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辰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6年修订版)辰溪县人民政府二一七年九月辰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6年修订版文 本目 录前言1第一章 规划背景1第一节 区域概况1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第三节 规划范围和期限3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及目标4第一节 土地利用战略4第二节 规划目标4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6第一节 调整农用地结构6第二节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6第三节 提高基础设施用地比重6第四节 适度开发未利用地7第四章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8第一节 农用地布局优化8第二节 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优化8第三节 基础设施用地布局优化10第四节 风景旅游及生态用地布局优化11第五章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13第一节 严格耕地保护13第二节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13第三节 提高耕地质量14第四节 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14第六章 土地利用分区及管制规则15第一节 土地用途分区15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17第七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18第一节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18第二节 土地利用调控目标19第三节 建设用地空间布局19第四节 土地利用分区20第八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22第一节 乡镇土地利用调控重点22第二节 乡镇土地利用调控目标22第三节 加强乡镇级土地利用调控25第九章 土地生态环境建设与环境保护26第一节 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6第二节 推进土地生态整治26第三节 改善土地生态环境27第十章 重点建设项目规划28第一节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28第二节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28第三节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8第四节 土地生态建设项目28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30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30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30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的利益分配机制31第四节加强规划的实施监督32第十二章 附则33附表1 辰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2006-2020年)34附表2 辰溪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35附表3 辰溪县2020年耕地保有量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表36附表4 辰溪县2020年主要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表37附表5 辰溪县各乡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38附表6辰溪县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统计表39附表7 辰溪县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2006-2020年)40附表8 规划期内辰溪县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项目表48附图:图1、辰溪县土地利用现状图(2014年)图2、辰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图3、辰溪县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图4、辰溪县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图5、辰溪县重点建设项目布局图图6、辰溪县土地整治规划图图7、辰溪县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图8、辰溪县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前 言辰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以来,在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控制并引导城乡建设用地、增加依法用地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来,由于辰溪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现行规划相关用地规模和布局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管理的通知(湘政发201129号)、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与修改工作的通知(湘国土资发201310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湘国土资发201447号)及相关文件精神,辰溪县人民政府组织对现行规划进行修改,编制了辰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6年修订版)(以下简称规划)。第一章 规划背景1 第一节 区域概况一、地理位置辰溪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怀化地区北部,沅水中游。地处东经1095411032,北纬27 532813之间。东界溆浦县,西接麻阳、泸溪县,南连中方县、怀化市鹤城区,北抵沅陵县。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偏北,沅江辰水汇流之处,地理坐标为北纬28度0分,东经110度11分。距怀化市、沅陵县城、麻阳县城、溆浦县城、泸溪县城约5070公里。二、行政区划辰溪县属怀化的行政管辖区内,全县土地总面积198718.13公顷,共有辰阳镇、孝坪镇、田湾镇、火马冲镇、黄溪口镇、潭湾镇、安坪镇、船溪乡、长田湾乡、小龙门乡、后塘瑶族乡、苏木溪瑶族乡、罗子山瑶族乡、上蒲溪瑶族乡、仙人湾瑶族乡、龙头庵乡、锦滨镇、大水田乡、桥头溪乡、龙泉岩乡、修溪镇、柿溪乡、谭家场乡等9个镇、14个乡共23个乡镇。三、自然资源辰溪县水利资源丰富,以沅水为骨干,先后汇入大小一级支流35条,二级支流53条,呈树枝状分布。流域面积大于750平方公里的有辰水,大于300平方公里的有龙门溪,大于200公里的有柿溪,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黄溪、落衣溪、松溪等5条,大于50平方公里的有仙人湾溪,双溪、修溪等8条。大、中、小河流总长920.82公里。境内地下水物理性质较好,可采量约21221.36万立方米。