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对“瓶子里的气球为什么吹不大”作出合理解释与假设,并以能用实验验证。2、能解释“气垫”复原的原因,并能根据假设设计与正确操作验证性实验。3、能初步依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做好简单的记录。4、会制作空气枪。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和弹力。2、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说出空气枪的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培养尊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识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习惯。4、留心与空气占据空间、压缩空气有关的技术应用。教学准备1、空气占据空间:演示瓶子、气球(23套)。分组砖块、气球、塑料袋、玻璃杯、塑料瓶、塑料漏斗、胶泥、水、水槽等。2、压缩空气:演示充足气的大塑料袋。分组塑料注射器、柑桔皮或柚子皮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活动一: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1)教师出示一个气球,提问:“这是什么?玩过吗?谁来给大家演示演示?”(2)请一位学生到前台,演示在教室里吹气球。(3)把此只气球塞进瓶里,把气球口套在瓶口上,先让学生猜一猜能不能把气球吹大,然后让刚才吹气球的学生再试试。(4)学生分析气球吹不大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趁机给出“空间”的词汇,并小结:“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5)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注意:指导学生结合材料明确所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要验证什么,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还有什么发现与问题,并在活动记录上做好记录。活动二: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问题(1)演示空杯子口朝下压入水中的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空气在水中跑动的情况,并解释“空气在水中跑动的路径”。(2)提问:1、盛满空气的杯子在水中,水不能完全进入杯子中,说明什么?2、占据空间的空气是否有质量呢?(3)验证“空气具有质量”。应引导学生做到:两只气球要吹得一样大;一只气球表面贴一小块胶带;把两只气球分别系在长棍的两端;在长棍中间系上绳子,调节其位置,并用适量的胶泥配重,使用长棍保持平衡;用大头针从贴胶带处刺破气球,观察发生的现象。活动三:探究空气的压缩(1)演示:请两三名学生用手压充足气的塑料袋并描述感觉,让全班学生观察松开手时塑料袋发生的现象,并及时汇报。(2)指导学生解释活动中的感觉与看到的现象,得出:“密闭的空气有弹性,容易被压缩”这个结论。(3)结合生活和学习,谈谈哪些地方用到了空气的这种性质。(4)提供材料(注射器),进一步应用与巩固。(5)指导学生认识注射器,发现注射器对“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弹性,容易被压缩”等性质的验证效果。(6)指导学生制作、玩空气枪以及注意方面。注意:空气枪射击时绝对不能对着同学和自己“发射”。板书设计:空气占据空间吗?探究有关空气的性质: (1)空气占据空间(不论空间大小)(2)空气有质量(3)(密闭的)空气有弹性 (4)(密闭的)空气容易被压缩2、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有依据地对空气具有流动性作出假设,并能自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会记录。2、能借助烟雾观察空气的流动,并能描述。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是流动的及流动的常见原因。2、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3、了解风的成因。4、了解人类对热空气的利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体会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教学准备1、证明空气的流动:气球、塑料袋、扇子、纸、小风车、蜡烛、火柴等。2、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大小相同的两个纸袋、支架、横杆、蜡烛、火柴等。有关孔明灯、热气球等的多媒体课件。3、寻找空气流动的路径:透明水槽、线香、橡皮泥、火柴等。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活动一:探究空气是否会流动1、讲述: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空气占据着空间,那么占据着我们空间的空气是否会流动呢?2、学生说说各自的看法,并且要用实例在肯定的自己的看法。3、学生制作热风车验证:证明空气是会流动的。过程:1、从材料制作袋中取出热风车纸片,做好热风车。2、把热风车用铅笔或小木棒顶着,放到酒精灯上实验。注意:提醒学生使用酒精灯注意安全,热风车不要离火烛太近,以免把风车烤得太烫。3、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活动二: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1、教师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塑料袋做实验。