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玉米品种审定申请书-填写说明.doc_第1页
辽宁省玉米品种审定申请书-填写说明.doc_第2页
辽宁省玉米品种审定申请书-填写说明.doc_第3页
辽宁省玉米品种审定申请书-填写说明.doc_第4页
辽宁省玉米品种审定申请书-填写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玉米品种审定申请书填写说明申请审定的品种必须已完成试验程序并符合相关规定,填写申请书前,应仔细阅读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农业部2001年第44号令)。一、总体要求(一)填写内容要全面、真实,不能空项。申报者可根据内容多少调整表格大小,但不得变动此申请书顺序。填写说明中斜体字部分为选填内容或特殊说明内容。(二)申请书及相关材料一律A4纸单面打印并加盖印章,仿宋四号字体,全套申请材料封面用白色硬封皮纸(不要太厚)、竖装、简装(不要用塑料皮,不要用特殊装订)。全套材料要有目录,全套材料包括审定申请书内容、其它附件和选育技术报告三个部分。(三)全套申请材料一式3份,其中一份正本(相关材料均为红戳),品种选育技术报告一式35份(不用封皮,订书钉即可),同时上报申请材料电子版(不包括鉴定材料、产量结果、照片)。(四)此申报书在接到通知后7天内上报至辽宁省种子管理局品种管理二科(502室),以便复核,过期或材料不全者不予受理。联系电话02486131090,电子信箱 , 。(五)申请表可在辽宁种业信息网下载,复印有效,网址为:http//lnseed。二、具体项目填写要求(一)封皮部分1、编号:由辽宁省种子管理局品种管理二科工作人员出具,申请单位不用填写。2、建议审定品种名称:初次申请审定品种名称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第十五条以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定过的品种除与原审定名称一致外,还应符合上述要求。3、试验组别:应当填写中熟组、中晚熟组、晚熟组等。4、申请审定单位(个人):指填写并提交本申请书的单位或个人,需要盖章或签字,单位应填写全称,并与公章名称一致,个人则应与身份证姓名一致。5、育成单位(个人):指品种选育单位或个人,需要盖章或签字,单位应填写全称,并与公章名称一致,个人则应与身份证姓名一致。6、填报日期:指填写本表日期,由申请单位填写。7、受理日期:由品种管理二科工作人员填写。(二)基本情况1、试验用名:填写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申请表时的“品种暂定名称”,即参加试验过程中使用的名称。2、是否转基因品种:填写“是”或“否”。3、品种培育起止日期:指从亲本选育开始至组配杂交种的时间。4、亲本来源:主要填写亲本的血缘、选育方法、选育过程和育成时间,杂交种组配时间和地点。顺序为母本、父本、杂交种,要言简意赅。5、主要选育人员名单:一般限定在15人以内,主要贡献填写“父本选育”、“母本选育”、“杂交种组配”或其它相关贡献。(三)杂交种、亲本特征,特性,抗逆性及突出特点描述(根据育种者自身田间调查和试验记载认真填写)填写样式如下(具体指标可参照填写说明后所附辽宁省普通玉米品种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试行)。辽宁省春播生育期 天左右,需有效积温 左右。幼苗叶鞘 色,叶片 色,叶缘 色,苗势 。株型 ,株高 厘米,穗位 厘米,成株叶片数 片。花丝 色,雄穗分枝数 个,花药 色,颖壳 色。果穗 型,穗柄长短,苞叶长短,穗长 厘米,穗行数 行,穗轴 色,籽粒 色,粒型为 型,百粒重 克,一般亩产 公斤。突出特点:填写根系、茎秆性状,是否活秆成熟,适应性是否广,熟期是否早,稳产性如何,籽粒脱水速度和商品品质等。抗逆性:填写抗倒伏、抗病性、耐瘠薄、抗旱和耐涝等。(特殊用途品种还应描述其相关性状和指标)。(四)栽培、制种技术要点以及适宜推广区域1、栽培技术要点:选地(肥力:中上、中等、瘠薄;地形:平地、岗地、低洼地);播期;栽培方式(清、间、套、复);适宜密度(株/亩);肥水管理(时期、种类、数量);病虫害防治(用药时期、种类、数量和方法),(鲜食玉米还包括隔离,收获等),(有特殊栽培要求的也要写明)。 2、杂交种制种技术要点:选地(肥力:中上、中等、瘠薄、)(地形:平地、岗地、低洼地);隔离;播期;密度;肥水管理(时期、种类、数量);病虫害防治(用药时期、种类、数量和方法);杂交种制种父母本错期天数,行比及亲本种子生产要点。3、适宜推广区域:由申请者或选育者按照自己设定试验结果来编写,仅作参考,编写范围在辽宁省内地区,并符合参加的试验组别。此意见不作为最终品种审定公告推广区域。(五)品种试验结果:该页由相应参试组别主持单位提供,主持单位盖戳为有效。中晚熟、晚熟、极晚熟组参试品种由丹东农科院提供,中熟参试品种由铁岭农科院提供,鲜食玉米参试品种由沈阳农业大学提供。(六)杂交种及其亲本标准照片:杂交种、母本和父本各3张4寸规格彩色照片,时期和内容分别为吐丝期植株,乳熟期植株以及成熟果穗、粒、轴。要求照片上必须标有名称或照片下方有打印简介,照片有利于说明该杂交种或亲本的特异性,有利于反映品种该生育时期主要性状。数码照片可直接打印在申请书上,但必须用相纸,冲洗照片可用浆糊或两面胶粘贴在A4纸上(品种有特殊性状者可另附特写照片)。