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检测卷(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 列宁后来在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曾说:“当时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军事任务突然压来,由于共和国在帝国主义战争结束时似乎已经陷于绝境,由于这一些和其他一些情况,我们犯了错误。”此处“错误”实际上指()A决定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B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C对农民实行固定的粮食税D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企业答案A解析 B、C、D都是新经济政策的措施。2列宁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个情况,并说:“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遭到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表现在: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句中“这次失败表现”的确切含义是()A战时共产主义体制带来工农业生产迅猛发展B战时共产主义体制带来工农联盟面临着破裂的危险C新经济政策使得人民积极性得不到提高D新经济政策使得工农联盟难以加强答案B解析“1921年春天”表明严重的失败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体制。其带来的直接后果不仅表现在工农业生产的破坏,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石工农联盟面临着破裂的危险。3. “如果说我们过去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想法是,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以后我们立即消灭市场,从而立即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和立即实行计划经济,那么在这里我们是错了。不是立即,而是通过排挤、战胜和改造一系列过渡的形式。”布哈林关于苏俄某路线失败原因的总结不包括()A建立以高度集中为特征的管理体制 B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C把应付战争行之有效的措施固定化和制度化D向资本主义发起“最后”冲击答案B解析布哈林所分析的“某路线”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国家垄断贸易;“改变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4瞿先生曾于1920年底启程赴苏俄考察,1921年1月25日抵达莫斯科。在赶往莫斯科的火车上,他看到沿途乡下妇人拿100个鸡蛋来,想换些盐,却不愿意要卢布。这是因为()A废除实物分配制的影响扩大到各个地区和行业B私人商业已经完全禁绝,自由贸易被取消C很多人感受到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已经改变D农民交纳粮食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答案B解析“废除实物分配制”、改变“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和“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都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瞿先生赴苏俄考察的时间介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危机到新经济政策实施前。“不愿意要卢布”正是由于自由贸易被取消所产生影响的一个折射。5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构想,是一个要在若干年内长期实行的政策,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真正途径的唯一办法”。这一论述表明了他()A忽略了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不高,商品经济落后的实际情况B试图把马、恩社会主义设想直接运用到俄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去C从客观上回答了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及其发展进程D不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要求依靠自己逐步实现过渡答案C解析十月革命胜利后到1920年底俄国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形成了“直接过渡”的思想,结果发现实践中行不通,形势发展使列宁认识到必须采取另一种途径来建设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题干材料论述,不仅针对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而且还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而言的,表明列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6“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苏联“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答案C解析斯大林体制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没有波及苏联。7. 列宁主张无产阶级就应当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捡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此言论驳斥的是()A凡是资本主义的东西,社会主义一概不能采用B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简单地抛弃资本主义C应该学习、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有用的东西D社会主义建设也不应当排斥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答案A解析列宁主张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和国家资本主义等这些“砖头”,用资产阶级“专家”来建设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大厦的思想,是列宁在探索俄国社会主义道路上的重大的理论突破。81936年苏联颁布的宪法规定:“苏联之经济生活,受国家所规定国民经济计划之决定及指导,以期增进社会财富,一贯提高劳动民众之物质及文化水准,巩固苏联之独立并加强其国防能力。”20世纪30年代,在“国民经济计划”的“决定及指导”下,苏联()A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 B迅速实现了工业化C日益僵化并走向解体 D经济改革受到挫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斯大林模式的影响。苏联于1920年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故排除A项;C、D两项均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及以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本题应选B项。9苏联学者布坚科认为:“由于30年代末我国历史性建设新社会的特点,建成的社会主义是斯大林式的,即国家行政,国家官僚、兵营式的社会主义,而不是科学共产主义奠基人所预见的社会主义”。该观点认为斯大林模式是社会主义的()A严重变形和扭曲 B必然过渡阶段C最终彻底失败 D最理想的模式答案A解析从“国家行政,国家官僚、兵营式的社会主义”是对其特征的概述,“不是科学共产主义奠基人所预见的社会主义”表明其“严重变形和扭曲”。10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C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过高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答案C解析赫鲁晓夫时期,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已经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在这种体制下,农业生产实行集体化,管理集中,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故A、B、D正确;斯大林体制下,农产品价格过低而不是过高。11. 有史学家认为,是赫鲁晓夫的改革使得苏联社会重新焕发了活力才有了后来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短暂繁荣。赞同此论点所应持有的论据是()赫鲁晓夫的新政策猛烈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赫鲁晓夫改革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实验在赫氏改革基础上勃列日涅夫改革从根本上触动了旧的经济体制A B C D答案A解析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与题干要求不符;表述不正确,勃列日涅夫改革仍是对旧经济体制的修修补补。