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JGJ T291-2012 现浇塑性混凝土防渗芯墙施工技术规程_第1页
105-JGJ T291-2012 现浇塑性混凝土防渗芯墙施工技术规程_第2页
105-JGJ T291-2012 现浇塑性混凝土防渗芯墙施工技术规程_第3页
105-JGJ T291-2012 现浇塑性混凝土防渗芯墙施工技术规程_第4页
105-JGJ T291-2012 现浇塑性混凝土防渗芯墙施工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塑性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编写组2011年3月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T-201P 备案号J201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plastic concrete cut-off wall(Draft for discussion) 201发布 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前 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施工平台与导墙;5.槽孔建造;6.墙体材料;7.浇筑与联接;8.施工质量控制;9.墙体质量检查;10.附录。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云南建工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函告云南建工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东郊路78号,邮编:650041 )。本规程主编单位: 云南建工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云南建工第四建设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云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大学云南工程建设总承包公司云南建工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云南建工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润诺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沈家文 陈文山 谢其华 王天锋 俞志明 刘崇华 陈杰 张雷顺 李平先 郭进军 张国林 王明聪 代绍海 庄军国 王自忠 唐忠鸿 赵永任 周建萍 焦伦杰 熊 英 李家祥 邓岗 罗卓英 袁 梅 赵家声 曹庆明 李虎春 吴亚俊 李家向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目 次1 总则52 术语63 基本规定74 施工平台与导墙84.1 施工平台84.2 导墙修筑85 槽孔建造9 5.1 泥浆95.2 槽孔施工95.3 模板116 墙体材料126.1 塑性混凝土原材料126.2 塑性混凝土配合比146.3 塑性混凝土性能要求157 浇筑与连接167.1 塑性混凝土搅拌与运输167.2 浇筑与养护 167.3 结合面处理 187.4 墙段连接 198 施工质量控制 218.1工序质量检查内容218.2 塑性混凝土取样238.3 塑性混凝土性能检测239 墙体质量检查25附录 A 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方法28 附录 B 塑性混凝土渗透系数试验方法31附录C 塑性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用表33附录 D 施工质量检查记录表格(资料性附录)34本规程用词说明50引用标准名录51附:条文说明52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52 Terms63 General rules 74 Construction flatform and Guide wall84.1 Construction flatform84.2 Guide wall building85 Trench building95.1 Slurry95.2 Trench construction95.3 Formwork116 Cut-off wall materials126.1 Raw material of plastic concrete126.2 Mix proportion of plastic concrete146.3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plastic concrete157 Casting and connecting167.1 Mixing and transportation of plastic concrete167.2 Casting and curing 167.3 Bonding interface treatment187.4 Connection between wall segments198 Quality control of construction218.1 Quality inspection contents of work procedure218.2 Sampling of plastic