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全套课件475P)_第1页
免疫学(全套课件475P)_第2页
免疫学(全套课件475P)_第3页
免疫学(全套课件475P)_第4页
免疫学(全套课件475P)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免疫学免疫学12023/7/302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免疫的概念一、免疫(Immunity)“免疫”是什么?2023/7/292第一章绪论“2—3—免疫:

免患瘟疫,免患疫病

“疫”:民皆病之谓疫=流行性传染病“瘟疫”:烈性/急性的流行性传染病

immune:免疫;来自拉丁语immunis(免税,免病)

immunity:免疫性,免疫力immunecells:免疫细胞immunesystem:免疫系统—3—免疫:免患瘟疫,免患疫病immunecells:3—4—肆虐欧洲大陆的黑死病(鼠疫)公元6世纪(520-565)公元14世纪(1346-1665)公元19世纪(1894-1920)TheTriumphofDeath-PieterBruegheltheElderca.1562—4—肆虐欧洲大陆的黑死病(鼠疫)(520-565)The4—5—传统的“免疫”概念——对病原微生物的再感染有抵抗力。——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及其有害产物(毒素)的侵入所引起的发病,具有抵抗力。2023/7/305(JennerandPasteur)—5—传统的“免疫”概念——对病原微生物的再感染有抵抗力。25—6—现代的“免疫”概念

机体识别(区分)自身成分和异己物质,产生一系列特定的应答过程,最后排除异物,对自身组织形成耐受,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6—现代的“免疫”概念机体识别(区分)自6—7—通常对机体有利(保护性免疫)排除外来异物抗原,对自身组织不反应(耐受)。可能损害机体(病理性免疫)

攻击、损害自身组织。—7—通常对机体有利(保护性免疫)7—8—免疫的传统概念和现代概念比较有利,也可能有害有利(保护机体作用)对机体作用耐受/发生免疫应答耐受(不发生免疫应答)自身成分识别和清除异物抗原抗感染(清除病原生物)异物抗原现代概念传统概念—8—免疫的传统概念和现代概念比较有利,也可能有害有利对机82023/7/309二、免疫的基本特性

识别自身和非自身

特异性

免疫记忆2023/7/299二、免疫的基本特性92023/7/30101、识别自身和非自身(Recognitionofselfandnonself)感染或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

识别功能降低:识别功能过强、紊乱或功能失调:识别的基础

免疫细胞,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受体识别功能非常精细2023/7/29101、识别自身和非自身感染或肿瘤102023/7/3011

2、特异性(Specificity)

机体的免疫应答和由此产生的免疫力具有高度的特异性(针对性)。

抗乙肝病毒抗体只能与乙肝病毒发生反应。是建立免疫学诊断方法的基础。

2023/7/29112、特异性(Specific112023/7/30123、免疫记忆(Immunologicalmemory)

免疫具有记忆功能

免疫记忆的基础:免疫记忆细胞可使机体迅速产生免疫力!2023/7/29123、免疫记忆免疫记忆细胞可使机体迅速122023/7/3013

三、免疫的基本功能

免疫防御又称抵抗感染,防御传染

自身稳定又称免疫稳定

免疫监视2023/7/2913三、免疫的基本功能132023/7/3014防御功能过强(亢进):防御功能低下或缺失:

变态反应反复感染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fence)

指机体抵御、消灭、清除病原生物的感染和侵袭的功能。异常??2023/7/2914防御功能过强(亢进):变态反应反复142023/7/3015

2、自身稳定(Homeostasis)指机体具有清除衰老和破坏的组织细胞的一种功能。

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保证机体组织细胞进行正常生理活动。自身稳定功能失调或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2023/7/29152、自身稳定(Homeostasis152023/7/3016

机体内的细胞常因物理、化学、生物及病毒感染等因素的作用而突变为肿瘤细胞。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失调或被抑制:

可导致肿瘤的发生!

3、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

指机体具有发现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2023/7/2916机体内的细胞常因物理、化学、生16免疫功能免疫防御immunologicodefence异常:识别紊乱,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异常:变态反应或免疫缺陷征免疫稳定immunologicohomestasis正常:清除体内自然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免疫调节正常:防御病原体的侵害和中和其毒素(抗感染免疫)免疫监视immunologicoserveilllanc正常:发现并清除突变的癌细胞异常:导致癌症或持续性感染的发生免疫功能免疫防御immunologicodefence异常17四、免疫的分类

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自动免疫被动免疫天然自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天然被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四、免疫的分类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自动免疫被动免疫天然18(一)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immunity)

凡在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属于先天即有、相对稳定、无特殊针对性的对付病原体的天然抵抗能力,称为非特异性免疫,也称先天免疫、固有免疫。1、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任何动物都有,受遗传基因控制,非常稳定。2、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种的免疫,如牛不患鼻疽,马不得牛瘟,猪不得鸡新城疫等。它是非常坚强的,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例外。(一)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immunity19—20—先天免疫的组成屏障结构:

完整的皮肤,黏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吞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正常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补体、溶菌酶等—20—先天免疫的组成20(二)特异性免疫(specificimmunity)

在动物长生活过程中,机体感染了某种病原体或接种过某种疫苗后,由于机体与病原体的直接的相互作用,使其产生一种具有明显针对性的免疫,这种免疫称为特异性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功能是识别非自身和自身的抗原物质,并对它们产生免疫应答,从而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

特异性免疫功能不是任何动物都有,一般只有脊椎动物才有,包括细胞免疫系统和体液免疫系统。(二)特异性免疫(specificimmunity)21特异性免疫自动获得被动获得天然的:显性或隐性感染后获得人工的:接种死、活疫苗或类毒素获得天然的:通过胎盘或初乳自母体获得人工的:注入免疫血清、抗毒素、丙种球蛋白或淋巴细胞后获得特异性免疫自动获得被动获得天然的:显性或隐性感染后获得人工22(三)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和联系特征细胞分子非特异性免疫迅速反应吞噬细胞细胞因子有若干特异性自然杀伤细胞补体无记忆肥大细胞急性期蛋白树突细胞特异性免疫缓慢启动高特异性T细胞和B细胞抗体有记忆细胞因子(三)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和联系特征23—24—两种类型免疫的基本特征

固有/天然免疫 适应性免疫获得方式出生即具有,遗传获得

出生后在抗原刺激下获得,后天产生维持时间短

长作用产生时间即刻发生,几分—几小时缓慢发生和建立5—6天后才产生免疫

针对异物针对范围广泛,无抗原特异性

针对某种异物,有抗原特异性回忆反应无

有排除异物效率低效率高表现方式天然防御屏障反应

特异性免疫应答—24—两种类型免疫的基本特征固有/天242023/7/3025五、免疫的辩证观1、免疫是动态的过程2、免疫系统的整体协作3、免疫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协作4、免疫功能的两面性2023/7/2925五、免疫的辩证观4、免疫功能的两面性25—26—(一)传染病预防(二)疾病治疗(三)免疫诊断(四)免疫检测六、免疫学应用—26—(一)传染病预防六、免疫学应用262023/7/3027第二节免疫学的发展简史一、免疫学(Immunology)免疫学是与微生物学同时发展起来的一门古老的学科是人类在与传染病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是生物科学中最为活跃、发展最快的科学!2023/7/2927第二节免疫学的发展简史272023/7/3028免疫学——

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是研究宿主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非自身大分子物质的应答过程及机制的科学

运用免疫学理论和方法对相关疾病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也是当代免疫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

现代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2023/7/2928免疫学——现代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28—29—第二节免疫学的发展简史萌芽时期--经验时期初盛时期--实验免疫学近代免疫学飞跃时期(1950年起)—29—第二节免疫学的发展简史萌芽时期--经验时期29—30—古代人们发现:

患某种传染病痊愈后,不会患同样的传染病能防止再患同样的传染病的能力,就是免疫。中国古代发明了人痘苗接种方法的预防天花,被世界公认为免疫学研究的开端,是免疫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1.萌芽时期--经验时期—30—古代人们发现:1.萌芽时期--经验时期30—31—天花是古老的烈性传染病:未患天花者都可能被感染,感染后均可发病,发病后,死亡率30~40%,1.萌芽时期--经验时期Day3Day7—31—天花是古老的烈性传染病:未患天花者都可能被感染,感31—32—天花患者与毁容者—32—天花患者与毁容者32—33—中国古代发明了人痘接种技术,可以预防天花

中国从宋朝起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古代中医书籍上的小儿出天花图—33—中国古代发明了人痘接种技术,可以预防天花中国从宋朝33—34—人痘接种技术传到邻国英国驻土耳其大使夫人MaryWortleMontagu

将人痘接种技术传到英国等国家—34—人痘接种技术传到邻国英国驻土耳其大使夫人MaryW34—35—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琴纳(EdwardJenner)

创造了接种牛痘技术,可以预防天花,—35—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琴纳(EdwardJenn35—36——36—36—37—2.初盛时期---科学免疫学(实验免疫学)时期(1)人工主动和被动免疫的研究1880年,法国化学家,巴斯德,研制出多种减毒疫苗,用于预防鸡霍乱,炭疽杆菌,狂犬病等疾病。(人工主动免疫方法)—37—2.初盛时期---科学免疫学(实验免疫学)时期(1)37—38—1890年,

VonBehring和Kitasato

在RobertKoch实验室,

制备出:

抗白喉杆菌外毒素的抗血清(含有抗体),治疗白喉儿童获得成功。

(人工被动免疫方法)—38—1890年,

VonBehring和Kitasat38—39—(2)机体免疫机制的研究①细胞免疫学说

(cellularimmunity)。

1883年梅契尼可夫(俄国)(Metchnikoff)发现:白细胞有吞噬功能,能吞噬和清除各种病原微生物。在此期间,对机体免疫机制的研究,出现了两种学说:Neutrophil—39—(2)机体免疫机制的研究①细胞免疫学说在此期间,对机39—40—②体液免疫学说(humoralimmunity)—