12一位俄罗斯专家评论某改革时指出,“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处于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对这次改革正确的认识是()A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B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不打算突破斯大林模式 D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指勃列日涅夫。在苏联,开创了苏联改革先河的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经济方面且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13.下图是19531983年苏联的GDP增长率和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导致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斯大林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赫鲁晓夫的改革严重脱离苏联实际C勃列日涅夫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加剧D戈尔巴乔夫的“加速发展战略”失败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赫鲁晓夫执政的时间是19531964年,因此材料中导致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赫鲁晓夫的改革严重脱离苏联实际,最终使1963年的数值是负值。14戈尔巴乔夫75岁生日前,俄社会舆论基金会公布了一项民意测验结果:超过半数的俄民众认为,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领导人“过大于功”;大多数民众对他“漠不关心”。 戈尔巴乔夫无法抱怨生日的冷清,这主要由于其改革()A不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B不仅使经济继续滑坡且对国内局势失控C导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D放弃了把重工业做为经济改革重点的做法答案B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但仍没有放弃传统做法,最后归于失败。但苏联的灭亡并不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相反,许多有识之士在对苏联破灭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后,对共产主义的发展道路进行了完善;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仍放在重工业方面。15. 1991年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软禁了总统戈尔巴乔夫,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其经济改革之所以不成功,主要由于()A首先进行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B改革完全放弃了苏联传统做法C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 D忽视重工业的优先发展答案C解析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成效甚微的形势下才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政治领域,A表述不符合史实;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放弃苏联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提出:“在一些大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还没有到来以前,经济关系或经济体制类型即为上面实行集中,下面实行农民的自由贸易。”在1922年他还指出:“每当我写到新经济政策问题时,我总要引述我1918年那篇论国家资本主义的文章。这曾不止一次地引起某些青年同志的怀疑。但他们的怀疑主要是在抽象的政治方面。他们觉得,生产资料属于工人阶级,国家政权也属于工人阶级,这样的制度就不能叫做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不可能高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制度。”材料二关于斯大林经济模式的两幅漫画材料三 北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宗良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一步步克服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东西,现在也可以说形成了跟苏联模式不同的另一种社会主义的模式,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俄制定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直接原因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斯大林经济模式的突出特点及其局限性。(8分)(3)材料三中,中国“跟苏联模式不同的另一种社会主义的模式”体现出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面临新考验的关键时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特色”有何突出体现?(4分)答案 (1)理论基础:1918年春列宁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原则;直接原因:医治战争创伤,挽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造成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最大区别:前者想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后者则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市场渐进地过渡到社会主义。(2)突出特点:依靠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发展,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局限性: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3)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则有关前苏联的笑话,很难让人笑起来。这则笑话叫领袖乘列车,说的是“社会主义号”列车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遇到“一截路轨不翼而飞”,领袖们的态度各不相同。列宁的办法是“发动群众”,斯大林的办法是“阶级斗争”,铁路终于较快修复了。历史的车轮继续滚滚向前。赫鲁晓夫气冲斗牛,他用不着去拼接路轨,而是下令用肩膀把火车头扛过去,把车厢甩下来。勃列日涅夫呢?他苦思冥想好一阵也想出了一个“奇招”:“我们大家下车,协力摇晃车厢,只要感觉到列车在前进就可以了。”戈尔巴乔夫路子也很野,他干脆从已走过的铁路上截下一段,铺到前面就解决了。叶利钦半路跳上车来,把车朝另一方向开去(1)“列宁的办法是发动群众,斯大林的办法是阶级斗争,铁路终于较快修复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6分)(2)赫鲁晓夫“下令用肩膀把火车头扛过去,把车厢甩下来”,有何深刻含义?(2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勃列日涅夫是如何下令“协力摇晃车厢”的?(4分)(4)戈尔巴乔夫“从已走过的铁路上截下一段”说明了什么道路?(4分)(5)叶利钦把车朝另一方向开去在实践中导致的结果最主要是什么?(4分)答案(1)列宁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的形势下,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联考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卷
-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监测试卷
- 揭东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陕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车辆培训课件教学课件
- 雇主雇请保姆合同范本(2篇)
- 军神课件模板教学课件
- 临水及临时消防施工组织设计
- 队形队列说课稿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课稿
- 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协同研究
- 保安服务管理条例讲座课件
- 甘肃省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劳务经济人培训课件
- 舆情培训课件
- 药品冷链管理
- 2024年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浙江省国贸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翻译工作坊》教案
-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 《东北经济振兴》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