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2 3 卷第1 1 期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 0 1 2 3N o 1 1 2 0 0 2 年11 月J o u r n a lo fS o u t h w e s tU n i v e r s i t yf o r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P h i l o s o p h ya n d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 N o v 2 0 0 2 对三国演义中曹操文化心理结构的探讨 赖志明 ( 湛江教育学院中文系,广东湛江5 2 4 0 3 7 ) 摘要:注重和开展对人类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的差异及成因的研究成了当今学术界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从文化心理 结构的角度评价三国演义中曹操这个人物形象,并探讨其文化心理结构的主要成因和内心文化架构。 关键词:曹操;文化心理;结构;性格;环境 一 中图分类号:1 2 0 7 4 1 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4 - - 3 9 2 6 ( 2 0 0 2 ) 1 1 0 1 3 2 一0 4 人是组成社会的基本个体,研究一个人的文化心理应深 入其深层结构,才能洞察其心灵深处的底蕴,这是认识个体 的人的重要途径,也是认识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结构对发展民 族文化的“基因”效应。因此,注重并开展对人类文化心理的 深层结构的差异及成因的研究成了当今学术界的重大课题。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就是其中的一个复杂的个体。三国演 义深刻地反映了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影响着民族固 有性格和精神心理的形成,在现代文明发达的今天,国内外 不少学者仍热衷于研究它,挖掘其文化渊源,吸取其文化精 华,从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充实自己的民族文化。 曹操文化心理结构的主要成因 一、文化因素。 儒家文化在古代长期占着主导地位,成为一种传统文化 沉积在人们的灵魂里。曹操也曾感慨说:“设使国家无有孤, 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立大志于年少,创基业于 不惑,振威武于毕生,是一位拯民水火力挽狂澜的骄骄帝王 之材。他自觉自愿地承担改造世界、治平天下的重任,这是 传统文化在曹操身上折射出的光芒,是文化传承的结果,反 映了建构在传统文化之上的曹操文化心理深层中忧国忧民 的思想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精神。 二、环境因素。 从文化观念的沉淀历程中可见,人类的文化心理是在一 定环境中形成的。具体到一个人,生长在不同的国家、不同 的民族,或处在不同时期的人,自然会具有不同特征的文化 心理,形成其不同的文化心理结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 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 曹操生长于历经桓、灵、少、献四帝的东汉末世,这是我 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窳败、皇权无尊、战争频繁的时代。那种 “群盗纵横半九洲,干戈满目几时休”“九洲犹虎豹,四海未桑 麻”的残酷现实,不可抗拒地震撼着人们内心深处,无情地在 人们面前展示出你争我夺、弱肉强食的吃人世界终于战胜了 忠孝仁义,礼让诚信的理想观念;君仁臣忠、父慈子孝的伦理 关系不得不让位于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小人逻辑。曹操看 清封建社会是治世少而乱世多,在诸侯角逐的残酷战争与皇 权周旋的政治斗争激流里,要想达到胜利的彼岸而不被淹 死,必须处处潜藏图人之心而不为人所图。要想不被别人所 吞噬,就要使自己成为强有力者,创造吞噬别人的条件。社 会环境的险恶再塑着人的品格,于是曹操的真实面目往往被 表象所掩饰,致使他的内心世界变得复杂多变,甚至捉模不 透。他既爱民安民,免除赋税,安定战乱,又血洗徐州,妄杀 无辜,视民草芥;他既爱才若渴,四处访贤,拜为上宾,又难容 祢衡,逼死苟或;他宽宏大量,焚书不问,义释关羽,又气量狭 窄,狐疑心虚,刚愎自用这种相反相成的复杂因素,是一 个人长期的生活经验、民族意识和传统文化诸方面在心底的 积淀。这些所作所为虽受制于特定的具体环境的变化,却体 现了“性格与环境的辩证统一”,从中透露出曹操内心深处的 反复无常。这是环境在强制着人物的性格和行为,是那个常 有不测之变的焦虑的社会环境对人异化的结果。 三、个人自身因素。 