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登革热防治计画.doc_第1页
加强登革热防治计画.doc_第2页
加强登革热防治计画.doc_第3页
加强登革热防治计画.doc_第4页
加强登革热防治计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莀薄肆芇蒂螀羂芆薅薂袈芅芄螈螄莄莇薁肂莃葿螆羈莂蚁蕿羄莁莁袄袀莁蒃蚇腿莀薅袃肅荿蚈蚆羁蒈莇袁袇肄蒀蚄螃肄薂衿肂肃节蚂肈肂蒄羈羄肁薆螀袀肀虿薃膈聿莈蝿肄聿蒁薁羀膈薃螇袆膇芃薀螂膆莅螅膁膅薇蚈肇膄虿袄羃膃荿蚆衿膃蒁袂螅膂薄蚅肃芁芃袀罿芀莆蚃袅艿薈袈袁芈蚀螁膀芇莀薄肆芇蒂螀羂芆薅薂袈芅芄螈螄莄莇薁肂莃葿螆羈莂蚁蕿羄莁莁袄袀莁蒃蚇腿莀薅袃肅荿蚈蚆羁蒈莇袁袇肄蒀蚄螃肄薂衿肂肃节蚂肈肂蒄羈羄肁薆螀袀肀虿薃膈聿莈蝿肄聿蒁薁羀膈薃螇袆膇芃薀螂膆莅螅膁膅薇蚈肇膄虿袄羃膃荿蚆衿膃蒁袂螅膂薄蚅肃芁芃袀罿芀莆蚃袅艿薈袈袁芈蚀螁膀芇莀薄肆芇蒂螀羂芆薅薂袈芅芄螈螄莄莇薁肂莃葿螆羈莂蚁蕿羄莁莁袄袀莁蒃蚇腿莀薅袃肅荿蚈蚆羁蒈莇袁袇肄蒀蚄螃肄薂衿肂肃节蚂肈肂蒄羈羄肁薆螀袀肀虿薃膈聿莈蝿肄聿蒁薁羀膈薃螇袆膇芃薀螂膆莅螅膁膅薇蚈肇膄虿袄羃膃荿蚆衿膃蒁袂螅膂薄蚅肃芁芃袀罿芀莆蚃袅艿薈袈袁芈蚀螁膀芇莀薄肆芇蒂螀羂芆薅薂袈芅芄螈螄莄莇薁肂莃葿螆羈莂蚁蕿羄莁莁袄袀莁蒃蚇腿 莄蚅螀肈芀蚄羃芃虿蚃肅膆薄蚂膇莁蒀蚁袇膄莆蚀罿莀节蝿肂膂薁蝿螁莈蒇螈袃膁莃螇肆蒆荿螆膈艿蚈螅袈肂薄螄羀芇蒀螃肂肀莆袃螂芆节袂袄肈薀袁羇芄薆袀腿肇蒂衿衿莂莈袈羁膅蚇袇肃莀薃袇膆膃葿羆袅荿莅薂羇膂芁薁肀莇虿薁衿膀薅薀羂蒅蒁蕿肄芈莇薈膆肁蚆薇袆芆薂蚆羈聿蒈蚅肁芅莄蚅螀肈芀蚄羃芃虿蚃肅膆薄蚂膇莁蒀蚁袇膄莆蚀罿莀节蝿肂膂薁蝿螁莈蒇螈袃膁莃螇肆蒆荿螆膈艿蚈螅袈肂薄螄羀芇蒀螃肂肀莆袃螂芆节袂袄肈薀袁羇芄薆袀腿肇蒂衿衿莂莈袈羁膅蚇袇肃莀薃袇膆膃葿羆袅荿莅薂羇膂芁薁肀莇虿薁衿膀薅薀羂蒅蒁蕿肄芈莇薈膆肁蚆薇袆芆薂蚆羈聿蒈蚅肁芅莄蚅螀肈芀蚄羃芃虿蚃肅膆薄蚂膇莁蒀蚁袇膄莆蚀罿莀节蝿肂膂薁蝿螁莈蒇螈袃膁莃螇肆蒆荿螆膈艿蚈螅袈肂薄螄羀芇蒀螃肂肀莆袃螂芆节袂袄肈薀袁羇芄薆袀腿肇蒂衿衿莂莈袈羁膅蚇袇肃莀薃袇膆膃葿羆袅荿莅薂羇膂芁薁肀莇虿薁衿膀薅薀羂蒅蒁蕿肄芈莇薈膆肁蚆薇袆芆薂蚆羈聿蒈蚅肁芅莄蚅螀肈芀蚄羃芃虿蚃肅膆薄蚂膇莁蒀蚁袇膄莆蚀罿莀节蝿肂膂薁蝿螁莈蒇螈袃 加強登革熱防治計畫根除病媒蚊孳生源,阻斷本土登革熱四年計畫民國九十二年五月23目 錄摘要. 1第一章總則1第二章背景與問題說明3壹、國際登革熱流行狀況3貳、台灣登革熱的流行狀況4參、台灣登革熱病媒蚊分布狀況 5肆、登革熱病媒蚊控制的世界經驗8伍、台灣登革熱防治工作回顧及困境分析9第三章工作策略、實施方法及組織運作12壹、一級預防(清除孳生源,控制病媒蚊) 12一、加強衛教宣導,提昇全民登革熱防治知能12二、社區組織動員,全面清除孳生源,維護清淨家園13三、訂定及修正登革熱防治有關法規及自治條例14四、落實法規執行15五、加強衛生環保及相關專業人員教育訓練15六、建立孳生源及幼蟲、病媒蚊監測機制16七、預防性噴藥17貳、二級預防(建立有效之血清學、病例監控及疫情緊急 處理機制,阻斷本土登革熱)17一、建立血清學、病例監控機制17二、疫情緊急處理機制18三、提昇檢驗效能20參、三級預防(防範重症死亡個案) 20肆、組織運作20伍、國際交流合作21第四章分工、經費預算及進度管控22摘要本計畫期程共四年,由行政院衛生署及環保署協同相關部會,整合地方衛生、環保、建設(建管)、民政(含警政)、地政、教育等相關單位及社區團體,全面推動社區民眾主動參與維護環境及家戶衛生,並建立快速有效之疫情監控與因應機制,俾能清除病媒蚊孳生源,阻斷本土登革熱發生,達成健康清淨家園願景。第一章 總則壹、計畫名稱加強登革熱防治計畫根除病媒蚊孳生源,阻斷本土登革熱四年計畫。貳、實施期間自民國九十二年一月一日至民國九十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共計四年(九十二至九十五年度)。參、實施地區以有埃及斑蚊分布的縣市為重點,包括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台南市、台南縣、嘉義縣、台東縣、澎湖縣等八縣市,其他有白線斑蚊孳生地區亦需配合辦理。肆、計畫目的行政院衛生署、環保署及相關部會,督導地方政府整合地方衛生、環保、建設(建管)、民政(含警政)、教育、地政等相關單位及社區團體,積極推動社區民眾主動參與維護環境及家戶衛生,並建立快速有效之疫情監控與因應機制,俾能清除病媒蚊孳生源,阻斷本土登革熱發生,達成健康清淨家園願景。伍、計畫目標目標說明:有效防範控制病媒蚊密度,阻斷本土登革熱及登革出血熱發生及流行。達成目標之限制條件:1. 精省、傳染病防治法與地方制度法施行後,中央地方互動關係改變。2. 居家和都市型態改變。3. 