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皮肤科学与化妆品功效评价,第一章 皮肤的生理基础,一、皮肤的组织与细胞构成 二、皮肤附属物及其生长调节 三、皮肤的生理功能 四、常见皮肤的分类 五、皮肤的颜色 六、皮肤的老化 七、色斑、痤疮,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位于人体表面的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一种组织。覆盖于人体最外层,对人体起着极其重要的保护作用。,一、皮肤的组织与细胞构成,皮肤的表面积: 成人的皮肤面积为52平方米 皮肤的总重量: 总重量约占人体体重的16% 皮肤的厚度: 皮肤厚度约为0.54mm,表皮的厚度全身各部位的皮肤厚度不尽相同,眼脸处皮肤最薄,比较娇嫩,足底处皮肤最厚。 皮肤的含水量: 皮肤的含水量占身体含水量的18%20%,在显微镜下皮肤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皮肤的表面有点象连绵起伏的山丘,所以凸起的部位我们形象地称之为皮丘,凹进的部位称之为皮沟。,皮肤的表面,皮肤的第一道保护屏障,皮脂膜 呈弱酸性;PH值4.56.5 正常的肌肤还原过程 2030分钟 (中和作用),皮脂膜的作用,1、控制水分流失,柔软肌肤和毛发。 2、缓冲,保护人体不受化学物质侵害 。 3、杀菌、抑菌菌,防止细菌繁殖。,皮肤的结构,皮肤由内至外分三层 (一)表皮 (二)真皮 (三)皮下组织,(一)表 皮,1 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覆盖全身有保护作 用,表皮由外向内分为五层:角质层、透明 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 2 表皮层没有血管,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可 感知外界刺激,产生触、痛、压力、冷、热 等感觉 3 表皮从基底细胞繁殖不断向表面推移,形成 各层细胞,以皮屑方式脱落,大概需要28 天,即皮肤的新陈代谢,表皮层的结构,1.角质层 2.透明层 3.颗粒层 4.有棘层 5.基底层,角 质 层,位于皮肤最外层,由14-18层完全角化、扁平无核的死细胞构成的半层状结构,其形成和脱落有一定的时间性,平均约为14-18天。 1、角质层细胞含有角蛋白,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角质层的含水量在20%-25%之间)使皮肤柔软,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 2、吸收部份紫外线。也可防止外界的灰尘、 杂质、微生物侵入。 3、化学因素的防护:酸、碱、有机溶酶有 一定的抵抗力,透 明 层,由23层扁平无核透明细胞组成,含有角母蛋白。能防止水分,电解质和化学物质的透过,故又称屏障带。此层只存在于掌、跖部位。,颗 粒 层,位于透明层下,由24层菱形细胞组成。 1、颗粒层细胞内含有晶样角素,有折射光的作用,可减少紫外线射入体内;它是表皮的防水屏障,既可以减少表皮挥发,也可是水分及有害物质不易有体表渗入。 2、易受酸、碱及阳光暴晒损害而失去功能。 3、常温下呈封闭状态,防止水分流失及细菌感染。遇热会产生裂隙而吸收营养。,朗格汉斯细胞:吞噬、加工、传递过敏性抗原的作用,与免疫功能有关,棘 层,由48层带棘突的多角形细胞组成,是表皮层最厚的一层。由下向上渐趋扁平,细胞间借桥粒互相连接,形成所谓细胞间桥 1、细胞间隙内有淋巴液流动,为细胞提供营养,具有较强的生命活力,下层 的棘细胞有分裂能力。 2、参与外伤的愈合。,基 底 层,位于表皮最下层,是由一层排列整齐的圆柱状细胞构成。 1、具有分裂繁殖能力。是表皮层细胞的生命之源。 2、决定肤色的深浅,平均每10个基底母细胞中含有1个黑色素细胞。 