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人道主义精神.doc_第1页
鲁迅的人道主义精神.doc_第2页
鲁迅的人道主义精神.doc_第3页
鲁迅的人道主义精神.doc_第4页
鲁迅的人道主义精神.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 I2 单位代码: 101 密 级: 一般 学 号: 1010109014050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鲁迅的人道主义精神专 业: 汉语言文学姓 名: 同建妮指导教师: 钟海林职 称: 讲 师答辩日期: 2014年5月日延安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申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申明本人郑重申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同建妮 日期:2014年5月日 论文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延安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本科生在校攻读学士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延安大学,学生公开发表需经指导教师同意。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范围,在2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作 者 签 名: 同建妮 日期:2014年5月日指导教师签名: 钟海林 日期:2014年5月日鲁迅的人道主义精神摘要: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助国人呐喊,为民族彷徨;他更是伟大的革命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深受西方现代启蒙思想的影响,开始倡导人道主义,即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个性与提倡自由、宣扬平等与传播仁爱、将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他的思想与精神是不朽的,像泉水一样永远奔流不息。关键词:鲁迅 人道主义 思想 精神Lu Xuns humanitarian spirit摘要: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助国人呐喊,为民族彷徨;他更是伟大的革命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深受西方现代启蒙思想的影响,开始倡导人道主义,即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个性与提倡自由、宣扬平等与传播仁爱、将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他的思想与精神是不朽的,像泉水一样永远奔流不息。Abstract: Lu Xun is a great writer, morality, skilled artist article; he is a great thinker, help people cry, for the national loss; he is a great revolutionary, a thousand pointing fingers, head bowed as a willing ox. He is influenced by the western modern enlightenment, began to advocate humanitarian, the emphasis on human values, respect for individuality and promote freedom, equality and spread love, will hope the young generation. His thought and spirit is immortal, as always rushing like spring water.关键字:鲁迅 人道主义 思想Keywords: Lu Xun humanitarian thought spirit鲁迅生活的那个年代,是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时代,是封建势力苟延残喘的时代,是麻木国人需要觉醒的时代,鲁迅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转折关头,用文学来思考时代要求,记录时代声音的志士。他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文化巨人,这不仅由于他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而且还在于他的人道主义伦理思想对现代中国曾经起到的积极启蒙作用,在于他对传统的伦理秩序的无情颠覆和对现代新伦理的建构所起的重要作用。鲁迅毕生以“立人”为目标,倡导人的解放和现代人格的建立,以空前的态度确立了对人的自信,他认为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人的自由发展是最高价值尺度,他鼓吹个性自由,为孩子而呼唤,为妇女而呐喊,为平民而鸣不平。一、鲁迅人道主义精神的形成(一)人道主义的含义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的思潮和理论。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并将这种人文关怀精神发扬光大,具体来说就是肯定人的尊严、呵护人的个性、追求个人的幸福、坚守人间的自由。