Behring(德国1890)、北里(日本)首次发现白喉抗毒素(血清抗体);—Bordet(1895,比利时人)发现了补体。—

Erlich(德国1897)提出体液免疫学说。

1963年Wright,Deuglas发现调理素两种学说得以统一认识。—40—②体液免疫学说(humoralimmunity)40—41—(1)免疫系统发现和确定

(2)抗体的研究(3)免疫机制的理论研究3.近代免疫学飞跃时期(1950年起)—41—(1)免疫系统发现和确定3.近代免疫学飞跃时期(1412023/7/3042克隆选择学说(1957)

1957年,Burnet(奥地利人)认为免疫细胞是随机形成的多样性的细胞克隆,每一克隆细胞表达同一特异性的抗体分子。2023/7/2942克隆选择学说(1957)42—43—免疫学作为一个极好的研究手段与模型系统,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新兴的生物信息学等多个前沿学科的结合,必将产生新的理论与应用上的突破,从而更好地理解生老病死的基本现象,了解生命本质,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有效防治疾病。第三节现代免疫学的发展—43—免疫学作为一个极好的研究手段与模型系统,与基因组学、43—44—

现代免疫学时期1.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的产生2.信号转导途径的发现3.细胞程序性死亡途径的发现4.造血与免疫细胞的发育5.应用免疫学的发展

(1)DNA疫苗

(2)基因工程制备重组细胞因子

(3)免疫细胞治疗

(4)单克隆抗体、完全人源抗体

(5)口服自身抗原,预防自身免疫病—44—现代免疫学时期1.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的产生44—45—免疫学研究的发展近况:

作为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一块肥沃原野,免疫学研究的范围极为广阔。原有的领域不仅有待深入开发,而且已经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众多的边缘学科,亟待探索和研究的奥秘俯拾皆是,吸引大批科学家为之耕耘,并不断结出硕果。

20世纪以来,诺贝尔奖惠顾免疫学领域18次,约占20%。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免疫学每10年就有3次获奖。

—45—免疫学研究的发展近况:452023/7/3046近40年来,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免疫学的研究已到了分子水平时代,并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

基础免疫学分子免疫学免疫遗传学细胞免疫学免疫学原理免疫生物学免疫生理学免疫病理学免疫药理学免疫化学免疫毒力学免疫组织学免疫酶学医学免疫学临床免疫学移植免疫学血液免疫学肿瘤免疫学生殖免疫学兽医免疫学免疫分类学2023/7/2946近40年来,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462023/7/3047

免疫学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科学。

现代免疫学的应用,开创了更多更有效的方法,以提高人类健康水平,防治人类的疾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自1901年设立以来在20世纪共颁发的98次奖项中,与免疫学研究有关的奖项就达27次,占27.6%;获奖人数达40多人。

在基因、分子、细胞、器官、系统等不同水平上进行系统研究。2023/7/2947免疫学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科学。472023/7/3048

第三节动物免疫学1、动物免疫学的概念是研究用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来诊断、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一门学科。

如布病、结核的诊断,疫苗预防传染病,抗血清、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治疗。2、课程性质和重要性专业基础课,非常重要。2023/7/2948第三节动物免疫学482023/7/3049免疫系统: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粒细胞免疫分子:

抗体:体液中的球蛋白

补体:血液中的糖蛋白

细胞因子:主要由免疫细胞产生抗原:外来异物(病原微生物)免疫应答:抗原免疫系统反应过程变态反应:异常的免疫反应抗感染免疫:机体的免疫力免疫防治:预防和治疗(疫苗,免疫血清)临床免疫:肿瘤、移植免疫,免疫耐受免疫技术:免疫诊断

2023/7/2949免疫系统:492023/7/3050介绍几个概念有助于理解1、抗原(antigen,Ag):是指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T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反应的物质。2、抗体(antibody,Ab):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蛋白质。3、补体(complement):是存在于正常动物血清中,具有类似酶活性的一组蛋白质。2023/7/2950介绍几个概念有助于理解502023/7/3051

抗原B细胞抗体

病原微生物体内体液中

抗原——抗体——补体大肠杆菌与抗大肠杆菌抗体结合,活化补体,使大肠杆菌破坏。2023/7/2951抗原B细胞512023/7/3052

A型人B型人RBC有A抗原血液中有抗A抗体和补体输血

A抗原+抗A抗体+补体

有A抗原的RBC破裂2023/7/2952A型人522023/7/3053

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机构,是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

免疫系统主宰机体的免疫功能,它们的存在和功能的正常,是维持机体免疫力相对稳定的保证。第二章免疫系统(immunesystem)2023/7/2953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532023/7/3054

中枢免疫器官(一级免疫器官)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二级免疫器官)免疫系统淋巴细胞免疫细胞辅佐细胞(抗原递呈细胞)粒细胞免疫分子

