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红楼梦在艺术成就上的创新表现.doc_第1页
谈红楼梦在艺术成就上的创新表现.doc_第2页
谈红楼梦在艺术成就上的创新表现.doc_第3页
谈红楼梦在艺术成就上的创新表现.doc_第4页
谈红楼梦在艺术成就上的创新表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红楼梦在艺术成就上的创新表现 乐山市外国语学校 高一 十班 : 向芊 摘要:红楼梦之所以常读常新,成为广大读者百读不厌的小说,除了思想成就的魅力而外,其高超的艺术技巧也是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鲁迅先生在题为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有这样一段经典性的评红名言: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于敢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缠绵,倒还是在其次的事。 对于这段评红名言,析其要点,按其先后,可归结为相互关联的四大方面:其一,是称许红楼梦前无古人的杰出现实主义艺术成就,成为“如实描写”的最高典范。其二,与前者直接相关,体现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如实描写”的历史性超越,在于红楼梦成功写出了“真的人物”,比起从前小说中大量一重性格的人物,红楼梦中的人物都很复杂,具有多重性格组合,这同现实生活中的人更为贴近,小说中的人也成了生活中的人,真实可信,容易理解。其三,包括上述两项成就,鲁迅以更加宏观的概括眼光,指出红楼梦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打破了旧传统,做出了巨大的创新,对中国小说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红楼梦是一部对封建时代的生活深恶痛绝和抗议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对封建社会予以全面批判的现实主义杰作。书中的宝玉是此前小说作品中从未有过的崭新艺术典型,是鲁迅笔下那位“狂人”的遥遥先驱。其四,鲁迅从文章学的角度对红楼梦的艺术技巧加以评论,将其通通概括为艺术风格:“文章的旖旎和缠绵”,用语之间,流露出对其艺术的充分嘉许和赞誉。无论是60年代北京大学的中国文学史,还是新近成书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中华文学通史,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认识都直承鲁迅先生的论断,其大端主要是:一、以若干例证解释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超越前人,或再补以一些具体描写人物的技巧。二、以具体的材料阐发红楼梦在创作思想和写作实践方面的现实主义特色(从写人到写景、细节、语言,无一不鲜活逼真,充满生活气息); 那个社会里的一切,曹雪芹都在红楼梦中作了广泛而深刻的接触。三、应当是上一点所包含的宏伟而又繁富真实的现实主义结构的优点。关键词:现实主义、悲剧小说、艺术创新、杰出贡献、女性题材、通俗小说、不良传统、全面破除本文将根据鲁迅先生“把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一著名论断,从另一个新的角度谈谈红楼梦打破传统的“写法”,亦即在艺术上的创新表现。对中国现实主义悲剧小说在艺术创新上的杰出贡献红楼梦对中国现实主义悲剧小说在艺术上的创新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国古代文学中极少有悲剧文学。在小说史上,中篇、长篇人情小说名作中悲剧作品尤为奇缺。红楼梦出现之前,明末清初一些注意到用悲剧艺术反映悲剧现实的少数作品,如关于才女小青悲剧现实的短篇故事、明代拟话本杜丽娘怒沉百宝箱、清初写奇女王翠翘悲剧遭遇的金云翘传等,都对小说的悲剧理论和创作实践做了有益的探索。红楼梦在这些初步现实主义悲剧小说的基础上,通过天才创作,一举取得了震惊文坛的大成功,成为中国古典悲剧艺术中空前绝后的不可企及的高标典范。这对中国传统的“温柔敦厚”诗教是一种强有力的挑战和冲击,具有不可估量的艺术创新意义和文化创新意义。红楼梦的虚写与实写都异常鲜明的地突出了作者自觉创造悲剧艺术的清醒追求。比如,在寄寓作者主观认识的太虚幻境中,作者所写的男女两个主角的意象:女主角林黛玉前身为“绛珠仙草”,又附会以“还泪”之说,隐喻这个人物的个性中注定存在着悲剧因子(由“绛珠”隐含的“红泪”典故),又写此仙草修成女体之后,生活在“离恨天外,灌愁海之中”,隐喻黛玉的生活环境也是悲剧环境,此仙草在那种环境中“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进一步象征了作者要把黛玉这个人物写成爱情悲剧的典型受害者。