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用户线接口电路及二四线变换实验.docx_第1页
实验二用户线接口电路及二四线变换实验.docx_第2页
实验二用户线接口电路及二四线变换实验.docx_第3页
实验二用户线接口电路及二四线变换实验.docx_第4页
实验二用户线接口电路及二四线变换实验.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程控交换原理 随堂实验报告 学院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电信11? 姓名 ? 学号 ? 指导教师 陈信 实验报告评分:_实验二 用户线接口电路及二四线变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1、全面了解用户线接口电路功能(BORST)的作用及其实现方法。2、通过对MH88612C电路的学习与实验,进一步加深对BORST功能的理解。3、了解二四线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二、预习要求认真预习程控交换原理中有关用户线接口电路等章节。三、实验仪器仪表1、主机实验箱 一台2、电话单机 二台3、20MHz示波器 一台4、三用表 一台四、电路工作过程在现代电话通信设备与程控交换机中,由于交换网络不能通过铃流、馈电等电流,因而将过去在公用设备(如绳路)实现的一些用户功能放到“用户电路”来完成。用户电路也可称为用户线接口电路(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SLIC)。任何交换机都具有用户线接口电路。模拟用户线接口电路在实现上的最大压力是应能承受馈电、铃流和外界干扰等高压大电流的冲击,过去都是采用晶体管、变压器(或混合线圈)、继电器等分立元件构成,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近十年来在国际上陆续开发多种模拟SLIC,它们或是采用半导体集成工艺或是采用薄膜、厚膜混合工艺,并已实用化。在实际中,基于实现和应用上的考虑,通常将BORSCHT功能中过压保护由外接元器件完成,编解码器部分另单成一体,集成为编解码器(CODEC),其余功能由所谓集成模拟SLIC完成。在布控交换机中,向用户馈电,向用户振铃等功能都是在绳路中实现的,馈电电压一般是-60V,用户的馈电电流一般是20mA30 mA,铃流是25HZ,90V左右,而在程控交换机中,由于交换网络处理的是数字信息,无法向用户馈电、振铃等,所以向用户馈电、振铃等任务就由用户线接口电路来承担完成,再加上其它一些要求,程控交换机中的用户线接口电路一般要具有B(馈电)、O(过压保护)、R(振铃)、S(监视)、C(编译码)、H(混合)、T(测试)七项功能。模拟用户线接口电路的功能可以归纳为BORSCHT七种功能,具体含义是:(1)馈电(B-Battery feeling)向用户话机送直流电流。通常要求馈电电压为48伏,环路电流不小于18mA。(2)过压保护(O-Overvoltage protection)防止过压过流冲击和损坏电路、设备。(3)振铃控制(R-Ringing Control)向用户话机馈送铃流,通常为25HZ/90Vrms正弦波。(4)监视(S-Supervision)监视用户线的状态,检测话机摘机、挂机与拨号脉冲等信号以送往控制网络和交换网络。(5)编解码与滤波(C-CODEC/Filter)在数字交换中,它完成模拟话音与数字码间的转换。通常采用PCM编码器(Coder)与解码器(Decoder)来完成,统称为CODEC。相应的防混叠与平滑低通滤波器占有话路(300HZ3400HZ)带宽,编码速率为64kb/s。(6)混合(H-Hyhird)完成二线与四线的转换功能,即实现模拟二线双向信号与PCM发送,接收数字四线单向信号之间的连接。过去这种功能由混合线圈实现,现在改为集成电路,因此称为“混合电路”。(7)测试(T-Test)对用户电路进行测试。模拟用户线接口功能见图21。 铃流发生器 馈电电源 发送码流 过 振 低通 编a 压 测 铃 馈 混 码模拟 保 试 继 电 合 平衡 器用 (编码信号)户 护 开 电 电 电 网络 解线b 电 关 器 路 路 码 路 低通 器接收码流 测试 振铃控台 用户线 总线 制信号弹 状态信号图2-1 模拟用户线接口功能框(一)用户线接口电路在本实验系统中,用户线接口电路选用的是MITEL公司的MH88612C。MH88612C是2/4线厚膜混合用户线接口电路。它包含向用户话机恒流馈电、向被叫用户话机馈送铃流、用户摘机后自行截除铃流,摘挂机的检测及音频或脉冲信号的识别,用户线是否有话机的识别,语音信号的2/4线混合转换,外接振铃继电器驱动输出。