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

第二章免疫系统2023/7/2954第二章免疫系统542023/7/3055第二章免疫系统2023/7/2955第二章免疫系统552023/7/3056

第一节免疫器官(immuneorgan)

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成熟、定居、增殖以及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执行免疫功能的器官第二章免疫系统2023/7/2956第一节免疫器官(immune562023/7/3057第1节免疫器官2023/7/2957第1节免疫器官572023/7/3058

一、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产生与成熟场所

骨髓,胸腺,法氏囊

特点:

1、形成于胚胎早期2、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场所3、切除,影响免疫功能4、逐渐萎缩第1节免疫器官2023/7/2958一、中枢免疫器官第1节免疫器582023/7/3059

1、造血和免疫器官2、一切血细胞源于骨髓骨髓中的多能干细胞是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群的起始细胞。

3、是人类和哺乳动物B细胞成熟的场所

骨髓功能缺损:??骨腔中棉软、鲜红的组织严重损害机体的造血和免疫功能!(一)骨髓(bonemarrow)第1节免疫器官2023/7/29591、造血和免疫器官骨腔中棉软592023/7/3060

(二)胸腺(thymus)

1、位置

气管的两测或胸腔的前下方

2、免疫功能

T细胞成熟的场所

多能干细胞→淋巴干细胞→胸腺→T细胞→外周免疫器官定居

产生胸腺激素第1节免疫器官2023/7/2960(二)胸腺(thymus)第1节602023/7/3061T淋巴细胞:?

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Thymusdependentlymphocyte简称T细胞。第1节免疫器官2023/7/2961T淋巴细胞:?第1节免疫器官612023/7/3062

(三)法氏囊(bursaoffabricius)

1、禽类特有的免疫器官2、B细胞成熟的场所

多能干细胞→淋巴干细胞→法氏囊→B细胞→外周免疫器官定居法氏囊萎缩或损害:

某些药物、病毒等。第1节免疫器官2023/7/2962(三)法氏囊(bursaof622023/7/3063B淋巴细胞:?

囊依赖性淋巴细胞

BursadependentLymphocyte

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

BonemarrowdependentLymphocyte

简称B细胞第1节免疫器官2023/7/2963B淋巴细胞:?第1节免疫器官632023/7/3064

二、外周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分布及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

脾脏,淋巴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特点:1、形成于胚胎晚期2、是T、B细胞定居、增殖的场所3、是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4、切除后,一般不影响免疫功能5、存在于整个成年期第1节免疫器官2023/7/2964二、外周免疫器官第1节免疫器642023/7/3065

(一)淋巴结(lymphnode)

1、结构

浅皮质区:有许多淋巴小结皮质深皮质区:副皮质区淋巴结髓索: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髓质髓窦:巨噬细胞第1节免疫器官2023/7/2965(一)淋巴结(lymphnode652023/7/3066第1节免疫器官2023/7/2966第1节免疫器官662023/7/3067

2、T、B细胞的分布

T细胞:副皮质区——胸腺依赖区

B细胞:皮质浅层,髓索——非胸腺依赖区

第1节免疫器官2023/7/29672、T、B细胞的分布第1节免672023/7/3068

3、免疫功能

过滤和清除异物

淋巴结内有淋巴循环及血液循环双重系统。经淋巴结内的淋巴循环,将体表或内脏的病原体及异物引流至局部淋巴结。

免疫应答的场所

第1节免疫器官2023/7/29683、免疫功能第1节免疫器官682023/7/3069(二)脾脏(spleen)

1、结构脾小体:淋巴小结白髓中央动脉:

脾脏脾索: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红髓脾窦:血细胞

第1节免疫器官2023/7/2969(二)脾脏(spleen)第1节免692023/7/3070第1节免疫器官2023/7/2970第1节免疫器官702023/7/3071第1节免疫器官2023/7/2971第1节免疫器官712023/7/3072第1节免疫器官2023/7/2972第1节免疫器官722023/7/3073

2、T、B细胞的分布T细胞:中央动脉周围

B细胞:生发中心、脾索

T细胞35%,B细胞55%,巨噬细胞10%第1节免疫器官2023/7/29732、T、B细胞的分布第1节732023/7/30743、免疫功能

血液滤过作用: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

滞留淋巴细胞的作用: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第1节免疫器官2023/7/29743、免疫功能第1节免742023/7/3075

(三)其它淋巴组织1、哈德氏腺:眼球后部2、扁桃体:淋巴组织3、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粘膜下层的许多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这些淋巴组织均含有丰富的T细胞、B细胞及巨噬细胞,参与局部的粘膜免疫作用。

第1节免疫器官2023/7/2975(三)其它淋巴组织第1节免疫752023/7/3076

第二节免疫细胞

1、免疫细胞(immunocyte)

所有直接或间接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

与免疫有关的细胞。第二章免疫系统2023/7/2976第二节免疫细胞762023/7/3077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77第2节免疫细胞772023/7/3078