在太虚幻境的女性悲剧象征物“薄命司”中的册籍记载中,在仙曲红楼梦的歌词中,也无不给黛玉的悲剧角色定了位。宝玉的前身,以通灵宝玉为喻,宝玉化作神瑛侍者后,爱上绛珠草,并亲自用甘露灌溉,这已喻生活中宝玉的爱情选择,爱上了悲剧角色的对象,必然伴随着所爱对象的悲剧遭遇而产生憾恨与痛苦,故作者以警幻仙姑请宝玉饮“千红一窟(哭)”茶、“万艳同杯(悲)”酒来比喻他对女性悲剧的巨大同情,使他自己也饱尝了悲剧的痛苦,而悲剧的体验使他清心明目,不仅看见许多伤害弱者、摧残真善美的残忍,而且看到毁灭美的死亡。这使宝玉滋长爱心,萌生叛逆个性。从这一点看,书中的宝玉既是他人悲剧的感受者,也是自身悲剧的承受者,主客观双重悲剧,成为推动宝玉性格发展的动力,也是推动他最后与贵族家庭、贵族社会决裂(离家出走)的根本动力。在红楼梦的现实主义描写中,被无情毁灭了美好的理想、个性、爱情、生命的人物,不止宝、黛二人,也不止青年女子“十二钗”,而是庞大的一个社会群体。红楼梦所成功创造的悲剧内涵,主要包括人生悲剧、爱情悲剧、家庭悲剧、也有各种悲剧综合而成的社会大悲剧。王熙凤出身“四大家族”中的王家,是地地道道的名门闺秀。在贾府之中,她是个管家理事的闺中奇才,魄力、机变、口才、干练,就连贾府中的须眉男子也无人可比。可惜她的才能虽高,却生不逢时,“生于末世运偏消”,随着贾府经济危机的加深,政治危机的出现,她由威重令行的风光一时,跌入到“力诎失人心”的困境,其往日凭借权势和智巧作威作福的事件,此时则成为贾府被抄家问罪的证据,不仅害了整个贵族家庭,也害了她和丈夫的小家,“不下五七万金”的体己私蓄也被查抄一空。其悲剧境况可用红楼梦中的仙曲聪明累一曲为证: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 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 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引自第五回红楼梦仙曲聪明累)宝钗以现存礼法归范自己的一切(彻里彻外地反依),对世事洞明于心,高度适应,如鱼在水,左右逢源,稳重和平,是贵族家庭中最会来事,最懂生活的才女,八面玲珑,成为贵族家庭与社会的宠儿,是人人称赞的淑女贤媛。薛宝钗自己并没有对自己的婚事同黛玉进行任何有意的争夺,而且还有意回避,淡然处之。她之所以被贾府主子选中做宝玉夫人,那是豪门财主的家世和宝钗的“德言工貌”全面的大家闺秀教养所决定的。她的条件,在贵族阶级中不可不谓贤妇的首选。但她对自己的终身大事也一如黛玉,从未在口头上明确表达过个人的意见,完全按礼教归定把主婚的权力交给家长。以致虽然她和宝玉之间互有“国贼禄鬼之流”和“富贵闲人”之讥,互不投机,而宝玉又患了疯病,其母薛姨妈依然让宝钗出嫁,给心里失常的宝玉“冲喜”。如此“新婚”,将使宝钗心中品尝的绝不会是甜蜜和幸福,只能是饱尝封建政治婚姻的苦涩与烦恼。如此畸形的婚姻,已经潜伏下苦痛危机的种子,婚后不久,丈夫的疯癫病刚见好转,便对自己意识昏迷中被骗婚之事忍无可忍,终于舍家抛妻,大笑出门而去。如此克己守礼的贤女,不得不面临终生守活寡的命运,使她深深陷入与黛玉不同的另一种痛苦煎熬之中。她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受害者。红楼梦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丑恶,展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小说通过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把它复杂曲折地反映出来。作者书中一开始便把读者带进那个弥漫着金光玉色但却充满了眼泪和不幸的荣国府里。荣国府,这是一个由少数封建主子和数百个奴仆所组成的封建贵族大家庭。在那一道“竟将大半条街占了”的围墙里面,正起伏着那一社会不得不发生的种种矛盾和冲突。私有制度使人与人之间所造成的互相仇恨、猜忌、欺诈、倾扎、争夺等等的现象,在这里是每天每日地发生着。而这一切,都勉强地被统一在森严的封建秩序和隐藏在封建“家庭关系上面所笼罩着的温情脉脉的纱幕” 里。这里的数百个男女,每天所忙碌的可算只是为了一件事如何享乐,如何设法让封建主子们排遣掉那感到太长太腻的光阴。荣国府的兴衰变化,正是曲折地反映着那一时代的历史趋势。由以上各种悲剧综合而成了当时的社会大悲剧。在悲剧时代,创造出如此丰富巨大的悲剧之美,帮助读者感悟人生、认清现实,这是红楼梦悲剧艺术的极大成功和根本艺术价值所在。对传统女性题材的重大突破红楼梦对传统女性题材做出了重大突破。在古老的封建社会传统中的末世贵族青年女性,是封建魔爪之下最容易捕捉和吞食的弱者,但是由于视“男尊女卑”为正常秩序的封建正统观念的影响,使中国封建时代的文人丧失了对妇女社会问题的兴趣和敏感,鲜有代妇女们发出不平呼声的文学作品。而红楼梦的作者却不为传统所左右,牢牢把握住时代的重大悲剧题材女性悲剧,在自己的作品中,为成群的闺中女子立传,写作的目的也为了满足闺中女儿的阅读需要“使闺阁昭传”,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知道“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使其泯灭也”。