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勘察报告》word版.doc_第1页
《房建勘察报告》word版.doc_第2页
《房建勘察报告》word版.doc_第3页
《房建勘察报告》word版.doc_第4页
《房建勘察报告》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顺学院盖扩建工程一区(A1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送审稿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二一五年六月安顺学院盖扩建工程一区(A1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院 长:总 工:审 核:项目负责:编 写: 提交报告单位: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勘察证书等级:甲级勘察证书编号:160600-kJ提交报告时间:2015年6月目录安顺学院盖扩建工程一区(A1栋)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安顺学院盖扩建工程一区(A1栋)2一、拟建工程概况1二、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1(一)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1(二)依据的技术标准1(三) 岩土工程勘察分级2三、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及其完成情况2(一) 勘探点的布置原则、勘探方法及完成工作量2(二) 钻探质量评价3(三) 采取试样方法及数量3(四) 岩石、水、土室内试验分析完成情况3(五) 测量系统及引测依据3四、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一) 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3(二)场地地层,岩土体构成及均匀性评价4(三) 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四)、气象特征及场地水文地质情况5五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6五、特殊性岩土7六、场地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评价7(一)岩体的完整性评价7(二)岩土室内试验指标的统计分析7(四) 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与适宜性的分析评价8(五) 基础持力层建议8(六) 基础方案建议9(八) 桩基工程的分析评价9七、建筑基坑及边坡稳定性评价10八、结论与建议10图件部分 1. 总平面图 2.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3. 工程地质剖面图 4. 钻孔柱状图 附件部分 1. 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报告 2. 土试验报告 3. 水质分析报告 安顺学院盖扩建工程一区(A1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受安顺学院的委托,我院对安顺学院盖扩建工程一区(A1栋)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一、拟建工程概况 拟建安顺学院盖扩建工程一区场地位安顺市安顺学院,拟建场地交通运输较方便,汽车可直达场地。安顺学院盖扩建工程一区(A1栋)建筑总面积为30000,基底地面积为6448,建筑高度31.9m,建筑层数5-7层,具体拟建建构物情况详见下表1。建(构)筑物设计参数表 1序号名 称结构形式层数地下室底标高(m)预计基础形式0.00标高(m)最大柱荷载(kn)备注1A1栋框架结构5-7F无地下室桩(柱)基础1427.607000二、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一)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1. 查明拟建场地各岩土层的成因、时代、地层结构和均匀性以及特殊性岩土的性质,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于岩质地基和基坑工程,应查明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基本质量等级和风化程度。2. 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及排泄条件、腐蚀性、初见水位及稳定水位;提供季节变化幅度和各主要地层的渗透系数;提供基坑开挖工程应采取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当采用降水控制措施时,应分析评价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对场地土的腐蚀性进行评价。3. 对地基土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论证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形式的可行性,对持力层选择、基础埋深等提出建议。4. 