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画运用于霾灾害的可视化开发与设计.doc_第1页
科普动画运用于霾灾害的可视化开发与设计.doc_第2页
科普动画运用于霾灾害的可视化开发与设计.doc_第3页
科普动画运用于霾灾害的可视化开发与设计.doc_第4页
科普动画运用于霾灾害的可视化开发与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2: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表推荐学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项目名称:科普动画运用于霾灾害的可视化开发与设计项目类型: 重点项目 一般项目 指导项目所属一级学科名称:13艺术学项目负责人:邓静娴 刘煜文联系电话导教师:许建康 宋玉联系电话报日期:2013年4月12日江苏省教育厅 制二一三年三月项目名称科普动画运用于霾灾害的可视化开发与设计项目所属一级学科13艺术学项目所属二级学科1303戏剧与影视学类项目类型()重点项目 ( )一般项目 ( )指导项目项目实施时间起始时间: 2013 年 4 月 完成时间: 2015 年 4 月项目简介(100字以内)紧扣专业特色,围绕环保热点,以霾灾害气候为主题,实地调研国内多地霾灾害的成因及影响,以flash动画的形式制作完成关于霾灾害防治的系列科普短篇,让更多的人了解霾灾害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申请人或申请团队姓名年级学号所在院系/专业联系电话E-mail主持人邓静娴2011级20111361002传媒与艺术学院动画专业15261822361511167305刘煜文2011级20111361047传媒与艺术学院动画专业18351810324171797356成员沈海涛2011级20111361018传媒与艺术学院动画专业1806605999580213117詹鹏辉2011级20111361075传媒与艺术学院动画专业15895925229877058522刘星延2010级20101361008传媒与艺术学院动画专业18652991013444839179指 导 教 师第一指导教师姓名许建康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年龄48专业技术职务教授主要成果1. 近年来积极带领学院教师曾先后获国家级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1项,省级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3项,省级课题4项,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各类美展140多件,获国家级、省级各类美展奖项40人次;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有多项产学研项目立项并实施,各类项目课题总额200多万元。2. 1999年作品阳光日子获“庆祝建国50周年安徽省美术作品展”二等奖(省文化厅、省文联)3. 1998年作品春闺获98安徽省青年美展银奖(省文联、省美协主办)4. 2000年作品秋韵获“首届中国美术金彩奖”铜奖(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5. 2009年:应邀赴德国汉诺威等城市举办艺术作品巡展。 作品风从山岗掠过获“安徽省第三届美术大展”铜奖(省文联、省文化厅、省美协主办)6. 2011年:作品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入选安徽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财政厅主办)7. 2011年作品少年中国入选 “回望中国-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综合美术作品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第二指导教师姓名宋玉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年龄30专业技术职务讲师主要成果1. 2009年作品Alice in Wonderland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2. 参与中国气象局华风影视集团气象预警FLASH动画产品研发;3. 参与中国气象局华风影视集团24节气气象动画研发;4. 2011年度荣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学科竞赛类二等奖;5. 2012年度荣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学科竞赛类二等奖;6. 2012年度荣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优秀奖;7. 论文浅析中国动漫产业引入风险投资的必要性及措施发表于新视觉艺术2008年6月期;8. 论文论日本动漫作品中的互文性发表于东京文学2009年11月期;9. 论文废墟上的乌托邦谈日本漫画中的战争图式发表于文学与艺术2009年12月期;10. 论文论日本漫画的东学西渐发表于剧影月报2012年4月期。一、申请理由(包括自身具备的知识条件、自己的特长、兴趣、已有的实践创新成果等)(一)自身具备的知识条件、特长进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动画专业学习以来,我们以扎实的美术功底为依托,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了原画设计、分镜头脚本设计、动画表现、三维动画专业软件等一系列动画相关技能。