红楼梦以大量的笔墨聚焦女性悲剧这一重要的社会课题,除了创造出超越前人的悲剧文学的贡献外,还有对传统女性小说题材做出重大突破的历史性贡献。中国古典文学尽管写出了不知多少美丽的女性形象,但是,其中最高的也不过是敢于为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而斗争的可爱的形象,例如崔莺莺和杜丽娘;其次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可同情的形象,例如刘兰芝和杜十娘;再次是可怜悯的形象,例如“宫怨”诗、“思妇”诗的主角;最低的则是供玩弄供侮辱供蹂躏的对象,就是那些宫体诗艳体诗的主角这还不一定是最低的。还有“三言二拍”里面那些女性,总是强劫、欺骗、拐卖的对象;金瓶梅里的女性,是以受侮辱蹂躏为乐为荣的卑贱污浊的形象;水浒传里的孙二娘、顾大嫂,是“母夜叉”“母大虫”的形象;潘金莲和潘巧云,是活该在英雄好汉的刀下剖腹开堂的“淫妇”形象。封建眼光把女人看作“贱人”,第二等人。曹雪芹却说:“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他为了这个目的来写,也的确写得很成功。在他笔下,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晴雯、鸳鸯、紫鹃、平儿几十个青年女性,不仅仅是美丽,不仅仅是聪明,而且首先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的、“行止见识”不凡的、有独立人格的人。在她们之中,还有一个男孩贾宝玉。贾宝玉不仅爱她们,尊重她们,还尊重世界上一切青年女性,他真心坚信“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真心坚信“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初步有点“女性的觉醒”的味道的,大概要推“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原来是诧紫焉红开遍”“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些唱词之所以那么感动了当时的女读者们,就因为它唱出了初步的“女性的觉醒”。徐朔方说得好:杜丽娘“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春天,也第一次发现自己生命是和春天一样美丽”。红楼梦也写了林黛玉听到这些唱词,而“感慨缠绵”、“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的心境,这是黛玉的被唤起的“女性的觉醒”。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红楼梦头一次以令人振憾的艺术力量,将女性群体悲剧这一封建社会普遍的社会问题,做了最为深刻的艺术表现。其悲剧之所以特别震撼人心,就因为它写出了被毁灭的女性不仅外形是美的,而且内心更是美的。就拿林黛玉来说,书中充分写出了她的品格,她的思想感情,她的幻想和追求,她的高出流俗的“行止见识”读者如果不是了解了这一切,深深感到这是一个高洁美好的人,如果不是久已感她之所感,爱她之所爱,和她同忧同乐,同笑同啼,她的悲剧就不会使读者这样回肠荡气,惊心动魄。书中多次写女孩子们结社吟诗,或是自吟自咏,这是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段,让她们直接抒发心情。于是,读者听到了黛玉的悲吟,知道“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在她眼里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场所,知道清幽的潇湘馆里,她过的是“清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直到“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纱窗湿“的凄凉长夜。读者还听到她对菊花低吟道:“满纸自怜题素怨,遍言谁解诉秋心。”“孤标傲世皆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诗似乎窥见她所期望于宝玉的,不仅是“男才女貌”相当的“如意郎君”,而且是在茫茫尘俗之中可以“皆隐”的“知心”者。如果读者不知道这一切,就不能充分体会她含恨而死时最后那句没有说完的话“宝玉,宝玉,你好”的全部惨痛含意。对于元春的描写只是廖廖几笔,但她公然埋怨父母当初送她入宫是把她送到牢狱一般的“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只这一笔就使读者隐约窥见她内心深处闪烁着某种高出流俗的光辉。通过元妃这个取得那一社会特殊尊荣但却因此带来更多眼泪的少女,把批判的笔锋指向了封建统治的最高层。对通俗小说中不良传统的全面破除红楼梦全面破除了明末清初盛行于通俗小说中的不良传统。