确定本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确定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型,划分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对场地和地基的抗震措施提出建议。5. 若拟采用桩基,对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的极限侧阻力、极限端阻力和变形计算的有关参数;对成桩可行性、施工时对环境的影响及桩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6.判断基坑的整体稳定性,预测可能破坏模式,为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提出意见,提供各侧边地质模型的建议。7. 查明下伏基岩的岩溶形态、位置、规模、埋深、围岩和岩溶堆积物以及伴生的土洞等岩溶发育规律。8.若场地内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提出意见,并提供设计所需计算参数。(二)依据的技术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 87-2012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201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SC99:1998);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JGJ84-199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 22/46-2004);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 22/45-2004)。(三) 岩土工程勘察分级拟建场地勘察区没有发育构造断层、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地层稳定性好、地层分布较简单,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表3.1.4之规定,对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的划分标准,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综合岩土工程勘等级为乙级。三、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及其完成情况(一) 勘探点的布置原则、勘探方法及完成工作量根据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勘察任务要求、建筑物规模及场地特点,本次勘察工作,采用工程测量、岩芯钻探、声波测试、室内试验及现场地质调查等方法为主,查明了场地及附近的覆盖层性质、厚度,基岩的分布、产状及地层结构,收集了本地区的水文资料,对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以全面获取场地第一手资料。本次勘察的勘探点是根据设计方要求以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之4.1条、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 22/46-2004)之7.2条中对安顺学院盖扩建工程一区(A1栋)项目详细勘察勘探线、勘探点间距的要求按二级(中等复杂)地基等级进行布置。野外勘察工作自2015年6月15日起,至2015年7月29日结束。在拟建场地范围内详细查明了拟建场地的岩土层分布情况(主要完成工作量见表2)。表2 主要完成工作量一览表项 目完成工作量提 交 成 果单位工作量测量放钻孔孔259确定钻孔位置、坐标机械钻探钻孔数量孔257钻探进尺m4086岩石2862m、土1260m钻孔平面分布幅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地层剖面结构组合条30工程地质剖面图单孔柱状图幅257钻孔柱状图波速测试孔/点0波速测试报告岩石物理性质试验组10岩石物理性质测试报告岩石抗压力学试验组10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报告土物理性指标试验组10土的物理性指标分析测试报告水质分析试验组1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分析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布置图、拟建物底层平面柱位图,结合拟建物结构特征及荷载大小要求,按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关于岩溶地基的规定按一柱一孔进行布孔,本次勘察共布孔176个,钎孔83个共完成钻孔257个。 钻探深度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4.1.17条和4.9.4条和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7.2.3条的规定,视拟建物上部结构荷载及初步考虑的基础类型与基础埋深,根据场地目前标高:桩基础控制在预估基础底面以下35倍桩径且深度不少于5.0m。在钻探过程中,如遇岩体破碎或影响持力层选择的岩溶洞隙时,再按照上述要求加深钻孔深度。 (二) 钻探质量评价本次勘察对粘土层采用单层岩芯管硬质合金钻头无水干钻连续取芯,岩芯采取率为100%,对基岩层采用单层岩芯管及硬质合金钻头清水回转钻进连续取芯,钻孔直径75108mm,钻探回次进尺一般为1.001.50m,最大不超过2.00m,岩芯采取率:基岩强风化带45%55%,基岩中等风化带65%75%;基岩中等风化带RQD为7590。