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_第1页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_第2页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_第3页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_第4页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时 上课时间:9.2-9.6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第1课时腔肠动物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1) 明确腔肠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2) 知道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 识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4) 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第三十三条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和其他废弃物。第三十四条禁止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2 能力目标: 通过对水螅图片的观察,培养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水螅的观察,培养学生爱科学、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4.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2) 水螅体壁切片的观察5.课时安排:1课时。2、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本课从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如:“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还是多细胞动物?”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在动物界中,只有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的,其他动物都是多细胞的。腔肠动物就是一类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是怎样构成的?具有什么特点?常见的种类有哪些?与人类有什么关系?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由此入手既设置了悬念,又激发了学生渴望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还导出了本课的课题,为上好本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观察课本上的插图。在学生观察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并对汇报上来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教师则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归纳整理出水螅的有关知识。(1) 水媳形态结构的观察 A形态体色:乳黄色或浅褐色B生活环境:淡水中C体形:呈辐射对称 D体壁分几层:由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它们之间填充着胶状物质E水媳的取食:靠触手取食F生殖:出芽生殖或产生生殖细胞3. 归纳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4. 常见的腔肠动物海葵,水母,海蜇等5. 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海蜇可加工成营养较高的海产品; 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构成珊瑚礁,珊瑚礁可以形成岛屿,加固堤岸,还是海洋生物的主要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然而由于过度采挖、环境污染等因素,珊瑚礁破坏严重食用、药用、观赏、石油 第2课时扁形动物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理解涡虫适于自由生活的主要特征;2. 了解华支睾吸虫和日本血吸虫感染人体的途径,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3. 掌握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有关涡虫的图解,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了解华支睾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的感染途径及预防办法,培养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华支睾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讲究卫生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通过理解涡虫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征,进行“生物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重点、难点分析 1、 涡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2、 华支睾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2、 教学过程设计1.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2 关于涡虫形态结构的教学,让学生观察涡虫的成虫挂图,同时思考:涡虫的身体分成几部分?各部分有哪些特点?哪些是与自由生活相适应的?在学生观察、思考和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涡虫适应自由生活的主要特点:3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4 营寄生生活的扁形动物如华支睾吸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1)生殖器官特别发达(2)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3)运动和感觉器官退化5.华支睾吸虫的感染途径及预防办法:(1)华支睾吸虫的感染途径:华支睾吸虫的第一寄主是纹沼螺等淡水螺,鱼虾以纹沼螺等淡水螺为食进一步感染鱼虾,人吃了未煮熟的带有华支睾吸虫鱼虾就会感染人体。(2)华支睾吸虫预防办法:吃鱼虾时一定要煮熟6日本血吸虫感染途径及预防办法:血吸虫: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认识血吸虫,明确其感染途径及预防办法,并且重点讲解它对人类造成的危害。血吸虫是寄生在人体内的血管中,吸取血液、肠腔内的营养物质,甚至可以经过血管到人体的各个器官内,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最终会夺去人的生命。 第3-4课时 上课时间:9.9-9.13 第2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2.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3.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4.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5.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过程与方法: 以蛔虫的生活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要养成卫生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重点、难点: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图片导入2.认识蛔虫的形态结构: (1)雌雄异体,身体细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线色。雄虫较小,体长15-25cm雌虫较大体长15-35cm(2)身体呈柱形,消化管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寄生在人、家禽等的小肠内以食糜为食。(3)身体表面有半透明的角质层(4)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5)生殖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柱形,体表有角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4. 蛔虫的感染途径及预防:5. 常见的线形动物:钩虫和蛲虫等 第2课时环节动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2. 