國內外人口移動交流增加。4. 病媒蚊的抗藥性。5. 社區紀律漸鬆弛,動員力量不足。6. 法令配合不足。7. 環境用藥及器具使用之專業人員及知識養成有待加強。8. 埃及斑蚊感染病毒有垂直傳遞之可能性。9. 不顯性個案不容易發現,疫情監控益增困難。10. 不同型病毒出現在高高屏地區,且第二型病毒毒性較強,導致嚴重個案發生。11. 登革病毒越冬導致疫情跨年流行。預期績效指標及評估基準:一、 逐年降低登革熱病媒蚊密度,年度目標值:九十二年,一級以下村里數佔總調查村里數84%;九十三年,一級以下村里數佔總調查村里數86%;九十四年,一級以下村里數佔總調查村里數88%;九十五年,一級以下村里數佔總調查村里數90%。二、 防止登革熱本土病例發生【(未發生本土確定病例之縣市數全國縣市數)100%】,年度目標值九十二年:80%、九十三年:88%、九十四年:88%、九十五年:90%。第二章 背景與問題說明壹、國際登革熱流行狀況全球登革熱發生的地區,主要在熱帶及亞熱帶有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分布的國家,特別是埃及斑蚊較多之地區,包括亞洲、中南美洲、非洲及澳洲北部(圖一)。登革熱流行地區的演變趨勢依序為:1. 單一病毒型別之典型登革熱偶發流行。2.多型登革病毒侵入之典型登革熱流行,且流行頻率增高。3.多型登革病毒存在之典型登革熱流行,偶有登革出血熱病例出現。4. 登革出血熱常態發生。由於全球人口持續增加,資源過度開發,造成氣候異常,加以人口快速集中及都市規劃不完善等因素,只要有病媒蚊存在的地區,一旦有登革病例傳入,都有發生流行的可能。埃及斑蚊分布區登革熱發生區圖一、全球埃及斑蚊分布與登革熱流行(摘自2000年美國CDC網站)貳、台灣登革熱的流行狀況 早年台灣民間稱登革熱為斑痧或天狗熱,曾在1915、1931、1942 年發生三次的全島性登革熱流行,1981年屏東縣琉球鄉發生第二型登革熱流行,而1987、1988年在大高雄地區爆發登革熱流行後,除台北縣中和市(1995年,162例)、台中市東海大學(1995年,8例)、台北市信義區(1996年,10例)三次地方性流行發生於中北部外,其他各次地方性流行均發生於高雄縣市、台南市及屏東縣(表一),而且這些地區均已出現共三至四型之登革熱的流行(圖二),並曾發生登革出血熱病例。民國九十一年較大規模的登革熱疫情與七十七年相似,為延續前一年疫情之跨年流行,若無法有效阻斷,登革熱可能因此生根,變成地方性疾病,就像新加坡一樣,每年都會有自發的本土病例發生(表一),登革出血熱的病人及因而死亡之病例亦會持續增加(八十三年及八十七年各有一例死亡病例,九十一年截至十一月六日止,已有十三例死亡個案)。表一、19872002年台灣及新加坡登革熱病例發生數比較年別台灣新加坡登革熱登革出血熱主要流行地區流行型別案例數1987527高屏地區I, IV19884389高雄縣市、屏東縣I, III, IV198916高雄縣市、屏東縣I, II, IV1990016401991149高雄縣市I, III206219924高雄縣市、台南市I, III274119930794199422211(1死)高雄市I, III108419953295屏東縣、高雄市、台北縣中和市(162)、台中市(8)I, II, III, I南市、高雄縣市、台北市(10)I, II, III, IV2877199719高雄縣I, II4039199823814(1死)台南市IV51051999404高雄縣市I, III113820001131高雄縣市、台南市I, III40220012256高雄市(前鎮區)II23662002 5336242(21死)高雄市、高雄縣(鳳山市)、屏東縣(屏東市)、台南市、澎湖縣II3599新加坡資料來源:Qurantine & Epidemiology Department National Environment Agency本土病例圖二、民國76年-91年登革熱本土病例病毒型別地區分布圖參、台灣登革熱病媒蚊分布狀況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為斑蚊屬室蚊亞屬,台灣地區室蚊亞屬的斑蚊共有10種,其中孳生於居家及周遭環境者為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埃及斑蚊為外來種,在台灣最早的紀錄見於1901年,主要在沿海地區發現,目前的分布侷限於嘉義縣布袋鎮以南,是台灣南部登革熱流行的主要病媒蚊。白線斑蚊原產於東南亞,分布位於台灣全島之平地及1500公尺以下之山區,主導沒有埃及斑蚊分布地區的流行,如民國八十四年台北縣中和市、中部東海大學及八十五年台北市的局部流行。