2、对比演示实验:把酒精灯没点燃和点燃后产生塑料袋不同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小结:酒精灯没点燃时,塑料袋中的空气跟外界的一样,当酒精灯点燃后,塑料袋中的空气被加热,变成热空气,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在同体积情况下,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热空气会上升”。4、使用孔明灯、热气球的多媒体课件,同时提出“它们是什么”、“是谁发明的”、“利用了什么道理”等问题,简介孔明灯、热气球的发明或发展史。活动三:探究空气流动的路径1、教师讲述:我们通过实验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是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我们要知道它是怎么流动的,怎么办?2、学生想象: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怎样流动的?怎样才能知道它流动的路径呢?3、出示实验器材,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方法。4、分组实验,同时提出观察与记录要求。5、汇报实验现象,分析讨论现象,明确是冷热的不同形成空气的这种流动。板书设计:热空气和冷空气1、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2、应用:热气球、孔明灯、走马灯等空气流动路径: 香从下而上,从顶部向边缘扩散,从顶部向下延伸3、空气中有什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做空气阻力、降落伞的研究。2、能运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对空气有阻力、空气有浮力等作出合理假设。3、能作空气阻力、降落伞的对比实验,并作好记录。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对物体的运动会产生阻力,空气有浮力。2、了解人类对飞艇的探究,以及人类借助空气运动的技术成果。3、会制作降落伞,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滞空与“定点着陆”的一些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培养探究空气秘密的兴趣。2、了解科学家对航空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对人类的生产活动以及社会的进步产生的巨大影响。教学准备:1、探究空气有阻力小车、三张大小相同的长条薄纸、木板、米尺。2、制作降落伞塑料袋、棉线、橡皮泥、剪刀等。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活动一:探究空气有阻力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撑开伞奔跑的感觉,之后对撑开伞跑很费力的现象作出假设,并与在水中向前游泳的感觉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空气对物体会产生阻力。2、学生讨论:如何使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空气有阻力。3、演示小车运动实验:(1)观察:注意这三部小车有哪些条件相同,惟一不同的条件是什么。(2)预测:哪部小车跑的距离远?并说出预测的依据。(3)验证:教师请三位同学同时同地放开三部小车。(4)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小结:为了达到研究某个目的,控制除了一个条件不同以外所有的条件都保证相同,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对比实验法”。活动二:观察生活、生产中空气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0有关人类对飞艇的探究。2、举例说明生活、生产中哪些是为了借助空气运动的,哪些是为了减小空气的阻力的?活动三:制作与探究降落伞1、制作与探究降落伞(1)认识降落伞的构成及各部分名称。(2)制作降落伞:说明制作方法,提出制作要求,并在活动记录上记下制作情况。(3)探究:比较谁的降落伞停留空中时间长。(4)比较滞空时间长的降落伞在构造上有什么异同,得出结论,记录在课后的活动记录上。板书设计:3、空气中有什么1、对比实验法:探究哪部小车运动距离远小车相同条件:大小、车轮、纸片大小、不同条件:纸片折法(唯一)2、制作与探究降落伞探究:比较谁的降落伞停留空中时间长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调查搜集当地空气的污染状况,了解污染原因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2、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也是生命之源。2、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自己生存的空气环境,能针对当地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积极提出建议。2、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方便舒适的生活会给空气造成污染。教学准备震惊世界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温室效应、空气污染的原因等。教学活动过程设计:1、认识空气也是生命之源(1)憋气活动:看能憋多久(教师准备手表做计时器,记录学生憋气时间,提醒:不舒服时立刻停止。)(2)学生谈谈憋气有什么感受?为什么难受?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些例子说明人离不开空气?(3)讨论:自然界还有哪些生命也需要空气?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离不开空气?