concrete238.3 Performance testing of plastic concrete239 Quality inspection of cut-off wall25Appendix A Elastic modulus test method of plastic concrete28 Appendix B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test method of plastic concrete31Appendix C Mixing strength calculation table of plastic concrete33Appendix D Inspecting record form of construction quality(Document appendix)34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50List of quoted Standards51Additions: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521 总则1.0.1 为规范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使用,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墙厚大于150mm的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 1.0.3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塑性混凝土 plastic concrete由水、水泥、膨润土、粘土、粗骨料、细骨料及外加剂拌和而成,水泥用量较少,具有大流动性、低强度、低弹模和大应变等特性的混凝土。2.0.2 膨润土塑性混凝土 bentonite plastic concrete仅掺膨润土的塑性混凝土。2.0.3 粘土塑性混凝土 clay plastic concrete仅掺粘土的塑性混凝土。2.0.4 粘土-膨润土塑性混凝土 clay- bentonite plastic concrete同时掺粘土和膨润土的塑性混凝土。2.0.5 弹强比 ratio of elastic modulus to compressive strength 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的比值。3 基本规定3.0.1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前,应具有下列文件和资料:1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资料;3 环境保护要求;4 泥浆及墙体原材料的产地、质量等;5 施工中应使用的标准和质量保证措施以及有关的其它文件。3.0.2 防渗墙中心线处应除应符合第3.0.1条规定外,还应具有下列资料:1 防渗墙中心线处的勘探孔柱状图和地质剖面图;2 覆盖层的分层情况、厚度、颗粒组成、密实程度及透水性;3 地下水的水位,承压水资料;4 基岩的岩性、地质构造、透水性、风化程度与深度;5 可能存在的孤石、反坡、深槽、断层破碎带等情况;6 对成槽有直接影响的其它地质条件。3.0.3 在构筑物附近或构筑物内建造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应了解构筑物的结构和基础情况,如影响构筑物的安全,应研究制定处理措施。3.0.4 应定期进行构筑物沉降、位移等变形观测。3.0.5 应按照设计和招标文件编制施工专项方案,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对规模较大、地质情况复杂的项目,宜组织专家论证。4 施工平台与导墙4.1 施工平台4.1.1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平台应坚固、平整、安全,并应满足施工人员活动、设备和物资摆放及运输车辆行走的要求。4.1.2 施工平台宽度、长度除应满足施工需要外,还宜满足两侧同时施工的需要。4.1.3 施工平台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 能顺畅排出雨水、废水、废浆、废渣;2 应高出地下水位1.5m以上;3 应高出施工期水位。 4.2 导墙4.2.1 槽孔防渗墙在槽孔建造前应先修筑导墙。4.2.2 导墙的结构型式、尺寸,应根据防渗墙厚度、深度、导墙下土质情况及所使用的施工机械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导墙应建在坚实的地基上;地基土较松散或软弱时,修筑导墙前应对地基土采取加固措施;2 导墙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修筑;也可根据成槽情况和地质条件,采用钢板、砌石、混凝土预制板等修筑;3 导墙的中心线应与防渗墙轴线重合,允许偏差为15mm;4 导墙的内墙面应竖直;导墙的高度应在0.5m2.0m之间;导墙顶面应高出地面,且应大于50mm;墙顶高程允许偏差为20mm;5 导墙内侧间距应比防渗墙厚度大40mm100mm;6 导墙外侧填土应夯实;夯实填土时,导墙间应采取防止导墙倾覆或位移的措施;7 应对导墙的沉降、位移进行观测。