人道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对人的思想进行独裁专制,反对一切宗教的、意识形态的、伦理道德中具有贬损个人、压制自由、愚弄智识或非人化的信条。而对于人道主义精神,更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以人类自身功能观念意义上的一种良知,及其在这个意识的作为支配下,形成一种以高度文明为基础,以人类和谐发展为目的这样的普世观。因此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现代性诉求一发而不可收,经过18世纪的启蒙运动,更一举演绎为席卷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人文潮流。作为人道旗帜的“自由、平等、博爱”这些充满爱意的字眼激活并感动了世界至少“三分之二的受苦人,”这个思潮最容易为普天下的劳苦大众所欢迎,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本本血泪账的“苦大仇深”之民族中。我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同时也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而人道主义作为一种具有启蒙意义的思潮在反对封建意识形态的过程中举足轻重,因此他一开始就天然地受到了新文化运动始作俑者的欢迎和拥戴。一时间,人道主义成为文学革新运动中最为坚挺的主心骨,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以人道主义为内容、主张和口号的文学就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鲁迅,则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成了我国文化新军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二)鲁迅人道主义思想产生的个人背景儿时的家庭变故、母亲的包办婚姻、日本的留学经历,都成为鲁迅人道主义思想的源头。鲁迅生于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里,本是宦官之家、书香门第,但在他13岁那年,祖父因触犯了清朝的法律而入狱,接着父亲又换了重病,几乎倾家荡产,使他开始尝到了贫困的滋味,同时也看到了现实社会的丑恶。他曾说:“我小的时候,因为家境好,人家看我像王子一样,但是一旦我家发生变故以后,人们就把我看成叫花子都不如了,我感到这不是一个人住的社会,我就恨这个社会。”1可见,这样的经历使鲁迅的思想发生了一个转变。母亲的包办婚姻更加深了鲁迅对家族制度的痛恨,鲁迅为了体谅母亲为儿子操办婚事的苦衷,不得不迁就命运的安排。他曾对女友许寿裳说过这样一句沉痛的话:“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的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2这次失败的婚姻带给鲁迅的是失望和无奈,对其思想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接触了一些革命人物和革命言论,使年轻的鲁迅开始形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立下了献身于祖国、献身于人民的宏伟志愿,再加上亲身体验使他认识到,文学在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反抗精神上有着巨大的作用,所以毅然决然放弃学医,决心用文艺来激励人民的斗志,他在日本留学的八年,接受了西欧革命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我们不能否认人道主义成为他弃医从文的重要契机。鲁迅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文化巨人,这不仅由于他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而且还在于他的人道主义伦理思想对现代中国曾经起到的积极的启蒙作用,在于它对传统的伦理秩序的无情颠覆。尊重人的平等权利、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是鲁迅人道主义思想的基础;同情弱者和救世济民是鲁迅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个体生命的生存发展和独立自由是鲁迅人道主义思想的终极价值追求。二、鲁迅人道主义精神的表现(一)尊重个性与提倡自由鲁迅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那独立不倚和自由不羁的思想个性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资源。鲁迅的思想是独立的、个性的和自由的,他一生致力于追求个性解放和正真自由,其中所蕴含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给人极大的震撼和启发。鲁迅的个性解放,不仅是指精神上的独立不倚,也是指自热个性的健全发展。他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说过,长者对幼者有教育的义务,有培养他们自立能力的义务,“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故他认为父母对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使子女成为“独立的人”;3他主张应该提倡“个人的自大”,认为“多有个人的自大的国民,真是多福气、多幸运”;4他要求“要适如其分,发展个人的个性,不能像印书似的每本一律”;5他更希望青年“能够大叫,是黄莺便黄莺般叫,是鸱鸮便鸱鸮般叫”。