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五册第二章培训材料一、本章知识结构: 本章内容分两大块,第一部分主要讨论物质的分类和转化规律,对前几册所学的内容进行综合的分析。第二部分主要是将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讨论材料的利用和发展,讨论物质的变化规律对材料的利用、发展的指导作用,指出材料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混合物与纯净物的知识,氧气和氧的一些化合物的性质、物质的变化、酸、碱等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以及部分盐的化学性质以及变化的知识,这一章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寻找物质转化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转化规律学习物质的制取途径、方法。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后,通过对物质极其转化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学习常见材料、新型材料的利用和发展,并了解各类物质的变化规律对材料的发展和利用的指导作用,对材料的制造过程中 出现的环境保护问题作了一定的阐述。(书上增加了金属废弃材料的回收利用、废弃塑料对环境的污染、材料制造的“绿色化学”等内容,阅读材料和讨论内容如金属污染与除污技术、废干电池的回收、废弃塑料袋的处置、“炼钢与三废的处理。本章内容的特点本章内容规律性强,通过大量的实验,学习寻找知识规律的方法,本章的许多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紧密联系,使同学觉得学有所用。本章的教学重点: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的转化的规律,材料的发展和利用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寻找物质转化的规律,运用物质转化规律指导材料的发展和利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内容的结构分析图:二、本章相关的几个观点:1、组成决定性质。 (例:有机物的性质)(利用性质可以推测组成)2、性质决定用途。(例:合金、塑料的性质与用途)3、理论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利用铜制取硫酸铜的探究)三、本章总体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将科学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 -摘自教学参考书-分类的比较分析,规律的总结及运用。-对一些典型问题的探究-物质转化规律对材料制造、利用、发展的指导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将科学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因此,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找规律、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思考一些深层次问题,并进一步讨论这些理论知识对实际的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应用,使学生对材料的发展和利用有一定新的认识。四、本章的总体特点:1、知识结构严密,逻辑性强,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 教学要求高,难点多:(1)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2)寻找物质转化的规律(3)运用物质转化规律指导材料的发展和利用(4)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2、涉及实验较多,现象及操作中蕴藏着复杂的科学原理。演示实验如:硫的燃烧;CO2通入石蕊试液;铁粉与硫黄的加热;生石灰与水的反应;碳、氢气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鸡蛋与盐酸的反应;铝、锡、铅的硬度及导电性、熔点的比较等。学生实验:氯化钡等物质的鉴别。3、与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联系紧密。(科学、技术与社会)(1)根据金属的性质确定其用途。如:银是最佳的导热体,为什么银不宜用来制造食器皿?为什么食品罐头一般用镀锡的铁制造,而不用锡制造?(2)物质鉴别(厨房中的物质鉴别)(3)生活中的垃圾分类回收。如:铝罐、废铁的回收和废电池的处理(4)各种材料的特点及应用:如:A水泥的运输或贮存问题-遇水为什么会很快结块变硬?B各年代都有保存完好的精美瓷器出土,这说明陶瓷具有什么特性?C厨房里的物品,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D牙齿的矫形-记忆合金有何特性?E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先进复合材料有何特性?有何应用?。4、可用于探究的材料非常丰富。(1)1.1:每只烧杯中装了什么物质?