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个性”阅读与写作专题指导1.doc_第1页
高考“个性”阅读与写作专题指导1.doc_第2页
高考“个性”阅读与写作专题指导1.doc_第3页
高考“个性”阅读与写作专题指导1.doc_第4页
高考“个性”阅读与写作专题指导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个性”阅读与写作专题1秀出真我“飞扬个性”之阅读阅读前言是雄鹰就要展翅飞翔,是种子就要破土而出,它们的整个生命都在张扬着个性。个性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有了它就有了尊严,就有了生命的价值。坚毅执著是小溪的个性,含蓄柔韧是小雨的个性。个性是一种魅力,看昙花一现的一霎那呈现了绚烂,看飞蛾在扑灯的瞬间演绎了经典。万物各有风采,世间气象万千。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凄凄惨惨戚戚的李清照,他们的个性魅力感人至深,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 古人曰:“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一个人的写作过程,往往集中了个体的生活体验、情感、性格、思想、思维、语言能力等,因此,作者在文章中充分展现其生活体验、情感、性格、思想、思维、语言能力;同时,由于作者的描写对象本身所具有的个性和特征,其所展现的生活体验、情感、性格、思想、思维、语言能力的凭借体也具有丰富的个性特征。 2009年新课程考试大纲在“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提出: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这里的“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具体有三个要求:(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从这三条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读,既是对文学作品个性的解读,又是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这是对考生个性的尊重,也是对作品个性的尊重。高考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湖南高考命题人已经悄悄地将这些新课程的观念和要求设置在试题里了,只不过没有明确地提出名称而已。主要表现在: 1探究一些关键词语的蕴涵,一些题便在词语这样一个“点”的层面设题; 2探究一些作者借助描述表达情感的意象; 3探究作者将不同的事物在一定的背景下所呈现出的不同状态放到一起进行比较的理解; 4放得最宽的探究题是属于“谈谈你的看法”之类的“融入法”试题,这种题目将考生“融入”其中,也将当下的生活理念“融入”其中。名题共赏贝多芬:一个巨人何 为2005年高考湖南卷 (正文略) 18.贝多芬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是因为。(4分) 19.“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贝多芬被感动了。他的态度与心理发生了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4分) 20.“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与贝多芬为伴的“永恒”指的是。(4分) 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5分) (1)“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2)“老狮”的画像 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3)他者的视角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阅读突破策略 下面我们结合上面的高考试题,介绍一些解答个性鲜明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的基本方法和阅读注意事项。 1由点切入,把握全文表达,放大个性内涵。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个性首先蕴涵在一些关键的词语中。一些个性探究题便在词语这样一个“点”的层面设题。如果我们忽视它,答案就难以到位。应对的措施是“由点切入,放大内涵”,即从关键词的“点”,联系作者全文的表达,分层级解答,揭示其丰富的个性意蕴。 如第20题:“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与贝多芬为伴的“永恒”指的是 。 【答案】与贝多芬为伴的“永恒”指的是心里的音乐;大自然;生的意志和高尚的精神。 事实上,有很多考生的答案就只有“心里的音乐”,答案很不全面;是什么原因造成失分的呢?主要的一点就是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答题要求: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如果从关键词的“点”入手,联系作者全文的表达,分层级解答,就能揭示其丰富的个性意蕴,全面而又准确地回答题目。 