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了解其它环节动物的基础上,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环节动物门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培养“结构与功能”“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环节动物与其它动物的比较,进行生物进化的观点教育;通过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观察蚯蚓”的实验,并通过实验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2、 教学过程: 1.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2. 实验认识蚯蚓的形态结构: (1) 身体细长圆筒形,有许多 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 (2) 靠近身体前端的地方有几节较大,这是蚯蚓的环带,依靠环带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3) 用手触摸腹部可以感觉比较粗糙或刺手,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大多数体节都有些小突起-刚毛,刚毛朝向身体的后方。(4) 观察蚯蚓的运动: 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发现,蚯蚓的身体不断的变粗短或细长,并在粗糙的纸上快速的蠕动,这是蚯蚓刚毛和肌肉配合作用的结果。 (5) 蚯蚓的呼吸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要靠分泌的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故称体壁呼吸。所以用手触摸蚯蚓时,可以感觉到其表面有一层黏滑、润湿的粘液。 (6) 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7) 在观察时,应当常用湿润的是 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实验结束后,应将蚯蚓放归大 自然环境中。3.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认识其他环节动物。 4. 其它环节动物如:沙蚕、蛭(蚂蝗)等5. 环节动物和人类的关系(1)作为饵料(2)医学药物 (3)蚯蚓可以疏松土壤,改善 土质,消除环境污染等6. 注意保护蚯蚓,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良好品质当堂训练:1 雌、雄蛔虫在形态上的区别是(C)A 雌虫较大,尾端向腹面卷曲B雄虫较小,尾端尖直 C雌虫较大,尾端尖直;雄虫较小,尾端向腹面卷曲D.颜色不同2下列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的卫生习惯是(A)A 早晚刷牙、洗脸 B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C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 D不随地大便 3 在下列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中,哪项是不属于适于寄生生活的(A) A身体呈圆柱形 B体表有角质层 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第5-6课时 上课时间:9.16-9.20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1课时软体动物 1、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1)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2)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2能力目标: 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 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4. 重点难点 (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2)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5.课时安排1课时。2、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请同学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 设疑诱思,激发学生兴趣。2.观察软体动物-缢蛏(1)缢蛏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柔软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是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 (2)靠足缓慢运动。(3)用鳃呼吸。 (4)在吸水和排水过程中摄取食物。3、常见的其他软体动物石鳖蜗牛乌贼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5、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 14(2)药用:鲍的壳(石决 明)、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3)螺壳和珍珠是很好 的装饰品。(4)有些软体动物对人类也有一定危害:钉螺的对人体有害,应加以控制,以免造成危害。 当堂训练 1、下列软体动物中,贝壳为螺旋形的是(B)A河蚌B蜗牛C乌贼D扇贝2、河蚌适于水中生活,其运动器官是(C)A鳃B贝壳C斧足D腹足 第2课时节肢动物 1、 教学目标的: 1. 知识目标: (1) 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2) 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3) 掌握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2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情感与价值观:(1) 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 通过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通过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2) 昆虫的主要特征(3) 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2、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将课前罩在玻璃瓶里的活蝗虫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观察后直接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解剖盘里的是什么动物吗,它是害虫还是益虫?它们属于哪种动物门呢?2. 初步认识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是生物圈中最大的动物类群。 3. 观察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虾实物完成课本比较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的表格 4. 通过观察得知蝗虫、七星瓢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他们都属于昆虫。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5. 蝗虫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1)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触角分节,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三个单眼(仅能感光)和一对复眼。有咀嚼式的口器,用于摄食。 (2)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分节的足,尤其是后足发达,善于跳跃;有两对翅膀,适于飞行。(3)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另外,在蝗虫的腹部第一节的两侧,有一对半月形的薄膜,是蝗虫的听觉器官;腹部的末端有生殖器官。(4)体表有外骨骼:具有支持内部柔软器官和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作用。6. 概括昆虫的主要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7. 蜈蚣、蜘蛛等不具备昆虫的特征,它们不是昆虫,它们属于节肢动物门。引导学生概括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第7课时 上课时间:9.23-9.25第4节 鱼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识记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概念。2、了解多种多样的鱼。