钻进过程中,各项深度数据累计误差0.05m。满足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中5.0.1条款的要求。(三) 采取试样方法及数量1. 岩石试样的采取:岩石试样采用单层岩芯管硬质合金钻头,清水回转钻进,在采取的岩芯中选取单节长度大于10cm,10组长度为0.20m的岩芯,用较高强度的塑料薄膜和粘胶带密封。共采取10件红粘土10件中等风化白云岩及1组水样进行室内试验。(四) 岩石、水、土室内试验分析完成情况岩石、土、水室内试验分析由“贵州科建检测公司”完成。岩石试样依据现行规范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土工试样依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水质分析试验依据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水质分析规程(DL/T5194-2004)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取得了必要的岩、土的物理力学试验成果、粘土层的腐蚀性试验成果和水质简分析成果,试验项目满足规范要求。 (五) 测量系统及引测依据本勘察报告及图件所依据的测量系统及引测依据设计提供的“总平面规划图”,采用业主方提供的引测点、规划红线图及初勘条件图作为放线依据,孔口高程为黄海高程系高程。 控制点GPS1, GPS2坐标如表2 :表3控制点及勘探点坐标统计表孔号X坐标Y坐标高程孔号X坐标Y坐标高程GPS12906967.565599545.2161365.943GPS22906932.654599463.7681366.006钻孔位置确定及高程测量由我院测量室采用拓普康GTS336型全站仪施测。测量精度:平面位置偏差0.25m,高程偏差0.05m,满足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要求。四、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 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1. 场地位置拟建场地位于安顺市安顺学院内,交通运输方便,汽车可直达现场。2. 地形及地貌拟建场地地貌类型属岩溶残洼地,地势开阔,自然地形呈南高北低,勘察范围内高程为1422.811428.85m,起伏差6.0m。场地整体平缓。 3. 地质构造据安顺市区域地质图及现场勘测,场地没有较大规模的区域性断层,地层为单斜构造,产状21037。场地区域地质构造较为单一,拟建场地位于安顺市开发区,场区内覆盖层由第4系场地内岩土构成自上而下为:杂填土(Q4ml)红粘土(Q4el+dl)组成,下伏为三叠系关岭组(P1g)白云岩岩组成,场地基岩呈单斜构造产出(二)场地地层,岩土体构成及均匀性评价拟建场地经钻探及开挖揭露,杂填土(Q4ml)红粘土(Q4el+dl)组成,下伏为三叠系安顺组(P2g)白云岩岩组成,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杂填土(Q4ml)杂填土:杂色,结构松散,由粘土、混凝土碎块及矿渣等组成,结构松散,回填均匀性差,场地范围内部分分布,分布不均匀。局部分布,最薄处为0.60米,最厚处为2.40米, 平均厚度为1.67米。2、红粘土(Q4el+dl)红粘土:褐红色,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土质均匀、密实,致密状结构,有光泽,韧性、干强度高,残坡积成因,局部夹风化岩块,网状裂隙较发育,场地范围内局部分布,分布不均匀。局部分布,最薄处为0.40米,最厚处为6.70米,平均厚度为2.60米。3、中风化白云岩(P2g)、白云岩:灰色,易钻进,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很发育。分布于基岩浅部,岩芯呈砂状,碎块状,岩体碎裂破碎,局部分布。、白云岩:白云岩:灰色、深灰色,中等风化,薄中厚层,受构造运动影响,节理裂隙发育,内充填粘土及泥质物,结合差,见蜂窝状溶孔,晶洞,岩芯多呈岩芯呈柱状、短柱状、碎块状,砂状,全场地分布,岩芯采取率70%左右、岩体属较破碎。根据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值、坚硬程度、岩体完整性指数并计算岩石基本质量指标BQ岩芯采取率,并结合钻孔岩芯的鉴别,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类。 (三) 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钻探揭露,施工钻孔175个个钻孔中:ZK4,ZK9,ZK21,ZK29,ZK49,ZK68,ZK75,ZK87,ZK89,ZK99,ZK107,ZK108,ZK113,ZK116,ZK120,ZK126,ZK135,ZK141,ZK142,ZK145,ZK146,ZK153,ZK166,ZK168,ZK248,见岩溶洞穴25个,遇岩溶率约14.2%,溶洞高度0.55.20m,场地基岩面起伏相对高差大于2m,且小于5m,根据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7.1.3条,场地属岩溶中等发育场地。岩溶发育情况一览表,详见表4。