(4)小结:空气也是生命之源。2、探究:周围的空气是否洁净,以及空气污染的危害(1)讨论:人类哪些活动污染了空气?(2)学生根据对生活与生产的了解,谈谈自己的认识。(3)讨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越来越舒适方便的生活与空气的污染有什么关系?(4)简介:震惊世界的光化烟雾事件及其危害。3、讨论: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什么?(1)了解防治空气污染的主要措施,以及为什么这些措施能起到防治空气污染的作用。(2)分组制作防治空气污染的科学小报,举办班级展览。板书设计: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举例:鲸鱼喷水、宇航员背氧气袋、植物光合作用讨论:人类活动对空气的影响谈谈:我能为净化空气做什么?第二单元: 冷 和 热1、冷热与温度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搜集数据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知识与技能:知道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准备分组材料:热水,水杯,温度计、扇子等。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活动一:降温比赛1、提出研究问题:一杯热水放在教师里,温度的变化是怎么样?2、学生讨论,尝试,汇报自己使热水变冷的方法,教师为想出其他方法的学生提供相应器材。3、降温比赛活动:(1)分组实验器材:热水,冷水,水杯,搅棒等。(2)自选器材:学生想到的其他方法所需的器材。(教师尽量提供)(3)教师计时,学生操作。(4)比较降温效果:到底谁的水最凉呢?(5)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比出真正的结果。引出使用温度计的需求。注意点:(1)每小组热水的量要大致相等;(2)热水的温度,不超过60C为宜;(3)降温的方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动二:认识与正确使用温度计1、教师出示温度计模型,要求学生观察汇报温度计由几部分构成。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温度计,着重指导学生观察0的位置、刻度的划分和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教会学生怎样读、写温度。3、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1)温度计是易碎的测量仪器应该轻拿轻放。(2)把温度计红色液泡浸入水中间,液泡不靠玻璃杯边缘,不靠底部,不露出水面。(3)测量水的温度最好浸在水中2分钟。(4)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刻度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5)当读数不是整数时,自己可以进行估测。活动三:使用温度计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1、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教师巡视指导。2、学生每格2分钟测量一次热水温度,记录在活动记录表格中。3、绘制一杯热水降温曲线图,并准备展示。板书设计:冷热与温度使一杯水凉的方法:扇子扇,用口吹,放进冷水中,搅拌等。温度计正确使用方法:1、轻拿轻放。2、水银泡放入水中,不露出水面、不碰杯底、不靠杯壁。3、水银泡至少停在水中2分钟再读数。4、读温度时,视线要与刻度相平。2、热的传递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能够做液体热对流的实验。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跑”的。知识与技能: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认识液体的热对流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能够预测温度的变化,能初步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能够发挥想象力,大胆猜想。情感、态度育价值观:具有探究热现象的意识。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大小烧杯,热水,冷水,温度计,计时器,塑料袋,蜡烛,火柴,铝片,水槽,混有颜色的冰快,管子漏斗,颜料等。教学活动过程设计:一、探究固体中热的传递方式。(1)在铝片上均匀地涂上一层蜡烛油。(2)将蜡烛放置在桌面中间,点燃蜡烛。(3)用夹子夹住铝片,将铝片的一角放置于火焰上方。(4)观察蜡烛油融化的过程,用图画表达所看到的现象。活动注意点:(1)实验方法要由学生想出来。(2)手不要接触火焰,以免烫伤。(3)烧过的铝片很烫,不要用手直接接触。二、研究液体的热传递方式。(1)教师演示:将试管中水的上部分加热至沸腾,然后提问:试管上部分水加热到沸腾了,下部水的温度会是多少呢?(2)学生根据以往经验大胆预测:学生根据上部分水沸腾,可能推断下部分水也很热,或许有的同学也提出水不热。(3)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下部分水的温度,验证假设,得出结论。(4)加热一杯水,利用各种材料看出冷水是怎样变热的。(由于水是无色的物质,根本看不见它是怎么样变热的,这时要求学生想办法看到水变热的过程。)三、设计实验,观察热水在冷水中的“运动”方向(1)提出问题:热水在冷水中是向哪个方向运动的?(2)在学生利用原有的经验做出回答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怎样才能看到热水在冷水中的运动?(3)学生设计实验描述自己的想法,画出草图。活动注意点:(1)教师应该尽量多地提供材料,以供学生实验验证,最好做到只要学生想到了,就能为学生提供。(2)在学生没有想出办法之前,不要去干扰学生的思维,更不要用自己的思维去取代学生思维。