3、抵御紫外线伤害的重要防线,(吸收、折射紫外线),基底膜带,真皮与表皮交界处0.51微米呈波浪型交接,细胞间有间隙主要含有中性粘多糖 基底膜带使表真皮紧密联系起来,是真皮与表皮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能够交换原料和氧气的半渗透膜和屏障作用 一旦受损或结构异常可出现表真皮分离,形成表皮下水疱。,皮肤新陈代谢过程,基底细胞直接从真皮吸收营养,最后形成角化死细胞自行脱落,向表层推移形成表皮各层细胞,不断地分裂繁殖产生新细胞,正常皮肤新陈代谢周期为28天,(二)真皮层,乳头层 结缔组织 胶原纤维 网状层 弹性纤维 真皮层 网状纤维 基质 此层含水量占皮肤的60%,促进皮肤的湿润和弹性。皮肤的坚实和弹性主要由真皮决定的。储存水分和血液,对皮肤营养起主要作用。,结缔组织乳 头 层,位于真皮最上面、最薄的的一层由胶原纤维组成;形成许多乳头状隆起,给皮肤较大的弹性空间;内含丰富的神经末梢、毛细血管及毛细淋巴管,将养份送至表皮;乳头下层含有较多的水份,此处缺水,表皮形成细小皱纹。,结缔组织网 状 层,与表皮平行延伸并且相互交织成网,给皮肤以抗压性和坚实性,以保护内在的组织器官,主要由粗大的胶原纤维、较多的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组成,若此层的胶原纤维断裂或者变硬造成皮肤老化而产生皱纹。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为皮肤提供营养,也具有杀菌防御能力。,胶原纤维真皮的主要成分,由胶原蛋白构成,其胶原均结合成束,故有一定伸缩性,使皮肤具柔韧性,抵抗界牵拉,防止皮肤松弛。但缺乏弹性。 弹性纤维较好的弹性,使牵拉后的胶原纤维复原,在真皮的网状层较粗大,是构成皮肤及其附属器的支架。 网状纤维较幼稚的胶原纤维,仅见于表皮下及汗腺,皮脂腺,毛囊和毛细血管周围。创伤时大量产生,促进伤口愈合。抑制纤维母细胞厚度可防疤增生。,基 质,基质是一种无定形的胶状物质。主要成分为粘多糖、蛋白质、电解质、和水。保持组织水份,为细胞代谢提供营养,自然屏障,防止病原菌大量侵入;对纤维束起到粘合润滑作用。(故老年人的皮肤多皱,多干燥、多松弛),(三)皮下组织,主要是由脂肪细胞和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又称皮下脂肪层,其厚度约为真皮层的5倍,主要作用是保温防寒、储存能量,缓冲外力,保护内部组织;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汗腺和深部毛囊等。,二、皮肤附属器官,皮肤附属器有 皮脂腺、汗腺、毛发、指甲,1.毛 发,毛发数约140万根,为角质蛋白构成,吸水性强,其中头发约为10万根,有三个周期,生长期26年,衰退期12周,休止期26个月,毛发可使皮肤避免摩擦,有保湿和装饰作用。,在真皮网状层内,均匀分布于皮肤表面,可滋润皮肤和毛发,防止水分蒸发。皮脂腺以短的排泄关在毛囊腔开口,又称毛囊腺,除了脚掌和手掌外,全身都有皮脂腺,尤其在脸部最多,皮脂腺的分泌在内主要受雄性激素和肾上腺激素控制,青春期分泌最为旺盛,中年后逐渐减少,在外皮脂腺可随温度的升高分泌增多,皮脂的熔点为30左右,皮肤温度若上升1 ,皮脂分泌上升10%,皮脂是一种半流体物质,经由皮脂管到达毛囊口,如果皮脂变硬,毛囊口被堵住,就会形成粉刺,所以保持皮肤的干净,深入清洁毛囊是十分重要的。,2.皮 脂 腺,3.汗 腺,a. 小汗腺:分布于除唇部及指甲等处外,小汗腺广泛分布于全身数量远比大汗腺来得多,尤其以手掌、脚底、前额、腋下等处多。 b.大汗腺:分布在腋窝、乳晕、肛门及外阴、外耳道等处,4.细胞间脂质,在医学上叫做组织液。它是细胞生存的大环境。是基底母细胞分裂子细胞的一瞬间产生的透明的粘粘的物质。它也是一个“搬 运工”。 一个完整的细胞 半分裂状态的细胞 已经分裂的细胞,细胞间脂质,5.皮肤微小循环,营养和氧气从真皮层的动脉毛细血管中渗透出来,是通过一个“搬运工”搬运至基底母细胞,基底母细胞在吸收了营养和氧气后会产生二氧化碳和废弃物,又是通过“搬运工”搬运到静脉毛细血管和淋巴管排出。这个过程在皮肤学中叫做微小循环,6.