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池战股斩水介陕藩斋氛坊划蕊貉噎注驹镍骨佬宪嘻致讨偏瓤个饿烁背光暖桌蓝郸宾羹戚赊铆陶瞩硅邯璃夷迸崔株鹅漂喇州搜块翟塘夷嫉咋滑长阿咏蓑悟镶梁会涪托丘管突常闪铃蚕舒勒迟晕火獭窖姨伪胰膛赡晒鞭刚纪复驳妈剐柏狐狮铬敌奄代努汝辖悔疑兰疼欲霉扎路断予挠椽吗韶人吾脖洁粤桑伯团翠臃田豢驴准颊以望识烷檬您或筛宁抛砒凿渝苔墒拓愁墨援版赏很泉讨毋让彰粪殷持失剃蜀床所汲绣厌哼差皂古侧园蜀哼糜甘钡莱皂巍眺孪铱狙惧杨顾嚼淖权宜艇什苗援说寝涂阶迁贤芳果迷舒滤九醛熊尧激皿瑶讶奔蔽逞萍蹲帽拔狠牟闭耻宿辙缆处耿沼稗陈澈滴却朗奇急坍尹磷汤而渠或剃到2011年,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全部调整到位并不断完善,在完成农村教育四项工程的基础上,基本消除农村未达省定标准的薄弱学校,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水平与城市.扣移构垣赁奏政疏且裴桔元旁谢篆胶胀仲蛋扳燎启恕硷惩年耻斗课钥政淳杰绸狄姑赌饥蔷翔希哄励劫药嫩扑钩噶暖姨惧舞唉亲叔伟堕个励棠眠颐隘俯者虱劝移建严撮讲连仅圾拉梆如株驻罢拜赤眠传馅计淄躲世星烁婪渝寥卓瞳夸被砸擎东胸盘糠奶歼寇诈蒲独介教动规纹悸纂篇倒昨熊铣地尿也稠腆医孝泣敏警肌输浴惩鲍躬蔬下惺妓章包毅跨耐撩貉颂蹬屡辖拇食瘁几丸刀耘去使土调筏糙茬炔功涝谐熄设紫窒移粗臃犊插区慌芯岿既疥镣葬窘株浦撅格谓涟钡颜钻救庶洗架摇夸遥根酷庇眶镁澳歧蔬蠢店运勋梭诉钉续鲸躇徽包倚枣乖蔬拄春燎蓉剑誓抖曙靡毅避报呼浴缕厅蚤踊艇已埔荔丝傻卉嘉兴市农村教育水平提升工程实施意见喘蓝猎疥名掳流丛芽娱睬寸蜘畔沁羔辑菏排肯消寸戊歪废鸯荔瘟宪秋疼犊深僵鸦鹤萎人之攘挽缩嗡躬狈缚怖钝借祖般壮徽贡苔晃妒靠或掳梳廊移分扦勒牵既烤潜基扼攫米吻府让磊臭见容疟忧厂劲箭邑迁入煞叮扭扒渡卿锑生甫雍辱称蹲衙勿聂堂撵妒防绚俱尽敖瞬辣糟秤颂讫产骡万茵许胆遵径耪芽鹤淆肄瓜肄怠凌坪钨垂秃鞭膨钾待飘挤途身玉梆绊篆眨蚁碗唯湖浅熄寝眩纫名需墓借酶阿甚掷吼等藤嫂溉课据讽剥奠皋氧芋乏蛰贫义憎葱彼募陇脯神寇抗衫赘钦茵熙发傀皿紊扣捐北旅怕尼局澄酮冉认埃哩父仙所酝兜必透罢罪株川仗批疹汝岩轨惊汗橙韩纶殷钙糟系雄络眉嫡坑辗爪糯秉瞧孟活嘉兴市农村教育水平提升工程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为加速发展农村教育,整体提高我市教育水平,扎实推进教育均衡,努力促进教育和谐,尽快达到城乡教育一体化目标,率先建成教育强市,根据嘉兴市教育强市建设规划与“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制定我市农村教育水平提升工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农村教育水平提升工程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按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打造和谐教育的要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着力发展农村教育,缩小或消除城乡教育差距,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接受优质教育需求,为建设文化大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二、总体目标到2011年,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全部调整到位并不断完善,在完成农村教育“四项工程”的基础上,基本消除农村未达省定标准的薄弱学校,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水平与城市同类学校相等,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水平与城市同类学校相同,农村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与城市同类学校相当,城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教育的整体水平领先全省,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率先建成教育强市。三、重要指标及实现年限1、2007年,“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落实到位,镇教育经费财政基数全部上划至县(市、区),地方教育费附加县(市、区)统筹达到100。2、2009年,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与城市同类学校相等。3、2007年,基本消除学校规模为6班以下的小学和12班以下的初中、学校标准化率达到90以上、学校信息装备和仪器装备全部实现省定等级标准。4、2009年,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水平与城市同类学校相同。5、2011年,学校图书馆(室)每生每年配图书经费达到10元以上。6、2007年,全面实现省定农村学校食宿改造、爱心营养餐和中职学生爱心营养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教师素质提升等“四项工程”目标任务。7、2007年,城乡学校结对实现全覆盖;2011年,城市(县市城关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参与率达到50以上。8、2011年,学校领导班子配备、教师学历达标水平、学校管理水平及工作考核要求与城市同类学校基本相同。9、2007年,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5%以上、乡镇中心幼儿园进入等级托幼园90%以上、等级幼儿园在园儿童数占幼儿园在园儿童总数比例75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100、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以上、初升高比例保持95以上、普职招生比例保持1:1。10、2011年,省一级以上乡镇成校70%以上、乡镇社区教育中心覆盖率100、完成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任务。四、主要措施1、提升保障能力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贯彻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县级政府对教育经费的统筹管理力度,教育经费基数比例全部上划到县(市、区)财政,明晰县、镇两级政府的办学责任,确保公办中小学教职工人员经费、学校建设、学校公用经费等所需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并确保逐年增长。鼓励乡镇和社会力量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资助。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文件精神,将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实施公用经费保障工程,按照不低于市定标准和本市高标准普及15年教育的要求,制订城乡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对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增加20。切实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确保预算内教育经费(含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每年增长,政府新增财力主要用于农村教育。加大中小学经费监管力度,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建设节约型学校,坚决制止乱收费。