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颗粒Ⅱ期临床试验方案.doc_第1页
清热颗粒Ⅱ期临床试验方案.doc_第2页
清热颗粒Ⅱ期临床试验方案.doc_第3页
清热颗粒Ⅱ期临床试验方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热颗粒治疗小儿积滞兼风热证期临床试验方案 一、立题依据 二、药品简介 三、试验目的 对清热颗粒治疗小儿积滞化热兼风热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用药方案。 四、申办者、研究单位、研究者 五 、试验设计 1. 试验设计: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试验。由本试验的研究者按本试验方案在南京、天津、郑州、武汉四处的四所医院同时进行临床试验,四中心同时开始与结束试验。 2. 病例数:试验组与对照组例数相等,各104例。其中住院病人不少于1/3例数。 3. 随机分组方法 4. 盲法设计: 六、病例选择 (一)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小儿积滞诊断疗效标准,及中医儿科学1998年第1版、实用儿科学1996年第6版,采用如下病证选择标准。 1. 中医小儿积滞(积滞化热证)兼风热证辨证标准 主症:脘腹胀满疼痛,食欲下降,嗳气呕恶,发热。 次症:大便不调,烦闹不安,面色黄滞或微红,口干,鼻塞流涕,咽红,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或指纹紫滞。 第、项为必备症状,兼有第、项中任一项以上。 2. 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 主症 (1)脘腹胀痛 轻 2分 腹部微胀,自觉不适 中 4分 脘腹胀满,不适能忍,腹痛时作时止 重 6分 脘腹胀满疼痛,难以忍受,按之疼痛明显 (2)食欲下降 轻 2分 食欲不振,食量略减(减少1/3左右) 中 4分 食欲减低,食量减少(减少1/2左右) 重 6分 不思进食,摄食量少(减少2/3以上) (3)嗳气呕恶 轻 1分 嗳气时作,口气秽浊 中 2分 恶心欲吐,嗳气酸馊 重 3分 恶心呕吐,吐出酸腐食物 (4)发热 轻 1分 体温37.638.2 中 2分 体温38.338.9 重 3分 体温 39.0 注:体温指口温,测肛温、腋温者分别-0.5、+0.5记录。 次症 (5)大便不调 轻 1分 大便夹不消化物 中 2分 大便偏干,气味臭秽 重 3分 大便秘结,3日未行 (6)舌象 轻 1分 舌质红,舌苔薄腻,黄白相兼 中 2分 舌质红,舌苔薄黄腻 重 3分 舌质红,舌苔黄厚腻 (7)精神 0分 正常 1分 烦闹不宁,夜卧不安 (8)面色 0分 面色正常 1分 面色黄滞或微红 (9)口干 0分 无 1分 口干欲饮 (10)鼻塞流涕 0分 无 1分 鼻塞流涕 (11)咽红 0分 咽部淡红 1分 咽部红赤 (12)脉象或指纹 0分 正常 1分 脉数,或指纹紫滞 3. 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 轻度 主症总分 6分。 中度 主症总分 712分。 重度 主症总分 13分。 4. 西医诊断标准 (1)消化功能紊乱症 食欲减退,嗳气,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大便检查可见不消化物。胃B超检查有胃潴留征象。 (2)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起病,发热,鼻塞流涕,咽部充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咽拭子细菌培养阴性或阳性。 (二)纳入标准 1. 符合以上中医病证诊断标准。 2. 符合西医消化功能紊乱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 3. 年龄在114岁。 4. 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程在48小时之内。 5. 近1周内未使用过消积导滞清热中药及助消化药、抗生素等抗感染西药。 6. 知情同意,志愿受试。 (三)排除标准 1. 年龄 1岁,或14岁。 2. 有消化道溃疡、肠梗阻等胃肠器质性疾病者。 3. 有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病患者。 4. 发生惊厥等急重并发症者。 5. 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 6. 对本制剂组成药物过敏者。 (四)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1. 