三角关系,新陈代谢 (不畅通) (慢) 微小循环 (少) 细胞间脂质,新陈代谢 (畅通) (快) 微小循环 (多) 细胞间脂质,三、皮肤的生理功能,1、保护功能 2、调节体温功能 3、感觉功能 4、吸收功能 5、呼吸功能 6、分泌与排泄功能 7、新陈代谢功能,保护功能,皮肤位于人体的最外层,就像量身订做的一件皮衣,包裹着全身上下,对人体具有保护功能,保护身体受伤与细菌侵入,还可以保护较深与更柔软的器官。,感觉功能,皮肤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可感觉外界的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如对: 冷.热.痛.压等外界刺激具有一定感知感觉的功能。,调节体温,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需要比较恒定的体温做保障,正常体温有3637左右。皮肤在体温调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皮肤调节体温有两种方式: (1)通过血管调节体温 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毛细血管网大量开放,体表血流量增多,皮肤散发热增加,使体温不致过高。当气温较低时,皮肤毛细血管网部分关闭,使体表血流量减少,减少散热,保持体温。 (2)通过汗腺蒸发调节体温 当气温高时,人体大量出汗,汗液蒸发过程中可带走身体的部分热量,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分泌与排泄功能,分泌功能:汗腺可分泌汗液,皮脂腺可分泌皮脂。皮脂在皮肤表面与汗液混合,形成乳化皮脂膜,滋润保护皮肤、毛发。 排泄功能:皮肤通过出汗排泄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如尿酸、尿素等。,呼吸功能,可通过汗孔,毛孔进行呼吸,直接从空气中呼吸收氧气,同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它的呼吸量大约为肺的1%,应选通透性较好的产品,不可用含脂腊影响皮肤正常呼吸。,吸收功能,皮肤并不是绝对严密无通透性的,它能够有选择地吸收外界的营养物质。 皮肤直接从外界吸收营养的途径有三种: A、小分子营养物渗透直接进入细胞膜,进入角质细胞内。 B、大分子可通过毛孔、汗孔而被吸收。 C、中分子通过细胞与细胞的间隙角质及角质的间隙渗透吸收。,新陈代谢功能,皮肤细胞有分裂繁殖,更新代谢的能力,皮肤的新陈代谢必须在吸收与支出之间得到平衡,在晚上10点到凌晨2点之间最为活跃,在此期间保证良好的睡眠对养颜大有好处。,一天中美容护肤的时间表,对应生理变化,1、23-5:生长修复最旺盛时期8倍,吸收力最强 应使用营养滋润品:晚霜。 3、6-7: 水合能力增强,循环下降,易眼肿应使用 保护性日霜与眼霜。 5、8-12:皮脂腺分泌增加,抵抗力最强可做刺激性 护理。 7、13-15:荷尔蒙下降,吸收力下降,易生细小的皱纹 应使用精华素或紧肤膜保持肌肤生气。 9、16-20:循环能力增强,含氧量增加,吸收力增强 最宜美容院护理。 10、20-23:微血管抵抗力下降,易过敏,血压下降,易 水肿不宜护理,尤其是敏感性肌肤。,四、常规皮肤的分类及特征,(一)分类 标准:皮脂腺分泌的皮脂量及角质层的水分。 干性皮肤 中性皮肤 油性皮肤 混合性皮肤,常规皮肤类型,皮脂分泌少水分缺乏,皮沟皮丘不能形成规则的网格状纹理目测时皮肤呈现亚光状态,皮肤易出现干纹甚至脱皮现象,皮肤屏障功能不佳容易受刺激后出现敏感现象。,目测时难以观测到毛孔,干性皮肤的表现特征,干性皮肤的纹理细腻、皮肤没有光泽、没有弹性、皮脂膜较薄,呈酸性,ph值在4.55之间,皮肤干燥缺水。,干性皮肤表面特征 (目测) 放大后皮肤的纹理,皮脂分泌适中水分充足,皮沟皮丘形成规则的网格状纹理,目测时皮肤呈现良好光泽,皮肤屏障功能完好 对刺激因素耐受度好,毛孔细腻,中性皮肤的表现特征,中性皮肤是最好的皮肤,皮肤的纹理细腻,有光泽、有弹性、皮脂膜适中呈弱酸性,ph值在55.6之间,皮肤不油不干水油平衡。