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代赋税制度变化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唐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唐代各种变化之中赋税的变化非常突出,以往的研究往往局限于研究赋税制本身,对引起这一变化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罕有论及。本文进行粗略的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唐代赋税制度变化的原因 唐代前期实行“租庸调”制,是唐代以前两千多年历代赋税制度的总结和集大成者。这种制度根源于土地的国有制。因为只有在土地国有制的前提下,国家才有能力将土地分给私人耕种,同时也有权利对耕种土地的农民征收徭役和各种税收,这就是“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的主要内容:“租”,这种按田以农作物为课征对象所收的税,自夏朝以来早已有之。而“调”这种以手工业品为课征对象所收的税,与东周时代的“布缕之征”属于同一类。“调”的名称,较早曾见于东汉明帝的诏令之中,到了东汉末年,曹操便正式普遍征收了户调。当时调的负担是每户绢2匹,绵2斤。至于代役租形式的“庸”,周期已有原始力役形式的开端,至唐始改为实物征课。租庸调制的内容是:丁男每年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作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作调。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每天输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作庸,也叫“输庸代役”。官僚贵族享有豁免租庸调的特权。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前提的,均田制规定每个成丁的农民都受田一百亩,因此国家征收租庸调时只问丁身,不问财产。 土地私有化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土地是第一位的生产要素,因此关于土地制度的变革无论在封建社会的哪个朝代,影响都是巨大的,甚至是翻天动地的。而唐代中期,均田制的逐步瓦解,庄园制的初步建立,正是一种土地制度的变革。 均田制中的均田,指的是由封建国家将田土按等级授予官吏和农民,官吏和农民从封建国家那里请田或受田,这就意味着土地所有权掌握在封建国家手中,官吏和农民请田或受田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土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在均田制下,唐代官僚贵族的职分田和公索田,不是私有土地;永业田、赐田、勋田等,官僚贵族也只有占有权;至于农民的口分田和永业田,农民也只有使用权。均田制下的土地所有权,都集中在封建国家或帝王手中。农民被均田制束缚在土地上,不允许自由迁徙,这就难以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员。另外,均田制下农民在何种土地上种植何种农作物,都有详细而具体的规定。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资本的积累、大土地兼并也发展很快,促进了均田制的消亡。唐代中叶以后,一些从货殖中积累了巨量资本的富商大贾,趁均田制瓦解之机,纷纷购买土地,进行土地兼并,如富商邹凤炽,“邸店园宅,遍满海内。”这样均田制就瓦解了,以均田制为代表的土地公有制丧失了统治地位,租庸调制也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中国赋税制度势必面临巨大改革。 二、赋税制度变化的内容 唐代前期实行的是与均田制相配套的租庸调制,其主要内容为:“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役,四曰杂徭。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皆书印焉。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调,三旬则租调俱免。凡庸调之物,仲秋敛之,季秋发于州。租则准州土收获早晚,量事而敛之。仲冬起输,孟春而纳毕。本州纳者,季冬而毕。凡诸国蕃胡内附者,亦定为九等。凡岭南诸州税米,及天下诸州税钱,各有准常。”其基本特点是以丁计税,实物租税与劳役相结合。 租庸调制是和均田制联系在一起的,是适应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的一种以实物为主的赋税形态。它反映的是一种商品货币关系不发达,人身依附关系受国家严格控制的生产方式。随着唐中叶生产力的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发育,土地的买卖和兼并日趋严重,农民流亡日益增多,“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均田制瓦解,租庸调制随之解体。建中元年,宰相杨炎向德宗建议,“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於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徵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于是开始实行两税法。从此,以实物为主的赋税形态租庸调转变为以货币为主的赋税形态两税法。 两税法实施,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意义是重大的。一是标志着赋税征收对象从以身丁为主变为以土地资产为主,地主没有免除赋税的特权,国家也不再限制地主对土地和劳动力的占有,没有土地的农民不需要向国家交税,这一新的征税原则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赋税制度的基础。二是赋税征收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两税法以前,主要是实物和劳役,两税法按土地面积摊征斛斗(即实物),按户等高下摊征税钱,即钱物均收。这就反映了赋税形态由实物劳役转化为货币实物。明代实行一条鞭法后,劳役被排除,赋税主要是征收货币。三是赋税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唐中期以前,国家赋税以农业税为主,工商税处于杂税的次要地位。唐中期以后,工商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成为与农业税相辅相成的政府的两大税收支柱。 与建中元年两税法实行的同时,开始征收工商业税,“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当然,此时征收工商税的目的在于在行商和定居者之间找到平衡点,而非以增加财政收入为目的,但实际上确实起到了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到了后面这一点就更加明显了,第二年就增加了税率,“以军兴,增商税为什一。”