表4 岩溶发育情况一览表孔号形态顶板标高(m)底板标高(m)垂高(m)顶板岩体厚度(m)充填情况处理意见ZK4溶洞1420.021419.620.41.5软塑红粘土夹碎石揭穿顶板增加桩长ZK9溶洞1420.031419.630.41.3软塑红粘土夹碎石揭穿顶板增加桩长ZK21溶洞143.931411.142.84.2软塑红粘土夹碎石揭穿顶板增加桩长ZK21溶洞1408.341406.142.22.8软塑红粘土夹碎石揭穿顶板增加桩长ZK29溶洞1416.481414.681.85.2软塑红粘土夹碎石建议顶板作持力层ZK49溶洞1420.131417.432.70.8软塑红粘土夹碎石揭穿顶板增加桩长ZK68溶洞1411.711409.911.86.1软塑红粘土夹碎石建议顶板作持力层ZK75溶洞1421.741421.440.32.5软塑红粘土夹碎石建议顶板作持力层ZK87溶洞1417.281415.481.86.8软塑红粘土夹碎石建议顶板作持力层ZK89溶洞1413.981411.782.25.6软塑红粘土夹碎石建议顶板作持力层ZK99溶洞1413.061410.862.26.5软塑红粘土夹碎石建议顶板作持力层ZK107溶洞1413.471411.4725.9软塑红粘土夹碎石建议顶板作持力层ZK108溶洞1416.471414.771.76软塑红粘土夹碎石建议顶板作持力层ZK113溶洞1421.161420.061.14软塑红粘土夹碎石揭穿顶板增加桩长ZK116溶洞1417.661415.6625.7软塑红粘土夹碎石建议顶板作持力层ZK120溶洞1418.11417.30.85.7软塑红粘土夹碎石建议顶板作持力层ZK126溶洞1419.121415.823.35软塑红粘土夹碎石建议顶板作持力层ZK135溶洞1418.851416.652.25.7软塑红粘土夹碎石建议顶板作持力层ZK141溶洞1420.121418.321.85.1软塑红粘土夹碎石建议顶板作持力层ZK142溶洞1420.741418.642.15.1软塑红粘土夹碎石建议顶板作持力层ZK145溶洞1418.451417.470.985.3软塑红粘土夹碎石建议顶板作持力层ZK146溶洞1420.31418.22.15.5软塑红粘土夹碎石建议顶板作持力层ZK153溶洞1418.41416.81.68.2软塑红粘土夹碎石建议顶板作持力层ZK166溶洞1421.941419.642.35.5软塑红粘土夹碎石建议顶板作持力层ZK168溶洞1421.591419.5926软塑红粘土夹碎石建议顶板作持力层ZK248溶洞14151412.92.15.7软塑红粘土夹碎石建议顶板作持力层 拟建场地基础均以中风化石灰岩作地基持力层,对遇溶洞的钻孔,顶板厚度不满足持力层要求,需揭穿溶洞,将基础置于溶洞底板中风化基础之上。(四)、气象特征及场地水文地质情况1. 气象特征据贵州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贵州省建筑气象标准(黔DBJ22-01-89),拟建场地处平均海拔高度在1102米1694米之间,属典型的高原型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360毫米,年平均气温14,历史最高气温34.3度,最低气温-7.6度,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风速2.4m/s,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宜人,是避暑休闲的天堂。2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已有勘察成果 ,拟建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和下部灰岩岩溶裂隙水。上层滞水存在近地表的地层中,以填土中为主,呈岛状分布,受大气降雨和地表水补给,该场地内无统一地下水位。粘土含水性差,透水性差,为相对隔水层。灰岩岩溶裂隙水:岩溶水与岩溶发育程度有关。岩溶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岩性及岩性组合,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各类灰岩岩溶发育程度因其溶解度不同而异。工程区岩相变化较大,位于中切割低山山腰,钻孔揭露到地下水稳定水位,终孔多日后,从统一测量的孔内水位可知地下水稳定水位高度一般为1421.00m左右。综上所述,拟建场地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应注意场地地下水对拟建工程施工的影响。4. 场地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1、场地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根据拟建场地地下水水质分析报告,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03-Ga型水,地下水PH值为7.22,游离CO2为5.75mg/,侵蚀性CO2为1.99 mg/L,总矿化度为440.88 mg/L,拟建场地环境类型为类,综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场地地下水对拟建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场地环境为类。场地处于干湿交替环境,水对建筑砼结构的腐蚀性分析评价见表5。 场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表 表5腐蚀对象砼结构砼中钢筋评价指标SO42-(mg/L)Mg2+(mg/L)侵蚀性CO2 (mg/L)HCO3(mmo1/1)pHCl-(mg/L)含量95.8334.441.993.977.2232.36评价标准微3002000151.06.5100弱300-15002000-300015-301.0-0.55.00-6.5100-500中1500-30003000-400030-600.54.00-5.00500-5000强30004000604.005000评价结果微微微微微微 2场地土对建筑物的腐蚀性评价 由于场地周边无化工有机工业,根据水质分析试验地下水未被污染对建筑材料具有微腐蚀性,所以土也没有被污染,因此土对建筑材料具有微腐蚀性。