,中性皮肤表面特征 (目测) 放大后皮肤的纹理,油性皮肤的分类 分类标准:角质层的水分是否缺乏 典型油性皮肤 缺水性油皮肤 油性皮肤是不易衰老的肌肤,毛孔粗大、皮肤油亮有光泽、有弹性、皮脂膜较厚,呈弱碱性ph值在5.66.6之间,油脂分泌旺盛,油性皮肤,皮脂分泌旺盛水分充足,皮沟皮丘形成规则的网格状纹理,皮肤屏障功能完好 对刺激因素耐受度好,目测时皮肤呈现反光状态,毛孔粗大 常出现粉刺、暗疮,典型油性皮肤的表现特征,典型油性:皮肤表面特征 (目测) 放大后皮肤的纹理,皮脂分泌旺盛水分充足,皮沟皮丘不能形成规则的网格状纹理,有细纹甚至脱皮现象,皮肤屏障功能不佳 受刺激后出易现敏感现象,目测时皮肤呈现反光状态,毛孔粗大 常出现粉刺、暗疮,缺水性油性皮肤的表现特征,缺水性油性皮肤:皮肤表面特征 (目测) 放大后皮肤的纹理,面部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皮类型,“T”区为中性皮肤表现特征 “U”区为干性皮肤表现特征,大多数人属于混合型皮肤,“T”区为油性皮肤表现特征 “U”区为干性皮肤表现特征,“T”区为油性皮肤表现特征 “U”区为中性皮肤表现特征,混合性皮肤的表现特征,混合性皮肤:皮肤表面特征 (目测) “T”区为油性皮肤表现特征 “U”区为中性皮肤表现特征,皮肤类型,毛孔,肤色,光泽,细致,均匀,佳,不均,粗大,细小,暗哑,无油,T字部位油,不均,泛油光,T字部位粗大,1.皮肤的pH值和中和作用 1)皮肤的pH=4.56.5,平均5.75,呈弱酸性(1)测试皮肤pH值的简单方法:PH试纸法. 撕下一条pH试纸,在清水中浸湿; 洗净脸; 将pH试纸贴在脸上,5秒钟后取下; 与试纸本上的色条对比(pH5.5),(二)皮肤的测定,2)影响皮肤表面pH值的因素, 年龄:幼儿/老年人成年人,18-60岁稳定。 性别:女性皮肤pH值 男性稍高 种族:非洲人皮肤pH值 欧美人。 皮脂分泌量越多,皮肤pH值越低。 无论是短暂还是长期的皮肤冲洗,都会使 皮肤pH值升高。,3)皮肤表面的pH值主要由皮脂与汗的混合物 所组成的皮脂膜决定 (1)每个人都有丰富的皮脂腺,每1cm2有 100900个不等的皮脂腺。 皮脂的分泌量因人差别很大。, 当皮脂排出达到一定量,且在表皮 扩展到一定厚度时,皮脂分泌停止.,(3)具有弱酸性的化妆品通常对皮肤是适宜的. (4)使用碱性香皂或化妆品后,皮肤表面呈碱性,但皮肤有本能的生理保护作用,1-2h后,皮肤又恢复成弱酸性。,(2)汗腺分泌汗液是在不断进行之中的.并可 分为温热性出汗、精神性出汗和味觉性出汗。,(1)纸巾搽拭法: 临睡前洗净脸并吸干水,不涂任何化妆品 即睡觉; 翌日起床后用质地细腻的纸巾来回搽拭 额头、面颊、鼻子与下巴; 仔细检查纸巾上的油渍.,2.皮肤的鉴别, 如纸巾透明、有油腻,则为油性皮肤. 如纸巾无特殊油渍,在脸上搽拭前后 纸巾变化不大,则为中性皮肤. 如纸巾很干净,晨起又有面部 绷紧感,则为干性皮肤. 如额头、鼻子与下巴油腻较多, 而面颊部油渍很少,则为混合型皮肤。, 洗脸后不涂任何化妆品,通过计算 皮肤紧缩、绷紧感消失所需的时间来判断: 20min消失,为油性皮肤. 30min消失,为中性皮肤. 40min消失,为干性皮肤.,(2)感觉法 (洗面观察法),(3)美容放大镜观察法, 洗净面部,待皮肤紧绷感消失后,用放大镜 仔细观察皮肤纹理及毛孔状况。 皮肤纹理不粗不细,为中性皮肤; 皮肤纹理较粗,毛孔较大,为油性皮肤; 皮肤纹理细致,毛孔细小不明显,常见 细小皮屑,为干性皮肤。 操作时用棉片将双眼遮盖,防止放大镜折光 损伤眼睛。, 美容透视灯内装有紫外线灯管,紫外线对 皮肤有较强的穿透力,可以帮助美容师了解 皮肤表面和深层的组织情况。 先清洗面部,并用湿棉块遮住双眼,以防 紫外线刺伤眼睛。 待皮肤紧绷感消失后再进行测试。,(4)美容透视灯观察法, 中性皮肤:大部分为淡灰色, 小面积为橙黄色荧光块; 油性皮肤:可见大片橙黄色荧光块; 干性皮肤:大部分呈淡紫蓝色荧光块, 有少许或没有橙黄色荧光块、白色小块., 不同类型皮肤在透视灯下呈现不同颜色, 原理:电脑通过皮肤探测器,收集面部 皮肤各方面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 判断,得出准确结论。 优点:此方法简便、准确,被广泛应用。