板书设计:热的传递热传递:铝片从高温部分向各个方向水从底部向上设计实验,看热水在冷水中的“跑”路径。 3、加热与冷却一、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的形态变化。2、 会做加热铁垫圈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铁垫圈体积的变化。3、 会做水和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科学知识:1、 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2、 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 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4、 知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2、 意识到每一项科技发明都是科学家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的结果。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二、 教学过程:1、 引入讨论:加热与冷却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什么这样想?理由是什么?2、 活动一(1)、研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加热糖熔化过程做糖画冷却凝固过程(2)、加热冰块直至水烧开认识物质有三种形态。冷热变化使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3、 活动二(1)、铁垫圈实验(学生实验)(2)、探究液体和气体是否也具有类似的性质,设计实验证明。 先把想法画下来,再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实验,验证。热胀冷缩: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热胀冷缩。4、 讨论交流(1)、我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去做哪些事情。A、 汤鼓乒乓球B、 开瓶盖C、 炼钢D、 弯曲玻璃管 (2)、介绍温度计的发明史。 4、吸热与散热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2、 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影响的实验。科学知识:1、 知道不同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2、 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2、 身边的许多现象蕴涵着科学道理。3、 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二、教学过程:1、 研究沙和水的吸热和散热性能。(1)、讨论预测:它们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相同?(2)、实验检验:a、 加热同等质量的水和沙5分钟,记录水和沙温度上升的情况。b、 停止加热,继续观察10分钟,记录水和沙降温情况。2、 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情况相同。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不同,同一种物质也会因其(表面的)颜色不同而导致吸热与散热的性能不同。设计实验,研究深色和浅色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3、 讨论吸热与散热在生活中的应用。(1) 冰箱后面的散热板为什么被漆成黑色?(2) 端热的汤锅要用手套。(3) 从冰箱里拿出的面包为什么不如水凉?(4) 为什么热带地区的人都喜欢穿白色宽大的衣服? 4、设计一个保温杯,看哪个小组的保温效果好。 5、水加热、冷却后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做云和雾的模拟实验。能够做雨的模拟实验。能够做蒸发和沸腾的实验。能够做水结冰的实验。能够通过图示法总结水的三态变化。知识与技能:知道云、雾、雨、露、霜、雪、冰、雹是大自然中水稻多姿多彩的化身。知道云、雾、雨、露的成因知道水在蒸发和沸腾的时候要吸热。知道水会在一定条件下结冰,成为固体。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体三态会互相转化。知道大自然中水的循环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愿意通过一些实验了解大自然的奥秘。体会到自然界神奇的变化。教学准备:酒精灯、试管、试管夹、湿毛巾、有关大自然美丽水体的图片。教学活动过程设计:一、欣赏大自然美丽的水体。1、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美丽的水,边展示边解说有关知识。2、学生欣赏图片的同时,引导学生欣赏相关的美文或让学生自己说说学过的古诗、散文等。二、讨论关于水的变化的问题。1、在欣赏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关于水的变化,“你想研究什么?你不懂的是什么?”2、确定研究主题蒸发和沸腾三、探究蒸发和沸腾现象的成因与异同。1、观察蒸发的现象:在黑板上写“水”字,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与描述“水”的变化。2、感受蒸发过程:教师在每位学生手背上涂上酒精,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感觉。3、观察温度表的液柱。(1)先用温度表测量气温,然后用同一根温度表测量一杯冷水的温度。(2)预测假如把温度表从水中拿出,温度表上读数是上升、下降还是不变?(3)学生实验。4、演示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水加热,讲述正确的使用与操作方法。