人的自身因素主要体现在源于文化心理结构的人生目 标,因为人生的目标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追求,追求中所需的 收稿日期:2 0 0 2 0 8 2 5 作者简介:赖志明( 1 9 6 3 一) ,女,广东信宜市人,文学学士学位,中文讲师,主要从事古代、现代文学研究。 万方数据 第1 1 期赖志明对三国演义中曹操文化心理结构的探讨 1 3 3 精神和物质也随之不同,并对处理现实的与理想的、情感的 与理性的、个体的与类的、理智的与直觉的、历史的与伦理的 矛盾的方式也会不同,从而构成不同的基本人生态度、情感 方式、思维模式、致思途径和价值尺度。文化心理结构是确 立人生目标的基础,它又随着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对目标的追 求而变化、完善。越有追求且有所建树的人,就越会考虑社 会的评价,机动性地接受当时社会的评价标准所约束。也只 有注重社会的评价标准才能顺应民心,以人民的意志推动社 会发展,实现自己的愿望。客观存在着个人意愿与社会约束 的关系,便成为形成内容丰富、充满矛盾的显现个性的文化 心理结构的重要因素。曹操大胆采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策略,就是在自我与现实相矛盾中产生的英明决策志在 统一中国,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这也是他文化心理中层结 构的观念和文化心理深层结构的精神本质有机结合的展示。 中国古代社会是宗法制的、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人性 有善有恶,形成了人们不同的道德倾向,伦理属性因之也成 为人的本质属性,伦理判断自然便成为人们行为的评价标 准,因而价值判断往往被道德判断所充塞、代替、等同,由此 形成了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特别重视儒家“仁政“忠孝”等道 德伦理旨趣的特色。传统文化价值取向作为文化构成,经过 长期的积淀,转化为民族的社会心理。曹操认同而且谙于运 用这种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在对待关羽离曹千里投兄的问题 上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曹操深知关羽生存于刘备 阵营对他的威胁,但他又不得不慑于关羽对刘备忠、义精神 在社会的影响,因此,他想杀关羽又不敢直接下令,而是想方 设法将他置死于千里投兄的路上。曹操读懂关羽,这显然是 由他对传统文化的领悟所致。曹操面对眼前关羽这个“忠 义”的化身,除对他的生与死作周密的考虑外,还充分利用这 个化身为自己服务,他常常表露出对关羽“忠义”的赞叹,多 次告诫左右“汝等皆当效之”,培养一批义无反顾地死忠于他 的将士。“以情以义”送行则是无言而震撼人心的“汝等皆当 效之”的呼唤,他的这一招果然生效,骗取了众将士的耿耿忠 心,还骗过了关羽本人,使得曹操后来在关羽刀下拣回一条 性命。这与关羽骄狂失荆州身首异处截然不同,与其说这是 曹操奸狡,不如说这是曹操建立在传统文化之上的文化心理 结构中智的表现。 曹操的内心文化架构 评价曹操这个人物时,有不少人认为他是法家的代表。 确实,小说最初描述曹操步入政坛时就以法家形象出现。法 家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以法治国,勇于变革,严于吏治,注重实 业。但是,仔细阅读下去就会发现,曹操的文化基础是儒家 学说。 曹操一登上政治舞台,便以大无畏的气慨站在豪强势力 的对立面。他执法如山,五色捧格杀违法夜行者、深得灵帝 宠信的大宦官蹇硕的叔父。在他的一生中,赏罚分明,严于 用法,唯才是举,不畏权贵,认为“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他关心民间疾苦,在政治和军事上审时度势,富于权变,有时 甚至不惜使用机诈手段。他的行为显然是崇尚法家思想,是 含有背于正统儒家观念的异端。 然而,我们深入到曹操的内心世界就会看到,他承受儒 家观念的影响极为浓重,远非法家所能的范围。对于中国社 会的历史进程和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演迸, 儒家文化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作用。儒家文化的伦理思 想深入到中国人精神、情感的内部,直到今天还影响到现代 人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儒家文化以伦理价值为中心,以社会 国家为本位,以义务至上为准则,以民本主义为依据,以世界 大同为归宿;注重现实,注重人生的实践理性精神,在实践中 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作为汉末政治家的曹操,南北转战, 驰骋疆场,特定的社会经历、政治信仰和文化生态环境,使他 能从一个崭新的高度来观察和分析社会。他的人生观、世界 观所表现出来的政治目的,就是“扫清四海,削平天下”,统一 中国,这正是其文化心理的精神本质,体现了儒学匡助君主, “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信仰。我们知道,封建社会的皇帝,是 最高的统治者,是国家存亡的象征,因而皇帝顺应时势与否 就会成为社会前进的推动者或绊脚石。