就行政區而言,埃及斑蚊主要分布於嘉義縣、台南縣、台南市、高雄縣、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澎湖縣,其中高雄市及台南市全區都有埃及斑蚊分布,而其他縣市則為局部分布【高雄縣27鄉鎮市中有25個、屏東縣33鄉鎮市中有21個、台南縣31鄉鎮市中有13個,有埃及斑蚊分布;而嘉義縣僅在布袋鎮,台東縣僅在成功鎮、台東市及大武鄉有發現(圖三)】。圖三、埃及斑蚊在台灣分布的地區登革熱病媒蚊孳生於各種積水容器,分為人工容器及天然容器兩種。埃及斑蚊(圖四)主要孳生於人工容器及人為積水地區(如施工造成之窪地),而白線斑蚊除孳生於人工容器外,亦會孳生於天然容器,如樹洞、竹筒、葉軸、椰子瞉、椰子樹葉等。人工容器在室內包括種萬年青/黃金葛等水栽植物之花瓶、花盆底盤、冰箱底盤及地下室積水,而室外則包括水桶、陶甕、水泥槽等儲水工具及花瓶、花盆底盤、飲料罐、紙杯、紙碗、塑膠袋、臉盆、洗澡盆、鍋、碗、瓢、盆、廢輪胎、浴缸、馬桶、電冰箱、洗衣機、公園鐵欄干生锈斷裂、帆布捲軸或不平陷處、廢棄或建材堆置有陷處、畜水塔未加蓋及各式各樣傢俱廢棄物等。埃及斑蚊雖成長於室內外孳生源,但較喜棲息於室內,而白線斑蚊喜棲息於室外孳生處所附近之植物及戶外陰涼處所。埃及斑蚊有間斷性吸血習性,其間隔時間因地區而有不同,在吸食含病毒之病人血液後,到第十四天會有50%的埃及斑蚊會傳播病毒,至二十一天更增至83.3%;而白線斑蚊在第十四天僅3.3%會傳播病毒。總之,埃及斑蚊因棲息、吸血習性及傳播能力,被列為登革熱主要病媒,而白線斑蚊則被列為次要病媒。5-10日2-4日1-2日圖四、埃及斑蚊的生活史世界衛生組織為非洲黃熱病訂定某一地區病媒蚊密度是否有引發黃熱病流行之危險性之標準。因黃熱病之病媒蚊是埃及斑蚊,而其傳播黃熱病及登革熱之危險性大致相同,故早期在無資料可引用時,而將該標準應用於登革熱之判定,即布氏指數六級之地區,將被認為對於疾病之傳播具有極高之危險性,而在布氏指數二級之地區,則被認為不會引發疾病的傳播,此標準亦會因地區之差異而有不同。布氏指數在二級或二級以下時,雖不易造成大流行,但仍可能發生散發性傳染病例或局部小規模流行;在二級以上時,則級數愈高,發生流行的可能性愈大,故病媒蚊密度高低與登革熱是否流行息息相關,而要防止登革熱流行,必須作好病媒蚊管制的工作,亦即必須徹底清除孳生源。而依據九十一年七月至十月調查資料顯示,屏東縣登革熱密度布氏指數二級(含)以上之村里高達調查里數63%(表二)。表二 南部八部縣巿及台東縣登革熱病媒蚊密度布氏指數(二級以上)百分比縣 市91.0791.0891.0991.10高雄市26.7%33.7%16.6%25.5%嘉義縣14.3%24.0%18.0%6.6%台南縣14.2%31.3%16.2%14.5%高雄縣46.2%25.3%15.1%12.1%屏東縣47.5%59.8%63.0%46.9%台東縣50.0%54.5%44.0%39.3%澎湖縣20.0%50.0%30.0%20.0%嘉義市0.0%7.4%16.1%8.1%台南市11.2%23.6%12.6%8.7%肆、登革熱病媒蚊控制的世界經驗在拉丁美洲地區,1950及1960年代,為防止由埃及斑蚊感染之黃熱病流行,泛美衛生組織(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籌劃了一個根除埃及斑蚊的運動。此一運動於當時由於有1.足夠人力、器具及材料等資源支持;2.著重於清除孳生源;3.使用高殘效性殺蟲劑(DDT);4.中央導向的軍事化組織,嚴格的管理及高紀律等因素;而在大多數中美洲國家成功地控制。在1970年僅剩美國、委內瑞拉、Suriname、Guiana及加勒比海群島等地區有埃及斑蚊分布。而那段期間,登革熱病例也只有零星分佈在加勒比海群島上。後來卻又由於1.不是所有的國家都願意參加這個計畫;2.這個計畫在已根除的國家未有效保持,導致當埃及斑蚊再度由鄰國移入時,未及時消滅;3.部分國家無足夠經費有效保持;4.部分埃及斑蚊對有機氯殺蟲劑(DDT)產生抗藥性;5.都市快速且沒有規劃的發展等因素;而告失敗,埃及斑蚊再度復活,於1996年埃及斑蚊已恢復接近推行本運動之前的狀況。巴西於1973年宣佈埃及斑蚊已根除,但三年後(1976年)埃及斑蚊又再度出現,並於1980年有登革熱病例報告,於1986年第一次流行,自此登革熱就在巴西生根,成為地方性疾病。巴西政府在早期防治登革熱的計畫均以噴藥為主,而社區參與甚少,亦無跨領域合作及流行病學的協助,所以最後因為埃及斑蚊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而告失敗。1996年巴西衛生部決定修改埃及斑蚊的防治策略,再度提出包括各領域及各級政府參與的埃及斑蚊根除計畫,惟該計畫仍以使用殺蟲劑為主,隨後因登革熱病例持續增加,以及新型病毒(第三型)出現,罹患登革出血熱機率大幅提高,而使衛生部門不得不重新檢討根除計畫,提出三點修正:1.擴大各城市的病媒防制架構;2.在3,500個城市,訓練40,000家病媒防制業;3.病媒防制技術國家標準化。