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内容,5.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5.2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5.3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5.4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5.5 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5.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与工具,5.1.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5.1.2 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 5.1.3 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手段 5.1.4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5.1.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均衡,内部均衡,外部均衡,充分就业,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或者说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处于受雇佣或自我雇佣的状态就被称为充分就业。 由于测量各种资源的就业程度非常困难,因此通常以失业的情况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物价稳定,指价格总水平稳定,不是价格静止不动,略微上升和下降都属于物价稳定。 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价格水平的变化。,经济增长,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增加。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调整的基础上的”。(美)库兹涅茨,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要求做到汇率稳定,外汇储蓄有所增加,进出口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含义一般来说不是消极地使一国在国际收支账户上经常收支和资本收支相抵,也不是消极地防止汇率变动和外汇储备变动,而是使一国外汇储备有所增加。 适度增加外汇储备看作是改善国际收支的基本标志。,经济目标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互补关系,也有交替关系。 互补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目标的实现有促进作用。 交替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目标的实现有排斥作用。 经常见到的是目标之间的交替关系。,因此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对经济政策目标进行价值判断,权衡轻重缓急和利弊得失,确定目标的实施顺序和目标指数的高低,既要考虑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现状与未来发展,又要考虑社会的承受力或可接受程度,使各个目标能有最佳的匹配组合,使所选择和确定的目标体系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5.1.2 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上述两者的实质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广义的宏观经济政策还包括 产业政策 收入分配政策 人口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影响,5.1.3 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手段,经济手段(间接调控) 法律手段(强制调控) 行政手段(直接调控),政府干预是必须的,中国理论界和政府部门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认识经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基本的认识是“政府是万能的,市场是无用的”。这种认识推广到政策上,就是只要计划,不要市场。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到1984年,基本的认识是“政府不是万能的,需要市场来补充”。这就是“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指导思想。按照这种思想,政府能干的让政府干,只有政府干不了的才允许让市场干。应该说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进步,但仍然是本末倒置的。 1985年,经济理论界开始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即应该是市场能干的让市场干,市场干不了的才需要政府干,即政府是补充的观点。现在一种现代的观念即市场干不了的政府也不一定干,因为政府可能比市场干得更糟糕。市场不完美,但是政府干起来可能更不完美。这样的观点至现在没有真正深入人心,更没有变成各级政府制定政策的主导思想。事实上,许多政府部门至今仍然是“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的思想。,政府干预总的原则,第一,政府干预不能破坏和取代市场机制的作用。 不是把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各个微观经济单位,而是使微观经济单位产生内在的动力,以自己的选择来谋求利益。微观经济单位的自主性不能因政府的干预而削弱。微观经济单位越有自主权,就越有活力;微观经济单位越有活力,市场机制发挥的作用就越大,政府的干预就越有效。,第二,政府“看得见的手”必须服从市场机制的“看不见的手”,对市场机制起补充作用。 “看得见的手”只有顺应“看不见的手”运行的规律才能驾驭市场。 政府“看得见的手”只有谨慎地使用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政府“看得见的手”只有知道哪里应当“无为”,才能有所为。 政府必须有所不为,方可大有所为;一切都为反而一无所为。 顺应市场机制的自然,政府尽量无为而治,乃是最好的大治。,第三,政策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一定的科学经济理论的依据,应当符合客观事实。 不科学的政府调节对资源配置极为有害,还不如政府不干预。