曹操为达到自己的 政治目的,大智大勇、胸怀大局地对待皇帝。为安定时局,进 而掌握国家统治权矫诏讨董卓而护皇;为令诸侯臣服,天下 归心而“挟天子”,并得以扫清障碍,重振朝纲;为更好施展自 己“吞吐天地之志”的英雄抱负,独揽大权,藐视皇廷,架空甚 至想废皇;为避免天下大乱不惜诛杀董承、董妃、伏完、伏后 等外戚却留皇,这些充分体现了曹操心灵深处的文化底蕴。 儒家的民本思想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诸侯危社稷, 则变置”。曹操如此明智地对待皇帝,不能不说是受儒家观 念的制约。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 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对人生短暂的慨叹, 也是对当时动荡社会的无奈和反思,主要是受佛教的影响。 据史书记载,佛教传人中国后,到了东汉明帝的时候才开始 在以宫廷贵族为中心的上层社会传播,发挥其影响。“四谛” 是佛教最基本的教义,“苦谛”是“四谛”之首,其内容就是人 生苦短。人生是苦,这是佛教的基本观点,是佛教对人生的 基本看法,是佛教对人生所作的基本价值判断,全部佛教教 义就是围绕着说明人生之苦的真相以及如何解脱痛苦,达到 永恒寂灭的精神境界而展开的。佛教文化的影响使曹操更 加有了生命苦短而忧思积胸的体认,乃使他统一天下的雄心 更显慷慨激昂,借以表达一种壮志未酬而悲慨的进取精神。 万方数据 1 3 4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 3 卷 这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正是以儒家文化为传统的非凡包容 会通精神之特质在曹操身上的体现,更加显出儒家文化 积极人世的思想在曹操内心的沉积。沸教强调生死轮回,而 从曹操奸狡变诈表现出的屠戮之残忍,视人命如草芥等行 为,根本看不出富有才华的曹操相信生死轮回之说。 道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汉末社会存在为时已久,尤 其借助卜筮书 周易的影响更大。小说描述了曹操晚年因 患病而求道术,这些不足以把他与迷信道术之人等量齐观。 从曹操几十年政治生涯中,体现出他不信神仙道术之说。他 不请道士设醮修禳来祈祷天命;在决战前夕仍壮怀激越地借 景抒情,“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可见迷 信之举,不祥之物等习俗,在他的文化结构中没有地位。他 临死前嘱咐铜雀台的侍妾,教其习工、造丝,分香卖履,要靠 自己的劳动去生活,这就是曹操几十年不信神,不信鬼,依靠 人的智慧和勇敢的精神的必然。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儒家文化的影响在曹操思想中 占居主要地位,曹操把自己从法家那里吸收来的行为原则与 儒家文化的精神结合起来,以儒家文化的观念作为法家行为 的依据。 从文化心理结构看曹操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曹操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法 家精神为辅形成其内心丰富的文化心理结构。曹操的文化 心理深层推崇被儒家称为“圣人”的古人,并以他们为楷模, 以他们的业绩为鞭策自己的动力,把统一中国之伟业作为毕 生的追求目标。沉积在曹操文化心理中层结构的观念是积 极的社会思想与封建政治家专横、奸狡、残暴意识的共存,因 而由表层结构表露出来的情感、道德风尚等是很复杂的,往 往是前后矛盾,令人费解的,因而造就他的形象的复杂性和 争议性。为了进一步认识曹操,以下从文化心理结构的角度 对一些问题实行探讨。 1 、曹操的篡国之心。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举被袁、孙、刘、吕动不动就斥 之为“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罪恶“甚如王莽、董卓”。实际 上,袁术率先“淮南称帝”,袁绍“亦有篡国之心”,孙氏兄弟均 有“据江东”,“建号帝王”之意,而曹操至死也没有突破君臣 界限,做出以臣废君,篡位称尊的事情。孙权上书曹操劝其 正大位,曹操“出示群臣日: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 ”,“苟 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 ”他模仿周文王以愿全奉天子的君 臣之义,最终没有取代汉帝而代之。刘备称帝之前,早就想 做皇帝,他的两个儿子,一名封,一名禅,合起来为封禅,即天 子祭天地之礼,可见他念念不忘此类事。假设没有曹操,汉 室又能存多久? 刘备可否维护汉室? 当然,汉室能存多久难 以定论,但是,曹操掌握军权时,汉室就一直存在却是事实。 朝野有的指责曹操独揽大权,颇有篡国之心,然而,在当时皇 帝昏暗,奸邪盈朝,豪强横恣的环境,假如曹操不大权独揽, 不要说曹操能否施政,就连性命都难保。昏君之下必为小人 当道,后主刘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挟天子以令诸侯”并 非是篡国之心。中国历史上每逢乱世,往往会上演挟天子以 令诸侯的剧目。