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小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形成的研究.doc_第1页
新课程中小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形成的研究.doc_第2页
新课程中小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形成的研究.doc_第3页
新课程中小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形成的研究.doc_第4页
新课程中小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形成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中小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形成的研究 研 究 报 告一、研究背景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曾指出,教师的任务是做一名“知识的助产婆”。在学与教的关系上,他强调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学习,认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协助学生学习,而不应该支配学生学习的地位(曹孚外国教育史1979)。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更是把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作为衡量一切教学方法的最高原则。他指出:“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和被动的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曹孚外国教育史1979)。”21世纪全球提出“教育世纪”这一响亮的名字,国际社会也普遍地将我们所处的新型社会称为“教育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将成为社会和个人生活的需要。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四大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因此,理解终身学习的内涵,关键是要把握“学会”的意义。从简单层面上看,“学会”是学习能力和方法的问题,然而,这一问题是十分复杂的,如果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根本无法谈及学习能力的问题。由此我们认识到,学会学习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中,主动学习不但是一种学习能力,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更应该成为一种教学目标,一种教学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指出:新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同时,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中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二、问题的提出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习态度端正与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学生一旦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态度,将会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发愤图强,并能对不同环境下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作出正确的理解与判断,学习态度决定了学生的某种学习期望和学习目标。为此,我们将新课程中小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形成的研究作为课题,并且,在研究中,我们认为该课题的研究适应了学校教育改革和现代教育变革的必然要求,适应了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一)学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1.小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现状: 小学生在校学习,不仅要掌握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启发引导,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而现阶段小学生的学习状况是怎样的呢?课题组对此作了大量的调查,发现: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课堂教学中存在重教轻学,重讲轻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死记硬背轻消化理解,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操作的现象。教学方法单调枯燥,要么“满堂灌”,要么“满堂问”,缺少学法指导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学生完全处于“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教我学”的被动地位;有些学生在教师的牵制下被迫学习,他们的意识也游离于课堂之外,呈现出应付学习的状态;有些课看似问答热闹,但学生完全没有自己的思维和体验,是以被动的方式接受学习的;有些教师机械重复训练过多,通过延长教学时间来弥补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欲望,不知道怎样安排学习,不知道怎样学习,学得吃力,学得被动,负担过重。一些教师以教定教,习惯于发号施令,把自己放在课堂的中心地位,以自己的意志主宰着整个课堂。学生则听任摆布,规规矩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他们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否则就是“没有规矩”;不能有自己的意志,否则就是“不尊敬师长”。只能接受,不敢交流。长期以来,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压抑了学生的个性,磨蚀了学生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导致学生视学习为畏途。教师忽视对学生的自主意识的发现与培养,老把学生当孩子看,事必躬亲,越俎代庖,每课必滔滔不绝,不让学生体验、探索,让学生“听懂”而非“学懂”。久而久之,便抹杀了孩子心田萌生的主动意识、自觉意识,以至孩子完全丧失了自主意识,而养成越来越觉沉重的惰性心理和依赖思想。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教师往往极力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忽视学生差异,给学生布置相同的学习任务,强调一致的活动方法,追求整齐的活动过程,单向地评价学生的活动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体验失败的滋味,这样,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使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课堂气氛缺乏民主和谐的氛围,沉闷压抑。不少教师往往存在着只重视知识信息的传输,忽视了根据学生兴趣、学习类型、学习习惯等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情感培养,学生对教师产生“离心力”,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抑制,进而导致心情压抑、情感冷漠,厌学等心理问题。2.