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关于白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研究学 院 艺术与传播学院 专 业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学 号 学 生 姓 名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讲师 指导教师单位 2011年 05月4日北京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写作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写作声明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编入有关数据库,提供网上服务。(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2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 关于白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研究摘 要文化产业是指以市场经济配置文化资源为基础,通过产业化方式运作、生产和经营文化信息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企业群体。文化产业有着丰富的内涵,其发展与政府的态度、科技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繁荣、经济状况、社会需求、内容与创意息息相关。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民族地区发展环境的优化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当前,文化产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柱产业,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助推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进步和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而立之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已经基本形成,我们国家正在进入文化发展的新时代,我们正站在一个时代的高点上,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是我国整个文化产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依托其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关键词:文化旅游业;发展;白族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ON BAI NATIONALAbstractThe cultural industry refers to the market economy cultural resources allocation for the foundation, through industrialization way operation, th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culture information products and provide the cultural service enterprise groups. The cultural industry has rich connotatio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governments attitud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prosperity, economic status and social demand, content and originality is closely linked. National reg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has a very important meaning, it is to foster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to realize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atisfy the peoples growing cultural life need of important ways. National minority area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and rich cultural re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provides a good foundation. At present, the cultural industry has become in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 pillar industries, to become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mollient booster, become the measure of a country or region soci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comprehensive strength is an important index. Chinas reform has entered 30, a chinese-typ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has basically formed, our country is entering a new era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we are standing in an era of high, promot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the big. The ethnic culture industry is our country the whole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ing an important component. Minority areas relying on its unique national culture resources, the cultural industr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become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resplendent pearl of.Keywords:cultural tourism;development ;bai national目 录1、诸论12、云南白族文化产业开发与保护12.1 白族文化资源概况12.2 白族文化产业开发与保护22.3 对云南白族旅游业发展的调查分析23、云南白族文化旅游业整合与发展策略33.1.白族文化旅游业整体开发思路33.2白族文化旅游业整体开发策略44、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业展望55、结论6参考文献7致 谢85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 1、诸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是全中国现代化发展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系统性的问题1。20世纪末,党中央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决策,给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极其复杂的多样性,使得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业发展问题具有非常大的典型性和科学研究价值。2、云南白族文化产业开发与保护2.1 白族文化资源概况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使用白语,通汉文。