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狮库县七年级语文下册4孙权劝学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辽宁狮库县七年级语文下册4孙权劝学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辽宁狮库县七年级语文下册4孙权劝学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辽宁狮库县七年级语文下册4孙权劝学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权劝学编制教师 总序号 审核人 学生姓名班级小组序号课题内容4、孙权劝学学习目标1. 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2. 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3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学习重点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学习难点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学法指导师生讨论和探究。一、预习案 1资料链接 (1)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 君实 ),陕州夏县(现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也称涑水先生。谥号( 文正 ),是( 北宋 )朝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力主祖宗之法不可变。作为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2)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3)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骁勇善战,但少谋略。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很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不久病故。(4)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5)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编年 )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对史料取舍慎重,考证详密。其中像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2、给下面的生字注音卿()岂()邪()孰()遂()更()3、解释下面的成语。(1)吴下阿蒙:吴下指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2)刮目相待:刮目指擦眼睛,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4、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权谓吕蒙曰对说。 卿今当涂掌事卿:你当途:当道,当权蒙辞以军中多务以:用,拿。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孤:我岂:表反问的语气助词,难道。 卿言多务,孰若孤孰:谁(哪一个)若:比得上 蒙乃始就学。就:从事,做。及鲁肃过寻阳及:等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士:士大夫或读书人。此指有才德有志气的人。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遂:于是,就。而;连词,表承接关系。5 古今异义。(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求学的高学位(2) 士别三日古:几天,这里指“少”今:确数(3)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往事古:历史 今:过去的事6通假字(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通“耶”,语气词,表反问。(2)卿今当涂掌事 “涂”同“途”7一词多义(1)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当涂掌事(动词:正)(2)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3 )就:蒙乃始就学(从事) 指物作诗立就(完成)。8、学生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感情。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不过是(要你)广泛浏览群书,了解往事罢了。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从)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看),(你)不再是(当初)吴下的那个学识尚浅的阿蒙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一个人跟你几天不见面,(你)就要去掉老眼光重新看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兄长怎么认识事物这么晚呢!列出我的疑惑二、探究案1、概括情节,理清结构。(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大有长进,令鲁肃刮目相看并与他结伴为朋友的故事。(2)以“学”为线索填空“学”是文章的一条线索:孙权( 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2、揣摩人物语言。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感情。(1)孙权一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交流点拨】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关心、厚望。孙权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不可不学”一句语气应该加重一些,以表明学习的必要性。“蒙辞以军中多务”他这样想:“我”学习没用,不学也照样能打仗等,总之,不愿学,借口推辞。(2)孙权二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交流点拨】“邪”后叹号表示一种语气强烈的反问,实际上是表达一种肯定的意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耳”,有降低事情难度、缩小事物范围的意味。意思是说:你误解了,没要求你那么高,只不过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了解历史罢了。“耳”后用了句号,语气变得委婉。孙权又以自己的读书情况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能性,鼓励吕蒙求学,循循善诱,言辞恳切,难怪吕蒙“乃始就学”。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3)鲁肃叹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交流点拨】一句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沟壑的自信。小结: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吕蒙、鲁肃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意味。3、 本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谈谈学习的体会。(人物性格评价、写作手法、人生指导等)(1)孙权平易近人,同时对部下严格要求,在劝吕蒙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对吕蒙的殷切爱护,又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2)吕蒙虎虎有生气,胸怀坦荡,机敏精干,能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使自己得到提高,颇有幽默感。(3)鲁肃极像一位忠厚长者,对吕蒙的进步,他毫不掩饰地加以夸赞,又相当真诚,讲礼节,在认可吕蒙的好学之后,一定要“拜蒙母,结友”才告别。(4)以对话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5)除正面记言外,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6)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蒙。(7)鲁肃善于用新眼光看待别人。(8)吕蒙知不足而后弥补。(9)孙权是个善用人才的明君。(10)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我的知识网络图 三、训练案 1、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的题目。【甲】孙权劝学【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北史傅永列传注:让责备。露布公开的文告。 1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第两题任选一题作答,第题必答。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2、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