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一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材料题集锦.doc_第1页
选修一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材料题集锦.doc_第2页
选修一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材料题集锦.doc_第3页
选修一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材料题集锦.doc_第4页
选修一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材料题集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一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材料题集锦(古代改革部分)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历史组一、梭伦改革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制度,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 伯里克利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管理,统治者不是有王芴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和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苏格拉底请回答:(1) 依据材料一,归纳伯里克利阐述了民主制的什么特点?(2) 依据材料二,苏格拉底对民主制的批判着眼于什么?(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雅典民主制。参考答案:.(1)人民主权或人人平等地参与国家政权。(2)水平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不利于国家管理。(3)从利弊方面答。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梭伦在诗中这样写道: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司诸神的伟大母亲 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他备受奴役,而如今已重获自由。材料二 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独创。我们这个政体叫做民主政体。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著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无论何人,只要为祖国效力,都可以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荣升。 伯里克利论雅典之所以伟大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改革措施?这一措施有何积极意义? (2)伯里克利所言“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的依据是什么? (3)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和伯里克利各起了怎样的作用?参考答案:梭伦改革中“解负令”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鼓励发展工商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这就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对国家政权机构的民主化改革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克里斯梯尼改革与伯利克里改革正是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沿着梭伦的方向推进改革,才使得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最终确立。3、以下两段材料反映了公元前8一前6世纪雅典的社会状况:材料一 雅典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全部从贵族中选出,最初设立3名,主管宗教、战争和行政事务,任期10年。后来又增添了6名司法执政官,9名执政官任期缩短为1年。材料二 雅典城附近的土地多石、缺水,收成非常有限。平民在自己的小块土地上辛勤耕作,却常常食不果腹。走投无路的农民被迫向贵族借种子、工具或口粮,为此,不得不将土地或人身抵押给债主,在田间立起石碑作为土地抵押的标记。若欠债的农民不能按期还债,土地便归债权人所有,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替贵族种地的雇农,必须将土地收成的56交给地主。当时人身抵押十分流行,无地的农民只有人身这一最后的“财产”可以支配。一旦无力交纳地租,农夫本人及其妻子、儿女就会被债主捉去抵债,要么在债主家中服劳役,要么被卖到国外当奴隶。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雅典城邦怎样的政治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雅典平民怎样的生活状况?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判断当时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贵族在政治专权。 (2)平民生活困苦,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直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3)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4、阅读下列材料: 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利分配 500斗级 拥有年产500斗(一斗相当于38千克)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 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骑士级 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济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双牛级 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务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一300斗农产品。享有除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雇工级 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他们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请回答:(1)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的依据是什么? 与凭血缘建立的等级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对雅典的哪一个阶层最有利? (2)财产等级制度能给雅典公民带来真正的平等吗? 为什么? 参考答案:(1)财产的多少。 打破了贵族靠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 对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最有利。 (2)不能。因为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越多,这是一种有条件的平等,而不是公民的普遍平等。 5、史学界认为:“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就是站在富裕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的立场上,为了雅典城邦国家的长远利益,毫不动摇地向阻碍社会发展的保守势力氏族贵族开刀。”试结合梭伦改革的内容论证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在梭伦改革中,首先从削弱氏族贵族的势力以保护下层平民利益开始,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进而减少氏族贵族的特权以提高平民特别是平民上层富裕工商业奴隶主的权利,按财产资格重新划分了公民等级,并规定了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恢复了公民大会的最高权力,设立了新的国家机构400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使公民成为雅典城邦国家的主宰; 最后,从发展奴隶制商品经济的目的出发,实施了许多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措施。 总之,氏族制度遭到新的失败,贵族权力大大削弱,雅典国家向前发展了一大步。6、阅读梭伦的两首诗的摘选,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我团结人民去谋求的一切目的中,有什么我还没有做到?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柏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它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以前他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是无辜被害,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我都使他们解放。”材料二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1)材料一、二,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他们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 (2)从梭伦的自白中可以看出梭伦的改革政策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原则?参考答案:(1)内容: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废除“六一汉”制度,废除了奴隶的债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影响: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扩大了各阶层的政治权力。 (2)不偏不倚、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原则7、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来自教材历史选修1第8页的“资料回放”)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家乡的亚狄加语言,远方漂泊,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即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材料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梭伦的诗歌之二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知梭伦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一法律条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假如你是生活在梭伦改革时代雅典欠债为奴的平民,你会支持改革吗?