产生小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差现状的思考: 教师对学生形成主动学习态度的认识不足。在教育价值观的认识上,片面强调人的工具价值,而忽视教育的内在本体价值,即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强调知识传授的惟一,忽视学生完整的、主动的、和谐的发展,只重视认知的发展而忽视人的心灵的育化和人格的培养。在教师观和学生观的认识上,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而忽视学生内在主体性的发挥,视学生为被动的个体,消极对待学生,不尊重学生,不研究学生,无视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因此,学生是被动的,是依附于教师的,是缺乏自主性和主体性的。在学习观的认识上,把学习建立在重复的基础上,把反复的机械练习作为学习的基本方式,认为学习是简单的积累,被动地接受信息刺激,强调“接受”、“掌握”,忽视学生自己主动构建,使学生在学习上依赖老师,产生惰性,认为学习只是完成老师的要求,应付老师。在教育评价方面,评价方式单一,重量化,轻质的变化。多数教师只评分数,不评学生学习的态度、习惯、情感,评价缺少激励,学生常在考试、评价中体验失败,久而久之,便失去了继续学习的信心。 小学生自身不太会主动学习。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较差,学习经验不足,良好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因而,他们不善于安排自己的学习,更多依赖外力的引导。小学生比较缺乏学习的责任意识,更缺乏家长的激励,而不少家长因为工作忙或缺少方法,只重视学习结果,疏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心理的沟通。特别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学生,缺少家 长有效的监督和学习指导,学习习惯不好,主动学习态度差。(二)走向现代教育的需要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人自身问题的解决,“认识你自己”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发掘人的潜能、重建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核心问题;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人们在批判“儿童中心主义”的同时,也在探索体现人的主体作用的教育思想。主体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主动性品质的教育,张庆林指出主体性有主体意识、主动性、独立性、责任感、自信心、自觉性、坚持性7个维度(张庆林:元认知的发展与主体教育,1977);王道俊等将主体性分为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三个层次(王道俊:关于教育的主体性问题,1996)。主动性显然在主体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品质的培养是实施主体教育的必然要求;现代教育要求对人进行终身教育,要求人人都能终身学习。1994年11月在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将终身学习界定为“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力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和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本无原则的区别,但终身教育侧重对学习者一方的支持和帮助,终身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学习。未来的社会是学习的社会,它不只要求人们学会学习,还要求人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终身学习的目的。(三)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 有人将我国的教育模式概括为规范性教育、灌输式教育、应试教育,进而认为“无论是规范性教育、灌输式教育,还是应试教育都是中国教育模式不同侧面的特征反映。中国教育模式的集中表现,或最高层次的抽象应是应试教育。它能够涵盖规范性教育和灌输式教育。因为应试是对教育的最终评价方法,致使教育方式是规范的、灌输式的”。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是:考试以知识记忆为主,教学以灌输为主,学习以记忆为主。应试教育的“以本为本”的教学宗旨使学生的学习范围受到极大的限制,学生所学会的学习技能是记忆甚至是机械记忆,学生学到的是死知识,而在死知识中浸泡的学生,长期背记、演算,他们因看不到知识的价值久而生厌,于是转而认为学而无用,厌学、辍学由此生根。在应试教育的强压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压制,教师教育的主动性受到限制,学校教育死气沉沉。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应从应试教育转向创造教育,发挥教育工作者的创造力以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创造性。把学生培养成为主动学习者,这不仅是解决当前厌学问题的根本策略,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对策。二、课题的解释主动 “主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层意思:一是指“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二是指“能够造成有利局面,使事情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三是跟“被动”相对的,即“不被动”的意思。具体说来,主动实际上包含以下意思:行动者做出的行动是出于自己的内在要求,而不需要其他外在力量的推动;行动者具有自己的预期目的,并有为达到自己目的的意志努力;行动者有自己的行动路线,不会轻易受到他人或环境的左右;行动者具有一定的能动性能自行创造有利的局面,以达到自己预先设定的目的。综合以上的意义,我们认为,所谓“主动”实际上是行为主体自动、自觉、自主活动特征的综合,它无可奈何、被动无助、迷惘无定、随遇而安是相对的。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与学习主动性的意义基本相当。主动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即是人们所说的“愿学”,学生将学习视为自己乐意去做的事,而不需要他人的推动;主动学习是自主的学习状态,也就是说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人,他有自己追求的目标,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意识,不会轻易地受到他人或环境中的其他因素的影响,由此而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主动学习是一种自觉的学习状态,主动学习者一般会在学习进行之前,会对学习作通盘考虑,有一个行动的计划,并且能够克服学习困难保证按照计划学习,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不但是一种学习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更应该成为一种教 学目标,一种教学方法。态度与学习态度 心理学家C.朗格(Lange)在他的一项实验中发现,当被试者特别注意自己将要作出的反应时,他的反应时间明显快于当他处于非注意状态下的反应时间。C.朗格认为这种心理上的准备状态就是一种态度,他支配着个人的记忆、判断、思考和选择。“学习态度”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受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三、研究的依据(一)教育学依据 在以卢梭为代表的浪漫自然主义思潮里,他们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要保持儿童的自然本性。儿童应多在经验中学习事物,而经验主要要来源于“主动参与”。