,5.1.4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需求管理政策: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供给管理政策:通过调节总供给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需求管理政策的特点,需求管理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一般我们说“宏观调控” ,指的主要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可操作性强,政府(中央银行)可直接实施 起效快,迅速调节社会总需求,“四两拨千斤” 缺陷:绝大多数情况下治标不治本,效力短,只能在短期内刺激和稳定经济,不能解决长期经济增长问题,供给管理政策内容,收入政策(税收政策) 人力政策 技术发展政策 中小企业扶持政策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供给管理政策的特点,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治本”之道 存在滞后效应,只能解决远虑,对近忧无能为力,需求管理政策与供给管理政策的搭配十分必要,5.2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5.2.1 财政政策工具 5.2.2 自动稳定器 5.2.3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5.2.4 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 5.2.5 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 5.2.6 西方财政政策发展阶段 5.2.7 财政政策效果,财政政策概念,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支出和收入来调节总需求以控制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政策。,5.2.1 财政政策工具,政府购买 政府转移支付 税收 公债,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政府投资):实质性的支出,有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构成国民收入,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是财政政策的有利工具。 分三种情况:一是与提供公共产品相关的购买性支出,如提供国防服务,保证公共安全,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等职能所发生的支出。二是为了维持政府系统运行和发挥职能而发生的购买性支出,如行政事业费。三是直接投资的购买性支出。,政府转移支付,指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所有权无偿转移出去而发生的支出。与购买性支出不同,只是一种货币性支出,转移性支出与商品和劳务交易行为没有发生直接联系,不以取得本年产出为补偿,而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目的而采取的资金转移措施。 转移支出具有无偿性,单向性,它不必得到等价补偿,收益者也不必归还。例如社会保险,社会救济,扶助贫困人口等支出都属于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对收入再分配具有最直接影响。,税收,国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财政收入手段。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间接税:可以转嫁,如消费税,关税。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间接税体现效率,影响公平。如商品税,对商品劳务征税。 直接税:对收入,财产征税不可转嫁,是收入的再分配,影响收入,即消费者对社会财富的占有份额。直接税体现公平影响效果。所得税,以纳税人的净所得纯收益/纯收入为课税对象。 以何种税制为主体,会影响财政,我国长期以间接税为主体,会拉大贫富差距。,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当税收不足以弥补政府支出时发行的。灵活、有偿、自居原则(公共信用制度)可根据政府需要随时发行。税收:固定、无偿、强制。 内债:具有再分配性质,不视为负担。 外债:构成真实负担、若推迟外债归还会大大影响政府信誉,且使用要更为谨慎。 按债务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债、地方债。,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减少各种干扰对宏观经济冲击、自动恢复均衡的机制。它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如税收和转移支付。,5.2.2自动稳定器,5.2.2自动稳定器,最主要的自动稳定器:价格、利率、汇率 其他:政府税收、政府支出(主要是转移支付) 宏观经济失衡时,政府考虑的问题首先是:是让经济自主恢复,还是进行干预 宏观经济的自动稳定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政府干预的原因,5.2.2自动稳定器,经济萧条时期: y tr c ae y 经济繁荣期间: y t c ae y ,5.2.2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主要体现: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2)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 3)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下降,在税率不变时,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少减少一些,从而使得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少下降。 累进所得税下,经济衰退使得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可以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 反之,经济繁荣时,税收随着个人收入增加而增加;累进税率使得政府税收幅度超过收入增长幅度。,2)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包括政府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经济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加,社会转移支付增加,可以抑制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 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等福利支出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3)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照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 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支持,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减少了总需求。,5.2.3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由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要小,自动稳定期的作用效果小,作用有限。 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实行不同的财政政策,或扩张或紧缩。 政府必须审时度势,斟酌使用、权衡使用,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即是斟酌使用的、权衡性的财政政策。 具体应用:逆经济风向实行,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即补偿性财政政策。,1)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即:总需求总供给;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消费储蓄税收进口时。 政府就要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增加政府支出,减税,降低税率,即刺激需求、抑制供给。这种政策为扩张性财政政策。