辰溪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物种繁多。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5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水杉、银杏、苏铁、南方红豆杉4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金钱松、华南锥、樟树、楠木、榉树等17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有江南杉、金钱戚、八角莲、山桂皮、罗汉松、七叶一枝花等29种。全县百年以上树龄,且胸径在100厘米以上的古树名木共1856 株,分属22个科,46个树种。最大年龄在2000年以上。辰溪县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矿种中数煤最多,石灰石、磷、耐火粘土次之,还有铁、钒、硫、金、铜、铅、锌、冰川石、石煤、金刚石、铀等共32种之多。辰溪县境内的煤田,发源于云贵海峡,以沉积小块煤田为特点。煤的贮藏量为1500万吨。其中无烟煤200万吨;石煤300万吨。燃烧值多在7000大卡以上,素有“湘西煤都”之称。煤田主要分布在田湾、火马冲、修溪、黄溪口、潭湾等乡镇。现已开发利用的矿藏资源主要有煤、石灰石、磷矿、耐火粘土、铝钒矿、脉金、锑矿、铁矿、铅矿、锌矿、锰矿等。磷矿储量在1.5亿吨以上,品位在1840%之间;铝矾土储量1000万吨,其中铝矾土70万吨,是生产全天然燃料烧结莫来石的绝好原料。四、人口状况2014年末,户籍人口52.45万人,常住人口46.13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14.9万人,农村人口31.23万人,城镇化率32.3%。五、交通状况沅辰高速、娄怀高速、S223及S308线是目前和未来辰溪县公路交通的主要骨架,是辰溪县的主要对外联系通道,交通结构为 “一纵两横多支”的道路网结构。六、经济发展状况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92.53亿元,同比增长6.57%。其中,第一产业14.6亿元,增长7.84%;第二产业41.25亿元,增长5.41%;第三产业36.68亿元,增长7.39%。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5.78%、44.58%、39.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77.050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693元。2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一、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2014年末,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98718.13公顷,农用地179214.8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0.19%,其中耕地32294.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25%,园地15694.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0%,林地124053.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2.43%,其他农用地7173.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1%;建设用地8182.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12%,其中城乡建设用地6797.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42%,交通水利用地1117.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6%,其他建设用地267.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3%;其他土地11320.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0%,其中水域6115.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8%,自然保留地5204.9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62%。辰溪县耕地集中布局在沅水、辰水两岸的河谷冲击平原及一级支流溪谷平原各乡镇,其中光、热、水、土配合较好的中西部槽盆(包括潭湾、锦滨、火马冲、安坪等乡镇)是全县的商品粮基地。基于保护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的需要,同时综合考虑经济建设占用耕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实际,安坪镇、长田湾乡、大水田乡、龙泉岩乡、桥头溪乡、上蒲溪瑶族乡、柿溪乡、苏木溪瑶族乡、仙人湾瑶族乡、小龙门乡、修溪镇、潭湾镇等基本农田均有增加,而中心城区两乡镇、火马冲镇的基本农田调出较多,其余乡镇适当调出,同时,在各乡镇范围内促进基本农田集中布局。3 第三节 规划范围和期限本次规划范围为辰溪县行政管辖范围,土地总面积198718.13公顷,包括辰溪县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全部土地。规划修编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4年为修改基期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及目标4 第一节 土地利用战略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期末,全县综合实力达到全省中等水平,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基本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得到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物价总体水平保持基本稳定,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人民收入持续增加,人居环境日趋良好,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力争把辰溪县建设成为具有活力的创业之城、带动区域发展的服务之城、交通便捷的枢纽之城、环境优美的生态之城和历史厚重的文化之城。二、土地利用战略1、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把基本农田保护放在首位,强化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坚持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占水田补水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环保型生态农业。2、协调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用地。各行各业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土地,新增建设用地要优先安排生态环境建设,特色资源及产业开发,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建设项目,保证国家重点建设用地;适度安排旅游休闲用地。