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市六十六中 盛子君,八年级下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概述,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丰富深厚的民俗文化始终与民族文化相伴相随。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民俗,实际上是指该民族或该群体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任何发达的或发展中的民族或群体,都毫无例外地生活在一定的民俗中。 学习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可以加深对我们民族的了解和感情。本单元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写各地节日风俗的,也有讲述民间艺人轶事,描绘街头商贩吆喝的,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卷。,单元导航,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吆喝 萧乾 春酒 琦君 俗世奇人 冯骥才 综合性学习 到民间采风去,一、单元目标,1、学习本单元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并认识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 2、要通过朗读教学,使学生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情感。 3、本单元教学还应本着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开发课程资源,搜集并利用当地的民风民俗,使语文教学更加鲜活。 4、综合性学习,应力求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语文的综合素质。,二、单元教学重点,学习本单元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并认识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 要通过朗读教学,使学生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情感。 本单元教学还应本着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开发课程资源,搜集并利用当地的民风民俗,使语文教学更加鲜活。 综合性学习,应力求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语文的综合素质。,三、课文内容解说,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作者用他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对每一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色,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人、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三、课文内容解说,端午的鸭蛋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文章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灌注深情于文章,写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善于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美,这正是汪曾祺散文的一大特点。细读此文,在欣赏作者优美语言的同时,还可以品味到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三、课文内容解说,吆喝 吆喝也是一种文化。对吆喝的品味分析就是对文化的赏析。本文结构安排别具匠心外,语言独具特色,文章以平易而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情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情趣。,三、课文内容解说,春酒,琦君把许多有关的片断汇集于“思乡”这个点上,是本文的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蒙。春酒、 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无数读者,“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弥漫着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三、课文内容解说,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高人的形象。从一个小角度切入,一人仅写一事,却写得形神兼备,三笔两笔就能够勾画出人物的神韵。语言幽默奇崛,弥漫着浓浓的津腔津味。,三、课文内容解说,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部分到民间采风去则与阅读部分互相勾连,互相照应。同时又有它自身的特点:1、实践性,自始至终都是语文实践活动,打破了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间教室的局限性;2、综合性,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综合,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也是课内外的综合;3、过程性,重视学习过程,重在参与,使学生在过程中不断提高;4、合作性,这种学习往往需要集体活动,或全班、或小组、或三五人;5、自主性,比阅读部分更需要自主,自主组织活动、自主参与活动、自主评价活动。,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加强朗读,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走进文本,含咏体悟,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要适当拓展视野,提高认知兴趣,丰富感性认识。 本单元散文、小说,多属记叙文,阅读这些文章,除了注意一般的理清思路,把握意蕴,体验情境等以外,也应该结合文体、语体的特点,深入理解作品,以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 教科书是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桥梁。从阅读来说,一篇课文,它的重点、关键处、精彩的地方。例如文眼、诗眼,往往是学习重点,需要学生把握。尽管课文前没有把它列出来,但课文后的练习往往体现出来了,学生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己的情况出发,结合课后的练习,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四、单元教学方法分析,课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过程和方法: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第16课 云南的歌会,(二)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 教学重点 1揣摩课文所写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情景,体会内容和写法上的差异。 2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朗读法。 课时安排 1课时,课文教学设计,第16课 云南的歌会,(三)教学设计: 1、初步感知云南歌会的特点。 播放云南民歌音像资料导课,提问:云南歌会与一般的演唱会、音乐会有什么不同?学生说感受。(可以从歌唱的人、地点、内容、环境气氛等方面进行比较) 教师导入: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云南是聚集了最多少数民族的省份,民歌几乎渗透到了各族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云南的民歌,这就是云南的歌会。