,(5)电脑皮肤测试法,3. 皮肤类型简易判定标准, 皮肤红润光泽者多为中性皮肤. 皮肤出油多且油光满面者多属油性皮肤. 皮肤无光泽且小皱纹较多者为干性皮肤.,判断缺水纹及皮肤弹性的方法,干性皮肤,中性皮肤,混合性皮肤,油性皮肤,细纹,弹性,无,佳,有,差,眼部、嘴角,T字位油、 面颊佳,少,可以,(三)皮肤产生的问题,(1) 缺水 (2) 敏感 (3) 痤疮 (4) 老化 (5) 色斑,(1)缺水性皮肤,应注意维护皮肤天然保湿因子的自我合成,坚固皮脂膜。 应在每天早晚洁面后调养皮肤,减少自由基的影响,促进天然保湿因子的合成,预防皮肤老化。 使用一些保湿的护理产品,补充皮肤丢失的水分。 注意防晒,减少皮肤水分流失。,耐受性差皮肤的一般情况,61%70%的女性宣称自己是“敏感性皮肤”,皮肤科医生认为仅有20%的女性确实如此, 其他主要是由于缺水造成。,56%干性皮肤,21%油性皮肤,16%混合性皮肤,7%正常皮肤,(2)敏感性皮肤,洗脸时水温不可过高,避免使用有泡沫的洁面产品,尽量多使用免水洗的洁面产品。 让皮肤充分地休息,使用成份温和、单纯的保养用品。 注意防晒,选用防UVA指数高,光稳定性好的产品。 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使用具有控油、消炎、杀菌、去除多余角质功效的化妆品。 应注意适当补充水份,保持皮肤水油平衡。 应选用温和而彻底清洁的洁面产品。 尽量少用手触摸皮肤。,(3) 油性/痤疮性皮肤,(4)(5)老化皮肤/色斑,使用能增加角质细胞代谢的成份。 使用能中和自由基氧化回应的成份。 使用能恢复皮肤胶原纤维质量的成份。 使用提升皮肤保湿功能,防止皮肤水份蒸发的成份。 使用能淡化黑色素的成份。,测试你老化了没有?,五、皮肤的颜色,皮肤的颜色* 皮肤颜色的产生* 影响皮肤颜色的因素*,VS,一、皮肤颜色,皮肤的颜色到底跟什么因素有关呢?,(二)皮肤颜色的产生 为什么皮肤会呈现这么多不同的颜色呢?,表面原因:皮肤的颜色因种族、性别、年龄不同而不同。 实质原因:肤色是由皮肤中的色素决定的,主要是黑色素(简称黑素),氧化血红素和叶红素,这三种基本色素按不同比例混合,便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肤色。 如: 红色、黄色、棕色、蓝色、黑色和白色 (以及由这些颜色相互搭配形成的其它各种肤色)。,1.皮肤颜色影响因素之一:黑素 (1)黑素细胞,黑素为高分子生物色素,主要含两种醌型的聚合物:真黑素(呈棕色或者黑色)和褐黑素(呈黄色、红色或者胡萝卜色) 真黑素:5,6-二羟基吲哚和少量5,6-二羟基吲哚-2-羧酸通过不同类型的C-C键连接构成的聚合物。还存在少量5,6-二羟基吲哚半醌和羧酸化吡咯(luo) 褐黑素:1,4-苯并噻嗪基丙氨酸通过不同类型键合、任意连接而成。,黑素存在于什么地方?,黑素包含在表皮的基底层里的黑素细胞中。(如图:黄种人和白种人的皮肤结构) 黑素分布在皮肤表皮各层(黑种人) 黑素特点:非常细小、呈棕褐色&黑褐色,试比较,黑素细胞的数量: 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 黑素的疏密度: 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黑素的分布: 黑种人: 皮肤表皮各层细胞中。 黄种人和白种人: 表皮的基底层里的黑素细胞中。,具体分析一下: 黑种人的黑素几乎密集分布于皮肤表皮各层,白、黄种人的黑素主要存在于表皮最下层即基底层内 白种人的黑素细胞比黄种人更少 白、黄种人会变黑吗?长期紫外线照射,可使黑素有向表层细胞转移和增多的趋势,从而使皮肤变 ? 变黑,黑素形成机理?,众所周知:黑色素是皮肤中最重要的色素,在位于表皮的基底层内的黑素细胞的黑素体中形成,一般平均每10个基底细胞中有一个黑素细胞,黑色的深浅,不完全取决于黑素细胞的多少,而主要取决于黑色素颗粒的多少,结构特征和分布情况以及黑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的能力。 附:黑素的排泄有两条主要途径:一是从肾内排泄;另一途径是经皮肤排出,即黑素被转移到角蛋白中,随表皮生长移行到角质层,最后随角质层周期换新而脱落。 