注重沅水、辰水经济带和周边地区土地开发、保护和整治的协调,大力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坚持封山育林,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加强尾矿地和退化土地综合整治和土地复垦,改善区域整体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3、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空间布局,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探索城镇与农村平等互利、良性互动的用地机制。采取城镇点轴发展模式,重点保障中心城区和重点城镇用地。调整村镇空间布局,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立中心集镇中心村基层村三级农村居住区用地空间布局。结合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规划和实施好“城中村”改造。4、节约集约用地。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探索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倡导土地紧凑利用和适当混合利用。优化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结构,严格控制外延扩张。坚持城镇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相挂钩,开展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村庄用地整理和工矿废弃地整理,推行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提高用地效率。5 第二节 规划目标一、耕地保护目标耕地保有量:至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070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至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4540公顷。二、建设用地控制目标建设用地总规模:至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8572.76公顷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至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6955.54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至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2509.25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至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06.66平方米以内。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至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845.17公顷以内。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至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控制在2692.92公顷以内。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至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控制在1076.72公顷以内。三、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目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面积:至2020年,补充耕地任务量不少于953.81公顷。四、土地利用效率目标土地利用率:至2020年,全县土地利用率达到94.23%。五、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目标森林覆盖率:至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8.20%。规划期间,加强沅水和辰水流域水体湿地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重点生态保护区的保护。深入开展矿山整治复垦工作。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6 第一节 调整农用地结构严守耕地保护目标,加大农用地整理力度;用好现有丘岗林地,充分利用宜林荒山荒坡造林,扩大有林地面积;稳定园地面积,促进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利用效益的提高。一、耕地2014年,耕地面积为32294.60公顷,规划至2020年为31602.49公顷,较2014年减少692.11公顷。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16.25%调整为2020年的15.90%。二、园地2014年,园地面积为15694.07公顷,规划至2020年为15785.86公顷,较2014年增加91.79公顷。园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7.90%调整为2020年的7.94%。三、林地2014年,林地面积为124053.07公顷,规划至2020年为124377.34公顷,较2014年增加324.27公顷。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62.43%调整为2020年的62.59%。四、其他农用地2014年,其他农用地面积为7173.14公顷,规划至2020年为6855.55公顷,较2014年减少317.59公顷。其他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3.61%调整为2020年的3.45%。7 第二节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适应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适度增加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保障基础产业用地,加大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力度,缩减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一、城镇用地2014年,城镇用地面积为1075.56公顷,规划至2020年为2059.80公顷,较2014年增加984.24公顷。城镇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0.54%调整为2020年的1.04%。二、农村居民点用地2014年,农村居民点面积为5403.64公顷,规划至2020年为4446.29公顷,较2014年减少957.35公顷。农村居民点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2.72%调整为2020年的2.24%。三、采矿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2014年,采矿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面积为318.27公顷,规划至2020年为449.45公顷,较2014年增加131.18公顷。采矿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0.16%调整为2020年的0.23%。8 第三节 提高基础设施用地比重保障国家、省、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用地需求,提升道路等级,完善区域交通网络,适当提高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比重,适度增加旅游休闲用地。