2、免疫细胞的分类

☆淋巴细胞:

☆抗原递呈细胞(辅佐细胞):

☆粒细胞:T细胞,B细胞,K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嗜中性、嗜碱性、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782、免疫细胞的分类T细胞,B细胞782023/7/3079

3、免疫活性细胞(Immunocompetentcell,ICC)

受抗原刺激后能分化增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

4、抗原递呈细胞(辅佐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能捕捉和处理Ag、把Ag递呈给ICC的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辅助作用。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793、免疫活性细胞第2节792023/7/3080

一、淋巴细胞

(一)T细胞

1、T细胞的来源与分化

多能干细胞→淋巴干细胞→胸腺→T细胞→外周免疫

抗原记忆细胞(长寿)

↓↗

↘器官定居(T细胞)→淋巴母细胞→效应T细胞→执行细胞

↓免疫辅助B细胞

再次进入

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80一、淋巴细胞再次进入第2节802023/7/3081

2、T细胞的分布

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

经血液→组织→淋巴→血液过程循环

3、T细胞的表面标志

表面受体:是指免疫细胞表面上能与相应配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分子结构。表面抗原:是指淋巴细胞表面上能被特异性抗体所识别的表面分子。

表面受体表面抗原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812、T细胞的分布表面受体:812023/7/3082

表面抗原,分化抗原,CD抗原

由于表面抗原是在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产生的,故又称为分化抗原。国际免疫学会议决定以分化群(Clusterofdifferentiation)来统一命名淋巴细胞表面抗原;故叫CD抗原或CD分子。已命名250多种CD抗原。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82表面抗原,分化抗原,CD抗原第2节822023/7/3083

(1)T细胞抗原受体(TCR)

(Tcellantigenreceptor)

是存在于T细胞表面具有识别和结合特异性抗原的分子结构。

TCR是T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是识别抗原的物质基础。TCR与CD3形成复合体。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83(1)T细胞抗原受体(TCR)T832023/7/3084

(2)CD2:即红细胞受体

T细胞可与某些红细胞结合。

据此可建立一个试验——E花环试验,用于检测外周血中的T细胞的比例及数目。

肝素抗凝血→淋巴细胞分离→洗涤,离心→加红细胞悬液→染色(姬姆萨-瑞氏液)→镜检

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84(2)CD2:即红细胞受体第2节842023/7/3085

(3)CD3:

仅存在于T细胞表面,与TCR结合形成TCR-CD3复合分子;

可转导TCR的信号

(4)CD4和CD8:

存在于不同T细胞亚群

CD分子动画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85(3)CD3:CD分子动画第852023/7/30864、T细胞亚群与功能按免疫功能的不同

辅助性T细胞

抑制性T细胞

诱导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864、T细胞亚群与功能第2节免疫细862023/7/3087

(1)辅助性T细胞(helperTcell,Th)

辅助B细胞分化和分泌抗体

协助其它T细胞分化成熟

分泌淋巴因子及白细胞介素

IFN-γ,IL-2,IL-12等,是单核巨噬细胞及NK细胞的活化因子。

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87(1)辅助性T细胞(helperT872023/7/3088

(2)抑制性T细胞(suppressorTcell,Ts)

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调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诱导性T细胞(inducerTcell,Ti)

诱导Th和Ts细胞的成熟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88(2)抑制性T细胞(suppres882023/7/3089

(4)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Tcell,CTL或Tc)

杀伤靶细胞,杀伤能力强;

穿孔素,颗粒酶,蛋白毒素等杀伤作用具有高度特异性;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IFN-γ,LT,TNF,IL-2等

(5)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delayedtypehypersensitivityTcell,Td)

分泌多种淋巴因子,导致炎症反应。

IL-2,TNF,IFN-γ等。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89(4)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892023/7/3090(二)B细胞

1、B细胞的来源与分化

多能干细胞→淋巴干细胞→法氏囊或骨髓→B细

胞→外周免疫器官定居(B细胞)→浆母细胞→浆抗原细胞→产生抗体→体液免疫记忆细胞

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90(二)B细胞第2节免疫细902023/7/3091BCells:AntibodyFactoriesOverview:BCellDevelopment

(B细胞发育幻灯)

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91BCells:AntibodyF912023/7/3092

2、B细胞的分布非胸腺依赖区;

骨髓、血液、粘膜组织。3、B细胞的表面标志动画

(1)B细胞抗原受体(Bcellreceptor,BCR)膜免疫球蛋白(membraneimmunoglobulin,mIg)

mIgM、mIgD;能与相应抗原结合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922、B细胞的分布第2节免922023/7/3093

(2)Fc受体(Fcreceptor,FcR):CD23抗原

与Ig的Fc片断结合;

抗体—免疫球蛋白Fc片段Fab片段是B细胞成熟的标志之一;