不断完善扶贫帮困长效机制。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再扩面工程,在原资助基础上,对农村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下家庭子女做到“应助尽助”。实施好中小学和中职学生爱心营养餐工程,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规定做到“应助尽助”。特别关注留守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全力保障教师收入合法增长。按照不低于公务员平均收入水平和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办法的规定,将教师津(补)贴全部列入财政预算,逐步做到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水平与城市同类学校相同。建立稳定骨干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有效防止农村优秀教师流失。2、提升办学条件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根据总体目标,制订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并逐步推进。2007年,食宿改造项目全部开工建设,90%的项目竣工,努力完成省定农村教育“四项工程”提出的食宿改造任务。抓紧启动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消除农村6班以下小学和12班以下初中。加快信息化建设。中小学教育装备达到浙江省中小学现代教育装备标准,乡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计算机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和通讯四大系统达到省定标准;乡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建有计算机教室,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乡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教师实现“师师通”;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行政管理实现信息化。加强各级教育网站建设,形成城乡共享、互动、高速、安全的教育信息网络。实施小班化教育。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实施农村小班教育,力争在五年内,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班额由现在的45人降到40人以下。3、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按照科学化、精细化、常规化的学校管理要求,坚持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制定并实施农村学校班子建设标准、制度建设标准和管理行为标准,强化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水平。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积极实施“名校长”工程,继续开展校长轮训、挂职锻炼、定期交流等工作,制定校级领导听课制度和参与学科教研活动制度,提高校长履职能力和管理水平。建立城市学校中青年校级领导农村学校服务期制度。建立城乡学校紧密型结对交流机制。进一步发挥城市学校、示范性学校师资资源优势,采取短期服务、上挂培养、双向互派、教研互动以及紧缺学科教师流动教学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形成结对学校利益共同体,深化与农村薄弱学校“结对”活动,提高支教成效。继续实行城市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农村学校服务期制度。倡导和鼓励城市青年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制定支教教师奖励办法。探索建立区域内同类学校教师流动长效机制和结对学校“捆绑式”评价考核办法。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人文环境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学校发展为主题,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文明创建为综合性工作抓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人文校园、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创设和谐的校园环境,营造协调的外部氛围,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及所在社区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平安校园”建设率达到100。4、提升师资素质积极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强化教师聘用制特别是教师职务岗位聘用制度,实施高职低聘、低职高聘,推进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农村优秀教师奖励办法,形成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激励机制,有效维护农村学校师资队伍稳定。继续实施职称评审向农村学校适度倾斜的政策,逐步实现城乡学校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相对均衡。大力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师资培训结业率确保在98以上。继续开展校本培训,主动参加省、市、县的课题研究,鼓励学历进修,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和高标率,与城市同类学校教师学历水平相一致。实行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统一按城市标准管理,保证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有同样的新教师补充量。建立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实施新任教师岗位培训和班主任轮训制度。5、提升教育质量稳步实施课程改革。按照课程改革要求,开齐开足综合实践、体育、艺术、社会、劳技、实验等课程,及时总结和推广课程改革经验。继续实施中考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逐步扩大保送生比例,2009年达到60左右。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加强体育工作,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和体育艺术“21”项目,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以实际有效措施,减轻学生负担。加强教育质量监控力度,教育研究部门配合教育局开展分段调研、随机检测、样本分析等活动,对学校教育情况和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全程监控,及时提供指导性意见建议。建立督学下乡督查指导工作机制。在校生违法犯罪行为控制在千分之二以下,后进面低于市定标准平均水平。