並認為埃及斑蚊不可能在短期內根除,而改為長期作戰,並以加強民眾的動機及知識以自行清除孳生源為主,再加上加強疫情及病媒的監控,以提昇預測流行及早期偵測、有效控制的能力。伍、台灣登革熱防治工作回顧及困境分析一、 精省、傳染病防治法與地方制度法施行後,中央地方互動關係改變民國七十八年起,行政院衛生署及環保署共同訂定實施登革熱防治一、二期計畫,至八十九年六月結束。該兩期計畫實施期間,因當時地方政府對中央及省之財政倚賴甚深,故配合度亦較高,尚能有效整合各級政府衛生、環保及相關單位,投入登革熱各項防治工作,然而,由於民眾對孳生源清除之認知及配合意願尚有不足,本土登革熱疫情仍持續發生。俟因政府調整組織、修改法規,如精省、地方制度法及傳染病防治法制定施行等因素,各級政府單位間關係丕變,有必要重新探討釐清分工合作架構,俾能有效結合政府與民間力量,強化防治體系。二、 居家和都市型態改變登革熱病媒蚊棲息在人工及天然積水容器,而埃及斑蚊和人工積水容器關係尤其密切,隨著鄉鎮都市化的結果,使得一些城市傳統或邊緣新興區域,因都市計畫、容積管制未能及時配合,致人口過度集中,居住條件惡化,居家環境或地下室、前後院、防火巷弄雜物堆積;近年來,又因人口及產業移動及地方政府財政困難,致都市計畫保留地未能及時辦理公共工程興設等因素,產生大量空戶及廢棄民宅、廠房、未完工或工期拖延之工地,成為社區病媒蚊孳生死角。三、 國內外人口移動交流增加台灣位處熱帶及亞熱帶,氣候高溫潮溼,原本就適合登革熱病媒蚊的孳生,且國人出國旅遊及外籍勞工來台的人數遽增,每年均有境外移入的確定登革熱病例10至110例,由於許多受感染病人不具症狀或症狀不明顯,使登革熱的防治工作更加困難。四、 病媒蚊的抗藥性抗藥性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是一種遺傳的特質,會增加病媒蚊對殺蟲劑的忍受力,使得具抗藥性的蚊蟲在可致死的用藥劑量下仍可存活。由全世界的經驗知道,斑蚊會產生抗藥性,造成防治的困難,再加上南部地區炎熱,民眾經常使用殺蟲劑來防制居家害蟲,更增加藥物選擇的難度,一旦年年為防止登革熱蔓延,不以清除孳生源為重點,或因風災、水災後不當地過度使用殺蟲劑,將來定會面臨病媒蚊抗藥性逐漸增加的窘境。五、 社區紀律漸鬆弛,動員力量不足登革熱係經由斑蚊的叮咬而傳染,不會人傳人,因此,要有效防止登革熱的散播,必須澈底清除病媒蚊孳生源以撲滅斑蚊。然而病媒蚊孳生源與當地民眾的生活習慣有關,要防止其孳生,必須維持整齊清潔的室內外環境。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呼籲,登革熱要防治成功,必須要有跨部門的合作及社區參與,然而目前各縣巿登革熱的防治工作,幾乎都以衛生、環保單位為主,其他部門及社區民眾未能充分參與,甚至於民眾長期以室外公共空間為堆積雜物、廢棄物的場所,地方政府亦怠於取締清除,使得病媒蚊孳生源普遍存在,致登革熱流行難以避免。六、 法令配合不足現行法令對閒置之空地、廠房、集合商場、空戶、集合住宅之公共空間及特殊病媒蚊易孳生處所(如地下室)或因缺乏強有力之法源依據,或因地方查核人力不足、執行不力等因素,未能有效清理,造成防治死角。七、 環境用藥及器具使用之專業人員及知識養成有待加強衛生機關內與登革熱防治有關之病媒專業人員,因組織調整、人員退休及相關公務員任用法令變更等因素,致無法有效傳承經驗,另外對環境衛生用藥及病媒防制之專業訓練亦嫌不足,皆對防治工作產生一定影響。八、 埃及斑蚊感染病毒有垂直傳遞之可能性據研究,登革熱病毒可經由病媒蚊垂直傳予其後代,爰此,即使阻斷病患來源,帶病毒之斑蚊仍可繼續繁衍傳遞登革熱病毒達一定期間,益顯清除病媒蚊孳生源之重要性。九、 不顯性個案不容易發現,疫情監控益增困難部分登革熱感染者無特異症狀,甚至無任何症狀,但如受病媒蚊叮咬,即可能將病毒經由蚊子傳染給別人,因此疫情監控如僅賴醫師通報臨床上疑似個案尚有其盲點,須佐以主動疫情監控,方能查出人群中是否有不顯性個案,及早發出警訊。十、 不同型病毒出現在高高屏地區,且第二型病毒毒性較強,導致嚴重個案發生登革病毒如在某一地區長期出現,尤其是不同型病毒反覆出現時,將會增加民眾重複感染的機會,或經由該地區病媒蚊篩選出毒力較強的病毒株,可能增加登革出血熱及休克症候群等嚴重個案發生,因此登革熱如未獲妥善控制,未來嚴重個案出現將有增加現象。十一、 登革病毒越冬導致疫情跨年流行依過去七十六年(登革病毒第一型)及九十年(登革病毒第二型)登革熱疫情發展趨勢顯示,冬季登革熱疫情皆有趨緩現象,但未能把握時機及時徹底肅清病媒蚊,導致第二年疫情明顯擴大,故對登革病毒越冬特質不宜輕忽。第三章 工作策略、實施方法及組織運作台灣登革熱主要發生於南部有埃及斑蚊分布的地區,而登革出血熱亦僅發生於南部。埃及斑蚊在台灣是外來種,而台灣是一個島嶼,如能全面徹底清除其孳生源,保持環境及居家衛生,並佐以適當之殺蟲劑使用,應可達到無埃及斑蚊以及降低白線斑蚊繁衍的目標。