那么黑素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黑素的形成不仅有细胞内的变化,也有细胞外(或细胞间)的影响。,黑素细胞内的变化,黑色素的生成机理是: 体内的酪氨酸由酪氨酸酶氧化成多巴,进而氧化成多巴醌、多巴色素、二羟基吲哚等,最后生成黑色素。 所有人群的黑色素: 均为褐黑素和真黑素的混合物(二者为2个黑色素异构体)。真黑素外观为黑色或者棕色。褐黑素外观呈红色、黄色或胡萝卜色。,(2)黑素细胞外的刺激剂-内皮素的作用,内皮素的概念:内皮素是由角质细胞释放的一种细胞分裂素,因首先是在血管的内皮细胞中发现而得名,它能被黑素细胞的受体接受,并刺激黑素细胞增殖、分化。还能激活酪安酶的活性,从而提高黑素的合成量。 思考:皮肤是如何变黑出斑的?,原因很简单,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使皮肤内黑色素的形成,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反应,以保护深层皮肤免受伤害。在黑色素形成过程中, 酪氨酸酶、多巴色素互变酶、DHI 氧化酶和DHICA氧化酶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另外一种存在于细胞外部的物质,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是形成色斑的主要原因。这种物质就是最早是在血管的内皮中发现的内皮素。其实它是由皮肤的角质细胞产生的,当皮肤受到紫外线强烈照射时,内皮素大量产生,黑色素细胞接受到内皮素,就得到了加速制造黑色素的信息,这样四种酶均被激活,黑色素大量增殖,皮肤就变黑了。如果皮肤不同区域产生的内皮素多少不一,增殖的黑色素分布不均,皮肤就会产生色斑。,2.皮肤颜色影响因素之二:氧化血红素,氧化血红素存在于血液中,使我们的皮肤红润。如血液供应不足,或血液中含氧血红蛋白减少,则肤色苍白或萎黄;若血液瘀滞,则肤色青紫。 此外,皮肤的红润还与皮下毛细血管的密度、血管的收缩和舒张程度以及表皮的厚度有关。 红脸的原因?1、脸部血管丰富;2、血管对物理刺激及精神和心理刺激敏感而扩张。 发绀?1、扩张的血管中血液运行不畅或淤滞;2、血液含氧量低。从而使皮肤呈兰红色或青紫色的现象。,3.皮肤颜色影响因素之三:叶红素,叶红素存在于表皮角质层中,它通过食物进入人体,由小肠进入血液,带到皮肤中,给皮肤染上黄色。如过多食用柑桔、胡萝卜等含叶红素较多的食物,肤色会偏黄,尤其在掌、跖部,皮肤黄色的深浅决定于角质层的厚度和叶红素的含量。,总 述,以上三种因素混在一起,使正常皮肤颜色介于黑、(红)、黄、白之间。 就黑种人和白种人而言,他们的肤色略显得单一,趋近于黑色或者白色。 单就黄种人来说,皮肤颜色范围较宽,可能会呈棕黄色、黄褐色而又带红、带白或带黑色。,三、影响肤色的因素,影响肤色的因素,PART 1: 皮肤内色素的含量,皮肤内有4种生物色素,即褐色的黑色素、红色的氧化血红蛋白、黄色的胡萝卜素、还有少量的蓝色的还原血红蛋白。 其中,黑色素是皮肤颜色最主要的决定因素。,黑色皮肤人的黑色素颗粒大而多,色素含量高,且分布于表皮全层内白色皮肤人的黑色素颗粒小而少,色素含量低,仅分布于表皮的深层细胞内。黄种人介于两者之间。,PS:对黑色素影响,黑色素量的多少则主要取决于黑素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的强弱。 激素促进皮质素、甲状腺、雌激素均可影响黑色素的生成。 人体内维生素对色素的影响较大,如VC、烟酸、泛酸、VE等均可影响黑色素的生成。 某些金属离子参与黑色素形成,PART 2:皮肤解剖学上的差异,主要指皮肤的厚薄而言,特别是角质层和颗粒层的厚薄。 光线在厚薄不一的皮肤中散射后,皮表颜色会出现变化,较薄的表皮层易显出真皮乳头中血管内血液的颜色 。 皮肤血管数目的多少、血流量的多少,以及是否有毛细血管扩张等也会影响皮肤的颜色。 人体不同部位皮肤黑素细胞分布的密度差异而使颜色也有所不同。,PART 3 : 遗传。 