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8课百家争鸣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8课百家争鸣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8课百家争鸣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8课百家争鸣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8课百家争鸣一、单项选择1在治理国家方面,老子的主张是()A实行“仁政” B以法治国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2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能变好事的。”老师的观点符合以下哪本书的观点() AB CD3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下表所示内容的学派是()层面日常规范个人用礼仪规则来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错误家庭父母健在时,要对他们表示尊敬和爱戴政府君主遵守礼仪规则,臣民就听从他召唤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4对那些没受过教育,又有不良倾向的青年或者家贫子弟,孔子也不歧视他们。这反映了孔子教育主张中的()A有教无类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因材施教 D以德治国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原因的是()A封建社会完全形成B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变革时代C学术思想领域活跃,不同学派各陈其说D思想家著书立说受到的限制少6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称为“亚圣”。下列出自他的言论的是()A“仁者爱人”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7战国时期,有一学派认为,明主像天,因为他依法行事,公正无私。明主有权威以使臣民慑服。这一学派是()A儒家 B墨家C法家 D道家8通过以下诸子百家人物的言论推断其学派及思想主张,对应正确的是()言论学派及主张A“兼相爱,交相利”,“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家,“兼爱”“非攻”,提倡节俭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家,事物皆有其对立面且能相互转化C“治民无常,唯法为治”儒家,实行“仁政”,以德治国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法家,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威势9在春秋战国这样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下面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是()A儒立德 B墨兼爱C道任性 D法务实二、组合列举10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_是大教育家, 他的言论收集在_一书。(2)战国时期_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3)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是_,他强调以法治国。三、材料解析1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等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辩论,出现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材料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材料三某中学七年级(8)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中就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争论起来: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钱。”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1)材料一体现的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援引材料中的一句原话来说明如何实现这一主张?孔子还有哪些思想主张?(6分)(2)材料二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3分)(3)材料三中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观点分别蕴含了战国时期哪三家学派的观点?(3分)1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仁政”是儒家的治国主张,以法治国是法家的治国主张,“兼爱”“非攻”是墨家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主张。故答案为D。2B解析 根据材料中“坏事也能变好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观点体现的是道家的观点。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3B解析 本题考查儒家学派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仁” 和“礼”,主张用道德规范来教育人民。墨家主张“兼爱”“非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法治。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4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故答案为A。5A解析 我国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于“百家争鸣”之后,因此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不属于“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原因,A符合题意。6B7.C8A解析 “兼相爱”反映墨家“兼爱”“非攻”思想,对应正确,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对应不正确,因为“为政以德”是儒家思想;选项C对应不正确,因为“唯法为治”是法家思想;选项D对应不正确,因为“有无相生”是道家思想。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9A10(1)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