格不可靠(巴斯夫人) 2.低调陈述(项链) 3.各部分不一致(罗生门) 4.叙述者承认无能力(黑猫) 5.叙述者有意违反社会道德常规(发条橙) 6.叙述者自限(菊英的出嫁),局部不可靠:量很大 Partial Unreliability,局部不可靠:不可靠评论干预,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他是有始有终有条有理的,他整个是这样一个合理的中国现代人物,纵然他遇到的事不是尽合理想的,给他心问口,口问心,几下子一调理,也就变得仿佛理想化了”。 更多见到的是局部性不可靠。这经常是叙述者对某些情节拒绝澄清:例如红楼梦叙述者拒绝说清许多疑点。,上半段不可靠,成长小说,觉悟小说,上半段常有不可靠,如果不着意忏悔,可以保持这种不可靠。 月牙儿描写少女时的恋爱:“ 他的笑唇在我的脸上,从他的头发上我看着那也在微笑的月牙。春风象醉了,吹破了春云,露出月牙与一两对儿春星。河岸上的柳枝轻摆,春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春晚的暖气里。我听着水流,象给嫩蒲一些生力”,局部不可靠:事件,知识,道德三轴,James Phalen分析石黑一雄长日回光The Remains of the Day,有多种不可靠: 事件轴axis of event, 叙述者报告不可靠 知识轴axis of knowledge, 叙述者理解不可靠 道德轴axis of moral, 叙述者评价不可靠,Kazuo Ishiguru 石黑一雄,事件的误报,低报,曲报(叙述者有意少说,扣留信息),误报 Misreporting:贾宝玉看到秦可卿房里挂着“说着已过了红娘抱过的鸳枕”,宝玉说秦可卿是“可卿仙子” (秦可卿= 情可亲) 低报 Underreporting:第七回写周瑞家 “只听那边一阵笑声,却有贾琏的声音。接着房门响处,平儿拿了大铜盆出来,叫丰儿舀水进去”。叙述者将人物的视线局限在堂屋外,有意扣留了有关贾琏凤姐的信息。 曲报 Covered Reporting:贾珍哭秦可卿;妙玉把自己用的绿玉斗给宝玉喝茶,,知识的误解,低解,曲解: 叙述者(装作)认识能力不足,误解 Misreading:宝玉道:“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了,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 暗示是袭人密告晴雯。 低解 Underreading:贾宝玉与秦钟算账;凤姐对贾蓉吞吞吐吐 曲解 Covered Reading:贾宝玉评妙玉帖子,”只因我是个些微有知识的,方给我这帖子“,道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