5、小结:蒸发和沸腾都是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两个过程都要吸热;不同的是,蒸发速度慢,沸腾速度快;蒸发是在常温下能发生,沸腾要达到100才能发生。板书设计:水加热冷却后一、欣赏美丽的水二、探究蒸发和沸腾现象 蒸发 常温下,速度慢水 水蒸气、吸热 沸腾在100下,速度快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探索使一个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试着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2、学习使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概括出物体发声时的变化。科学知识:1、 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 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2、 学会尊重事实。3、 学会通过观察搜集第一手的材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通过实际观察各种发声现象,归纳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能借助轻小物体间接观察物体发声时的微小振动。教学活动过程设计:一、活动引入。1、表演魔术“吸音大法”。引入语:同学们,今天正式上课前老师想向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叫“吸音大法”,大家想不想看呀?出示钹你看这是什么?我这样敲击一下会发出什么?好,你们看我怎么把它发出的声音吸调!演示我们看到了,当钹接触到老师身体的时候,它发出的声音突然消失了,好像完全被老师吸收掉了一样。这些奇怪的现象,你想通过探索声音的奥秘去揭穿老师的魔术吗?那好,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研究一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首先,让我们利用一个塑料袋来制造声音,看看你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它发出声音。把你的方法记录在73页的表格中。注意:你可以把袋子弄破,但不能把它套在头上。二、活动1、 利用塑料袋制造声音(1)、学生活动。(2)、汇报、老师黑板板书、记录。刚才我们使用了等方法让袋子发出声音。但如果我们把袋子放在桌垫下,不去动它,它会发出声音吗?说明要让物体产生声音,一定要让它怎样?2、 没错,要让物体产生声音,一定要让它动起来;但产生声音时物体究竟是怎样动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其他物体产生声音时它是怎么动的?(1)、拿出橡皮筋吉他或者直尺,直接弹一下橡皮筋吉他或弹拨直尺一下。看看它们是怎么动的。(按照老师演示)(2)、刚才我们明显地看到了“皮筋和直尺“产生声音时都发生了明显的振动;现在让我们来观察一下鼓发声时是否也在振动。演示鼓放米演示鼓发声时振动看起来不是十分明显,但可以借助鼓面上跳动的米粒把它显示出来。(3)、刚才不明显的振动我们可以通过轻小物体把它显示出来,而对有一些看不见的物体(如空气),它产生声音的时候,我们怎么能知道它是否也在振动呢?(提示:我们以前是怎样知道空气是否在流动的?同样借助其他轻小物体)(4)、还有一些不能直接看到的物体,如我们发出声音的时候,又怎么知道我们身体的某个部位是否也在振动呢?活动:同学们仔细体会一下自己讲话时喉咙部位有什么现象?用手摸摸喉咙,你感觉到什么?感觉到振动。由此可见,振动可以直接看到,也可以借助轻小物体看到,还可以感觉到。刚才我们感觉到的是来自声带的振动。让我们再次感觉一下,我们说话停止的时候,声带是否还在振动。没有在振动。由此可见,声音停止的时候就没有振动。 通过以上的几个活动,现在同学们知道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3、 现在,我让同学们都来当一回魔术师,你把老师正在振动发声的钹捏住,不让它振动,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同学们现在破解了我的“吸音大法”了吗?你们只用一只手就把“吸音大法”的把戏给揭穿了,由此可见,任何神秘现象(包括魔术)都离不开科学的道理。只要我们认真学习科学,勤于思考,就不会迷信,就不会被“魔术”蒙骗。 2、声音的传播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2、设计实验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向。科学知识: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知道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2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能比较安静地完成实验。教学用具:分别装有沙、水、空气的塑料袋。教学过程:一、引入1、“没有声音”的振动把发音器放入密封玻璃罩里面,当它发声时,逐渐把空气抽掉没有空气,听不到声音。2、我们要听到声音,除了有物体振动以外,还需要有可以传播声音的物质。二、活动 隔着沙子和水倾听声音在桌子上垫上装有沙子和水的塑料袋,用铅笔敲击桌子的另一端,把耳朵贴在塑料袋上听声音。然后再隔着空气听一听(不用袋子)看看你有哪些发现,把它填写在P34表格中。 玩土地话土地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棉线空气传播到另一个人的耳朵中的。棉线不拉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拉直的棉线而很好地传递震动,而松松的棉线会抑制、减弱并吸收震动。 自主研究声音传播的方向(课后)三、拓展活动 了解历史上利用声音传播的故事(伏罂而听) 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能够根据耳朵的构造对怎样听到声音提出假设;2、 能够根据耳廓的构造提出有关耳廓功能的假设,使用助听器进行耳廓功能的模拟研究。