请阐述你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请并简要评价梭伦改革。(4分)参考答案:(1)主要内容:“解负令”。背景:下层平民与上层贵族的矛盾激化;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执政官。 观点:支持。在改革中,债务被废除,土地又回到自己手中;同时人身自由也得到了法律保障。(2)特点:体现了“中庸”色彩。评价: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开辟了道路。改革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性(或民主化改革不彻底)。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最能体现人民权威的改革是克里斯提尼创立的“陶片放逐法”,又称“贝壳放逐法”。如图材料二 雅典公民如果认为某人危害联邦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当写有某人名字的陶片达到一定数量时,他就要被放逐国外,这就是所谓的“陶片放逐法”。材料三 梭伦完成改革后,毅然辞官远游,坚决拒绝当僭主,并赋诗道:如果我保全我的故国,不在僭主政治和无情的暴力中插手,玷辱我的佳名,我就是无愧的;我这样做,只会使我的声名,凌驾一切其他的人们。(1)“陶片放逐法”实施的目的及意义如何?(2)“陶片放逐法”的实施有何特点?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何借鉴意义?(3)结合材料三说明,梭伦这样做的目的何在?体现了他的哪些优秀品质?参考答案:(1)目的:防止独裁势力建立独裁统治,确保民主政治的长期存在。意义: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稳定发展。(2)特点:简洁易行,适应性强;保密性原则,有利于保护当事人。意义:拓宽民主监督的途径,加强民众对政府的监督。(3)目的:保全国家,保护自己的声誉;品质:立法为民、坦荡无私、献身民主政治建设的精神。二、商鞅变法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初租禾。史记 六国年表材料二:秦孝公任商鞅。鞅以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故废井田,制阡陌,任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 食货志材料三: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令黔首自实田(自报土地实数)。请回答:结合上述材料,以秦为例,概述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过程。参考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田的不断扩大,各诸侯国先后用国家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将土地私有制度法定下来。(2)秦国的“租禾”是根据田地产量征收赋税,实质上是开始承认对土地的所有权。商鞅变法“废井田,制阡陌”,则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定私有制度。(3)经过战国时期的变法,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秦统一后,令农民自报土地实数,按亩纳税,在全国范围统一实行的封建土地制度。2、商鞅变法令规定:“有军功者,各以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指出商鞅提出的重要经济思想及根本着眼点,并对这一思想作简要评论。参考答案:重农抑商。根本着眼点:使农民附着在土地上,保护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封建经济基础,确立封建制度。评论:从长远来讲,把工商业与农业对立起来,予以压制,其结果是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的低水平上,其弊端到封建社会晚期愈加严重。但在当时,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是正确的,它促进了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使之逐渐成为七国之中实力最强者,奠定了统一全国的物质基础。3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参考答案:(1)相同点: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变法都是得到了王权的支持。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2)不同点: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实践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3)认识: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点拨:主要从目的、背景、内容、性质和影响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主要从变法的过程以及影响等方面得出。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不力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圣人知治国之声,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哥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师傅。期年(一周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 战国策秦策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座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玄,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似殉,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根据材料,结合商鞅所处时代背景,概括商鞅的主张,并从主观目的、客观效果、自身结局方面加以评述。参考答案:商鞅处于战国兼并战争年代。主观目的是变法图强,赢得兼并战争。力主改革,认为“便国不法古”,只要有利于国家治理,不必拘泥于先王之法,农是治国之要。认为只有发展农业,国才能强大,百姓从事农业,则易于治理和驱使;公平执法,认为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商鞅的主张实施后社会秩序安全、国力强盛,为后来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而商鞅本人则因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反对,秦孝公死,又失去政治靠山,因而遭到车裂的悲惨结局,说明改革总是要付出代价的。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初租禾。史记 六国年表材料二:秦孝公任商鞅。鞅以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故废井田,制阡陌,任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 食货志材料三: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令黔首自实田(自报土地实数)。请回答:结合上述材料,以秦为例,概述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过程。 参考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田的不断扩大,各诸侯国先后用国家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将土地私有制度法定下来。 (2)秦国的“租禾”是根据田地产量征收赋税,实质上是开始承认对土地的所有权。商鞅变法“废井田,制阡陌”,则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定私有制度。 (3)经过战国时期的变法,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秦统一后,令农民自报土地实数,按亩纳税,在全国范围统一实行的封建土地制度。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请回答:(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4)以上材料所反映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参考答案:(1)赞扬态度 (2)与什伍制度相结合 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 (3)是其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的推行 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4)使秦的法律严酷苛刻,文化专制严重,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7、商鞅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精神推行变法。请论述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改变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按军功授爵赐田,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登上政治舞台;奖励耕织,禁止弃农经商,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改革行政制度,建立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秦国逐渐成为强国。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图 奖励耕织 ( 砖画) 商鞅铜方升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3)材料三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参考答案:(1)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司马迁把人的品行作为评价标准,把个人的好恶作为评价标准。我们对商鞅的评价标准主要是依据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9、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人们从商周的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奖励耕织图三 商鞅铜方升请回答:(1)从图一和图二中的牛耕图中你能吸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你从材料二、三中可以获得商鞅变法的什么信息? (3)据图二中的牛耕图,一般史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给商鞅变法一个合理的评价。参考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冶炼技术进步)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说明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2)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进行经济改革。