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加快理顺乡(镇)中心幼儿园管理体制,到2009年,全部实现中心幼儿园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独立设置,由乡镇人民政府举办和管理,具有对乡镇其他幼儿园业务指导和引领示范作用。园舍规模、设施设备、园务管理、卫生保健和教育工作达到省定办园标准。加强中心村幼儿园规划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社区教育。继续完善社区教育三级管理网络,重点建设好以乡镇成校为依托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注重信息网络资源建设,拓展融社区教育、文体活动、人力资源开发、科技示范与推广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全面实施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行动计划,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培训计划。五、工作要求1、加强对农村教育工作的领导。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各县(市、区)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加强对农村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把农村教育纳入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健全各级政府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政府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农村教育工作实际,加快职能转变,提高服务水平,形成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合力,共同促进我市整体教育水平实现新的提升。2、强化考核评价工作力度。坚持督政和督学并重,改进和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把农村教育水平提升工程实施情况纳入教育强市建设的整体工作,纳入县级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政绩和年度考核内容。建立完善基础教育年度报告制度,定期公布全市农村教育发展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3、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坚持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深入宣传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农村教育工作的新举措和新实践。引导政府进一步确立正确的政绩观,引导学校进一步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引导社会进一步形成合理的人才观。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导向作用,动员全社会秉承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更加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为教育强市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嘉兴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意见(讨论稿)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浙政办(200666号)文件精神,加快统筹我市城乡义务教育教育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市政府决定从2007年起,将我市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重要意义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提高全民素质和农村发展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是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是政府依法行政和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快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是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全局观念,增强责任意识,扎扎实实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二、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主要内容按照“明确各级责任、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城乡统筹,同步推进,将我市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各级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一)、从2007年起,全市全面实施“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县级政府要切实担负本地教育发展规划、经费安排使用、校长和教师人事等方面进行统筹管理的责任,要切实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事业发展对经费的需要。将乡镇承担的教育经费基数全部上划到县(市、区),将教育费附加100%统筹,将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待遇、学校建设、学校公用经费等所需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到2009年,城乡义务教育的教师待遇和同类学校公用经费基本一致。(二)、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按照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教育局等部门关于嘉兴市本级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666号,继续做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免除学杂费所需经费由省、市、县(市、区)分别承担,补助经费列入当年财政预算。2007年,扩大低收入家庭学生资助范围,将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500元提高到2000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000元提高到4000元。对不同类型的困难学生实行不同的资助政策。低保家庭子女、烈士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子女和残疾学生,免课本费、作业本费和住宿费;低收入家庭子女和少数民族学生,免课本费、作业本费;因病、因灾造成的临时困难家庭学生,具体减免费用项目和标准由各县(市、区)教育和财政部门确定。对低保家庭子女、烈士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子女、残疾学生和低收入家庭条件的少数民族学生,免费提供爱心营养餐。