(七)品种标准填写样式如下(具体指标可参照填写说明后所附辽宁省普通玉米品种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试行):是否已申请植物新品种权: 公告号:品种来源:由 于 年以 为母本,以 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来源于 ,父本来源于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 色,叶片 色,叶缘 色,苗势 。株型 ,株高 厘米,穗位 厘米,成株叶片数 片。花丝 色,雄穗分枝数 个,花药 色,颖壳 色。果穗 型,穗柄长短,苞叶长短,穗长 厘米,穗行数 行,穗轴 色,籽粒 色,粒型为 ,百粒重 克,出籽率。倒伏(折)率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 籽粒容重 克/升,粗蛋白含量 %,粗脂肪含量 %,粗淀粉含量 %,赖氨酸含量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 天左右,比对照 晚/早 天,需有效积温 左右。属 熟玉米杂交种。经 两年人工接种鉴定, 大斑病(变幅 级),灰斑病(变幅 级), 弯孢菌叶斑病(变幅 级),青枯病(变幅 级), 丝黑穗病(病株率变幅 % %)。产量表现: 年参加辽宁省玉米 组区域试验, 点次增产, 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 公斤,比对照 增产 %; 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公斤,比对照 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在 地区 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 株/亩,注意 。注意防治/防止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 、 、 市等有效积温在 以上的 熟玉米区种植。品种标准范文:是否已申请植物新品种权:是 公告号:CAN品种来源:由铁岭农业科学院于2002年以C86052为母本,以铁D912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来源于丹340C8902选系,父本来源于丹340C8902选系。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苗势强。株型紧凑,株高300厘米,穗位120厘米,成株叶片数22片。花丝紫色,雄穗分枝数15个,花药深紫色,颖壳绿色。果穗锥型,穗柄较长,苞叶短,穗长22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红色,籽粒橙红色,粒型为半马齿,百粒重35克,出籽率82(此数字出自辽宁省试验总结)。倒伏(折)率12%(此数字出自辽宁省试验总结,为倒伏率最大值)。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 700.2克/升,粗蛋白含量10.05%,粗脂肪含量4.32%,粗淀粉含量 70.10%,赖氨酸含量0.31%。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25天左右,比对照辽单565早2天,需有效积温2630左右。属中熟玉米杂交种。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15级),抗灰斑病(13级),高感弯孢菌叶斑病(39级),感青枯病(17级),中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7.5%)。(此部分数据要严格按照沈阳农业大学出具的抗病鉴定报告填写,范围取两年鉴定最小值和最大值,抗性水平(中抗、高抗等)按照极大值填写)。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熟组区域试验,10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86.8公斤,比对照增产6.8%;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0.7公斤,比对照辽单565增产12.4%。栽培技术要点:在中上等肥力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30003200亩/株,注意防治弯孢菌叶斑病。(此处注意防治病虫害为上面抗病鉴定结果中高感的病害)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锦州、朝阳等有效积温在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此处有关市按照省引种试验点覆盖区域写)(八)农作物新品种及其亲本田间检验报告:必须由辽宁省玉米试验方案中所列9家有资质检验机构出具。(九)意见:品种育成单位(个人)、申请审定单位(个人)、试验主持单位添“同意报审”或“不同意报审”。如填写不同意,应说明情况。(十)其它附件1、辽宁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汇总材料,主持单位盖戳为有效。中晚熟、晚熟、极晚熟组参试品种由丹东农科院提供,中熟参试品种由铁岭农科院提供,鲜食玉米参试品种由沈阳农业大学提供。