(3)正确。因为当时通过商鞅“为井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或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在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北魏孝文帝改革1、风俗习惯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了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在古今社会的改革中,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变革。根据相关知识和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北魏孝文改革中,是怎样着手进行风俗改革的?你如何评价这一改革?(2)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又是如何进行社会风俗变革的?如何评价其变革?参考答案: (1)改鲜卑服为汉服,改鲜卑姓为汉姓,提倡鲜卑与汉族通婚,以汉语为正音,废除鲜卑旧制。这些改革措施,革除了鲜卑族陋习,适应了统治需要。加快了鲜卑族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2)彼得一世改革,强行推广西欧生活风俗,改用西方的 服装,并强行剪掉胡须,还推行西方的社交风俗。这些做法有利于学习西方,革除了俄国人的陋习,但其推行又是野蛮的、带有强制性的,有绝对化的倾向。明治维新,大力推进、吸取西方的思想文化和风俗习惯,在衣食住行方面学习西方。这些做法改造了日本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促进了日本的文明开化,配合了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改革;但是,日本在推行西化的同时,却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如和服、茶道等民族习俗。点拨:风俗习惯是指各国各民族在加史发展中形成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也是本民族心理、志趣、信仰等的反映。风俗习惯有两面性,其变化是社会改革的主要组成部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改革、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中的西化,都是有倡导新风俗、革除陈规陋习的积极作用。但是,要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追求时尚的问题,要把移风易俗和盲目追求时尚区别开来。2、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试结合所学的相关内容,简要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及其本人的认识。 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积极、主动、彻底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迁都洛阳、改行汉制、移风易俗等措施,使鲜卑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制度封建化、生产方式农业化、风俗习惯汉族化;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族拓拔部逐渐溶入其他民族,这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3、民族融合是指一些民族同住在一个地区,互相影响,逐渐消失各自的特征,自然而然形成一个整体,是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北魏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原因是什么?(2)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其具体表现是什么?(3)民族融合的过程也是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程,请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内容加以说明。(4)你认为民族融合的实质是什么?参考答案:(1)战乱的推动;各民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加;孝文帝改革的促进。(2)表现:北方各族生活习惯汉化;鲜卑族完成了封建化过程;鲜卑族优秀文化融入汉族文化中,鲜卑族畜牧业生产经验和技能在汉人中得到传播;(3)孝文帝改革,经济上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政治上迁都,实行官吏俸禄制,设立三长制,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这些措施加强了国家的管理,有力推动了政权的汉化;移风移俗,全面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了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这些为隋唐时期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4)实质:落后民族被先进的民族所同化。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纪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 (2)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4)简要评议北魏孝文帝均田令的影响。 参考答案:(1)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2)不能抑制兼并。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3)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4)保证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使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促使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定居农耕;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5、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你认为这一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同意这一观点。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进步为标准。孝文帝改革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拓跋民族融入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整体中,这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孝文帝改革应充分肯定,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材料二 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如图一:胡服俑 图二:孝文帝出行 图三:魏晋的汉人胡食画像砖 (1)从材料一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参考答案:(1)信息:孝文帝对先进的汉族文化十分喜好。影响: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易服装,改鲜卑服为汉服;改汉姓,改鲜卑族为汉姓;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讲汉话,以汉语为正音;等(2)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鲜卑人的封建化进程。7、仔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图一 北魏骑马武士 图二 孝文帝改革后的服装材料二: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请回答:(1)图一图二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鲜卑族人所穿的不同服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这一制度在哪一时期因为什么原因而逐渐瓦解? (3)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参考答案:(1)孝文帝改革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移风易俗,促进了民族大融合。(2)均田制的推行,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的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到唐朝中后期,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与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上安史之乱的破坏而逐渐瓦解。(3)都获得了成功;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四、综合类1、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但改革史上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请回答:(1) 在下表中填写中国古代的改革(各举两例)类型改革社会内部调整政策、富国强兵促进新旧社会制度变革 (2)假如你是近代中国的一个改革家,按西方改革的模式,请设计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主要改革内容及其顺序。(3)为实现民主近代化中国出现的第一次重大社会运动是什么?这次运动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有哪些?(4)在中外历史改革中,你认为改革成功的规律性条件与方法有哪些?参考答案:(1)表格1:管仲改革、王安石变法 表格2: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2)传播近代民主思想;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采用西方先进的技术(3)戊戌变法 更新思想观念(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更新社会舆论(近代文化、教育、传媒)更新社会风气(抛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生活方式)2、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在希腊和中国都发生了重要的改革,这些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回答:(1)填写下表:时间重要人物重大举措措施共同点影响公元前7世纪开始萌芽公元前6世纪初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公元前5世纪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被取消,政府发放津贴,鼓励公民参与政治活动民主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