5 槽孔建造5.1 泥浆5.1.1 泥浆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拌制泥浆的土料可选用膨润土或粘土或两者的混合料;2 拌制泥浆的膨润土质量指标应符合表5.1.1的要求;表5.1.1 拌制泥浆的膨润土质量指标指标名称粘度计600r/min读数屈服值 / 塑性粘度滤失量,cm375m筛余,质量分数,%质量指标303154.03 拌制泥浆的膨润土质量指标测定与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钻井液材料规范GB/T5005的规定。 5.1.2 泥浆性能指标、配合比及泥浆处理剂品种和掺加率,应根据地层特性、成槽方法、泥浆用途,通过试验选定;泥浆性能指标应符合表5.1.2规定。表5.1.2 泥浆性能指标项 目单 位膨润土泥浆各阶段性能指标粘土泥浆性能指标新 制供重复使用新 制密度g/cm31.11.251.11.2漏斗粘度s325032601825失水量ml/30min305030泥饼厚mm3624pH值71071179含砂量5%胶体率96%1min静切力N/m22.05.05.1.3 拌制泥浆的方法及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5.2 槽孔施工5.2.1 成槽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1 槽孔成槽方法应根据地层条件、设计要求和工期等因素选择;成槽方法可采用抓取法、钻劈法、钻抓法、铣槽法、多头回转钻机成槽法、射水成槽法、锯槽法等;2 墙厚150mm400mm的薄型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成槽方法宜采用射水成槽法、薄型抓斗法、锯槽法、链斗式挖槽机法等。5.2.2 槽孔轴线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由测量基准点控制。5.2.3 槽孔长度,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施工部位、成槽方法、施工机具性能、成槽所用时间、塑性混凝土生产能力、墙体预留孔位置、浇筑导管布置原则及墙体平面形状等因素确定。5.2.4 槽孔应分期建造;同时施工的相邻槽孔之间应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5.2.5 成槽过程中,应不断向槽内补充泥浆,使其充满整个槽段;泥浆面应保持在导墙顶面以下300mm500mm。5.2.6 对漏失地层应采取预防措施。5.2.7 成槽施工中应按下列规定对泥浆进行检查:1 泥浆拌制后,静置24h,应全面检测一次泥浆性能指标;2 清孔前后,应各检测一次泥浆密度和粘度;3 浇筑塑性混凝土前,应检测一次泥浆密度;4 失水量、泥皮厚度和pH值检测应在槽口中部和底部取样,其它指标检测应在槽孔底部、中部及上口取样。发现泥浆不符合规定指标时,应及时进行调整。5.2.8 槽孔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孔壁、孔底应平整;2 槽孔侧面方向的位置误差不应大于30mm,轴线方向的位置误差不应大于50mm;3 孔深应符合设计要求; 4 孔斜率不应大于8;两次孔位中心在墙段接头处的任一深度的偏差值,不应大于设计墙厚的1/3;墙端结合面宽度不应小于墙厚;5 孔宽不应小于设计墙厚;6 孔底应入岩或嵌入不透水层500mm以上或满足设计要求。5.2.9 后期槽孔清孔换浆结束前,应清除接头孔壁上的泥皮。 5.2.10 槽孔建造结束后,应进行终孔质量检验,待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清孔换浆;换浆方法宜采用泵吸法或气举法。5.2.11 清孔换浆完成1h后,应进行检验,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孔底淤积厚度不应大于100mm;2 膨润土泥浆的比重应小于等于1.10g/cm3,马氏漏斗粘度应小于等于35s,含砂量应小于等于3,30min内失水量应小于等于40ml;3 粘土泥浆的比重应小于等于1.20g/cm3,马氏漏斗粘度应小于等于30s,含砂量应小于等于10;4 泥浆取样位置应距孔底0.5m1.0m。 5.2.12 清孔检验合格后,应在4h内开始浇筑。 5.3 模板5.3.1 防渗墙的模板型式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宜采用砌石模。5.3.2 模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模板应保证防渗墙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性;2 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3 模板板面应清洁、平整;4 砌石模在塑性混凝土浇筑前应湿润,钢模应涂脱模剂;5 模板接缝应严密、不漏浆;6 非永久性模板安装,应考虑施工及拆装方便;7 模板制作和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5.3.3 拆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拆模时的塑性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2 拆模时不应敲打、损伤塑性混凝土墙体的外形和内部结构;3 拆模后应及时向墙体两侧回填土。6 墙体材料6.1 塑性混凝土原材料6.1.1 塑性混凝土宜选用膨润土塑性混凝土。6.1.2 塑性混凝土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BJ63的规定。6.1.3 应选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6.1.4 膨润土的品质应符合本规程第5.1.1条的规定。