请看文中的描写:“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颌,整个描绘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善良的微笑。”“我们要知道你的生平,把你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你真实的好灵魂。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如果结合全文的这些个性鲜明的描写,完全能揭示其丰富的个性意蕴,全面而又准确地回答题目。 2顺藤摸瓜,透视文学意象,探究个性心理。含蓄是文学作品的一个普遍特性。为了表达思想和情感,描绘人物个性,作者往往借助一些意象进行描述,或者作者所描写的人物借助一些意象表现鲜明的个性心理。答这样的探究题要能透过重要的意象把握文章所表达的个性心理。这些意象就是解开作者“心思”钥匙的“藤”。我们要善于顺着重要意象的“藤”摸作品所蕴涵的个性心理的“瓜”。 如第18题:贝多芬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是因为 。 【答案】贝多芬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是因为他知道别人把他视为难以接近、难以了解的怪人,厌恶别人打扰;了解到客人来访的意图后,他感到欣慰,语带幽默。 事实上,有很多考生只答出了“他知道别人把他视为难以接近、难以了解的怪人,厌恶别人打扰”的意思而遗漏了“了解到客人来访的意图后,他感到欣慰,语带幽默”的内容,主要原因是没有顺藤摸瓜,透视文学意象,探究个性心理。 结合文中的描写: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望了一会,“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支铅笔给客人。 许多考生只是单纯地从“老狮”的比喻义入手答题,没有顺藤摸瓜,透视文学意象,探究个性心理;也就是忽视了对“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善良的微笑”这一描写的作用的分析,得不到“了解到客人来访的意图后,他感到欣慰,语带幽默”的内容。 3注重比较,通过对比,揭示个性实质。作者常常将事物在一定不同的背景下所呈现出的不同状态放到一起让我们阅读,这就是需要我们进行对比比较来理解。所以,对比比较是解答个性探究题的一个良方。通过比较,我们便容易发现作者所想表达的真实思想。 如第19题:“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贝多芬被感动了。他的态度与心理发生了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答案】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贝多芬了解到客人并不像一般人那样把他看作一个厌世者,而是认为他有着“真实的好灵魂”,并准备把他(生平、消息、真实的好灵魂)介绍给大众。 阅读时,我们完全可以将贝多芬变化前后的描写加以对比比较,从而轻易地找出答案,请看不同的描写文字: “什么?又是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倒楣,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女佣向客人指了指。贝多芬说:“谁?那是谁?”他又粗着嗓子喊:“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望了一会,“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支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道:“我们要知道你的生平,把你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你真实的好灵魂。”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阅读突破集训一行吟阁遐想黄秋耘 前几天,翻出一张旧照片,是我自己拍的武昌东湖旁边的行吟阁。这张已经开始有点褪色的照片,引起了我一段深沉的回忆。 五年前的初春,我因事去广州,路过武汉。在一个大雪后的晴天,我前去东湖,在行吟阁和屈原纪念馆一带盘桓了大半天。 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屈原,我有一种“旷百世而相感”的特别感情。从少年时代起,我就爱读离骚,每读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时候,总是“唏嘘而不可禁”。不过,我真正理解屈原的精神和离骚的真谛,还是在直接受到闻一多先生的教诲以后。 说起来,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北平清华大学读书,闻一多先生主讲的楚辞是我最喜欢的功课之一。闻先生上课是不拘形式的,别的教师都在日间上课,他偏偏把课程排到晚间。我还记得,每当华灯初上,或者皓月当头,他总是带着微醺的感情,步入教室,口里高吟着:“士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可为真名士!”接着,他就边朗诵,边讲解,边发挥。