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对规范企业研发体系的启示.doc_第1页
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对规范企业研发体系的启示.doc_第2页
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对规范企业研发体系的启示.doc_第3页
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对规范企业研发体系的启示.doc_第4页
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对规范企业研发体系的启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对规范企业研发体系的启示杭州绿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宁志鹏(杭州市“356工程”第25期浙江大学信息与软件服务业总裁高级研修班学员)摘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是一项关系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和企业切身利益的政策性较强的工作。本文在通过新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与2008年以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对比,总结了新办法的特点,同时,结合自己在从事科技咨询过程中积累的工作经验,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中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具体评分标准,提出企业在申报时的常见的错误和具体注意事项,同时也提出了基于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背景下,从现代项目管理的角度对企业如何规范研究开发体系谈了自己的看法。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 税收优惠 知识产权 研发体系 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技术产业化的主体,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其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引领、推动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业已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主要驱动力量。为有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使企业真正成为具有持续的研发投入能力和技术创新活动能力的创新主体,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新高企群体不断壮大。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等政府部门于2008年先后出台了新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经认定合格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认定当年起三年内可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申请享受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2008年-2009年,浙江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两年共组织了8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省总共2249家企业通过评审,被授予高新技术企业称号。2009年,国家对辽宁、上海、广东、北京和海南5个省市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专项检查,共抽取1650家,24%的受检企业存在不同的问题,查处企业11%,分别给与撤销资格和5年内不再受理、撤销资格、暂缓资格、督促整改、重新认定、暂不处理等6种处理方式。究其原因,更多的是企业没有深刻理解相关政策的内涵,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和标准没有清晰的认识。一、新办法的主要特点(一)进一步明确高新技术企业必须以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为核心贯彻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以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办法在认定工作中取消了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特别强调了企业所从事的产品及科技活动必须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且对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究其原因,上世纪90年代出台的原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是在国际上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兴起,国内外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制定的,当时在许多领域建立生产能力是第一位的问题,编制产品目录用来界定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产品目录为导向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已不适应我国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造成一些地方将只具备产品生产加工能力,不从事自主研发,长期处于高新技术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的加工型企业也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大量伴随着现代服务业发展起来的从事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的企业又不能被纳入高新技术企业的范畴。因此,新认定办法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十一五”发展规划,结合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促进民生的重点任务,配套编制了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用来判断企业所进行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活动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符合国家重点支持方向,同时兼顾支持技术型服务业,并将成熟技术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排除在外,避免了产品目录的局限性。(二)更加强调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新办法强调企业必须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主要包括:发明、实用新型、以及外观设计、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等。以上自主知识产权须在中国境内注册,并在中国法律的有效保护期内。且其来源方式主要包括:自主研发或设计;受让或受赠;企业并购或重组;获得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三)研发费用投入比例适当调整新认定办法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企业规模,对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大都处于创业发展阶段,企业主要从事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销售规模较小,原认定办法把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定为5%,符合当时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情况。