而以杜威为代表的民主主义思潮认为教育应以儿童及其活动为起点、目的、中心,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尽管两大教育思潮的主张虽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共同反对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反对被动接受,主张尊重儿童、解放儿童,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儿童的天性得到发展,重视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直接经验,鼓励儿童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得和谐发展。 据此,我们认识到:(1)教学活动应该是人发展自己的实践活动,必须让学生以其自身发展的主人意识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2)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内在动力,兴趣是人的本性的具体反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造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3)列宁说,没有情感就没有对真理的追求,这无疑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获取知识;(4)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集体的活动,又有个体的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师生都积极主动地配合起来共同参与教学活动;(5)人的发展与人的活动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强调“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学生在主动接受外部影响 的同时,主动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三)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应包括两个方面:“感觉思维创造”,称为认知过程,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意志”,称为志向活动,属非智力因素。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这两个方面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辨证统一过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研究认为,“90%的学生的能力倾向差异只不过是学习速度的差异,而不是智能差异”,而学习速度的差异大多是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差别所致。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往往是受后天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学生发展的主动权基本上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当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情感不切,意志不强时,即使老师的课讲得再好,也激发不了他的智慧火花。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动力系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又强调学生的智力因素,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地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获取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两大系统水乳交融、协调发展,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四)学习学依据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活动能够自主的时候,他才有可能获得学习的成功。自主学习也称为自我导向学习,所谓自我导向学习,诺尔斯将其界定为“一种没有他人帮助,由个体自己引发以评断自己的学习需要,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寻求学习的人力和物质资源,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评鉴学习结果的过程。”而自主学习者或自我导向学习者,加格利米诺认为,是能够自己引发学习,并能独立而继续地进行,他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信心,能够应用基本的学习技巧,安排适当的学习步骤,发展完成学习的计划和利用时间加以进行能够的人(谢国东,构建学习社会,1997)”。 由此可见,学习者要变得主动就必须改变以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逐步建立起富有创造性的主动性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学习的成功。诸多现代学习理论实际上都倾向于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结合;强调学生智力与非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智力、非智力发展的最佳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责任感的最佳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的最佳结合。而要实现这几个最佳结合,关键是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获取智能。四、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一)研究的对象全校教师及每学年度各教学班的所有学生。(二)研究内容1.教师采取积极的策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进而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参与自定目标、计划,作好学习准备的良好习惯。(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学习观念。对教而言,什么是学生?忠信教育法中提到:“学生活的知识,学生存的技能,学生命的意义。”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过多的关注了教师观念的革新,而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也强调对学生要进行研究。通过倾听,了解学生的兴奋和疑惑,如何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转化成稳固的学习态度。(2)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教育实践证明,使学生感到有学习的需要,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就是要改“他要”为“我要”。“我要”是一种“需要”的表现。(3)培养学生的学习理想。在新课程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小学生的直接理想”,从眼前的小目标做起,引导学生努力完成自己的阶段目标,从而实现自己长远的可及的目标。2. 培养和发展学生以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为核心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形成稳固的态度。(1)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包括参与的积极性,作业的正误、成绩的好坏、应用所学知识的成效等。