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搞好钻井时效分析在提高钻井速度中的作用(牛淑珍).doc_第1页
浅谈搞好钻井时效分析在提高钻井速度中的作用(牛淑珍).doc_第2页
浅谈搞好钻井时效分析在提高钻井速度中的作用(牛淑珍).doc_第3页
浅谈搞好钻井时效分析在提高钻井速度中的作用(牛淑珍).doc_第4页
浅谈搞好钻井时效分析在提高钻井速度中的作用(牛淑珍).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钻井时效分析在提高钻井速度中的作用江汉油田钻井公司 牛淑珍 钻井是油田勘探开发的重要手段,钻井工程质量的优劣、钻井水平的高低、钻井速度的快慢,直接关系到油田勘探、开发综合经济效益。建立完善的钻井时效划分体系及分析指标,对分析研究钻井工程总体水平和发展速度,找出现有优势、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寻求提高钻井水平、加快钻井速度的对策,提升钻井竞争力,提高勘探开发综合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一、钻井时效的划分要做好钻井时效分析,首先应正确进行时效划分,钻井时效划分可按以下项目设置和划分:钻井时效分析:钻井时效分析是在钻井工作时间加以分类的基础上,计算不同时间所占钻井工作时间比重,并以此反映钻井工作构成及其利用状况。计算公式为: 钻井工作总时间生产时间非生时间生产时间:是指正常的钻井工艺所需占用的时间。时间构成关系如下:生产时间进尺工作时间测井工作时间固井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进尺工作时间:是指与钻井进尺直接有关的所必需消耗的时间。其时间构成关系式如下:进尺工作时间纯钻进时间(包括取心)起下钻时间接单根时间扩划眼时间换钻头时间循环泥浆时间测井工作时间:是指在钻井过程中按照地质工程设计要求进行的电测气测和井壁取心以及放射性测井所占用的时间。固井工作时间:是指为固井所进行的一切正常工艺措拖所占用的时间,包括固井前准备工作(如下套管前的划眼、通井、循环泥浆、试下套管)、循环泥浆、注水泥、替泥浆、碰压候凝、测声幅、探水泥面、钻头泥塞、换装井口等全部工作时。辅助工作时间:是指钻井过程中除去进尺工作时间、测井工作时间、固井工作时间以外所必需进行的辅助工作所占用的时间。2、非生时间:是指在钻井过程中影响钻井工作正常进行的时间。包括设备修理时间、钻井事故时间、组织停工时间、处理复杂情况时间和其它停工时间。组织停工损失时间:是指由于本企业、本部门组织工作不善,物资器材供应不及时或劳动力缺乏等原因而造成的停工时间。事故损失时间:是指从发生事故或发现有异常情况证实为事故时起,到解除事故恢复原有状态止的全部时间。修理时间:是指由于机械设备和地面建筑物损坏或运转不灵而被迫停工止钻井工作而进行修理的时间。处理复杂情况时间:是指在钻井过程中发生的处理井下复杂情况所占用的时间。其它停工时间:是指不属于上述各项停工时间的其它停工时间。二、2007年与2006年江汉钻井时效、钻井速度分析对比根据以上时效划分要求。以2006、2007两年实际时效与钻井速度资料作如下分析对比:指标名称单 位2007年2006年同期对比备 注年进尺(米)米3348243330831741平均机械钻速米小时5.927.43-1.51钻机月速度米台月17652057-292钻机台月台月189.68161.9327.75建井工作时间小时12102810471716311钻井日历时间小时13657011659019980一、钻井生产时效小时124161105368187931、进尺工作时间小时9070071340193602、纯钻时间小时5614844836113123、起下钻时间小时230281854544834、换接划时间小时11524784036845、固井时间小时1546715931-4646、测井时间小时65608753-21937、辅助时间小时1143493442090二、非生生产时间小时124091122211871、事故时间小时26322780-1482、修理时间小时246116947673、复杂时间小时40734391-3184、组织停工时间小时32432357886三、通过2006、2007年时效、钻速对比分析寻求提高钻井速度的途径从年度完成工作量总体规模看:2007年发生钻机月189.68台月,2006年发生钻机月161.93台月,2007年比2006年多27.75台月,但2007年全年完成钻井进尺工作量仅比2006年增加1741米。实际工作台月是由于增加了在用钻机数量而增加的,却并未因此多打进尺,通过认真对比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发现影响钻井速度的因素和寻求提高钻井速度的途径:(一)对纯钻时效和机械钻速的分析从以上分析对比表中可以看到,2007年平均机械钻速5.92米/时,2006年平均机械钻速7.43米/时,2007年比2006年下降1.51米/时,降低幅度为20.32%。