6这些便是本来意义上的真正地个性主义,个性解放。1918年发出了第一声革命的呐喊就是狂人日记的发表,它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文学革命的第一声春雷,狂人日记的思想核心正是个性解放。狂人是在封建社会残酷的迫害下发的狂,他所感受到的,正是封建枷锁束缚下人的个性被摧残、被毁灭的惨痛现实。我们可以看到,不仅被吃的人的个性遭到摧残,而且吃人的人似乎早已失去了作为人的个性。在这里,鲁迅所迫切要求的正是被吃掉人的个性获得解放,鲁迅发出“救救孩子”的强烈呼声,7不仅希望孩子不要被吃掉,而且希望孩子不要去吃别人,既要求保护孩子的个性、发展孩子的个性,同时也要求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个性。这正是鲁迅人道主义思想的实质。在酒楼上的吕纬甫正直善良却又命运多舛,显然并不像之前的他是那么激烈,他虽然依然看到那些令他感到难过的麻木,并为之感到愤慨,但却不得不去干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从药我们看到鲁迅痛恨群众的麻木,惋惜夏俞的牺牲,面对牺牲的革命为之痛心。鲁迅写了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对魏连殳、吕纬甫、夏俞等最早觉醒的具有反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给予同情和肯定,这些知识分子是追求个性解放的,人道主义的基本就是个性解放,而这些知识分子觉醒后的个性解放无法在中国的现实中得到满足,这是对旧社会反人道的有力控诉,从反面表现了鲁迅对人与人之间人道主义感情的渴望。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自由思想是他一生不懈的追求,也是构成他思想的主要内核。伤逝中的子君,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女性,不顾家庭的阻挠和社会的非议,勇敢地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7这也正是中国女子一直努力想要表达的追求个性与自由的心声。野草充分体现了鲁迅独立自由的思想,“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故人必须是自由存在的“个体”,才能成为独立自由的人;“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的两颗枣树,即是独立、自由的意象,所追求的就是独立与自由。7纵观鲁迅的一生,他反专制,反奴性,不当奴隶,致力于国民性的改造与个性的解放,先立人而后立国,立人乃是根本,个人的独立自由具有终极的价值,也是改革国民性的最终目的,从这里不难看出鲁迅是一个致力于追求正真自由的人。(二)宣扬平等与传播仁爱鲁迅的许多作品,都是为了揭示“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对于“上流社会”,他是憎恶的,“毫不可惜它的溃灭”,绝不会去关心这个阶级的命运。对于劳动人民,鲁迅深深同情他们的悲惨遭遇,“哀其不幸”,同时又为他们的麻木落后而感到悲痛、焦虑;“怒其不争”,希望他们快快觉醒起来。他的创作“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救疗的注意”。这种宣扬平等与传播仁爱正是鲁迅人道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7鲁迅的人道主义情怀更多体现为对弱者的同情和对国民性的尖锐批判。阿Q正传这篇举世文明的杰作,是在刻画已经有几千年的“默默的生长、萎黄、枯死了,像压在大石底下的草一样”的“默默的国民的灵魂来”,8它是中国农民悲惨命运的深刻写照,也是近代劳苦大众被压迫历史的缩影。祝福中“祥林嫂”这个被侮辱被迫害的下层劳动妇女,她不正是没有争到过“人”的价值、欲做奴隶而不得的人吗?不正是活活被所谓的政权、族权、父权、神权这四种权力迫害致死的吗?然而,鲁迅并没有致力于空泛的社会批判,而是始终将“人”作为人文关怀的核心。明天中的单四婶子,勤劳善良,但同样被浓厚的封建思想所包围,从守寡后的支撑这个家庭,到儿子的病死,希望在梦中见到宝儿而终不得见。离婚中的爱姑,在自己的意识中自以为并非任人摆布,犹如网中一条不安分的鱼,她冲撞了许多网眼,但最后还是被摆上了被吃的筵宴。药华老栓用自己的血汗钱买蘸着革命者鲜血的馒头给儿子治病而终于没有治好,对于这个既怜可又可悲的人物怎能不令人心痛。白光中的陈士成、故乡的闰土不管他们觉悟高低,鲁迅对他们的怜悯是无条件的。他对被压迫、被侮辱、被“吃掉的”底层劳动者寄予深切的同情,对封建伦理道德作了深刻的揭露,从这些劳动者身上,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鲁迅的人道主义情怀,是一种要把每个人提高到“人”的地位上来,提高到真正的“人”的高度上来的一种人道主义情怀。鲁迅在中国文化新旧交替之际,是站在最基础的底层人民一边,站在广大的弱势群体一边,而这种利益代表的力量和勇气不会来自个人利益的得失权衡,而是来自人道主义的信仰,即来自心灵的没有功利价值的情感。鲁迅是个勇士,为民族、为人民倾尽心血,虽然他常在小说、杂文中批判愚昧麻木的大众,但其所思所想所写所做都表现其内心对国民深切的爱和对人性的关怀。(三)真实帮助和给人勇气在鲁迅的生活当中,帮助青年学生是很经常的事情,无论是生活方面还是创作方面,他都会其所能、鼎力相助,也因此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许广平在回忆录中曾说,鲁迅为了帮助青年,“逐字逐页的批改文稿,逐字逐句的校勘译稿,几乎费去先生半生的功夫”。2青年木刻工作者曹白,因刻一张卢那察尔斯基的肖像,被国民党以“鼓吹阶级斗争而视无产阶级必有专政的一日”的“罪名”逮捕入狱,受尽严刑拷打。