,2)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则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开支与增税,以刺激供给、抑制需求。这种政策为紧缩性财政政策。,5.2.4 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水平,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就是功能财政。这是凯恩斯主义者的思想。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这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具体体现。 预算赤字:政府财政支出收入的差额。减税和扩大支出所造成。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预算盈余: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增加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所形成。,5.2.4 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凯恩斯之前,主要是年度平衡预算,每一年预算应力求平衡,或量入为出或量出为入。 衰退时,收入减少,为了平衡支出,必须增加收入,会加深衰退。反之,过热时通货膨胀,税收增加,为了减少盈余,必然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会加剧通货膨胀。,5.2.4 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周期平衡预算: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经济衰退时,扩张性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紧缩性政策,有意安排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得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消而实现预算平衡。 问题是很难估计繁荣与衰退的程度和时间,两者也不一定完全相等。,5.2.4 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弥补赤字的途径是: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借债有两种,一是向中央银行借债,实际是校央行增发货币,即货币筹资,结果是通货膨胀。 另一类是向国内公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企业、居民)和国外借债。 国内借债,是购买力向政府部门的转移,不立即直接引起通货膨胀,但是往往是利率上升,如果要稳定利率,必须增加货币供给,最终会导致通货膨胀。,5.2.5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实际预算盈余是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预算状况的。 一般当实际国民收入水平高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时,实际盈余就大于充分就业盈余。 这可以提供一个预算的标准:必须以充分就业作为目标来确定预算规模。如果充分就业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财政政策就是紧缩性的。反之是扩张性的。,5.2.6 西方财政政策发展阶段,1936 1945年:反萧条的、简单的、膨胀性的财政政策。 1945 1961年:推行反经济周期的补偿性财政政策。 1961 1979年,实施充分就业预算的财政政策。 1981 1991年,供应学派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效果 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货币幻觉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5.2.7 财政政策效果,5.2.7 财政政策效果,财政政策效果:政府收支使得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导致利率上升以致私人投资被挤出。 g ae ae y y y md md ms r r i ,挤出效应(crowding-out effect),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r,lm,is1,y,y1,r1,a,is2,b,r2,y2,f,g /mps,挤出效应,g增加,挤出效应,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大。,效果分析,r,lm1,is1,y,y1,r1,a,is2,b,r2,y2,crowding-out effect,lm2,c,r3,y3,lm越平缓,财政政策越有效,is、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lm曲线的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 lm曲线的斜率越大,财政越不明显。 is曲线的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is曲的斜率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1)lm不变时的情况,is越陡峭,导致的利率变化大,移动is时对于收入的变化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is越平坦,导致的利率变化小,移动is时,收入变化越小,政策效果小。 即y1y2。,2)is不变的情况,lm的斜率是: lm越平坦,收入变动幅度越大,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lm越陡峭,收入变动幅度越小,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此时位于较高收入水平,接近充分就业。 斜率大,h小,货币需求变动导致的r变动大,对应的收入变化就越小。,挤出效应的大小,货币幻觉,货币幻觉(monetary illusion),短期内,人们不是对收入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收入作出反应。即名义工资不变、但实际工资下降时,人们感觉不到工资下降的幻觉。,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lm曲线越平坦,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相当于在凯恩斯区域。 因为:lm为水平时,利率降低到r0极低水平,进入凯恩斯陷阱。持有货币,不买证券的利息损失很小,购买证券的风险很大,因为其价格达到最高。这时货币政策无效,货币供给量增加不会降低利率和促进投资,对于增加收入没有作用。 但是政府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的政策非常有效,因为作为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通过出售公债,向私人部门借钱,此时私人部门的资金充足,不会使利率上升,不产生挤出效应。,如果lm为水平,is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0,投资不随利率变动而变动。即使货币政策能够改变利率,对收入仍没有作用。