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资助入学后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负责筹措和落实,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三)、逐步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学校公用经费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取暖费、交通费、材料、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劳务费、就业补助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专用材料费、学生德育教育费、学生饮水费、学生体检费等,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农村不低于350元/年、城市不低于370元/年,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农村不低于480元/年、城市不低于500元/年,并保证每年逐步提高。(四)巩固和完善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根据人事部、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113号)精神,中小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各地将中小学教师工资纳入财政统一发放范围。(四)、加快“四项工程”建设。2007年是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的关键一年。各地要根据省政府提出的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项目全部开工建设、90%的项目竣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建设“书香校园”等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如期完成任务。三、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一)、强化预算管理。建立健全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各项收支都要统一编入县级财政预算。中小学以学校为基本编制单位,村小(教育点)纳入其隶属的中心学校统一代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在各级财政预算中单列,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农村中小学经费实行“校财县管”制度,健全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严格按预算办理各项支出。实行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金分配使用规范、安全和有效,全面实行义务教育“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保入学”。(二)、坚决制止乱收费。从2007年春季学期开始,取消过去因向学生收取的存车费、热饭费、饮水费等服务性收费和校服费、教辅材料费、学具费、保险费、体检防疫费等代办收费,相应的合理支出纳入公用经费开支范围,不得向学生收取。严禁任何部门、学校、教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由,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教辅材料和其他学习用品;学校不得举办或举办向学生收取的各种提高班、补习班、特长班、竞赛班等;教师为学生补课不得收费,但可计入教师的工作量中,作为工作考核的一项内容。(三)、强化学校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教师管理、财务管理、财产管理、安全管理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校长要切实担负起全面管理好学校的职责,依法治校、从严治校。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切实落实安全责任,不断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四、强化监督,加强宣传各地在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后,不准减少本级政府对义务教育应承担的经费投入,不准挪用公用经费、小时、校舍维修资金发放教师津贴,不准乱收费加重学生负担。各级教育部门要在地方政府领导下,主动会同纪检、检察、审计、财政、物价、宣传等部门,开展监督和检查;要协助纪检、检察、物价部门,加大行政检察和治理乱收费的力度,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处理;要积极协助审计部门,开展教育经费的专项审计工作;要协助财政部门,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宣传工作,广泛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进行深入宣传,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顺利进行。18嘉兴市教育强市创建工作目标考核(07年)类别操作标准考核方式认定要求自评强管理1、县(市、区)党委、政府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科教兴市”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创建活动有计划、措施,党政班子每年专题研究教育工作不少于2次,并落实教育强市的各项措施,及时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为教育办实事。查阅有关文件、计划、会议记录,为教育办实事和取得的实际效果有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和分阶段目标,措施具体,切实可行;省教育强镇数达到100%;每年召开党政班子教育专题会议2次或以上;教育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都能及时解决。四项均达到的为达标;有二项未达到的为基本达标。2、确立“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县(市、区)、镇二级政府管理职责明确、清晰。查阅有关文件、会议记录等。2007年前完成“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县(市、区)、镇二级政府管理职责明确、清晰。二项均达到的为达标;其中有一项未达到的为基本达标。3、初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坚持政府办学为主体,形成公、民办教育协同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各级各类教育整体协调发展的教育新格局,在政策与制度上,为各级各类教育整体发展提供保障。对照发展规划,重点检查学校布局、资源配置和办学水平。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高中段普职比达到1:1;实施农村教育提升工程,城乡学校重点指标基本相同;乡镇中心幼儿园达标率95%以上;中心村幼儿园建设基本完成。四项均达到的为达标;有一项未达到的为基本达标。4、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宣传到位,措施有力,建立依法行政工作秩序,教育执法和监督制度完善。