6.1.5 应对粘土进行物理试验、化学分析和矿物鉴定;应选择粘粒含量大于45%、塑性指数大于20、含砂量小于5%、二氧化硅与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比值为34的粘土。6.1.6 细骨料(砂)应符合下列要求:1 细骨料可采用天然砂或人工砂; 2 塑性混凝土应采用中砂;细度模数宜为3.02.3;砂的颗粒级配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14684的规定; 3 细骨料的品质应符合表6.1.7的规定;表6.1.7 细骨料的品质要求项 目指 标备 注天然砂人工砂石粉含量(按质量计),(%)15含泥量(按质量计),(%)5.0泥块含量(按质量计),(%)2.02.0质量损失,(%)8单级最大压碎指标,(%)25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0.50.5折算成SO3,按质量计有机物,比色法合格合格云母含量,按质量计,(%)2.02.0轻物质含量,(%)1.01.04 细骨料的表观密度不应小于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不应小于1,350kg/m3,孔隙率不应大于47%; 5 砂的含水率应保持稳定,人工砂的含水率应不超过6%,必要时应采取脱水措施; 6 砂性能检测与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14684的规定。6.1.7 粗骨料(石子)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粗骨料可采用天然卵石或人工碎石;为提高塑性混凝土的流动性,应选用天然卵石;2 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厚度大于400mm的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应选用5mm20mm的连续级配;薄型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应选用5mm10mm的连续级配; 3 粗骨料表面应整洁,应清除裹泥和污染物; 4 卵石、碎石的颗粒级配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规定; 5 粗骨料品质应符合表6.1.8的规定;表6.1.8 粗骨料的品质要求项 目指 标备 注含泥量,(%)1.5泥块含量,(%)0.7坚固性,质量损失,(%)5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0.5折算成SO3,按重量计有机物,比色法合格针片状颗粒,按质量计,(%)15卵石压碎指标16碎石压碎指标306 粗骨料表观密度不应小于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不应小于1,350kg/m3,孔隙率不应大于47%; 7 粗骨料性能检测与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规定。6.1.8 粉煤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的规定,并应选用级或级粉煤灰。6.1.9 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的规定。6.2 塑性混凝土配合比6.2.1 塑性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防渗墙施工和易性以及28d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渗透系数的设计要求。6.2.2 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宜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并应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6.2.3 试验因素与水平较多时,可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法,并应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 6.2.4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或均匀试验设计法,初选出几组基本符合技术指标要求的配合比后,应分别进行复选试验、终选试验,以确定所需配合比。6.2.5 塑性混凝土配合比,宜按表6.2.5选择原材料用量。表6.2.5 原材料用量取值范围参考值名 称粘土塑性混凝土膨润土塑性混凝土粘土-膨润土塑性混凝土水,(kg/m3)220300230330220320水泥,(kg/m3)802008017080200膨润土,(kg/m3)401804080粘土,(kg/m3)10018070240粉煤灰,(kg/m3)30803050砂率,%455545654555骨料,(kg/m3)12001800粘土塑性混凝土的水胶比应为0.850.90、粘粒含量应大于45%、塑性指数应大于20。塑性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应不少于80kg/m3,膨润土用量应不少于40kg/m3,水泥与膨润土的合计用量应不少于160kg/m3,胶凝材料的总量应不少于240kg/m3,砂率应不小于45%。