出狱后,他又为一个木刻展览会刻了鲁迅像和鲁迅和祥林嫂却被查出不准展示,他把木刻像寄给鲁迅,鲁迅不仅复信对曹白给予支持,还想将他坐牢之事写成文章发表,并鼓励曹白说“人生现在实在苦痛,但我们总要战取光明,即使自己遇不到,也可以留给后来的”。9青年作者许钦文曾持孙伏园的信到教育部里去找鲁迅先生帮着找工作,但当时教育部不需要人手,就把自己身上仅有的20元给了他,鲁迅为自己不能使求助的青年不失望而暗自难过。对于一位本不相识的儿童颜黎民,他要书就给他书,要照片就给他照片,有所询问就详详细细的答复他,回信的态度是何等真挚而严正,措辞是何等亲切而周详。野草中一篇“聪明人”“傻子”“奴隶”中的“傻子”,他为奴隶的悲惨生活和主人的残酷而愤愤不平,替努力将黑暗阴湿的屋子开窗,即使奴隶威胁他这样干“主人要骂的”也毫不退缩。结果奴才受到主人的夸奖,聪明人得到奴隶的感谢,而见义勇为的傻子却被他想帮助的奴隶赶走。可敬的傻子,诚实热情、无私忘我、敢于斗争,满腔热血地帮助别人却遭遇驱赶,但我们的民族需要的恰是这种敢于坚持真理、敢于斗争、敢于在危难面前伸出双手的傻子。文章中的傻子似乎正是鲁迅先生的真实写照。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对别人是爱理不理,但却总喜欢“热心”地管别人的闲事;亲近那些“失意的人”,关心他们的生活;将房屋无期无偿地给一个可怜的女工住;“看到孩子便发出欢喜的光来”,7买东西给他们,将他们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宝贵,视他们为中国的希望,这位“孤独者”将鲁迅的爱心、赤城和责任感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鲁迅先生的精神一直感动和鼓励着年青一代,给予他们温暖和希望。他是青年的导师,他爱护青年、奖掖青年,并不仅为个人,而是为了整个民族,因为一切希望不能不寄托在青年身上,他们有思想错误的,他也不灰心,一生孜孜为社会服务。景宋说的好“辛勤的农夫,会因为孺子弃饭满地而不耕作吗?先生就是这样”。他指示着青年的生存的重点,生命的道路。2三、鲁迅人道主义精神的革命性 鲁迅早期的人道主义精神是追求个性解放的,他是一个开始于思想解放的文人,后来怀疑单纯的人道主义能不能解放中国人,他越来越意识到必须打破那种压抑人的社会秩序,所以,他的战斗开始找了阶级立场,政治立足点。鲁迅后期已经成为一个自觉地阶级论者,明确地认识到社会上阶级对立现象的存在,他同情和关心的人已不是笼统抽象的人,而是被压迫的人民大众特别是劳动群众(一)五四时期的人道主义精神狂人日记是五四运动时期,大家举得是民族和科学,这个足以证明鲁迅早期的创作,不是冲着政治斗争的,他的直接目的是解放封建伦理压迫下的人性,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鲁迅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孔乙己阿Q正传药明天等作品中,我们看见的都是一些迂腐的畸形人,无论是孔乙己还是阿Q,他们都不是以人的姿态活着的。对孔乙己来说,读书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方式,一种人生,在他看来万般皆下等,唯有读书高,所以,他会选择和伙计讨论“茴”字怎么写,以赢回他的尊严和自信,当面对别人否定时,他唯一可依靠的就只是封建社会空洞的说教,所以他最后被残忍的打折了腿,这是一个自始至终都没有自我的人。而阿Q却大不一样,像一个混混,他到底懂不懂封建伦理道德,如果懂,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为去向吴妈求婚呢?如果不懂,他至于认为一个女人在街上走就是勾搭男人,尼姑都是和和尚通奸的?对他来说,他只是需要获得尊重,而他又不知道尊重是什么,最后他选择了精神胜利法。这说明了在封建意识形态下的人,无论是投机还是固守自己的一个位置,都是没有法子成为一个人的,没有尊严,没有站姿,对于他们来说,封建伦理是怎样形成的,怀不怀疑都无所谓了,这是一种习惯,而且他不是一个人的习惯,是一群人,一种人的习惯。因此,可以看出,鲁迅的呐喊是个性解放,在五四时期鲁迅的创作显然是本着个人主义的,是追求个性解放的,而人道主义的基本就是个性解放。这些足以证明五四时期鲁迅作品中所表现的人道主义精神。(二)后期人道主义的阶级性鲁迅的人道主义思想是发展的,在鲁迅创作的后期,主要是杂文创作,鲁迅的杂文被人称为插进统治阶级心脏的一把匕首,火药味十足,但是面对敌人的残酷的时候,鲁迅的人道主义思想并没有只剩下阶级性,纪念刘和珍君中鲁迅表明对于学生的请命、游行,鲁迅是不以为然的,他不希望这种无谓的牺牲一直继续,只是鲁迅的人道主义和狄更斯、雨果他们的观点不同,他们不主张阶级斗争,于是鲁迅的人道主义就显得不那么纯碎和自然了,显得有些革命的幌子了,然而这时因为他看到了大多数人的悲剧,也意识到了国人的自轻自贱、麻木,已经不是和平发展可以解决的问题,必须选择革命,而这种革命不是针对某个统治阶级,而是一种根植于文化的恶劣的压迫人性的东西。鲁迅认为人道主义不应该与个人主义相同,更不应该是庸俗的利己主义,鲁迅作品中经常有一个叙述者“我”,例如,狂人日记祝福孤独者这些作品中的那个我都是一个希望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友爱,对待别人的苦痛和不幸可以多一些同情,可以少一些冷漠,因为真正造成孔乙己悲剧的人不只是丁举人,更多的是那些不停对孔乙己取笑的人,造成祥林嫂苦痛的是每一个封建社会下的正常人,就如同狂人的呐喊一样,救救孩子,难道只是孩子需要被救。在鲁迅看来,没有生存,没有更好的发展空间的时候,一切个性解放,一切人道主义都是纸上谈兵。对于知识分子方玄卓来说只是要求可以有一份养家糊口的薪水,在女人面前有些尊严,对他来说,无所谓进步与腐朽;对于一些平民百姓,一个个麻木不仁的表情、冷漠的态度、呆滞的面容、还有一些荒唐的坚持,无论是闰土、孔乙己、还是祥林嫂,他们都是善良的,但善良到让我们觉得悲痛,他们只能选择这样的生活。所以,在没有社会保障的时候,一切人道主义只是瞎扯,基于这一点,鲁迅的人道主义必须放在阶级斗争的范围内。鲁迅看似没有塑造一个理想人物,但是鲁迅的人道主义情怀却一直发展着,因为没有条件生长出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