项目主持人专业成绩突出,动手能力强,多次参加全国或省级大赛,取得较好的名次。在艰苦而又充满激情的动画学习及创作中,我们练就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信念。对动画的热爱以及对创新实践的渴求为我们动画创作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南京气象学院),致力于发展气象专业学科,2012年大气科学荣获教育部学科评估全国第一。我们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雄厚的气象特色背景为优势,着眼国内气象新形式,在气象与动画的完美结合中,完成动画创作领域的新探索。本次创新实践项目主要针对霾天气灾害进行深入研究及展现,除艺术类教授指导外,也争取到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在气象学科普知识方面的指导。本次主持创新项目是深入专业学习的过程,也是将学习研究实际服务于社会的实践过程。作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的学生,探索动画与气象的结合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借此实践创新项目为中国的气象动画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二)实践创新成果1. 参与制作及修改学院第一部原创气象动画逃走的水,此片为纪念汶川5.12大地震而制作;2. 参与天气拍客手机动画的研发;3. 参与中国气象局华风影视集团气象预警FLASH动画产品制作;4. 参与中国气象局华风影视集团24节气气象动画研发;5. 动画片逃走的水成功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 、 中央气象频道、四川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江苏电视台等省部级电视台播放;6. 逃走的水入围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 2010“美猴奖”动画短片提名;7. 逃走的水获第四届中国吉林国际动漫大展“吉林动画学院奖”最佳动画短片提名;8. 逃走的水获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入选荣誉证书;9. 逃走的水获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动画作品入围奖;二、项目方案(具体内容包括:1、项目研究背景;2、项目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3、项目创新特色概述;4、项目研究技术路线;5、研究进度安排;6、项目组成员分工。)(一)项目研究背景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灾害频发,各国专家学者近年积极开展对气象灾害的研究。近期国内各地频发雾霾天气,给人们的出行以及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并极大地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引起了政府及各国专家学者的重视。本次项目的研究旨在以生动形象的动画形式向人们介绍“霾”的科普知识及对人和环境的危害,以呼吁更多民众对雾霾灾害的关注,引导人们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有效的防治灾害气候的进一步恶化。2. 项目已有基础及与本次项目有关的积累:本次项目的研究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优势学科气象学为依托,以传媒艺术学院高端硬件设施为支持,以学院动画制作技术为保证,完成本次项目。传媒与艺术学院曾制作动画片逃走的水,江苏省财政厅科教文处贺岁动画科教文处的一天,华风影视集团委托学院制作24节气原创手机动画短片。其中,动画片逃走的水成功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中央气象频道、四川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江苏电视台等省部级电视台播放,入围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美猴奖”动画短片提名;获第四届中国吉林国际动漫大展“吉林动画学院奖”最佳动画短片提名;获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入选荣誉证书;获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动画作品入围奖。以上以动画作品均体现了动画与气象科普短片结合的制作理念,为本次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前期经验,为以后动画短片的顺利制作做铺垫。3. 已具备条件及尚缺少的条件:学院设有计算机工作站、录音棚、摄影棚、苹果机房等专业设备,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相关书籍资料丰富。 (二)项目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1. 项目研究目标:本次项目的研究以生动形象的动画形式向人们介绍“霾”的科普知识及对人和环境的危害,呼吁更多民众对雾霾灾害的关注,引导人们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有效的防治灾害气候的进一步恶化,以期在气象知识普及上做出自己应尽的努力。