MH88612C用户电路的双向传输衰耗均为-1dB,供电电源+5V和-5V。其各项性能指标符合邮电部制定的有关标准。图2-2 MH88162C管脚排列图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ICTFICVRVRefVEEGNDAGSVXTIPRINGRFVDDRCRDRVVRLYICVBatCAPSHK(1)该电路的基本特性 1、向用户馈送铃流2、向用户恒流馈电3、过压过流保护4、被叫用户摘机自截铃5、摘挂机检测和LED显示6、音频或脉冲拨号检测 7、振铃继电器驱动输出8、语音信号的2/4线转换9、能识别是否有话机10、无需偶合变压器11、体积小及低功耗12、极少量外围器件13、厚膜混合型工艺14、封装形式为20引线单列直插图2-2是它的管脚排列图 (2)MH88612C引出端功能的说明0脚:IC Internal Connection:空端。1脚:TF Tip Feed: 连接外接二极管作为保护电路连到-48V和地。2脚:IC Internal Connection:空端。3脚:VR Voice Receive(input): 四线语音信号的接收端。4脚:VRef Voltage Reference:设置向用户电话线送恒流馈电的参考电压,恒流通过VRef调节;也可接地,一般为21mA环流。5脚:VEE 负供电电源,通常为-5V DC。6脚:GNDA 供电电源和馈电电源的地端,模拟接地。7脚:GS Gain setting(input):低电平时直接接收附加增益为-0.5 dB, 此增益除编解码增益设置之外的,高电平时为0dB。8脚:VX Voice Transmit(output):四线语音信号的发送端。9脚:TIP 连接用户电话的“TIP”线。10脚:RING 连接用户电话的“RING”线。11脚:RF Ring Feed:外部连接至振铃继电器。12脚:VDD 正供电电源,通常为+5V DC。13脚:RC Relay Control(input)振铃继电器控制输入端,高电平有效14脚:RD 振铃继电器驱动输出端,外接振铃继电器线圈至地端,内部有一线圈感应箝位二极管。15脚:RV Ring Feed Voltage:用户线铃流源输入端,外部连接至振铃继电器。16脚:VRLY 振铃继电器正供电电源,能常为+5V DC。17脚:IC Internal Connection:空端。18脚:VBat 用户线馈电电压,通常为-48V DC19脚:CAP 连接外部电容作为振铃滤波控制连电阻到地。20脚:SHK 摘挂机状态检测及脉冲号码输出端,摘机时输出高电平。(3)用户线接口电路主要功能图2-3是MH88612C内部电路方框图,其主要功能说明如下: VBat VDD VEE GNDA GS二/四线变换电流电压感应TF VRTIPRING VX RF过流保护RVVRLY振铃继电器驱动电路 恒流馈电RC 环路监视 VRefRD CAPSHK图2-3 MH88612C内部电路方框图1、向用户话机供电,MH88612C可对用户话机提供恒流馈电,馈电电流由VBAT以及VDD供给。恒定的电流为25 mA。当环路电阻为2K时,馈电电流为18 mA,具体如下:A、 供电电源VBat采用-48V;B、 在静态情况下(不振铃、不呼叫),-48V电源通过继电器静合接点至话机;C、 在振铃时,-48V电源通过振铃支路经继电器动合接点至话机;D、 用户挂机时,话机叉簧下压馈电回路断开,回路无电流流过;E、 用户摘机后,话机叉簧上升,接通馈电回路(在振铃时接通振铃支路)回路。2、MH88612C内部具有过压保护的功能,可以抵抗保护TIP- -RING端口间的瞬时高压,如结合外部的热敏与压敏电阻保护电路,则可保护250V左右高压。3、振铃电路可由外部的振铃继电器和用户电路内部的继电器驱动电路以及铃流电源向用户馈送铃流:当继电器控制端(RC端)输入高电平,继电器驱动输出端(RD端)输出高电平,继电器接通,此时铃流源通过与振铃继电器连接的15端(RV端)经TIPRING端口向被叫用户馈送铃流。当控制端(RC端)输入低电平或被叫用户摘机都可截除铃流。用户电路内部提供一振铃继电器感应电压抑制箝位二极管。4、监视用户线的状态变化即检测摘挂机信号,具体如下:A、用户挂机时,用户状态检测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以向CPU中央集中控制系统表示用户“闲”; B、用户摘机时,用户状态检测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以向CPU中央集中控制系统表示“忙”;5、在TIPRING端口间传输的语音信号为对地平衡的双向语音信号,在四线VR端与VX端传输的信号为收发分开的不平衡语音信号。