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为1858063。白族主要居住地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常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以秀丽山水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于世,境内以蝴蝶泉、洱海、崇圣寺三塔等景点最有代表性。大理州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河流属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元江)四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0多条,呈羽状遍布全州。白族是西南少数民族中较早与汉族交流的民族。宋代“大理1 陆祖鹤.文化产业发展方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国”就是白族先民们建立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洱海地区已经进入青铜文化时期,蜀汉时白族先民们已善于种植稻谷;唐代时修建了苍山“高河”水利工程、修梯田、建罗时江分洪工程。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水平,孕育了白族历史上科学和艺术的光辉成就。南诏时代白族已创立了自己的历法,明代白族学者周思濂著太和更漏中星表和李星伟撰著的奇验方书代表着白族历史上在天文学和医药学领域的成就。(1)文化艺术:剑川石宝山石窟,技术娴熟精巧,人像栩栩如生。它具有我国石窟造像的共同点又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在我国石刻艺术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白族的漆器,艺术造诣很高,大理国的漆器传到明代,还一直被人视为珍贵的“宋剔”。一一七二年张盛温创作的“大理画卷”,被称为“南天瑰宝”。笔法精致娴熟,工巧细腻,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珍品。古典戏曲吹吹腔发展起来的白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白族民歌分为白族调、汉调、长歌、白族小调、叙事歌等,流传最广的是白族调,其中又以大理、剑川和洱源西山的白族调最有代表性。(2)民族节日:火把节、三月街(民族节)、清明节、中元节、冬至是白族传统的节日。除此之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初一有抢新水的习俗,谁第一个接到新年的第一汤泉水,那么来年里肯定会很吉祥。白族大理三月街是云南省遐迩闻名的物资交流大会和白族人民的传统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古城西举行。1991年起,被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随着社会发展,三月街的会期逐渐延长,一般3至5天,多到10天;而且,除了进行大规模的物资交流外,还举行赛马、民族歌舞等文娱体育活动。月街又名观音市,相传南诏细奴罗时,观音于三月十五日到大理传经,因此每年届时,善男信女们便搭棚礼拜诵经并祭之。三月街成了讲经说佛的庙会。由于大理地处交通要道,古代云南信佛者甚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庙会逐渐演变成了滇西地方贸易集市和节日。(3)民族服饰:白族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蕴含着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词语,它就是:风花雪月。解释:白族少女的帽子,垂下的惠子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4)民族建筑:云南大理白族聚居区的住宅都建有门楼,以喜州门楼最佳。通常采用中原殿阁造型,飞檐串角,但多用石灰塑成或砖瓦垒砌。除大门瓦檐裙板和门楣花饰部分用木结构外,余以砖瓦结构为主。木质部分凿榫铆眼相结合,与砖瓦部分错落有致,精巧严谨。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筑艺术的一大景观。大理民间有大理 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点。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壁,也用于门窗头的横梁。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白族一切建筑,包括普通民居,都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木雕多用于建筑物的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等部份。卷草、猪猪、蝙蝠、玉兔,各种动植物图案造型千变万化,运用自如。(5)特色饮食:白族喜食酸辣,“砂锅鱼”是大理著名佳肴。善于腌制火腿、腊肉、香肠、油鸡、螺蛳酱等。爱饮糯米酿造的甜酒。用大米制作的饵丝等物品制成。味道独特。白族喜饮烤茶,著名的“三道茶”是待客上品。“三道茶”顾名思义,茶分三道:第一道是用沱茶冲泡苦茶;第二道是加红糖和牛奶的甜茶;第三道是放入核桃、蜂蜜、米花的回味茶。“一苦、二甜、三回昧”的“三道茶”不仅是白族同胞待客的佳茗,它还寓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白族人民的基本口味嗜酸、辣、甜、微麻。其烹调技法受汉族菜和佛教寺院菜影响较深。著名菜点很多,如:炒锅鱼、洗沙乳扇、大理饵、喜洲破酥糖招、活水煮活鱼、柳条蒸肉等。白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同时白族的饮食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习俗和饮食文化为中国的饮食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2 白族文化产业开发与保护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一旦在社会中失去功能,也就会自动消失。通过开发可以使传统文化恢复活力,使各族人们重新认识本民族的文化。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保护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不是原封不动地予以继承和保留2。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创新,也就不可能保住自己的传统文化;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果不加以创新和变革,也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无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一生追求的理念是振兴中华,希望古老的文明之邦走上现代化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话说,即“旧邦新命”。所谓“旧邦新命”,即尊重传统并弘扬传统,但不因袭传统,而是适应时代前进的要求,吸收新思维,新概念,对传统的东西进行新的诠释,推陈以致出新,从而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2.3 对云南白族旅游业发展的调查分析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增长,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文化产业在其促进下结构更趋合理。据“2009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测算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8年增长17.1,年增速高出同期GDP增速6.4个百分点,快于同期第三产业年增速6.8个百分点。2009年文化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41,拉动GDP增长0.36个百分点,均比上年有所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使得文化产品的国内需求更具有前瞻性,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业对商机的捕捉将更加敏锐。