旧小说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故事模式化的旧套,人物总是才子、佳人和在二者之间搅扰捣乱的第三者,总是沉迷于以“大团圆”结局为特征的浅薄理想主义审美趣味。这些小说,从人物、情节到审美趣味,陈陈相因,背离了金瓶梅开创的世情小说现实主义的传统,缺乏新鲜感和艺术生命。第二,人物形象虚假扁平,苍白单一,不具备典型人物的条件。第三、书中的诗赋同小说的内容脱节,游离于故事之外,成为作品的赘疣。第四、语言沿袭文言小说或出以官方语言,同反映日常生活的世情小说极不谐调,令人烦厌。对于才子佳人小说这些八股教条式的通病,红楼梦都在创作中反其道而行,力避窠臼,着意在写实方面求得推陈出新,令人耳目一新。首先,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这两个前所未见的小说人物典型突破了“才子佳人”的旧模式。宝、黛二人的形象与任何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男女主角都不同,都是具有独特经历、独特社会关系、独特个性的崭新小说人物。书中这两个贵族少男少女的爱情是独特的。就拿宝玉这样一位被家庭和整个贵族社会看成是走入“歧路”的贵族公子,意外地同孤苦投亲来的表妹林黛玉成为青梅竹马的知音。由于二人的个性中有一点完全相同,即二人都具有天真不泯的童心童言,具有不为封建习俗文化所污染的纯洁天性,善良率真,全凭真心相交,培养出了不为贵族家庭所容的爱情。二人在爱情基础上所进而期盼的美满结合,反映了具有现代性爱的进步婚姻理想,在红楼梦中称这一婚姻为“木石前盟”。当二人的爱情成熟之后,却不敢为争取婚姻自主权同封建家长进行任何正面交锋,只能等家长的意外“恩赐”。这一点反映了两个人的思想局限。最终在贾母的主持下,采用王熙凤提出的“掉包计”在宝玉犯病丧失正常意识的情况下,让宝钗冒黛玉之名同宝玉成婚。视爱情比生命还重要的黛玉,在宝钗和宝玉举行婚礼的同时,引恨而死。后来宝玉为了摆脱家庭束缚,摆脱强加给他的婚姻,离家出走,从而使两种婚姻观念的斗争,演出了一场一死两伤的严重悲剧:黛玉以死殉情,宝玉心伤绝望离家出走,宝钗新婚守寡成为封建婚姻传统另一种类型的受害者。这种爱情故事的全新性质,使红楼梦同才子佳人小说的旧套划开了泾渭分明的界线。第二、红楼梦中的人物是个性丰富的立体形象,不是概念的图解,而是不可能简单用一两个概念解释完了的复杂的多重性格所构成,像生活中的人一样具体生动。如宝玉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母腹中开始孕育的“新人”的胚胎,他为女性唱颂歌,唱悲歌,都是他作为“新人”的表现。这个艺术形象十分可爱。书中有人给他钩出一幅速写肖像:他自己被烫了手,倒问烫了他的那位姑娘疼不疼。他自己被大雨淋的水鸡儿似的,反提醒一位姑娘赶快避雨。没人在跟前,他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看见鱼儿就和鱼儿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他甘心为丫头充役,受丫头的气。他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糟蹋起来值千值万都不管了。他聪明而憨厚,女性化而不侧媚。他喜欢女孩子们,也为女孩子们所喜欢,尤其黛玉是她唯一的知己。可是,另一方面,有人认为他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认为他“乖僻邪谬,不近人情”,认为他“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轻一点说也是有“痴病”,这样看宝玉的,不是他的仇人,而是疼爱他的祖母、母亲,和“恨铁不成刚”的父亲,他们的观念都是当时最正统的观念。贾宝玉这样复杂的形象,带着光辉和芳泽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不是一件小事。第三、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整体叙事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渗透到艺术理念、艺术构思、人物性格、情节进程、结构布局、思想主旨中去,成为小说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笼照全书的红楼梦曲子,更是直接的女性颂歌的大联唱。它歌颂黛玉是“世外仙姝寂寞林”,歌颂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尤其是歌颂湘云道:“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歌颂妙玉道:“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羶,视绮落俗艳,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