6.2.6 减水剂的掺加量应与普通混凝土相同,引气剂的掺加量应根据拌和物的含气量确定。6.2.7 塑性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可按下式计算: fpcu,o=fpcu,k+t (6.2.7)式中 fpcu,o塑性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MPa);t概率度系数。概率度系数t与保证率P的关系见附录C;均方差。均方差=fpcu,k ,与设计标准强度fpcu,k和概率度系数t的关系见附录C。6.2.8 塑性混凝土强度保证率不应小于80%,强度最小值不应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 6.3 塑性混凝土性能要求6.3.1 塑性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1 槽孔防渗墙塑性混凝土拌和物密度不应小于2,100kg/m3; 2 拌和物泌水率应小于3%;3 入孔坍落度应为180mm220mm,坍落扩展度应为340mm400mm;坍落度保持150mm 以上的时间不应小于1h; 4 防渗墙塑性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应小于6h,终凝时间不应大于24h。 6.3.2 塑性混凝土力学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 塑性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应为1.0MPa5.0MPa;2 弹性模量不应大于2,000MPa;宜为周围介质弹性模量的15倍,不应超过10倍; 3 弹强比宜为100300,且不宜大于500。 6.3.3 塑性混凝土渗透系数变化范围应在1.010-6cm/s1.010-9cm/s。7 浇筑与连接7.1 塑性混凝土拌和与运输7.1.1 塑性混凝土拌和应符合下列要求:1 粘土与膨润土的掺入方法宜选用湿掺法。2 湿掺法应符合下列步骤与要求:1) 检测粘土、膨润土的含水量;2) 在粘土与膨润土中加水,将水、粘土、膨润土采用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拌和成泥浆,应保证拌和的泥浆均匀;3) 准确称取塑性混凝土的其它各组成材料,依次投入搅拌机中,拌和均匀。塑性混凝土的拌和时间应大于普通混凝土的拌和时间;3 采用干掺法,应先将粘土晒干、过筛。拌和时,各种材料应通过准确称量后依次投入搅拌机,干拌均匀后再加入水和外加剂一起拌和至均匀。7.1.2 塑性混凝土运输应符合下列要求:1 塑性混凝土应采用搅拌车运输,运输能力不应小于平均计划浇筑强度的1.5倍,并应大于最大计划浇筑强度;2 塑性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应发生分离、漏浆、泌水等质量问题。塑性混凝土运送可采用泵送方式,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的规定。7.2 浇筑与养护7.2.1 塑性混凝土浇筑时,其施工性能应符合本规程第6.3.1条的规定。 7.2.2 塑性混凝土槽孔防渗墙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 泥浆下浇筑塑性混凝土应采用直升导管法,导管内径应为200mm250mm;2 一个槽孔使用两套以上导管浇筑塑性混凝土时,导管中心距应不大于4.0m;导管中心至槽孔端部或接头管壁面的距离应为1.0m1.5m;当孔底高差大于250mm时,导管中心应放置在该导管控制范围内的最低处;3 导管的连接和密封应可靠,并应进行密封承压试验;塑性混凝土在正式浇筑前,导管底口距槽底高度应控制在150mm250mm之间;4 塑性混凝土浇筑前,导管内应放入可浮起的隔离塞球或隔离物;浇筑时,应先注入少量水泥砂浆,后注入足够的塑性混凝土,挤出隔离塞球或隔离物,并埋住导管底端;5 导管埋入塑性混凝土的深度宜为1m6m; 6 塑性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塑性混凝土浇筑厚度上升速度不应小于2m/h;因故中断,中断时间不应超过40min;7 塑性混凝土的浇筑面应保持均匀上升,各处高差应控制在500mm以内;8 每隔30min应测量一次槽孔内塑性混凝土深度,每隔2h应测量一次导管内塑性混凝土深度; 9 槽孔口应设置盖板,防止导管外撒的塑性混凝土落入槽孔内;10 浇筑塑性混凝土时,不应将空气压入导管;11 浇筑时,发现导管漏浆、杂物混入,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处理;发现槽孔漏浆应立即堵漏;12 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槽孔周围的废水、废浆、废渣。7.2.3 槽孔防渗墙塑性混凝土浇筑的顶面应高于设计标高500mm。7.2.4 模板防渗墙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 浇筑方法可采用分缝跳块浇筑或不分缝通仓浇筑:1) 采用分缝跳块浇筑时,每块浇筑应连续进行; 2) 采用不分缝通仓浇筑时,应根据塑性混凝土拌和、运输、浇筑能力和模板安装快慢等确定逐层浇筑高度。每层浇筑应连续进行,相邻两层的时间间隔不应超出塑性混凝土的初凝时间。2 浇筑过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浇筑前应将孔内杂物等清理干净; 2) 塑性混凝土浇筑面应均匀上升; 3) 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塑性混凝土不得入孔; 4) 在浇筑过程中,模板不应漏浆、松动和发生不允许的变形;5) 不应出现塑性混凝土离析现象。