爰此,貫徹孳生源清除,是本計畫最重要的工作策略(一級預防)。第二個工作策略為建立有效的監視系統,一旦發現登革熱個案,立即採取適切的防疫措施,以防止其擴散(二級預防)。第三個工作策略則為強化醫療功能,降低登革出血熱發生者之死亡率(三級預防)。壹、一級預防(清除孳生源,控制病媒蚊)一、加強衛教宣導,提昇全民登革熱防治知能由於目前並無疫苗可以預防登革熱的感染,且一旦感染,亦無藥物可用以治療及殺死病人體內之病毒。因此,加強衛教宣導,經由各種通路,使民眾獲得正確之登革熱防治知識,進而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不製造病媒蚊孳生源及隨手清除孳生源的習慣,才能根本杜絕感染。衛教的重點如下:(一) 登革熱之流行特徵與防治上的相關知識(如登革熱/登革出血熱簡介、傳染途徑、臨床症狀等)。(二) 認識孳生源,並養成不製造孳生源及隨手清除孳生源的習慣。(三) 養成防止受到感染的意識與生活習慣(如到國內外有病例發生的地區,應著長袖衣褲,身體裸露部分塗抹防蚊藥膏等)。(四) 落實噴藥是治標、臨時性的緊急措施,徹底清除孳生源才是治本的理念。(五) 部份登革熱病患症狀不明顯,如有疑似感染,應主動接受檢查(尤以從國外流行地區返國者為然)。(六) 認識登革熱感染引發出血或休克等重症之前兆病徵及緊急就醫時機。(七) 擴大對僱用外籍勞工之雇主加強宣導。二、社區組織動員,全面清除孳生源,維護清淨家園(一) 蒐集社區中可動員之各類組織資料包括學校機構、政府機關、公司行號、宗教及人民團體、市場、社區婦女及老人會、志工單位。(二) 建立社區組織動員機制1.整合行政院各部、會、署推動之社區(如健康、環保、文化等)營造工作,由直轄巿及縣(巿)政府總其成,責由轄下之鄉(鎮、區、市)公所負責動員督導,以里(村)為動員單位,由里(村)、鄰長負責協同社區內居民及相關組織團體,進行環境、家戶衛生改善及孳生源清除與查核(必要時交叉查核)。2.直轄巿、縣巿政府及其轄下之鄉(鎮、區、市)公所內各單位應督導其權責管轄的團體或公司行號配合辦理。(三)組織動員之任務1.列管轄區空地、空屋及廢用或乏人管理之公共設施(社區活動中心、巿場、地下室、停工之工廠)等重要孳生源地區。2.參與衛教宣導及擴大培訓種子人員。3.清除室內外之孳生源學校、住家、工作場所之室內孳生源及其室外環境、空地、公園、公共場所之孳生源均應徹底清除。4.每月由地方環保及衛生機關會同查核各該鄉(鎮、巿、區)之孳生源清除成果及病媒蚊幼蟲指數至少一次,彙報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四)實施步驟1. 由直轄巿及縣巿政府責由轄內各鄉(鎮、巿、區)公所統一訂定每週一天為清潔日(係配合民眾作息週期及病媒蚊產卵至成蟲之繁殖週期),持續進行定期之孳生源清除及環境清潔維護工作。2. 由各鄉(鎮、巿、區)衛生所負責全面培訓指導社區民眾清除孳生源之志工及里(村)、鄰長。3. 指導人員至里、鄰內住家、機關、團體、公司行號等,辦理認識病媒蚊孳生源及其清除方法等示教活動,並立刻就地演練,帶領參與人檢查室內及戶外孳生源。4. 必要時依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之用藥建議,施行全面或局部性噴藥,以降低成蚊密度或滅絕之。5. 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分別訂定有關獎懲規定,以定期辦理鄉(鎮、巿、區)層級之查核,以落實施行。三、訂定及修正登革熱防治有關法規及自治條例(一)制定空地空屋管理自治條例參考臺南市政府業依據地方制度法第二十七條規定,擬訂臺南市空地空屋管理自治條例(草案),明定市政府應設跨局處之查核小組,由都市發展、交通、建築管理、使用管理、公園、環保、警察、地政等單位組成。如經查核小組查獲所有權人及使用人等對空地、空屋未盡維護管理之責,經通知限期改善仍未遵行者,由該市環境保護局處以罰鍰,再經通知仍未遵行者,由該市空地、空屋小組強制執行之。為落實地方自治精神,徹底根除病媒蚊孳生源,將請各直轄巿及縣市政府參考前開案例,制定相關管理自治條例,據以落實孳生源之清除與管理。(二) 研商檢討現行建管法規,與公共衛生配合規範現行建築相關法令對防火巷、溝渠、地下室、消防用水池、屋頂陽台等易形成積水處所,考量公共衛生問題,未來將由行政院衛生署協商相關部會就台灣防疫特殊需要檢討相關法令,重新考量消防用水池等公共空間設置之必要性,強化建築工地管理、工期延宕、或未能於限期完成之建築,研議由公權力介入改善,以確保及維持公共衛生,以免乏人管理或維護不易,形成病媒蚊孳生之溫床。四、落實法規執行(一) 平時列管查報作業各縣巿(鄉鎮)各單位每月應配合完成一次轄區空戶、空地、公園、市場、防火巷、花店、廢棄工地、積水地下室、資源回收場所及其他重要病媒孳生地點的清查,由各相關主管單位列冊管理,並副知里鄰長,請其定期巡查列管地區孳生源清除情形,地方衛生環保單位亦應定期巡查列管地區之病媒蚊孳生源及孳生源清除情形。