2、抗病鉴定结果(2年结果),中晚熟、晚熟、极晚熟组参试品种由丹东农科院提供,中熟参试品种由铁岭农科院提供,鲜食玉米参试品种由沈阳农业大学提供。3、品质分析结果(1年结果),中晚熟、晚熟、极晚熟组参试品种由丹东农科院提供,中熟参试品种由铁岭农科院提供,鲜食玉米参试品种由沈阳农业大学提供。4、选育单位(个人)与申请审定单位(个人)不一致的,还要提供相关协议或证明材料。5、转基因品种需提供农业转移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复印件。农业转基因安全证书复印件规格为A4纸大小,申请时需提供原件,(审核后归还)。6、品种选育技术报告;主要内容是亲本系谱、来源及选育过程,世代繁殖,特征、特性描述,制种产量及制种技术材料,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抗病鉴定数据,由选育单位签章(不要含编写要求以外的内容)。辽宁省普通玉米品种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试行)A.1 物候期A.1.1 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下同。A.1.2 出苗期:全区有50穴数幼苗出土高达2cm时的日期。A.1.3 苗势:幼苗健壮程度,分强、中、弱三级。A.1.4 吐丝期:全区50以上的雌穗吐出花丝的日期。A.1.5 抽雄期:小区50以上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A.1.6 成熟期:90籽粒出现黑层的日期。A.1.7 生育期:从出苗到出现黑层的天数。A.2 新品种测试及农艺性状A.2.1 幼苗叶鞘色:展开2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颜色,分绿色、紫色。A.2.2 叶片色:在植株生长到3-4叶时目测,分淡绿、绿、深绿等。A.2.3 叶缘色:在植株生长到3-4叶时目测,分白色和紫色等。A.2.4 花丝颜色:吐丝期,新鲜花丝长出约5厘米时观测雌穗新鲜花丝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A.2.5 花药颜色: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新鲜花药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A.2.6 颖壳色: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的颖壳,分绿、紫等。A.2.7 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A.2.8 株高:乳熟期连续取小区内正常的植株10株,测量地表到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保留整数。A.2.9 穗位:测量株高的同时测量植株从地表到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A.2.10 倒伏率(根倒):乳熟末期,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但未折断的植株占该试验小区总株数的百分率。A.2.11 倒折率(茎折):乳熟末期,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该试验小区总株数的百分率。A.2.12 空秆率:收获时调查不结果穗和果穗结实20粒以下(鲜食玉米有效穗长10厘米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总株数的百分率。A.2.13 双穗株率:收获时调查结有双穗(每穗结实20粒以上,鲜食玉米有效穗长10厘米以上)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率。A.2.14 保绿度指成熟后目测茎叶呈绿色的程度,分好,中,差。A.2.15 雄穗分枝:散粉盛期目测10株雄穗一级侧枝数目,求其平均值。A.2.16 成株叶片数:分别在植株第三叶、第五叶、第十叶和第十五叶点漆标记,在乳熟期统计10株全株叶片数,求其平均值。A.2.17 苞叶:收获前观测果穗和苞叶。果穗明显露出苞叶定为短,当苞叶刚好覆盖果穗或略超出果穗定为中,苞叶明显超出果穗定为长。A.3 果穗性状(1-6项一般随机取样10穗测量) A.3.1 穗长:测量从穗基部到顶端的长度,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A.3.2 秃尖长:测量果穗顶端不结实部分的长度,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A.3.3 穗型:分筒型、锥型。A.3.4 穗粗:果穗头尾相间排成一行,测量果穗中部长度,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A.3.5 穗行数: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求其平均值并标明行数变幅。A.3.6 行粒数:每穗数一中等长度行的粒数,求其平均值。A.3.7 粒色:分黄、白、橙红、浅黄。A.3.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