7.2.5 冬期、高温和雨期浇筑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的规定。7.2.6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养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槽孔防渗墙,应采用薄膜或厚度不小于300mm 的湿土覆盖墙顶,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2 逐层浇筑的模板防渗墙,每浇筑一层都应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3 每天应做好测温记录,记录每天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4 冬期、高温和雨期塑性混凝土养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的规定。7.3 结合面处理 7.3.1 槽孔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墙段结合面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 后期槽孔清孔换浆结束前,应采用特制清扫工具在吊车牵动下紧贴接头处塑性混凝土表面上下反复刷动35遍,清除附着的泥皮和沉渣。刷洗应使刷子钻头不带泥屑,孔底淤积不再增加。2 在后期槽段浇筑时,前期墙段结合面应保持湿润状态。7.3.2 墙体与地基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地面以上建造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与地基或地下连续墙连接应采用混凝土基座;2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与岸坡等连接应采用混凝土垫座;3 基座、垫座应采用渐变扩大段形式,底宽应为墙宽的23倍;4 混凝土基座、垫座表面应进行处理,糙化处理应在混凝土终凝前完成。 7.3.3 模板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或少留施工缝;2 先浇塑性混凝土初凝结束前,后浇塑性混凝土时,结合面可不进行处理;3 先浇塑性混凝土初凝结束后,后浇塑性混凝土前,结合面应进行处理。结合面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清除结合面浆膜、松软层和松动泥石;2) 应对结合面刷毛,粗糙度均匀;应清除刷毛遗物,冲洗干净,排除积水;3) 应对结合面充分湿润,在水面饱和状态时,摊铺一层10mm15mm厚的界面剂。界面剂可采用与塑性混凝土具有同样配合比(不含粗骨料)的砂浆,也可采用水灰比1:1的水泥浆;4) 应采用柔性刷来回刷压界面剂23次,使界面剂均匀、密实;5) 刷过界面剂后,应立即浇筑后期塑性混凝土。4 结合面应设纵向键槽。7.3.4 模板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墙段结合面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 拆除墙端模板后,应清除浆膜等杂物,进行刷毛处理,粗糙度应均匀;2 浇筑临段塑性混凝土墙时,墙端结合面应保持湿润状态; 3 可采取止水措施,止水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4 墙端连接可采用斜面平接方式,后浇塑性混凝土时,先浇塑性混凝土初凝结束,应对斜面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应符合本规程第7.3.3条的规定。 7.4 墙段连接7.4.1 墙段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减少墙段连接缝;2 槽孔防渗墙墙段连接可采用接头管(板)法、钻凿法、双反弧桩柱法等。为提高结合面刚度和强度,可采用接头箱接头; 3 模板防渗墙墙段连接宜采用斜面平接法;结合面处理应符合本规程第7.3.4条的规定;采用直立墙端结合面时,宜采取止水措施。 8 施工质量控制8.1 工序质量检查内容8.1.1 施工质量通过施工工序进行控制。 8.1.2 应按照质量要求对各工序进行检查,上道工序未经检查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8.1.3 工序质量检查应按照本规程第4、5、6、7章有关规定,检查以下项目和内容是否符合要求:1 施工平台:平整、坚固、安全;台面尺寸;高程。2 导墙:中心线位置;导墙材料与施工;导墙厚度、高度、顶面高程、内侧间距;内墙面垂直度;导墙稳定性、沉降量与位移量。3 模板:模板和支撑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位置、尺寸;模板密封性;模板涂刷隔离剂或表面湿润;孔内杂物清理。4 槽孔:孔的基本尺寸;基岩岩样与槽孔嵌入基岩或不透水层深度;分期槽孔间接头的套接厚度。5 泥浆:原材料;泥浆拌和;钻渣浮起;孔壁坍落;泥皮质量;废泥浆处理。6 清孔:孔内泥浆性能;孔底淤积厚度;接头孔刷洗质量。7 塑性混凝土拌和:原材料;配合比;均匀性、泥浆团块; 拌和时间。8 浇筑:导管间距、埋深、提升、连接、堵塞;塑性混凝土面上升速度;终浇高度;孔口取样试件的坍落度、扩展度、凝结时间;28d龄期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渗透系数。