一、交通水利用地2014年,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1117.65公顷。规划至2020年为1411.25公顷,较2014年增加293.60公顷。交通水利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0.56%调整为2020年的0.71%。二、其他建设用地2014年,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267.48公顷,规划至2020年为205.97公顷,较2014年减少61.51公顷。其他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0.13%调整为2020年的0.10%。9 第四节 适度开发未利用地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据用地需求和土地利用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对宜农荒草地和其他宜农未利用地进行适度开发,提高新开垦耕地的质量和产出率。一、水域2014年,水域面积为6115.73公顷,规划至2020年为6433.31公顷,较2014年增加317.58公顷。水域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3.08%调整为2020年的3.24%。二、自然保留地2014年,自然保留地面积为5204.92公顷,规划至2020年为5090.82公顷,较2014年减少114.10公顷。自然保留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2.62%调整为2020年的2.56%。第四章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10 第一节 农用地布局优化一、优化耕地布局规划期间,以保护现有耕地为重点,尽量避免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确实无法避免占用耕地的,要坚持占少不占多,占劣不占优的原则。辰溪县耕地集中布局在沅水、辰水两岸的河谷冲击平原及一级支流溪谷平原各乡镇,其中光、热、水、土配合较好的中西部槽盆(包括潭湾、桥头、锦滨、火马冲、安坪等乡镇)是全县的商品粮基地。规划至2020年,耕地保有量控制在30700公顷以上,适当调减城区周边耕地规模,将重点乡镇集中连片的耕地优先列入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范围。二、基本农田布局优化规划期间,辰溪县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4540公顷。在保证落实上级规划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辰溪县发展实际,合理调整全县基本农田总体布局。按照资源禀赋、生产条件和增产潜力等因素,引导基本农田向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和粮食产出量大的地区集中,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要重点保护和整治区内的耕地和基本农田,城乡建设用地规划布局应尽量避让基本农田集中区。全县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分布在安坪镇、长田湾乡、大水田乡、龙泉岩乡、桥头溪乡、上蒲溪瑶族乡、柿溪乡、火马冲镇、苏木溪瑶族乡、仙人湾瑶族乡、小龙门乡、修溪镇、潭湾镇等地,集中于在沅水、辰水两岸的河谷冲击平原及一级支流溪谷平原。三、园地园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丘岗区的乡镇和东部黄溪口、龙头庵、修溪等乡镇。至2020年,辰溪县园地为15785.86公顷,适当增加园地在县域范围内比重,较2014年增加91.79公顷。四、林地林地则主要集中在东部雪峰山余脉的田湾、修溪、火马冲、黄溪口等乡镇及中、西部的龙泉岩、桥头溪等乡镇,是辰溪县重要的商品材基地。规划期间,为应对全球变暖、促进农民增收、加大竹林产品产量及保障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适当增加东南、西南部地势较高地区林地规模,按农业产业化要求,重点培育龙头庵、修溪等地的竹林产品深加工。同时注重植树造林工程,做好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11 第二节 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优化一、优化中心城区用地布局2014年,现状中心城区城镇用地面积为542.63公顷。规划期间,城市建设及其用地布局按照全县城市发展目标定位,抓住机遇实施“东进南拓”战略。其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在规划期内主要向东、向南二个方向发展。城东依托长城路、先锋路向东、向北延伸,城南则依靠原223省道和城南大道呈扇形发展;火马冲区依托223省道、308省道及娄怀高速发展工业集中区。到2020年,中心城区控制范围内城镇用地面积控制在1100公顷以内。中心城区城镇用地将继续南拓的发展方向,同时向西南跨辰水拓展。以保证用地需求及保持与远期城市用地的相互协调发展。努力打造成为“两江三岸、山水园林、三产发达、功能完善”的现代生态宜居之城。二、建制镇用地布局优化2014年,现状建制镇面积为1075.56公顷。规划期间,根据大力建设中心城区、扩大城区规模,积极发展重点城镇并强调城乡协调发展,完善县域村镇规模结构的原则,进行县域村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到2020年建制镇面积控制在2059.80公顷以内。强化双中心(中心城区和火马冲区),突出主轴线,采用重质量、重效益的非均衡集中式发展模式。重点是丰富城镇内涵、扩大城镇的规模和实力、提升城镇品位,大力培育作为县域发展极核的核心城镇和片区中心镇,以扩大其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辰溪县乡镇区域空间布局从总体格局上体现中心村镇集聚,轴线发展,组群分布,逐步形成以中心村镇为依托,以重要交通线路、经济走廊为发展主轴线组成的村镇体系空间发展格局。形成各级村镇相结合,空间布局与功能结构合理的,具有良好生态环境背景的多层次、开放型村镇体系。规划以辰溪县城为中心,构造“一城两区、两条发展轴线、三个重点发展城镇”的辰溪县域村镇体系空间结构。“一城两区”核心增长极规划将辰溪县城(中心城区)作为辰溪县域村镇体系的核心增长极,而火马冲区作为辰溪县域的工业集中区。三个重点发展城镇经济增长点构筑三个经济增长点:孝坪镇、安坪镇、黄溪口镇。以孝坪镇为中心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北部片区的经济增长。以安坪镇为中心的经济增长点,带动西南部片区的经济增长。以黄溪口镇为中心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东南部片区经济增长。两条发展轴线村镇发展互动的活力空间以湘黔铁路S223线复合发展主轴是一条南北向的支撑辰溪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级城镇发展主轴;以安坪辰阳修溪黄溪口沿沅江发展次轴是支撑辰溪县中南部经济发展的主轴线。辰溪县北部以孝坪镇为中心,包含孝坪镇、田湾镇、船溪乡,面积为259.65平方公里。以孝坪镇的工业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同时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采矿业,在此基础上发展产业园区配套服务的第三产业。中部核心增长极以县城主中心中心城区为中心,通过S223线、S308线与县道的十字交通带联系潭湾镇、锦滨镇、修溪镇、辰阳镇四个乡镇,面积为661.75平方公里。在农林业方面积极发展修溪镇与谭家场乡的林业。同时潭湾镇与谭家场乡发展边贸业。西南以县城次中心火马冲区为中心,通过S223线与县道联系大水田乡、龙泉岩乡、安坪镇、火马冲镇、长田湾乡五个乡镇。面积为609.19平方公里。工业以火马冲工业园区为龙头,发展技术水平较高,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较好的轻型工业,将其建设成全县的工业示范区。