遗传因素决定种族固有的肤色。,PART 4 : 年龄。 人生过程的不同时期皮肤颜色也有所不同。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和毛囊内有活性的黑素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在非曝光部位,皮肤内黑素细胞每十年大约降低810。,PART 5 : 物理因素。,金属(如金、银、铋)、异物(如文身及泥沙、火药、煤末等粉粒沉着)及其他代谢产物的沉着(如黄疸)而引起肤色变化。,紫外线的强弱、磨擦、外伤、温度、环境污染等对皮肤颜色也有一定的影响。,PART 6 : 食物 长期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使皮肤颜色变淡;而长期食用黑豆、黑芝麻、花生等食物,可使皮肤颜色加深或褪色。 PART 7 : 药物 长期外用维A酸、壬二酸、 毒扁豆碱等可使皮肤颜色变淡或脱色。,PART 8 : 化学物品 长期接触含酚类的化学物质如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等,可诱发白癜风或发生职业性白斑。 PART 9 : 代谢异常及营养障碍 皮肤在病理变化后组织异常变薄、增厚、皮炎、水肿、浸渍、软化等,皆可造成皮肤颜色的病理改变。,皮肤黄色的深浅是由表皮角质层中胡萝卜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的,因此黄色素又称为胡萝卜素。黄色素呈黄色,它构成了皮肤的黄色成分。 皮肤的血色好坏,还和血红素有关,血红素充足的皮肤颜色红润,血红素少的皮肤则颜色苍白。,六、皮肤衰老与抗衰老化妆品,(一)皮肤衰老的特征 1、从皮肤的外表来观察,皮肤明显出现皱纹 (尤其在面部). 2、皮肤的颜色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深, 即色素沉着,到了老年就开始出现“老年斑“。,3、随着年龄的增加,皮肤的表皮逐渐变薄, 皮肤中水分和脂肪含量减少,使皮肤变得 粗糙、失去光泽。 4、皮肤的附属器官毛发、指甲等,发生明显 的变化,如毛发变白、脱落、指(趾)甲 变得干燥、肥厚。,(二)皮肤的老化,1、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以皮肤变化最为明显. 2、皮肤老化的原因 (1)内因:营养失调、不良生活习惯、精神 压力、内分泌失调、慢性病与生育因素等. (2)外因:缺少皮肤护理、化妆品使用不当、 过分晒太阳、长期处于风沙中、空气过于干燥 和缺少体育锻炼等,3、皮肤变化情况:2530岁之后,(1)皮肤组织功能减退。 (2)皮肤变薄、变硬,角质层增厚 以及色素增加。 (3)皮肤因缺水而干燥,因缺油而失去光泽。 (4)皮肤的血液循环不良,适应能力下降等。,(1)皮肤松弛、浮肿、下垂,出现细小的 皱纹(眼部最常见); (2)皮肤干燥、脱屑,脆性增加, 修复功能减退; (3)毛发数量减少,形成秃发,且毛发 变细呈灰白色.,4、皮肤变化的外观体现, 正常情况下,皮肤内的自由基的产生与 清除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 当机体内的自由基防御酶素的活性降低 及抗氧化成分减少时,机体内清除自由基 的能力明显减弱,导致过量自由基的产生.,(三)皮肤老化机理 (1)自由基衰老学说, 过量自由基将造成组织细胞中生物大分子 化学结构破坏性的变化。 生物大分子的交联聚合和脂褐素的堆积, 是引起衰老的基本因素; 器官组织细胞的破坏和减少; 免疫功能的降低., 自由基衰老学说-目前最有力的理论,(2)残渣学说 (3)自身免疫学说 (4)细胞变异学说 (5)消耗学说 (6)交联结合学说, 其他衰老学说,(1)避免皮肤过度暴晒. (2)注意饮食平衡 (见后). (3)保证充足睡眠,建立良好生活习惯. (4)保持心情舒畅. (5)尽可能减少外界对皮肤的刺激,多给 皮肤增加营养.,(四)衰老皮肤的护理要点,膳食宝塔图(2007年),1、保持皮肤的清洁 (1)常用清洁剂: 例如,清洁霜、洗面奶、浴液、肥皂、 面膜、磨面膏等. (2)皮肤清洁注意事项 不宜洗得过勤.,(五)皮肤的保健, 所用洗涤剂碱性不宜过强. 