MH88612C可以进行TIPRING端口与四线VR端和VX端间语音信号的双向传输和2/4线混合转换。6、MH88612C可以提供用户线短路保护:TIP线与RING线间,TIP线与地间,RING线与地间的长时间的短路对器件都不会损坏。7、MH88612C提供的双向语音信号的传输衰耗均为-dB。该传输衰耗可以通过MH88612C用户电路的内部调整,也可通过外部电路调整;8、MH88612C的四线端口可供语音信号编译码器或交换矩阵使用。由图1-1可知,本实验系统共有四个用户线接口电路,电路的组成与工作过程均一样,因此只对其中的一路进行分析。图2-4是用户1用户线接口电路的原理图: 图2-4 用户线接口电路电原理图为了简单和经济起见,反映用户状态的信号一般都是直流信号,当用户摘机时,用户环路闭合,有用户线上有直流电流流过。主叫摘机表示呼叫信号,被叫摘机,则表示应答信号,当用户挂机时,用户环路断开,用户线上的直流电流也断开,因此交换机可以通过检测用户线上直流电流的有无来区分用户状态。当用户摘机时,发光二极管D10亮表示用户已处于摘机状态,TP13由低电平变成高电平,此状态送到CPU进行检测该路是否摘机,当检测到该路有摘机时,CPU命令拨号音及控制电路送出f=450HZ,U=3V的波形。此时,在TP12上能检测到如图25所示波形 TP12 0 2VP-P t f = 400450Hz 图2-5 450Hz拨号音波形 当用户听到450HZ拨号音信号时,用户开始拨电话号码,双音多频号码检测电路检测到号码时通知CPU进行处理,CPU命令450HZ拨号音发生器停止送拨号音,用户继续拨完号码,CPU检测主叫所要被叫用户的号码后,立即向被叫用户送振铃信号,提醒被叫用户接听电话,同时向主叫用户送回铃音信号,以表示线路能够接通,当被叫用户摘机时,CPU接通双方线路,通信过程建立。一旦接通链路,CPU即开始计时,当任一方先挂机,CPU检测到后,立即向另一方送忙音,以示催促挂机,至此,主、被叫用户一次通信过程结束。通过上述简单分析,不难得出各测量点的波形。TP11:通信时有发送话音波形;拨号时有瞬间DTMF波形;不通信时则此点无波形。TP12:通信时有接收话音波形:摘机后拨号前有450HZ拨号音信号;不通信时则此点无波形。TP13:摘挂机状态检测测量点挂机:TP13=低电平。摘机:TP13=高电平。TP14:振铃控制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即工作时为高电平,常态为低电平。由于4个用户线接口电路的测量点相同,故对其它三个用户线接口电路的测量点就不一一叙述,波形均相同,即:TP11=TP21=TP31=TP41TP12=TP22=TP32=TP42TP13=TP23=TP33=TP43TP14=TP24=TP34=TP44(二)二四线变换电路在该实验系统中,二四线变换由用户线接口电路中的语音单元电路实现,图2-6为电路的功能框图,该电路完成二线单端之间信号转换,在MH88612C内部电路中已经完成了该变换。 T TRR图2-6 二/四线变换功能框图二四线变换的作用就是把用户线接口电路中的语音模拟信号(TR)通过该电路的转换分成去话(T)与来话(R),对该电话的要求是:1、将二线电路转换成四线电路;2、信号由四线收端到四线发端要有尽可能大的衰减,衰减越大越好;3、信号由二线端到四线发端和由四线收端到二线端的衰减应尽可能小,越小越好;4、应保持各传输端的阻抗匹配;以便于PCM编译码电路形成发送与接收的数字信号。五、实验内容1、参考有关程控交换原理教材中的用户线接口电路等单节,对照该实验系统中的电路,了解其电路的组成与工作过程。2、通过主叫、被叫的摘、挂机操作,了解B、R、S等功能的具体作用。六、实验步骤 1 接上交流电源线。2 将K11K14,K21K24,K31K34,K41K44接2,3脚;K70K75接2,3脚;K60K63接2,3脚。3 先打开“交流开关”,指示发光二极管亮后,再分别按下直流输出开关J8,J9,此时实验箱上的五组电源已供电,各自发光二极管亮。4 按“复位”键进行一次上电复位,此时,CPU已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处理,显示电路循环显示“P”,即可进行实验。5 用户1,用户3接上电话单机。6 用户电话单机的直流供电(B)的观测。(现以用户1为例)1) 用户1的电话处于挂机状态,用三用表的直流档测量TP1A,TP1B对地的电压,TP1A为48V,TP1B为0V,它们之间电压差为48V。2) 用户1的电话处于摘机状态,用三用表的直流档测量TP1A,TP1B对地的电压,TP1A为10V左右(此时的电压与电话的内阻抗有关,所以每部电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