EA花环试验:常用于B细胞的检测。红细胞(erythrocyte)—抗体(antibody)4%红细胞悬液+抗红细胞抗体→37℃、15min→洗涤→加淋巴细胞悬液→感作、离心、涂片、固定、染色、镜检。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93(2)Fc受体(Fcrecept932023/7/3094

(3)补体受体(complementreceptor,CR)

与补体发生结合;

EAC花环试验:是鉴定B细胞的一种方法EAC:红细胞(erythrocyte)——抗体(antibody)——补体(complement)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94(3)补体受体(complemen94

4、B细胞功能产生抗体:2023/7/30955、T细胞及B细胞的分布

分泌细胞因子:递呈抗原:

T细胞:胸腺、胸导管、血液、淋巴结

B细胞:脾脏、骨髓、肠道集合淋巴结第2节免疫细胞4、B细胞功能2023/7/29955、T952023/7/3096(三)K细胞(杀伤细胞,killercell)

1、存在于腹腔渗出液、血液和脾脏中;2、具有IgG的Fc受体;3、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cytotoxicityADCC)

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必须通过特异性抗体的介导。4、抗肿瘤免疫、抗病毒感染及移植排斥反应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96(三)K细胞(杀伤细胞,killer962023/7/3097(四)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cell,NK细胞)1、存在于外周血和脾脏中;2、能直接杀伤靶细胞,也有ADCC作用;3、杀伤活性比Tc细胞和K细胞弱,但作用快;4、干扰素及IL-2可加强NK细胞的活性。

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97(四)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972023/7/3098

二、抗原递呈细胞(辅佐细胞)

1、单核巨噬细胞(mononuclearphagocytesystem)

(1)组成: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2)表面受体:

IgG的Fc受体

补体受体

多种细胞因子受体

有利于其发挥吞噬作用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98二、抗原递呈细胞(辅佐细胞)第2节982023/7/3099单核吞噬细胞的发育与分布

骨髓血液组织多能干细胞结蹄组织:组织细胞单巨肺:肺泡巨噬细胞髓样干细胞核噬肝:Kupffer细胞细细脾:巨噬细胞前单核细胞胞胞神经组织:小胶质细胞骨:破骨细胞关节:滑膜A型细胞胸腹腔:巨噬细胞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99单核吞噬细胞的发育与分布第2节免疫992023/7/30100

(3)免疫功能吞噬作用:细胞毒作用:杀伤靶细胞

靶细胞—抗体—巨噬细胞;靶细胞—抗体—补体—巨噬细胞

细胞毒作用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100(3)免疫功能细胞毒作用第2节1002023/7/30101

抗原递呈作用:动画抗原→巨噬细胞吞噬→胞内酶降解→小肽片断(抗原决定簇)→递呈给T、B细胞动画分泌功能:

分泌近百种活着物质。

如IL-1,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3)免疫功能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101抗原递呈作用:1012023/7/30102单核吞噬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举例

产物分类分泌的活性物质酶类溶菌酶、蛋白质、肽酶、糖苷酶、磷酸酶、脂酶、血纤维蛋白溶酶原、胶原酶、弹性蛋白酶等血浆蛋白凝血因子、a2巨球蛋白、补体成分(C1C2C3C4C5P因子、D因子、I因子、H因子)等生物活性蛋白IL-1、IL-6、IL-8、TNF、集落刺激因子、间叶细胞增殖因子、血管生成因子等低分子物质前列腺素E、白三烯、胸腺嘧啶核甙等

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102单核吞噬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举例第21022023/7/30103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103第2节免疫细胞1032023/7/30104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动画吞噬抗原处理抗原递呈抗原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104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1042023/7/30105

2、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ell)

(1)分布于脾脏、淋巴结和结缔组织中;(2)可递呈抗原。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1052、树突状细胞(den1052023/7/30106

3、B细胞

有递呈抗原的作用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1063、B细胞第2节免疫细胞1062023/7/30107APC与T细胞相互作用的电镜图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107APC与T细胞相互作用的电镜图第2节1072023/7/30108

2、嗜酸性粒细胞

抗寄生虫感染3、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有IgE的Fc受体,可引起

过敏反应

肥大细胞存在于组织中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1082、嗜酸性粒细胞第2节免疫1082023/7/30109NeutrophilPMNBasophilEosinophilPlateletsRBCsLymphocytesMonocytesErythrocytes{Granulocytes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109NeutrophilPMNBaso1092023/7/30110

红细胞和血小板:

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特别是在清除血液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起重要作用。红细胞有C3b受体;起消除血液中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复合物)的作用。1982年,sigel(美)提出“红细胞免疫系统”免疫复合物

抗原+抗体第2节免疫细胞2023/7/29110红细胞和血小板:免疫复合物1102023/7/30111

机体内参与调节免疫应答的各种蛋白分子

一、免疫细胞膜上分子(4类)1、TCR2、BCR(SmIgM;SmIgD)3、细胞分化抗原(CD)