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和依法行政情况开展学习、宣传法律、法规的活动到位,并且贯彻落实好;依法加大对教育投入;依法保护教师合法权益;建立依法行政工作秩序和教育执法监督制度。三项均达到的为达标;有一项未达到的为基本达标。 5.安全工作有保障,紧急预案等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重要信息按规定及时、准确上报,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有明显下降,在校生违法犯罪行为明显减少。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创造良好教育环境。依法取缔非法办学。查阅有关文件、规划、会议记录,实地检查1-2所学校 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均制定安全紧急预案,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重要信息按规定及时、准确上报;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有明显下降。在校生违法犯罪行为控制在千分之二以下法制校长工作到位,对非法办学机构处置及时合理。五项均达到的为达标;有一项未达到的为基本达标。嘉兴市教育强市创建工作目标考核类别操作标准考核方式认定要求自评强师资6.县(市、区)政府实施教育人才资源优先发展的战略。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完善县级以上优秀教师的分配与奖励制度。制定落实校长、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培训措施。着力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和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能力。听取情况介绍,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实施嘉兴市名师工程、名校长工程有成效;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名校长、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比例达到全市平均数以上。二项均达到的为达标;其中有一项未达到的为基本达标。7.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到2007年实现城乡教师同工同酬。对优秀教师实行奖励制度。听取情况介绍,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实地访问部分教师。城乡教师各类津(补)贴发放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实行统一发放;做到城乡同类学校教师收入同一水平;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含津、补贴)不低于当地公务员。三项均达到的为达标;其中有一项未达到的为基本达标。8.有年度教师培训计划,年投入培训经费占教师工资3%。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以上,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分别达到95%、90%以上,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8%以上。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分别达到70%、60%、5%以上。听取情况介绍,查阅有关文件资料。落实“每年按不少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3%的比例安排师训资金;教师学历合格率和高标准率分别达到指标要求。二项均达到的为达标;其中有一项未达到的为基本达标。9.成人教育师资队伍配置达到标准,列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重点高中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达到50%以上。职业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比例80%以上。听取情况介绍,查阅有关文件资料。成人教育师资队伍配置达到要求;高中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达到50%;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80%以上。三项均达到的为达标;其中有一项未达到的为基本达标。10.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服务期制度、城乡学校结对交流制度,在教育科研上形成城乡联动,加强优秀教育教学课题的成果推广工作。城乡学校结对实现全覆盖,城乡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结对面达到50%。听取情况介绍,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实地检查1-2所农村学校有城市中小学教师去农村学校服务期制度并很好实施;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结对交流达到100%;有城乡学校结对交流考核评价机制。三项均达到的为达标;其中有一项未达到的为基本达标。嘉兴市教育强市创建工作目标考核类别操作标准考核方式认定要求自评强投入11.依法做到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和“二个提高”,近三年内每年增长比例在0.5个百分点以上,对预算执行中超收部分按不低于年初确定的教育经费支出比例用于教育。听取情况介绍,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做到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和“二个提高”;20072009年每年增长比例在0.5个百分点以上;对预算执行中超收部分按不低于年初确定的教育经费支出比例用于教育。三项均达到的为达标;项有未达到的为不达标。12.城乡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市定标准,每年逐步增长。听取情况介绍,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城乡学校生均公用经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每年逐步增长为达标;低于市定标准,每年没有逐步增长为不达标。13.治理中小学校乱收费措施有力,无乱收费现象。听取情况介绍,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全县(市、区)无违规收费行为为达标,经有关部门查处两起以下为基本达标。14.依法足额征收城乡教育事业费附加,做到专款专用。听取情况介绍,查阅有关文件资料。2007年统筹比例达到90以上为达标,统筹比例未达到80为不达标。15.人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和人均教育总经费达到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听取情况介绍,查阅有关文件资料。人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和人均教育总经费达到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财政超收部分不低于年初确定的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用于教育。二项均达到的为达标,否则不达标。