,课文教学设计,第16课 云南的歌会,2、研读课文 由上一问题的探讨,理清文章的框架。 作者写了云南歌会的三个场面,请你概括一下它们的内容。 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 以民主表决的形式,以“我最喜欢 场面,这里 ” 对话方式,即兴安排学习三个歌会场景的顺序,进行语言品味。这部分着重体验作者描写的侧重点。,课文教学设计,第16课 云南的歌会,3、品味语言艺术 简介沈从文及其创作特点。 结合课文练习二,练习三,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此间可贯穿仿写练习,如:仿照下面的句子,以另一种动物开头,写一句话。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课文教学设计,第16课 云南的歌会,4、体验感悟 本文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作品的节选,当时作者认为“相马于牝牡骊黄之外”,单欣赏跑马,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作者称这样的歌会为颂歌,你同意吗? 说说你的感受。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美丽浓郁的民俗文化,鼓励学生写出或唱出当地的一首民谣(写不出的字可用拼音代替),并解释它的意思。,课文教学设计,第16课 云南的歌会,(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细节的习惯 。 过程和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的韵味和情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传统民俗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操,并且形成自己对民俗的理解 。,课文教学设计,第17课 端午的鸭蛋,(二)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 教学重点 1指导朗读,读出情趣。 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3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文章的结尾?是妙笔,还是赘笔? 教学方法 1文献教学法。 2朗读法。 课时安排 2课时,课文教学设计,第17课 端午的鸭蛋,(三)教学设计: 1、由端午的诗句或俗语导入。 2、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分别给第1段,第2、3段,第4段拟一个小标题。 端午的风俗;家乡鸭蛋;端午的鸭蛋。 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课文教学设计,第17课 端午的鸭蛋,3、 品味语言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1) 口语色彩浓厚:首先表现在好用短句,有时一句一段,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例如:“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其次,文中时时穿插十分朴素的“大白话”,这使文章生活气息更浓。,课文教学设计,第17课 端午的鸭蛋,(2) 古汉语点缀更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淡雅之美。例如:“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3) 善于运用语言“造型”。作者有时只用一两个字,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和神韵。如:“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个“吱”字就写出吃鸭蛋时的快感和动感。,课文教学设计,第17课 端午的鸭蛋,4、拓展延伸 仔细品读文章第3段,联系生活,模仿原文的情趣和语调,描写某一民俗活动(如过年发压岁钱,中秋吃月饼,丢沙包等)。,课文教学设计,第17课 端午的鸭蛋,(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对吆喝的品味分析。 过程和方法:结合课文介绍的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味民俗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课文教学设计,第18课 吆 喝,(二)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 2.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 教学难点 开展语文活动,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课文教学设计,第18课 吆 喝,(三)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广告可以说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我们几乎每天都接触到广告,这一切都源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那么,在信息技术还很不发达的年代,广告的主要形式是怎样的呢?(学生猜测)对,那就是“口头广告”,通俗地说,就是吆喝。 吆喝既是早期广告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也是我们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吆喝到底具有怎样的一番韵味呢?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萧乾笔下的旧北京城那悠远的吆喝声吧。(教师板书课题),课文教学设计,第18课 吆 喝,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吆喝声?这些吆喝声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 明确:吆喝声首先是按从早到晚的顺序,其次是按一年四季的顺序介绍。 追问:作者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具体写了哪些叫卖声?重点又写了什么? 学生朗读相关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课文教学设计,第18课 吆 喝,明确:作者从早写到晚。写早晨吆喝卖早点的:大米粥、油炸果的;和卖新鲜蔬菜的:卖青菜和卖花儿的。写白天卖日用百货和修理各种家具的,这就更热闹了。 然而重点是写晚上。北京胡同的晚上好不热闹:卖夜宵的,唱话匣子的,用凄厉动人的叫喊讨饭的,真是应有尽有。这一层作者重在写出北京胡同里小贩的叫卖声持续时间之长,种类之多。,课文教学设计,第18课 吆 喝,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介绍了北京的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节奏等。从中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愉悦和怀想。,课文教学设计,第18课 吆 喝,3、品味语言 试比较下列两个句子,说说哪句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甲)只要兜里还有钱,一听到卖烤白薯的声音,就买一块。一路上既可以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来吃。 (乙)只要兜里还有个制钱,一听“烤白薯呀真热乎”,就非买一块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课文教学设计,第18课 吆 喝,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你认为文中哪一句吆喝最有趣?为什么? 这些对吆喝的描写,极富特色,从这门“戏剧性”的艺术中,读者听到那些奇妙无比、特色鲜明的“声乐艺术”,走进富有京城特色民俗风情的世界。,课文教学设计,第18课 吆 喝,4、拓展提升 让有特长的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叫卖声,学生从中体验吆喝的民俗内涵。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事,只要你用心去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请写一段30字左右的话说说你曾听到过的叫卖声。 