时而悲歌慷慨,热泪纵横;时而酣畅淋漓,击节赞赏。与其说闻先生是以渊博的学识、翔实的考证、独到的见解吸引着我们,毋宁说他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沉的悲悯情怀感动着我们。1935至1936年间,敌人的铁蹄已经越过了长城。那时候,几千里锦绣河山,几十座繁荣城市,都已经遭受践踏。旧时在那些暂时还没有沦陷的国土上,南瞻北望,又何处不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艰难的岁月跟屈原的时代是多么相像啊!因此,闻先生的孤愤高吟、长歌当哭,就更容易引发我们的共鸣同感了。有时候,我甚至感觉到:在闻先生的灵魂里就活着一个屈原,他好像就是屈原的化身。 且说我那天来到了行吟阁畔,东湖两岸,积雪茫茫,素裹红装,江山如画,四顾无人,万籁俱寂,连几里外水鸟振翅的声音都听得到。我参观过屈原纪念馆之后,又在矗立湖滨的屈原像前凭吊一番。我仿佛看到这位项上挂着花环、腰间佩着长剑、足下穿着芒鞋的古代诗人,披发伫立,蹙额低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我又仿佛看到穿着破旧的长袍、飘拂着长髯、背着双手的闻一多先生,昂首仰天,血脉偾张,作狮子吼:“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想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后来这两个形象就合而为一,何者是屈原,何者为闻先生,我都分不清楚了。 我无意以古人喻后人,以后人比古人,但一接触到与屈原有关的事物,总是情不自禁地联想起闻一多先生的风貌。的确,他们虽然相隔两千多年,但无论是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贞,还是斗志的坚强,死事的壮烈,都是颇有些相似的。因此,漫游之余,我又忽生遐想:闻先生是湖北人,且曾几度寓居武昌,假如在行吟阁上,屈原馆中,另辟一室,陈列先生的衣冠遗物、著作手稿以及金石创作,使这古今两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相得益彰,也许不见得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吧。作为一个景仰闻一多先生的学生,我是殷切地期望着的。 1作者在行吟阁畔产生了哪些“遐想”?请简要概括。(4分) 2作者对屈原“旷百世而相感”,“相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分) 3引发作者对屈原“相感”的因素有哪些?(4分)【突破题型】 4屈原与闻一多的形象在作者心目中“合而为一”的原因是什么?(5分) 5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 (1)简析本文联想的巧妙运用 (2)简析本文景物描写的特色参考答案: 1想到屈原、闻一多两位诗人的形象和诗句。想到在屈原馆中另辟闻一多纪念室。 2忧国忧民的情感,九死不悔的精神。 3少年时代爱读离骚,感慨不已。青年时代聆听闻一多讲授离骚,加深了对屈原精神的理解。五年前瞻仰屈原纪念馆,心灵再次被触动。 4因为二人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贞、斗志的坚强、死事的壮烈,都是相似的。 5【赏析提示】(1)由近似点展开联想;联想贯穿全文;联想虚实结合、有无相生。(2)景物的特征:秀美,宁静。景物描写的作用: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以宁静的环境衬托作者激荡的内心世界。阅读突破集训二倔强的仙人掌 女人看见路边蹲着一个挑担老头儿,他身下的筐里满满一筐仙人掌,嫁接出各种形状,高高的底座像一座独立秀挺的山峰,山峰顶部是形状不同的红、黄、绿各色仙人球。 女人拿起仙人掌左右挑选了很久,价格不贵,与花鸟市场上的相比便宜许多,挑定了自己喜欢的两个,准备双数一起买。 老头儿满脸胡茬儿,一个劲说这植物的种种优点,如何好看好养还净化空气,末了搓着厚皮疙瘩的手说:“两个就算你小批发。又便宜了一块钱。”“你这是真嫁接上去的,还是用牙签插上去的?”这样的价钱,女人总觉不安,终于指着山峰顶部的红黄绿颜色的仙人球提出疑问。脸上是浓重的怀疑,蛮好的花买回家后发现是没有根的,这种事情不是发生了一次。 老头儿却生气了,脸腾地红上来,结结巴巴地说:“怎么可能是插上去的?怎么可能是插上去的?都是我一棵一棵栽起来的!”“是吗?”她冷眼旁观,反问道。这样的表白她也见多了,倘若是货真价实的东西,何必这么着急,她心里又想。 眼看就要成功的交易,因为这一问停了下来,他着急得差点手舞足蹈,而他越是叽里咕噜地急着解释,她越觉得他不诚实。 忽然,老头儿停了下来,从筐里拿起一棵茁壮的仙人掌,没等女人反应过来,使劲一拉,把它的顶部从底峰上扯了下来,然后一手一个举到女人眼前,“有牙签吗?”他用力问她。 没有牙签,扁扁的巴掌形的黄绿色软刺仙人球从它的底峰上掉了下来,而它的底峰上生生裂开一道绿色肉质沟壑,那首尾两截早已浑然一体地生长。 证明了真假,女人付钱,老头儿一脸自尊,挺着胸膛收钱,三块钱一个,五块钱两个,老头儿从布衫口袋里摸出装钱的塑料袋,该找多少还找多少,也不计较身首异处的那一个。 老头儿站起来把东西包扎好,送进女人的车筐里,生意小,服务周到。站起身时,顺手捡起地上已成两截的东西,一起送进了女人的筐里。“不要扔了,两截一起种在泥土里,两截都能活。”老头说。 女人还在心疼,他倒笑了起来,露出锈蚀的牙齿,用东倒西歪的普通话安慰她说:“放心好了,这植物最耐折腾,刚才那点事算不了什么,只要有点泥,就能长出根的。” 