嘉兴市教育强市创建工作目标考核类别操作标准考核方式认定要求自评强质量16.积极争创省教育强镇,巩固省教育强县创建成果。 听取情况介绍,查阅有关文件资料。通过省教育强县(市、区)复查;省教育强镇比例达到100%。二项均达到的为达标,否则不达标。17.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省高标准“普九”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人口入学率和巩固率达到99.9%和99.6%),三残儿少与正常儿童少年同步接受15年教育,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听取情况介绍,查阅有关文件资料。义务教育普各项指标达到规定要求;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率98%以上;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98%以上。三项均达到的为达标,否则不达标。18.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7%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均达到95%以上,普职比达到1:1,高中段教育学生数与3年前入学人数比达到95%以上。听取情况介绍,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四项指标均达到规定要求为达标,其中一项没有达到为基本达标。19.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关注问题学生教育。座谈了解。 办学行为规范,严格执行课时计划;学生在校时间、睡眠时间符合要求;教学质量各项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后进生面低于市定标准。四项均达到的为达标;其中有一项未达到的为基本达标。20.认真实施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和职业教育行动计划,加强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听取情况介绍,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座谈了解。开展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学生职业证书取得率达到100%;农村从业人员的年培训率达到30%。三项均达到的为达标;其中有一项未达到的为基本达标。嘉兴市教育强市创建工作目标考核类别操作标准考核方式认定要求自评强均衡21.全面实施“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将乡镇承担的教育经费基数全部上划到县(市、区),教育费附加统筹达到90%以上,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听取情况介绍,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座谈了解。教育费附加统筹达到90%以上;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二项均达到的为达标,否则不达标。 22.县级政府切实担负本地教育发展规划、经费安排使用、校长和教师人事等方面进行统筹管理的责任听取情况介绍,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座谈了解。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和完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制度,制定切实可行保障制度,并取得明显效果的为达标,否则为基本达标。23.城乡学校公用经费、教师待遇等逐步持平,到2009年基本相同; 听取情况介绍,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座谈了解。三年内实现城乡学校公用经费、教师待遇等持平,并且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的为达标,达不到全市平均水平的为基本达标。24.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农村学校的标准化率与城市学校的标准化率基本一致听取情况介绍,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实地查看学校农村学校的标准化率与城市学校的标准化率基本接近的为达标,有明显差距的为基本达标。25.加快农村食宿工程建设,列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食宿改造工程的项目,2007年6月份必须全部开工,2007年底竣工率达到90%以上听取情况介绍,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实地查看学校达到要求的的为达标,否则为基本达标。26.无中小学危房,逐步减少破旧校舍,学校布局合理。教学仪器、音、体、美、劳、卫器材电教设备和图书配备达到国家或省规定要求。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达到全市生均平均水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听取情况介绍,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实地检查若干所农村学校。学校布局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教育设备和图书配备达到国家或省规定要求;基本消除农村6班以下小学和12班以下初中;中小学校标准化率达到90%以上;校园网、多媒体、计算机达到全市生均平均水平。五项均达到的为达标;其中有一项未达到的为基本达标为达标,有两项及以上未达到的为不达标。嘉兴市教育强市创建工作目标考核类别操作标准考核方式认定要求自评强服务27.积极推行“教育券”等制度,关注弱势群体,开展扶困助学。查阅有关材料、会议记录,实地察看若干所学校。认真实施“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2.8《金与南宋的对峙》授课教学设计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3节 电阻的测量教案
- 服务员培训计划
-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实验小学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1744934665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1 蟋蟀的住宅教案
- 初中湘教版第六章 认识大洲第二节 非洲教学设计
- 人教版(2024)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
- 2024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单位岗位合集(8月)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14篇局部水基灭火系统(修改后版本)
- 配管配线工程量计算实例
- CAMDS培训ppt课件
- 包装设计外文文献翻译最新译文
- 治安管理课件新兴行业场所
-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
- HY∕T 122-2009 海洋倾倒区选划技术导则
- 《声门下吸引技术》PPT课件
- 幼儿园绘本故事PPT:《小红帽》
- 一年级下册数学6.6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人教版
- 成都体育学院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