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59元,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591.1元,比往年增长65元。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总量约为5700亿元,比上年增加800亿元,增长18尤其是“法定带薪休假”制度的实行,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度假消费模式的转型以及文化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民族文化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大支柱,但是,这是一个“人们”的旅游观念正在变化的时代,人们对民族文化的欣赏评价要求程度也会随着人们自身的精神需求而越来越高,当人们认为某种民族文化比较有意义,那么,人们就会适时做出传扬,以至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看,相反,则被冷落。例如在洱海流域,提出“洱海请,大理兴”的口号,以环境质量的提升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洱海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泊,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泊,属澜沧江湄公河水系。流域面积2565平方公里;湖面积251平方公里,湖容量27.4亿立方米,流域辖大理、洱源两县市,洱海是大理市主要饮用水源地,又是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并具有调节气候,提供工农业生产用水、水生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是整个流域乃至大理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堪称大理人民的“母亲湖”。没有洱海,就没有大理。近年来,根据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的最新发展,突出保护洱海、保护海西“两保护”的核心地位,把保洱海摆到与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推进,并建立了多元投入的资金保障机制,加大洱海及环湖湖滨带生态修复力度。认真实施大理市4个生态经济示范镇建设,以及洱源县生态基础设施、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屏障、生态家园、生态文化七大体系建设。一组组数字告诉我们洱海保护与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内在逻辑:2004年2006年,洱海总体水质连续三年恢复保持三类,3月和5月还达到二类标准;2006年,洱海渔业产量达730万公斤,连续两年同比增长10;旅游人数超过481.7万人,旅游收入达23.89亿元;全州GDP达275.28亿元,同比增长13.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7.73亿元,增长30.1;农民人均纯收入2431元,同比8;各项经济指标增幅连创近年新高。如今的大理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等六顶桂冠于一身,成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3、云南白族文化旅游业整合与发展策略3.1.白族文化旅游业整体开发思路3.1.1将文化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白族地区也积极挖掘、充分利用本民族多样性、民族性特征明显的特有文化资源。以旅游业为龙头,以文化资源为纽带,带动民间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民俗表演、风味饮食、娱乐休闲的发展,并创造出了一大批独具魅力的文化产品、有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延长了产业链,扩大了产业规模,使各民族地区独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和活力,形成具有各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如新华白族旅游村,1998年,被云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旅游村,之后又被指定为“99世博会”的旅游接待景点。新华村围绕着对其手工艺品加工产业的深度挖掘、开发,手工艺品加工产业的开发带动和促进了新华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银饰品,是新华工艺的一枝奇葩,匠师们运用象征、寓意这些重要的艺术手法,使画面具有独特的格调和浓郁的民族色彩,金光闪闪银光熠熠的民族手工艺品不但反映了新华白族文化艺术的欣欣向荣,同时也再现了新华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新题材是新华民族手工艺品在装饰内容上的一大特色。3.1.2文化旅游业挑起大梁在云南地区文化服务业中,新闻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实现增加值42.16亿元,比上年增长6.7,占全市文化服务业增加值的13.7;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实现增加值24.17亿元,增长24.4,占7.9;文化艺术服务实现增加值17.71亿元,增长25.6,占5.8;网络文化服务实现增加值58.19亿元,增长20.8,占18.9;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实现增加值82.26亿元,增长8.9,占26.7;广告、会展等其他文化服务实现增加值83.34亿元,增长7.8,占27.11。 表3-1 2009年云南地区各文化服务业增长情况行 业总产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文化服务业932.26 307.82 12.3 新闻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136.11 42.16 6.7广播、电视、电影服务67.78 24.17 24.4 文化艺术服务34.11 17.71 25.6 网络文化服务138.54 58.19 20.8 文化休闲娱乐服务233.35 82.26 8.9 其他文化服务322.37 83.34 7.8 3.1.3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近年来,新兴的旅游业、节庆活动、文艺演出业、特色文化活动、音像业等产业活动在民族地区迅猛发展。2009年文化服务实现增加值57.02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74.49%。其中,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核心层实现增加值32.97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3.08%,核心层效益明显。2009年,位居文化产业前3位的行业分别是出版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以及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三个行业,实现增加值分别是29.1亿元、16.48亿元、9.89亿元。例如在大理鹤庆建设白族文化园区建筑群,其文化产业开发经营项目包括:(1)经营文庙建筑群、富贵巷四座古四合院、文化馆、灯光球场文化娱乐片区、茶马古道文化广场。经营场面积150余亩,其中古建筑群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2)恢复建设玄化寺、马王庙、武庙、白衣寺、眼光寺、学署、程鹏书院、魁阁下等古建筑群,占地100亩,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项目区内有建于唐代以来的具有浓郁白族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居建筑群,有古色古香的古城街道和云南最早建立起来的文庙建筑群,将将白族民居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同其他民族建筑的和谐统一体现出来。3.2白族文化旅游业整体开发策略3.2.1合理规划,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制定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共同开发战略。