3、概述鱼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第三条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交通主管部门的海事管理机构对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国土资源、卫生、建设、农业、渔业等部门以及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能力目标尝试利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鱼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鱼类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2、形成爱护动物、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鱼类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鱼类的呼吸。教学课时:1课时2、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问:1、请说出前三节学习过的动物类群的名称和主要特点,并举例说出几种每一类群的动物。2、找出以上六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引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概念,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脊椎动物中鱼类的知识。(二)认识多种多样的鱼1、学生阅读鱼类的图片,认识淡水中的“四大家鱼”和海洋中的常见的鱼类。认识到不同的鱼类具有不同的食性。鱼儿离不开水,那它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究竟是怎样适应的呢?引出以下内容。(三)鱼的主要特征1、身体分部:请学生观察鲫鱼,找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身体分部。2、鱼的体形:学生仔细观察,鱼的体形像什么?这样的体形对水生生活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3、鱼的体色:请两位同学配合观察鱼的背面和腹面,会发现什么?这样的体色与水生生活有何关系?通过分析得出:背深腹浅的体色有利于保护自己,不易被敌害发现。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性。4、鱼的体表:引导学生用手触摸鱼的体表,较粘滑。因为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鳞片和粘液对鱼的身体有保护作用,粘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5、鱼的侧线:鱼如何感觉外界的各种变化呢?请学生仔细观察鱼的两侧,发现了什么?用放大镜仔细看,还会发现它们由鳞片上的小孔组成。这两条线是鱼的侧线,它们与神经相连,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6、鱼的鳃:请两位学生配合,轻轻掀开鳃盖,对发现的结构进行描述。教师重点分析鳃呈鲜红色的原因和鳃的作用。通过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慢慢滴在鱼口前方的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鱼的呼吸器官是鳃。7、鱼的鳍:提问:鱼靠什么运动?请学生找一找鱼的背面、腹面及尾部的一些结构,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摆动。使学生分清偶鳍和奇鳍,掌握鳍的稳定和游动作用。 如果剪去鱼鳍,鱼的游动会怎样,如果用筷子和线绑住鱼的躯干部和尾部,会怎样呢? 师生共同总结鱼的主要特征。(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8-9课时 上课时间:10.7-10.11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 了解一些常见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认识青蛙和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 (2) 掌握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3) 举例说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的关系(4)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八条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第九条 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并公布,报国务院备案。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2 能力目标 (1) 通过观察青蛙体色、外部形态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2) 通过对青蛙和蜥蜴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2) 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树立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4. 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难点:(1)比较理解青蛙和蝌蚪的体形、呼吸和运动特征 (2)从运动、呼吸、生殖等方面理解蜥蜴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2、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青蛙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龟却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 思考问题引出两栖、爬行动物。(2) 蝌蚪和青蛙的区别学生自主学习:尝试自己找出下列问题问题的答案。小组讨论交流在观察中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出示的资料不断纠正学生对青蛙和蝌蚪的结构特征的认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资料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1、 蝌蚪和青蛙的外 部形态2、 蝌蚪和青蛙的呼吸器官 3、 他们各自的运动方式 4、 青蛙身体的颜色,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5、 当你把青蛙握在手中有什么感觉。6、 两栖动物的还有哪些?(三)引导学生概括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两栖动物的特征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用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也辅助呼吸。 (四)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阅读课本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意识到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赖以生存的环境。认识到两栖动物有对人有利的一面和形成环保的意识。(五)蜥蜴的特征: 自主学习,尝试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小组讨论交流,在观察中尝试解 决问题,通过出示的资料不断纠正学生对蜥蜴结构特征的认识,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资料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表达交流的能1、蜥蜴的生活环境?2、蜥蜴的外部形态如何? 3、蜥蜴的内部构造如何? 4、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是蜥蜴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原因。5、爬行类的常见动物有哪些? (六)引导学生概括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7) 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养殖业、入药、食用、捕食昆虫 第10课时 上课时间:10.14-19.16第六节鸟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阐明鸟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2 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3 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 能力目标: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的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2.