(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得出结论)(2)3.1:铁锈蚀的条件(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得出结论)(3)3.2:废干电池的综合利用.查阅讨论成分及用途;设计提取成分的方案.调查了解我国金属的回收状况,并提出建议.(4)4.1:怎样以铜为主要原料制备硫酸铜(方法、原理、及从“绿色工艺”角度进行方案的评估)5、可以用于自主、合作学习的内容较多:(除实验探究外)(1)1.3:查阅钛、铝、金、汞、银、铜、铁、锡、溴、碳、硫、硅、磷等物质的性质及用途。(做成PPt,完成P5152表)(2)2.1:查阅赤铁矿、方铅矿、和孔雀石的主要成份及用途。(3)3.1:查阅资料,回答不锈钢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合金。(4)3.2:查阅资料,讨论干电池内含有哪些主要物质及各种物质的主要用途(5)3.3课后作业:试收集有关“弃置金属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资料,-(6)查阅有关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资料,了解在不同时代金属的使用的状况。(7)4.1(课后作业)查阅并收集有关“材料技术发展对社会进步的贡献”的资料,并在班里进行交流。建议:1、尽早总体把握好本章概况。对一些材料要提前收集和整理,对一些实验(如:钢铁锈蚀条件的探究)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合理安排。2、注意小组的分工与合作。(珍惜学生的时间,珍爱学生的成果)3、给探究预留充足的时间。(体验过程与方法,发展探究能力)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课时数:3(其中 物质的分类方法: 2课时 区别金属与非金属:1课时)本节知识内在结构:对物质分类方法的比较按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推测组成的方法(第一课时)认识按组成对物质分类的结果(第二课时)了解物质的性质并接受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第三课时)第1课时:物质分类的方法回忆原有知识技能:(对分类的认识)对原有知识技能的再认识(对分类方法及结果的比较)学习新知识、新方法:(了解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的方法。)运用新知识、方法形成新技能:(根据物质性质进行鉴别)一、对分类的认识1、生活中为什么要对物品进行分类?如何分类?2、科学家如何对动物或植物进行 分类?有何目的? 如:脊柱的有无、器官的特征-; 种子的有无、胚的特征 -) 如:更准确,更好地了解其生理特点等。-结构决定功能 )二、对分类方法的比较: 练习: 对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等七种物质进行分类。要求一:分别按颜色、状态进行分类;要求二:其它方法进行分类。交流结果按颜色分类: 白色:氯化钠、氧化镁黄色:氯气紫红色:高锰酸钾无色:硫酸、氧气、醋酸按状态分类: 固态: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液态:硫酸、醋酸气态:氧气、氯气按其它标准进行分类: ?(可由学生提出各种分类方法并讨论)思考与交流:你用这种方法进行分类有何目的?引导思考与讨论:1、科学家为什么要对物质进行分类?如何分类? 运用实验的方法了解性质与组成,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2、按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优点有哪些?如:更好地了解性质,更好地知道用途并用它为人类服务。(不同的组成会有不同的性质,而性质又决定用途)展示科学分类的结果:纯净物的分类(以组成为主要依据)思考:七种物质在上述的分类中各属于哪一类?思考:有机化合物有哪些相似的组成和性质?相似组成: 含碳元素.相似性质:(1)大多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和水)(2)不完全燃烧时会有黑色的碳产生.(3)大多难溶于水注:本问题的目的:了解有机物的一般特点 初步感知组成与性质关系问题与思考:如何了解未知物质的组成?实验法性质组成强调:了解未知物质的性质时,一般 不能用手直接去抓,用鼻凑到容器口去闻,不能用口去尝等。探究:(尝试科学家了解性质的方法)每只烧杯中装了什么物质?要求:1.设计实验方案,研究它们的性质,并用表格记录过程。2.查阅资料,调查它们的组成,并按科学家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方案列举: 对比法已知物质的特性未知物质的特性糖食盐-12-7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注:1.操作步骤先易后难; 2.探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归纳: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的特性,如状态、颜色、溶解性,可燃性等,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可对物质进行鉴别和分类。第2课时: 常见的物质回忆原有知识技能:(按组成对物质分类)完善原有知识技能:(完善物质分类的结果)运用知识技能(对给出的多种物质进行分类)巩固知识技能(复习巩固酸碱盐和氧化物的组成与性质)一、回忆物质分类(按组成):二、完善物质分类:三、运用物质分类:根据上述物质分类图,对镁、硫、氧气、氧化镁、二氧化锰、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钠、高锰酸钾等进行分类。