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较大发展,经济规模增长迅速。同时也呈现出一个规律: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较初创期有所降低。这是因为,初创期的企业主要从事技术和产品开发活动,在这个阶段,企业研发投入大,销售收入少,因此研发投入的比重较大。当企业渡过初创期后,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企业除了将一部分经费用于研究开发外,还需投入大量经费用于市场开拓和扩大生产能力,因此在这个阶段,研发投入的比重较初创期有所降低。通过对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强度的统计分析,考虑到我国不同规模企业的发展现实,新认定办法对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进行了适度调整,以5000万和2亿元为界限将销售收入划分为三个区间,研发投入占吸收收入比例分别达到6%、4%、3%即可。这样做既能引导企业保持较高强度的研究开发投入,符合国家自主创新的政策导向,又能适应不同规模企业的客观发展规律,执行起来更加合理可行。(四)研发和创新能力衡量体系更加完整和健全新认定办法对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等关键认定指标和测度依据均有明确规定。原有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存在一个很大的不足,就是没有规定关键认定指标的测度依据,特别是对研究开发活动一直没有给出评价标准和费用归集标准,致使各地在实际操作时,缺乏统一可测的标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办法经过大量调研,借鉴国际经验(OECD、美国、韩国),结合我国实际,确定了企业研究开发活动界定标准及费用归集标准。同时,对科技人员、研究开发人员、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等相应指标也给予了明确说明。新认定办法明确了研究开发等关键认定指标的测度依据,认定标准规范统一,避免了认定工作的随意性。(五)公平公正、合作共推,监督机制更加严格新办法根据新的形势发展,不论地域(不含港澳台的中国境内)、不论身份(内外资、国营民营),同一指标体系,一视同仁,取消地域界限,不分区内区外,对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统一认定标准,共同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实现了区域政策向产业政策的转移。为了做好企业认定和政策落实工作,新认定办法加大了部门合作与政策协调力度。科技部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建立了部门合作与政策协调的长效机制,省级科技主管部门与同级财政、税务部门共同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通过这一改革措施,保证认定企业与享受政策同步进行。并构建了责权分明、监管与操作分离的认定管理工作体系,是新认定办法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一次重大改革。新认定办法还通过公示公告、投诉处理、日常检查等措施加强过程监管,接受社会监督,充分体现了公共政策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六)认定程序规范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采用集宣传、认定管理、信息利用于一体的科、财、税共享的网络系统,认定、管理工作全程计算机网络化,认定的流程为:(1)企业进行自我评价;(2)进行网上注册登记;(3)企业提交认定申请;(4)认定机构必要组织认定;(5)公示和颁发认定证书。二、新办法下对企业研发体系的要求(一)企业研发机构的基础建设新办法紧紧围绕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其意义在于政府对于部分自行设立研发机构,积极进行自主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促进社会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认可,在体现形式上就是经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所得税减按15%上交的税收优惠。从指引中明确规定的对四个评价指标和测度依据中分析,除第四项关于企业成长性指标主要体现在企业近三年运营成果上以外,其他的三大项评分指标如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研发组织管理水平全部与企业的研发体系是否规范有关(如图1)。图1 高新技术企业四个评价指标分值图企业是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主体,而企业研发机构又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已成为当前企业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现有科技成果的成熟性和产业化水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的必由之路。不管企业采取的研发机构组织形式为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还是传统的技术部、研发部建制,只有建立起自己的研发机构和一套适合于自己公司科技活动体制的研发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战略定位以及研发方向保证其科技活动的健康运行才是关键。1企业研发机构的主要职责和任务:(1)根据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针对一些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持续不断地将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研究开发,为企业批量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和技术装备;(2)培育、培训高质量技术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3)企业应当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企业等单位保持良好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关系,便于科技资源共享和产学研合作交流关系;(4)运用自身研发和设计优势,积极开展国内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成为企业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依托和开发平台。2企业研发机构应当有一定比例、素质高的技术开发和管理人员,特别是有一定数量的高层次技术带头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技术开发队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占机构总人数的比例不得低于50%。3企业研发机构应当具备基本的技术实验条件和基础设施,有必要的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要有能够满足产品开发要求的中试设备或中试车间,要具备承担工程技术试验任务的能力。4建立良好的技术创新机制。企业研发机构负责人要由企业一把手担任,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决策、开发与管理的技术创新机制,有对重大问题的科学决策体系,有对开发人员和开发的新产品的竞争激励机制,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对技术骨干进行激励,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额和自豪感,尽量保持研发队伍的稳定(允许合理的流动,但应避免掌握公司技术秘密或技术骨干的流失给企业造成困扰)。 