组织旅游、民族职能部门人员统一编制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专业规划,并且列入白族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要使民族文化旅游1 陆祖鹤.文化产业发展方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 顾江.文化产业规划案例精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3 郭鉴.地方文化产业经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5)。景点与其它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如桑植县苦竹寨与茅岩峡平湖游相结合,慈利县九溪卫古城与江垭水库平胡游相结合。选准具有特色的“亮点”区域,实施集中开发。大理白族自治州城区要恢复一批白族建筑,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提高城市旅游观光价值。建设市城区民族文化园等游览景点,建设旅游纪念品、特色小吃等专业街区,使市城区成为旅游核心服务区1。大理古城西部的千年古镇喜洲古镇,进行的传统茶道表演,打造旅游精品;建设喜洲古镇博物馆,开发喜洲古镇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同时策划建设一批人文景观和文体设施,建设一批特色突出、设施完善的旅游休闲度假区。3.2.2大力宣传,依法管理民族文化旅游市场运用电视、网络、摄影、光盘等现代科技手段和报刊杂志、图书画册等形式宣传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发挥民族节日的文化传承功能,开展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民俗活动,使民族文化渗透到广大游客游览活动之中。对富有民族特色的服饰、饮食、居住、语言、歌舞、戏曲、工艺进行整理,规范旅游活动的民族文化演示。加大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宣传促销力度,提高宣传促销水平。3.2.3刻苦研发,打造特色鲜明旅游商品各级政府加强对旅游商品开发、生产、销售的指导,支持传统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以旅游市场为导向,研发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促进地方系列、民族系列、文化系列等旅游商品开发,建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形成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产业体系,争取更多的旅游商品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如积极争取扶持,力争使剑川进入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高老君山、寺登街、石宝山、满贤林和剑湖景点景区的文化含量和品位,推动景点景区的深度开发,以特色文化和新型人文经济带动旅游产业结构调整2。精心组织石宝山歌会节,使之成为集文化旅游、商务考察、商品展销、投资项目推介等为一体的文化经贸活动,打造石宝山歌会这一剑川标志性的文化名片。挖掘民族民间工艺品资源,培植和引导布扎、刺绣、民族服饰等行业的发展。如白族服饰,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以鲜明的民族服装,吸引旅游者目光,打造自身品牌3。4、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业展望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风格和特征的民族文化正是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民族地区要充分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包括对历史遗址、民俗风情、民族节庆、民族宗教、民族建筑、民居以及名山大川类自然风光的开发利用来发展文化旅游观光业,用不同于别处的文化差异来吸引客源。大理白族自治州:根据剑川的实际,结合周边地州、县市的发展趋势,开发项目有:积极争取剑湖景区综合开发项目,把剑湖出水口海虹岛建设成为风景优美的旅游度假区,建立海门口遗址纪念碑和标志碑。打响沙溪寺登街品牌,在完善沙溪寺登街复兴项目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认真实施好二期工程,通过3至5年的时间,力争将寺登街建成国际知名的精品旅游景点。以满贤林、金华山、剑川古城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开发。在满贤林千狮山景区初具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初步完善的基础上,千狮山工程一方面要进一步在景区保护开发和品牌建设上作文章,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狮王路工程,重修金华山石阶路,接通金华山石阶路和狮王路,对金华古寺进行保护开发。走城镇建设和旅游开发相结合的路子,努力将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剑川古城建成剑川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中心城市。目前古城保护工作已全面开展,古城修复已逐步启动,要在认真实施好古城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古城的旅游资源,努力将古城建设成集吃、住、行、游、娱、购为一体的旅游名城。同时,将红色旅游纳入古城旅游发展中,力争将剑川红色旅游纳入全省红色旅游线路,争取立项,将景风公园办成红色旅游重要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品牌效应,抓住老君山列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有利契机,打响老君山旅游品牌,认真做好老君山品牌宣传和前期保护开发工作,认真实施好“石宝山寺登街”旅游区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各项工作。打响“三江并流”自然遗产老君山生态旅游品牌项目2。总之,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需求层次以及审美情趣的变化,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少数民族地区现存文化资源的原生再现,更多的需要我们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国冀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新授课 十七 古诗配画 教学设计
- 建筑环境学-01绪论
- 万花筒(教学设计)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 26方帽子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电厂生产管控培训
- 云南省潞西市芒市中学高中政治 3.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 齿轮精密测量仪培训
-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车间员工行为规范守则
- 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培训课件
- 足球必修课课程教学大纲
-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单招《语文》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 玻璃钢锚杆生产工艺
- DB21-T 2808-2017郁金香种球扩繁技术规程
- 全国肉牛产业链分析报告
- 售后工程师的快速响应和问题解决能力
- 路边小吃摊食品安全问题探究课件
- 河北省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资料管理标准表格
- 自动打标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 社区零星维修工程投标方案(技术标)
- 动物免疫学疫苗与免疫预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