五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1、岩溶本次本次钻探的175个柱位钻孔中,在勘探深度范围见岩溶洞穴25个,遇岩溶率约14.2%,整个场地溶沟、溶槽微发育,基岩面相对高差大于2.0m,且小于5.0m,根据钻孔岩溶分布情况及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第7.1.3条及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表3.2.4条规定综合考虑,建筑场地为岩溶中等发育地基。2、不良地质现象根据调查,在拟建场地100m范围内未发育有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3、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分析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安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地形较平坦,无液化土层、无软弱土层、无危险地形地貌,场地属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场地土层为红粘土;红粘土平均厚度为2.4m,承载力fak=80kPa,土层等效剪切波速150 m/sVs250m/s,属中软土;场地土层厚度小于5m,属1类场地,设计特征周期0.25s。五、特殊性岩土经现场调查及钻探反映,拟建场地中素填土杂色,结构松散,由土石方开挖产生的粘土、碎石块等组成,结构松散,回填均匀性差,基本为现场土石方开完形成,回填时限短,现未完全固结,为欠固结土,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表8-2-28杂填土的负摩阻力系数为=0.15六、场地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评价(一)岩体的完整性评价较破碎白云岩:灰白色,中厚层状,细晶结构,块状构造,质硬,节理裂隙较发育,方解石脉充填,闭合好,岩体完整性分类属“较破碎”类,中风化白云岩的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区间值为25.439.5Mpa,标准值为30.695Mpa,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属“硬质岩”类。岩体基本质量级别分类为类。(二)岩土室内试验指标的统计分析 红粘土: 红粘土:褐红色,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土质均匀、密实,致密状结构,有光泽,韧性、干强度高,残坡积成因,局部夹风化岩块,网状裂隙较发育,场地分布不均匀,局部分布,本次红粘土共取样10件做试验,取其中8件算物理力学参数,主要物理力学参数统计分析于表6:其力学参数为:Ck=37.33KPa、k=7.11、Es=7.20MPa、0=1.63KN/m3、aw=0.74。红粘土的复浸水特性评价:根据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表3.1.2-3得Ir=1.97Ir/=1.4+0.0066WL=2.004,所以拟建场物地红粘土为类土,收缩后浸水膨胀,不能恢复到原位。表6取水点 红粘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指标含水量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含水比液塑比内摩擦角内聚力压缩模量最小值59.70 82.90 41.30 40.40 0.43 0.72 1.93 6.937.10 6.80 最大值64.50 84.90 43.40 42.00 0.52 0.76 2.01 7.738.10 7.40 平均值62.04 83.98 42.61 41.36 0.47 0.74 1.97 7.2937.56 7.20 标准差1.517 0.719 0.712 0.571 0.026 0.012 0.025 0.260.346 0.227 变异系数0.024 0.009 0.017 0.014 0.055 0.017 0.013 0.040.009 0.031 修正系数0.980.99标准值7.1137.33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按下式计算fak=Mbb+Mdmd+McCk红粘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公式fa=Mbb+ Mdmd+McCk计算,其中b取值3.00m,d取值0.50m。=m=1.63KN/m3,查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表4.2.6:Mb=0.1, Md=1.39,Mc=3.71,计算得fak=140.10kPa。2、岩石本场地较破碎白云岩样10件送至贵州科建检测有限公司进行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试验,计算时考虑到3倍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控制小于0.30,高径比为1:1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按0.89折算成高径比2:1标准样的强度进行统计计算详见表4表4-2 岩石物理力学参数指标统计表 岩性密度g/cm3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MPa)变异系数修正系数折减系数k参加统计样品件数区间值平均值frm标准差标准值frk中风化白云岩2.6825.439.533.134.15830.0690.1260.9260.1510件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5.2.6结合考虑岩体完整性的差异及使用后继续风化,取折减系数0.13,根据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折减系数得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0.1530.096=4514KPa。