(二) 落實查報與即刻處理機制一旦環保單位及相關單位接獲衛生單位通報發現具體孳生源,如輪胎、廢棄家具、空屋、空地、積水地下室等,應即刻加強取締、限期清除,列管並追蹤。(三) 設置聯合稽查小組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公有之大型建物、土地、公共設施等應自行定期稽查,另由環保署、衛生署及地方環保、衛生單位各派一人為原則,或以跨縣巿交互稽查方式辦理清除孳生源成果之查核,以破除地方人情限制,組成稽查小組。五、加強衛生環保及相關指導人員之教育訓練(一)登革熱及病媒蚊的認識及孳生源處理機制的訓練針對志工訓練其對登革熱及病媒蚊的認識及如何教導民眾改變製造孳生源的行為。(二)登革熱病媒蚊密度調查的訓練訓練病媒蚊密度調查人員進行專業的幼蟲及成蚊監測。(三)加強法規的認識及執法的訓練針對執行法規的人員進行訓練。(四)噴藥訓練1.噴藥工訓練:由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各分局及各地衛生局、所薦送人員或志工,參考環境保護署病媒防治、環境消毒施藥人員基本訓練課程內容,接受包括法令及實際操作等十四小時的課程訓練,強化其執行噴藥滅蚊工作的能力。2.噴藥領隊訓練:該等人係擔任噴藥工之監督及領隊工作,由疾病管制局負責招募人員,環保署協助訓練。第一期為高高屏地區衛生機關人員,再逐期完訓各衛生機關人員,訓練對象為直轄巿及各縣巿衛生所一至二名、衛生局三至五名及疾病管制局分局病媒防治之承辦人,參考環境保護署病媒防治專業技術人員課程內容,接受包括法令、實際操作及測驗等四十一小時的課程訓練,以負責噴藥滅蚊現場監督及資料填寫回報等工作。六、建立孳生源及幼蟲、病媒蚊監測機制 (一)孳生源及幼蟲監測登革熱病媒蚊密度監測除原有衛生局的病媒調查工作小組成員外,徵召多元就業工程的人員經病媒蚊密度調查訓練後擔任,分配名額:高雄縣市各一百人,屏東縣八十人,台南縣市各五十人,嘉義縣、台東縣及澎湖縣各二十人,第一年(民國九十二年)以每月每里辦理一次為原則(有特殊疫情時,增加調查頻數);以後年度,則依疫情區分(紅區、黃區、藍區,其定義如下)調整頻率。凡調查顯示其病媒蚊密度超過三級(含)以上的村里,除動員清除孳生源,並由衛生局複查外,並插警戒旗;一、二級者,相關單位動員清除孳生源,衛生局於一週內複查。若布氏指數為零級者,改用誘蚊產卵器監測之。紅區:以鄉鎮市區為單位,有本土病例發生且有埃及斑蚊分布之區域。熱區每週更新資料,每兩週完成一次病媒蚊監測。黃區:以鄉鎮市區為單位,無本土病例發生但有埃及斑蚊分布之區域。暖區每月更新資料,每兩個月完成一次病媒蚊監測藍區:以鄉鎮市區為單位,無埃及斑蚊分布之區域。冷區每季更新資料,每季完成一次病媒蚊監測。 (二)登革熱病媒蚊體內病毒監視計畫定期至熱區或人口流動頻繁處,採集成蚊,進行病毒RT-PCR及分離檢測。(三)抗藥性的監測及藥效測試各縣巿可分別委託學術單位辦理埃及斑蚊抗藥性研究及藥效測試。七、預防性噴藥(一)噴藥採集到有病毒的斑蚊時,以半徑五十公尺為範圍予以噴藥,七日後噴第二次,再隔七日後噴第三次。若須執行大規模噴藥或換新藥時,需進行現場藥劑評估。(二)藥品之採購:每年於流行季節前,由疾病管制局公告病媒蚊抗藥性資料,各地政府據以評估並依行政院環保署公告核可之藥項採購適合使用之藥品種類。貳、二級預防(建立有效之血清學、病例監控及疫情緊急處理機制,阻斷本土登革熱)一、建立血清學、病例監控機制(一)主動疫情監測每年於流行季節前後,於有埃及斑蚊的地區,就疾病管制局已建立之疫情定點通報醫師之就診病人,進行隨機血清學調查,調查目的有三:(1)如尚無疫情發生,可瞭解病毒早期活動狀況,特別是可偵測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之受感染者,以及早控制病例擴散;(2)如該地區已進入流行季節,本項調查可和疫情通報系統相互比對疫情發展狀況,瞭解流行地區病毒實際活動狀況,提供防治人員對疫情發展較為寬廣的了解,以強化監測體系;(3)流行季節後持續進行調查,可評估在此次流行期間,民眾實際受感狀況,了解曾在該地區病毒活動之型別,確定病毒是否已被肅清,供未來防治之參考。(二)病例監測登革熱為第三類甲種法定傳染病,全國醫師及醫事人員如發現疑似病例時,應於二十四小時內通報,且為掌握不顯性感染及未被診斷為登革熱而漏報的個案,疾病管制局透過下列監測系統,以寧枉勿緃的方式加強監視通報登革熱。力求於第一時間掌握疑似個案,以防止登革病毒藉由病媒蚊的傳播而蔓延,強化疫病監視及流行資訊之研判。1. 定點醫師監視通報:鑑於登革熱不顯性感染及不典型個案不易診斷,將於定點醫師監視系統增列不明發燒症狀病人之血液採檢,平時每週採檢一次,逢流行期(三至十月)酌予增加監測頻率。2. 