5企业的研发项目必须体现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的特征。成熟的企业研发体系必须有清晰的企业产品发展战略。“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才是体现企业具有持续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的基本特征,每一年都有新的项目立项,老的项目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三年内既有抢占市场、快速适应需求的短期研发项目、又有着眼于未来产品和技术发展趋势的中长期项目储备,在一定程度才能体现企业在产品研发规划方面是否进行通盘的考虑和意识。图2 典型的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结构体系在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某个企业三年来的科技项目总图,其中2008年,既有RD07这样的新项目立项,又有RD04RD08两个项目成功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又有RD03RD05两个中期项目执行,也有RD02这样的长期项目进行。而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正式要鼓励这样持续进行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二)充分重视知识产权工作 自主知识产权,是指企业具有独立支配权或相对控制权的知识产权,即企业依法拥有的、可以独立地行使知识产权各项权能的知识产权,或虽然不拥有所有权,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可以独立行使知识产权各项权能,并能不受他人制约地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知识产权。1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等)来源可以为自主研发或设计、受让或受赠、企业并购或重组独占许可等。对于企业来说,尽可能的申请专利保护是企业规避技术壁垒最有效的方式(技术秘密除外),按照高企的要求,近三年取得6项知识产权才有可能处于第一档次,还必须要考虑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和其主营业务的相关性,因此,尽可能的合理申请知识产权是关系到企业在进行该项评价能否得高分的“硬条件”。2对于企业主营高新技术产品没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的,则要首先考虑通过购买的形式获取知识产权以提高产品的性能指标。3独占许可属于技术转让的范畴,共分为独占许可、排他许可、普通许可、分许可、交叉许可等形式。而只有经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的独占许可(在一定地区内技术接受方对所购得的技术享有独占的使用权,技术供应方和任何第三方都不能在该地区使用该项技术进行生产和销售活动)具有依法拥有和不受他人制约的特征。因此,办法将其视为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独占许可的期限必须在5年以上排他的使用权,在此期间内技术供应方和任何第三方都不得使用该项技术,且必须覆盖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的有效期。4.公司董事长、法人代表、技术骨干等为企业服务的个人取得的知识产权,理论上不能理解为企业的独立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应尽量避免知识产权所有人由个人掌握,如知识产权确实属于个人的,企业和专利权人之间必须通过签订转让、受让或者独占许可协议,并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将知识产权的独家使用权转移到企业。(三)规范的研究开发项目管理体系1. 传统企业的研究开发项目的确定。 认定办法规定,研究开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和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活动。按照以上定义,研究开发活动可理解为由科学研究活动与技术开发活动两大部分构成。科学研究活动是指为获得科学技术的新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探索技术的重大改进而从事的有计划的调查、分析和实验活动;技术开发活动是指为了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和服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质量可靠、成本可行、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材料、装置、工艺和服务的系统性活动。2. 高技术服务业的企业研究开发项目的确定。企业为支持其在高新技术服务业领域内开发新产品(服务)、采用新工艺等,而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取得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的活动;或从事国家级科技计划列入的服务业关键技术项目的开发活动。三、常见的企业研发项目管理体系出现的问题由于科技研发项目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企业下决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协调和汇集了公司最优秀的科技人员和资源投入研究开发项目,是需要极大的魄力,建立一个完善的研发项目管理体系是企业有效规避风险,提高研发组织管理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常见的企业研发项目管理体系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忽略对项目的全周期、系统性的管理。 在项目实施进程中,根据项目周期理论应按照项目的各实施阶段的具体情况建立详细的实施计划,并按计划检查和评估每个阶段与计划目标的偏差。同时,每一个科技项目在达到预期目标后,应结束其使命,即使是那些提供长期服务的特殊项目,在达到成熟阶段后也都应转为持续性的常规工作或转移给更合适的组织去负责。我国的科技项目管理对此重视不够,科技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把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放在项目的前期评审和立项上,弱化了项目过程和验收的管理,弱化了对项目的及时终止。 2.缺乏节点控制,未能建立有效的项目监控机制。 科技项目的复杂性决定了完成一个具体项目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协作,需要将具有不同经历、来自不同组织的人员有效的控制。我国目前的现状是科技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进度、成本的控制不够重视,尽管有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运用了类似节点控制,但是由于大多的节点设计和控制已经成为决定和影响立项申请能否过关和能否审批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意义已经与原来的控制出现了偏离,使整个项目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造成项目的拖期、项目成本超过预算等不良结果。 3.未能形成有效的项目组织模式。 最常见的研发项目组织形式主要有职能式和项目式。层次化的职能式组织结构是目前组织正常运作最普通的组织形式。它的缺点是形成了部门分割、各自为战的局面,使跨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十分困难。另一种项目式的组织形式与职能式却截然相反,虽然项目从单位组织中分离出来,有其自己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但大多造成人员、设施及设备的重复购置。 4.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科技项目的创新性及其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其风险性高于一般项目。