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拿来主义7.ppt_第1页
高一语文拿来主义7.ppt_第2页
高一语文拿来主义7.ppt_第3页
高一语文拿来主义7.ppt_第4页
高一语文拿来主义7.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课),永康市明珠学校 朱能惠,拿来主义,一、说教材,一.该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拿来主义,它是高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一册第二单元(杂文)的第一篇。新课标对高中阶段学生阅读杂文的要求如下: (1)要联系时代背景,领悟形象的阐述中所蕴含的道理,品味言外之意,感受寓庄于谐的情趣; (2)要细心揣摩生动、诙谐、犀利的语言; (3)要细心领会各种议论方法,并学以致用。 拿来主义一文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方面的一篇杂文。鲁迅先生的杂文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犀利幽默”是其语言特点。因果论证、比喻论证是其突出的论证方法。应让学生品读文章,从中收益。,二.教学设想,(1)知识教学点,A.把握文章的观点、思路和结构; B.揣摩语言,领会词语的讽刺意味,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 C.学习本文运用因果论证、比喻进行论证的手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1.素质教育目标,(2)能力训练点,A.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B.训练学生概括分析能力。,(3)德育渗透点,A.学习鲁迅对待外国文化的态度和方法,看清当时卖国政府投降腐败的实质,培养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B.引导学生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并要求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运用“拿来主义”的观点来不断的丰富自己、发展自己。,(4)美育渗透点,A.引导学生品味欣赏鲁迅杂文的语言,领略其语言风格; B.鉴赏鲁迅深入浅出的形象化的比喻手法。,2.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A.明确什么是“拿来主义”,理解比喻论证的方法; B.揣摩语言,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2)难点,A.着重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B.对“抛来”、“抛给”、“送来”的理解,学生可能感到有困难,应引导学生体会区别,以利于理解文章内容,也有利于体会鲁迅的语言风格。,解决方法,第一,充分预习。印发预习材料,要求学生课下预习,早读检查。 第二,分解重点、难点。本课将分两课时进行,把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的学习依次安排第一、第二两课时中,以确保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 第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的内容确立课型。第一课时:串讲、讨论相结合;第二课时:讨论、训练为主; 第四,为加大课堂容量和训练密度,借助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二.说教法,在教学中,应遵循教育心理学的量力性原则和最近发展区原理,具体教法如下,1.筛选法:即提取问中主要信息。筛选提取,能促使学生自我察觉、自我评价。筛选提取,还便于教师执简驾驭繁,加快教学节奏,做到长课短教,提高教学效率。,2.问导法:提问导读,能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增强学习的指向性,开启学生的思路,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思维。,3.激思法: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创新思维则是创造能力的基础。,三.说学法,语文教学倡导“养习得法”,所以,在教学上,我的做法是:细读掌握、议读鉴赏、研读创造。,1.细读,筛选提取文中主要信息,理清文章思路,编写文章纲要。,2.议读,鉴赏文中特色语言,培养文学(语言)修养和审美能力。,3.研读,创新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四.说教学程序,1.新课导入,2.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给学生搭知识台阶,引学生思维上路 。从学生实际出发,紧扣教材,由浅入深地设置一连串有内在逻辑性的问题,一环紧扣一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经过独立思考或共同讨论,得出每一问题的准确答案。从如下三步着手 :,第一步:从“果”入手,切中要害 。 第二步:由浅入深,设置问题 。 第三步:课堂训练、巩固成果 。,附.课堂练习多媒体图片(一),一、字词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自诩、吝啬、国粹、残羹冷炙 2.根据拼音写汉字:进、脑、头 二、选择判断正确的一项: 1.第3自然段运用的说理论证方法主要是 A.比喻论证B.类比论证 C.对比论证D.因果论证 2.第4自然段“抛来”与“抛给”在实质上的主要区别是 A.“抛来”动机良好,“抛给”企图较坏 B.“抛来”动机较坏,“抛给”动机良好 C.“抛来”一般不带有坏的动机和目的,“抛给”是有目的有企图的 D.“抛来”和“抛给”的说法表面似有区别,但本质一样,3.第5段中有5处引号,对后4处引号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1处表示否定,第2处表示强调,第4处表示特指 B.第1处表示否定,后3处表示强调 C.第1、2处表示否定,第3、4处表示特指 D.第1处表示否定,后3处表示特指 4.(37)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对比论证B.类比论证 C.因果论证D.举例论证,1.“大宅子”、“孱头”、“鸦片”、“姨太太”各比喻什么? 2.比喻论证的作用是什么?,思考回答:多媒体图片(二),第一梯度:基本的简单的题目,1.如果以“思想上应该装上窗纱”为题,下面哪些论据采用了较适合的比喻论证方式 A.江河横流,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B.生活中的窗纱是为了防止苍蝇、蚊子、灰尘 C.一切人都有爱美之心,西装革履、烫发口红,是时代的美 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如果以“思想上应该装上窗纱”为题,下面哪些论据采用了较适合的比喻论证方式 A.江河横流,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B.生活中的窗纱是为了防止苍蝇、蚊子、灰尘 C.一切人都有爱美之心,西装革履、烫发口红,是时代的美 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二梯度:辨析型题目,2.根据所给观点,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请同学们口述其论据,其他同学给以评析。 例如:观点做事要有恒心,不间断,才能成功。 论据(1)滴水穿石 (2)铁杵磨成针 观点: A.客观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