这样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从而促进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2)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悟,促进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即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信念和重要特征前后一致及连续完整的意,从而使学生萌生强烈的学习责任感。(3)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符合特定的目标。五、研究的原则与方法(一)研究的原则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基本原理,在实施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始终遵循主体性、实践性、发展性、实效性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即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课题研究以教师为主体,尊重教师的主动精神,发挥教师的创新能力,让教师成为主动学习的典范,发挥参研教师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增强师生的主人翁责任感,不断提高教与学两方面主动性发挥的水平,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我会做”、“我乐做”。2、实践性原则即让研究立足课堂,立足教学,服务教学,服务师生。既要有理论分析,也要有实践验证与总结,并且以教学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和方式。3、发展性原则即研究的一切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我们应该从研究的进程中看到进步,看到成果,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评价研究。4、实效性原则即保证研究效果的真实性。讲求实际效果,不夸大,不虚假,使研究源于教学又服务于教学,切实实现研究目标。(二)研究的方法本课题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具体包括:1、调查法。研究过程中对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形成和发展状况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弄清存在的主要问题,验证策略的有效性,调查对象包括教师、学生、家长,调查方式主要是问卷和座谈。2、行动研究法。寻求“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在全校的教学实际工作中围绕主动学习态度进行研究,由一线教师承担主要研究任务,把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结合起来,使研究成果为一线教师所理解、掌握和运用,从而达到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的目的。4、个案研究法。对教师的教学个案进行收集和研究,教师则重视对各类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的现状、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以体现研究成效的生动性和具体性。5、理论研究法 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六、研究过程的回顾本课题研究全程历时3年(2004年9月2007年9月),具体包括下述四个阶段:准备阶段(2004年2月2004年9月),在该阶段中,学校针对学生在学习中被动学习的普遍问题进行了反复思考、酝酿、论证,请教专家,确立了研究方案;按方案认真设计并实施小学生学习态度调查,主研人员对调查数据逐一深入分析,完成了本校学生学习态度调查报告。研究前期(2004年9月2004年12月),课题组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开展了教师问卷调查,并针对教师对主动学习态度的理解认识,进行了专题讲座和理论学习。 研究中期(2005年1月2006年12月),课题组按学科教师实际需要按教研组形式建立子课题组,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方向。课题组教师平时以自学为主,写出学习心得或研究论文,并坚持每月进行一次理论培训,联系实际探究操作设计,开展实验教学,写出经验总结,自主交流,加强合作,试图在学习与实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主动学习态度形成的要素及其机理,深入认识影响小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形成的因素与小学生主动学习的特点。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实践尝试、反思总结,形成了一些初步成果,其中有6篇文章分别发表在英语周报、实验通讯、实验教学与仪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上,有60多篇论文获省市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在本阶段结束时,我们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形成了阶段研究报告,并参与了课题中期评估,定为金坛市级课题。研究后期(2007年1月2007年9月) 课题组进一步学习研究方案,调整研究思路,结合前期研究实际情况,继续实施相关研究活动,继续提供“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的机会。先后有10多名教师参加了省级的或常州市级的培训活动。学校为课题组教师订购了人民教育、上海教育、福建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课程教材与教法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等报刊杂志,购买了一些音像资料供全体教师学习、研讨。学校先后请原市教研室(现研训中心)陈文主任来校做课题讲座,请周怡和主任、杨国华与陈秋云老师等来校深入课堂调研并对课题研究作实践指导。学校还与常胜小学加强联系,结合课题开展了同题会课和沙龙活动。在该阶段,课题组一面学习新课改理论,继续深化研究,拓展成果,一面作结题准备。为作好结题准备,老师们系统总结了三年来的研究情况,撰写了研究总结、学生研究个案、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并对整个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进行整理,提炼成果,撰写了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七、研究成果概述(一)探索了新课程中小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形成的的有效指导策略学生主动学习态度不会自发形成,需要教师悉心指导。而课堂是教师展示生命价值的舞台,是小学生生命生长的土壤,小学生在学校有4/5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此,我们重点探索了“小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形成的的有效指导策略”:策略一:营造主动学习氛围,提供自主努力目标。如果没有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对老师有畏惧感,课堂上不敢发言,不敢活动,主动学习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营造主动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条件。1.教师要尊重、热爱、信赖每一位学生,用关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要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平等中的首席”。