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四首》导学案陶新玉.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四首》导学案陶新玉.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四首》导学案陶新玉.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四首》导学案陶新玉.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四首》导学案陶新玉.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课古诗四首导学案 第一课时一、目标导学1有感情地诵读,默写四首古诗。2体会诗人情怀,培养爱国情感。3品味诗歌语言,培养鉴赏古诗能力。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给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花溅泪() 搔更短( )不胜簪() 夜阑()烟笼寒水( ) 夜泊秦淮( ) 干戈寥落四周星()( )(2)文学常识及文体知识。 春望作者是 朝的 ,字 ,诗人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 诗人。代表作有“三吏” 、 、 泊秦淮作者是 朝的 ,字 ,著有 。律诗分 、 两体,简称 、 。律诗的一、二句叫 ,三、四句叫 ,五、六句叫 ,七、八句叫 。律诗一般在 两联用对仗。2二读课文,初步理解前两首诗的诗句意思。(1)理解春望的大意。 (2)理解泊秦淮的大意。 感时: 烽火: 浑: 胜 :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学导学”部分的知识点。(二)学习春望。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意。3.品味全诗。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本诗以“望”为诗眼,它统领了哪些诗句?(2) 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 联系下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所包含的感情?(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泊秦淮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2自由朗读全诗,小组合作理解诗意。3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2) 试分析首句中两个“笼”字的妙处。4. 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该怎样理解?作者是斥责歌女吗?为什么?(2) “犹唱”一词有何深义? 5.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 选择题。(1)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意为: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抵得上万两黄金。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2)对泊秦淮分析不当的一项(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个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年幼无知,又抒发了自己的忧时伤世之感慨。D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语言清新洗练,化用典故,是唐诗中的精品。(二)课内阅读1.阅读春望,回答: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作者看到后反而泪落心惊?2.阅读泊秦淮,回答下列问题。(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2)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五课外拓展. 阅读杜甫望岳和春望,完成下面题目。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的题目都有一“望”字,都扣住“望”字来写,统摄全篇。B望岳首联写远望,描绘泰山广大;颔联写近望,描绘泰山高峻;颈联写细望,描绘层云和归鸟;尾联写想像中极目远望,抒发豪情壮志。C春望首联望而忧国,颔联望而伤时,颈联望而悲己,尾联望而思亲。D由于写作背景不同,诗人在两首诗中抒发的情感也是不同的。(2)杜甫写诗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请赏析“溅”字好在何处。 第二课时一、目标导学1有感情地诵读,默写后两首诗歌。2体会诗人情怀,培养爱国情感。3品味诗歌语言,培养鉴赏古诗能力。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文学常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选自 。“大作”的意思是 过零丁洋选自 ,作者 是 朝人。2二读课文,初步理解前两首诗的诗句意思。(1)理解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大意。(2)理解过零丁洋的大意。 僵卧: 起一经: 四周星: 戍轮台: 干戈: 丹心: 夜阑: 寥落: 汗青:三、合作探究 (一)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2自由朗读全诗,小组合作理解诗意。3品味全诗。分别赏析前两句中的“僵”、“卧”、“孤”、“思”字的意思 试分析后两句的修辞及其作用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二)学习过零丁洋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自由朗读全诗,小组合作理解诗意。3“干戈寥落”写出了什么?“风飘絮”和“雨打萍”在诗中各喻什么?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心情?4 试分析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新奇之处5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操和人生观念?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1)过零汀洋中形象地表现国家危难和个人困厄的短语分别是 、 (2)对下面四首诗的作者、朝代、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春望杜牧唐五言律诗B泊秦淮杜甫唐七言绝句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北宋七言绝句D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七言律诗 (3)下列对诗歌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春望这首五言律诗写于安史之乱前,作者感时伤怀且久别思家,故写本诗,以作纪念。 B.泊秦淮七言绝句首句渲染气氛,迷蒙中透出悲凉;第二句点明环境,在结构上起枢纽作用;最后两句用委婉的议论抒发心中的不满。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七言绝句以风雨为题,通过风雨把现实和梦境联系起来,显得自然而巧妙,作者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读来荡气回肠 D.过零丁洋这首七言律诗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紧密相连,显得慷慨悲壮,正气凛然。2.诗句默写。(1)感时花溅泪, 。(2) ,隔江犹唱后庭花。(3) ,身世浮沉雨打萍。 (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语句是:(5)过零丁洋中,用带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的句子是: 5 课外拓展1阅读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回答下面的问题。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2)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使作者想到了什么?答:(3) 总结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2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回答下面的问题。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对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辛苦遭逢起一经”,说的是自从中了进士,担任起重要国事之后,就为国事辛苦奔波,有无愧国家民族之意。B“身世浮沉雨打萍”,这是个比喻句,是说四年来没有一天安定,像雨中的浮萍,是承接辛苦一句的意思说的。C“惶恐滩头说惶恐”写的是在江西起兵奔赴浙江为解除临时国都杭州被困时的惊恐心情的,有为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