而大部分企业的科技项目的实施没有充分体现出项目的风险意识,也没有制定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更没有用于项目的风险识别和分析的技术与方法。因此会对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变化因素估计不足,容易造成实施的目标受到影响,甚至中途夭折。 4忽视了项目成果的知识产权管理。 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大部分科技项目管理从完全封闭状态中走向开放,科技成果产权归属、转移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四、如何建立规范的研究开发项目管理体系科技项目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大阶段:即项目立项、项目实施和项目成果验收阶段。企业需要结合科技项目的实际特点,不断完善科技项目评估、动态进度控制、风险防范机制、项目沟通管理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过程:1.项目立项前首先完成科技项目评估。 科技项目评估体系是对科技活动及其效果的评价和估计,保证科技发展进行的基本运行机制,毕竟,企业用于研发项目的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的日常积累,企业必须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科技项目评估系统,对于项目是否需要立项进行判断。首先,企业要重视科技查新、知识产权查新等基础工作。通过以上形式的国内外查新,可及时获知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动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通过查新得知国内外已经有相关技术出现时,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合作或购买、转让、许可的方式获得知识产权,从而避免企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进行研发工作,既耽误了科技成果转化时间,也丧失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性。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立项报告)的形式,进行项目启动前的风险分析。例如对于国内外市场需求、国内外主要竞争者同类产品优缺点、以企业现有的研发实力能否能够攻克项目关键技术、衡量项目是否能够完成的技术、经济指标、项目完成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都能对企业决策者进行是否有必要投入科研资源进行开发进行辅助判断,对于市场需求前景不明朗、项目条件尚不成熟的项目建议必须予以否定,从而避免造成项目盲目上马,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2.建立科技项目动态监控机制。 科技项目监控机制是科技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建立科技项目监控机制,可以加强对科技项目的监督检查,使技术管理部门和决策者更好地了解科技项目运作状态、投入资金的使用情况等问题,为项目进一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最终更好地实现项目的目标。科技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始终受到时间、成本预算、质量标准和资源等因素的约束,更难以完全按照计划实现,也因此对实施项目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1)科技项目的质量控制。一是要注重科技人员素质的培养。提高科技项目质量的根本途径在于不断提高所有参与者的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科技项目团队的人员配备、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建设工作。同时明确岗位责任、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但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项目是属于创新性的工作,在严格科技项目各个过程控制程序时,还要考虑给科技人员以充分创造的空间。二是建立科技项目质量责任制。科技项目质量责任是保证和提高科技项目质量的一项重要的组织措施,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和制度,具体规定科技项目各相关部门、机构和人员在质量工作中的责、权、利。在科技项目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科技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都有自己的质量管理任务、项目内容、责任、要求和权利,实质上是科技人员全体参加的管理。只有通过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规定每个人在质量管理中的具体任务、责任、要求和权利,才能把质量管理各方面的任务和要求具体落实到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做到“事有人管,人有专责。”(2)科技项目的进度控制。科技项目进度控制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对科技项目范围包括的活动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对各项活动所需要的时间进行估计,并在项目的时间期限内合理地安排和控制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的过程。一是要注重对科技人员时间的管理,提高科技人员的工作效率。二是进行全过程的项目进度控制。在科技项目的立项开始,就要求使所有项目参与者都能理解项目的目标,并根据项目目标分析任务,使承担的任务、计划、控制和报告处于可控状态,并利用网络图来表达项目中各活动的进度,确定关键路线,以求得最短周期,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延误,剔除冗余的环节和步骤。同时负责人要及时、定期地将项目实际进度和项目计划进行比较,掌握和度量项目实际进度与项目实施阶段的差距,以做出相应的控制。三是转变项目组织形式。科技项目随着其范围不同变化很大,其所包括或涉及的学科、技术种类也不同,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多半是贯穿于各组织部门的,它们要求这些不同的部门做出迅速而且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反应。建立围绕专一任务进行决策的机制和相应的专门组织,这样的组织不受现存组织的任何约束,由各种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构成,并赋予他们比较大的权力及获得资源的权利。(3)健全科技项目研发经费管理制度,加强科技项目的成本控制。科技项目的成本控制是指科研机构运用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对项目研究的资金耗费与价值补偿进行反映,监督和控制。企业一般对于科技项目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要求不高,也使得科技项目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对成本管理意识淡漠。因此应转变观念,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健全科技项目研发经费管理制度,尽量缩短过程时间,降低活动费用和间接费用,从节约项目成本。 3.建立和完善科技项目的风险防范机制。 科学地设计出一套功能完备的能够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科技项目风险的科技项目风险防范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科技项目风险及损失,最大限度地提高科技项目成功率。一是要加强项目风险意识,实施科技项目的全过程风险管理。采取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