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教师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注视,赞赏的目光能使学生平添一份激动,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强烈关爱和信任,从而从内心深处萌发参与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2.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态度对待学生。教师要用博大的胸怀,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儿童畅所欲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提倡“童言无忌”,提倡“思维无禁区”,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和观点,甚至对教师的观点提出挑战。对于学生不同意见,不要轻易作出否定的评价。3.发扬学生间的平等互助,尊重学友的精神。为了不让优生产生优越感,看不起后进生,也不让后进生产生自卑感,教学中可组成学习小组。提倡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在小组内自由发表见解,倾听别人发言,先肯定优点,再提出建议。教师评价小组整体学习进步与否而不是指向个人。这样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体验到愉悦和成功,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4.教师以平等的参与者身份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目标导向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当实现教学目标成为师生共同的愿望时,学生便会产生一种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和责任感。学生参与目标的选择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够通过影响个体对目标的承诺感来影响成绩,能够影响学生对自己学习潜能的认识。为了引导学生定好目标,教师在备课时,应把“教学目标”改为“学习目标”,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详尽地写出该课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尽量用具体的、可操作的外显动词(如说出、画出、写出、举例)来描述学生的学习行为,避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行为动作词。5.为学生设置或者提倡学生自我设置具体的、近期的、能够完成而又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研究表明,设置近期目标的学生比设置远期目标的学生自我效能和自我调控技能更强。因为近期目标的实现能够使学生更快地看到自己某些能力的增长,对他们的意志控制要求也更低。具体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主动学习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为这样的目标能够更明确地告诉学生该做什么、如何做,更容易使他对照目标来监控自己的学习进程。课上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总目标,还应该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一般在一节课的课始,亮出总的目标,使学生有个总的“奔头”,在教学过程中,较大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也要通过过渡语或小黑板、幻灯等形式使学生明确。与设置太高和太低目标相比,设置有一定难度而又可以实现的目标,使学生看到从事复杂学习任务过程中自己的每一步进展,更多地体验到学习的进步和成功,认识到自己有可以挖掘的潜力。 6.让学生体验达标后的快乐,激发他们制订新的目标。教师在学生取得进步或成绩时,指导学生每达到目标一次,给自己记一些分数,等分数积累到一定数目后,可以给自己安排喜欢的活动或物品。这样可以让他们体验到达标后的快乐,并激励他们制订新的学习目标。目标导学的根本在于: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策略二:培养学习责任感,激发参与动机。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教学是否有效、学生主动性学习品质能否发展的关键。1.激发学习兴趣,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如教师的导入语、课件的适当运用、游戏、辩论、表演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2.培养学习责任感,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学习活动毕竟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小学生很容易在课程适应上遇到挫折,从而影响学习兴趣。显然,光靠直接兴趣维持学习是很不够的,还应注意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对于学习的责任感、义务感,使他们逐渐懂得学习是社会、国家与民族赋予他的一种历史责任,而承担起这一责任,就必须有意识、自觉的去对待学习,体现小学生对自己负责的精神,有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顽强品质,这是小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心理品质。教育学生学习上有追求。每个学生都处在不同的学习水平上。学习要有进步,就要谈到质量,这个质量,就应是因人而异的。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运用榜样示范法、目标激励法,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上进心,有追求,有奋斗的目标。只有这样,强化着孩子们的学习动机,才能促使他们履行学习责任,形成责任感。 3.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情境是指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对于学生来说又是力所能及的一种困惑状态。在学习新知识以前,教师提出相关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热情。 4.以学科自身的知识价值和特有的审美价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研究中,我们认识到:如果我们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结合旧经验把新知识运用到实践情景中,可以让学生感到熟悉、有价值而增强学习的动机。学科本身特有的审美价值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等。 5.适当开展竞赛,激发成就动机。竞赛是根据人们的自尊需要和获得成就的需要来激发人们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手段。在竞赛中学生的成就动机表现得最为强烈,因而可以提高学习成效。当然,竞赛也有一些消极影响。所以,在竞赛中,教师除了要注意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外,还可以将个人竞赛与分组竞赛、团体竞赛、自我竞赛等方式结合起来用,以克服竞赛带来的消极影响。 6.以成功感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信。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知晓学习的结果,能提高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善用学生学习中的成功感来增强学生的参与自信。“失败是成功之母。”对于那些善于反思的人来说的确如此,但对于没有反思力或反思力很差的小学生来说“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一次成功的体验蕴育着新的学习动力。研究证明:自信心的增强与成功体验成正比,与失败体验成反比。教师要用发现的眼光去探寻学生细微的进步,多用褒扬的语言去赞赏学生的成功,使其不断获得学习预期的目标和尊重需要的满足。