9 墙段连接:连接面的垂直度;接头管(板)吊放深度;连接面浇筑。10 结合面处理:刷(凿)毛;清理;界面湿润度;界面剂; 摊铺(刷)均匀、厚度、密实;止水措施。11 养护:覆盖、浇水、湿润;养护时间;气温。8.1.4 应做好施工记录和资料统计分析整理工作。8.1.5 施工质量控制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1 设计图纸、说明书、技术要求、设计变更及补充文件;2 各施工工序施工质量检查记录。8.2 塑性混凝土取样8.2.1 塑性混凝土的取样,应采用在浇筑地点孔口随机取样方式进行。8.2.2 应在塑性混凝土开始浇筑前,检查塑性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扩展度,且每班取样检查不应少于2次。8.2.3 对于塑性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每个墙段取试样不应少于一组;不分缝通仓分层浇筑时,每浇筑100m3取试样不应少于一组。8.2.4 对于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每10个墙段取试样不应少于一组;不分缝通仓分层浇筑,每浇筑500m3取试样不应少于一组;当采用不同配合比时,每种配合比取试样不应少于一组。8.2.5 对于塑性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每3个墙段取试样不应少于一组;不分缝通仓分层浇筑,每浇筑300m3取试样不应少于一组;当采用不同配合比时,每种配合比取试样不应少于一组。8.2.6 对于塑性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每组不应少于3个试样;对于弹性模量和抗渗性能试验,每组不应少于6个试样。8.3 塑性混凝土性能检测8.3.1 坍落度与扩展度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0的规定。8.3.2 凝结时间试验(贯入阻力法) 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0的规定。8.3.3 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规定。加载设备应选用“最大试验力”为300KN、且具有加荷速度指示装置或加荷速度控制装置、并能连续均匀地加荷的压力试验机;加荷速度应控制在0.05MPa/s0.10MPa/s。8.3.4 弹性模量试验方法应符合附录A规定。8.3.5 渗透系数试验方法应符合附录B规定。9 墙体质量检查9.0.1 墙体质量检查应在成墙28d后进行。9.0.2 墙体质量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1 墙体的均匀性和完整性、墙段接缝和墙厚;2 抗压强度;3 弹性模量;4 渗透系数。9.0.3 墙体质量检查应根据墙体型式、厚度、强度以及检测设备情况,采用下列一种或几种检测方法: 1 钻孔取芯;2 注(压)水试验;3 开挖检查;4 无损检测。 9.0.4 钻孔取芯检查墙体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强度小于2MPa的薄型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不宜在墙体钻孔取芯;墙厚大于400mm、强度大于2MPa,可在墙体钻孔取芯;取芯率高低不应作为评判质量的标准;2 钻孔应位于墙体轴线,孔位随机布置,宜在墙段接头处;3 钻孔孔斜率应小于4;4 每标段钻孔应不少于2孔;并应在每1020个槽孔钻孔一个;或根据验收要求确定;5 钻孔取芯应与注(压)水试验相结合;进行注(压)水试验的钻孔应为骑缝钻孔;6 钻孔深度宜为5m8m;孔径应不大于墙厚的1/6,应为70mm150mm;7 抗压强度芯样试件,应采用金刚石或人造金刚石薄壁钻头钻取芯样; 8 芯样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应符合本规程第8.3.3条的规定;9 芯样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fpcu,cor (9.0.4-1)式中fpcu,cor芯样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MPa); F芯样试件抗压试验测得的最大压力(N); A芯样试件的抗压截面面积(mm2)。10 芯样试件的弹性模量试验应符合本规程第8.3.4条规定。弹性模量值应按下式计算: (9.0.4-2)式中d芯样试件的直径(mm);11 注(压)水试验钻孔,均应进行芯样描述;12 钻芯后留下的孔洞应及时用微膨胀砂浆回填。 9.0.5 开挖检查墙体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开挖应在防渗墙两侧同时进行;2 开挖坑数应根据验收要求确定,且应不少于23个;3 保证至少有一个开挖位置在槽孔之间或墙段连接处;4 开挖坑长度宜为3m5m、深度宜为2.5m5m,宽度不宜小于1m; 5 开挖后,应检查墙体下列内容: 1) 厚度;2) 表面是否平整、垂直;3) 墙段连接是否良好,有无夹泥、有无脱开现象;4) 塑性混凝土是否均匀密实,有无蜂窝麻面、泥浆等现象。6 可在开挖墙体上随机取两组塑性混凝土试样。力学性能室内试验试样,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规定的小尺寸圆柱体试件,渗透系数试件尺寸应符合本规程第8.3.5条规定。 