3、 根据其结构及其相应功能的假设,能给予简单的证明。科学知识:知道耳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知道保护听力的常用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认识到噪音的危害。2、认识耳朵的构造及其相应功能的研究。教学用具:耳朵模型、纸屏、鼓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通过其他物质的声波的形式传播,那么,我们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二、教学活动1、展现声波被阻碍时发生的现象。用鼓和吊有小球的低屏做实验,通过敲鼓,让鼓声冲撞低屏,使低屏振动,从而让学生感知声波对阻碍物的影响状况。(纸屏上吊的塑料泡沫小球起凸现低屏振动)2、学生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鼓膜的振动与纸屏的振动原理相同。 认识耳廓的作用。制作一个喇叭的“助听器”来体验。让学生理解助听器有收集声波的作用。耳廓与助听器具有相似的功能。 引导学生认识噪音及其危害;了解减少噪音的方法。同一种声音,对有些人来说是音乐,对有些人来说是噪音。1、嘈杂环境,如何保护听力:戴耳塞;捂耳朵,离开。2、减少噪音污染,政府及社会做些什么:3、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关;鼓励销售;资助研究生产小噪声工具及机器。4、科学规划公路及机场位置。5、同情、关心、理解、帮助听力有障碍的人。4不同的声音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在猜一猜游戏中细心感受人的噪音具有差异。2、 细致观察物体不同的振动,就物而言,试提出声音强弱与哪些条件有关。3、 细致观察一根弦的振动和音调的变化,能发现弦的变化,振动的变化,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科学知识: 学会辨别声音的高低与强弱。知道改变声音强弱与高低的办法,并能初步认识声音的强弱,高低与哪些条件有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关:耐心、细致地观察各种变化。教学过程:一、引入:你听到的声音一样吗?二、活动1、 做猜测声间的游戏。发现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2、 研究同一个乐器或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3、 想办法使橡皮筋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观察音调变高进橡皮筋有什么变化。1) 弹拉紧的橡皮筋2) 弹变短的橡皮筋。3) 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三、拓展研究“排箫”的长短与发音高低的关系。 不同的声音声音的强弱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5、快乐的小乐队教学目标:过程与方式:1、 学会自制乐器的步骤和方法。2、 运用所学方法自制一种小乐器并能尝试演奏。科学知识:1、 知道常见乐器是如何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2、 知道在自制乐器中放大声音的方法。3、 在自制乐器中认识更多可以的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做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愿意为自制乐器付出时间和精力,不怕困难,百折不挠。2、 体验声音世界的美妙。教学过程:一、表演并介绍你熟悉的一种乐器并说明它为什么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接受同学的提问。二、用废旧材料制作简易的乐器让它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并知道控制高低音的方法。(即调音)第四单元:吃的学问1、我们吃什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按照自写标准为食物分类,用图表统计全班最爱吃的三种食物。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的营养及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价值:关心饮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饮食质量、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教学用具:食物分类卡片、食物统计、白纸、彩色笔。教学过程:一、引入1、 认识食物、了解食物。回忆上课前一天的食物:“我们从小到大都离不开食物。学生讨论:出生时有多种,现在有多种,想一想身体的材料是从哪里获得的?2、 昨天你吃了什么?3、 “民以食为天,可是有人吃出了健康,有人却吃出了疾病”,对自己吃的食物你有问题吗?二、 自定标准给食物分类1、 分发食物卡片,学生按照自己的标准给食物分类,鼓励他们联系平时对食物的了解,比一比看谁分类的方法多。2、 学生分类,教师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要求。3、 汇报分类情况,要求孩子们训出分类的依据。三、 用图表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1、粮食类鱼肉蛋奶类蔬菜水果类甜食类其他类2、分析上面食物的营养万分。3、只爱吃自己食物存在的问题。我们吃什么?(列举我们的食物)按标准给食物分类。统计与分析。2、怎样搭配食物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食物金字塔评价自己的饮食结构。知识与技能:1、能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食谱。