同时重点开发火马冲镇的燕子洞和二龙洞及小龙门乡的龙门溪三处景区的旅游资源。东南以黄溪口镇为中心,通过县道联系仙人湾瑶族乡、后塘瑶族乡、苏木溪瑶族乡、罗子山瑶族乡、上蒲溪瑶族乡五个乡镇,面积为460.15平方公里。整个区域主要以发展农业、林业为主,黄溪口镇同时兼顾特色少数民族旅游的功能。三、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2014年,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5403.64公顷。规划期间,极化县城、中心镇,鼓励农村居住人口向重点城镇集中,适度进行村庄撤并,通过设施的优先配置引导农村居住人口适度集聚。到2020年农村居民点总规模控制在4446.29公顷以内。保护现状规模较大、发展条件较好、特色风貌鲜明的村庄的社会网络和空间格局,合理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加强村庄绿化和环境建设,提高村庄居住环境。根据未来发展及吸纳安置周边撤并村庄人口的需要,可依据规划适当扩建,形成紧凑的布局形态;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现存比较完好的传统和特色村落,整治破坏传统特色风貌的建、构筑物,并妥善处理好新建建筑与传统村落之间的关系;根据村庄撤并需要,考虑耕作半径,在发展条件较好、环境影响较小的地区,建设新的农村居民点。居民点建设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完善配套设施,充分体现辰溪浓郁的乡风民俗;现状规模过小、发展条件较差、处于环境敏感地区、空心村现象和老龄化现象突出的村庄,应逐步拆除或合并。四、园区项目用地布局湖南辰溪工业集中区以辰溪县火马冲工业园为依托,北至沅江,东至湘黔铁路,南至娄新高速,西至淡家坪、桃花坪,规划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470公顷。用地形成“一环、两片、三心、四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一环”即集中区的环线主干路; “两片”即以中心生态山体为界线,东侧的片区为东片,西侧的片区为西片;三心”即集中区中部完整保留的生态山体核心,办公研发及服务中心,火马冲镇区中心; “四组团”即五个产业组团,包括现代仓储物流、新材料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及矿产资源深加工组团。紧紧围绕“依托优势、突出特色,多业并举、集聚发展”的建设思路,做到“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不断提高集中区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逐步将集中区发展成一个科技含量较高的资源加工依托型的现代工业集中区。同时,加强集中区管理机制、企业技术创新,理顺集中区管理体制,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确保集中区经济发展活力,将辰溪工业集中区建设成怀化地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经济转型示范区。12 第三节 基础设施用地布局优化一、交通设施用地布局交通设施建设主要是沅陵三角坪辰溪火马冲高速公路、G354提质改造(县城至火马冲工业园)、新增省道改扩建工程、重要县道改扩建工程、农村公路通畅及连通工程建设、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危桥改造、缺桥新建、国防公路(孝坪镇至锦滨镇)、辰溪蒲市S336公路等辰溪县城交通发展战略:1、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发展城镇各片区之间的公交主干线。2、分步骤、分层次地完善道路网络和交通设施的建设。规划至2020年,主要建设娄怀高速公路自西南向东北经过火马冲区,即将开工建设的沅辰高速则自南向北连接娄怀高速和位于沅陵境内的常吉高速。223省道县城段已改道至县城中心城区东端同时保证省道红线以外16m的范围内为公路建筑控制区,308省道火马冲区段也已进行局部改道同时提升道路技术等级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在中心城区新增两处长途客运站,分别位于城北和城南的入城口处,同时规划在火马冲区沿308省道新建一处长途客运站。扩建辰溪火马冲站,提升客运站标准,并为远景发展留下余地。城镇路网采用方格网加环形放射式布局形式,顺应山势河流,通过城镇主干道与次干道、支路三级道路共同构成城镇路网系统。二、水利设施用地布局规划期内,加强水利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区域水安全。重点保障田湾枫香水库、狮子岩水库、长田湾水库、罗子山水库、城市防洪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工程和现代化灌区等项目的建设,加快沅水、辰水等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力度。三、能源用地布局按照有序发展煤炭、积极发展电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要求,统筹安排能源产业用地。规划期间,辰溪县重点建设罗子山风电场项目、鱼潭水电站、谭伍风电场项目、长田湾风电场项目、田湾风电场项目以及乡镇小水电开发等重点电力、电网建设。13 第四节 风景旅游及生态用地布局优化一、风景旅游用地布局规划期间,旅游业将成为辰溪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增长点,应加大城区、城郊的景区建设力度,形成“一心一山一水一城一圈”发展格局。“一心”,即以县城中心,是全县旅游的集散地和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镇,具备全县旅游业开发的组织功能和游客服务接待功能。“一山”,即大酉山,通过保护大酉山生态资源,融合大酉洞的“二酉藏书”文化和“大酉华妙洞天”道教文化,打造成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一水”,即沅水,打造从东南方向的龙头庵开始,经黄溪口、仙人湾、火马冲、修溪、辰阳古镇再到达北部的江东村的沅水百里画廊,以及以北部的江东村为核心点,辐射到船溪古驿站区域。“一城”,即打造辰阳古城,逐步恢复辰阳古镇。“一圈”,即由黄溪口、龙头庵、上蒲溪五宝田、罗子山、后塘纪岩、仙人湾形成的东南部瑶乡生态文明旅游圈。二、生态用地布局规划期间,全县生态用地布局重点遵循以下方向:一、以绿色辰溪建设为导向,围绕建设沅水生态屏障核心目标,依托重点工程带动,加强生态建设,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实施退耕还林及后续产业、造林等项目工程,加强辰溪境内高速公路、铁路、S223和S308省道两边和沅水、辰水两岸封山育林和绿化提质,打造绿色通道。重点推进油茶特色经济林和现代油茶示范园建设。加强林政执法、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天然林和公益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基本建成功能比较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二、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创建国家湿地公园,维持河流合理流量和水库以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重点开展重要水源涵养区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作为优先领域,着力保护沅水、辰水水资源,保证源头水质达II类地表水水质标准。推进水资源和水环境整治工程、库区与小流域治理工程、河道疏浚工程。以沅水河道、辰水治理为重点,实施沅水辰水湿地保护工程建设。三、加强沅水、辰水流域辰溪段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国家农业开发水土保持项目、中央预算内水土保持项目、省级财政水土保持项目、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程和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程。