要多创造条件让学生体味成功的喜悦,使其树立信心“我能行!”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可以对某些学生尤其是差生降低成功的标准,在其取得了相对较小的成功时及时给予鼓励;多为学生设计“跳一跳,摘得到”的学习活动。 7.用教师评价激励参与。研究表明,恰当的教师激励,对学生的主动学习一般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发言、表现要有“恰当”的评价。所谓“恰当”,是指评价要富有激励性、贴切、中肯,而不是“廉价的表扬”。具体来说,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夸张”地鼓励优点,对优秀学生要提出更高要求,指明发展方向。教师用评价让学生感受自我价值。但教师激励学生时应该注意:第一,对学生的激励应该有理有据,客观适度;第二,对学生的激励必须及时;第三,不要过分倚重外部奖赏。 8.利用相互激励策略。研究证明,课堂教学中采用如下一些方法来鼓励学生进行相互激励,效果较好:第一,对于为学校、班级争得名誉的同学,要求全班同学感谢他为学校、班级作出的贡献,同时要求他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鼓励同学们共同努力;第二,对于学习取得明显进步的同学,要求同学们向他祝贺,同时要求他介绍自己取得进步的经过;第三,对于课堂上回答问题突出的同学,要求同学们对他的回答作出积极评判;第四,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时,以合作小组为奖励单位,而不是分别奖励个人,让小组成员在分享合作成果时相互激励。策略三:创设主动学习时空,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1.发挥师生榜样作用。实践证明,主动学习态度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来获得,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自己要示范给学生一些主动学习的技能外,还要注意利用学生中的主动学习榜样。如展示学生优秀作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主动学习故事、介绍预习方法等。 2.大胆地“放”,精巧地“扶”。“放”是指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变“先讲后学”为“先学后讲”。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能力,相信他们,给他们以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去凭旧知探索新知,让学生摸索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获得解决问题后的无限乐趣。 3.把学生放在活动中培养。因为人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人只有在活动中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发展,人性得以丰富。所以,课堂教学中要多开展讨论、交流、辩论、表演、竞赛等活动,把这些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使之经常化。并把课堂向社会延伸,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不断学习。 4.座位视学习内容不同作调整。座位编排要让学生优差搭配、性格互补,形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但要防止优秀学生“一言堂”。 5.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把“说”的机会留给每个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知心朋友,学生发言时当好听众,活动时当好参谋,学生遇到困难热心帮助,解除课堂发言时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策略四: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学生不愿学,学不会,原因之一是“不会学”。因此,要让学生做到主动学习,教师应该把学习方法做为礼物送给学生。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还在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如果学生能够在长期的、自主的学习实践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学生就真的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了,就真的实现主动学习了。 1.在学习的各个环节,教师都把方法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成为会学习的人。如“送”给学生良好的预习方法。教师可针对学习要求布置一些可操作的细致的预习作业,坚持训练,使学生内化为方法,养成习惯。(可这样布置预习:下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你能自己学会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别人帮助解决?你能在课堂上帮助别人吗?)这样的提示给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创设了主动探究的预习情境。预习内容包括课本、相关书刊、文章、网上资料、乡土资源,预习形式有读书、搜集文字资料、网上查阅信息、调查访问和实践体验。 2.在教学生方法上,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按学习计划去实现学习目标,是学生有无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也特别重要。传统的接受学习,学生是不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的,因为一切的学习活动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制定的学习任务。在从接受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时,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指导。一是制定哪些学习计划,常见的如每单元的学习计划,期中期末复习的计划,包括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实施措施、完成情况、自我总结评价等。计划制定好后,教师要经常提醒督促,并发动家长一起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计划。 3.会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特别是电脑网络和工具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克服学习上一遇到“拦路虎”就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的依赖性。学会一些具体的、针对性强的学习方法,如怎样记生字、怎样背诵,怎样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的学习方法是很多的,教师不仅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也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尊重学生自己摸索、形成的一些学习方法,因为只有当学习方法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惯时,才能发挥其作用。 4.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好习惯,受益一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认真完成老师安排的预习作业外,主动增加预习内容,预习时,会用工具书解答疑难,独立思考掌握基础知识,归纳提出疑难问题;上课时,积极展示学习成果,经常主动请教,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和建议,能与人合作,在合作中能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能与人合作,在合作中能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作业时,独立完成,积极改错;复习时,积极自我检查,查漏补缺,评价反思,调控学习。