杂填土:80Kpa红粘土:fak=140KPa 白云岩:破碎白云岩fa=1500KPa较破碎白云岩fa=4500KPa (三).岩土地基参数的确定(1)岩石据中风化白云岩自然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第5.2.6条公式(fa=kfrk)计算的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考虑场地地基岩体节理裂隙及岩溶发育程度、基础荷载、上部结构等因素,结合贵阳地区建筑实践经验,建议按以下取值: 杂填土fak=80KPa红粘土:fak=140KPa 白云岩:破碎白云岩fa=1500KPa较破碎白云岩fa=4500KPa (四) 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与适宜性的分析评价拟建场地范围内属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勘察中未发现构造断层、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性为稳定。根据勘探显示,拟建场地土层厚度变化一般,分布均匀,顶、低界坡度小于10%,局部变化较大,为均匀地基。若选择以中等风化基岩为基础持力层,则拟建场地持力层厚度较大,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场地周围无大临空面,地基稳定性好。综上,拟建场地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动力地质作用影响较弱,地基稳定性好,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基岩层处于稳定状态。经勘察并结合地区区域地质资料,下伏基岩层中岩溶发育程度为微发育。拟建场地交通方便,场地基岩层稳定。根据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 57-2012)附录C之“表C 工程建设适宜性的定性分级标准”: “场地稳定、地形有一定起伏,地貌坡度小于10%,岩土种类单一,分布较均匀,工程性质较好,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小,地表排水条件尚可”,综合确定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为较适宜,可以建设。 (五) 基础持力层建议红粘土:红粘土:褐红色,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土质均匀、密实,致密状结构,有光泽,韧性、干强度高,残坡积成因,局部夹风化岩块,网状裂隙较发育,场地全场分布,厚度不均匀,埋藏较浅,物理力学性质差,不建议作拟建物之基础持力层。2)基岩层:破碎白云岩:厚度变化大既有一定承载力,但分布较不均匀,由于建筑物的货载较大(7000KN/柱)不建议作拟建物之基础持力层较破碎白云岩:在拟建场地内广泛分布,层位稳定,厚度大,岩体完整性较好,强度较高,适宜作拟建物之基础持力层。(六) 基础方案建议1. 根据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建物的分布位置,土层的分布情况,基岩的埋深、风化情况和裂隙的发育程度,拟建物+0.000m标高,地下室底标高,结合拟建物的建筑结构形式建议采用桩基础。拟建物基础类型及基础持力层选择一览表 表5序号名 称结构形式层数地下室底标高(m)基础持力层选择1A1栋框剪结构5-71427.6较破碎白云岩 注:遇溶洞钻孔,顶板厚度不满足持力层要求,需揭穿溶洞顶板基岩,将基础置于溶洞底板完整中风化基岩之上,无论采用任何基础形式,均以中风化白云岩作地基持力层。2. 采用桩基础部分的建筑基础如选择人工成孔方式,应采取有效之护壁、通风、排水等安全措施。3. 桩基施工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对应阶段的检测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有地勘及设计人员参加的地基验槽工作,若局部开挖段与地勘报告不相符合时,应进行施工勘察或会同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处理。4. 如拟建建筑物采用灌注桩基础,则以中等风化基岩层为基础持力层,并嵌入中等风化基岩层相应深度,由于基础持力层顶面有一定坡度,基础施工时应严格控制相邻基桩的基底高差,以满足地基抗剪切的稳定性要求。 (八) 桩基工程的分析评价1. 采用桩基的适宜性根据工程地质钻探所取得的岩土层分布状况,综合工程地质剖面图、部分拟建物的基础埋深超过5.00m,适宜采用深基础。2. 可选的桩基类型、桩端持力层建议拟建场地粘土层层厚变化较不均匀,但在后期基坑开挖至地下室底标高时其下为基岩,根据上述工程地质条件,建议拟建物基础形式为独立基础及桩基础。采用桩基础时,桩端持力层均选择中等风化基岩层。设计时应根据拟建物主体结构及上部荷载情况,合理选择桩径、桩距和嵌岩深度。3 . 桩基施工对环境影响、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