机体各种细胞,分化不同群,成熟不同阶段,活化不同时期出现于膜上的蛋白质分子不同,以clusterofdiffertiation,CD命名、编号。

意义:以CD分子水平鉴定细胞CD分子在细胞发挥功能时起作用

第三节免疫分子第二章免疫系统2023/7/29111机体内参与调节免疫应答的各1112023/7/301124、MHC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

由MHC基因表达。(1)MHC-Ⅰ类分子所有有核细胞(2)MHC-Ⅱ类分子抗原递呈细胞

5、其它膜分子,各种受体第3节免疫分子2023/7/291124、MHC分子第3节免疫分1122023/7/30113二、体液中的免疫分子

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1、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g,Ig)B细胞膜表面Ig;B细胞受抗原作用后分泌在体液中的抗体(IgM、IgG、IgA、IgE、IgD)2、补体系统3、细胞因子机体细胞分泌的调节细胞发育和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种类很多。第3节免疫分子2023/7/29113二、体液中的免疫分子第3节免1132023/7/30114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

EvolutionoftheImmuneSystem:Past,Present,andFuture

(免疫系统的进展:过去、现在和将来)第3节免疫分子2023/7/29114免疫系统:第3节免疫分1142023/7/30115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骨髓、胸腺、法氏囊为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脏、遍布全身的淋巴结以及粘膜淋巴组织。在中枢免疫器官发育成熟的免疫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前往全身各免疫器官和组织。淋巴结由与静脉并行的淋巴管网络连接,是回收组织液的“过滤器”。

总结:第二章免疫系统2023/7/29115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1152023/7/30116

免疫细胞包括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粒细胞是中性、嗜碱性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总称,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含有胞浆颗粒,在Giemsa染色涂片上分别呈淡藕荷色(中性粒)、红色(嗜酸性粒)或者蓝色(嗜碱性粒)。组织当中的肥大细胞形态学特征和功能与嗜碱性粒细胞类似。第二章免疫系统2023/7/29116免疫细胞包括粒细胞、单核巨1162023/7/30117

血液中单核细胞外周组织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存在于组织中。淋巴细胞分为T、B、K和NK细胞,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30%左右。绝大多数淋巴细胞存在于外周淋巴器官之中(脾脏、淋巴结和黏膜淋巴组织)。淋巴细胞通过淋巴网络和血液循环系统在外周淋巴器官和血液循环系统内不断循环,执行免疫巡视功能。第二章免疫系统2023/7/29117血液中单核细胞外周组织1172023/7/30118

如果将人的机体比做一个国家,免疫系统就是这个国家的“军队”,它时时刻刻呵护着我们的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扰。

肥大细胞是守卫机体门户的“哨兵”细胞,它们识别微生物所特有的各种危险信号之后慕集各种免疫细胞至被侵组织部位,启动炎症过程。

第二章免疫系统2023/7/29118如果将人的机体比做1182023/7/30119

巨噬细胞是分布于全身各种组织之中的“常驻边防部队”,它们具有较强的吞噬与杀伤能力,是微生物穿过体表之后所遇到的第一道主要防线。占血液中白细胞总数2/3以上的中性粒细胞是不停地随血液循环的“野战部队”。一旦机体的任何局部被微生物感染,中性粒细胞将迅速穿出血管,抵达“出事地点”,吞噬并清除入侵的异物抗原。第二章免疫系统2023/7/29119巨噬细胞是分布于全身各种组1192023/7/30120

T和B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现代化部队”利用TCR和BCR准确识别外来抗原并介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活化后分化为浆细胞,分泌抗体。这些抗体分子与微生物特异结合、阻止微生物继续感染体内的其它细胞或者使其尽快被吞噬细胞所吞噬,或者通过补体直接引起其损伤。第二章免疫系统2023/7/29120T和B淋巴细胞是免1202023/7/30121

T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对免疫应答进行指挥与调控,有些T细胞还能直接杀伤被病毒或其它微生物感染的靶细胞。

T和B淋巴细胞对曾经侵犯过机体的外来抗原具有免疫记忆能力。

免疫系统因原发或者继发因素造成的功能紊乱或者功能不全可导致免疫缺陷、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等免疫性疾病。第二章免疫系统2023/7/29121T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1212023/7/30122

第三章抗原第一节抗原概念一、抗原与抗原性1、抗原(antigen,Ag)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T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2023/7/29122第三1222023/7/30123

2、抗原性(antigenicity)免疫原性: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T细胞的特性(性能)。反应原性:抗原能与相应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反应的特性(性能)。

抗原性: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抗原有抗原性。第2节抗原概念2023/7/291232、抗原性(antigenici1232023/7/30124

猪瘟疫苗(抗原)→注入猪体内→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猪瘟病毒抗体——

免疫原性

猪瘟疫苗+抗猪瘟病毒抗体→在体外、体内都可以发生反应(结合)——

反应原性

体外:发生沉淀反应;体内:中和反应

猪瘟疫苗即具有免疫原性,又有反应原性,说明猪瘟疫苗具有抗原性。抗原性举例第2节抗原概念2023/7/29124猪瘟疫苗(抗原)→注入猪体内1242023/7/30125