全面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采取封山育林育草、低效林改造、人工造林、农田基本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建设等措施,治理石漠化土地。第五章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按照维护区域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要求,严格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大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努力提高辰溪县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利用效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14 第一节 严格耕地保护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强化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的规划控制和引导作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协调经济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控制在计划指标之内。至2020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1076.72公顷以内。加强建设项目选址和用地的评价、论证,建设项目选址必须把是否占用耕地作为评选方案的重要因素。切实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各项非农建设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确需占用耕地的,必须在“先补后占”、 “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原则下在全县范围内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加大补充耕地力度,确保全县耕地保护目标实现。至2020年,全县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总量不低于953.81公顷。合理引导农用地结构调整。在种植业内部合理引导农业结构调整,确保农业结构调整不破坏土地耕作层,不因农业结构调整降低耕地保有量。发展水稻、油茶、花卉等优势产业,重点保障优势产业对农产品生产用地的需求。各类防护林、绿化带等生态建设应尽量避免占用耕地,确需占用的,必须依据数量质量相当的原则履行补充耕地义务。15 第二节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科学划定基本农田。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保护面积指标,依据法律规定的划定标准,划定基本农田,并落实到地块和农户。参照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将大面积、集中连片、高质量等级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已经验收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优质耕地也应划入基本农田。新调整划定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级不得低于原有质量等级。按耕地等级实施差别化管理,重点保护优质耕地和水田,建设基本农田保护区。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建立基本农田集中投入制度,加大公共财政对粮食主产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的扶持力度,推进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加大对旱土和山丘地区的中低产田改造力度,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生产能力;规划期内对划定的大部分基本农田进行整治,加大省级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城镇、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依照法律规定,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因选址特殊、无法避让基本农田的,必须报国务院批准。禁止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绿化隔离带和防护林建设,禁止改变基本农田土壤性状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禁止对基本农田耕作层造成永久性破坏的临时工程用地和其他各项活动。16 第三节 提高耕地质量加大耕地管护力度。实施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依据耕地等级实行分类管护。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坡改梯和水土保持等建设,推广节水抗旱技术,推进“沃土工程”、移土培肥等工程,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充分发挥耕地生产、生态、景观和间隔功能,严格控制各类防护林、绿化带等生态建设占用耕地。确保补充耕地质量。开展对占用和补充耕地的评价,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严格考核耕地“占补平衡”,在“先补后占”的原则下,对补充耕地质量未达到被占耕地质量的,按照质量等级折算增加补充耕地的面积。积极实施耕作层剥离工程,剥离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用于新开垦耕地的质量建设。加大污染及灾毁耕地防治力度。加强耕地抗污染和抗灾能力建设,减少人为污染及自然灾毁损毁耕地数量。严格界定污染、灾毁耕地标准,强化耕地污染、灾毁情况监测,对污染、灾毁耕地及时治理复垦。将经有关部门鉴定确定不适宜农作物种植的耕地,以法定程序进行地类变更,积极采取各类工程、生物措施,治理污染土地。编制土地污染区专项治理规划,改善土地生态环境。17 第四节 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展耕地整理,加大基本农田整理力度,组织实施土地整理重大工程;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结合当地城镇化建设,以整理潜力较大的“空心村”为主,根据各地具体情况采取迁村并点等模式,逐步集中形成中心村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推进土地复垦。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用途适宜、经济可行”的要求,立足优先农业利用、鼓励多用途使用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加快废弃土地的复垦,合理安排复垦土地利用方向、规模和时序,按规划组织实施土地复垦重大工程。适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在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条件下,重点对宜农荒草地和其他宜农未利用地进行适度开发,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完善耕作条件,提高耕地的产出率。第六章 土地利用分区及管制规则18 第一节 土地用途分区按照土地利用方向、主导用途及管制规则相对一致性的原则,根据辰溪县不同地区土地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划定七个土地用途区,严格土地利用分区管制规则。