學校傳染病監視通報:於九十二年一月一日起全面將不明發燒症狀納入學校傳染病監視通報,流行季節如發現疑似登革熱個案,且學童有不明發燒症狀請假情形,則通報衛生單位進行擴大疫調採檢。3. 新感染症症候群監視通報:加強流行季節之監視,現有急性出血熱症候群通報系統,增列登革熱病毒為常規檢驗項目。4. 民眾自覺性通報:民眾只要懷疑感染登革熱,都可以到地區衛生局所接受抽血檢驗(經證實者並發予2500元獎金)。5. 症狀聲明表:國人出國經商旅遊返國入境時,由航空公司廣播及於機場告示提醒有出現不適症狀者即於航站填寫症狀聲明表,由衛生單位進行後續追蹤。二、疫情緊急處理機制(一) 疫情調查在中央及地方衛生局成立疫情調查小組,如有疑似個案發生,立即由地方衛生單位進行疫情調查,遇有地方人力或需特殊調查技術、工具不足時,由中央協助調度支援。1.建立中央與地方疫情調查小組成員名冊。2.對疫情調查小組成員施予登革熱疾病特性的專業訓練。3.對疫情調查小組成員施予登革熱病患訪視技巧的專業訓練。4.對疫情調查小組成員施予登革熱疫情調查及感染源分析的專業訓練。5.對疫情調查小組成員施予疫情調查分析實例演練的訓練。(二) 噴藥依據藥品敏感性資料擬定藥劑種類、機器、噴藥範圍與圖卡、日誌、家戶紀錄,以求周延。1. 噴藥及藥效評估的時機:有登革熱疑似病例時,半徑五十公尺需予噴藥,七日後噴第二次,再隔七日後噴第三次(若期間確認為陰性則終止噴藥)。若有多例確定病例時,則擴大噴藥至區塊或村里。若須執行大規模噴藥或換新藥時,需進行現場藥劑評估。2. 噴藥架構:地方噴藥的架構每一直轄巿及縣市至少儲備40名噴藥工、20名噴藥領隊,並依幅員及人口數,至少配置10台噴藥機;疾病管制局另組訓30人的專業噴藥團隊,配備車載式超低容量噴霧機及煙霧機兩台及噴霧車兩台,負責緊急支援及監督疫情處理,及因應大面積噴藥之需。3. 落實監工:噴藥作業前應先和村里鄰長及相關單位人員溝通,以增加民眾配合度。緊急噴藥施行時,除需掌握時效外,噴藥工作能否徹底落實,為防治成敗之關鍵。一旦展開噴藥措施,應具強制性,對不配合之民眾即開立罰單,對空戶擇期開鎖進入,殺蚊務盡,方能避免疫情擴大。另為提昇噴藥效果,應有昆蟲專家參與監督訓練,可和當地學術研究單位合作辦理。(三)病媒調查接獲疑似病例通報24小時內,應調查其住家附近及其他可能之感染地點進行幼蟲及成蟲密度調查,並進行病媒蚊體內病毒活動監測。(四)即時再加強孳生源清除於病例確定後24小時內,里鄰長應立即動員社區志工,對病患住家周圍及其發病時間停留地點周圍50戶或半徑50公尺內地區,劃分責任區,徹底清除孳生源,並注意所有可能的死角。三、提昇檢驗效能(一)設置南部登革熱檢驗中心。(二)增設全自動檢驗設備。(三)國際合作,增強登革出血熱檢驗能力。(四)派員前往國際一流實驗室研習新檢驗方法。(五)舉辦登革熱檢驗研討會,進行學術交流提昇水準。(六)開發、改進檢驗試劑,提昇專一性與敏感性。參、三級預防 (防範重症死亡個案)以降低登革出血熱致死率至5 %以下為目標:一、訂定登革出血熱治療標準流程。二、強制辦理醫事人員繼續教育,增進登革出血熱的臨床處理。三、辦理登革熱登革出血熱醫療照護國際研討會。四、訂定薦送登革出血熱醫療相關出國訓練人員評選標準。五、登革出血熱醫療人力培訓。六、修訂玫死登革出血熱緊急後送醫院指定標準。七、指定登革出血熱緊急後送醫院。八、建立緊急病床調度機制。肆、組織運作中央機關登革熱防治分工規定如表一,另依傳染病防治法,登革熱防治之地方主管機關為直轄巿及縣市政府,其衛生、環保及相關局(處、室)應統由縣市長指揮調派,並參考表二、表三分工模式辦理。中央各相關部、會、署並應就其業務主管,分別督導、指導地方政府之相關業務局(處、室);此外,如有疫情跨縣市蔓延情事,行政院衛生署得報請啟動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防災應變機制,以利協調各相關機關全力動員。伍、國際交流合作為加強國際間特別是與亞洲國家之登革熱經驗交流、資訊分享,以迅速掌握國際疫情訊息,有效防治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之發生,及促進與提昇我國登革熱防治專業能力,本計畫之國際合作交流分為三個方向進行:一、與亞太地區之登革熱防治經分享與資訊交流(一) 與美國合作辦理登革熱病毒檢驗訓練課程。(二) 透過APEC管道,建立亞太地區登革熱電子資訊網(含流行病學及實驗室資訊)。(三) 辦理APEC登革熱爆發流行控制區域合作研習營。(四) 登革熱防治人員之交流與互訪。二、與美國疾病管制局、比利時安特衛普熱帶醫學研究所合作登革熱防治計畫。三、推動雙邊或多邊登革熱防治合作計畫與登革熱高危險地區例如中南美洲之巴拿馬、亞洲之馬來西亞、越南等進行登革熱雙邊合作計畫。四、積極參與國際性研討會議,提昇專業人員知識,每年至少2人次。五、邀集國內外學者專家實地參與勘查病媒蚊防治。六、辦理登革熱防治策略高峰會議邀請亞太地區國家之衛生部長舉辦登革熱防治策略高峰會議,共同研商亞太地區之登革熱防治策略與合作計畫。