,5.3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概念 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根据既定目标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5.3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5.3.1 货币政策一般目标 5.3.2 货币政策的机制 5.2.3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5.3.4 中央银行 5.3.5 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 5.3.6 货币政策工具 5.3.7 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5.3.8 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5.3.9 货币政策效果,货币政策一般目标 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价格稳定、汇率稳定和保持收支平衡等。 货币政策特殊目标 防止大规模的银行倒闭和金融恐慌,稳定利率以防止利率大幅度的波动。,5.3.1 货币政策目标,5.3.1 货币政策目标,一般而言,目标主要是保持物价的稳定,消除通货膨胀。中国货币政策实质上面临多目标约束,这些目标有: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有企业改革、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货币政策本身并不会刺激经济增长。例如,日本经济连续多年负增长,日本银行的货币政策已经非常积极和扩张,甚至采取了零利率政策,但日本经济仍然低迷不振。 人们形象地将货币政策比喻为绳子,可以有效地“拉住”经济过热,但却无法“推动”经济增长。,5.3.2 货币政策的机制,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息率,再通过利息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 【货币量、利息率、总需求与总供给】 在这种货币政策中,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率,利率的变动通过货币量调节来实现,所以调节货币量是手段。 调节利率的最终目标是总需求和总供给,所以总需求与总供给变动,最终达到平衡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5.2.3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1)货币供给。包括货币和准货币两大部分。其中,货币指银行以外的通货(指现金,即不兑现的银行券和辅币),加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准货币指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外币存款。 基础货币,又被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由中央银行提供,通常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通货,包括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基础货币对于货币供给具有决定性作用。 2)市场利率 3)货币流通速度,案例:对利率的依赖,中国使用最多的政策工具是利率。从1996年5月1日至1999年6月10日,连续7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后来又对利息收入征税。刺激经济增长、减轻企业债务负担、降低国债筹资成本、推动个人消费信贷。储蓄存款增幅明显下降,减轻企业财务负担2600亿元。 是一个以管制利率为主的国家,绝大多数利率由中央银行代表政府制定。政府在制定利率政策时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通过利率改变存、借款人(主要是国有企业)和金融中介机构的收入分配格局,尤其对国有企业进行政策倾斜和扶持,利率下调的结果往往是企业财务负担减轻,存款人和银行收入减少。利率水平很难反映公众对未来的预期,利率结构也易于扭曲。 此外中国的贷款利率低,与实际的民间的贷款利率相差很大,能得到银行的贷款成为人们牟取私利、贪污腐败的重要因素。,5.3.4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涉及到银行。银行一般分为两类: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的性质一样,只不过经营的是特种的业务货币。 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或管理商业银行的银行,是行政机关而不是企业。它的主要职责是: 1)代理国库(代收税款、公债业务、代理各种政府支出与收入,保管黄金和外汇); 2)提供政府所需要的资金; 3)代表政府与外国发生金融业务关系; 4)执行货币政策,代表国家发行货币; 5)监督管理国家金融市场活动。 6)为商业银行保存准备金。,5.3.5 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活期存款:不用事先通知就可随时提取的银行存款 存款准备金: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 法定准备率:由政府规定的准备金在存款中起码应占的比率。 法定准备金:由按政府规定法定准备率提留的准备金,用 表示。 假定法定准备率为20%,现在银行原始存款为1000万,即:,货币创造乘数1/准备金率,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额(即货币供给量)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或者说,货币乘数与法定准备率反方向变动。此外也与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有关。 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也可以说明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通过银行的作用,将数倍地扩大,中央银行可以运用这一机制来调节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进而调节利息率,来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或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货币创造乘数1/准备金率的条件,第一,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 超额准备率:超过法定准备金要求的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用 表示。 货币创造乘数k=,货币创造乘数1/准备金率的条件,第二,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存入银行,支付完全以支票的形式进行。 用 表示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 货币创造乘数k=,基础货币(货币基础):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h=cu+rd+re 其中,cu 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rd-法定准备金;re-超额准备金。 m=cu+d m(严格意义上的货币供给m1) d-活期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活期存款是指那些可以由存户随时存取的存款。存入这种存款的,主要是用于交易和支付的款项。这种存款,支用时须使用银行规定的支票,因而又有支票存款之称。 定期存款指那些具有确定的到期期限才准提取的存款。存入这种存款的是近期暂不支用和作为价值储存的款项。 储蓄存款是针对居民个人积蓄货币之需所开办的一种存款业务。这种存款通常由银行发给存户存折,一般不能据此签发支票,支用时只能提取现金或转入存户的活期存款账户。 在中国,与普通老百姓最息息相关的是储蓄存款,而前两者与企业关系最大。