2、知道合理搭配食物的基本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用科学搭配食物的方法改善自己的饮食结构。教学过程:一、 寻找“小胖墩”和“豆芽型”的饮食问题。胖墩型身材:主要原因是营养过剩。豆芽型身材:饮食缺陷造成的营养不足所致。了解上述两种儿童的饮食状况,围绕健康问题发表饮食方面的看法。引导学生寻找原因,引起学生对食物搭配的关注。二、 认识食物金字塔,学习科学合理搭配食物的方法。1、 金字塔中食物分为几层?一共包含几大类食物?食物金字塔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每类食物的份量搭配怎样?合理搭配还要注意什么?、粮食类(吃最多:300500克/天)、蔬菜类、水果类(多吃:水果、100200克/天 蔬菜:400500克/天)、鱼、虾、肉、蛋类(常吃,125200克/天)、豆、奶类(每天吃,250克/天)、油、盐、糖类(少吃,小于25克)、水类(多喝)三、 根据食物日记,做出自己的食物金字塔,并评价自己的饮食结构通过比较自己和课文中的食物金字塔,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膳食结构是否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加以改进。提示:学生先将日记中的食物按食物金字塔的六大类食物归类,再根据各类食物的数量画出食物金字塔。四、 模拟配餐和设计食谱的活动。1、 讲座课文中提供的范例。2、 根据营养结构合理的原则,看谁设计的食谱既好吃又省钱。3、食物的消化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用画图、及文字记录的方式进行交流。科学知识:知道并能指认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知道保护它们的常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饮食消化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消化。教学活动:一、引入1、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到哪里去了?你能画出它的“旅行图”么?2、你能确定谁画的“旅行图”正确吗?3、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食物旅行图是否正确?二、活动1、观察食物消化流程图讲解食物消化过程:人体消化器官由口腔、食道、小、大肠、肝和胰组成。食物的消化先一靠口腔的咀嚼磨碎作用以及胃部的里蠕动二靠各种消化液的分泌参加消化。2、 能在了解消化器官的基础上正确地把消化器官贴到“消化系统图”相应的位置上吗?(带消化图)3、 完成课本P80写出相应的主要消化器官的名称,并简要说明它们的作用。板书设计:食物的消化1、 消化系统主要由哪些消化系统组成?2、 每个消化器官的的功能分别是什么样?3、 他们的位置在哪里?4、 我们的食物安全吗?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调查加工食品中色素等添加剂的种类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知识与技能:了解安全饮食的的常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科学技术可以给人类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教学用具:食品包装袋、塑料瓶(包括标签和成分说明)教学过程:一、了解食品中含有色素1、 出示色彩鲜艳的小食品和饮料图片,请孩子们回答:食品中诱人的色彩是什么?关于色素知道些什么?2、 教师讲解,食用色素包含天然色素及人造色素,他们能使食物变得漂亮诱人,但多吃对身体有害。二、调查:加工食品里添加了什么物质。1、 学生利用教师分发的食品包装袋上的成分说明完成活动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阅读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 酒店三月个人工作总结
- 概率论公式总结30347
- 最美家风事迹材料7篇
- 福建省南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1次阶段考试(10月)数学试题含答案
- 我的理想是医生演讲稿5篇
- 2023年植物促生菌剂资金申请报告
- DB11T 1491-2017 街道(乡镇)、社区(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服务规范
- 2024基于GIS的测绘数据管理平台技术规范
- 上海市县(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能力评测((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葫芦丝进初中音乐课堂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 GB/T 28708-2012管道工程用无缝及焊接钢管尺寸选用规定
- GB/T 10822-2014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输送带
- GA/T 1629-2019法庭科学血液、尿液中百草枯检验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法
- 青少年成才优秀家庭教育-感恩教育主题班会
- 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师风监测台账(对教师)
- 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经验分享课件
- 阅读理解中句子赏析的方法-课件
- 2023年黑龙江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UPS电源蓄电池更换实施方案
- 景观小品的设计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