两截还能活,这不假,但女人看着老头儿还是觉得心里生疼,仿佛受了伤的不是那棵仙人掌,而是别的什么,那别的什么像一只小手,躲在她的胸膛里,一下一下地揪她的心。 那疼隐隐地从他脚下的那堆根须里传过来,从他鬼样的普通话中传过来,从他那已经装在布衫口袋里的塑料钱袋里穿过来,从路上来往不息的车流人群里穿过来,疼得她直想落泪。(选自青年文摘绿版2005年第6期) 1作者将文章的标题命名为“倔强的仙人掌”,结合全文,你认为有什么含义?(4分) 2文中第一次写到“女人还在心疼”,第二次又写到“女人看着老头儿还是觉得心里生疼”,女人这两次心疼的分别是什么?(4分)【突破题型】 3女人觉得“受了伤的不是那棵仙人掌,而是别的什么”,你认为这“别的什么”究竟是什么?(4分) 4请简要说说您读完本文后的感受。(5分) 5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1)简析本文人物形象的表现艺术(2)简析本文对“疼”的描写参考答案:1一是指老人所卖的仙人掌这种植物,它有顽强的生命力;二是暗指性格倔强的真诚纯朴的卖仙人掌的“老头儿”;三是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我们应该坚守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2第一次心疼的是老人将仙人掌的顶峰和底峰扳开;第二次心疼的是自己的卑鄙与妙小。 3发生的这件事情,老人的憨厚淳朴冲击着女人的心灵,女人感到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4人与人之间应该坦诚相待。 5【赏析提示】(1)对于女人,文章主要采用心理描写的手法来刻画其性格特征;对于“老头儿”,主要是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其憨厚、纯朴、倔强的性格。(2)本文的“疼”是一种对植物的疼爱;是一种对老人的敬重;是一次自我的觉醒;是一次灵魂的净化。阅突破集训三我仰望星座 1516年,64岁的达芬奇离开意大利到法国去。他挥手告别皓顶的阿尔卑斯山,雪峰唇角一朵行云,闪烁一个苍白的微笑,使他想起10年前画龙点睛的米兰公爵夫人蒙娜丽莎。 在小小的古城堡里的创作工场,他度过了最后的三年。不久他便染患疟疾,身体垮了。他的最后一幅画,画的是施洗者约翰,然而正在画的约翰画架旁边,却藏着蒙娜丽莎。 再过一年,他半瘫在榻,手不听使唤,没有比这样的生活更痛苦的了。 他听见野天鹅在河畔的绝唱,还有鹳鸟。他也和它们一起唱薤露之歌。圣经上说:人出自泥土归于泥土。现在他便要回到真正的故乡去,回到广袤的山野,回到老橡树、橄榄树和参天杨围绕的林子里去。 “我以为一生在学习如何生活,然而却是在学习死亡。” “一切都是合乎情理的,因此一切都是好的、必然的。” 他让徒弟将蒙画的布掀开。4年岁月叠映着熟悉而陌生的微笑再度显现,那是他用自制的颜料调入油画的,废弃了他的前辈一贯的做法:将水或酒渗入蛋黄和胶,烹饪似地加入些许无花果汁,打轮廓素描用当年生的阉鸡的肋骨烧成炭末,艺术家等同于中世纪的炼金术士和巫师。达芬奇使用圆规、测角器和半圆仪。宇宙的奥秘往往如数学般精确。达芬奇是科学的魔术师,唯有他才能用严密的公式将美演算出来。 他的工场里除了画幅,占据更大面积的是一件新机械,像大蝙蝠张着翅膀。他时常去摆弄那杠杆和修改图板。研究飞行的重心,地下铺满了纸张,横七竖八的数字、括弧、数学公式、方程式、平方和立方根符号人类应该制服风力而飞起来。世界上第一位冒险家利用了达芬奇失败的成果。 很长时间他生活在米兰,而米兰意味着最后的晚餐。不寻常的晚餐桌上寻常的面包和盐,演绎了人类命运的悲喜剧,崇高的牺牲,背叛和告密,善与罪,在这一刻揭示无遗。 基督和犹大,一而为二。这是令达芬奇久久无法固定下来的形象,他总觉得还没有完成,有时他很想从病榻跳下,立刻赶往米兰圣玛丽亚教堂去修改耶稣和犹大的头像。 背叛的犹大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恶”,应是充满了“无限烦恼和认识的苦味”。犹大握着钱袋的手指是痉挛着的,使我想起茨威格的一个女人的24个小时中那赌桌上的神经质的苍白的战栗。 他所有的画都是智慧与技巧、科学与美的创造的结晶。 他将画室的墙壁刷成黑色,不让各种色彩的反光干扰画面的整体。在一片黑或一片白上面,易于召来黑魔术和白魔术的幻想。遮阳布卷起了,黄昏的自然光是微妙的,倘若云遮雾罩的天气,丽莎夫人的面容会更加朦胧也更加丰富。待他离去后,点燃起幽幽的松明火,再去敏锐地捕捉暗部微妙的层次。 丽莎夫人的胳膊靠着黑橡木椅的扶手,透明的黑纱压发网遮掩住前额,犹如积雪的高峰罩着薄云。喷泉的水珍珠般洒落在玻璃上,乐师弹奏银琴的和声,小鹿可以自由地用润湿的鼻子亲吻她的手指。 那手,细腻、柔顺,是摩挲了波斯猫的茸密的毛发和小鹿灵巧修长的脖颈之后,就这样自然交叉地搁着的。达芬奇用了很长时间去描绘,而微笑却不自觉地爬上笔端的。 笑是内心世界外观的符号。 隐秘的喜悦,似笑非笑,唇角上牵,有了瞬息的笑意。 画到第四年以后,挣扎的主体战胜了客体,微笑离开了丽莎,变成了画家本人的和达芬奇笔下的圣母,圣安东尼的面容上展露蓝天和虹那样不可变更的符号古典的、圣洁的、蕴藉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微笑。 微笑所以神秘,因为含义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捉摸;微笑所以永恒,因为神秘的永恒;微笑从来转瞬即逝,而神秘的微笑却是永恒的。 幕落了。他让徒弟将蒙娜丽莎的罩布盖严。 他最后的思想还是回到了“飞”。他惦记着屋角大箱子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