吆喝其实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广告在逐渐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应该注意抢救。你不妨把家乡的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和保护工作做点贡献。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所熟悉的吆喝,谈自己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课文教学设计,第18课 吆 喝,(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现的思乡这一主旨。 过程与方法: 以激发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氛围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领悟文章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深深的思乡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课文教学设计,第19课 春 酒,(二)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 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生活,激发学生珍惜花样年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乡怀旧之情。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朗读教学法。 课时安排 1课时,课文教学设计,第19课 春 酒,(三)教学步骤 1、导入(谈话式)介绍作者作品 春酒写的只是家乡的春酒吗?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子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课文教学设计,课文教学设计,第19课 春 酒,2、整体感知 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思念,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地怀念。乡情,亲情,民俗,童趣融入一壶春酒,道尽作者诗意心情。,课文教学设计,第19课 春 酒,3、品读课文,结合语句体会 采用跳读的方式,设置三个话题。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要求语言生动形象。 “这是一个 的我,你看 ” “这是一位 的母亲,你看 ” “这是一群 的乡亲,你看 ”,课文教学设计,第19课 春 酒,4、欣赏课文细节描写,品味精采的语言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有情趣的细节或词语,品一品,说一说,以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也可以这样说:我感触最深的是 通过对细节和语言的品味,让学生自主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思考,提高阅读质量。,课文教学设计,第19课 春 酒,5、拓展训练 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 推荐阅读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 琦君故乡的桂花雨 琼瑶剪不断的乡愁 萧乾枣核,课文教学设计,第19课 春 酒,(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 以情景诵读,情节表演,佳句品味,人物分析的形式学习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小人物的大智慧,引导学生体会我国文化遗产的宝贵。,课文教学设计,第20课 俗世奇人,(二)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 教学重点 .品位词句,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把握文章只写一事,曲折有致的叙事技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做出自己的评价。 .练习写人物速写。 教学方法 1.讨论点拨法。 2.朗读教学法。 课时安排 1课时,课文教学设计,第20课 俗世奇人,(三)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介绍作者作品 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是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他们何尝不值得大书特书呢。当代作家冯骥才就被他们的故事所打动,而写就了一部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两篇刷子李泥人张。,课文教学设计,第20课 俗世奇人,2、整体感知,初步把握人物。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 思考两个问题: (1)刷子李与泥人张称呼的由来? (2)读了刷子李与泥人张的故事,你对这两个人物的总体印象如何?各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刷子李是一个 的人。 泥人张是一个 的人。,课文教学设计,第20课 俗世奇人,3、品读课文,结合语句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 采用跳读的方式,将文中的体现两位奇人高超手艺的语句勾划出来。 结合文中的词句体会他们手艺之神奇。要求学生抓住文章中进行细节描写的字词感受。,课文教学设计,第20课 俗世奇人,4、再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活动中思考。 设置“面对面”情景,深入思考作者带给读者的话题。请同学们任选一位奇人,再读他的故事,以第一人称“我”的方式讲述出来。要求语言生动形象。可以一个人准备,也可以和他人交流。 指名发言,推荐说得最好的两个同学扮演刷子李和泥人张。,课文教学设计,第20课 俗世奇人,面对面交流: (1)刷子李和泥人张的对话。 (2)观众可以根据文章中对于他们的描述,向其中任何一位提出一个最想知道的问题。 (3)主持人:两位手艺人在现代社会中对于如何传承发展你们的手艺是否有新的打算? (4)请观众就他们的想法作评述。,课文教学设计,第20课 俗世奇人,5、推荐阅读俗世奇人中的其他作品。 简介小说中其他人物,勾起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开展课外阅读。 6、品味文章中富有特色的语言。 学生自学,在课文中作旁批,指导旁批的一些技巧,然后集体交流 。 7、拓展延伸,说说身边的奇人 。,课文教学设计,第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建设监督管理合同范例
- 住建部供货合同范例
- 开锁加盟协议合同范例
- 托管收房合同范例
- 广州包间酒吧转让合同范例
- 2024年鄂尔多斯办理客运从业资格证版试题
- 2024年朔州2024年道路旅客运输从业资格证模拟试题
- 2024年巢湖经营性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题库
- 2024年武汉c1客运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汕头c1客运从业资格证怎么考
- 新能源汽车运输合作协议
- 2024年广西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期末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旅游大数据》-课程教学大纲
- 2024至2030年中国手机配件产业需求预测及发展趋势前瞻报告
- 2024版细胞治疗技术服务合同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 2024年小学闽教版全册英语词汇表
- 课题开题汇报(省级课题)
- 清真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合作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