采用非标准试件尺寸,换算系数应由试验确定。9.0.6 注(压)水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采用操作简单、试验迅速、水头压力小的钻孔注水试验。钻孔注水试验宜采用钻孔降水头注水试验。注水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注水试验规程SL345的规定;2 墙厚大于400mm、抗压强度大于2MPa的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可采用钻孔压水试验。压水试验应控制压力,不得引起墙体破坏。压水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电水利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DL/T5331的规定; 3 注(压)水试验结果整理后,应将其换算为渗透系数,评价防渗墙的防渗效果。9.0.7 对不宜采取钻孔取芯的墙体,应增加无损检测的内容,如超声波法和弹性波透射层析成像法(简称CT法)等。无损检测结果不应作为最终判断墙体质量的依据,应将检测结果配合其它检测项目对墙体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附录附录A 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方法A.0.1 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宜采用边长为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试件,也可采用150mm300mm的圆柱体试件和边长为100mm100mm300mm的棱柱体试件。A.0.2 压力试验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的规定。A.0.3 塑性混凝土标准养护时间为28d,进行弹性模量试验。对同一龄期试件至少同时制作6个,并保证同样养护的塑性混凝土试件为一组。 A.0.4 试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1 试件应保持潮湿。从养护室取出试件后,应将试件表面与上下承压板面擦干净,并立即进行试验;2 试件端面应平整;3 测量试件长度,应精确至1mm;4 应取3个试件测定塑性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另取3个试件测定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5 将试件放在试验机的上下压板中间,上下压板与试件之间应放有钢制垫板。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承压面平整度误差应不大于边长的0.03%。试件的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准。开动试验机,当垫板与压板将接触时,如有明显偏斜,应调整球座,使试件受压均匀;6 应变的测定标距应采用试件全长。变形测量可采用千分表或百分表或电子位移计等。测量时应将测表安装在磁性表架上,磁性表架安装在试验机的下承压板上,测表表头与上承压板边缘接触。测表应分别安装在试件两侧对称位置,分别测量整个试件两侧的变形值; 7 试验前,应先进行对中试件试验。加荷至应力为0.3MPa,保持恒载60s,30s后记录变形值;接着连续均匀加载至应力为轴心抗压强度的60%的荷载值F2,保持恒载60s,30s后记录变形值,然后卸载至轴心抗压强度的30%的荷载值F1,并保持恒载60s。加荷速度应控制在0.05MPa/s0.10MPa/s,且变形速度不应大于10/s;8 两侧变形测量仪读数差值与其平均值之比应小于15%。否则应重新对中试件再试验;9 试件对中后,应进行第1次预压。荷载由F1加到F2,加荷速度与预压相同,保持恒载60s,再卸载至F1,保持恒载60s;接着进行第2次预压,第2次卸载至F1时,保持恒载60s,30s后记录变形值; t(s) F F2F1abc9060609090606090F荷载;t时间;a对中;b预压;c至试件破坏0.3MPa图A-1 弹性模量加荷方法示意图10 两次预压后进行正式试验。从F1 连续均匀加载至F2,保持恒载60s,并30s后记录变形值。然后加荷至破坏,并记录破坏荷载。图A-1为弹性模量加荷方法示意图。A.0.5 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应按下式计算:EPC (A-1)式中 EPC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MPa); F1应力为30%轴心抗压强度时的荷载(N); F2应力为60%轴心抗压强度时的荷载(N); A试件承压面积(mm2); L测量标距(mm); L应力为轴心抗压强度的60%时的试件两侧变形平均值(mm)。 修正系数。当试件长径比为2时,=0.9;当试件长径比为3时,=0.95;塑性混凝土弹性模量计算应精确至10MPa。A.0.6 弹性模量试验结果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将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弹性模量值; 2 弹性模量试件中有一个试件的轴心抗压强度值与用于确定检验控制荷载的轴心抗压强度值相差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