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级:高2013级 班 科目:语文 主备人:张白杨 审稿:备课组课题:囚绿记 课型:研读鉴赏课 课时:2课时 姓名: 两首导学案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包含了那段时间的诗歌、内容、写法和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2、了解每首诗的内容、中心、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3、通过三首诗了解“国风”的写作内容,体会民间的歌谣的特色。4、了解卫、秦、邶三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体味独特的文化内容。氓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过程与方法目标: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 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手法。预习案1、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 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 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 篇,所以又称“ ”。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 ”“ ”“ ”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 ,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 ”,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和小雅,是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 。3、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 、 、 三类。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行课案1、提问:刚刚大家都读了这首诗,对它应该有了个初步了解,谁能告诉我说了一个什么故事?2、梳理课文行文思路。诗歌共六章,按“恋爱婚变决绝”这样的思路叙述。(板书)学习“恋爱”部分。( 章)(1)提问:在第一章最后的约期相别中,两人的性情已现端倪,请同学们仔细品味语言后概括一下两人的性情,详细一下他们的婚姻生活。(2)提问:从“子无良媒”到“秋以为期”,女子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讨论)(3)提问: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第二章)(4)提问:“尔卜尔筮”等四句表面恋爱终于有了结果,这是一段怎样的姻缘?(5)提问: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哪些性格?(6)齐背第一段。学习“婚变”部分。(男生朗读)(1)提问:第三章在全文中的作用?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2)提问:导致“氓”变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引导第四章)(3)提问:除了婚姻的不幸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她痛苦呢?(讨论)(4)提问:再来看看,女主人公从这场爱情中总结了哪些经验呢?女孩子们可要注意学习了。(5)提问:第二段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议论的方法回顾了自己几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这一段感情基调怎样的?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6)学生试背诵。研习“决绝”部分。(女生齐读)(1)提问:看来,还是孔子说得好啊,“过犹不及”,爱情也一样,接下来看看最后一章,看看女主人公对这个薄情的丈夫是不是乞求?有没有凄凄惨惨凄凄?何处看出,反映出她性格哪方面?(讨论)(2)提问:这一段用了什么写法?(3)提问:纵观全文,女主人公在回忆往事时和作出清醒的抉择时,并没有任何的修饰和渲染,那么是如何表达的呢?(思考)(4)提问:我们说诗经最大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那么除了“赋”, “比”“兴”在本篇诗歌有没有呢?这是同学们回去思考的作业。练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氓( ) 蚩蚩( ) 匪来贸丝( ) 乘彼垝垣( )( )愆期( ) 将子无怒( ) 载笑载言( ) 尔卜尔筮( )( )桑葚( ) 体无咎言( ) 于嗟鸠兮( ) 犹可说也( )其水汤汤( )靡有朝矣( ) 士也罔极( ) 渐车帷裳( )( )夙兴夜寐( ) 咥其笑矣( ) 隰则有泮( )( )2、下面有关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B诗经编成于战国时期,共305篇,又称为“诗三百”。C“诗经六义”是指赋、比、兴、风、雅、颂。D“国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的歌辞;“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礼的民歌。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A为了赶在学术会前完成论文,他夙兴夜寐,辛辛苦苦忙了一个月。B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C商店经理信誓旦旦地说:“我们的商店无假货。”但一检查,几乎全是假货。D香皂买回来后,屡试不爽,气得我奔向商店,大呼:“退货!”4、学生自读课文,梳理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现象(1)解释加点的实词、虚词匪我愆期( ) 将子无怒( ) 以我贿迁( ) 无与士耽( ) 自我徂尔( ) 渐车帷裳( ) 女也不爽( ) 二三其德( )言既遂矣( ) 隰则有泮( ) 秋以为期( ) 以望复关( )(2)古今异义至于顿丘 古义: 今义: 泣涕涟涟古义: 今义: 女也不爽古义: 今义: 总角之宴古义: 今义: (3)通假字将子无怒 匪来贸丝 于嗟鸠兮 犹可说也 隰则有泮 (4)词类活用其黄而陨( ) 三岁食贫( ) 士贰其行( ) 二三其德( ) 夙兴夜寐( ) 5、默写(1) ,子无良媒。 ,秋以为期。(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4)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教学反思: 采薇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并掌握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2、进一步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3、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难点: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预习案1、预习课文,注意课文注释中的注音的字词;结合注释,疏通文意。