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中考复习学案(七上1620课)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中考复习学案(七上1620课)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中考复习学案(七上1620课)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历史九年级导学案年级九科目历史周次执笔人课时学案序号班级课题七上1620课备课组长审核学校审核姓名教师寄语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学习目标三国鼎立;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学习重点三国鼎立 魏孝文帝改革 江南地区的开发学习难点魏孝文帝改革 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学 习 过 程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第16课:三国鼎立1、官渡之战: 年,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2、赤壁之战: 年,孙权和刘备联合战胜 。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基础。3、三国鼎立的形成:220年, 废掉汉献帝,在 称帝,国号魏。221年, 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229年孙权在 称帝,吴国建立。4、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 。孙吴开发江东, 发达,发展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 率船队到达 ,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蜀汉加速了 地区的开发。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1、西晋:266年, 建立了晋朝,以 为都,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 ,统一了全国。2、西晋衰落: 在位时期,发生了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3、西晋时期,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4、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西晋灭亡后,十六国并立。4世纪后期, 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统一了黄河流域。皇帝苻坚任用汉人 为丞相,锐意改革。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1、316年,内迁的 人灭掉西晋。2、东晋的兴亡:317年, 建立晋朝,都城在 ,史称“东晋”。 年,东晋灭亡。3、南朝的政治:420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 四个王朝,统称为“南朝”。4、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 江南地区 优越。 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 和劳动力。(根本原因) 江南地区战争较少, 比较安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 是当时商业最活跃的大都市。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1、383年,淝水之战, 以少胜多战胜了前秦。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 的著名战役。2、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4世纪后期, 族拓跋部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内容:1、迁都 。(494年)2、汉化措施。包括说 、改 、穿 、联 。作用:促进了 ,也增强了 的实力。3、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表现:(1)生产生活:内迁的各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相互学习(2) 政治制度:十六国北朝政权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实行 制度。(3) 思想文化: 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4)民族心理:“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1、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 写的 。2、 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 位数字,领先世界近 年。祖冲之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还擅长 制造,设计制造出了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