鸟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分别讲述明朝万鹏的故事和清朝徐正明的故事,引出人类一直有想翱翔天空的梦想,有些鸟能在南、北半球之间迁飞往返,有些鸟竟能飞越珠穆朗玛峰,它们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呢?如果给人安上翅膀,人能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吗?那么鸟类又是如何能够自由自在的飞翔的?引发学生思考尝试性回答,教师总结带入新课。(2) 多种多样的鸟:学生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明确鸟是脊椎动物中种类和数量仅次于鱼的动物(三)鸟的主要特征 环节一.不看课本的前提下,请每个同学在纸上写出自己认为鸟类可以飞行的原因,教师巡视督导指导并给予适当评价。环节二.请写的最全面的学生上黑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鸟,并将自己描述的鸟的特征体现在绘画中。教师评价并引导出外形、羽毛、胸肌、骨骼等方面的特征,以便学生后面的自主探究方向可以更加准确到位。环节三: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完成书中探究,并回答以下问题:观察鸟外部形态: 1.你们观察鸟的形态是怎样的?这与他们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 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空气产生的阻力。2.鸟类的体表被覆盖着什么?有何意义? 被覆羽毛,起到保温保护,而且前肢变成了翼,可以扇动空气,使鸟类可以飞行。3.将鸟的翅膀展开,你们能识别出与飞行有关的羽毛吗?他们在结构上和排列上有何特点?鸟类的羽毛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羽三种类型。体表的正羽,对飞翔及平衡起决定作用。由此看出鸟的外部形态是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的。鸟类的内部结构如何呢?请大家根据家鸽的内部结构彩图来进行探究。4.请大家回忆一下,吃鸡肉时哪部分鸡肉最发达?推测一下原因。观看家鸽的骨骼模型,特别是胸部的骨骼有何特点? 胸肌最发达,可以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胸部的骨骼突出来,成为龙骨突,有利于增加胸肌的附着面积。可见骨骼的特点是: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减轻体重5.鸟类在空中飞行是剧烈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力,你们认为能量从食物中获取,那么鸟类在食量和消化方面有哪些特点? 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巨大的耗能需求有喙无齿,直肠短,随时排便减轻体重6. 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构成了鸟类特有的双重呼吸7. 完成探究,总结鸟类适合飞行的特点: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有龙骨突,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4) 引导学生概括鸟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五)学生阅读课本最后一自然段,明确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第11课时 上课时间:10.16-19.18第七节哺乳动物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哺乳动物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2. 阐明狼和兔在牙齿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3. 概述动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4. 了解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能5.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六条 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第十七条 国家鼓励驯养繁殖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许可证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第十八条 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取得狩猎证,并且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持枪猎捕的,必须取得县、市公安机关核发的持枪证。第十九条 猎捕者应当按照特许猎捕证、狩猎证规定的种类、数量、地点和期限进行猎捕。第二十条 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禁猎期内,禁止猎捕和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禁猎区和禁猎期以及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和方法,由县级以上政府或者其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第二十五条 禁止伪造、倒卖、转让特许猎捕证、狩猎证、驯养繁殖许可证和允许进出口证明书。过程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哺乳动物信息资料的收集,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归纳、整理、 利用,从而进一步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发展学生科学实验的探究能力、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哺乳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学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性, 进一步树立爱护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环境意识,通过各项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生物科学素养。通过合作试探究教学,进一步完善学生有关于生物体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以及生物与人类和谐发展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 1. 哺乳类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 2. 哺乳类和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动物资源2、 教学过程 (1) 知道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1、体表被毛、体温恒定 2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 引导学生思考胎生哺乳的优越性,为什么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 (1)胚胎在母体里发育,母体直接产出幼崽。胎生比卵生提高了后代的出生存活率。(2)母体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幼崽,在短时间内解决了幼崽的温饱和营养问题,因而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3.具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引导学生观看狼和兔子的牙齿结构的图片回答问题:(1) 兔和狼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 (2) 兔和狼的牙齿有什么不同?这与他们的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 (3) 牙齿的分化对摄食和消化有什么意义? 4.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对外界反应灵敏。(2)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具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三)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概括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方面: 1、提供动物蛋白 2、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皮毛具有特有的经济价值 4、人类得力的助手5、有害:鼠类猖獗会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有时还会传播病。 第12-13课时 上课时间:10.21-10.25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认同动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 通过学习运动这一功能,使学生能阐明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3. 