2、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犭严 狁之故( )( ) 不遑启居( ) 我戍未定( ) 象弭鱼服( )王事不盬( ) 小人所腓( ) 靡使归聘( ) 四牡骙骙( )4、基点知识预习自测(1)通假字岁亦莫止( ) 彼尔维何( ) 维常之华( ) 犭严 狁孔棘( )(2)词类活用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岂不日戒( )(3)古今异义不遑启居 古义: 今义: 君子所依 古义: 今义: 小人所腓 古义: 今义: (4)一词多义薇亦作止( ) 曰归曰归( ) 靡室靡家( ) 忧心烈烈( )载饥载渴( ) 忧心孔疚( ) 今我来思( )行课案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试赏析。明确:2、本诗的哪些章节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表达效果如何?明确:疑点探究:探讨本诗中蕴含的乡思情结的内涵。四、课堂小结1、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2、情景交融。3、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练习案1、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望风披糜 忧心忡忡 世外桃园 即来之,则安之 B糜糜之音 纵横驰聘 弥天大谎 人才辈出C兵荒马乱 戍马倥偬 仓遑逃窜 箭拔弩张 D寻物启事 莫名其妙 沧桑巨变 山清水秀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止: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聘:问候C行道迟迟 迟迟:很晚 D戎马既驾,四牡业业 业业:高大的样子3、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岁亦莫止/ 我戍未定 B忧心孔疚/ 我行不来 C彼尔维何/ 彼路斯何 D象弭鱼服/ 小人所腓4、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监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 “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5、完成下列题目(1)“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简析这四句诗表现的内容及作用的艺术手法。内容: 艺术手法: (2)“牡”在诗中指驾车的雄马,其本义是 ,其反义词是 。请写出含“牡”或其反义词的成语: 。(3)请结合“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牡业业”“象弭鱼服”等诗句,说说本诗描写战争面的特色: 6阅读下面诗经里的一首诗,完成诗后的题目。秦风兼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注释】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凄凄(同萋萋)”“采采”都与“苍苍”的意思相同。溯:在水中逆流而行或在岸上向上行走。洄,曲折盘旋的水道。游:通“流”,直流的水道。晞(x):晒干。湄(mi):岸边,水与草交接的地方。跻(j):升高,意为地势越来越高,行走费力。坻(ch):水中高地。未已:未干。已,止。涘(s):水边。右:迂回弯曲。沚(zh):水中高地。(1)这首诗的主旨,历来说法不一。细读全诗后,选出比较合理可信的一项( )A讽刺秦国君主不用周礼,不能纳贤求士。B描写追求“在水一方”的“伊人”,“伊人”泛指一般的人。C描写对朋友“伊人”的思念之情。 D描写热恋者对意中人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心情。(2)这首诗与诗经中其他许多诗篇一样,各章有的句子重复,有的只更换一两个字。这种表达形式有什么好处? 教学反思: 采薇预习案2、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诗句:“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3、(略)4、基点知识预习自测(1)通假字“莫”,通“暮”,年末 “尔”,通“ ”,花盛开的样子“华”,通“花” “棘”,通“急”,紧急(2)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下 名词作状语,每日(3)启居 古义:古人坐时,臀部贴在小腿上叫“居”;臀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义:启发;居住君子 古义:将帅 今义:人格高尚的人小人 古义:士兵或地位低的人 今义:人格卑鄙的人(4)行课案1、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2、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疑点探究:让学生找出诗歌中乡愁出现的场景,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最后再联系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揣摩乡思情结的内涵。(先分组讨论:前后座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再全班交流:由每一个讨论小组推出代表发言,再由学生自已汇总补充修正。)乡愁出现的场景:采薇写的是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生活场景中的乡愁。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乡思情结的内涵: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义。故乡常常被赋予的意义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在比喻意义上,往往指向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练习案1D;2C;3C;4D;5(1)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金融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GSP收货与验收知识培训课件
- 90年代小学生美术课件
- Ambari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放射科护理案例分析大赛
-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考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 南宁市兴宁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模拟数学试题含解析
- 古典雅致动态模板
- 医学教材单克隆抗体药物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 肾病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
- 2024年河北省邢台市中考一模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版)
- 实习护生社会焦虑情况调查量表
- SL-T+712-2021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
- 深基坑专项方案论证流程
- 《创业基础》课件-第五章 创业计划
-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列宁人物课件
-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 大型文艺汇演活动物料明细表(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