动画制作和气象科普相结合,是一个既符合我校办学定位又具有创新意义的实践项目。对于我们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本次项目的动画制作能为我们以后的动画创作积累宝贵的经验,并提供了一次展示自己专业实力及创新追求的平台。2. 主要内容:本次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运用flash、3dmax、AE、maya等技术,进行三维成像,以动画制作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展现霾天气的形成原因、预报分级、表现状态、特点及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向大众传播气象科普知识,强化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气象灾害的预防意识。(三)项目创新特色概述 动画在传统观念上是给儿童观看,趣味有余但内容普遍偏向低幼。随着时代的发展,动画现在已经成为老少皆宜的一种文化传播方式。而气象虽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但因其较为晦涩的专业性,使大众难于深入了解气象知识。但以动画的形式传播气象知识,有别于曾经的气象科教片等枯燥的说教式传播,动画科普不仅具有知识性,更有趣味性,寓教于乐、传播范围广,使得动画这一形式尤为适合在现代资讯传播网络化高速化的时代,潜移默化向人们进行知识的普及。(四)项目研究技术路线1. 利用图书馆等公共资源及各种传播媒体,搜集整理“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霾灾害气象知识, 并对有关文献进行分类与整理;2. 利用互联网信息检索包括国内外气象论文、会议文献、研究数据等相关内容,为动画的创作及论文的写作提供更权威的材料支持。3. 进行野外实地考察,深入霾受灾严重地区,现场体验霾灾害的影响,取得第一手资料。4. 拜访咨询相关气象领域的专家、学者,联合气象专业同学展开交流及讨论,把握新点及热点;5. 通过总结国内现有的科普动画,批判地借鉴,以使动画创作富有新意。6. 将资料汇总整理,形成文字成果;7. 进行系列动画短篇创作。(五)项目进度安排第一阶段:理论准备。利用公共资源、媒体、学校资源,学习相关气象知识,收集整理理论资料。(2013年5月2013年6月)第二阶段:实地考察。前往霾受灾严重地区实地考察,形成文字及图片一手资料(2013年7月2013年10月)第三阶段:动画前期制作:(2013年11月2014年3月)1.文字脚本;2.分镜头;3.设计稿;4.角色设计;5.原动画等工作环节第四阶段:动画中期制作:背景及加动画;(2014年4月2014年7月)第五阶段:动画后期制作:非编及配音;(2014年8月2014年11月)第六阶段:成片检查、微调及出片;(2014年11月2014年12月)第七阶段:形成文字成果。(2015年1月2015年3月)(六)项目组成员分工资料采集及调研:邓静娴 刘煜文 动画前期制作:刘煜文 邓静娴动画中期制作:沈海涛 詹鹏辉 动画后期制作:刘星延文字成果撰写:邓静娴 刘煜文 采购及协调:沈海涛 刘星延 三、学校提供条件(包括项目开展所需的实验实训情况、配套经费、相关扶持政策等)学校十分重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并积极地调动教师来指导我们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参与实验或实践活动。学校教务处以及学院认真组织,精心谋划,加强实验室实训设备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创新项目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外学校及学院在经费(按照1 : 1的比例划拨配套项目经费)、学分和免试研究生等政策上都给予支持。比如,参加各类创新、创业项目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可以申请学分奖励,并在推荐研究生时综合成绩排名给予加分,给予优秀指导教师奖励等,这些扶持政策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并确保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顺利实施。此外,学校图书资料及网络数据库丰富,给各项项目配备了具有丰富经验的指导教师,各类实验室及基地无条件向项目组开放,并积极向项目组提供各方面便利条件,这些均为学生的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提供了切实的保障。四、预期成果1. 两年内完成一部关于霾灾害性气候的系列科普气象短篇动画;2. 两年内在省级以上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2篇;3. 形成项目研究报告1份。五、经费预算总经费(元)17500财政拨款(元)10000学校拨款(元)7500注:总经费、财政拨款、学校拨款由学校按照有关规定核定数目进行填写具体包括:序号项目预算(元)所占预算金额的比重(%)备注1调研、差旅费300017%2用于项目研发的元器件、软硬件测试、小型硬件购置费等600034%3资料购置、打印、复印、印刷等费用200012%4与项目有关的论文版面费、申请专利费等250014%5动画制作耗材400023%合计17500六、导师推荐意见该选题紧扣专业特点及学校办学特色,围绕气象专业热点和环境保护研究现状,体现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及实践意义。该学生组成员积极好学、专业素养高、实践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