,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操作 再贴现率 道义劝告,5.3.6 货币政策工具,5.3.6 货币政策工具,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通过变更法定准备率来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 特点:简单但不轻易使用,调整再贴现率 是指中央银行调高或降低对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利息率,以限制或鼓励银行借款,从而影响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和利率,进而决定货币存量和利率,以达到宏观调控地目标。 特点:通常与公开市场业务配合使用。,5.3.6 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 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特点:操作灵活;不易引起社会公众的注意;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5.3.6 货币政策工具,5.3.6 货币政策工具,道义劝告 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目的的政策。 特点:道义劝告没有法律地位,也不同于强制性行政手段。,5.3.7 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扩张的货币政策。一般而言,在经济萧条时,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应放松银根,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等一系列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刺激经济发展。 紧缩的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应收紧银根,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以抑制总需求,降低物价,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等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以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防止经济过度增长。,5.3.8 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21世纪初至少有三个金融开放举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和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亚洲各国的货币、金融合作进一步加强,国际货币制度也将面临大的改革。金融业开放不仅使金融监管面临新课题,而且也为中国的货币政策增加了新变数。 外资银行的引入至少会对货币政策产生两方面冲击:一是传统的以贷款指导计划为手段的直接数量控制办法失效,而间接调控体系尚不完善,外资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作用如何尚难预料;二是国际资本流动更加容易,外资银行大多数是跨国经营的大型银行,其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调拨以套取利润,当中国出于紧缩经济的目的提高利率时很可能引起短期套利资本流入,反而扩大了货币供应量。,假设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短期游资流动会加强。如果国家要求人民币汇率坚挺,那么货币当局只能被动地吞吐外汇,这样如何保持国内货币政策不受干扰便成为难题。中国是个大国,中国的货币政策不仅会影响国内经济,而且会影响香港和亚洲其他国家。1997。1999年,人民币汇率稳定在应付亚洲金融危机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样将来对亚洲金融市场还是影响很大。 在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国内存款利率、同业拆借利率也会对亚洲金融市场产生影响。汇率和利率从来就是金融机构套利投机的基准,中国也必然如此。中央银行如何根据人民币的汇率与利率,平衡好国内外两个金融市场的波动,将是一个难题。,5.3.9 货币政策效果,1)is、lm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2)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3)货币政策的局限性,ms增加,r,lm1,is,y,y1,r1,a,lm2,b,r2,y2,货币政策:lm曲线移动,1)is、lm斜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r,lm1,is1,y,y0,r0,a,lm2,r1,y1,is2,y2,r2,c,is曲线越平缓,货币政策越有效。,b,mps越小,y 越大,1)is、lm斜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is曲线的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明显; is曲线的斜率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lm曲线的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lm曲线的斜率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明显。,2)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2)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如果水平的is和垂直的lm相交,是古典极端情况。 (1)财政政策完全无效,原因是: lm垂直,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 h0。利率非常高,人们持有货币的成本高,证券价格降低,不再降低。政府要增加支出向社会公众借钱,必然减少民间投资。此时政府支出的增加,导致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挤出效应是完全的。 is水平,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无限大,利率稍微变动,投资会大幅度变化,利率稍微上升,使得私人投资大幅度减少,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更为彻底和完全。 所以此时增加财政支出,利率升高,收入不增加。,2)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2)货币政策十分有效 lm垂直,货币当局购买公债,增加货币供给,lm向右平移。公债价格提高,利率下降。 is曲线水平,斜率为0,投资对于利率很敏感,货币供给增加使得利率稍微下降,投资会极大提高,国民收入增加。 收入增加所需要的货币正好等于增加的货币供给。 古典主义学派认为,货币需求仅仅与产出水平有关,与利率没有关系,对利率不敏感,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几乎为0,lm垂直。,3)货币政策的局限性,(1)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 厂商对经济前景悲观,即使央行放松银根,降低利率,投资者不愿意增加贷款,银行不肯轻易借贷。尤其是遇到流动性陷阱时,货币政策效果很有限。 (2)增减货币供给要影响到利率,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通货膨胀时,居民希望尽快消费,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减少货币供给的效果打折扣;经济衰退时,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货币的需求减少。 (3)外部时滞。 