二、完全抗原与半抗原1、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物质2、半抗原(不完全抗原)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使半抗原变成完全抗原的物质

3、免疫原: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第2节抗原概念2023/7/29125二、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第2节1252023/7/30126

完全抗原

免疫原性物质(细菌)机体免疫细胞免疫产物

(效应细胞、抗体)+物质特异反应

反应原性

不完全抗原(半抗原)

物质(激素)+蛋白载体机体免疫细胞免疫产物

(抗体)+物质特异反应

第2节抗原概念2023/7/29126完全抗原第2节抗原概念1262023/7/30127

异种物质:

同种异体物质:

自身隐蔽物质:

自身变性物质:

第二节构成抗原的条件

一、异物性1、指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自身隐蔽物质及自身变性物质。病原体,异种蛋白质等血型抗原眼球晶体蛋白、甲状腺蛋白等红细胞+药物第三章抗原2023/7/29127异种物质:1272023/7/301282、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越远,其免疫原性越强。鸭的血清蛋白质→免疫兔强抗原(免疫原性强)鸭的血清蛋白质→免疫鸡弱抗原(免疫原性弱)鸭的血清蛋白质→免疫鸭鸭的血清蛋白质→免疫本鸭免疫原性很弱无免疫原性第2节构成抗原的条件2023/7/291282、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越远,其免疫1282023/7/30129

二、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物理状态1、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2、蛋白质是良好的免疫原。3、颗粒性抗原强于可溶性抗原。

常将免疫原性弱的物质吸附在某些大颗粒的表面,可增强免疫原性。第2节构成抗原的条件2023/7/29129二、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物理状态1292023/7/30130

三、复杂的分子结构1、分子结构复杂。2、在接触免疫细胞时,分子结构复杂(完整性)。

如明胶分子量也在10万以上,但分子结构简单,免疫原性弱。如蛋白质食物在消化道降解。第2节构成抗原的条件2023/7/29130三、复杂的分子结构如明胶分1302023/7/30131

第三节抗原决定簇一、抗原决定簇(基)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第三章抗原2023/7/29131第三节抗原1312023/7/30132

二、抗原价1、抗原分子的抗原决定簇数目2、单价抗原:半抗原,单一抗原决定簇

3、多价抗原:完全抗原,多抗原决定簇

第3节抗原决定簇2023/7/29132二、抗原价第3节抗原决定簇1322023/7/30133

第四节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一、共同抗原

带有共同抗原决定簇的抗原。

异嗜性抗原:不同种属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甲菌含有a、b、c抗原决定簇乙菌含有c、d、e抗原决定簇第三章抗原2023/7/29133第四节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1332023/7/30134

甲菌与乙菌抗血清可发生较弱的交叉反应,反之亦然。

甲菌液乙菌液(a、b、c抗原决定簇)(c、d、e抗原决定簇)

甲菌抗血清+++

+(A、B、C抗体)

乙菌抗血清+

+++(C、D、E抗体)

二、交叉反应抗体对具有相同抗原或决定簇的不同抗原物质的反应。2023/7/29134甲菌与乙菌抗血清可发生较弱的1342023/7/30135

第五节半抗原与载体一、半抗原

不完全抗原,无免疫原性。二、载体

与半抗原连接的大分子蛋白。

三、半抗原-载体效应要想制备抗半抗原的抗体,需要载体,且载体要相同,要经过多次免疫。第三章抗原2023/7/29135第五节半抗原与载体1352023/7/30136第一次免疫

DNP+OVA

DNP+OVA初次应答第二次免疫

DNP+OVA

DNP+BSA产生抗DNP抗体(滴度低)抗DNP抗体滴度较高抗DNP抗体滴度很低再次应答初次应答DNP:二硝基苯OVA:卵白蛋白BSA:牛白蛋白第5节半抗原与载体2023/7/29136第一次免疫DN1362023/7/30137第六节抗原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把抗原分为不同的种类。

一、根据抗原的性质1、完全抗原2、半抗原第三章抗原2023/7/29137第六节抗原的类型第1372023/7/30138二、根据抗原的来源1、异种抗原2、同种抗原3、自身抗原4、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性质相同抗原。Fossman,瑞典病理学家。第6节抗原的类型2023/7/29138二、根据抗原的来源第6节138

三、根据对胸腺(T细胞)的依赖性

2023/7/30139

1、胸腺依赖性抗原(TD抗原)

多数抗原属于此类

2、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抗原)

B细胞T细胞TD抗原TI抗原第6节抗原的类型三、根据对胸腺(T细胞)的依赖性2023/7/29131392023/7/30140

四、根据抗原的化学组成1、蛋白质抗原2、糖蛋白抗原血型抗原

3、多糖抗原某些细菌的荚膜

4、脂多糖抗原

革兰氏阴性菌的菌体抗原

5、核酸抗原

DNA和RNA杂交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