一、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和管理而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区内土地主要用作基本农田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 农田防护林及其它农业设施。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29496.15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4.84%。主要分布在潭湾镇、安坪镇、孝坪镇、大水田乡等地,集中于沅水、辰水等流域周边。主要管制规则:该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使用。基本农田上的农业结构调整应在种植业范围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签订在基本农田上造林的合同。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它零星用地应当整理、复垦或调整为基本农田,规划期内确定不能复垦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土地,不得在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挖沙、采石、取土、采矿、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得活动。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涉及农用地转用或征用土地的,必须报国务院批准,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当地人民政府应按国务院的批准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补划数量与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二、一般农地区一般农地区指是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外、为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除已列入基本农田,林业用地、牧业用地、城镇村、独立工矿等土地用途区内的耕地外,其余耕地原则上均应划入一般农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西南部(如火马冲镇、锦滨镇等),集中于石期河、贤水河、黄溪河等流域周边,全县划定一般农地区8814.5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44%。主要管制规则:区内土地主要为耕地、园地、畜禽水产养殖地和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用地;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优先整理、复垦或调整为耕地、园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整理、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土地。三、林业用地区林业用地区是指为林业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该区主要分布在区内东南部、西南部田湾镇、火马冲镇、仙人湾瑶族乡等乡镇,全县划定林业用地区124834.18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2.82%。主要管制规则: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林业生产,以及直接为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务的营林设施用地;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应当按其适宜性调整为林地或其他类型的营林设施用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区内零星耕地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需要可转为林地;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不得占用区内土地进行毁林开垦、采石、挖沙、取土等活动。四、城镇建设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是指为城镇(城市和建镇,含各类开发区和园区)建设用地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包括中心城区及全县建制镇的城镇建设边界及拓展边界圈定的范围,划定城镇建设用地区面积2059.8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04%。主要管制规则: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城镇建设,须符合批准和城市、建制镇规划;区内城镇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之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区内建设用地应当整理复垦为耕地或其他农用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整理、复垦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五、村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是农村居民点(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包括全县集中布局的村庄、集镇用地,划定村镇建设用地区面积4446.29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24%。主要管制规则: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农村居民点建设,须符合批准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区内村镇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之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区内建设用地应当整理复垦为耕地或其他农用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整理、复垦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六、独立工矿区独立工矿区是指为独立于城镇村之外的建设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划定独立工矿区面积449.4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23%。主要管制规则:区内土地主要用于采矿业以及不宜在居民点内配置的工业用地;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工矿建设规划;区内因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压占的土地应及时复垦;区内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之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七、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是指基于维护生态环境安全需要进行土地利用特殊控制的区域。