四、巩固物质分类: (复习)1、酸的组成和共性:2、碱的组成和共性:3、盐的组成和性质:4、氧化物(二氧化碳和氧化铜)的组成和性质:本节课的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分组收集如下各物质的性质、用途以及价格等:金属组:金、铜、银、铁、铝、锡、汞。非金属组:碳、硫、磷、硅.高科技领域用到的有关金属:钛、铀等。第3课时 区别金属和非金属 本节课特点:1、教学要求不高(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用途-a)2、学生对有些金属和非金属有较好的感性认识。3、课内涉及许多问题,课内知识无法解决,学生的原有知识又不能解决。建议:课前分工查找,课内交流讨论。以加深对金属和非金属性质、用途的了解以及接受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本课时总体教学步骤:交流收集的相关金属和非金属的材料归纳出金属和非金属的一般特性交流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用途问题引导,小组交流初步接受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本课时中,引导讨论解决的问题列举:1、为什么可乐、啤酒等常采用铝罐而不是铁或铜罐?2、银是优良的导电体,为什么导线内芯不用银而用铜?3、银是最佳的导热体,为什么常用煮食器皿一般采用铁或铝而不宜用来银制造?4、为什么装食品的罐头一般用镀锡的铁来制造?而不全用铁或锡?5、根据石墨、金、钛的性质特点,你认为它们各有哪些用途?第2节 物质转化的规律本节特点: 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对教学中几个实验的建议:1、硫的燃烧实验中,硫的量要少些;向燃烧后的集气瓶中倒入氢氧化钠溶液。(1)可以消除污染。(2)加深对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的性质的认识。2、硫黄与铁粉的混合加热实验:(1)硫与铁的质量比可为5:7。防止剩余的铁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铁与硫的混合要均匀。(3)实验可在石棉网上进行,燃烧后用镊子处理即可。值得反思的实验:生鸡蛋放在稀盐酸中。(潜水现象?)第三节 常见的材料第1课时 金属材料课前准备:1、查阅常见的合金及用途.2、查阅不锈钢的成分。3、钢铁锈蚀的(内/外)条件实验(事先已完成的实验尽量充分的准备)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1、材料的种类有哪些?材料与元素有什么关系?(几十万与一百多;元素组成材料)2、合金的性质有哪些特点?如何用实验加以研究?(电阻率、硬度、熔点)3、合金有哪些用途?与什么性质有关?(不锈钢、铅锡合金为例;性质决定用途)4、金属锈蚀的条件有哪些?如何用实验验证?(外/内 条件)5、如何防锈?(外 / 内 措施)关于“金属锈蚀的条件有哪些?”这一问题的教学片段:1、交流常见的金属(合金)的用途(课前已收集好)2、归纳:金属(合金)由于在导电、导热、硬度、延展性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质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问题: 你能说出金属有哪些缺点吗?3、选择学生表达结果。转入: 问题:易锈蚀是许多金属的共同弊端。许多金属为什么易锈蚀,产生锈蚀的条件有哪些呢?(学生结合经验猜测)4、引导分析各种猜测的可能性。(锈蚀的条件有:空气、水、-)5、展示提供的器材:带塞子的试管若干支,普通铁片若干,纯铁片,蒸馏水,干燥剂。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以验证锈蚀的条件,并画出装置图。(小组合作完成,交流完善)6、针对方案,展示实验结果。(多种准备)ABCDA:普通铁片,水、空气B:普通铁片,空气。(内有干燥剂)C:普通铁片,蒸馏水。(无空气)D:纯铁片,水、空气。分析:哪一个是对照组?如何比较以得出结论?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铁锈蚀的外部条件:( B与A ,C 与A ) 同时具备空气和水。铁锈蚀的内部条件:( D与A )ABCD 与内部结构有关。第2课时 金属材料课前准备:1、查阅干电池内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主要用途。2、查阅我国金属的回收状况。本节课需解决的问题:1、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有哪些危害?2、我国如何解决废弃金属问题?3、以废干电池为例,根据所含物质的性质,设计方案以综合回收利用。探究: 废干电池的综合利用注: 给探究预留充足的时间, 在课前应有充分的准备,课内应有必要的拓展.1.查阅有关资料讨论干电池内含有哪些主要物质及各种物质的主要用途.(合理认识废旧干电池中潜在的危害)2.设计实验方案,指出如何提取这些物质.3.调查我国金属的回收状况,提出合理建议废干电池所含物质1号废旧锌锰电池的组成(约70克):锌皮(7克) 碳棒(5.2克)锰粉(25克) 铜帽(0.5克)汞(微量) 其他:约32克.其它电池:铅、镉、镍等。锌的用途: 据统计,全世界生产的锌约40%用于制造镀锌钢板和白铁皮等。锌的化合物也有很多用途。例如,氧化锌是一种优良的白色颜料,它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用作医用橡皮膏。溴化锌和碘化锌用于医药和分析试剂。硫化锌和硫酸镍混合物制得的白色颜料的遮盖力强,没有毒性,大量用于油漆工业。