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扩大生产规模需要有时间。 (4)资金在国际上的流动。 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利率提高,国外资金进入,若汇率浮动则本币升值,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本国总需求下降;若汇率固定,央行为保证本币不升值,必然抛出本币,按照固定利率收购外币,于是本国货币供给增加。,5.4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lm曲线水平,r,lm,is1,y,y1,r1,a,is2,b,y2,r,lm,is1,y,y1,r1,a,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g,ms,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lm曲线垂直,r,lm,is1,y,y1,r1,a,b,r,lm1,is1,y,y1,r1,a,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有效,r2,g,ms,r2,y2,b,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is曲线垂直,r,lm,is1,y,y1,r1,a,is2,b,r,lm1,is,y,y1,r1,a,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r2,g,ms,lm2,r2,b,y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is曲线水平,r,is,lm,y,y1,r1,a,r,lm1,is,y,y1,r1,a,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有效,g,ms,lm2,b,y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monetary-fiscal policy mix, the policy mix),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经济萧条但不太严重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经济过热且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经济出现通货膨胀但不太严重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经济严重萧条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r,lm1,is1,y,y1,r2,a,lm2,b,y2,is2,r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 is和lm曲线共同移动,g,ms,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5.5 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5.5.1 财政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 5.5.2 注意事项 5.5.3 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区间 5.5.4 政策组合的效应,5.5.1 财政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政策的使用必须相互配合,不能互相冲突。 一种政策抵消另一种政策的作用。这涉及到政策运用的技巧问题,也体现了政府管理经济的水平问题。 不同的政策调节经济的力度是不同的。 如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法定准备率的变动对经济影响迅速、猛烈,而税收政策起作用比较缓慢。 不同的政策作用范围是不同的。 不同的政策见效的时间长短是不同的。 任何政策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5.5.2 注意事项,1)及时更新政策,防止政策失效或发生负效应。 2)消除非经济因素对政策应用的干扰。 如地方利益、为突出政绩、掩盖问题等等。 3)防止政策的变形。 4)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人们的预期对实施政策的反效果;可利用人们对政策的预期,并不实际采取经济政策,而只是制造舆论,去达到真实政策的效果,即“引而不发,跃如也”。 5)界定中央与地方的责、权、利关系。 地方必须负责提供地方的公共物品。防止地方政府权利膨胀,形成地方割据或封锁,使统一的经济搞成“诸候经济”。,5.5.3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区间,5.5.3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区间,古典主义区域 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凯恩斯区域 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 中间区域 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有效,5.5.4 政府干预的有限性,1)政府的干预是有缺陷的 2)政府政策效应的滞后性 3)政策效应的不平衡性 4)政策效力的递减 5)政策本身的问题 6)政府干预具有自我膨胀性 7)政府干预必须适度 8)政府干预过度的后果,1)政府的干预是有缺陷的,市场机制不完善的,需要政府干预;但政府干预行为也是非理想化的;存在着市场失灵,也存在着政府失灵,两者都不是万能的。 公共管理学派认为,政府也是经济人。 理想化的政府正如理想化的人一样,实际中是不存在的。,2)政府政策效应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是由于政府对经济现象的认识与形势判断的滞后性。 由于认识与判断的滞后性所带来的政府选择政策的滞后性。 由于上述两种滞后性又导致政策实施后发生作用的滞后性。,2)政府政策效应的滞后性,1)认识时滞。 2)决策时滞。 3)批准时滞。 4)传递时滞。 5)执行时滞。 6)作用时滞 在整个调控时滞中,作用时滞是最关键、往往也是最耗费时间的。在美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实践中,作用时滞一般要占12 18个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黑龙江道路货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
- 服装公司总经理聘用合同模板
- 工程监理承包合同
- 农村考古遗址考古旅游开发合同
- 社区服务管理分层管理办法
- 2025劳动合同不续签处理
- 2024年度高品质钛矿出口贸易合同3篇
- 2024年物业管理招标申请文件3篇
- 陶艺馆租赁合同
- 食品文件生产流程
- 同一适宜生态区主要农作物品种引种备案办事指南
- 计量器具台账
-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救生圈设计
- 淀粉的糊化和老化详解
- 材料力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科技大学
- 安全管理年终工作总结PPT模板下载
-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醴陵市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题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firstaidsforburns
- 新闻编辑(修改版)马工程课件 第六章
- 2023年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34960.5-2018信息技术服务治理第5部分:数据治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