通过各种动物的运动与观察,使学生能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观察与学习,使学生能与生产实践相联系。2.通过运动系统功能的观察与思考,使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确立辩证统一看问题思维观点。 3.通过模拟实验的制作,使学生具有能运用所学知识,尝试一些手工制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的角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观点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学重点:1.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2.使学生阐明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中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并能阐明运动与其他系统的联系。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蚯蚓的蠕动、鱼游泳、鸟飞行、家兔跳跃等,动物是怎么完成运动的?运动须要哪些结构来参与才能完成呢?我们这节课以哺乳动物为例来分析动物的运动(二)运动系统的组成:1.引导学生体会胳膊弯过来这个动作,断定参与这个动作的结构人体的运动系统就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2. 观察骨骼模型,关节的挂图,说出家兔的骨骼和人体身上的关节,以及关节的构成及对骨运动的意义 展示:人体骨骼模型和关节挂图 学生:1、探究活动: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人身上有很多关节。关节比较灵活,使骨的运动速度能加快。3. 观察课本上骨骼肌的分布图,说出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进一步探究骨骼肌在骨骼上的分布特点骨骼肌至少要跨过一个关节。 那骨、关节和肌肉是怎样协调配合的呢?(2)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1. 学生自主学习明确:(1)骨本身不能运动,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2)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时,牵动骨绕关节运动(3)做伸肘或屈肘动作,体会伸肌和屈肌的协作配合,得出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有两组,它们互相配合完成动作。(4)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3) 、运动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引导学生思考:当做剧烈运动时,身体往往会伴有哪些变化?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得出: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出汗等由此可知:运动还需要多个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 引导学生思考:在青春期同学们的运动系统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怎样做才能使你们的骨更强壮、关节更灵活、肌肉更发达健美呢?多参加体育锻炼。对动物来说,运动能力的强弱意味着什么呢?(四)动物运动的重要意义学生:思考、讨论结合课本知识: 对动物来讲,它们的肌肉越发达,跑得越快,得到食物或避开敌人的机会就越多,这样的动物就会更适应于环境。 总结:今天我们知道了运动系统是由运动系统是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提供动力作用 。肌肉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产生运动。但动物在运动的过程中,还要受神经系统的控制,也需要其他许多系统的协调配合,这就体现了生物体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对动物来讲,有了发达的运动能力,才能更好地生存下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第14课时 上课时间:10.28-11.30第二节先天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1.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2.尝试制定探究计划,编写探究报告。3.通过参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同人类学习和自身学习的重要性。2.通过活动使学生更亲近大自然,亲近动物,增强热爱动物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请问哪些同学饲养过小动物? 学生:(纷纷举手) 教师:好,大部分同学都饲养过,你们都饲养过哪些动物? 学生:饲养过狗、猫、乌龟、兔子、蚕、金鱼、蜥蜴、鸡、鸽子等。 教师:你所饲养的动物都有哪些行为?把你饲养动物的经历与同学老师分享好吗? 学生:(纷纷举手,兴致盎然的说着自己所养动物的乐事)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许多同学说得栩栩如生,就像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就在眼前一样。小动物要吃东西、要睡觉,这些用你教吗? 学生:不用。教师:对,这些行为不用教,是生来就有的,我们把这样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而如果你想让小动物,如猫、狗去规定的地方大小便,就费劲了。那么怎样使你的猫、狗去规定的地方大小便呢? 学生:得训练它。 教师:对,要训练。这就是说动物会学习,所以动物还具有学习行为。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动物的行为有很多,比如:小猫吃奶、鹦鹉学舌、鸟筑巢、鸡孵蛋、蚕吐丝、大雁南飞等,这些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哪些是生来就有的,哪些是后天获得的?学生:我认为小猫吃奶、鸟筑巢、鸡孵蛋、蚕吐丝、大雁南飞是生来就有的,而鹦鹉学舌是后天获得的。学生:我认为大雁南飞是后天获得的。教师:为什么蚕生来会吐丝,而小猫却不会?先天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跟遗传有关。 教师:对,请同学们阅读书中资料2和资料3,你认为先天性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书中的资料3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书中资料2和资料3中的行为不是学来的,而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且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有利于动物生存繁衍。先天性行为有局限性,不能够适应环境的改变。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请同学们再对比书中资料1与2、3和4、资料1和5后讨论不同动物学习行为相同吗?这说明什么? 学生:不同动物学习行为不同。越高等的动物学习能力越强,学习形成的时间就越短。 教师:动物的学习能力有遗传因素作用吗? 学生:有。 教师:学习行为对动物有何意义? 学生: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的繁衍意义重大。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书“狼孩”的故事,你认为人类的学习行为对人类有怎样的意义?这对你有何启示? 学生:人类的学习行为复杂、多样,这使人类更好的适应环境,并改变环境。作为中学生我们应抓住大好时光发愤学习,否则就像“狼孩”一样。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人类是动物界进化等级最高的类群,人类的学习行为也是动物界中最为复杂多样的。同时,从某种意义说,人类的生存量也更多地依赖学习行为。人类有复杂的语言文字,有着其他任何动物都没有的依靠第二信号系统的学习行为。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人类大脑的发育,人类语言的发展和通过语言文字等信息符号的学习是有关键时期的,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就很难进行补偿。所以对于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应该与大脑的发育的阶段相适应。这样一个人才能得到更健全的发展。“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同学们应当珍惜学生时代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增长才干。教师:刚才关于“大雁南飞”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大家对这个问题还有争议。其实有些动物的行为,如鸟类的迁徙和鱼类的洄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