主要包括罗子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罗子山瑶族乡)、燕子洞自然保护区(位于火马冲镇)等重要保护区,划定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面积584.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9%。主要管制规则:区内土地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导用途;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相关规划;区内影响生态环境安全的土地,应在规划期间调整为适宜的用途;区内土地严禁与生态环境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原有的各种生产、开发活动应逐步退出。19 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指标,统筹存量与增量建设用地,划定辰溪县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扩展边界和禁止边界,确定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加强对全区所有土地的空间管制。一、允许建设区允许建设区指中心城区及重点城镇村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范围,是规划期内中心城区及重点城镇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规划允许建设区7766.34公顷。管制规则: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镇村及工矿建设发展空间,具体土地利用安排应与依法批准的相关规划相衔接;区内新增城市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的约束,应统筹增量与存量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依程序进行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允许建设区边界(规模边界)的调整,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二、有条件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指中心城区及重点城镇规模边界之外,按照保护资源与环境优先、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划定的城镇建设拓展区域。规划有条件建设区411.35公顷。管制规则:区内土地符合规定的,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同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区用地规模;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需调整按规划修改处理,严格论证,报规划审批机关批准。三、限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指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以外的其他区域,是城、镇、村、工矿的合理隔离带。规划限制建设区189955.71公顷。管制规则: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是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区内禁止城、镇、村建设,严格控制线性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用地。四、禁止建设区禁止建设区指具有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价值,必须禁止各类建设开发的区域。规划全县禁止建设区584.72公顷,主要为燕子洞风景名胜景观区核心区和罗子山风景区核心区。管制规则:区内土地的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严格禁止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建设与开发活动;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规划期内禁止建设用地边界不得调整。第七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20 第一节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中心城区位于辰溪县中部,中心城区包括辰阳镇、锦滨镇,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怀化北部湘西接边地区的重要物流集散地,也是国家级的革命抗战老区,盛产茶油、桐油以及柑橘、蚕茧等多种经济作物产品。是著名的“辰杉”产地,是全县最主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2014年,中心城区总人口15.8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万人,农业人口4.81万人,中心城区实现生产总值33.23亿元。2014年,中心城区土地总面积18408.92公顷,其中:农用地15061.78公顷,占中心城区土地总面积的81.82%;建设用地1648.27公顷,占中心城区土地总面积的8.95%;其他土地1779.40公顷,占中心城区土地总面积的9.67%。表7-1 中心城区2014年土地利用结构表单位:公顷,%地类2014年面积比例土地总面积18408.92100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7课 装扮美丽的花园教学设计 粤教版
- 人教版(2024)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 人教版(2024)七年级2025年10.1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教案配套
- 公司员工花名册
-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教案
- 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6.学画思维导图 苏科版
-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七章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教学设计2 (新版)新人教版
- 2024吉林镇赉县鑫阳新能源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体育教学设计(单杠和仰卧起坐)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案配套
- 站台填筑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 给排水管道工程实体质量检查评分表
- 城南小学“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应急预案
- 机械完整性专题知识讲座
- 《生态环境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 人际交往与沟通概述课件
- 丛枝菌根真菌的功能多样性分析
- SAP模块介绍及功能模块关联图(ppt 63页)
- 2018 年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试卷
- 年产6万吨饲料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甲乙丙资信
- 环境致病菌监控程序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