硫酸锌还用作木材防腐剂和媒染剂。锰的作用: 锰具有脱氧、脱硫、还能增加钢材的强度、韧性、可淬性。各类钢的生产都不能缺少锰。 二氧化锰是一种催化剂。P55图方案例举:1、对锌的回收:剥下干电池外面的锌皮,并用小刀或纱纸去掉表面的杂质,洗净干燥。 (可用作实验室制氢气的原料)2、对汞的回收:(Hg2+)向初步处理后的废液中,加入铜屑、铁屑或锌粒,置换出汞。3、对镉、镍的回收:(Cd2+、Ni2+)提示:Cd(OH)2、Ni(OH)2难溶于水。向含Cd2+的废液中,加入可溶性碱,生成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发达国家的政策: 美国、日本、欧盟未把群众日常生活使用的普通干电池作为危险废物对待,也没有强制单独收集处理普通干电池的法律。 在电池管理政策上,主要分两类: 第一类是针对普通干电池的。政府要求制造商逐步降低电池中的汞含量,最终禁止向电池中添加汞。对企业回收,国家既不鼓励也不限制。 第二类政策是针对可充电电池的。立法淘汰镍镉电池, 用镍氢、锂电池取代。并通过以旧换新方式回收.我国政策:借鉴发达国家相关政策,2006达到无汞水平。谨慎收集废电池:1.分散的废电池随生活垃圾填埋一般不会造成太大污染。2.把大量的废电池集中到一个地方,加上处理不善(如剥开外壳,回收有价值部分,将残渣随意抛弃),则有可能引起局部地区的汞污染。3.对已收集的废干电池,应交专业部门处理。 第3课时 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本节课教材内容的主要特点有:1、知识目标要求不高(a-了解材料的性能、用途及相关的环境问题)2、突出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问题- 8 )3、突出对图的观察,和相关信息的获取。(图-23幅)4、提供的图片、内容及问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1)水泥在运输或贮存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为什么水泥遇水很快结块变硬?(2)取一包水泥,修补一下你家、学校、社区破损地面或墙体,想一想怎样修补才能牢固?(3)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玻璃制成的?知道它们的特点吗?(4)我国各个年代都有保存完好的精美瓷器出土,据此你能说出陶瓷具有什么特性?(图)(5)比较下图中所列的塑料制品,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图)(6)厨房里的物品,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图)(7)如果丢弃厨房里含塑料的物品,那么,你家厨房里的物品还剩下什么? (8)每天,你和家人购物之后,共带回多少个塑料袋,对于塑料袋你们是如何处置的?你觉得应如何处置才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最小?建议:1、对于问题思考与讨论应有所筛选和侧重。2、教学方式不能太单一。(应重视学生间的交流)第4节 材料的发展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材料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a2、新型材料的性能和使用。 a3、材料制造与环境保护(+探究活动) a二、课前准备的材料:1、有关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资料。2、收集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04月河南省漯河市事业单位联考招聘442名笔试历年专业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
- 项目三《-任务三-纸板凳的制作》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初中劳动技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 小学美术人美版(北京)六年级上册5. 色彩的纯度练习教案及反思
- 气动系统在冷热交替环境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乳粉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防治考核试卷
- 刀剪产品的市场拓展与渠道建设实施策略考核试卷
- 港口及航运设施工程的航道疏浚设备选型考核试卷
- 畜产品加工与畜产品质量提升措施的研究与实施考核试卷
-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量一量 比一比教案
- 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教学设计(上册):课题1 空气
- 采购管理系统的六大功能模块
- 渠道施工课件
- 世界500强人力资源总监管理笔记
- 数字化时代的金融监管
- 《疯狂动物城》全本台词中英文对照
- 金融风险传染性研究
- 电力出版社材料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 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 医院食堂运营食堂餐饮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医院耗材SPD解决方案(技术方案)
- 岗位调动确认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