策略五:转化被动学习者,使全体学生主动发展。 在调查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形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个班总还有一些被动学习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首先应该仔细地进行自我检讨,如教学是否投入、对学生是否平等,对学生是否抱有过高的期望、对学生是否作了不恰当的分等但在教学中又没有因此而加以区别地对待等,然后试图作一些改变,以一个新的面貌出现在课堂上。以一种新的眼光去“发现学生”,以“现实”的态度去评价学生。教师还应该认真分析学生被动学习的不同类型:可能是性格内向,信心不足;可能是基础较差,学力不足;可能是思想懒惰,动力不足等。然后满腔热情地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的时间与机会。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转化策略: 1.对性格内向、信心不足的学生,引导他们大胆发言,或者创造机会让他们大声地说话,并教给他们清楚地表达自己意思的方法。教师应该对这些学生细微的进步而表示由衷的赞赏以及真诚的鼓励。 2.对基础较差、学力不足的学生,指导的目标与要点要清;一步一步地讲,小步子讲述教学材料;教给特殊的和具体的方法;在讲新知识以前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学困生更要有成功的体验。学困生往往怯懦自卑,更需要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老师有意识让他们多说多练,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 3.对思想懒惰、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不能认识学习的意义,不能体验学习满足的愉快情感,对学习持冷漠态度)的学生,教师可以暂不关注其动机状态如何,而把精力放在教学的认知方面,通过有效的方法去组织教学。这样,学生在教学中得到的收获就会转化为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仔细观察他们在体育、劳动、音乐、书画、手工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引导他们把这些积极因素与学习联系起来,迁移转化为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二)探索了促进小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形成的学校管理策略1.确立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态度为中心的目标体系为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学校首先应该把学生是否具有主动学习态度和能力纳入到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学校不仅要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进步的重要指标,还要把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作为一项同等重要的指标来对待。2.成立兴趣小组和辅导小组 研究证明,要想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校在开足必修课的同时,根据自身的设备、设施、师资状况成立兴趣小组和辅导小组。通过兴趣小组,参照课程标准,加深和拓宽学习内容,给予高能力的学生以自主发展的空间和学习支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好,扩大知识面,发展个性特长。3.转变评估和激励方式 学校中的评估和激励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所评估的对象是学生的发展,它所采用的激励方式主要是精神激励。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评估和激励应该遵循全面、多元、发展的原则。采用全面评估的原则,可以让学生看到主动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的价值;采用多元的评估原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能力的多面性,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采用发展的原则,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通过努力所取得的进步,增强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为了落实以上三个原则,我们采取了如下一些做法:评选“校园之星”。每月先由各个班级根据学生主动学习的综合表现评选若干名“主动学习之星”,(数量不限),而后在这些人选的基础上评选“校园之星”如主动预习之星、学习计划之星、主动发言之星、主动纠错之星等,挖掘学生的长处,让他们看到自己突出的一面,找到自信和自尊。以班级为单位设立“学习进步奖”。设立学习进步奖,可以给有进步的学困生登台领奖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希望,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承认,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也可以让那些满足于已有成就的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果老保持原有的水平,别人会赶上来,自己也可能失去更多被奖励的机会。这样,他们就会为自己确立更高的学习目标,激励自己继续努力。4.营造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学校物质环境 研究证明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学校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场所、设施、资料,如:给学生提供学习场所和学习辅助设备上的便利。开放图书室,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资料;开放实验室,让在实验课上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可重新做实验;提供体育器材,让学生在安全、健康的前提下自由参加体育活动;提供学生自由书画的墙板等。 5.尽可能不用带有明显消极情感色彩的字眼评判学生的学习,而代之以用事实判断。例如,为了鼓励学生的主动探究,在检查作业时问:“有没有不一样的解法?”最好不要问:“有哪些同学做错了,请举手。”又如,某些有经验的老师批改作业时,把过去常用的鲜红的“”改为“?”,这既起到了让学生订正作业的作用,也保护了学生的学业自尊心。(五)实践成果概述1.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品质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习的自觉性、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策略性、学习的灵活性、学习的批判性、学习的自制性、学习的坚持性、学习的自控性得到较好发展,尤其是学习自信心有了长足的发展。喜欢提问的学生多了,常常看课外书籍的学生多了,把动脑筋当成一种乐趣,讲究学习方法,在没有外力束缚下自己按时完成作业,自觉按计划学习的学生更多了。2.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多数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增强,学习方法得到了改善,主动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能主动计划自己的学习,恰当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