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期末考试.doc_第1页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期末考试.doc_第2页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期末考试.doc_第3页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期末考试.doc_第4页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期末考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它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感情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2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成为“建安风骨”。3永明体: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诗体,又称新体诗。这种诗把声韵音韵和晋宋以来的对偶之风结合起来,注重四声八病之说,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对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代表作家有沈约、谢朓、王融,范云等人。4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王粲、刘桢、应玚、阮瑀、徐干、陈琳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已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的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咸、阮籍、刘伶、山涛、向秀、王戎。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5玄言诗:是指在东晋时期玄学思想的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徳,托意玄珠”的作品。代表作家有东晋孙绰、许询。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诗味不浓,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作用。6太康体: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以潘岳、陆机、陆云、张载、张协等为代表。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繁缛华丽,代表着当时诗坛的主流。7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左思是西晋杰出的代表,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的诗乘建安风骨,抒写抱负,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陶渊明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1.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了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如归园田居第一首,“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等句,把平凡的农村景物写的富有诗意。“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诗人喜悦之情情不自禁的流露。2.描写躬耕生活及与劳动人民的关系。如归园田居其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等句,表现作者亲自参与农村劳动。3.反映农村生活的凋敝现象和诗人自己的生活困顿。如归园田居其四“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写战后农村生活的荒凉。陶诗的艺术成就: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1.情、景、事、理的浑融。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相似,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能够悟出之理。陶诗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前人往往用“平淡朴素”概括陶诗的风格,然而陶诗不仅仅是平淡,陶诗的好处是平淡中见警策,陶诗不仅仅是朴素,陶诗的好处是朴素中见绮丽。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首先,表现在他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失意以后,或是厌倦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其次,陶渊明的诗歌中所表现的光明峻洁的人格和坚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教育了后代文人不屈服于权贵,不与庸俗之流为伍。第三,陶渊明的艺术影响同样是广泛的。他开创的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史记史记的叙事艺术:1.沟天连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史记一书中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它的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2.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陈述,而是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3.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史记叙事有详略之分,一般情况下,司马迁对于事情发展的起因,往往都详写,而对于这种原因所引发的结果,往往是略写。4.对复杂事件和宏观场面的驾驭。司马迁有很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无论是头绪众多的历史事件,还是人物错杂的重大场面,他写起来都条理清晰,显得游刃有余。史记的人物刻画:1.闾巷人物的入传。本纪,世家,列传中的人物来自不同的阶层,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市井细民,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应有尽有。2.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展现。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的风貌,各有各的性格,同时,他们身上还表现出许多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即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并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某些共性,是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3.复杂人格的多为透视和旁见侧出的笔法。司马迁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有的是在一篇传记中同时写出人物性格的几个侧面,有的则是采用旁见侧出的方法,通过多篇传记完成对某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史记的风格特征:1.宏阔画面和深邃意蕴。司马迁善于把笔下的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加以表现,在叙述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展示个人命运偶然性中所体现的历史必然性。2.浓郁的悲剧气氛。司马迁的人生遭遇是不幸的,他的命运是悲剧性的,史记也成功的塑造了一大批悲剧形象,使全书具有浓郁的悲剧气氛。3.强烈的传奇色彩。司马迁喜欢猎奇,把许多传奇故事写入人物传记中,造成一种神秘感。汉乐府汉乐府的思想内容:1.苦与乐的深刻揭示。乐府诗所表现的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道出了那个时代的苦与乐、爱与恨,以及对于生于死的人生态度。如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表现的都是平民百姓的疾苦。2.爱与恨的坦率表白。乐府诗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恨做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如上邪用语奇警,别开生面。孔雀东南飞所写的是另一类型的爱与恨。3.乐生恶死愿望的充分展现。如蒿里对死亡的凄惨描绘。乐府诗的艺术特色:1.生活镜头的直接选取。两汉乐府诗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主体在选择叙事对象时善于发现富有诗意的镜头,及时摄入画面。如陌上桑。2.故事情节完整曲折。如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3.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们各有特点,绝无雷同。如秦罗敷和胡姬。4.叙事详略得当。铺陈场面,详写中间场面而略写始末。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5.寓言诗的创作。两汉乐府诗有多首寓言诗,是汉乐府叙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寓言的形式叙事,成为两汉乐府诗的一个特点。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1. 政治理想的高扬。东汉末年的战乱,激起了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建安诗歌这种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人生苦短的哀叹,是建安诗歌的另一主题。3.强烈的个性表现。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地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4.由于“世积乱离,凡衰俗怨”,建安诗歌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曹植诗歌的内容:1.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分为前后期。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之作。如白马篇,便是通过对一个武艺高强的爱国勇士英勇卫国的精神的描写,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渴望,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全诗迸发着慷慨激昂的炽烈热情,洋溢着高迈不凡的蓬勃朝气。2.曹植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郁愤心情,代表作为赠白马王彪,全诗充满了悲苦之词,愤慨之音,笼罩着悲愤抑郁的气氛:“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其余野田黄雀行、吁嗟篇均是这种沉重压抑下的慷慨悲歌 曹植对诗歌的贡献:1. 曹植擅长五言诗,并以众多的数量、上乘的质量,确立了五言诗在诗坛的牢固地位;2.曹植擅长抒情,并以强烈的抒情性和丰富、精湛的抒情手法,结束了中国诗歌在抒情、叙事间的左右摇摆的局面;3.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一改中国诗歌素质简朴的诗风,确立了中国诗歌壮美的美学定位。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如行行重行行。二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从情感说,它感情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象都是信手拈来。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思乡思亲的感情,感情极其纯真,没有杂质。三描写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够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去者日已疏,写时光蹉跎的悲慨和孤凄的四乡情感。四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如行行重行行写相思令人憔悴。较多使用迭字,如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 谈谈汉赋的分类及其发展概况: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可分为骚赋、大赋和小赋三类,三者之中,大赋又是汉赋的代表。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