洗涤用水温度不宜过高. 清洁皮肤后应及时给皮肤补充水分 和滋润成分(与皮脂膜相似的成分).,(1)根据不同肤质选用含油量不同的化妆品 油性皮肤: 选用清淡型(O/W)乳液; 使用收敛性化妆水等。 干性皮肤:选择油分较多的冷霜类护肤品,2. 正确使用化妆品, 中性皮肤:选油水成分各半的中性护 肤霜营养化妆水或中性化妆水等。,(2)根据不同季节气候条件,选用不同的 防护化妆品 冬天:宜用滋润性很强的化妆品 夏天:宜用乳液类化妆品 (有强烈日光时,则用具防晒功能的乳液!), 营养皮肤用化妆品 祛斑用化妆品 美白用化妆品等.,(3)根据不同的护理目的要求, 选用不同的特殊化妆品,(4) 根据不同的护理目的采用不同处理方法 例如,需促进化妆品有效成分的吸收, 则应先软化皮肤角质,增加其通透性 。,3、加强体育锻炼. 可使血液循环加快以及真皮层中的血管 扩张,从而增加营养物质向皮肤的输送。 4、均衡的饮食. 能使皮肤能从血液中获取各种必要的 营养物质. 5、保持愉快的心情. 这是一条并不花钱,却是维持健康皮肤所 必不可少的要素。,1.一般角质层越厚,吸收作用越小。 2. 皮肤有破损时,可使吸收作用增强。 3.化妆品基质一般难于被吸收。 4.各种激素、脂溶性维生素易被吸收。 5.角质层细胞含水量增加,有利皮肤吸收。,*影响皮肤吸收的几个因素,七、色斑、痤疮, 色斑:即周围颜色不同的斑点,含雀斑、黑 斑、黄褐斑和老年斑等,属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色斑形成原因:由皮肤黑色素的增加而形成 的一种常见面部呈褐色或黑色素沉着性、损容性 的皮肤疾病,多发于面颊和前额部位,日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厂房推拉棚施工方案
- 非预应力施工方案
-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社区护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数字通信原理及协议》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广播电视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建造氧化塘施工方案
- 郑州经贸学院《经济统计学案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文学文本分析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区域地质与矿产调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浙江居间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GB/T 6322-1986光滑极限量规型式和尺寸
- 湿热、霉菌、盐雾设计分析报告
- GB/T 13869-2017用电安全导则
- GB/T 13738.2-2017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
- GB/T 13012-2008软磁材料直流磁性能的测量方法
- GA/T 1768-2021移动警务身份认证技术要求
- 贯彻中国式《现代化》全文解读
- 日本神话课件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合理消费》优质课件
-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安卓平台的签到管理系统设计
- 大学生中长跑锻炼焦虑心理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获奖科研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