2007年平均机械钻速的下降综合表现在纯钻时间的大幅度增加。2007年纯钻时间比2006年增加了11312小时,按2006年平均机械钻速计算,本应多打进尺8.4万余米,却仅只多打了1741米进尺,多达8万多米进尺被消耗于无形。经过对2007年实际钻井资料的比较,该年度影响纯钻时间增加及机械钻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大致有:1、平均井深的增加:2006年全年完成井117口,平均井深2562米;2007年完成井103口,平均井深2926米,2007年比2006年平均井深增加364米,其中2007年2000米以下的浅井比2006年减少16口,井深与钻速是呈反比例关系的,相同情况下要完成更多深井的进尺工作任务就只能增加钻进时间了。这是纯钻时间增加而机械钻速下降的原因之一。2、井身结构的变化:2007年完成井大部分为王场、周矶、严河、老新地区井,井身结构以445+311.2+215.9为主,而2006年以广华、黄场、潭口地区井居多,井身结构以445+215.9为主,2007年311.2大井眼进尺增加造成钻时上升,机械钻速下降。对策:1、井深的增加是勘探开发的需要,不容置疑。但根据井深的增加程度,可以通过加强对不同井深地层可钻性的分析研究,调整和优选钻井参数,优选钻头,从而达到提高钻速的目的,这正是广大钻井人需要持久深入进行探索的重要课题。2、井身结构的确定是根据安全施工而定,但也同样存在一个尽可能优化的问题,在满足井下实际施工需要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优化井身结构设计,减少大井眼钻进井段,将能有效的控制钻时,提高钻速。(二)对其它时效和钻机月速度的分析从分析对比表中可以清楚看到,2007年平均钻机月速度1765米/台月,2006年平均钻机月速度2057米/台月,2007年比2006年下降292米/台月,降低幅度为14.2%。在对机械钻速的分析中己经提到过,2007年实际发生钻机月比2006年多27.75台月,在钻机月速度与2006年持平的情况下,应多完成钻井进尺57082米,而结果仅多完成1741米,那么本应用于实现钻井进尺的27个多台月做了什么呢?同样从以上钻井时效、钻井速度分析对比表中可以找到答案:1、2007年进尺工作时间比2006年同期增加了19360小时,折合钻机台月26.89台月。进尺工作时间中纯钻时间的增加是主要部分,前面己作分析不再重复;另一重点部分则是接、划及起下钻时间的增加,累计增加8167小时,折合11.34台月。起下钻时间增加的原因:一是因井深等增加和变化所必须延长作业时间;其二则应从劳动效率上进行分析。由于进尺工作的延长,抵消了固井、测井、事故复杂等方面节约的钻井时间,07年该项实际增加22.55台月。2、2007年辅助工作时间比2006年同期增加了2090小时,折合钻机台月2.90台月。辅助工作时间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环节的合理衔接和劳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上。3、2007年修理时间比2006年同期增加了767小时,折合成钻机台月1.07台月。修理时间增加的原因:部分32型钻机使用年限超长,严重老化,造成修理工作量增加。4、2007年其它停工时间比2006年同期增加了886小时,折合成钻机台月1.23台月。其它停工时间增加的原因:其一是合理生产组织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造成等器材、工具等;二是地理、气候、道路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的停等。对策:通过其它工作时间对钻机月速度影响的分析,要在有限的钻井工作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钻井工作量,取得应有的生产效益,除不可抗的客观因素外,主观上应做好如下几点:1、加强职工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生产技术素质,规范操作,尽量减少操作中的重复动作,有效节约各项作业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提高钻井速度。2、加强生产组织,强化时效观念,保证每一个生产环节衔接紧凑,以减少无效生产时间。3、在现有条件下,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提高修理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