以后更确立了商税为国税,“建中元年九月,户部侍郎赵赞请置常平轻重本钱,从之。赞于是条奏诸道津要都会之所,皆置吏,阅商人财货,计钱每贯税二十文;天下所出竹、木、茶、漆,皆什一税之,充常平本钱。时军用稍广,常赋不足,所税亦随尽,竟莫得充本储积焉。” 前面所讲的是国家正式的全面征收商税,商税主要包括关市之征(商品通过税、交易税)和对商人的苛捐杂税。唐前期“凡关,呵而不征”,没有商品通过税。总体而言,安史之乱以前,商税税种很少,不是重要的税收项目,现有史料仅有唐玄宗设“市舶使”。安史之乱后,为平叛救国,唐王朝开始多方敛财。德宗至宪宗时期,唐王朝开始征收外商税,即对外商“纳舶脚”。晚唐时,外商税成为重要的财政收入。僖宗乾符五年(878年),黄巢起义军围攻广州城,左仆射于琮惊呼:“南海有市舶之利,岁供珠玑,如令妖贼所有,国藏渐当废竭。”一语道明当时外商税在国家财政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内的主要商税有以下几种: 盐本在后周时期就有税,但自隋开皇三年起至唐初均无税。天宝、至德年间,盐每斗征税十钱,当时全国的盐池、盐井都隶属于度支,沿海产盐地区,则以盐代粟,以输司农。史书记载,“负海州岁免租为盐二万斛以输司农。青、楚、海、沧、棣、杭、苏等州,以盐价市轻货,亦输司农。”乾元之年,第五琦初变盐法,在产盐地设盐使,产盐户免徭役,官府收购所产之盐,按每斗加价一百钱出卖。后盐铁使刘晏创就场征税的专卖制度,实行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的制度;设常平盐仓,以调节食盐供应。同时,定法令,严禁私盐。“盐铁使刘晏以为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足用。于是上盐法轻重之宜,以盐吏多则州县扰,出盐乡因旧监置吏,亭户粜商人,纵其所之。江、岭去盐远者,有常平盐,每商人不至,则减价以粜民,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晏又以盐生霖潦则卤薄,晏之始至也,盐利岁才四十万缗,至大历末,六百余万缗。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御、军?、百官禄俸皆仰给焉。” 茶税的征收也是起于唐代,(建中)“四年,度支侍郎赵赞议常平事,竹、木、茶、漆尽税之。茶之有税,肇于此矣。”但不久又停征。公元793年,盐铁使张滂“九年,张滂奏立税茶法。郡国有茶山,及商贾以茶为利者,委院司分置诸场,立三等时估为价,为什一之税。是岁得缗四十一万。茶之有税,自滂始也。”后茶税增加,同时严刑苛法禁止私茶,致使唐王朝的茶税收入每年近百万缗,仅次于盐税。 唐初无酒税,曾有酒禁。广德二年(764年),朝廷在军费开支不足的情况下,开征酒税:“大唐广德二年十二月敕,天下州各量定酤酒户,随月纳税。除此外,不问官私,一切禁断。大历六年二月,量定三等,逐月税钱,并充布绢进奉。建中三年制,禁人酤酒,官司置店自酤,收利以助军费。”后酒税一直未变,但专卖制度时有变化。唐王朝商业发达,商业活动活跃,此时开始开征商税,不仅对城市,而且对商旅关津征税。当时的商税和关税主要有率贷、埭税、借商、商贩税、关税等。除上述税收外,唐还征收间架税,即房产税,以及市场交易税,时称之为“除陌”,“除陌法,天下公私给与贸易,率一贯旧算二十,益加算为五十,给与物或两换者,约钱为率算之。市主人牙子各给印纸,人有买卖,随自署记,翌日合算之。有自贸易不用市牙子者,验其私簿,投状自其有私簿投状。其有隐钱百,没入;二千,杖六十;告者赏钱十千,出于其家。法既行,主人市牙得专其柄,率多隐盗,公家所入,百不得半,怨?之声,嚣然满于天下。” 三、赋税制度与经济的互动关系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赋税制度的变化。在唐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了均田制的瓦解,促使了以财产税征收为主的两税法代替了以人丁税为主的租庸调制;另外,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品交换的频繁,促使了商税的大规模征收,改变了以往农业经济为主时单纯征收土地税的状况。 反过来,赋税制度的发展变化又能较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第一,赋税制度的变化弱化了人身依附关系,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两税法代替租庸调制,以财产税为主代替以人丁税为主,是国家弱化了对劳动力的控制;第二,赋税制度的变化加快了土地私有化的步伐。两税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权的合法化,从而使在土地所有制变化的基础上,人身依附关系发生了变化。从汉代兴起,至魏晋达到鼎盛的门阀士族地主,在隋及唐初已经日趋衰落。从高宗、武则天时代开始,均田制破坏,在土地兼并的过程中,国家土地所有制趋向萎缩,普通地主或一般地主的大土地所有制迅速发展。普通地主是当时地主阶级中最有前途的阶层。因为门阀士族地主在生产上采用具有强烈人身依附性的部曲佃客制,部曲佃客受到种种超经济的强制,生产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都不高,这种生产关系便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相反,普通地主不具有士族地主的特权和地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分配生考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第一讲坐标系三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1圆的极坐标方程讲义含解析新人教A版选修4-4
- 四年级数学下册3.1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案3沪教版
- 四年级数学下册1.2整数的运算性质教案4沪教版
- 激光技术在新材料研发中的应用案例研究试题及答案
- 药物制造工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育婴师考试复习中不可忽视的环节试题及答案
- 药剂师在公共卫生中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文化产业管理考试中与经济发展的关联试题及答案
- 色彩环境测试题及答案
- 科学坐月子课件(PPT 31页)
- 风速与体感温度对照表(最新版)
- 膜系设计结构及调试
- 35kv配电系统继电保护方案设计(共33页)
- 中国收藏家协会个人会员入会申请表
- 文件模板(平行文)
- 漱口水公司绩效计划(范文)
- Theme and Rheme 主位与述位(课堂PPT)
- 压力容器设计计算书
- 尿毒症脑病ppt课件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三单元-单元解读-共64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