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或合并使用本方案禁止使用的中西药物,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 2受试者依从性差(试验用药依从性80%),或自行中途换药或加药。 3因故不能坚持治疗而中止试验,或因故不能完成全部检验观察项目的病例。 七、试验药物与用法 (一)药品来源 1. 试验药品:清热颗粒,由中药厂提供。规格:2.5克/袋。批号,室温保存。 2. 对照药品:健儿清解液。规格:10ml/支,批号000305,室温保存。 3. 对照药品的选择理由: (二)给药方法 试验药品:清热颗粒,口服。13岁每次1袋,47岁每次2袋,814岁每次3袋,均每日3次。餐后约半小时的时点服用。 对照药品:清热增效液(健儿清解液),口服。13岁每次5ml,47岁每次10ml,814岁每次15ml,每日3次。餐后约半小时的时点服用。 治疗组为清热颗粒加“清热增效液”安慰剂;对照组为清热增效液(健儿清解液)加“清热颗粒”安慰剂。 (三)疗程 连续服药4天为1个疗程。临床试验结束后,不再使用试验药品,如患儿病情未痊愈,应按目前临床常规治疗方法继续治疗。 随访:随访病例数不少于总例数的1/3,随访病例限于痊愈病例(包括试验组和对照组),随访至第8天。 (四)合并用药 1. 观察期间禁止使用其它有导滞清热作用的中药、助消化类及抗生素类抗感染西药。 2. 对体温在39以上者,可采用物理降温,必要时应用扑热息痛类解热镇痛西药。 3. 对受试者必要时使用支持疗法,如10%葡萄糖加电解质静脉点滴,但不加维生素C。 4. 对所加用的治疗,均需在观察表上记录清楚使用时间、药名(或其它疗法名)、用量、使用次数等,以便总结时如实报告。 八、观察项目 (一)疗效性观察 1. 症状体征。 2. 理化检查:大便常规,血常规,咽拭子细菌培养,胃B超检查。 (二)安全性观察 1. 一般体检项目。 2. 血、尿、大便常规。 3. 心电图、肝功能(谷丙转氨酶或谷酰转肽酶)、肾功能(肌酐和尿素氮)。 (三)观察例数:症状体征,大便常规,发热病例的血常规治疗前后均必须作。 尿常规、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两组治疗前后检查例数均不少于总例数的1/3。 (四)观察时点:发热病例的体温于第一次服药前测1次,第一次服药后每隔1小时测1次,共测4次,以后每6小时测1次,直至体温正常,以后每天测2次。其它症状体征、大便常规、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咽拭子细菌培养、胃B超检查于治疗前后各检查一次。 九、疗效与安全性评定标准 (一)总疗效评定标准 1. 临床痊愈:用药3天以内发热消退,4天以内主症全部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者恢复正常。 2. 显效:食欲下降、脘腹胀痛显著减轻,体温正常,主症积分减少2/3者。 3. 进步:食欲下降、脘腹胀痛减轻,体温下降,主症积分减少1/3,2/3者。 4. 无效: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减轻,主症积分减少1/3者。 注:“主症积分减少”按(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计算。 (二)安全性评价标准 1级: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 2级:比较安全,如有不良反应,不需做任何处理可继续给药。 3级:有安全性问题,有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做处理后可继续给药。 4级:因不良反应中止试验。 十、临床试验的中止 十一 、试验用药管理制度 十二、不良事件的记录与报告 十三、试验密码保存与破盲规定 十四、临床试验记录1. 全部病例均按本方案规定,认真书写病案和填写病例报告表,所有项目均需填写,不得空项、漏项(无记录的空格划斜线)。2. 门诊患者填写“患者记录卡”,记录每天用药情况,医生据此进行依从性监测。 3. 病案及病例报告表作为原始记录,不得更改,做任何更正时只能划线,不能涂盖原始记录,旁注改后的数据,说明理由,并由参加临床试验的医师和研究者签名并注明日期。 4. 原始化验单齐全并粘贴在病案上,病例报告表记录的数据要与原始检验报告核对无误。 5. 对显著偏高或在临床可接受范围以外的数据(实验室检查项目超过正常值的20%)须加以核实,由参加临床试验的医师做必要的说明。 十五、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十六、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一)质量控制 (二)质量保证 十七、伦理原则 十八、总结与小结程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