一些诸侯军阀以尊王的旗帜作掩护,以实现 其图谋霸业的目的。齐桓公是首倡这种政治策略的人。用 历史演进的辩证法则来评判,这未尝不是由天下大乱达到天 下大治的有效途径。况且东汉政权虽已如大厦将倾,但汉献 帝作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仍有影响,谁能把皇帝控制在 手,谁就有发号施令的主动权,犹如抢到了一把自己专用的 尚方宝剑。于是击张绣,战吕布,讨袁绍,伐刘表,征孙权,收 关中,打的都是汉朝廷的旗号,使对方想反抗便自觉理屈词 穷。官渡之战,荆州之战,赤壁之战,仗未打对方在精神上先 自瓦解一半。曹操的胜利在名义上就属于汉朝廷的胜利,使 得朝廷顺理成章褒奖曹操为丞相,拜为魏公,封为魏王,假借 他人之手成功地达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我们在董承血诏 事件中亦看到,当时的君臣关系已成为敌对关系,此时的曹 操已今非昔比,实力强大,早已牢牢把握汉室军政大权,但他 深知,此时一日无君天下必将大乱,仍以统一中国之大业为 重而不废帝。 曹操最终没有称帝,但他却曾动过此心,才演出了许田 射鹿一剧。如前所述,曹操称帝的想法是符合儒家文化思 想,并与他统一中国的志向相一致。作为一个有强烈责任感 的政治家,深知凭自身的德才被社会普遍公认而推之为领袖 才能很好地施政治国,只有这样权力的力量与理想的方向才 一致,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反之则可能造成天下大乱。许 田射鹿中曹操看到他遮天子之前以迎受群臣向帝呼“万岁” 时的“众皆失色”、刘备背后大怒的关羽。通过许田射鹿的投 石问路,使他放弃称帝的念头,以周文王为榜样,执着于统一 中国的大业。称帝不知是多少人向往并为之粉身碎骨或遗 臭万年之举,曹操却能在众谋士面前坦然处之,以“修身治国 平天下”为己任,这种力量源于他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的实 质统一中国的理想。 2 、曹操性格的复杂性。 “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意识到社会给予他 的影响,他面对这些影响有其特定的反应,形成着他的性格 特点。”性格是心理特征中比较稳定的成份,在本质上具有一 贯性、确定性,而在现象上则又具有丰富性,变动性。个性中 的性格特点表现为对现实态度的个性特征和对行为方式方 面的个性特征两方面。态度是指对特定对象的较持久的反 应倾向,人的行为方式则是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下的各种 生活活动的典型方式和特征的总和。 曹操自身复杂的文化心理结构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 万方数据 第1 1 期赖志明对三国演义中曹操文化心理结构的探讨 1 3 5 严酷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其文化心理结构中的理性观念 可谓是由忠、诚、宽、仁、智与奸、谲、急、暴、蠢等共同构成的 一个庞大系统,它们都曾在曹操的性格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 的位置,其中尤以多智、爱才、欺君、诡谲、残暴等特征使读者 印象深刻。我们说曹操的性格复杂无常,是源于共处于他的 文化心理结构的矛盾尖锐的各种观念,当受某种环境影响或 某种观念支配时,其内心观念就通过性格外化为某种不同行 为的表象。 文化心理的研究强调相邻层面之间的互相制约、互相渗 透,表层结构的千姿百态是从中层结构的各种观念引伸而 来,观念纷纭复杂的中层结构总是与深层结构的精神特质相 一致,同时也明确指出,“在考察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与中层 结构、表层结构时,还要看到它们之间存在的不一致和冲 突”。由此可见,共处于一个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的负因 素不一定是对深层结构精神本质的否定。纵观曹操的一生, 他性格系统中的突出表现总是围绕着统一中国的志愿而展 开,因此曹操性格多变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3 、曹操的“滥杀”。 孔融、杨修之死绝非缘于一个忌字,他们实质死于权力 之争。在封建社会里,权力之争都是充满着血腥味的。身在 权力争斗漩涡之中的曹操,不可避免地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自然地承传着前人的手段。前面已述,当血诏出现后,曹操 与献帝的关系已是敌对的关系,曹操继续表面上尊奉献帝, 尊奉不过是一种策略已暴露无遗,而当曹操统一北方后,在 他的周围开始出现了拥汉派和拥曹派。孔融抱着封建正统 观念,竭力维护汉王朝的统治,是拥汉派代表人物之一,而且 首先跳出来反对曹操,这是孔融同曹操在政治上存在的不可 调和的矛盾,杀孔融是很自然的事了。至于杨修,那是因为 被牵进了曹操的王位继承权的争斗中而被杀的。曹操怕他 死后,曹丕、曹植兄弟争位,政权难稳,因此为巩固曹丕王太 子的地位,故先把曹植的党羽杨修杀了。 处于封建社会动乱时期,人心厘测。杀人越货者,卖身 求荣者,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