第四章 分工、經費預算及進度管控一、 由衛生署負責各計畫執行單位之管制、考核工作。二、 衛生署、環保署、內政部、教育部、其他中央相關部會及縣市政府應配合執行本計畫。三、 經費年度資本門經常門小計九十二年度二、三二九一、一六一二九三、四六一九十三年度二、七二八九、七八一二九二、四八一九十四年度二、九二二八九、四六二九二、三二六九十五年度一、二四二八九、一八一二九0、四二一合計九、一六一、一五九、五二九一、一六八、六八九單位:千元本計畫執行期間計四年,執行經費每年初步估計約二九三、四六一千元(含環保署100,000千元),四年共需新台幣一、一六八、六八九千元整(含環保署400,000千元),經費來源由衛生署、環保署逐年編列。教育、新聞、內政、經濟、軍方等各部、會、局應配合執行本計畫,應本樽節原則在行政院核定主管中程歲出概算額度範圍內,自行編列,並依規定程序報核。直轄巿、縣市政府自行負擔相關經費。本計畫將由環保署、衛生署定期考核;另直轄巿及各縣巿政府於每次登革熱防治活動後,酌情召開工作成果檢討會,爰依傳染病防治獎勵辦法提供適當之獎勵給配合登革熱防治之基層民眾、志工或機關團體,及依行政院暨所屬各級行政機關績效獎金實施計畫辦理,績效考評。四、執行進度及分工工作項目年執行進度主辦單位協辦單位92939495壹、 一級預防(清除孳生源,控制病媒蚊)一、 加強衛教宣導,提昇全民登革熱防治知能(一) 登革熱之流行特徵與防治上的相關知識(二) 認識孳生源,並養成不製造孳生源及隨手清除孳生源的習慣(三) 養成防止受到感染的意識與生活習慣(四) 落實噴藥是治標、臨時性的緊急措施,徹底清除孳生源才是治本的理念(五) 部份登革熱病患症狀不明顯,如有疑似感染,應主動接受檢查(六) 認識登革熱感染引發出血或休克等重症之前兆病徵及緊急就醫時機(七) 擴大對僱用外籍勞工之雇主加強宣導二、 社區組織動員,全面清除孳生源,維護清淨家園(一) 蒐集社區中可動員之各類組織資料(二) 建立社區組織動員機制1. 整合行政院各部、會、署推動之社區2. 直轄巿、縣巿政府及其轄下之鄉(鎮、市、區)公所內各單位應督導其權責管轄的團體或公司行號配合辦理(三) 組織動員之任務1. 列管轄區空地、空屋及廢用或乏人管理之公共設施(巿場、地下室、停工之工廠)等重要孳生源地區2. 參與衛教宣導及擴大培訓種子人員3. 清除室內外之孳生源4. 每月由地方環保及衛生機關會同查核各該鄉(鎮、巿、區)之孳生源清除成果及病媒蚊幼蟲指數至少一次,彙報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四) 實施步驟1. 由直轄巿及縣巿政府責由轄內各鄉(鎮、巿、區)公所統一訂定每週一天為清潔日(係配合民眾作息週期及病媒蚊產卵至成蟲之繁殖週期),持續進行定期之孳生源清除及環境清潔維護工作2. 由各鄉(鎮、巿、區)衛生所負責全面培訓指導社區民眾清除孳生源清除之志工及里(村)、鄰長3. 指導人員至里、鄰內住家、機關、團體、公司行號等,辦理認識病媒蚊孳生源及其清除方法等示教活動,並立刻就地演練,帶領參與人檢查室內及戶外孳生源4. 必要時依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之用藥建議,施行全面或局部性噴藥,以降低成蚊密度或滅絕之5. 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分別訂定有關獎懲規定,以定期辦理鄉(鎮、巿、區)層級之查核,以落實施行三、研商檢討現行建管法規,與公共衛生配合規範(一)制定空地空屋管理(自治)條例(二)修訂建管法規,納入與公共衛生有關規範四、落實法規執行(一)平時列管查報作業(二)落實查報與即刻處理機制(三)設置聯合稽查小組五、加強衛生環保及相關指導人員之教育訓練(一)登革熱及病媒蚊的認識及孳生源處理機制的訓練(二)登革熱病媒蚊密度調查的訓練(三)加強法規的認識及執法的訓練(四)噴藥訓練1.噴藥工訓練2.噴藥領隊訓練六、建立孳生源及幼蟲、病媒蚊監測機制(一)孳生源及幼蟲監測(二)登革熱病媒蚊體內病毒監視計畫(三)抗藥性的監測及藥效測試七、預防性噴藥(一)噴藥(二)藥品之採購貳、 二級預防(建立有效之血清學、病例監控及疫情緊急處理機制,阻斷本土登革熱)一、 建立血清學、病例監控機制(一) 血清學監測(二) 病例監測1. 定點醫師監視通報2. 學校傳染病監視通報3. 新感染症症候群監視通報4. 民眾自覺性通報5. 症狀聲明表二、 疫情緊急處理機制(一) 疫情調查(二) 噴藥1. 噴藥及藥效評估的時機2. 噴藥架構3. 落實監工(三) 病媒調查(四) 即時再加強孳生源清除三、 提昇檢驗效能(一) 設置南部登革熱檢驗中心(二) 增設全自動檢驗設備(三) 國際合作,增強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